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最新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最新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最新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基础知识回顾】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RE△ABC中,∠C=90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的余弦可表示为CBA= ∠A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 【名师提醒:1、sinA、∠cosA、tan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 2、取值范围 】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名师提醒:1、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根据定义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算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进行记忆 2、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sin A 3、几个特殊关系:⑴sinA+cos2A= ,tanA= ⑵若∠A+∠B=900,则sinA= cosA.tanB= 】 三、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RT∠ABC中,∠C900 三边分别为a、b、c ⑴三边关系: ⑵两锐角关系 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名师提醒: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元素应至少有一个是 当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相应的边角关系解决】 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 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用上标上仰角和俯角 ⑵坡度坡角:如图: 斜坡AB的垂直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用i表示,即i=坡面与水平面得夹角为 用字母α表示,则i=h l = 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 如图:OA表示OB表示 OC表示(也可称西南方向) 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⑴把实际问题抓化为数字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⑵根据条件特点选取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 ⑶解数学问题答案,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名师提醒:在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中,先构造符合题意的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用多少度角的哪种锐角三角函数解决】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例1 (?内江)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 A.1 2 B. 5 5 C. 10 10 D. 25 5 思路分析: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如图:连接CD交AB于O, 根据网格的特点,CD⊥AB, 在Rt△AOC中,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经典专题

第一章复习题(一) 1. 菱形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452AOC OC ∠==°,,则点B 的 坐标为( )A .(21), B .(12), C .(211)+, D .(121)+, 2.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DE ⊥AB ,垂足为E ,5 4 A cos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DE=3cm ; ②EB=1cm ; ③2 ABCD 15S cm =菱形.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3. 如图,小明要测量河内小岛B 到河边公路l 的距离,在A 点测得30BAD ∠=°,在C 点测得60BCD ∠=°,又测得50AC =米,则小岛B 到公路l 的距离为( )米. A .25 B .253 C . 1003 3 D .25253+ 4.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C ⊥AB ,AD =CD ,cos ∠DCA= 5 4 ,BC =10 ,则 AB 的值是( ) A .3 B .6 C .8 D .9 5.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亮从位于A 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5km 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若干千米到达C 地,测得A 地在C 地南偏西30°方向,则A .C 两地的距离为( ) (A ) km 3310 (B )km 3 3 5 (C )km 25 (D )km 35 6. 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 =90o ,AC =6,D 是AC 上一点,若tan ∠DBA =5 1 ,则AD 的长为( ) (A ) 2 (B )3 (C )2 (D )1 7. 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EDC ∶∠EDA=1∶3,且AC=10,则DE 的长度是( ) A .3 B .5 C .25 D .2 2 5 8. 如图,在ABC △中,C ∠9060B D =∠=°,°,是AC 上一点,DE AB ⊥于E ,且 21CD DE ==,,则BC 的长为( ) A .2 B . 4 33 C .23 D .43 x y O C B A B C A D l A B C D E

2019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汇编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篇 1.(2019山东泰安中考)(4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至B 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C港,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 A.30+30B.30+10C.10+30D.30 2.(2019山东淄博中考)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东偏南20方向行走至点C处,则∠ABC等于() A.130°B.120°C.110°D.100° 3(.2019山东聊城中考)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实验大楼部分楼体高度(如图①所示,CD 部分),在起点A处测得大楼部分楼体CD的顶端C点的仰角为45,底端D点的仰角为 30°,在同一剖面沿水平地面向前走20米到达B处,测得顶端C的仰角为63.4(如图② 所示),求大楼部分楼体CD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63.40.89, cos63.40.45,tan63.42.00,21.41,31.73)

