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着教育的发展日益突出。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小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心理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一个发生在小学生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再现

今年三月份开学之初,我的班上转进来一名男同学,个子中等,面目清秀,文静,不太爱说话。报名的时候我问他一些问题,他不太愿意回答,家长说可能是认生,因为是属于我校的施教范围,加上开学事情多,我也没有过多的与他交谈。正式开学之后,我才慢慢察觉到他的心理问题。第一次上语文课,大家都表现得很积极,但是就他趴在桌子上,不参与同学们的学习,开始做作业了,他却无动于衷。这时候,我走过去询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能不能写作业,这时,他好像发疯了似的把笔折成了几段,还在书上乱画。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得任由他折腾,没过多久他就平静了下来。当天中午午餐时,班上的生活委员告诉我说他没有来吃午饭,我随即到教室去了解情况,询问他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但他一句话也不说,我当时拿他真的没办法,一天发生了两件难事,只得联系其家长,把缘由与家长说清楚了之后,家长也没抱怨什么,只说不要管他,他时常有这种情况,饿了的话他会吃饭的,放学后来接他时再细细问他。

后来经过详细了解,这个学生在原学校时老师对他的教育存在偏见,家长又过于溺爱,每天都会接送他,现在转到我校,原则上是要住校的,但家长要求只在学校就餐,住宿回家,因为是个案,学校也就没有过多的在意这个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觉这个学生还是缺少了太多学校给予的关爱,加上成绩差就逐渐被老师沦为边缘人物,以致于到新学校后产生极端行为。了解原因后,我试着去与他沟通,先与他交谈开始,其他没有要求。渐渐地,他开始接受了老师及同学,开学时的“发疯”情况及不吃午饭的情况有所改变,也逐渐开始和同学们交流,能完成一定的作业了。

二、案列分析

从这个学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学生还是存在很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对新环境的自卑及封闭自我。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情绪上容易波动,从而出现极端行为。另一方面,过于依赖父母,没有他们在身边会感觉很害怕,缺乏

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勇气,就如案例中讲述的,对于融入集体吃饭都很害怕。

三、原因分析

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就这个案例而言,造成这名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家长过于溺爱,没有给他提供或创造独立生活的空间及机会,过于包办孩子的一切。同时对于孩子身上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没有及时采取正常的方式方法给予解决,使得孩子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

2、学校及教师只看重学生的成绩,把分数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全面的唯一指标,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程度远大于分数,导致学生渐渐被边缘化,久而久之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四、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还有很大差异,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怎样有效地发觉小学生中出现的种种心理不良现象,从而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地解决办法,是当前农村小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提供的只是一个个案,不能代表众多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但能给我们以警示。小学生产生和形成不良心理的诱因十分复杂,有先天的,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有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因此,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既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2)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成长环境,外部环境对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有很大帮助的。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虽然国家有规定每所学校必须配备一名心理健康教师,但对于广大的农村学校而言只能是可想不可求,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就放弃这方面的

教育。农村学校可有针对性的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他们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学识、教育专业技能及人格等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此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

3、学科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课堂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目前,我们许多农村小学很缺乏有关心理辅导课,这方面的教育只能是靠极少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来完成,这样的效果及普及率是非常有限的。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广大教师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知识培训,使之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还可以在现有的一些课程中。设计有关的心理辅导活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加以调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应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

4、充分发挥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学校及教师无可比拟的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少学生家长的参与。学校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地让广大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比如,创办家长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授课的重要内容。

5、切实搞好“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与家长很久都不见面,大多数学生一年和自己的家长见一面。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校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农村小学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学校教育还要多研究、多探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上家庭的配合,社会各界帮助等多方努力,给农村小学生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美好的生活,使每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结语

总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并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来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把这么一项长期、复杂且动态的系统工程做好,真正培养出具有较强心理素养的接班人。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晖,杨会芹.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晌因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 林伟兰.当前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时代教育.2013年第4期

