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核糖体S6K蛋白激酶

【摘要】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是cAMP-cGMP依赖性激酶和PKC 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控制细胞大小、生长和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同作用方式达到组织器官的正常发展。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的活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外学者相关性的研究认为S6K蛋白激酶具有致癌潜能。研究S6Ks 如何控制蛋白翻译和细胞生长等具体功能机制,将为攻克肿瘤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依据。

【关键词】核糖体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肿瘤

蛋白分子的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之一。各种蛋白激酶通过将ATP的γ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使底物蛋白磷酸化,这种磷酸化作用不仅可以调节蛋白质活性,还可以使传导信号逐级放大,最终引起细胞内反应。可以这么说,细胞内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蛋白激酶的参与,而激酶的磷酸化作用也正体现了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最为有效的调节方式。核糖体S6Ks蛋白激酶作为cAMP-cGMP依赖性激酶和PKC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生长、繁殖和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酶的活性调节首先是通过一系列丝氨酸/苏氨酸位点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实现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细胞外刺激信号可引起激酶的快速活化,而生长抑制物如类固醇等则能抑制激酶的活性。另一方面,活化的S6Ks蛋白激酶又可以将上游信号传导给多种效应底物,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核糖体蛋白S6,后者作为真核细胞中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元件,通过增加具有5’末段寡嘧啶序列结构的mRNA的翻译,达到诱导多种蛋白组分合成的作用。

1核糖体蛋白S6Ks概述

S6Ks最初分离自有丝分裂剂刺激的瑞典鼠源3T3细胞系,经纯化、克隆、表达研究发现RPS6KB1基因定位在17号染色体长臂23位,由于选择性mRNA剪切和不同的翻译起始位点得到两个激酶同工型,分别命名为S6K1和S6K2。根据核浆定位的不同又将激酶区分为核定位的S6K1 I,S6K2 I和浆定位的S6K1 II,S6K2 II,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氨基末端存在有额外的核定位信号。核浆表达转换是所有胞浆型S6K激酶具有的共同特点之一,表现为在血清饥饿的细胞中S6Ks II型主要存在于胞浆内,而当有血清或生长因子刺激时,S6K II型激酶将转入细胞核内,尽管这一改变的具体机制不甚明了,但其所存在的意义已经受到多方关注。研究表明S6Ks在控制细胞大小、生长和繁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协同作用方式达到组织器官的正常发展。

2S6Ks分子的活化机制

首先,在我们具体研究S6K1磷酸化信号通路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S6K1蛋白的一级结构组成,以及每个引起激酶活化的磷酸化位点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S6K1蛋白激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图1),他们分别是:位于羧基末端的自

2020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于核糖体RNA使其脱嘌呤。下列关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核糖体上合成 B. 将碱基与脱氧核糖分离 C. 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D. 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失活蛋白能使核糖体脱嘌呤而使核糖体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详解】核糖体失活蛋白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上,A正确;核糖体含RNA,其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核糖体失活蛋白使核糖体RNA脱嘌呤,故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失活蛋白会破坏核糖体,故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2.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下列关于寡霉素的叙 述错误 ..的是 A. 影响光合作用 B. 影响主动运输 C. 影响细胞有氧呼吸 D. 影响细胞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A TP是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可见寡霉素与A 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影响细胞内ATP的合成。影响能量的供应,据此答题。 【详解】A、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 TP的合成,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TP 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受到影响,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ATP 供能,而寡霉素与A 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较多的ATP,而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故影响有氧呼吸,C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合成A TP,该阶段不需要通过H+的运输来合成ATP,故寡霉素不影响细胞无氧呼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合成场所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3.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突变影响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 该突变不影响钾离子跨膜运输 C. 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 D. 该蛋白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紧扣题干信息“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答题。 【详解】A、该突变不会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 B、该突变使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因此导致钾离子无法运输,B错误; C、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这说明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C正确; D、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而该蛋白是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因此该蛋白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有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神经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掌握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促进复合物(APC)通过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促进有丝分裂进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1)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包括: 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 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 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抗细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能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在类风湿病人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5~90%),故ANA 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已发现75%类风湿病人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抗核抗体谱(ANAs)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具有极高的准确率,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C.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DNA是相同的 D. 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来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因为组成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故DNA具有多样性;特定的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又有特异性。 【详解】A.无论是否有亲子关系,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A符合题意;B.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故DNA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B 不符合题意;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是有丝分裂而来,故核DNA是相同的,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C不符合题意;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即核DNA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携带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故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需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选项。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生物的DNA不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核DNA相同,每个个体均含有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这些均可以作为亲子鉴定的依据。 2.有些实验需要采取适宜的措施以避免人体受到伤害。下列措施主要不是为了达成该目的的是 A.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培养皿盖住倒入了层析液的小烧杯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来到调查地点后先大致观察地形 C. 检测酒精的产生时,缓慢往试管滴加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水解后用缓水流冲洗涂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身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U1-rRNP抗体:高滴度的抗U1-r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绨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r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性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PM-Scl抗体:常见于多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中,50%的该抗体阳性患者为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抗PM-Scl抗体也可见于单独的多肌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在弥散型硬化症中的阳性率为2-5%。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 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也可检测到该抗体(阳性率10-30%)。还可出现于雷诺氏综合征中。 抗PCNA抗体:PCNA为增殖细胞核抗原,其表达与细胞周期有关。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3%。有文献报道,抗PCNA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展为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有关。 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40-90%,并且抗dsDNA抗体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可用于疗效监控。 抗核小体抗体: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0-95%,特异性几乎为100%。核小体是细胞染色体的功能亚单位,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组成。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

