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1简单以太网的组建.pdf

实验1简单以太网的组建.pdf

小型局域网组建实验报告

成绩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小型局域网组 建 学员姓 名: 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日期: 2013 年 4 月 28 日 一、实验项目名称 小型局域网组建 二、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CISCO官方CCNA模拟器—Packet Tracer的使用操作 2.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3.熟练掌握主机IP属性设置及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4.熟练掌握基于端口的VLAN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某单位刚买来了一台CISCO交换机,用于将301的2台主机、302的2台主机以及303的3台主机组建成局域网。为方便以后管理、维护以及防止交换机被人

恶意设置密码而导致无法进入IOS进行管理,需要对其进行基本配置及进行口令保护。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将3个教研室的主机配置成3个VLAN。 四、实验环境 1.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安装Packet Tracer软件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步骤1:按照实验环境,在模拟软件中搭建一个网络拓扑,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 步骤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 存配置。 步骤3:给各主机配置IP属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配置结果。 步骤5:创建VLAN1、VLAN 2、VLAN3,将三个教研室的7台主机分别配置进相应的VLAN,测试配置结果。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利用主机0通过Console口访问交换机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交换机基本配置:配置主机名,配置密码,配置接口工作模式,保存配置。 图1 为交换机配置密码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组建小型以太网

HoogLe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组建方法,加深对局域网中软硬件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主机互联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 硬件:PC机4~8台,相应数量的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一台 RJ45接头及5类双绞线若干,网线夹、网络测试各一套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Unix(或Linux) 三、实验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硬件及实现要求规划出网络框架,确定主机和各网络设备的位置 拓扑结构可以参考以下各图: 例1 使用一台交换机连接各终端 例2 连接利用千兆端口将两组局域网互连 步骤二、配置主机软、硬件环境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3、在操作系统中安装TCP/IP协议 4、配置TCP/IP协议,按拓扑图给各主机设置相应的IP地址及相关协议部分。 (1)同步骤4中(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2)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 属性”对话框。 (3)设置和主机对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管。 下图为设置示例:

(4)如有需要,也可以单击“高级”按钮进入更详细的设置对话框,进行更复杂的设置 工作。 (5)单击“确定”按钮,使刚才进行的设置生效。 在Windows2000及以后版本中,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使对TCP/IP协议的设置内容生效。 步骤三、制作连接网线 1、确定各连接网线的长度 2、根据EIA/TIA 568A/568B标准,确定实际连接标准。 ●普通网线(即直接传输电缆),两端均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 ●交叉网线(即交叉电缆),一端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另一端采用EIA/TIA 568A 标准制作。 3、使用网线夹、RJ45接头及双绞线根据已确定连接标准制作网线 (1)剪平网线的一端。 (2)使用网线夹的剥线口将剪平这一端网线的外部包层去除约1-2厘米左右。 (3)将裸露出来的缠绕在一起的四对线分开并理平,注意不要把白线混在一起。 (4)按照选择的EIA/TIA 568A或568B标准,将线按顺序理在一起,并理平。 (5)使用网线夹的剪线口将线剪齐,注意捏住线的手不要松开。 (6)取一个未制作过的RJ45接头,将刚才剪齐的线小心插入接头中,注意接头的插槽位置和弹簧片位置。 (7)观察网线插入的情况,当确认位置正确后,将带线的RJ45接头插入网线夹的压线口,注意不要使线脱离了原来的位置。 (8)使用网线夹夹紧RJ45接头,注意用力适度。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 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Ethernet捆绑在一起之后,Ethernet便采用TCP/IP作为其高层协议,TCP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IP则用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 Ethernet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采用CSMA/CD,其工作原理如下:某节点要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学院(系):电信学部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4年11月23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网络硬件环境准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准备计算机网络实验所用到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工具。 二、实验设备 1.网络传输介质在网络中,信息是通过传输介质来传送的,常用的网络传输 介质有三种: ①金属导体,用电流变化传输信息。如同轴电缆、双绞线等。 ②光纤,用光波传输信息。如透明玻璃为介质。 ③不需要物理连接,用电磁波的辐射传输信息。如无线电、微波、卫星等。 本实验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做网络传输介质进行网络连接,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100Mbps。双绞线具有抗干扰性能好、布线方便、价格低、全双工的特点。适用于较短距离的电话系统和局域网系统。 2.网卡 网络接口卡(NIC)也被称为网络适配器,是一种连接设备。它能够使工作站、服务器、打印机或其他节点通过网络传输介质接收并发送数据。 首先要给PC机装上网卡,打开机箱,把网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里;然后开机,装上驱动程序;网络传输介质的连接器(如双绞线的RJ-45连接器)插入网卡的连接器接口。 三、实验内容 制作实验用的双绞线制作两端使用EIA/TIA568B同一标准的正线。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网络硬件环境准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见预习报告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见预习报告 三、主要仪器设备 双绞线,网线头,电缆测试仪子母机,钳子。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1.制作实验用的双绞线;制作两端使用EIA/TIA568B同一标准的正线。 2.按照线色排好理直、剪齐,能清楚的看到8个线头整齐的顶到最前位置,套 管推过止口位置;然后压紧。 3.逐根线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电缆测试仪子母机显示情况,制作一根八根线全部正常的网线 六、讨论、建议、质疑