[3]. 李莉.农村小掌生心理毽康现状爱时策.百花园地.2013第5期

[4]. 王强.论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育心理研究.2013第18期

[5]. 陈华浅.议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14第4期

[6]. 张立新.浅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研究.2014第43期

法制教育活动记录汇总

法制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3年4月10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主持人:张勤(副校长)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形式:报告会 活动内容: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

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记录部门:政教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体案例

郏县新世纪小学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案例 ——个性格孤僻学生的个案分析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行为不仅有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苗苗,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她个儿较高,大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她到我班快半个学期了,只喜欢一个人看书、绘画,独自、安静的活动;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听家长介绍在家也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上小科时,随意进出教室,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上厕所,玩半天才回教室,还经常走错教室。 (2)、学习方面:学习全凭兴趣,接受能力差,不爱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不太合群,没有好朋友。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环境优越,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才带到身边,妈妈经常出差,爸爸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学习上掉队了,爸爸教两遍就对她打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家访、听班级学生述说、找她谈话我了解到形成这个不良心理上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1、她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天性内向的她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2、苗苗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很是溺爱,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对她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想法。3、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半个学期了,她没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在学校里总会发现几个初三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在我的音乐课上。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初三四班有一个学生,叫诸宇豪,初一就和我认识,后来休学了一年,初三刚转来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老师某某人喜欢捉弄人。”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每节课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喜欢参与公共活动,很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就是喜欢去惹别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他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诸宇豪同学有喜好惹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惹别人,我想: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二)爱惹事,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三道湾司法所青少年维权活动先进事迹

三道湾司法所关爱青少年和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先进材料关爱、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相当重要作用。当前,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因素较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近年来三道湾司法所在地方党政和司法局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把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着眼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确保学校的稳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优化整合资源,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是工作重视到位。近年来,三道湾司法所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参与社会治安综治理、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安排部署开展工作,定期到学校、及周边进行了走访排查。二是组织人员到位。为了更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司法所开展镇“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三所学校全部配置了法制副校长。四是责任到位。三道湾司法所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年度干警、村调解主任工作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奖罚。五法治宣传工作到位。三道湾司法所每季度派出干警到各学校开展一次法制课。宣

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六是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到位。每月组织干警深入村(屯)排查失足青少年基本情况,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反馈镇党委,对有问题的青少年积极组织开展帮教。 二、具体作法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因素。三道湾司法所在开展“法律进校园”、“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以学校为主阵地,以青少年法制教育、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为手段,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三道湾司法所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依托“法律进校园”等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 1、经常性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做到青少年法律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开展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2、坚持每个季度为在中小学校开展一次“四个一”教育活动,即:上一堂法制教育课,出一期法制教育专题黑板报,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召开一次法制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及对策 ——法制专题教育月材料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几起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案例,简要的分析下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征 案例1:今年暑假三位初中女生因无聊到某舞厅玩,碰到年龄相仿的一群青少年,为首的是女孩A某,因一言不合,A某指使随她来的几个男少年,劫持三位女生到某宾馆进行轮番殴打折磨,其中一女生在A某的同意下还遭到了强暴,手段令人发指。 这一案例突出了青少年犯罪的突发性、团伙性、动机单一性和手段残忍性。追溯他们犯罪的原因,A某父母离异,她曾混入社会后受骗失身。随后破罐破摔,成为害群之马中的为首分子,称王称霸,惹是生非。三位受害女生也开始出入舞厅,追求高档消费,她们有的缺乏家庭温暖,有的缺少管教,自我保护意识差,到舞厅寻刺激,嘴巴不饶人,终因势单力薄而受害。从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差,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前提下,受到外界不良的因素侵蚀之后,意志颓废,又有虚荣心理作祟,想在同伙面前“扎台型”,往往容易不计后果,做出令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案例2:某一中学生在上学路上骑自行车撞倒一老太,他开始表现不错,即送老太进医院,并表示愿赔偿医药费。经交通警察处理,裁定赔偿经费后,老太的丈夫逼他再增一倍赔偿费。该生的父母是瞎子,经济拮据,他被逼后想不通,用酒把自已灌醉,产生了“杀死老头”的想法,借着酒胆,他冲到老头家用榔头砸死了老头。 上述案例纯属突发事件。该男生平时并无劣迹,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也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偶发事件中,他们往往意气用事,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容易想不通而走极端。 案例3:某高一女生与邻居海员谈恋爱,当海员出海后又遇到另一俊男追求,她沉迷这一男子,不听父母劝告,并逃学。该男青年把她带到表哥嫂处过夜,当晚,男青年翻出表哥家的2万多现金,她未作阻止,第二天逃离后挥霍游玩。回家被抓后男青年推说自已有前科,要女生顶罪。审判时,男青年把全部责任推到该女生身上,致使女生重判,二审时,女生才说出实情而改判。 此案可以看出,由于受年龄、文化水平的制约,未成年女性认识客观事物往往凭自已的主观愿望片面地认识问题,有时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女生的心理,尤其是早恋的女生往往执迷不悟,对劝告无动于衷,又表现出对异性的盲目崇拜,依赖性强,缺乏辨别能力,她们涉世未深,容易受骗上当。 案例4:少年犯B某原是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几分之差未考取重点高中常受到父亲的讽刺、挖苦。虽然他向父亲表示,一定考取大学,但父亲仍多次训斥。B某在又一次受到父亲奚落之后,忍无可忍进行反驳,被父亲打了一记耳光。B某负气出走,一周后被拉入偷窃团伙犯罪。父亲的“一记耳光”把他打入了监狱。