4. (2019甘肃中考7分)某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兰州市住房窗户设计遮阳篷”这-课 题进行了探究: 出: 1是某住户窗户上方安装的,要求设计的遮阳篷既能最大限度夏天 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 方案设计: 2,该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设AC 的遮阳篷CD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兰州市一年中,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DA 与遮阳篷C D 的夹角∠A D C 最大(∠A D C =77.44°):冬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 DB 与遮 阳篷CD 的夹角 ∠BDC 最小(∠BDC=30.56°);窗户的高度AB=2m 决: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求遮阳篷C . (结果0.1m,参考数据:sin30.56°≈0.51,cos30.56°≈0.86,tan30.56°≈0.59)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 一、耐心填一填 1.如图1,某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14AB =米,CD 为中柱,则上弦AC 的长是________米(用A ∠的三角函数表示). 2.如图2,在菱形ABCD 中,AE BC ⊥于E ,1EC =,5cos 13B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________. 3.计算:22sin 302sin 60tan 45tan 60cos 30++-+= ________. 4.如图3,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 的海拔高度,选择M 点 作为观测点,从M 点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30°,在比例尺为1∶ 50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cm , 则山顶P 的海拔高度约为________m .(取3 1.732≈). 5.已知ABC △中,90C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3c a =,则cos A =________. 二、精心选一选 6.在ABC △中,90C ∠=,若2B A ∠=∠,则cos A 等于( ) A.3 B.32 C.12 D.23 7.在ABC △中,90C ∠=,AC BC =,则sin A 的值等于( ) A.12 B.22 C.32 D.1 8.ABC △中,90C ∠=,3sin 5A = ,则:BC AC 等于( ) A.3:4 B.4:3 C.3:5 D.4:5 9.如图4,Rt ABC △中,90C ∠=,D 为BC 上一点,30DAC ∠=, 2BD =,23AB =,则AC 的长是( ) A.3 B.22 C.3 D.332 10.Rt ABC △中,90C ∠=,:3:4a b =,运用计算器计算,A ∠的度数(精确到1°)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完美版)

在线分享文档地提升自我 By :麦群超 解直角三角形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 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 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 ;cos ;t an ;cot b a b a B B B B c c a b ====; sin ;cos ;tan ;cot a b a b A A A A c c b a ====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整体感知 教材在继锐角三角函数后安排解直角三角形,目的是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对其加以复习巩固.同时,本课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就是运用本课——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综上所述,解直角三角形一课在本章中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一课.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 +b 2 =c 2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 =a 2 +b 2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 +b 2 <c 2 ,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 +b 2 >c 2 ,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 tan =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完整版)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一、 真空题: 1、 在Rt △ABC 中,∠B =900,AB =3,BC =4,则sinA= 2、 在Rt △ABC 中,∠C =900,AB =,35cm BC cm = 则SinA= cosA= 3、 Rt △ABC 中,∠C =900,SinA=5 4 ,AB=10,则BC = 4、α是锐角,若sin α=cos150,则α= 若sin53018\=0.8018,则cos36042\= 5、 ∠B 为锐角,且2cosB -1=0则∠B = 6、在△ABC 中,∠C =90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9,b =12,则sinA= sinB= 7、 Rt △ABC 中,∠C =900,tanA=0.5,则cotA= 8、 在Rt △ABC 中,∠C =900,若b a 32=则tanA= 9.等腰三角形中,腰长为5cm ,底边长8cm ,则它的底角的正切值是 10、若∠A 为锐角,且tan 2A+2tanA -3=0则∠A = 11、Rt △ABC 中,∠A =600,c=8,则a = ,b = 12、在△ABC 中,若32=c ,b =3,则tanB= ,面积S = 13、在△ABC 中,AC :BC =1:3,AB =6,∠B = ,AC = BC = 14、在△ABC 中,∠B =900,AC 边上的中线BD =5,AB =8,则tanACB=

