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

最新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

最新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
最新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

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

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册P70-P71

课题:〈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2、让学生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提问题的

能力。

3、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深化对时、分、秒的认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旅行过程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他们可能是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学校上半天的主要活动及时间。

引出作息时间表。

二、问题探究

制作作息时间表。

1、制作上午4节课的作息时间表:

要求:先调查准确,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这里老师可先拔出第一节课的起始、终止时刻,让学生算出1节课用了多长时间。再拔出第2节上课的时刻,让学生算出课间休息用了多长时间,后面的让学生自己制作。

2、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观察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我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说一说书中提出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交流。

3、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交流,说一说谁的时间利用的好,谁是自己生活的小

主人。

三、体验感悟

说出经过的时间。

1、不要求列出算式。

2、先认时间,再回答问题。

3、可以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注意:这里要根据小朋友的实际说出是

“早上”的事情。

四、实践应用

让学生体验上学时间的长短。

1、引导学生估计大致的时间。

2、实际记录出发时间、到校时间

3、引导学生交流经过的时间。

五、小结

愉快的月球旅行结束了,在这次旅行中,你有什么收获?给小组的伙伴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P46

七、板书设计:

1号门2号门

一组:8×3=24(元)10+6×2=22(元)

二组:8×3=24(元)10+6×2=22(元)

三组:8×3=24(元)6×2=12(元)

教学反思:

2020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 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8分) 1、从36与24的和中去掉12,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 36+12-24 B. 36+(24-12) C.36+24-12 2、16与9的和除以5,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16+9÷5 B.(16+9)÷5 C.(16-9)÷5 二、填空。(8分) 1、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2、下面是田径队人数的统计表,请完成以下表格(单位: 人) 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跳远20 比男生少12人

跑步是女生的3倍8 跳高比女生少4人20 三、计算题。(18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8-50-9=72-2-30=35+6+40= 47+9-20= 17+3+15= 75-50+14= 49-9-30= 28+20+2= 99-20+6= 100-30-7=16+15-7= 70-30+33= 2、在()里填上“>”“<”或“=”. 43+7+16()65 27+(50-5)()70 36+40-35()38 75-(85-25)()20 54-(24-14)()44 67-60+9()16 四、解决问题。(66分) 1、果园里有8行苹果树,每行9棵,一共有多少棵?又 种了20棵,一共有多少棵? 2、每个人做6朵小红花,4个人一共做多少朵?

3、小光的爸爸买来24个苹果,妈妈买来16个苹果,一 共买来了多少个? 4、王刚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6页,看了8天,还剩20 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买来28米布,做上衣用去15米,做裤子用去9米, 还剩多少米? 6、小朋友分巧克力糖,每4人分1块巧克力,有5块巧

(完整版)2019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试卷

2019最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试卷 第一、二单元测试卷(A) 一、数一数,填一填。(16分) 1、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3、 每盘有()个,有()盘,一共有()个。4、 ()个()相加。 一、直接写得数。(30分) 3×2= 9×2= 8×5= 32+6= 23-5= 7×4= 8+1= 4×9= 5×3= 7×3= 8×2= 81-50= 3×6= 1×8= 2×6= 7+43= 9×5= 45+6= 4×6= 30+27= 二、填一填。(19分) 1、2+2+2+2+2+2+2=()×()=()口诀:() 6×3=()+()+()=()口诀:() 2、“4乘5”写作(),“5乘4”写作()。 3、在乘法算式7×2=14中,乘数是()和(),积是()。 4、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2 + 2 2 × 2 4 + 4 4 × 4 6 × 4 6 + 4 3 ×2 3 + 2 2×6 3 × 4 8 × 2 2× 8 5、根据“四八三十二”这句口决写两道乘法算式:

三、 比一比那个大?将算式从小到大排列。(7分) ( )<( )<( )<( )<( )<( )<( ) 四、 用你喜欢的图案画一画。( 8分) 五、 解决实际问题。(20分) 1、春游。 2、

第一、二单元测试卷(B)班级 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姓名 成绩 一、画一画,填一填。(8分) 1、每排画2个○,7排一共画多少个? 2、第一排画4个4个别,第三排画2个。一共画了多少个? 二、看图列式计算。(12分) 1、 一共有()个2。列式: 2、 一共多少个,是()个()相加。列式: 3、 每份有()颗珠子,有()份。 一共有()颗珠子,用乘法算是: 三、将下表填完整。(16分) 1、 2、4块香皂装一盒。 四、想口决,写乘法算式。(15分) 1、()九十八()得六 2、3×()=24 想口决: ()×9 =45想口决: 2、找出你学过的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决。 辆数 123456789 人数 盒数347 香皂块数2024323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 认识时间(1)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第7单元认识时间