课标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第1讲细胞的分子基传练含解析

第1讲细胞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广西南宁、梧州等八市调研)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N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B.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五碳糖中 C.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含有N元素 D.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含有N元素 答案 B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正确;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五碳糖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含有磷脂和蛋白质,两类物质都含有N元素,C正确;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ATP含有N元素,D正确。 2.(2019河南平顶山一调)下列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身体大多数细胞中的含水量明显下降 B.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和比例是保持稳定不变的 C.水和无机盐是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D.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 答案 B 衰老细胞的含水量下降,A正确;活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与比例会随环境和代谢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水和无机盐可以参与构建细胞结构,参与细胞生命活动,C正确;植物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D正确。 3.(2019北京顺义第一次统练)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C.水分子能与膜上亲水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 C 自由水在玉米体内流动,可以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正在萌发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B正确;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的运动使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 4.(2019广西南宁等三市摸底)下列有关无机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幕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幕 桔子帮小帮主 科学松鼠会的诺贝尔红旗手的行业内幕 Boss朝你亮亮产品图纸,限时要你交工,可图纸写满阿拉伯语,一场噩梦!危难关头,突然冒出无数小工厂,内配流水线,精通双语的工人摩拳擦掌。真是救人于水火!你飞速复印来图纸。不出半小时,阿拉伯乱码已变成交付使用的产品。可以去讨好boss喽~ 这不只是人间一幕,在你数以兆计的小小细胞里时刻上演了这争分夺秒的故事。请看“地形图”:一个细胞相当于一座城池,约占你身体十兆分之一的体积,紫色轮廓圈出它的疆界(当然颜色是假的,不然你就成了辛普森了);中央的粉色“宫殿”叫细胞核,住着大权在握的boss,这资本家不仅把黑线团似的遗传密码DNA全锁着,还不停发号施令,让手下取了DNA复印件,去制造细胞需要的产品;而那些翻译和生产双项全能的工厂,正是城池之内宫殿之外散布的小蓝点,今年“诺贝尔红旗手”——核糖体。 穿珠子红旗手 什么,我刚进入正题,你就开始撇嘴?不要嫌它们小哦!因为它们比你看到的更渺小……500颗核糖体小工厂排成一排,差不多横跨一颗细胞。 劳动阶级的普遍特点,除了个头微不足道,还有“人多势众”。在一个活跃生长的细菌之城里可能有20000个这样的工厂,重量是整个细胞的四分之一;人细胞中更可达到几百万个。放眼望去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这是一幅真实的细胞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你细胞的局部,密密麻麻排起队列的都是核糖体,让你体会一下它们有多繁忙!细节不再赘述。)忙活什么呢?核糖体凭着单一式样的厂房,就地取材地抓取细胞里的氨基酸零件,按DNA图纸的要求穿成不同式样的蛋白质链,对工作不挑不捡,任劳任怨。正因为它们的工作,你才出落成你如今的模样:头上冒出乱蓬蓬的头发,手指顶着剪不完的指甲,胃里晃荡着蛋白酶,体液里武装了抗体,走上生命之路。说核糖体工厂是保量保质的劳模,一点不过。在疯长的细菌中,核糖体1秒之内能把20个氨基酸穿在一起,你的细胞的核糖体略逊一筹,1秒能穿6、7个(那也比你穿珠子快多了!),更可贵的是制造过程同时质检,穿100000个氨基酸,大约才出一个次品。 现在,让我们揉揉眼睛,将目光集中到一颗核糖体小蓝点。 正如你所预料,核糖体并非毫无细节的小蓝点。它分大小两坨。在细菌中,小的名叫30S小亚基(位于上图下方,略扁平的那个),大的叫50S大亚基(上边厚的),总和为70S。所以学生物不需要会数学~(好了我开玩笑。其实,“S”描述的是小颗粒在粘稠液体里下沉的速度,总体的下沉性质当然不是两个的加

