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确定性关系》教案3 (2)

《不确定性关系》教案3 (2)

《不确定性关系》教案3 (2)
《不确定性关系》教案3 (2)

《不确定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粒子通过狭缝时发生衍射,狭缝的宽度决定了粒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中央亮纹的宽度决定于粒子动量的不确定范围.

2.理解不确定性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宏观物理现象与微观物理现象的差异及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了解为了研究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必须假设一些物理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量子力学成功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但人们对量子理论还存在争论,因此需要通过完善的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为今后学量子力学奠定初步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难点】理解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

互动探究

一. 不确定关系

师: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可以同时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速度)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不但如此,如果知道了质点的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预言质点在以后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速度),从而描绘它运动的轨迹。请同学们结合光的单缝衍射图样(如图17.5-1乙)分析。对于微观粒子是否还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

生:光子到达屏上的位置超出了单缝投影的范围,所以牛顿第二定律不再适用。

师:光的单缝衍射实验(光的衍射视频),单缝衍射时,屏上各点的亮度实际上反映粒子到达这点的概率。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但它们可以处于挡板左侧的任何位置,也就是说,粒子在挡板左侧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对于通过挡板狭缝的粒子则可以说,它们的位置被狭缝限定了,它们的位置不确定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减小了。

师: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如图17.5-2所示(此处有视频),大部分粒子散布在宽度为b的中央亮条之内。这些粒子在到达狭缝之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之后有些粒子跑到投影位置以外,我们可以说这些粒子具有了与其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由于哪个粒子到达屏上的哪个位置完全是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就越宽,这表明粒子的不确定性如何变?

生: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却更大了。

师:粒子通过狭缝时发生衍射.狭缝的宽度决定了粒子位置的不确定范围;中央亮条的宽度决定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范围。粒子位置不确定量变小的同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量变大的同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小。利用数学方法对微观粒子的运动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如果以△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p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那么,△x△p≥h/4∏式中向h普朗克常量。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关系。师:在微观物理学中,由不确定关系,能否准确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生: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x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p更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那么能否对宏观现象进行预言

呢?生:可以,例如,当粒子数很少时,我们不能预言粒子通过挡板上的狭缝后落在屏上的位置,但却可以准确地知道粒子落在屏上某点的概率;概率大的位置正好是某种波通过狭缝发生衍射时产生亮条的位置。(此处有视频)二.物理模型和物理现象师:在经典物理学中,对于不同的宏观对象,我们建立了什么模型?对于光我们又建立了何种模型?

生:经典物理学中建立了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对光建立了波粒二象性模型。

让学生阅读课本P48―P49页内容,回答问题。

指出:

1.在经典物理学中,建立了粒子模型和波动模型,它们与我们的直接经验一致。在微观物理中,物理现象不能直感。为了研究新问题、建立新理论,必须建立一些物理模型。

2.量子力学在社会各个领域成功应用,但粒子理论存在争论,还需完善

小结:

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同时知道了加速度,甚至可以预言质点接下来任意时刻的位置和动量,从而描绘出轨迹。但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性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测量质点的位置(即△x小),那么测得的动量就更不准确(即△P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得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而也就不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案电子教案

《预防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中学龙易 学情分析: 8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爱吃路摊上的食品和“三无”食品。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教育。然而五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独立的去了解全部理论知识是有难度的。 教材分析: 《预防病毒性肝炎》是疾病预防单元中的一课,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与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编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增强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教材处理: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甲肝和乙肝,并且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具有典型性,所以对本课教材我进行了删减,着重介绍甲肝和乙肝。为了使学生能全面的认识乙肝,我补充了我国乙肝的现状,以及我国是如何通过疫苗预防乙肝的。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材进行了顺序的调整,先讲病毒性肝炎的危害,再讲传播途径,最后讲预防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种类、症状、危害和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常见措施。 3、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2、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授课年级:8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准备:人体模型、电教设备 教法学法: 1.师讲授法:用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资料补充法:用图片,人体模型,视频、收集的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小组讨论法:给出话题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内化知识。 4.辨析判断法: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题的辨析。 教学手段: 1、图片——肝脏图片,正常肝与病毒入侵的肝的对比图片,毛蚶。 2、视频——我国乙肝的现状,健康操。 3、辨析题 4、小资料——上海因生吃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我国是如何预防乙肝。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教案