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实验报告

构建小型局域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构建小型局域网实训 实验起止日期: 小组成员: 实验内容: 1.知识回顾 a)对比组建微型局域网多种方式的优劣性 i.有线局域网的缺点 1.在某些场合——如展览馆、野外环境等环境——难以布线,或 者说难以周全布线。 2.布线改线工程量大。有线带宽不断的增加,只是线变得越来越 粗,那时换线工作将会无比艰巨。 3.线路容易损坏,一旦出错将不得不换掉整条线,维护不易。 4.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结起 来时,敷设专用通讯线路布线施工难度之大,费用、耗时之多, 实是令人生畏。 5.而且如果室内的布局需要调整不便捷。 ii.无线局域网优点 1.安装便捷、无缝漫游,灵活性和移动性相对于有线网络来说,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和维护都较为容易。无线局域网可以免 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 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2.节约建设投资、降低消耗;有线网络都是盖楼时预布在墙体内 的,需要富裕出很信息点,早期造成浪费,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 设计规划,又要挖墙凿地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网络可以根据需 要进行规划和随时调整。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 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

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 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 付出很大的代价。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 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维护费用低,设备安全性好。线路的维护费用高而困难,是有 线组网(接入)的主要维护开支,而这些在无线组网(接入)是完全 可以节省的。无线组网(接入)的主要开支在于设备及天线和铁塔 的维护,相比较而言费用要低很多。有线电缆和明线容易发生故 障,查找困难,且易受雷击、火灾等灾害影响,安全性差。无线 系统抗灾能力强,容易设置备用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 络的安全性。 b)常用无线网络互联设备 i.路由器(Router)(工作在OSI第三层(网络层)) 1.路由器的功能: a)在网络之间转发网络分组; b)为网络分组寻找最佳传输路径; c)实现子网隔离,限制广播风暴; d)提供逻辑地址,以识别互联网上的主机; e)提供广域网服务。 2.路由器的应用: 把LAN连入广域网或作为广域网的核心连接设备。 3.用路由器进行网络互联的特点: 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若干个网络,它们仍是各自独立的。要 想从一个网络访问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另一个网络中的站 点,必须指定该站点的逻辑地址(IP地址),通过广播是无 法与之进行通信的。 4.路由表 路由表是保存到达其他网络的路由信息的数据库,包含

