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分离-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分离-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分离-学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分离-学案

第六节物质的分离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结晶、过滤、蒸发、蒸馏等分离物质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知道纯净物的定义,会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2.过程与方法:

认识结晶、蒸发、蒸馏分离物质的适用范围,仪器操作使用规范,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学习化学学科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自来水净化等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结晶、过滤和蒸发的运用。

2.过滤装置的使用。

三、课前导学:

1.用放大镜观察食盐、蓝色硫酸铜的外观,写出你看到的外形特征

2.人们用什么方法得到海水中的食盐晶体?

四、课内导学

1、学生分组观察冷却硫酸铜饱和溶液的结果,写出观察结果。

2、通过学习,你知道晶体的制备有哪几种方法?分别适用什么特征的物质?

3、以自来水的净化处理为例教师介绍其他常用的分离方法,重点展示过滤的装置和注意点。

①过滤:将不溶性固体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注意点:“______贴、______低、_____靠”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4.学生总结自来水的净化流程。

5.介绍蒸馏装置。

6.提问粗盐如何提纯,学生提出设想,教师同学补充。把过程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从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要使饱和析出晶体的方法有两种,即:______法或_______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食盐,

一般采用_______得到固体,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一

般采用_______法得到固体。

2、要从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大量晶体,最好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

D、加入水

3、有1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100克,在以下操作中,能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A、温度不变,蒸发掉10克水

B、温度不变,加人10克氯化钠固体

C、升温至20℃

4、如图为过滤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其作用是,(2)操作过程中,他

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

是,

(3)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图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①,②__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