山东省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 (二)

山东省2019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 ..的是 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2. 下列关于染色体或DNA发生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了DNA分子交换 D. 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的 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分群落的依据主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某草原上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体现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捕食、共生和寄生四种 D.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4.下列有关图中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条肽链 B.共有126个肽键 C.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5个水分子 5.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离的基因、自由组合的基因、交叉互换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分别是 A.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

B.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C.非同源染色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 D.姐妹染色单体上;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 6.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决定,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相互交配,其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对应的表现型未知),则亲本基因型的组合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7.(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打孔器,40W日光灯,40W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 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A~E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回请回答相关问题: 注:“+”表示圆叶片中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淀粉的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1)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原因是。 (2)据表分析,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组,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能否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3)据表分析,C、D、E组检测结果表明;A、B组检测结果表明。 (4)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2分)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2分)8. (9分)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病原菌侵染大豆的叶和茎,形成蛙眼状病斑,影响光合作用,产量降低。我国科研工作者釆用多基因联合导入策略,将抗真菌病基因几丁质酶(chi)

抗核抗体介绍

抗核抗体介绍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 ~100%)、类风湿性(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抗核抗体在类人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5~90%),故ANA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已发现75%类风湿病人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抗核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一)抗DNA抗体,(二)抗组蛋白抗体,(三)抗非组蛋白抗体,(四)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 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LgD及LgE中。 常见的核免疫荧光杭核抗体试验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抗核抗体的分类,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 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 DNA)和抗单链(ss DNA)抗体之分。抗ds DNA抗体与S 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抗ss DN

纳米颗粒探针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

纳米颗粒探针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建立了纳米颗粒探针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方法。以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为载体并进行表面修饰,在其表面固定特异性蓖麻毒单抗并作为探针,用于蓖麻毒蛋白的检测。米用场流分离技术对纳米颗粒探针进行准确表征,并利用扫描电镜比较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扫描电镜图片能够观察到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表面结合的蛋白,此纳米颗粒探针能够与蓖麻毒蛋白等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应用于目标蛋白的检测。 【关键词】纳米颗粒探针;蓖麻毒素;核糖体失活蛋白;场流分离;扫描电镜;聚苯乙烯 1引言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 RIP)存在于 许多植物中,植物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生理功能是起防御作用,即抵抗病虫害或者恶劣的环境[1]。根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RIP可以分成两类:1型,由一条多肽链组成;H型,是双链蛋白。H型双链RIP由2 条

或者4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60或120 kDa,其中一条是A (Active)链,具有N[糖苷酶活性;另一条是B (Binding)链,这两条链通过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连接[2,3]。蓖麻毒是一种典型的核糖体失活蛋白,由于蓖麻毒来源广泛,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公约把蓖麻毒列为最为严格的控制对[4,5]。因此,开展对蓖麻毒等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检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6?8]。目前,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方法有免疫分析法和生物质谱法[9?11]。纳米材料因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蛋白检测中[12,13]。场流分离(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FFF)是Giddings 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理论[14,15],它将流体与外加场联合作用于样品,实现样品组分的分离。场流分离技术可分离提纯、收集流体中范围为0.02?1呵的悬浮物颗粒,也可作为一种表征技术对样品中纳米颗粒的质量、密度、电荷及其它物理参数的准确测定。场流分离技术根据外加场的不同,可分为沉降场、流体场、热力场、电场和磁场等多种分支,其中沉降场流分离(Sedime ntatio n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技术较为完善且应用较多[16,17]。 本研究建立了纳米颗粒探针检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方法。以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为载体,经表面修饰后在其表面固定特异性单抗,利用沉降场流仪对纳米颗粒探针进行准确表征,测量出单个聚苯乙烯纳 米颗粒结合的目标分子数目,并利用扫描电镜比较聚苯乙烯纳米颗粒的形貌变化。通过扫描电镜图片能够观察到聚苯乙烯纳米颗粒表面结合的蛋白,此纳米颗粒探针能够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可