第1课时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课本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时间,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1小时=60分 【教学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

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近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四、活动延伸。 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数学素材(如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工厂商店作息时间表等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举出更多的时间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从一点起,用尺子向(_____)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能画成一个角。 2、正方形有________个直角,3个正方形共有________个直角。 3、按规律填一填。 12 16 (____)24 (____)(____)36 4、1平角=________直角1周角=________直角=________平角。 5、小丽同学的体重是25(__________);一个梨子约重200(__________)。 6、小刀长(____)厘米,橡皮长(____)厘米。 7、1米-50厘米=________厘米6米+39米=________米 8、在算式30÷5=6中,被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 9、从4个不同的故事书中任意选2个借给一位同学,一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借法. 10、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一棵大树高约15(_______);铅笔的长大约是18(_______); 数学书长约20(_______);爸爸的身高是170(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游乐园国庆节搞活动,1张门票可以换2瓶水,小王一家3口的门票能换()瓶水。

A.7 B.6 C.3 2、从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半圆形C.环形 3、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底相等B.面积相等C.等底等高D.完全相同 4、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B.C. 5、下面是同一只小闹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请你从下面的4只钟里去找是哪一只() A.B.C.D.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2、把9颗糖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4、当长方形的宽和长相等时,这个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5、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计算题。(10分) 40+29= 24+25= 38+12= 28+13= 73-33= 51-26= 45-36= 42-38=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作息时间表》

作息时间表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图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从而让学生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并且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分析: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理的时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早晨几时上学?下午几时放学? 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 说说表上安排了哪些学习活动内容。 师:下午放学回到家,到晚上睡觉之间的一段时间,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制定一张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学习制定《作息时间表》 (1)、电脑出示图1 (图上,学生小红放学后背着书包回到家。)

提问:图上画的什么? 小红几时放学回到家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 提问:你是怎样根据钟面看时间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看时针,时针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多几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格,就是几时几分。 (2)、电脑出示图2 (图上,小红做在客厅中拉二胡。) 提问:回到家后她先做什么? 拉二胡拉到几时几分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 4:10 回到家 4:10-4:40 拉二胡 -------------------------------------------- (3)、电脑出示图3 (图上,小红在书房做作业。)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试题(附答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单元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圆的对称轴有(_________)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________)条。 2、有20朵鲜花,每5朵插入一个花瓶里,需要(________)个花瓶。 3、时针从3走到9走了(____)时,分针从12走到5走了(____)分钟。 4、要买下图的物品一共需要________。 5、游乐园国庆搞活动,1张门票可以换2瓶水,小王一家三口的门票能换(____)瓶水。 6、10个一是(_____),10个十是(_____),10个一百是(_____)。 7、两个三位数相加,它们的和可能是(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位数。 8、一个角有(____)个顶点,(____)条边。 9、数一数下图中共有_______条线段 10、按规律接着填数:980、985、990、(__________)、(__________)、1005.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把20-15=5、 5×6=30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正确的是()。A.20-15×6 B.5×6-20 C.(20-15)×6

2、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底相等B.面积相等C.等底等高D.完全相同 3、图形可以由下面的图形( )平移得到。 A. B. C. D. 4、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的大小() A.变大B.变小C.不变 5、一盒巧克力65元,一瓶红酒86元,爸爸带了200元买这两样东西,( )。A.够B.不够C.不能确定D.可能不够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2、小丽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5厘米,小丽和爸爸的身高比是 1:175。() 3、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一定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 4、在加法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大。() 5、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四、计算题。(10分) 98-20= 18+70= 6×5=8×2+40= 2×8= 50×2= 100×0= 45÷(3+6)= 24×4= 7×8= 66÷3= 70-6×5= 五、列式计算。(10分)

2020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0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 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计算。(23分) 1、口算我最快。(15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16÷4= 30÷5= 24÷6= 20÷5= 4÷2= 30÷6= 6÷3= 15÷5= 8÷2= 16÷8= 3、列式计算。(8分)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15里面有几个3?