组建简单以太网要点

-------------学院 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组建简单以太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12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3月 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简单以太网 完成期限:自2015 年 3 月 5 日至2015 年 3 月13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构建一个局域网(有计算机、交换机和集线器构成),并且对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让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网卡、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acketTracer软件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并采用PacketTracer软件作为网络模拟开发环境实现该以太网,测试其连通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进行配置和连接,使本以太网具有基本的连接、通信功能,由此对网络结构有所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以太网;PacketTracer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原理介绍 (2)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 2.2网络设备概述 (2) 2.2 以太网介绍 (3) 3 以太网设计与实现 (5) 3.1网络的设计 (5) 3.2 PC机的IP设置 (5) 4测试及分析 (7) 4.1测试连通性 (7) 4.2分析注意事项 (10) 5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课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设计方法;并且基本了解网卡的安装、配置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连通性测试等操作,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实践性认识,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开发工具:PacketTracer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发布时间:2007-05-15 浏览次数:105 | 我要说几句 | ?? 用户解决方案2012优秀论文合订本 ?? NIDays2012产品演示资料套件 ?? 《提高测量精度的七大技巧》资源包 ??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实时特色技术 编者按:工业以太网成为自动化领域业界的技术热点已有时日,其技术本身尚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走向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有哪些特色技术,如何应用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与产品,依然是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太网或者说是互联网系列技术延伸到工业应用环境的产物。前者源于后者又不同于后者。以太网技术原本不是为工业应用环境准备的。经过对工业应用环境适应性的改造,通信实时性改进,并添加了一些控制应用功能后,形成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主体。因此,工业以太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称。 二工业以太网涉及企业网络的各个层次

企业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称为以下三个层次: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 ng, ERP)、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 MES)和现场控制层(Field Control System,FCS)。通过各层之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见图1) 图中的ERP与MES功能层属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构成信息网络。这个层次的工业以太网,其核心技术依然是信息网络中原本的以太网以及互联网系列技术。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特色技术是对其实行的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而现场控制层FCS中,基于普通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网络、实时以太网则属于该层次中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范畴。可以把工业以太网在该层的特色技术看作是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除了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内容之外,通信实时性、时间发布与同步、控制应用的功能与规范,则成为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技术核心。

简单局域网的实现实验报告

实验一简单局域网的实现 姓名:学号:机器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局域网各种组网技术; 2.掌握基本的网络扩展方式; 3.了解物理连接与协议绑定的关系; 4.掌握普通网线和级联网线的制作; 5.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对本地及网络资源权限的管理。 二、实验内容 1.制作级联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2.利用集线器和交换机构成简单局域网; 3.利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级联,进一步扩展网络规模; 4.利用串口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的互连; 5.掌握Windows环境下NTFS格式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 6.在局域网中实现资源共享,掌握资源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 相邻两个同学一组,每组2台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网卡选用写保护网卡。设备清单:每组8口集线器1台、带交换机功能的小型路由器各1台、普通网线2根、级联网线1根、9针串口线1根。每行同学共享:网络测试仪1台。 四、实验步骤 (一)利用网线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 1、用测试仪对网线进行测试,找出普通网线和级联网线,并确保网线正常。 2、通过级联网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 3、分别在各自操作系统中,对通信用物理设备——网卡进行相关协议设置,确保满足通信要求。 4、在各自操作系统中,利用各种网络测试命令测试网络联通状态,如ping对方ip地址等等,最终实现两台计算机通过级联网线进行通信。 注意:第3、4步中涉及的相关配置方法可参见实验一附录。 思考题: 利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直连通信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协议?它们分别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用HUB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择2根普通网线将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通过集线器组成局域网,注意HUB端口的选择。 (2)更换其中的1根普通网线为级联网线,连接到其中一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这时HUB侧的端口又该如何选择。 (3)将剪短局域网扩展至两组或多组,尝试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线,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注意:此时网线的选择和HUB端口的选择。 2、选用交换机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 (1)选择2根普通网线将两台计算机的写保护网卡通过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注意交换机是否有端口的选择。 (2)更换其中的2根普通网线为级联网线,这时两台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通讯。(3)将简单局域网扩展至两组或多组,尝试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线,进行简单局域网的扩展。注意此时网线的选择和交换机端口的选择是否有关系。 思考:HUB不同端口在功能上有何不同?对相连设备有怎样的要求?交换机呢?尝试给出所有可能的连接方式。 (三)通过串口连接两台计算机 1、将9针串口线两端分别与两台计算机的串口相连。 2、利用串口助手使两台计算机进行串行通信。 思考题: 总结在此连接方式下实现正常通信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协议。 当客户机设为自动获取ip地址时,需要主机进行怎样的设置?正常通信时,二者ip地址的配置情况又如何? 当客户机制定自己的ip地址时,需要主机进行怎样的设置?正常通信时,二者ip地址的配置情况又如何? 尝试从网络模型的角度出发,分析利用串口线与利用网线实现两台计算机直接通信时的区别。 (四)资源的权限管理 1、新建用户,将其加入多个不同的用户组中。针对不同的系统用户或用户组,对具有NTFS文件格式的某一文件夹/文件进行各项“共享/安全”属性的设置。 2、通过共享文件夹或驱动器可以将文件和文件夹设置为网络共享。设置某文件

