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与测量导学案

图形与测量导学案

图形与测量导学案
图形与测量导学案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导学案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复习的概念非常多,为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概念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通过综合题不断演变让学生不断地回忆知识,查漏补缺,让学生自主探究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对已学的平面图形形成整体的认识,形成知识网。渗透复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并懂得复习知识的方法,重点是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96例1。

学情与教材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过了关于线、角、图形的有关知识,但还没

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因此在教学时,要提前布置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课堂

上通过学生的组内、组间交流,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帮

助学生理解知识脉络,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供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

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2、为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概念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阳光预习单、阳光检测单、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预设)

自学阶段

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确定目标。谈话导入:孩子们请看大屏幕,猜猜今天

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复习什么知识?生:点、线、图形……

师:好把同学们想知道的定为本节课的目标

师:板书目标1整理知识梳理关系

师:还有吗?那老师认为掌握复习方法比单纯掌握知识更重要,你认为呢?那老

师也把它作为今天的目标,好吗?

师:板书掌握复习方法。

师:昨天老师布置大家自己回家整理课本第96页的知识现在请把整理成果在组内交流交流。

二、小组交流自学整理成果

导学阶段

一、师生共同释疑,整理知识,梳理关系

师:提问,还有疑问吗?

(师生共同释疑)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谁能帮帮我?

问题:怎么画过P点AB的平行线?

生:思考(若知道的人不多,请小组交流,若大部分人知道请生直接展示)师:孩子们还有疑惑吗?

师:那好我们进行自学成果检测吧。(题目见自学检测单)

(一)梳理直线、射线和线段及角

师:巡视采集两位不同答案的检测单。

师:孩子们请评价1号、2号同学的检测单。

生:1号同学的射线画错了,射线应向一方无限延长2号的直线画错了,直线应向两段无限延长。

师:学生画错,老师改

师:BF是平行AC吗?谁愿意来验证一下(设计意图:可能有的学生还不会,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师:怎样验证AE垂直CD?

师:角CAB=80°对吗?我们请这位同学上来演示看看,错在哪里。

(二)三角形知识梳理

师:在上图中除了点、线、角、等图形外你认为还有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能说出对其中一种图形的认识吗?

生:图中还有三角形。

师:请说说对三角形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1:有三条线段,首位相连围成的一个封闭图形叫三角形。

生2: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相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生3:每两条边所形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生4:按角来分可分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按边来分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师:在这里有哪些三角形?

生:等腰三角形。

师:如果角BDF为70°你能求出哪个角?怎么求的?

师:板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师:课堂小结

(三)四边形知识梳理

师:除三角形外你还有认识的图形吗?

生:四边形。

师:对四边形你想说什么?

生1:在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生2:四边形分为……

师:把它们的关系填在自学单的集合图形中,这就是集合图表示法,让人一目了然。

生3: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长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4: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5: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生6:等腰梯形是两腰相等的梯形。

生7:直角梯形是有两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分别从三角形到四边形梳理了一下这种方法叫做分类整理法,也可以用表格表示法。

(四)圆知识梳理

师:还学过哪种平面图形?

生:圆

师:请标出最大圆的直径和半径。

师:请生展示

师:总结面的知识再板书。孩子们又收获很多吧!敢不敢挑战一下?来,进行当

堂检测比比谁是今天的高手!

测评阶段

一、测评反馈

学生完成阳光测评单,并集体订正。

二、课堂总结

师:总结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又一次系统的整理了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梳理了它们之间关系还知道了那么多的整理方法,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方法自己去整理立体图形,好吗?

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图形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位似图形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找到位似中心,能够熟练地 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 2、了解相似变换、位似变换及其有关概念. 学习重点:用位似变换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预设难点:位似变换的概念的理解. ☆预习导航☆ 一、链接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多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和全等多边形有什么关系? 2、小孔成像中物体原来的形状与所成的像是相似的图形吗? 二、导读 1、结合课本想一想如何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什么叫相似变换?什么叫位似变换? 3、结合位似图形的概念说说位似图形有哪些性质? 4、说说位似图形和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如图,△ABC在灯光O的照射下形成影子△A'B'C, 那么△A'B'C'与△ABC有什么关系? O B A' B' A