(3)6的5倍是多少? (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二、填空题。(50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三五()二十五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 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3 6 4+5 4×5 8÷2 2×2 1+1 1×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4 6 6=12 5 3=15 20 5=4 30 5=25 25 5=30 16 4=4 7 1=7 5、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分) ()÷()=()()÷()=()

6、圈一圈,填一填。(10分) (1) 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 (2)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 ()个。算式是()。 7、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里画“√”。(2分) 8、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9、24÷4=()读作()除以(),表示把()平 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 ()个(). 10、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 三、看图写算式。(9分)

《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制作作息时间表,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练习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白纸、投影,钟表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 3×4=5×6=4×9=9+9= 5×8=24÷3=32÷4=9×2= 7×2=30÷5=12÷6=18÷9= 6×3=18÷2=40÷8=36÷4= 2、填空 60分=()时1时10分=()分 60秒=()分1分45秒=()秒 75分=()时()分90秒=()分()秒

2、情景 师:谁来说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学生汇报)师: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图意。 (2)问:我们几时上第一节课?第三节呢?大家怎样就清楚的知道了呢? 让学生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2、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 大家上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 ①每名同学均独立填写,可以按本校真正的作息时间填写,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 ②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相关问题。如:第一节棵用了多长时间? ③以一人填写的为例,共同探究。(投影出示) 根据投影,回答: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第二节什么时候下课? 上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上操?

你想提什么问题?谁来回答? 二、实践应用 请你估计一下在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发出的时间,到校后向老师询问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小组的表格里。 三、练习设计 1、根据实际作息时间表,说一说。 (1)从8:00到11:00,经过了时。 (2)从10:00到10:30,经过了分。 (3)你在学校上午的时间是时分。 2、算一算,说一说。 内容见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3、投影出示教材第3题。 (1)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 (2)说一说你做这三件事时的时间。 (3)算一算你做这三件事时经过的时间。 (4)一节数学课()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经过()分钟,正好是1小时。 四、思维训练 1、上学时,你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内说一说。 2、画时针、分针。 (1)拍球比赛开始了,共经过了1小时5分,请画出相应的表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必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_____角.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_____)位,第五位是(_____)位。 4、一包糖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得到8块,这包糖有________块. 5、填上合适的单位。 妈妈工作时间是8________ 李红跑50米的时间是12________ 一根棒球棒长5________ 一篮子水果重2________ 教室黑板长42________ 汽车每小时行驶80________ 小树的身高是156________ 鸡蛋重是50________。 6、(_____)元(_____)元(_____)角(_____)元(_____)角 7、小丽同学的体重是25(__________);一个梨子约重200(__________)。 8、锐角都比直角(______),钝角都比直角(______)。 9、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一块橡皮长4(__________)一张桌子高60(__________) 一棵大树高8(__________)一座桥长30 (___________) 10、在中有________个角,其中有________个直角。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妈妈为小明买一件83元的上衣,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 A.7元B.27元C.17元 2、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角的大小() A.变大B.变小C.不变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等腰梯形 4、右面这个时钟比准确时间快10分,准确时间是( )。 A.9时45分 B.8时45分 C.9时05分 5、下面各数一个0都不需要读出来的数是() A.5007 B.6090 C.9000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小明身高126厘米,他爸爸比他高50厘米,他爸爸高176厘米。()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5、左图中有三个角。() 四、计算题。(10分) 55+4= 2×5= 26-18= 16+27= 4×3+4= 41-4= 5×4= 78-40= 27+28= 5×4-6= 33-17= 25-12= 7×8= 5×9= 2×5+22=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连接两点可以画________条线段。 2、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4、5×6表示_____个_____相加,也可以表示_____个_____相加,得_____。 5、人民币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 6、每两个人握一次手,3个人要握(_____)次手,(_____)个人要握6次手。 7、由5个千、8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__________) 8、在测量物体时,尺子的_____要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_____端对着几。 9、你在学校上一节课要________分钟,课间体息要________分钟。 10、35里面有(____)个5,63是7的(______)倍。从40里连续减去(______)个8,得0。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教室里,聪聪坐在第3列第2行,用数对(3,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3,3)B.(4,3)C.(3,2)D.(4,1)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 )重。 A.铁B.棉花C.一样重D.不一定