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实验一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1.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2)掌握Windows中的TCP/IP或NetBEUI协议的设置 (3)掌握以太网平行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4)学会使用测试工具对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 (5)掌握集线器或简单交换机的使用,学会利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2.实验设备和环境 (1)5类双绞线电缆3×2米 (2)RJ-45插头6个 (3)RJ-45压线钳一把 (4)双绞线电缆测试工具(ST-248)一台 (5)PC机两台 (6)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两块 (7)集线器(或交换机)一个 3.实验内容 (1)安装TCP/IP和NetBEUI协议,对于TCP/IP协议应注意IP地址的设置 (2)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IP地址等网络基本配置信息 (3)制作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 (4)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平行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5)打开集线器(或交换机)电源,观察集线器和网卡的状态灯,判断它们的工作情况(6)利用制作的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将两台PC机和一台集线器组建成一个简单的以太网,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7)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查看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8)将一台计算机中的某个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在另一台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该文件夹 (9)制作一根交叉双绞线电缆 (10)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11)用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将两台PC机对接起来,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4.背景知识 1)NetBEUI是什么 NetBEUI是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API)。NetBIOS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这些服务是管理名称、执行会话和在网络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所要求的。 NetBEUI则是NetBIOS的扩展用户接口,是Microsoft网络的本地网络协议。它通常用于小的、有1~200客户的部门大小的局域网。它可以使用令牌环源路由作为其路由的惟一方法。它是NetBIOS标准的Microsoft实现。 2)交换机的应用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上设备的公用连接点。交换机包含多个端口。计算机用网线和交换机相连的方法是:将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插到交换的一个口上,另一端插到计算机网卡上的RJ-45插座上。如果所有设备都已接通电源,那么交换机上的连接指示灯就会显示连接状态,可据此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1. 简介 于1998年6月通过的IEEE 802.3z千兆比以太网标准描述了用于一个通用链路编码且可进行1000Mb/s 传输的3个物理层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CX)。1000BASE-SX、 1000BASE-LX接口采用光纤作为介质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5000米,因而可应用于建筑物内或校园主干网络。 1000BASE-CX接口计划用于限制在25米内的计算机房内的连接。 IEEE 802.3ab千兆比以太网标准于1999年6月通过认证,它描述了用于不同线路编码的附加物理层接口(1000BASE-T)。 1000BASE-T接口通过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介质传输的最远距离可达100米,并主要应用于面向桌面的网络连接。 在1999年3月,一个IEEE 802.3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发展通过光纤介质传输万兆比以太网的标准。 2. 铜缆布线系统 事实上,所有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都有双绞线铜缆水平子系统,用于连接每一层的通讯配线间和墙上的信息出口。而这些布线系统的安装大部分都采用5类产品,所以1000BASE-T是设计应用于5类布线系统的。 1000BASE-T采用一根电缆中的所有4对线来传输,每对线的有效传输速率为250Mb/s,以此完成全双工传输。为了应用于5类带宽的布线系统,1000BASE-T 采用5级编码传输,而接收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以减少来自布线系统中反射和近端串音干扰(NEXT)的影响。 应用于1000BASE-T的布线系统要求包括原5类系统未描述的附加的传输性能,如ELFEXT(等电平远端串扰)和回路损耗。这可由经强力推荐的最新专业测试仪测试、认可,多数已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能够支持1000BASE-T来证实。 ---https://www.doczj.com/doc/ca16270998.html,(学电脑) 1000BASE-T布线系统的规范将反馈到随ANSI/TIA/EIA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规程中。“4对100欧姆5类布线系统的附加传输性能参数”有望于今年年底由TSB-95颁布。 ANSI/TIA/EIA还发布了一篇说明“4对100欧姆增强型5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的草案,现在已是第12稿,预计作为ANSI/TIA/EIA568A标准的附录5在今年年底颁布。该草案同TSB-95的描述类似,但回路损耗和NEXT性能指标好2dB~3dB。 ANSI建议新的布线安装至少应满足增强型5类布线性能要求。