1、七边形ABCDEFG 位似于七边形1111111A B C D E FG ,它们的面积比为4:9,已知位似中心O 到A 的距离为6,那么O 到1A 的距离为( ) A 、13.5 B 、12 C 、18 D 、9 2、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B C D ''''位似,O 为位似中心,若OA:OA =1:3',那么ABCD A B C D S :S ''''四边形四边形=( ) A 、1:9 B 、1:3 C 、1:4 D 、1:5 3、下面说法:(1)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2)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的图形(3)同一底片时,底片上的图形和银幕上的图形是位似图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2∶3,已知AB =4,则D E 的长为 ___ .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导学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年级:八年级主备课人:胡翠容审稿:八年级生物组 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月班级:姓名: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运动系统数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骨、关节、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完成动作? 3、运动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二、预习自测题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和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 2、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3、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各样,例如蚯蚓的运动方式是;鱼的运动方式是;鸟的运动方式是;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等(任意填两种)。 4、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和。骨与骨之间通过_____等方式相连形成_____,_______附着在骨骼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叫,_____可绕过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5、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周围由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内含有,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 6、骨的_____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骨骼肌具有的特性。当骨骼肌受_____传来的__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_____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7、一组骨骼肌只能_________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_____,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肌肉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___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 ________收缩,__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____收缩,________舒张。 8、运动的完成,除了需要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的控制和调节,运动中能量的供应需要、、等系统的配合。 9、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哺乳动物靠_____支撑身体,骨在骨胳肌的牵拉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_____,从而具有强大的_____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 ________、争夺栖息地和_________,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0、水螅主要在水草上;蜗牛依靠_______缓慢爬行;蚯蚓缓慢_____;蝗虫能够_____,也善于_____;家鸽与飞行有关的_____非常发达,还具有轻而坚固的。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以家兔为例,你能说出前肢骨和后肢骨的名称吗? 2、观察教材42-43页家兔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的组成?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牢固性?哪些结构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3、为什么一组肌肉的两端总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五年级数学 图形的运动导学案

《图形的运动----旋转》导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能力培养目标: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导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播放主题图,引出课题 2、学生举例。 2、明确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够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1.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1”到“3”。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描述指针从3到6,从6到3的的旋转过程。 (2)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3)巩固训练:说说停车场的栏杆是怎样旋转的? 2.借助三角板,感悟旋转的性质和特征 (1)先观察再操作:把三角板固定,每次都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过程三角板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思考后交流:旋转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巩固训练:旋转另一个三角板。 3.观察操作结果,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1)固定另一个三角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两条直角边转到了哪里? (2)小组同学一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4)巩固训练: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4、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说说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2.画出小旗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拓展: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旋转”又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3.8图形的位似一教学设计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8.图形的位似(一) 一、学生学情状况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似图形的相关知识,例如比例的相关概念、相似多边形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相似比的概念等等,可以作为本节课的理论基础。 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利用方格纸将一些简单几何图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在初中阶段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又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作图方法,如线段的倍增、线段中点的作法等,具有了初步的实践基础。 进入九年级,学生的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习引入情境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教师应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基础,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予以适当引导,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提示或引起思维碰撞,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学生将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用心观察、积极动手、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课堂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次教材的改写在本节中体现的较为明显,从而带来了教学过程和任务上的一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仍然分为两课时,但是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教材中第一课时偏重于对位似图形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绘制位似图形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第二课时则重点探讨绘制位似图形的方法的多样性。教材改写之后,第一课时的定义及性质的逻辑严谨性得到加强;而第二课时则重点探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的位似与坐标变换之间的联系。 2、新教材没有提及位似图形的概念,而是以位似多边形的概念取代,突出了位似多边形的理解和作法。 3、新教材在定义中直接给出“对应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定值”这一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全章导学案》精品优秀打印版导学单

最新精品 部编版人教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优 秀 导 学 案 (全章完整版)

前言: 该导学案(导学单)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导学案(导学单)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导学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1学时 4.1.1 几何图形(1) 学习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使用要求: 1.阅读课本P115-P118; 2.尝试完成教材P118的两组思考的问题; 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观察P115本章的章前图: (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可上网查找) (2)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找找看. 2.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你熟悉的图形.3.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装墨水的墨水盒?你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如果能,

你就试一试,如果不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共同学习. 二、合作探究: 1.观察P116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 【老师提示】: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考虑它的颜色、材料和重量等,而只考虑它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和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所得到的图形就称为几何图形.如:我们学习过的长(正)方体、圆柱(锥)体、长(正)方形、圆、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几何图形.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小组交流) ②观察P117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 ③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上),并与你的同学交流. 【老师提示】:常见 ..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三类. 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 ②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下)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 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