二、选择题 1、在Rt △ABC 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余弦值 ( ) A 、都扩大2倍 B 、都扩大4倍 C 、没有变化 D 、都缩小一半 2、若∠A 为锐角,且cotA <3,则∠A ( ) A 、小于300 B 、大于300 C 、大于450且小于600 D 、大于600 3、在Rt △ABC 中,已知a 边及∠A ,则斜边应为 ( ) A 、asinA B 、 A a sin C 、acosA D 、A a cos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2:3,则顶角为( ) A 、600 B 、900 C 、1200 D 、1500 5、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sinA =cosB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300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cm ,则斜边上的高为( ) A 、41cm B 、21cm C 、43cm D 、2 3 cm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和应用题

解直角三角形和应用题 解直角三角形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又广泛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之中,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因此,通过复习应注意领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点难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重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前者又是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难点,更是复习本部分内容的关键。 二、中考导向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是进行三角运算解决应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重要基础。因此,解直角三角形既是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更是热点内容。题量一般在4%~10%。分值约在8%~12%题型多以中、低档的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个别省市也有小型综合题和创新题。几乎每份试卷都有一道实际应用题出现。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点A 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 、C 两个村庄,现要在B 、C 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米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 ABC=45o ,∠ACB=30o ,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解:在中,Rt ABH BH AH ?=?tan45 在中,Rt ACH CH AH ?=? tan30 ∴?+? =AH AH tan tan 45301000 ∴=->AH 5003500300 ∴不会穿过 例2. 如图,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 ,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开阔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 和高度DC 都可直接测得,从A 、D 、C 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 ,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倾器。 (1)请你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矩形建筑物,设计一个测量塔顶端到地面高度HG 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测量数据尽可能少,在所给图形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平面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形上(如果测A 、D 间距离,用m 表示;如果测D 、C 间距离,用n 表示;如果测角,用α、β、γ表示)。 (2)根据你测量的数据,计算塔顶端到地面的高度HG (用字母表示,测倾器高度忽略不计)。 B H C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及中考题型练习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C=90°∠A=30°∴BC=2 1 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2 1AB=BD=AD 4、勾股定理:222c b a =+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ACB=90°CD ⊥AB ∴ BD AD CD ?=2 AB AD AC ?=2 AB BD BC ?=2 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a b c h ?=?) 由上图可得:AB ?CD=AC ?BC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 α≤1,0≤cos α≤1,tan α≥0, 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 四、 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三种基本关系:1:、边边关系:2 2 2 a b c += 2、角角关系:∠A+∠B=90° 3、边角关系:即四种锐角三角函数 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边 两直角边a 、b 2 2 c a b =+,tan a A b = ,90B A ∠=?-∠ 直角边a ,斜边c 22 b c a =-,sin a A c =,90B A ∠=?-∠ 一边 一锐角 直角边a ,锐角A 90B A ∠=?-∠,cot b a A =,sin a c A = 斜边c ,锐角A 90B A ∠=?-∠,sin a c A =g ,cos b c A =g 五、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1)俯、仰角. (2)方位角、象限角. (3)坡角(是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 仰角 俯角 北 东 南 α h L i i=h/L=tg α A C B D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如果将线段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D ′处,那么tan ∠BAD ′等于( ) (A).1 (B).2 (C).22 (D).22 2、如果α是锐角,且54 cos =α,那么αsin 的值是( ). (A )259 (B ) 54 (C )53 (D )2516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等于( ). (A )513 (B )12 13 (C )1013 (D )5 12 4、. 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 ) (A )(1,3,2) (B )(3,4,5) (C )(3,4,5) (D )(32,42,52) 5、在Rt △ABC 中,∠C =90°,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A sin sin = (B )B A cos sin = (C )B A tan tan = (D )B A cot cot = 6、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α,且53 cos =α, AB = 4, 则AD 的长为( ). (A )3 (B )316 (C )320 (D )516 7、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 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 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 8、已知α为锐角,tan (90°-α)=3,则α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75° 9、在△ABC 中,∠C =90°,BC =5,AB =13,则sin A 的值是( ) (A )135 (B )1312 (C )125 (D )512 10、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迅速地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3. 深刻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向方程的转化.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实际上分别给了三个量的关系:a、b、c是边的长、、和是由用不同方式来决定的三角函数值,它们都是实数,但它与代数式的不同点在于三角函数的值是有一个锐角的数值参与其中. 当这三个实数中有两个是已知数时,它就转化为一个一元方程,解这个方程,就求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未知的元素. 由此看来,表达三角函数的定义的4个等式,可以转化为求