对等网的组建 实验二实验报告

对等网的组建实验二实验报告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对等网应用 实验人员: 组长: 侯凡 组员:王天宇、罗琼、欧任强 实验时间:2011.12.10 实验目的:1. 掌握WindowsXP/2003系统下对等网的组建方 法。 2. 掌握对等网环境下文件共享的设置和使用方 法。 3. 掌握打印机共享的设置方法和网络打印机的使 用方法。 实验任务:1、安装网络打印机,实现网络打印共享 2、分别在WINXP和win2003sever中设置共 享文件夹,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3、在winxp中设置网络驱动器 实验环境: 1.winxp 2.winxp win2003sever

安装(操作)步 骤: 1. 安装网络打印机,实现网络打印共享。 A、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双击“打印机和传真” 图标,打开显示本机已经安装的打印机窗口,在“打 印机任务”栏单击他“添加打印机”,弹出“添加 打印机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 网络打印机,下一步输入网络打印机的网络路径及 共享打印机名称如(\\192.168.103.26\Mina),系 统自动按照指定的路径查找打印机,找到后,系统 会提示用户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此时可能用到打 印机驱动程序盘或者Windows安装盘。如果本机原 来已经安装了其他打印机,系统还要求用户选择是 否作为默认打印机,下一步,安装打印机完成。 2,分别在WINXP和win2003sever中设置共享文件夹,并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WindowsXP: a. 在“运行”对话框输入本机名或本机IP b. 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本机IP或者本机 名。 c. 打开“网络邻居”窗口找到本机名。 d. 通过“查找计算机”找到共享文件夹的计

局域网的构架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

局域网的架构与应用实验报告与心得体会 101111103 阮伟仁 实验一: 我们第一次实验是自己做网线。首先是看老师做网线,感觉很简单。但是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就变得无比的复杂了。经常有的线接不到位,还有就是把线接到水晶头后还是很松。最后只做成功了一根网线。 实验二: 这次课我们组在建立对等网的时候犯了些错误。比如说Internet协议中的IP设置错了;致使后面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虽然实验过程一波三折,但是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终于完成了本实验,虽然我们小组的完成速度有点慢,但是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争取把以后的实验做得更好!以下是第二次试验的内容与大致步骤: 一、Windows Server 2003的网络配置 1.检查网线、网卡、Hub等是否已插好 2.检查Windows Server 2003的基本情况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菜单→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检查计算机名Win2003s-01,工作组WorkGroup-07是否正确 3. 安装网络组件及配置 右击“网络邻居”→“属性”菜单→双击“本地连接”→单击“属性”→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设置IP地址192.168.7.1 4. 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创建本地用户 (1)“开始”→“程序”→“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系统工具” /“本地用户和组” /“用户”→右击,选“新用户” (2)打开对话框后,输入用户名:user1 →密码:无→选中“密码永不过期”→单击“创建”按钮。