课题:2.1整式(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知道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会准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2.难点: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幂x3的指数是,底数是;幂a2的指数是,底数是;幂n的指数是,底数是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板书: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同学们自然会问:什么是整式?我们将在本节课和下节课学习什么是整式.(板书:2.1整式)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整式的一种,叫单项式.(板书:(单项式))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样的式子是单项式呢?请大家看一个例子.(师出示下面的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元,买5本所需钱是元,买10本所需钱是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元,买x本所需钱是元.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2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4元.(师板书:4) 师:(指板书)那么买5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10元.(师板书:10) 师:(指板书)那么买1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买100本所需钱是多少元? 生:20元,200元.(师板书:20,200)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多少元?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板书)一种笔记本售价是每本2元,那么买x本所需钱是2×x元.(边讲边板书:2×x)为了书写方便,(指乘号)通常将乘号写成“·”,(边讲边将“2×x”改为“2·x”)或者将乘号省略不写. (边讲边用彩笔将“2·x”改为“2x”)2x就表示2×x. 师:(板书:2x并指2x)2x就是一个单项式.单项式当然不只2x这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其它的单项式,同学们通过把下面的问题列成式子,就能找到大量的单项式.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2.填空: (1)一支铅笔的售价是x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铅笔的2.5倍,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元; (2)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 (3)边长为a正方体的体积为;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v千米,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5)数n的相反数是 .

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 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传染病及其特点、认识病原体。 (2)以某种传染病为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无私奉献的教育。 (2)通过让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与这本书的其它章节没有太密切的联系,但是通过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知道该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流行,使学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第三节人体免疫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教参要求用两个课时讲完,但考虑到初中生物

的课时不够,所以我选择一个课时完成。本节的重点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由于时间所限,我用一些病原体的图片代替观察蛔虫卵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病原体。本节的难点是病原体的认识。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学生自身曾经经历过或知道身边的人曾经患过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结膜炎等,了解这些疾病可传染,并对其传播途径有一些感性认识。另外,在经历了“非典”后,学生对传染病已经相当重视,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如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容易掌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理性方面的知识.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九十年代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喜欢表达自己,不盲目相信老师,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很关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让他们参与进来,把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带入课堂,在课堂中解决,从中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书本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第1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0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表示这些数量关系的活动过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通过例题学习和习题训练,会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02 预习反馈 阅读教材P54~56,完成下列内容. 1.我们常用字母t 表示行驶的时间,在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用字母x 表示未知数. 2.用字母表示: (1)有理数减法法则:a -b =a +(-b); (2)有理数除法法则:a÷b =a·1 b (b ≠0). 3.客车每小时行v 千米,t 小时行的路程为vt 千米. 4.衬衫原价每件x 元,若按6折出售,则现在的售价为每件0.6x 元. 03 名校讲坛 例1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 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产量是n 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 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 ,高是h cm ,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 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 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 件. (3)由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得这个长方体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 3,即a 2h cm 3. (4)数n 的相反数是-n. 【点拨】 用字母表示数书写时“四注意”: (1)数和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通常将乘号写作“·”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数和字母相乘,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2)数和字母相除或字母和字母相除时,写成分数形式. (3)有单位时,若最后结果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式子后面直接写单位;若最后结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则把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后再写单位名称. (4)±1乘字母时,1可以省略不写. 【跟踪训练】 1.今天中午气温为18 ℃,晚上下降了a ℃,则晚上气温为(18-a)℃. 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为m ,个位数为2,则这个两位数为10m +2. 例2 (教材P55例2补充例题)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即房间的建筑面积. 解:房间的建筑面积等于四个长方形面积的和.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可得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6x +2y +18. 【点拨】 用字母表示图形的面积的要点:把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推荐文档)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五年级第22课 黄陂区前川五小陈秋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消化道传染病。 2.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 3.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4.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教学对象 11岁学生 参加者数量 30 活动材料医生帽 教学活动步骤: 一、故事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小刚肚子疼》)听小刚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故事。 2、医生说小刚得的是消化道传染病,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它有哪些症状,我们又该怎样预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预防消化道传染病。(板书课题) 二、看视频,了解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1、(播放视频《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观看视频,了解有关消化道传染病的知识。 2、看完了视频,你对消化道传染病了解了多少,请围绕这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件出示:1.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2.消化道传染病的症状是什么? 2.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梳理(出示相关幻灯片)。 ①最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 ②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③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 三、学习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争当“小医生” 1、小组内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2、全班交流。 3、看视频《怎样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4、扮演小医生,介绍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5、(出示《健康歌谣》)读儿歌,识记预防方法。 健康歌谣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熟分开来加工 制作食品要煮熟,蔬菜瓜果洗干净 凉拌菜肴不久放,土豆扁豆防中毒 公用餐具要消毒,存放适当要防蝇 腐烂变质不要吃,不买无照小食品 四、当“小法官”,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课后训练题)读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方法,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按这些方法去做,拥有健康的身体。 活动小结: 本次活动,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交流,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意识增强了,还学