抗核抗体的检测及医学意义

抗核抗体的检测及医学意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IgA 和IgD,其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故该类抗体可与所有动物的细胞核发生反应。迄今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 ANA在未治疗的SLE 患者中的滴度较高,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R A、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 CTD )、干燥综合征(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正常老年人也可有低滴度的ANA。ANA阳性并不一定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不同,因此可产生多种类型的ANA,在其众多类型中,作为针对某一特定核成分的个别抗体,只在某一疾病中出现,成为诊断该疾病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各种ANA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不同组合,可形成各种疾病或疾病亚群的特征性抗体谱。因此,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按细胞内分子理化特性与抗原分布部位将ANA分为四大类,即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每一大类又因不同的抗原特性再分为许多亚类。在临床检测中ANA的命名通常按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根据抗原的化学名称命名如抗dsDNA、抗RNP、抗DNP抗体。 2.以第一位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命名如抗S m、抗Ro、抗La 抗体。 3.以相关疾病命名如抗SSA、抗SSB 抗体。 常见的AN A 荧光图形及临床意义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 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AQPs):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不具有水 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胞吐作用:包含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由相关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生成ATP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耦联,ADP 被磷酸化生成ATP 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 细胞膜系统:是指细胞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分泌泡等。 粗面质网:多为扁囊状,在ER 膜的外表面附有大量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 光面质网:ER 膜上无颗粒(核糖体) ,ER 的成分不是扁囊,而常为小管小囊,它们连接成网,广泛存在于能合成类固醇的细胞中。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 残体: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可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逐年增多,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细胞蛋白质分选:除线粒体和植物叶绿体中能合成少量蛋白质外,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这一过程称蛋白质的定向转运或蛋白质分选。 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 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翻译后转运: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或成为基质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 共翻译转运: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后,由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质网,然后新生肽链边合成边转入糙面质网,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转运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 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细胞信号转导: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 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 蛋白耦联型受体结合,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 ( PLC- 3),使质膜上4, 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 4, 5-三磷酸肌醇(IP3 )和二酰基甘油( DAG )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信号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915-细胞生物学(专)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细胞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了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 一、细胞生物学发展历史 1. 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 2. 了解细胞生物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3. 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和当前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化学组成 1. 细胞的形态结构 1)了解细胞形状、大小和种类的多样性 2)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掌握动物细胞的一般结构模式 4)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差别 2. 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其意义 1)了解元素:主要元素、宏量、微量和痕量元素 2)了解水、无机盐和离子 3)掌握有机小分子:小分子糖类、氨基酸、核苷酸、脂质 4)掌握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脂类、多糖 3. 掌握细胞的共性,细胞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功能的相关性 4. 了解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三、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 内膜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员 2. 内质网 1)掌握内质网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类别(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2)理解掌握粗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 掌握按信号假说参与分泌蛋白和溶酶体酶等蛋白合成 掌握蛋白质的修饰(包括N-连接糖基化、酰基化等)和正确折叠 3)掌握光面内质网的功能:膜脂类和甾类激素合成、解毒和参与糖元合成与分解等 3.高尔基体 1)掌握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特点、结构分区及各区的标志性酶 2)掌握高尔基体的功能

蛋白质的修饰和加工:N-连接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与磷酸化和硫酸化 4.溶酶体 1)掌握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 2)掌握溶酶体的亚类划分和功能 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消化作用 溶酶体的其他功能(动物受精过程中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等) 3)了解溶酶体的发生 5. 微体 1)掌握微体的两种类型及其共同的形态结构和酶特征 2)掌握溶酶体和微体的区别 3)理解过氧化物酶体的酶特点和功能-解毒作用,植物光呼吸中的乙醇酸代谢 4)了解乙醛酸循环体的酶特点和功能-参与种子萌发中的糖异生作用 5)了解关于微体的发生问题 6. 线粒体 1)掌握线粒体显微形态特征和主要功能概要 2)掌握线粒体超微结构与功能定位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 3)掌握内膜进行能量转化(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与转化机制 7.叶绿体 1)掌握叶绿体的显微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 2)掌握叶绿体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 3)理解类囊体膜进行光反应(光合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基础和反应过程 8.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1)掌握半自主性的主要表现 2)理解细胞质合成的线粒体叶绿体蛋白之转运机制 3)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繁殖方式 4)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与非内共生起源学说 9. 了解广义和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 10. 微管 1)掌握微管的形态结构和微管的种类及分布 2)掌握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 3)掌握微管的组装、去组装与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踏车”现象,永久性微管和暂时性微管 4)理解微管的功能 5)掌握微管的特异性药物和微管组成的细胞器