5. 资源共享 (1)用资源管理器创建一个文件夹 c:\myfile,拷贝一些文件到此文件夹中。 (2)右击myfile文件夹→“共享…”菜单→在“myfile 属性”对话框中,选中“共享该文件夹”,共享名为:myfile,用户数限制为:“最多用户” (3)单击“权限”按钮,出现“myfile权限”对话框,设置此文件夹的共享属性为everyone有“读取”权限,则在本机上所有用户,均对文件夹myfile 有读取权限。 三、Windows XP的网络配置 1.检查网线、网卡、Hub等是否已插好 2. 检查Windows XP的基本情况 右击“我的电脑”→“属性”→选择“计算机名”选项卡→检查计算机名WinXP-07、工作组名WorkGroup-07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单击“更改”按钮修改计算机名和工作组。 3. 安装网络组件及配置 右击“网络邻居”→“属性”→双击“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 协议(TCP/IP)”,设置IP地址。 4. 创建本地用户 在Windows XP上,可以创建本地用户。 (1)用Administrator账户登录,“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切换到经典视图”→“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右击用户,选择“新用户”,输入用户名:user3,管理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密码,取消“用户下次登录时须更改密码”,勾选“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和“密码永不过期”复选框,单击“创建”后关闭对话框。 (2)更改用户登录或注销的方式 为方便不同的本机用户账户登录Windows XP,可以将Windows XP的登录或注销更改为传统的方式,可以通过以下设置予以解决。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双击“用户账户”→在打开的窗口中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书1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书 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必做实验 实验一网络基本概念及应用 (1) 实验二网络标准和OSI模型的理解 (2) 实验三网线制作及组网 (3) 实验四对等网的创建与管理 (5) 实验五TCP/IP协议配置与连通性的测试 (7) 实验六子网规划与划分 (10) 实验七交换机配置 (12) 实验八路由器基本配置 (18)

实验一网络基本概念及应用 【实验目的】 1、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了解Internet的发展过程,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熟练掌握百度、Google、Y ahoo等Internet搜索引擎的使用;熟练掌握如文字、图片等Internet资源的下载。 3、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 【实验环境】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实验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E-mail的使用以及通过Internet获取资源的方法。 【建议学时】 1学时 【实验内容】 1、英特网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使用。 (1)打开英特网浏览器,之后浏览百度网站,应如何操作? (2)上步操作完成后,浏览器地址栏有什么变化? 2、通过百度知道来搜索“Internet”,了解Internet的发展过程。 3、将上面搜索到的文字内容存在桌面的“英特网.DOC”WORD文档中。 4、打开浏览器搜索一张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存在英特网.DOC中。 5、在因特网上创建一个免费的E-mail帐号,来发送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主题为Internet的发展过程,收件地址为老师指定,附件为“英特网.DOC”。 6、接收电子邮件。fuweixinyu1981@https://www.doczj.com/doc/ca16270998.html,

局域网实验报告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201 ~201 学年第学期班级: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题目 一、实验目的 实现不同VLAN 之间的通信,有助理解、学习VLAN 原理和子接口概念。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首先进行VLAN 配置 划分vlan 10 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10 [H3C-Vlan10] port ethernet 1/0/1 to 1/0/10 2. 划分vlan20并加入端口 [H3C] vlan 20 [H3C-Vlan20] port ethernet 1/0/11 to 1/0/23 3. 给连接路由器的端口打trunk [H3C] interface Ethernet 1/0/24 192.168.1.2/24 网关:192.168.1.1 Vlan 10