3、如图,如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2格得到三角形A′B′C′,则新图形中点A′(点A平移后对应的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 4、( )拍到的照片是正好相反的。 A.乐乐和甜甜B.乐乐和小东C.小东和甜甜 5、动物园里有15只老虎,猴子比老虎多12只,这两种动物一共有( )只。A.27 B.39 C.42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1米的线段比100厘米的线段长。() 2、3×6和6×3都是用“三六十八”这句口诀来计算。() 3、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4、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从上面、侧面、前面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相同。()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一、计算。(23分) 1、口算我最快。(15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16÷4= 30÷5= 24÷6= 20÷5= 4÷2= 30÷6= 6÷3= 15÷5= 8÷2= 16÷8= 3、列式计算。(8分)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15里面有几个3?

(3)6的5倍是多少? (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二、填空题。(50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三五()二十五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 数是(),商是()。 3、在4分) 3×× 8÷× 4、在+、-、×或÷。(8分) 5、根据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2分) ()÷()=()()÷()=() 6、圈一圈,填一填。(10分)

(1) 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算式是()。 (2)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有()个。 算式是()。 7、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 画“√”。(2分) 8、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9、24÷4=()读作()除以(),表示把()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 10、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 三、看图写算式。(9分) 1、 ()×()=()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4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是()。 ①②③④

2、下列图形中,只有2个直角的是()。 3、下列线中,()是线段。 ①②③④ 4、小丽在镜子里看到的图像是()。 ①② 5.下图是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汽车,小芳看到的是 ();小新看到的是();小林看到的是()。 二、填空题。11分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妈妈身高1()62() 2、填上合适的数。 34米+18米=()米 3米-100厘米=()米 3、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 4、张阿姨带了100元去超市。买牛奶用了39元,买油用了42元, 买这两样东西大约用了()元;大约还剩()元。 5. 比40少8的数是(),()比36多3。 6.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 三、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3×4= 5×5= 9×7= 29+7= 5×6= 6×8= 4×6= 41﹣30= 6×7= 4×7= 3×9= 33+40= 8×8= 9×8= 8×7= 72﹣27= 2、列竖式计算。16分 47+29= 80-28-36= 61-25+49=

56-38= 35+46-29= 27+16+57= 四、画一画写一写。18分 1、画出下面各图的对称轴(有几条就画几条)。 2、根据钟面,写出镜子里看到的相应时刻。 3.画出另一半,使他们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解决数学问题.25分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二年级数学 作息时间表

第十六讲作息时间表 月日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做作息时间表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排列时间,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 2、学会观察钟面,进一步熟练地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间,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 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4.让学生通过看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并提出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例2、 例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例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好学不倦----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温馨提示:“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课堂练习】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二、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20分) 1、用7、0、9三个数字可以摆出________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________。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_______)。 3、在里填上“>”“<”或“=”。 1065965 3763760 500厘米50分米 61036130 205502 2千米200米 4、15÷5=3读作(________)除数是(____),被除数是(_____),用口诀(_____)计算。 5、做加法时,个位相加满(______),要向十位进(______);做减法时,个位不够减,要从(______)借1当(______)再减。 6、23比61少________,70比26多________,比16多27的数是________。 7、最大的三位数是(_______),比它大1的数是(_______)。 8、在()×7<36中,括号里最大可以填(______)。 9、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10、8050读作:(_________________);二千零二写作:(_______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 cm,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cm。