人教版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单元教学设计 以PowerPoint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问题为主线,活动为载体,依据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力求体现“设计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练习化,练习要点化,要点目标化,目标课标化”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有一定梯次的递进式活动序列。 二、知识背景分析: 整式的加减这一章内容,隶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了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了从具体的数到比较抽象的整式的过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实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再引出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及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以“所含字母及相同字母指数”是否相同为标准建构同类项的概念,类比小学已有的“同单位量相加减单位不变”和前一章学习“相反数的概念”知识经验探究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等。最后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本章的重点——整式的加减,知识体系井然有序、层层深入、结构分明、重点突出。新教材把整式的乘除运算,后移到八年纪的上册的第15章中去阐述,这样处理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达到了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这一目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又不失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本章是代数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和研究方程、不等式的重要工具。此外,加减运算中所蕴含的化归思想,也是后继代数学习的重要思想。因此,本章无论是知识传承,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学情背景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简单的方程思想,巧用类比方法,全程经历有理数概念及运算的学习运用,这是顺利进行本章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建构本章知识体系时较为容易,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受经验影响,理性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概念建构上容易以偏概全,对诸如“单独一个数或表示数的字母是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和次数的区别、多项式的项数次数及按序排列、去添带有负号的括号”等容易含混出错,因此,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本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如下: (一)本章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单项式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3)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4)掌握去括号法则,能准确地去括号. (5)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经历观察、分析、交流、概括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有关概念;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索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地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

最新肝炎的预防教案

肝炎的预防 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第二篇《卫生保健与病症预防》 教学目标 了解肝炎及其类型 了解肝炎的传播途径 知道肝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正确对待肝炎患者 教学重点 了解肝炎及其类型 了解肝炎的传播途径 知道肝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肝炎你们了解吗?你身边的人有得肝炎的吗?学生自由畅谈。 老师小结:是呀,我们平时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占世界首位,全世界约有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而我国约占1.2亿。那如何预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肝炎的预防》。

二、认定目标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任务 三、学习新课 (一)肝炎及其类型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肝炎?它有哪几种类型? 哪一种类型的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最大?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结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 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 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2、病毒性肝炎共有五型,即甲乙丙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 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3、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目前最常见、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 病,其中乙肝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 (二)肝炎的传播途径 a)提问:肝炎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 b)小组讨论交流 c)小结 甲型主要通过烘—口(消化道)途径传播。即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通过进食而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强调:不管哪种类型的肝炎,均不通过空气传播)(三)肝炎的预防措施 1、提问:为预防肝炎我们该怎么做? 2、小组讨论交流 3、 4、小结: 预防肝炎措施 (1)接种疫苗 (2) (3)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4)注意日常饮食平衡和卫生 (5) (6)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7)加强生活用品的消毒 (8) (9)注意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肝炎的症状 1、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肝炎、肝炎的类型、传播途径和 预防措施,那得了肝炎会表现哪些症状呢?在日常生活中 有这些症状我们该怎么做?