[H3C-Ethernet0/24] port link-type trunk [H3C]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路由器配置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10 //定义子接口GE0/0.10 [Router-Ethernet0/0.10]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10]vlan-type dot1q vid 10 [Router]int gi0/0 [Router-Ethernet0/0]int gi0/0.20 //定义子接口GE0/0.20 [Router-Ethernet0/0.20]ip add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Ethernet0/0.20]vlan-type dot1q vid 20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组建简单以太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实验一网线制作和组建简单以太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行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初级) 2.掌握对等网和代理服务器网络的组建(初级) 3.会用ipconfig和ping命令(初级) 4.掌握网络中文件夹共享和打印机共享(初级) 5.实现一线多机上网(高级) 6.搭建无线局域网(高级)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 1.5类双绞线 2*2米 2.水晶头6个 3.RJ-45压线钳 1把 4.双绞线电缆测试工具(NS-468) 1台 5.PC机 2台(安装了win2000或者win2003) 6.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 2块 7.集线器或者交换机 1台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制作一根交叉双绞线 2.用测试工具测试双绞线,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3.把制作好的双绞线分别插入两台电脑的网卡(IP设置 4.用ipconfig /all (如果是WIN98,用winipcfg)命令查看自己的网络配置 5.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6.共享资源,查看能否互相访问 7.制作两根平行双绞线 8.两根线分别一端与HUB(或者SWITCH)相连,另一端与PC机相连 9.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10.查看能否互相访问 11.把一台电脑设置成服务器,另一台设置成客户端,查看能否互相访问 12.设置网络打印机

四.基础知识 1.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直通线与交叉线的区别 568A标准从左到右的线序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568B标准从左到右的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568A、568B的区别:1和3交换,2和6交换) 正线(直通线、平行线):两端线序一样,都是采用568A标准。 反线(交叉线):两端线序不一样,一端用568A标准,另一端用568B标准。 以下是各种设备的连接情况下,正线和反线的正确选择。其中HUB代表集线器,SWITCH 代表交换机,ROUTER代表路由器:(一般情况:连接两端相同用交叉线,连接两端不同用平行线) PC-PC:反线 PC-HUB:正线 HUB-HUB普通口:反线 HUB-HUB级连口-级连口:反线 HUB-HUB普通口-级连口:正线 HUB普通口-SWITCH:反线 HUB级联口-SWITCH:正线 SWITCH-SWITCH:反线 SWITCH-ROUTER:正线 ROUTER-ROUTER:反线 100BaseT连接双绞线,以100Mb/S的EIA/TIA 568B作为标准规格。 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 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实际用什么剪都可以)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万兆以太网(10GBase-T)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本文综合阐述了10GBase-T技术、市场及应用。应用10GBase-T铜缆布线解决方案构建高性能网络核心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字:万兆以太网802.3ae10GE标准10GBase-T铜缆布线线性传输性能 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以太网(Ethernet)技术由施乐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传输,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加上设计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如结构简单、算法简洁、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以及关键的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网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城域网甚至广域网范围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ps。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而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在20多年中,以太网

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成为迄今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它继承了传统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采用与10M 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被用户看好。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和IEEE 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点。 二10GBase-T万兆以太网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10GBase-T)始于2002年6月802.3ae10GE标准的正式发布。在物理层,802.3ae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与传统以太网连接速率为10Gbps的“LANPHY”,另一种为连接SDH/SONET速率为9.58464Gbps的“WANPHY”;WANPHY与SONETOC-192帧结构的融合,可以与OC-192电路和SONET/SDH设备一起运行,保护了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使运营商能够在不同地区中通过城域网提供端到端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对等及交换式以太网组建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建对等以太网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网卡、线缆、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 (2)熟悉Windows2000/XP下的网络组建及各参数的设置;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熟悉对等网络的特点。 二实验任务 双绞线的制作及测试,完成对等网络的组建。 三实验器材 计算机、网卡、电缆、交换机、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 四实验准备 1. 区分三种电缆的不同连接方法及用途 (1)直通线一般用于工作站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或配线架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图1.1),线缆两端的RJ-45接头的线序完全相同。 (2)交叉线一般用于集线器(或交换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图(图1.1),线缆两端的RJ-45接头的线序一端是TIA/EIA 568A,另一端是TIA/EIA 568B (图1.2)。工程中多选择T568B标准。 图1 直通线与交叉线的应用 (3)反转线一般用于与Console端口的连接。用于RJ-45与RS-232之间的转换,其两端线序完全相反。 图2TIA/EIA 568A及TIA/EIA 568B标准