边长的方程,也可以转化为求角的方程,所以成为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4.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列表如下: 5. 注意非直角三角形问题向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转化 由上述(3)可以看到,只要已知条件适当,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是可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使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给非直角三角形图形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不难想到,只要能把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就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而获得解决.请看下例. 例如,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求这个三角形的未知的边和未知的角(如图) 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的解法的问题,我们只需作出BC边上的高(想一想:作其它边上的高为什么不好.),问题就转化为两个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在Rt中,有两个独立的条件,具备求解的条件,而在Rt中,只有已知条件,暂时不具备求解的条件,但高AD可由解时求出,那时,它也将转化为可解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掌握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向直角三角形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是十分重要的,如 (1)作高线可以把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转化为两个直角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满分24分) 1.在△ABC 中,∠B =90°,AB =3,BC =4,则tan A 的值是( ) A .45 B .35 C .43 D .34 2. 在Rt △ABC 中,∠C =90°,sin A = ,则sin B 的值为( ) A . B .513 C . D . 3. 已知0°<α<90°,则m =sin α+cos α的值( ) A .m >1 B .m =1 C .m <1 D .m ≥1 4.在ABC △中,若23sin (1tan )02 A B -+-=,则C ∠的度数是( ) A .45? B . 60? C .75? D .105? 5. 如果直线2y x =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α,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in 2α= B. cos 2α= C. tan 2α= D. 1tan 2 α= 6.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 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 ∠ACB 的值为( ) A .13 B .12 C .22 D .3 7. 如图,坡角为30的斜坡上两树间的水平距离AC 为2m ,则坡面距离AB 为( ) A.4m 3 43 D.43 8. 如图,一河坝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ABCD ,坝顶宽10米,坝高12米,斜坡AB 的坡度1:1.5i =,则坝底AD 的长度为( )