病理学专科单元试题 (3)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肝细胞桥接坏死 2.肝硬化 3.假小叶 4.碎片状坏死 二、填空题 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三个特点,即_____、_____、_____。 2.胃溃疡底部大致有四层结构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胃溃疡底部斑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可形成_____,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溃疡不易愈合。 4.胃溃疡底部出现_____,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5.胃溃疡病的结局与并合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6.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_____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7.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可以表现为肝细胞_____和_____。 8.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_。 9.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_____,又有_____。 10.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_____和_____逐渐被改建,使肝_____而形成肝硬化。 11.假小叶病变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_____、_____或_____。 12.肝硬化的两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______和_____。 22.门脉高压症的四个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3.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全章教案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1整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2.1整式:1.单项式。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

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5。 2.练习: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2 1 x ; (2)a bc ; (3)b 2; (4)-5a b 2; (5)y ; (6)-xy 2; (7)-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3 1a 2h ,2πr ,a bc ,-m 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 +1; ②x 1; ③πr 2; ④-2 3a 2b 。 答: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 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 2 3,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 2的系数是7; ②-x 2y 3与x 3没有系数; ③-a b 3c 2的次数是0+3+2; ④-a 3的系数是-1; ⑤-32x 2y 3的次数是7; ⑥31πr 2h 的系数是31。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习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 2,-a 2b 等;

病毒性肝炎 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教案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 教研室:临床医学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岳玉瑛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讲授内容注解 病毒性肝炎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防治宣传大使、第13届“国际电影节 荣誉大使、香港救治老年人、儿童护眼光明大使。 天津乙肝大学生烧炭自杀 提问: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的定义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 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 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 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 种。 甲型、戊型肝炎可引起急性感染,多在6月内恢复。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 硬化,极少数—重症肝炎。 乙型、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 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乙肝防治宣传大使----刘 德华、政治明星马英九、 孙中山先的照片及天津 乙肝大学生烧炭自杀的 新闻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①肝病正在狂卷现代 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肝炎并不可怕。 ③不歧视肝炎患者, 关爱肝炎患者。 简单介绍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为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仅有急性患者或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甲型病毒性肝 炎和戊型病毒性 肝炎主要是由粪- 口传播,其中甲型 病毒性肝炎往往 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引起暴发,而戊型病毒性肝炎常由水源污染引起暴发。 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 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 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体液 传播,而生活密切接触、性 传播和母婴传播(垂直传播) 亦在传播中起有重要意义;患肝癌的名人----提醒大家注意肝炎的早期筛查、治疗。 结合图片讲解,加深记忆

第四章_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教案)7

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课题: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的: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知道传染病发生的环节 3掌握传染病发生的环节 4知道传染病的预防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病源体病程规律传染病传染和流行的环节 2、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的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2、你知道传染病都有哪些危害吗?请说出来 3、阅读课本P52---P53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一)、疾病的分类 学习讨论:1、生活中的病为什么有的要传染,有的不传染? 2、传染性疾病是怎样传染给人们的? 3、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课本P53(二)的内容 (一)、传染病发生的环节 学习讨论:1、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需要哪些条件? 2、什么叫传染源? 3、传染性疾病的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传播的? 归纳汇报:分组汇报学习情况(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你对知识的理解)疑问展示:各组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互答疑:各组相互解难 (二)、传染病的概念: 学习讨论 1、传染病是指人的机体被什么侵入引起的? 3、传染病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传染病具有那些特征 学习讨论: 1、什么是病源体? 2、传染病的病程有无规律?是以怎样的规律出现的? 归纳汇报: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疑问展示:各组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互答疑:各组相互解难

三、课堂练习: (一)相关知识问答: 1、病源体指的是什么? 2、是不是没有发病就总味着自己是健康的?为什么? 3、所有的传染病都具有免疫力吗?举例说明? (二)、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 学习讨论 1、要有效预防传染性疾,我们是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为什么? 2、在幼儿园作教师,应做哪些具体工作呢? 四、相关问题: 相关知识问答:1、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指的是哪能三个 2、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在幼儿园我们通常要做哪些工作? 3、预防传染病发生,只要做好前两项工作就行了,不必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4、所有的传染病都具有免疫力吗?举例说明? 课题:幼儿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常见病毒性传染病(1) 学习目的:1知道幼儿常见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的名字 2掌握流行性感冒和麻疹的特点和预防。 3、掌握风疹和水痘的特点和预防。 学习重点:疾病的特征病因、护理及预防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传染病主要是由哪些病源体引起的? 2、病毒性传染病的病源体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浏览教材P55-P59 (一)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 1、学习讨论: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哪些?记住他。这些疾病是由什么侵入机体而引起的?(二)流行性感冒 1、看书自学:流行性感冒的内容, 2、讨论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流行性感冒是怎样发生的? 流行性感冒的病源体是—— 流行性感冒是通过通过什么传播的—— 得流行性感冒后有什么表现—— 对流行性感冒病人应如何照顾—— 归纳汇报: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疑问展示:各组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互答疑:各组相互解难和教师讲解结合完成 (三)麻疹 1、看书了解麻疹病的特征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整式的加减(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课时 整式的加减(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准确化简求值. 2.体会整体代入法的作用. 3.准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 (二)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化简求值. (三)学习难点 准确的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化简求值.体会整体的代入方法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整式的化简求值一般先 化简 ,再 求值 . 2.预习自测 (1) 化简: 22221 ()13()8()7()2 a b a b a b a b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解题过程】解:原式=2 1 (1387)()2 a b +-+-=2 252 a b -(). 【思路点拨】根据同类项,把同类项结合到一起,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答案】2 252 a b -(). (2)化简:2 2 2 2 2 2 6237546x y xy x y x yx y x x y --+---.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737x y xy x ---. 【思路点拨】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求解即可. 【答案】2 2 737x y xy x ---. (3)化简求值: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其中12m = ;12 n =-