2.熟悉实验工具及使用方法 网线制作与测试的主要工具是线钳与测线器(图1.3-1.6)。 图1.3线钳测线器图1.4线钳 图1.5测线器(正面)图1.6测线器(侧面) 3.掌握网络互连设备的作用、检查设备的性能参数 检查网卡、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的型号、参数及性能(图1.7-1.9)。 图1.7AMP以太网交换机

图1.8锐捷三层交换机3550与二层交换机1908 图1.9 锐捷路由器2601 五. 实验步骤 1 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1) 每组做1根直通线,一根交叉线。 (2) 将每根线用测线仪进行测试。 网线制作好之后,首先进行连通性测试。如果是一项实际工程,还需要按照国际标准TIA/EIA TSB-67对布线系统的端接线图、长度、衰减和近端串扰进行测试。 连通性测试可以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本实验采用网络布线中常用的测线器(cable tester)。测试线缆时,将一根线缆的两端分别插入主副测试仪的插座中,然后打开电源。对于直通线,正确时,两端的8个信号灯会按相同的顺序跳亮;对于交叉线,在主测试仪端,信号灯按1-2-3-4-5-6-7-8的顺序亮灯时,在副测试仪中信号灯会按1-3-2-4-5-6-7-8的顺序亮灯。否则,表明有错。若有信号灯不亮,则说明此路线不通。 2 安装网卡及网卡驱动程序 3 连接计算机 (1)RJ-45头分别插入计算机后面的RJ-45插座内。 (2)将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用双绞线(直通线)连接起来。

以太网入门基础-学习总结

1、什么是以太网。 ?以太网是以C S M A / C D作为M A C算法的一类L A N。 ●CS:载波侦听。 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监听,以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的机会。 ●MA:多址访问。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站点接收。 ●CD:冲突检测。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随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2、以太网的MAC地址 ●M A C地址有4 8位,但它通常被表示为12位的点分十六进制数,例如: 00e0.fc39.8034。 ●M A C地址全球唯一,由I E EE对这些地址进行管理和分配。每个地址由两 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商代码和序列号。其中前2 4位二进制代表该供应商代 码。剩下的24位由厂商自己分配。 ●如果48位全是1,则表明该地址是广播地址。 ●如果第8位是1,则表示该地址是组播地址。 3、以太网的帧结构 ●以太网帧结构有5种:Ethernet V1(1980)、Ethernet V2(ARPA,1982)、RAW 802.3 (Novell,1983)、IEEE802.3/802.2 LLC(1985)、IEEE802.3/802.2 SNAP(1985)。目 前比较常见的为Ethernet V2和IEEE802.3。 ●区分两种帧:根据源地址段后的前两个字节的类型不同。如果值大于1500 (0x05DC),说明是以太网类型字段,EthernetII帧格式。值小于等于1500,说明 是长度字段,IEEE802.3 帧格式。因为类型字段值最小的是0x0600。而长度最大 为1500。 4、以太网通信的原则: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主机在发送,但可以有多台主机同时接收——广播;如果一个 以太网报文被完全发送出去则在链路上肯定不会发生冲突,即理论上不再需要发送 第二次。 5、共享式以太网的缺点 ●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都以平等的地位连接到同轴电缆上,但如果以太网 中主机数目较多,则存在以下严重问题:介质可靠性差、冲突严重、广播泛滥、无 任何安全性 6、传统以太网连接设备HUB ●所有的HUB都是半双工的,HUB仅仅改变了以太网的物理拓扑 ●HUB仅仅是物理上的连接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