2019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 (解析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于核糖体RNA使其脱嘌呤。下列关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核糖体上合成 B. 将碱基与脱氧核糖分离 C. 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D. 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失活蛋白能使核糖体脱嘌呤而使核糖体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详解】核糖体失活蛋白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上,A正确;核糖体含RNA,其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核糖体失活蛋白使核糖体RNA脱嘌呤,故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失活蛋白会破坏核糖体,故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2.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 TP的合成。下列关 于寡霉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影响光合作用 B. 影响主动运输 C. 影响细胞有氧呼吸

D. 影响细胞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可见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影响细胞内ATP的合成。影响能量的供应,据此答题。 【详解】A、寡霉素与A 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TP 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受到影响,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ATP 供能,而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较多的ATP,而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 TP的合成,故影响有氧呼吸,C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合成ATP,该阶段不需要通过H+的运输来合成ATP,故寡霉素不影响细胞无氧呼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合成场所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3.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突变影响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 该突变不影响钾离子跨膜运输 C. 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 D. 该蛋白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紧扣题干信息“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答题。【详解】A、该突变不会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

细胞生物学-总结-重点框架及理解知识(上)

一、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形态研究:光镜、电镜 功能研究:新陈代谢、相互关系 (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①英国,Robert Hooke,发现细胞,cell。 ②德国,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真核生物(Eukaryocyte)与原核生物(Prokaryocyte)的比较 二、细胞膜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 膜蛋白——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糖脂和糖蛋白 化学组成 流动性 不对称性 生物膜的特征 片层结构模型 单位膜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 脂筏模型 细胞膜的结构

(一)膜相结构:细胞中由膜参与组成的结构,如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核膜等。 生 细胞质膜 物 膜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内在结构和功能上 为连续统一体的细胞内膜 单位膜(unit membrane):在透射电镜下,生物膜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这种结构称为单位膜。(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细胞表面: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液 磷脂:双亲性(双分子层,球状分子团,脂质体liposome) 胆固醇:双亲性,能够稳定膜和调节膜流动性 膜脂糖脂:与细胞识别有关,主要位于质膜的非胞质面, (基本骨架) 整合蛋白:跨膜蛋白、贯穿,胞外、胞质和跨膜三个结构域膜蛋白外周蛋白:非共价键,容易分离,温和方法可去除(PH,离子强 锚定蛋白:共价键,只能用去垢剂分离(SDS)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doc

细胞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 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细胞通讯 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 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 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 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 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

第一章绪论 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 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 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 4.五级装配: 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 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 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 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 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 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 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 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 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 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 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 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 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 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 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 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 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 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 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 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 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 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 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

北京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1-15每题2分,共30分) 1. 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物质或结构不会出现放射性的是() A. 脱氧核糖 B. DNA C. 细胞膜 D. 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吸收的磷酸盐用于合成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因此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详解】A、脱氧核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为C、H、O,不含有P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放射性,A符合题意; B、DNA的元素组成是 C、H、O、N、P,含有P元素,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磷脂,磷脂中含有P,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RNA、ATP、ADP等含有P元素的化合物,因此线粒体基质中可能会出现放射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与其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 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 B. 纤维素: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C.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收 D. 胰岛素: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其功能不同,酶起到催化的作用,纤维素构成植物的细胞壁,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是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详解】A、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不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胰岛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 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存在于某些植物体内的毒蛋白,该蛋白能够进入昆虫等动物的细胞内,通过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从而破坏核糖体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r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该蛋白导致核糖体失去翻译功能 C. 该蛋白能够断开rRNA的磷酸二酯键 D. 推测转入该蛋白基因 的植物抗虫性增强【答案】C 【解析】【分析】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详解】A、r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该蛋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导致核糖体失去翻译功能,B正确; C、该蛋白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破坏的不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D、转入该蛋白基因的植物,由于该蛋白能够进入昆虫等动物的细胞内,通过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从而破坏核糖体的结构,所以抗虫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点睛】 4. 生长在低寒地带(气温5℃以下)沼泽植物臭菘,其花序在成熟时温度可达30℃。研究发现,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 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下列关于花序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