【知识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解题过程】解:原式=2 2 2 2 74422m mn n m mn n ---+- =2 2 536m mn n -- 当12m = ,12n =-时,22 536m mn n --=2211115()3()6()2222 ?-??--?-=12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 1 2 . (4)化简求值:2 2 111(26)(47)3 22 a a a a -----,其中2a =. 【知识点】化简求值 【解题过程】解: 22111(26)(47)322a a a a -----=22117262342a a a a ---++=215122 a -. 当2a =时,原式=2 152122?-=136 -. 【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 【答案】136 - .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去括号法则是 . 注意: ①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 ②括号前的因数分配到括号内不要漏乘项. ③去括号前后项数一致.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整式加减运算实际是 . 2.问题探究 探究一 ●活动① (整合旧知,探究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2 2 463(42)1x y xy xy x y ??----+??,其中2x =,1 2y =-. 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

(整理)病理学知识点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重要知识点 1.出血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 2.充血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3.病理性充血的类型 4.淤血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后果 5.心衰细胞的概念 6.肺褐色硬化的概念 7.淤血性肝硬化的概念 8.血栓形成及血栓的概念 9.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 10.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的概念 11.血栓的结局 12.血栓对机体的有利及不利方面 13.栓塞及栓子的概念 14.栓子运行的途径 15.栓塞的类型 16.梗死的概念、原因、条件 17.梗死的形态特征 18.出血性梗死形成条件 重要名词解释 1.充血 2.淤血 3.血栓形成 4.血栓 5.栓塞 6.梗死 7.出血性梗死 8.贫血性梗死 9.出血重要问答题 1.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病变特点 3.列出血栓形成的条件,简述血栓的类型及构成 4.血栓的结局有哪些,血栓形成对机体有那些影响 5.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6.简述栓子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7.类出梗死的原因 8.简述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重要知识点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胃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并发症 3.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类型 4.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5.急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6.三种慢性肝炎病变比较 7.急性重型肝炎与亚急性重型肝炎的镜下特点 8.肝硬化的概念 9...门脉性肝硬化的概念、最常见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

10.食管癌的类型及扩散 11.胃溃疡及溃疡型胃癌的肉眼形态鉴别 12.Krukenberg瘤的概念 13.原发性肝癌的概念 重要名词解释 1. 2.胃炎2.慢性浅表性胃炎 3.慢性萎缩性胃炎 4.病毒性肝炎 5.肝硬化 6.食道癌 7.胃癌 8.原发性肝癌9.大肠癌 重要问答题 1. 2.列出胃溃疡的合并症 3.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基本病变 4. 5.列出病毒性肝炎临床病理变化 6.列出我国肝硬化得分型 7. 8.列出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肉眼及镜下病变特点 9. 10.门脉性肝硬化形成的假小叶有何特点 11.试分析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的原因 12.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3. 14.简述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枝循环和合并症 15. 16.简述早期食管癌病变特点 17.列出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分型 18.简述早期胃癌病变特点并列出分型 19. 20.简述晚期胃癌病变特点并列出分型 21.简述胃溃疡及溃疡型胃癌的肉眼形态区别 22. 23.列出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镜下分型 24.列出大肠癌的肉眼分型 25.简述胃癌的扩散途径 26.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回顾复习】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整式? ?? 升降幂排列)多项式(项同类项次数)单项式(定义系数次数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 ??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 【练习】P76复习题2 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3 z y x ++,4xy ,a 1,22n m ,x 2+x+x 1,0,x x 212-,m ,―2.01×105 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 b ,―x 2,53xy 5,353z y x -。 3、指出多项式a 3―a 2b ―a b 2+b 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4、化简,并将结果按x 的降幂排列: (1)(2x 4―5x 2―4x+1)―(3x 3―5x 2―3x); (2)―[―(―x+2 1)]―(x ―1);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教案(二)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教案首页