初中12图形的位似导学案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数学导学案 初二( )班 组学号 姓名 课题:§10.6图形的位似 展示评价: 小组评价: 【预习导航】 预习课本P 110-11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已知点O 和△ABC ,画射线OA 、OB 、OC ,在OA 、OB 、OC 上分别取点A ′、B ′、C ′,使 ⑴ 画△A ′B ′C ′. 探究△A ′B ′C ′与△ABC 的关系. ⑵ 分别在 OA 、OB 、OC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 画△A ′′B ′′C ′′. 2.两个多边形不仅 叫位似图形.这个点叫 . 3通过学习你认为位似图形具有哪些特征呢? ⑴ ⑵ ⑶ 4.什么是位似变换呢? 【预习检测】 ,2 1='='='OC C O OB B O OA A O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B .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 C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D .位似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必相互平行 2.按如下方法将△ABC 的三边缩小来原来的12 :如图所示,任取一点O ,?连AO ,?BO ,CO ,并取它们的中点D ,E ,F ,得△DEF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 ②△ABC 与△DEF 是相似图形; ③△ABC 与△DEF 是周长的比为2:1; ④△ABC 与△DEF 面积比为4: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2,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属于哪一种变换.... : (请选填: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 4.如图,以BC 的三等分点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矩形ABCD 缩小. 5.如图,已知O 是坐标原点,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⑴、以O 点为位似中心在y 轴的左侧将△OBC 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 画出图形; ⑵、分别写出B 、C 两点的对应点B ′、C ′的坐标; ⑶、如果△OBC 内部一点M 的坐标为(x ,y),写出M 的对应点M ′的坐标. 6. 印刷一张矩形的张贴广告(如图),它的印刷面积是32dm 2,上下空白各1dm ,两边空白各0.5dm 。 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的长是xdm ,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Sdm 2。 (1)求S 与x 的关系式; (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dm 2时,求用来印刷这张广告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内外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吗? 图2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导学案 主备人赵剑飞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记住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 2、掌握骨、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 3、能说出运动如何产生的 【重点、难点】 1、掌握骨、关节、肌肉的基本结构 2、能说出运动如何产生的 【课前预习】 一、阅读课本p28-29观察与思考,认真分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家兔的前肢骨和后肢骨主要有哪些?关节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家兔的骨骼:前肢骨:肱骨、桡骨、腕骨、、后肢骨:股骨、、胫骨、趾骨、、跗骨。 3、关节的结构:、关节窝(合称关节面)结构特点使关节牢固;关节囊(牢固关节、分泌滑液);(内有滑液,减小摩擦);关节软骨(减小摩擦、防止震荡); 3、脱臼是指关节头从滑出的现象。 二、仔细阅读教材p30,仔细分析完成以下问题:骨骼肌的组成及特性怎样?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屈、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的特性):骨骼肌中间较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 (2)运动的产生:当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课堂学习】 活动一: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活动二:举例说出,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那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如何保护? 活动三:根据本节所学哺乳动物的运动的内容,推测鸟的胸肌的两段是否都附着在胸骨上?为什么?

课堂归纳总结: 【课堂检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一)选择题: 1、大吊车可活动的部分是模拟了动物的() A、骨 B、骨骼 C、肌肉 D、关节 2、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A、动力 B、杠杆 C、支点 D、调节 3、运动时不小心会造成脱臼,脱臼是指() A、关节骨折 B、关节囊损伤 C、关节韧带扭伤 D、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 4、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下垂时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课堂学习】 5、下列骨、关节、肌肉结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为什么? 6、下列骨中,不属于下肢骨的是() A、胫骨 B、肱骨 C、股骨 D、腓骨 7、人体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连接作用 D、动力作用 8、人的屈肘运动是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等肌肉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如图所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复习导学案全集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认识每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会画各种基本图形,提高基本技能。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试着画一组直线、射线和线段。并说说每一种“线”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角各部分的名称都是什么?我们 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3.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自主完成下表:

二、专项训练 2.选择。 (1)一条()长1.5米。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2)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的所有线段长度() ①都相等②都不相等③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 三、课堂达标 1.判断。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的三个角也是直角。() (4)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5)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6)任何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选择题. (1)直角的两条边是()。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2)等边三角形是()。 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 四、课外拓展