A .26米 B .28米 C .30米 D .46米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 在Rt △ABC 中,∠C =90o,BC =5,AB =13,sin A =_________. 10.计算:=?+0030cos 60tan 45sin 2 = . 11.如图,在地面上的点A 处测得树顶B 的仰角为α度,AC =7米,则树高BC 为 米(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12.如图,小明爬一土坡,他从A 处爬到B 处所走的直线距离AB =4米,此时,他离地面高度为h =2米,则这个土坡的坡角∠A = . 13.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同学从营地A 出发,要到A 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 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200米到达B 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 (如图),那么,由此可知,B C 、两地相距 米.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4.一架梯子AB 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是AC =3米,且3cos 4BAC ∠=,则梯子AB 的长度为 米. 15.如图,在△ABC 中,∠A =30°,∠B =45°,AC = ,则AB 的长为 . 16.如图,在半径为5的⊙O 中,弦AB =6,点C 是优弧 上一点(不与A ,B 重合),那么cos C ∠的值是 .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满分52分): 17. (本题4分)计算:00(32)4sin 60223-+-- 18.(本题4分) 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8.若∠BPC =12 ∠BAC ,试求tan ∠BPC 的值. 19.(本题6分)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想测量一棵树CD 的高度,他们先在点A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为30°,然后沿AD 方向前行10m ,到达B 点,在B 处测得树顶C 的仰角高度为60° (A 、B 、D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你根据他们测量数据计算这棵树CD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1.414,≈1.732) 20.(本题6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D 是AB 的中点,过D 点作AB 的垂线交AC 于点E ,BC =6,5 3sin =A ,求DE. AB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1(含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1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EFG 中,∠G=90°,EG=6,EF=10,则cotE=( ) A.43 B. 34 C. 53 D. 3 5 2. 在△ABC 中,∠A=105°,∠B=45°,tanC 的值是( ) A. 21 B. 3 3 C. 1 D. 3 3. 在△ABC 中,若2 2cos =A ,3tan = B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 如图18,在△EFG 中,∠EFG=90°,FH ⊥EG ,下面等式 中,错误的是( ) A.EG EF G =sin B. EF EH G =sin C. FG GH G =sin D. FG FH G =sin 5. sin65°与cos26°之间的关系为( ) A. sin65°cos26° C. sin65°=cos26° D. sin65°+cos26°=1 6. 已知30°<α<60°,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在△ABC 中,∠C=90°,5 2 sin = A ,则sin B 的值是( ) A.32 B.52 C.54 D. 5 21 8. 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0和15,它们的夹角为 60°,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米2 A. 150 B.375 C. 9 D. 7 9. 如图19,铁路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 2∶3,顶宽是3米,路基高是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是( ) A. 7米 B. 9米 C. 12米 D. 15米 10. 如图20,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 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αsin 1 B. α cos 1 C. αsin D. 1 二.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已知0°<α<90°,当α=__________时,2 1 sin =α,当α=__________时,Cota=3. 12. 若 ,则锐角α=__________。 13. 在Rt △ABC 中,∠C=90°,5 3 sin = A ,36=++c b a ,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cotA=__________。 1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cm ,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两个锐角互余 ∵∠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C=90°∠A=30°∴ BC= 2 1 AB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 2 1 AB=BD=AD 4、勾股定理:222c b a =+ :22 2 a b c +=还可以变形为2 2 2 a c b =-,2 2 2 b c a =-.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CD ⊥AB ∴ BD AD CD ?=2 AB AD AC ?=2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 ?CD=AC ?BC 二、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 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cos A b A c ∠==的邻边斜边 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c o t A b A A a ∠==∠的邻边的对边 常用变形:sin a c A = ;sin a c A =等,由同学们自行归纳 2、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1)当 °<∠A<90°时,0sin 1A <<;0cos 1A <<;tan 0A >;cot 0A > (2)在0° 90°之间,正弦、正切(sin 、tan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cos 、cot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A C B D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七: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7 解直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点回顾 1、锐角∠A 的三角函数(按右图Rt △ABC 填空) ∠A 的正弦:sin A = , ∠A 的余弦:cos A = , ∠A 的正切:tan A = , ∠A 的余切:cot A = 2、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 实数(正、负或者0); 3、正弦、余弦值的大小范围: <sin A < ; <cos A < 4、tan A ?cot A = ; tan B ?cot B = ; 5、sin A = cos (90°- ); cos A = sin ( - ) tan A =cot ( ); cot A = 6、填表 7、在Rt △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 ,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2)、锐角间的关系:∠ +∠ = 90° 3)、边角间的关系:sin A = ; sin B = ; cos A = ; cos B = ; tan A = ; tan B = ; cot A = ;cot B = 8、图中角 可以看作是点A 的 角 也可看作是点B 的 角; 9、(1)坡度(或坡比)是坡面的 高度(h )和 长度(l )的比。 记作i ,即i = ; (2)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有i = l h =tan α (3)坡度与坡角的关系: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 ,坡面就越 (1)