青少年成才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教材教法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纲要课程教材《心理健康》高中一年级上册。《感恩同行,让爱回家》这一课以自我觉察活动、案例再现、小组讨论、媒体聚焦和拓展阅读五部分组成。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围绕感恩这个主题,从感性经验、理性思考、活动体验等多个维度展开,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启发下,更好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构筑健全人格,激发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青春期,生理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迅速发展,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离成熟与稳定还有一段距离。基于这一心理特点,高一学生易出现叛逆父母、疏远父母、疏于与父母沟通等问题,甚至会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这些问题给家长带来了极大困扰,阻碍着家庭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随着国家不断强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长给予当代高中生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学生从未体验过物质匮乏的艰难生活,故而难以理解父母为其带来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辛苦与不易,这也导致了学生对父母之爱没有深刻体味与思考。所以依据德育工作准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契合家庭教育的需求,设计本节课,引导学生爱父母,感恩父母。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提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掌握高一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并以教材内容为主,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下载与主题有关的理论与知识内容,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展现课堂主要内容。 三、教法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自我觉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拓展阅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学法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分析、感悟等,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8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撅水、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和爆炸。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 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案例之欧阳家百创编

郏县新世纪小学 欧阳家百(2021.03.07)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案例 ——个性格孤僻学生的个案分析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行为不仅有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苗苗,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她个儿较高,大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她到我班快半个学期了,只喜欢一个人看书、绘画,独自、安静的活动;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听家长介绍在家也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上小科时,随意进出教室,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上厕所,玩半天才回教室,还经常走错教室。 (2)、学习方面:学习全凭兴趣,接受能力差,不爱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不太合群,没有好朋友。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环境优越,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才带到身边,妈妈经常出差,爸爸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学习上掉队了,爸爸教两遍就对她打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家访、听班级学生述说、找她谈话我了解到形成这个不良心理上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1、她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天性内向的她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2、苗苗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很是溺爱,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对她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想法。3、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半个学期了,

青少年维权知识问答

青少年维权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青少年维权岗? 青少年维权岗是指为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由检察机关、教育部门和团组织等共同组成的机构。 二、青少年维权岗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青少年维权岗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保护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各项合法权益;根据《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参与社会的综合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三、青少年在家庭中应受哪些保护? 1.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 2.父母应当尊重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青少年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不得让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辍学。 3.父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要求,采取正确、适当的方法,对子女加以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不得随意打骂、处置。 4.父母应当保护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利,防止外来的非法侵害。 四、青少年在学校中应受哪些保护? 1.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有缺点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歧视,应当耐心帮助教育。