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2∶3∶7,这个三角形最大角是( )度,它是( )三角形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二、图形与几何 第2课时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会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都有哪些? 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没有周长公式,是不是它们就没有周长?它们的周长怎么求? 1.回顾公式推导过程 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说一说。 (1)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因为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沿圆的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就是圆周长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所以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数学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使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教材第8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像风车、车杆、荡秋千,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 象,叫做。 2、完成例1。 3、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 (1)(2)(3) 4、完成做一做。 【合作探究】(课堂导学案) 1、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8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总结画法: 4、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

5、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堂练习】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学习评价】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图形的运动(三)变换 【课题】

生物:2.2.2《动物的运动》导学案(济南版七年级上)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说出动物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问题导学】 探点一: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式 认真阅读课本P92,仔细观察图2.2—16,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运动对动物本身的意义是:能迅速地改变,以利于寻找, ,。 2.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是: 。 探点二:运动基础 认真阅读课本P93- P94内容,仔细观察“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和图2.2—17.图2.2——18.图2.2—19,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组成。 骨连结的三种形式是、、。 2. 叫关节。人体的主要关节 有。 3.(1)视图,能够在图上写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节面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4)关节在运动中起作用。 4.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位于骨骼肌两端,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探点三:运动的实现 认真阅读课本P95运动的实现这一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2.2—20,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对照课本图,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肱骨、前臂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做屈肘、伸肘运 动,结合课本图考虑: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伸肘时 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和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 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游泳 B.跳跃、爬行 C.飞行、爬行 D.跳跃、游泳 2.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骨连接和肌肉 B.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C.骨、关节和骨骼肌 D.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 3.如下图为关节结构图,视图回答: (1)图中[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1]和[2]合称为_________。(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 ]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部分。 (3)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和[5]内的_____________。 (4)与关节的牢固有关的是[4]____________和其里面、外面的坚韧的___________。 4.伸肘时肌肉活动情况为() 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2)导学案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2)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课题图形与几何(2)课型复习课 设计说明 本节复习课,是在学生上节课对本册教材第一、三、五单元图形与几何知识系统地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学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旋转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18分钟) 上节课我们一起对本 册教材的图形与几何知识 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同学们对其只有个架构。今 天这节课我们对各部分知 识进行重点复习。(板书课 题) 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内容。 1.填空 (1)下列运动属于 什么现象 ①电梯的上、下,属 于()现象。 ②车轮的转动,属于 ()现象。 ③观光缆车的移动, 属于()现象 ④直升机螺旋桨的 转动,属于()现象。 (2)把一个长7分 米、宽5分米、高3 分米的长方体切成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 方体,表面积增加最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5分钟) 例1用小正方体摆出 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 是,从左面看是 的立体图形。 例2以点A为旋转中心 把下图逆时针旋转90°。 1.分析:从正面看是,说明有上 下两层,左边一层,右边两层;从左面看 是,说明有上下两层,前面一层,后 面两层;从上面看是,说明第一层有 4个小正方体。 解答: 2.分析:确定原图形的其他关键点分

【2020人教版四下数学】全册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导学案

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 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组活动,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3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 六、习题精选: 一、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每图3分)

二、画出下面每个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每题5分)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1.下面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等腰梯形③平行四边 形④等边三角形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⑤无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导学案教学内容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二)课时课时二:平移 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4.8 图形的位似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4.8图形的位似第一课时 主备:曹玉辉副备:李春贺孙芬审核: 2014-9-18 一、学习准备: 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性质?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知道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2、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 1、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很多这样一类相似的图形。比如:相底上的景与其洗出相片上的景、放映机通过光把幻灯片上的图放大到屏幕上等等。不管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都没有改变图形形状,与原图形是相似的。 2、请观察下列图形,并归纳有什么特征。 B B B 3、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对应边,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4、位似图形的性质: (1)对应线段______ 。 (2)任意一对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___________,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 5、利用位似将图形放大或缩小例如以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2倍 以O为位似中心,把△ABC缩小到原来的 1/2。 B C B C B C A O B C