二、巩固练习 (1)、三角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1、在△ABC 中,,900=∠C 13,5==AB AC ,则cos B 的值为 2、在Rt ⊿ABC 中,∠C =90°,BC =10,AC =4,则______tan _____, cos ==A B ; 3、Rt △ABC 中,若,900=∠C 2,4==BC AC ,则tan ______=B 4、在△ABC 中,∠C =90°,1,2==b a ,则=A cos 5、已知Rt △ABC 中,若,900=∠C cos 24,13 5 == BC A ,则._______=AC 6、Rt △ABC 中,,900=∠C 3 5 tan ,3= =B BC ,那么.________ =AC 7、已知32sin -=m α,且a 为锐角,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8、已知:∠α是锐角,?=36cos sin α,则α的度数是 9、当角度在?0到?90之间变化时,函数值随着角度的增大反而减小的三角函是 ( ) A .正弦和正切 B .余弦和余切 C .正弦和余切 D .余弦和正切 10、当锐角A 的2 2 cos >A 时,∠A 的值为( ) A 小于?45 B 小于?30 C 大于?45 D 大于?60 11、在Rt ⊿ABC 中,若各边的长度同时都扩大2倍,则锐角A 的正弦址与余弦值的情况( ) A 都扩大2倍 B 都缩小2倍 C 都不变 D 不确定 12、已知α∠为锐角,若0 30cos sin =α,αtan = ;若1t an 70tan 0 =?α,则_______=∠α; 13、在△ABC 中,,900 =∠C sin 2 3 = A , 则cos B 等于( ) A 、1 B 、 23 C 、2 2 D 、21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在Rt △ABC 中,已知∠C =900,∠A=450 则A sin = 2、已知:α是锐角,22 1 cos = α,tan α=______;

2019中考试题分类——解直角三角形

2019中考试题分类——解直角三角形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1.〔2018江苏苏州,26,8分〕如图,斜坡AB 长60米,坡角〔即∠BAC 〕为30°,BC ⊥AC , 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 处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 的平台DE 和一条新的斜坡BE .〔请将下面2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⑴假设修建的斜坡BE 的坡角(即∠BAC )不大于45°,那么平台DE 的长最多为▲米; ⑵一座建筑物GH 距离坡脚A 点27米远〔即AG=27米〕,小明在D 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 的仰角(即 ∠HDM )为30°.点B 、C 、A 、G 、H 在同一个平面上,点C 、A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 ⊥CG ,问建筑物GH 高为多少米? 30°30°H M G D E F C B A 【答案】解:⑴11.0〔10.9也对〕. ⑵过点D 作DP ⊥AC ,垂足为P . 在Rt △DPA 中,,. 在矩形DPGM 中,,. 在Rt △DMH 中,. ∴. 答:建筑物GH 高为45.6米. 2、如图5,一天,我国一渔政船航行到A 处时,发现正东方 向的我领海区域B 处有一可疑渔船,正在以12海里∕小时的 速度向西北方向航行,我渔政船立即沿北偏东60o方向航行, 1.5小时后,在我领海区域的C 处截获可疑渔船。问我渔政船 的航行路程是多少海里?(结果保留根号) 知识点考察:①解直角三角形,②点到直线的距离,③两角 互 余的关系④方向角,⑤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力考察:①作垂线,②逻辑思维能力,③运算能力。 分析:自C 点作AB 的垂线,垂足为D ,构建Rt △ACD ,