2.学校应当尊重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青少年学生。 3.学校职员应当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其他侮辱青少年人格尊严的行为。 4.学校应当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不得使用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教学设施,保障青少年的安全。 五、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应受到哪些保护? 1.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青少年的个人隐私。 2.青少年的信件,除有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开启。 3.除有国家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职工。 4.国家、社会应当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为其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办?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本人或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给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受害人应当依法赔偿。学校职员对青少年体罚或变相体罚严重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七、司法机关如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根据法律规定,侵犯青少年的人身权利和其他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以虐待罪处罚;对未成年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以遗弃以遗弃罪处罚;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从重处罚;教唆未成

青少年成长典型事迹

朝霞因“夕阳”更精彩 ——朱翟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事迹报告仅有初中文化的陈军,现年32岁,系姜堰市娄庄镇朱翟村委会14小组一位普通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时期,在随之而来的巨大机遇面前,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村关工委的全方位关心之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大户,固定资产达千万、年获利几百万的致富强人。其中饱含着创业的坚辛、勇于拼搏和年轻有为的创业精神。 一、白手起家勤劳致富 陈军,早年曾因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习费用,仅仅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帮助家里做一些小生意贴补家用,每年只有10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过着清苦的生活。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村关工委主动走入他家,带来温暖与关怀。在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帮助下,从1998年起,他开始在村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当学徒,从小工开始做起。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收入还不到1万元。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一家所需,生活依然窘迫。这时一次和村“五老”谈话交流过程中,五老的一席话话使他意识到要白手起家。要致富,必须有创新精神,有新思路,走新路子,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因此他决定盖一个简陋的加工房,做自己的企业。收入虽然有限,但是通过一段时期的经营,他看到了这个行业的

光明前景,对事业的未来满怀信心。从此,他的事业开始初具雏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娄庄镇也在这一大舞台上渐渐活跃起来,在这样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背景下,他意识到新的机遇已经到来。在娄庄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他看准机遇,通过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他于2000年办起了一个小型的食品添加剂加工厂。在经营过程中,他不断吸收村五老给予的建议,及时调整经营方略,力争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企业要进步,首先,经营者素质必须提高。他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村关工委的引介下,他认识了更多行业伙伴,通过与行业伙伴的互相交流,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技术,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进一步适应并深入市场,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加工厂一天天壮大。到2005年,他办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中型加工厂,每年收入增加到30万元。 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加之该厂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质量好,加工厂在当地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上门订购的客户也越来越多。逐渐,原有的生产规模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产品供不应求。另外,他还意识到,小企业、小厂房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市场中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必须树品牌、立形象。他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2.情感态度观念 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3.运用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树立人权意识也是增强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2)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本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而要树立公民意识,就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我国,不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达成增强公民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2.教学难点

增强公民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些规定并不困难,但要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则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更需要学生认同和接受。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教学,不仅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思想转变的问题,而思想的转变往往是心灵深处的革命,是难以实现的变革。 解决这一难点,既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相关案例引起学生的思索与情感共鸣。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材从在生活中是否应该行使公民的选举权利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正确行使拥有的权利,并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其他权利。 同时还要教导学生认识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在依法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忘履行义务。 三、学情分析 当代的青少年维权意识很强,经常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利用新闻舆论和网站论坛等形式讨说法。但中职学生总的来看知识面比较较狭窄,思想也不够成熟,对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的认识也过于片面,更有少部分学生只知道维护自身权益,不去履行应尽的义务。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案例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由于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在获得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接触大量不良信息。据调查,青少年在接触网络时90%选择的是网络游戏、聊天室、交友天地、影视娱乐、占卜星座、成人保健等。由于青少年自身控制力不足,往往把网络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上网聊天、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说,还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网络性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上网成瘾患上“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研究表明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是高达14%。1500万,这是目前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的数量,按这数字计算,在他们当中,有240万孩子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案例:央视国际[今日说法]:他为什么离去(2005年4月10日) 13岁的小艺是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因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于2004年12月27日早晨7∶00多钟,从自家所住的塘沽区悦海花园的24楼跳楼自杀。警方从他身上发现了四份遗书,每一份遗书的落款都是“小艺绝笔”,在四页遗书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别的话,而是充满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语: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们让我享受到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三个知心朋友,尤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 原来小艺在遗书里提到的崇拜者和知心朋友,全是游戏《魔兽争霸》中的人物。这个游戏是他生前最喜欢的电脑游戏。小艺在遗书里面提到的守望者就是这个游戏里面的一个英雄,是他最崇拜的人物。小艺根据《魔兽争霸》的情节自己编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就叫《守望者传》,在小说中小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而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英雄,在现实世界里成绩下滑遭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想远离网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青少年维权班会心得