病毒性肝炎(二) 教学过程设 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10分钟) 教师:讲授 1、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对案例中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诊断 及其措施. 2、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入院。 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 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 肝炎(典型)。

3、提出任务:运用整体化护理程序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4、项目任务分析: 1)典型病人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2)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 3)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步骤一】任务1:对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时间:10 分钟) 教师:老师归纳,总结,补充典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 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学生:1、学生结合病例1讨论该病人护理评估要点 2、实训护士分组对模拟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具体见传染 病护理实训大纲) 【步骤二】任务2:该病人目前主要存在的护理问题?(时间:5 分钟) 教师:老师总结评论 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并分组分析。 【步骤三】任务3:针对该病人目前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时间:25 分钟) 教师:1、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2、老师归纳总结 3、支撑知识: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余庆县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数学教案 一、知识点回顾 1、单项式的概念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 系数:单项式中的字母因数 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单项式的规范书写 数与字母相乘,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数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 除号要写成分数线 3、多项式的概念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最高的项就是一次项3x,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是1,它是一次二项式 4、整式的概念: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在一起,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2、去括号的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3、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 (2)如果有同类项,再合并同类项。 三、重要考点例析 考点一、考查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2356y xy x +-中共有 项,36x 的系数是 ,5 xy -的系数是 ,2y +的系数是 . 2、在代数式26358422-+-+-x x x x 中,24x 和 是同类项,x 8-和 是同类项,2-和 也是同类项,合并后是 .3、若y x n 2 1与m y x 3是同类项,则=m ,=n . 考点二、去括号、化简绝对值 1、若53<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2 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 课题: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课时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 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在介绍合并同类项之后,开始研究去括号的内容。去括号时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做好准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 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3、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项符号的变化提炼课 题 探究去括号的方法及应用 教法学 法 指导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过程观察式子,发现规 律 归纳括号去掉以后 的变化,并总结 完成练习,巩固知 识 一、探究新知 1、观察、对比练习: ⑴ 13+(7-5)= 13-(7-5)= ⑵ 13 +7-5= 13-7+5= ⑶ 9a+(6a-a)= 9a-(6a-a)= ⑷ 9a+6a-a= 9a-6a+a= 归纳:1、以上练习中的括号怎么了? 2、去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和数字有何变 化? 总结规律: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 )”后,原 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 )”后,原 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去括号法则依据:乘法分配律 2、巩固练习 ① +(a-b)= ; ② -(a-b)= ; ③ (a-b)-(-c+d)= ; ④ -(a-b)+(-c-d)= . 通过观察计算的 式子,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应用 规律,为后面去 括号法则的得出 做铺垫。 归纳知识,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强化提升

病毒性肝炎教案教学文案

病毒性肝炎教案

病毒性肝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时 2 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任务1:掌握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任务2:分析案例中患者,能正确接待患者 任务3:熟悉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辅助检查 任务4:能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接待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难点: 1.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解决方案: 从临床案例入手,引出本次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资源: 教材《内科护理学》、《内科学》、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习题、作业、课件、课程录像等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教学总计(时间: 90分钟) 【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 5分钟) 演示病例1:患者男性, 24岁,发热、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6天入院。患者于6天前受凉后发热,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伴尿黄,渐呈浓茶样。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肝肋下1.5cm,质软,压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入院诊断:急性肝炎(典型)。 【步骤一】简述讲授病毒性肝炎的概念、病原学(时间: 10 分钟) 教师:1. 讲授:自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我国乙肝感染率已经由过去10%下降到7.4%,按我国人口13亿计算感染人群下降率是非常明显的。这要归功于计划免疫政策的实施,崔然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乙肝发病人数众多,仍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学习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