四、学习小结: 五、夯实基础: 1、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 (1)如果DE ∥BC ,那么△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吗?为什么? (2)如果△ADE 和△ABC 是位似图形,那么DE ∥BC 吗?为什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似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B.位似图形的对应边平行且相等 C.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不只有一个 D .位似中心到对应点的距离之比都相等 3、 下列图形中位似中心在图形上的是( ) 六、能力提升: 1如图,正五边形FGHMN 是由正五边形ABCDE 经过位 似变换得到的,若:2:3AB FG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23DE MN = B.32DE MN = C.32A F =∠∠ D.23A F =∠∠ 2、 如图,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 3、 点O 为位似中心,1 2 'OD OD =,则''A B :AB =___________. 4、 如图,ABC △与A B C '''△是位似图形, =2cm , 则A B '' O . 布置作业: C D. C.B.A.E' D'C' B'A'E D C B A G F N M H D C B A ′ A B C A B C ′ ′

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图形与几何

六年级数学上册复习导学案:图形与几何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按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学习重点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圆的特征、特性。 学习准备PPT课件、相关习题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材113页总复习第4 题4.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 径长约1km,圆心处设立了一 个纪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 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一条 直的水泥路相通,长约 1.41km。 (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 多长?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 方向?距离南门有多远?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 半径为0.2km的圆形小湖, 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 平方千米? 分析:(1)求公园围墙的长度 就是求半径为1km的圆的周长,依 据C=2πr来计算。 1.解决问题。 (1)一辆自行车车轮 的外直径是0.8m,它每分钟 转动150周,照这样的速度, 这辆自行车1小时所行的路 程是多少千米? 1时=60分 3.14×0.8×150×60 =22608(m)=22.608(千 米) 答:这辆自行车1小时 所行的路程是22.608千米。 (2)杜师傅要把一张 边长为1.2m的方桌面改成 一张最大的圆桌面,锯下的 边角料的面积有多少平方 米? (22-3.14)×(1.2÷2) 2 =0.86×0.62 =0.86×0.36 答案:2×3.14×1=6.28(km) 分析:(2)北门在南门的正北 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也就是这个 圆的直径的长度。 答案:答: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 1+1=2(km) 答:北门距南门是2km。 分析:(3)求公园的陆地面积,就 用公园的总面积减去小湖的面积, 即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根据公式S圆=πr2来计算即可。 答案:3.14×12-3.14×0.22 =3.14×1-3.14×0.04 =3.14-0.1256 =3.0144(平方千米) 答: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 3.0144平方千米。

位似图形学案

位似图形学案(二)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学习目标:1、能运用位似的方法作三角形的内接正多边形,并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发散性思维及动手操作、数学建模、合作探究能力 学习重点:1、用位似的方法作三角形的内接正三角形及正方形 2、学生化归思想、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难点:1、找出新问题的化归方向 2、轻轨问题中如何从实际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手段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回顾:如图: ''' OA OB OC OA OB OC ==,则说这两个三角形关于点O位似 位似图图形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如图,已知点C′是?ABC关于点O的位似图形上一点,你能将整个位似图形 ?A′B′C′在图中补全吗? 用位似的方法还可以将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实践 1、探索:画已知?AOB的内接等边三角形 知识链接:三角形的内接多边形 (多边形的各顶点均在三角形三边上) 形的各顶点均在三角形三边上)

思考:(1)与同学交流,你们的内接三角形位置相同吗? (2)你能作多少个不同的内接等边三角形? 2、小试牛刀:如图,你能作出已知?ABC的内接正方形吗? 思考:(1)你能作几个不同的内接正方形? (2)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呢?(点A为直角顶点) 考考你:若此直角?ABC尺寸如图所示(单位:m),你能判断哪个内接正方形面积更大吗?说说你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 轻轨时代:(1) 如果列车截面看成宽、高度之比为14:19的长方形,你能画出此隧道内可行驶最大尺寸的列车示意图吗? A D H G A B D G A D F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描述关节的结构和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可概述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协作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难点:骨、关节、肌肉各自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你知道马戏团中的动物表演吗?猴子骑自行车、山羊驮着猴子走钢丝、老虎钻火圈等。马戏团中的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高难度的动作的? 二、旧知复习: 1.蚯蚓、鲫鱼、家鸽、家兔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2.蚯蚓的运动是通过的收缩和的协助完成的,鲫鱼的运动是依靠躯干部和 的摆动以及各种的协调作用完成的。动物们的各种运动的完成都依赖于他们的运动系统。 三、自学检测: 1.运动系统是由、、所组成的,其中骨和关节合称。 2.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是由 __ 、 _ 、 ___ 、、_ 五大部分所构成,其中 _ 、、合称关节面。 3.肌肉由和两部分构成,肌肉是通过绕过连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4.运动的产生:当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从物理学的杠杆原理, _____相当于杠杆,______相当于支点,______产生动力。运动主要由运动系统完成外,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作,如需要的调节,需要、、等的配合。 四、合作探究: 1.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叫做什么?关节软骨有什么作用?