青少年维权班会心得 12月10日黄家中学八年一班组织一次一青少年维权为主题的班会,目的是通过班会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关于维权方面的知识,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深化青少年维权工作。 一、增强青少年维权工作水平。注重领导、健全组织。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委员会。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社区对失足青少年、归正人员、吸毒人员、弱势群体进行归类入册,建立帮教工作制度,确定“一帮一”岗位责任制等,使青少年维权工作规范化。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法律义工志愿服务、党员政策宣传、板报宣传等渠道广泛宣传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在社辖区营造了良好的关心青少年氛围,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二、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社区以青少年维权工作为己任,狠抓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壮大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社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之间建立了沟通反馈机制、互动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形成联动,共同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队伍,促进了维权工作的实效性。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相继成立了社区家长学校、法制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社区青少年图书阅览室等教育基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形式。举办了青少年《展望明天》朗诵会,“自救自护知识讲座”等,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举办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等。 三、努力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近几年来,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重点做好对弱势家庭青少年的维权帮扶工作。保障弱势青少年的合法利益。考虑到弱势青少年家庭的实际困难,社区积极向民政部门申请经济补助,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办理低保手续。推进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促进弱势青少年的家庭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对青少年的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增强青少年维权意识,促进青少年的家庭和谐。 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人才优势,不断构建青少年维权网络,拓展维权阵地,依法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构建成以“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以社区青少年维权站为支点,以广大法律志愿者为力量的青少年权益保护网络,切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800余名外来务工青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立足社区、整合资源、构建网络。社区团委紧紧抓住力邦社区的建立与完善的契机,在狠抓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的同时,大力整合社区资源,依托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构建社区青少年维权工作网络。首先,设立了专门的社区维权办公室,配置了电脑和专线电话,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对整个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摸底统计,做到了心里有数。其次,我们专门制做了社区青少年维权服务卡,卡上注明维权内容、工作时间、咨询热线号码等,将服务卡分发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自正式开展服务以来,接受了20多例法律咨询和两例要求法律援助案。 五、丰富内容、拓展阵地、发挥作用。我们在原有的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咨询上拓展了普法教育、心理咨询,课业辅导和青少年法制研究等内容。尤其是热线服务的功能予以进一步拓展。热线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维权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网络优势、人才优势,不断构建青少年维权网络,拓展维权阵地,依法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构建成以“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以社区青少年维权站为支点,以广大法律志愿者为力量的青少年权益保护网络,切实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800余名外来务工青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立足社区、整合资源、构建网络。社区团委紧紧抓住力邦社区的建立与完善的契机,在狠抓青年文明社区创建的同时,大力整合社区资源,依托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构建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

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心理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青少心理行为问题的案例,并将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案例简介: 王某,男,13岁,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母亲在电话里也经常发生冲突,家境一般,放学后常和同学一起流连于网吧,有彻夜不归的经历,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争吵,出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校期间情绪波动极大,学习态度更加消极,在学校,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 案例分析 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厌学 二:网络成瘾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的方面,我将进行不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厌学 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该案例中,该生单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围,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导致无法再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到学习就厌烦,是因为学习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低,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形成了恶心循环,挫败感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挫败感。 (3)意志力低下,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该生意志较为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