A.12 B.30 C.40 D.10 2、5名同学参加跳远比赛,成绩分别是:小明188厘米、小刚2.05米、小枫2.1米、晨晨190厘米、小雨203厘米。得第一名的是()。 A.小雨B.小枫C.小刚 3、把一个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它的周长()。 A.变长B.变短C.不变D.无法确定 4、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 A.三位数B.四位数C.四位数或五位数 5、下面图形中,为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是( ) A.B.C.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一道减法算式里,被减数是80,两个减数都是30,差是50。() 2、三位数减两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4、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5、因数的末尾没有零,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零。() 四、计算题。(10分) 5×6= 1×4= 35+10= 6×6= 24+11= 6×4= 4×4+3= 4×6-5=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阶段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8的5倍是(__________);21是3的(__________)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_______)位数,也可能是(_______)位数。 3、图中有________个角。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手指宽约是1________ 一棵大树高约8________ 教室的门高2________ 铅笔长约20________ 5、在算式30÷5=6中,被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 6、用2、0、9、3组成一个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数(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7、圆的对称轴有(_________)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________)条。 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__角。 9、2千克=(___)克8000克=(_____)千克 600克+400克=(____)千克3千克-100克=(____)克 10、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_____.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一列火车从A站行驶到B站的途中经过五个车站,则A、B这条线路上需准备()种火车票. A.15 B.21 C.30 D.42 2、小红、小芳和小兰三人跳绳比赛,她们跳了100、112、135下,小红说:“我跳的不是最多”,小芳说:“我刚好跳到100下”,小兰跳了()下。A.100 B.112 C.135 3、一盒巧克力65元,一瓶红酒86元,爸爸带了200元买这两样东西,( )。A.够B.不够C.不能确定D.可能不够 4、游乐园国庆节搞活动,1张门票可以换2瓶水,小王一家3口的门票能换()瓶水。 A.7 B.6 C.3 5、在放大镜下看,这个角的大小( )。 A.变小B.不变C.变大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只有画正字一种方法。() 2、当长方形的宽和长相等时,这个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3、三位数乘最大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4、火车下午1:05从南京出发,当天下午3:50到达上海,火车共行驶了2时45分。() 5、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四、计算题。(10分)

小学二年级教案-《作息时间表》 精品

《作息时间表》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小朋友,你早晨几时上学?下午几时放学? 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 说说表上安排了哪些学习活动内容。 师:下午放学回到家,到晚上睡觉之间的一段时间,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制定一张这样的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评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作息时间表的普遍性与可用性。) 学习制定《作息时间表》 1、电脑出示图1 (图上,学生小红放学后背着书包回到家。) 提问:图上画的什么? 小红几时放学回到家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回到家 提问:你是怎样根据钟面看时间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先看时针,时针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多几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格,就是几时几分。 2、电脑出示图2 (图上,小红做在客厅中拉二胡。) 提问:回到家后她先做什么? 拉二胡拉到几时几分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 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3、电脑出示图3 (图上,小红在书房做作业。) 提问:小红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做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 午4:10回到家 4:10-4:40拉二胡 4:50-5;20做作业 (评析:通过直观的图文演示,向学生清晰地展现了作息时间表的制定过程。既是对时、分、秒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运用,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作息时间表是根据个人不同的生活内容而制定的。并且,在这张作息时间表中蕴涵着“学习、活动的交替进行”,引导学生要“劳逸结合”地安排作息时间,体现了教学对生活的指导。)

三、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 1、讨论制定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回到家,经常做些什么事呢? 同组内的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在班内交流。 (3)师:请把你的活动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填写在表格上。 (评析:先确定生活内容,再安排时间。将这两部分割裂开来进行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先从内容上考虑到合理性,分散了难点,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作息时间表》的制定步骤。组内、班内的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热情,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对比思考的平台。) 2、学会制定时间 (1)师:我们通常下午3时45分放学,你回家需要多少时间呢? 拿出钟面拨一拨,你回到家是几时几分? 然后记录在表格上的第一栏上。 什么时间做什么 下午4:10 回到家 (2)师:就这样,边拨边记录。给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时间。 (评析:将“钟”带入课堂,“拨一拨”辅助学生完成活动时间的安排,突破了制定作息时间表中的难点,也使学生安排的活动时间更符合生活实际。) 四、交流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1)组内同学交流讨论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 (2)指名学生汇报。 师:其余学生听听她这样安排课余时间合理不合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评析:在信息反馈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每位学生专心倾听他人的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在相互借鉴、启发中学会合理地、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有规律地生活,并且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与切实的生活指导。比如有学生提出:“他自己整理书包很好,我要向他学习”;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她能帮助妈妈洗碗很好。”再如:学生知道要把一些类似练习钢琴、练习二胡的活动安排在先,以免影响他人的休息;不能躺在床上看书,以免影响视力等等。这样的交流互评,对学生来说不仅只是一次再学习,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保护,对个别学生安排的“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等等,教师都不做是非性判断,支持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创造,让学生在同学、老师的肯定赞扬声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五、全课总结: 我们给自己的课余生活作了一个安排,平时没有特殊情况就要执行《作息时间表》。过几天就要放“五一”长假了,小朋友可以与父母亲一起商量制定一张《“五一”作息时间表》。过寒暑假了,可以制定一张《寒暑假作息时间表》。 (评析:及时的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了又一个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实现了课堂内容向课外的延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