2.关节腔中滑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关节腔中滑液从哪里来? 3.关节囊的主要功能特点是什么? 4.肌肉的组成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五、拓展提升: 1. 请以屈肘和伸肘为例,阐述运动过程及过程中肌肉、骨、关节的变化特点? 六、当堂检测: 1.骨在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持作用 D.动力作用 2.下列动物体内没有关节的是() A.蚯蚓 B.鱼 C.青蛙 D.蛇 3.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A.提水 B.投篮 C.举重物 D.自然下垂 4.观察图一回答问题: ⑴一块骨骼肌包括①________,②________两部分,它具有________的特性。 ⑵图中肌肉③是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⑶图中组成肘关节的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番号) ⑷图A是______动作。这时,肌肉④处于_______状态,肌肉③处于______状态。 ⑸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在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③______,④_____。 (6)观察图中一组肌肉的两端附着的位置,它们附着在__________(不同,相同)骨上。

最新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导学案教学文案

学习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 学习目标: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学习重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学习难点: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习过程 一、导案独学:学生自学课本第113-116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______ ;看不同的侧面,得 到的是______ 或 ______ ;看棱得到的是 ______ ; 看顶点得到的是______ . (2)类似地观察罐头、足球或篮球 的外形,可以得、、 等.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 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 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物 体外形中得出的.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3)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并指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什么叫做立体图形?请再举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际例子吗? (4)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棱柱和棱锥的区别,你能再举出一些棱柱、棱锥的实例吗? (5)说一说下面这些几何图形又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做平面图形? 二、合学展示:: (1)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连接起来,说出 他们的名称。

(2)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3).如左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右图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三、拓展提升 1、把下面几何体的标号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2)(4)(5)(6)(7)(9) 长方体:{}棱柱体:{} 圆柱体:{}球体:{} 圆锥体:{} 【总结】柱体、锥体、球体的区别: 2、如右图,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_;它有_______个面组成;它 有_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条边。 3、一个圆锥体有_________个面,其中有_________个平面。 4、圆柱体有_______个面,其中有_____个平面,还有一个面,是_________面。 5、用一个宽 2 cm,长 3 cm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此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本节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五、作业:课本P116练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1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教学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协调作用教学难点:认识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教学过程: 【预习案】 1、回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以鱼、鸟、哺乳动物为例) 2、关节由几部分组成的? 3、运动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探究案】 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三者如何配合产生运动? 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 4、举例说出人体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5、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完成吗?

6、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有什么作用? 【测试案】 1、人的运动系统包括()A骨骼和骨骼肌 B骨、关节和骨骼肌 C骨和骨骼肌 D 骨和骨连接 2、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B由管接头和关节腔组成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DA、B、C都不全面 3、哺乳动物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很好完成,还需()的配合A神经系统 B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C 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其相关肌肉的舒缩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5、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运动、保护和支持 B运动营养和保护C运动、调节和支持 D运动、调节和保护 6、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况是()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7下列动物中,具有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运动系统的是()

4.8 图形的位似 第二课时导学案

丹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4.8 图形的位似 第二课时 主备:曹玉辉 副备:孙芬 李春贺 审核: 2014-9-18 一、学习准备: 1.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 ,对应边 ,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 。 2位似图的性质: 1、位似图形一定 ,位似比等于 ; 2、位似图形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 ; 3、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 或 ; 4、对应线段 或者在 。 二、学习目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为原点、有一个顶点在横轴上)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位似的。 三、自学提示: (一)自主学习: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3 1 , 121或A 2( , )B 2( , )C 2( )。 归纳:

(二)合作探究 如图,正方形OEFG 和正方形ABCD 是位似形,点F 的坐标为(1,1),点C 的坐标为(4,2),则这两个正方形位似中心的坐标是 . 例题2四边形ABCD 顶点坐标分别为A (-6,6), B (-8,2),C (-4,0),D (-2,4),画出它 2.如图,△AOB 缩小后得到△COD ,观察变化前后的三角 形顶点,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求出其相似比和面积比. 六、能力提升: 3.如图,原点O 是△ABC 和△A ′B ′C ′的位似中心, 点A (1,0)与点A ′(-2,0)是对应点,△ABC 的面积是2 3 ,则△A ′B ′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