解直角三角形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课题九(下)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掌握解直角三角形,并能根据题意把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化归到某个直角 三角形中加以解决。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含有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并能给予解决。 2、通过问题探究和解决,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 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把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化归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加以解决。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内容 1.1~1.2锐角三角函数及其计算 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sin,cos,tan a b a A A A c c b === ★22 sin sin cos(90)cos,tan,sin cos1 cos A A A B A A B A =-==+= o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090sin sin1 A B A B ≤<≤≤<≤ o o 当时,0 090cos cos1 A B B A ≤<≤≤<≤ o o 当时,0 04590tan1tan A B A B ≤<<≤≤<<≤+∞ o o o 当时,0 0180tan A A A <<< o o 当时,sin 如下图,⊙O是一个单位圆,假设其半径为1,则对于α ∠,b ∠ =,sin CD EF CD b EF OC OE α=== Q sin CD EF < Q,sin sin a b < Q =,tan CD AB CD AB OC OB αα === Q sin,CD AB < Q tan αα ∴< sin 其它均可用上图来证明。 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见右表) 例(1)计算: sin60°·tan30°+cos 2 45°= (2)把Rt△ABC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A’B’C’,那么锐角A、A’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完整版)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三)及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 一、 填空题: 1. 若∠A 是锐角,cosA = 2 3 ,则∠A = 。 2. 在△ABC 中,∠C =90°,若tanA =2 1 ,则sinA = ; 3. 求值:1sin 60cos 4522 ?? ?+2sin30°-tan60°+cot45=__________。 4. 在倾斜角为30°的山坡上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为3米,那么,相邻两棵 树间的斜坡距离为 米。 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某一内角的余弦值为3 2,那么该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于 。 6. 如图:某同学用一个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估测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将60°角的直角边水平放在1.5米高的支架CD 上,三角板的斜边与旗杆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他又量得D 、B 的距离为5米,则旗杆AB 的高度约为 米。(精确到1米, 3取1.732) 7. 如图,△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且BE =2AE ,已知 AD =33,tan ∠BCE = 3 3,那么CE = 。 8.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如果将线段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BC 延长线上的点D '处,那么tan ∠BA D '= 。 二、选择题 1. 在△ABC 中,已知AC =3、BC =4、AB =5,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SinA = 45 B 、cosA =53 C 、tanA =43 D 、cotA =5 4 2. 在△ABC 中,AB =AC =3,BC =2,则6cosB 等于 ( ) (A )3 (B )2 (C )33 (D ) 32 3. 为测楼房BC 的高,在距楼房30米的A 处,测得楼顶B 的仰角 为α,则楼房BC 的高为( ) E D C B A 四川03/3 D A B C α

解直角三角形测试题与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测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4义乌市)如图,点A(t,3)在第一象限,OA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α,tanα=,则t的值是() A.1B.C.2D.3 2.(2014巴中)在Rt△ABC中,∠C=90°,sinA=,则tanB的值为() A.B.C.D. 3.(2014凉山州)在△ABC中,若|cosA﹣|+(1﹣tanB)2=0,则∠C的度数是() A.45°B.60°C.75°D.105° 4.(2014随州)如图,要测量B点到河岸AD的距离,在A点测得∠BAD=30°,在C点测得∠BCD=60°,又测得AC=100米,则B点到河岸AD的距离为() D.50米 A.100米B.50米C. 米 5.(2014凉山州)拦水坝横断面如图所示,迎水坡AB的坡比是1:,坝高BC=10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A.15m B.20m C.10m D.20m 6.(2014百色)从一栋二层楼的楼顶点A处看对面的教学楼,探测器显示,看到教学楼底部点C处的俯角为45°,看到楼顶部点D处的仰角为60°,已知两栋楼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米,则教学楼的高CD是() A.(6+6)米B.(6+3)米C.(6+2)米D.12米 7.(2014苏州)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km,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为()

A.4km B.2km C.2km D.(+1)km 8.(2014路北区二模)如图,△ABC的项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cosC的值为() A.B.C.D. 9.(2014长宁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下边各组边的比不能表示sinB的() A.B.C.D. 10.(2014工业园区一模)若tan(α+10°)=1,则锐角α的度数是() A.20°B.30°C.40°D.50° 11.(2014鄂州四月调考)在△ABC中,∠A=120°,AB=4,AC=2,则sinB的值是() A.B.C.D. 12.(2014邢台一模)在Rt△ABC中,∠C=90°,若AB=4,sinA=,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A.B.C.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3.(2014济宁)如图,在△ABC中,∠A=30°,∠B=45°,AC=,则AB的长为_________. 14.(2014徐汇区一模)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CD,AB⊥BC,且AD⊥BD,若CD=1,BC=3,那么∠A的正切值为_________. 15.(2014虹口区一模)计算:cos45°+sin260°=_________. 16.(2014武威模拟)某人沿坡度为i=3:4斜坡前进100米,则它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米. 17.(2014海门市模拟)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测量物体高度的实践活动,他们要测量一幢建筑物AB的高度.如图,他们先在点C处测得建筑物AB的顶点A的仰角为30°,然后向建筑物AB前进20m到达点D处,又测得点A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