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

准解读

《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作者:张雷声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是从我们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出发来阐释理论知识,回答的是经济生活中的最基本的问题,阐明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消费的观念和行为,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一)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本标准要求学生知道货币的作用、基本职能、常见的信用工具及用途,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离开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存在困难,商品生产会发生障碍,人们的生活也有极大不便。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表明货币是用来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种尺度,这和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是有关的;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表明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信用工具是货币发展到现代商品经济的产物。货币从最初的实物形式演化到今天的纸币和信用工具,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从金银条块的形式到铸币,再到纸币、到信用凭证的发展过程。在信息技术发展中,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使得以信用卡为标志的各种电子货币正逐渐取代纸币,成为货币形式发展的趋势。一般来说,信用卡、支票、汇票是当代经济往来的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它不受时间和

地点限制,是一种方便、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汇票主要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汇票随人走,人到款到,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资金的不便和风险。

金钱是财富的代表,是由劳动所创造的,获取金钱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任何一个公民,只有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才能求得家庭和个人的物质财富,才能利国利民。这种获取金钱的方式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谋取不义之财,用贪污受贿、行窃抢劫、走私诈骗、掺杂使假等非法手段谋取钱财,必将受到法律制裁。金钱虽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友情、爱心等。不同的金钱观,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境界。

(二)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本标准要求学生明确造成市场上价格不停涨落的原因,以及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在现实中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有地域、季节等因素,但无论哪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从现象上都可以归结到供求因素上,都离不开分析供求关系。商品供不应求时,产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就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时,价格就高;商品供过于求时,产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就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时,价格就低。商品价格变动的实质性意义指的是导致商品价格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即价值。决定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的原因,就是因为价格的变动要以价值为基础,要受到价值的决定。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需要,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商品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又是和生产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归

结起来主要有:调节生产量;要求厂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要求厂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当前的几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描述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几种消费心理状况,说明其存在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商品日益丰富,城乡市场空前繁荣,说明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说明了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层次性、多样性。引导学生在消费中进行理性消费,要头脑冷静,根据家庭收入状况,不要盲目地随大流,也不要盲目地追逐潮流。

比较分析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几种消费行为,说明贷款消费实际上就是信贷消费,它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满足现实需要的一种消费方式,如购买商品房的部分款、大学生读书的学费等都可采取贷款消费的形式。租赁消费是按协议规定来承租某种物品并支付一定的租金,如租住房、租电脑、租图书等。

艰苦奋斗、量入为出、理性选择,是正确消费观的内涵。今天,节俭仍然是美德,消费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出理性选择。理性选择不仅要考虑产品的供给量大小、家庭收入的高低,还应该考虑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保护,要进行绿色消费,提倡和树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二、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对本单元三个条目的理解必须扣紧单元题。本单元与上一单元有着内在的关系。如果说,上一单元主要从学生身边的经济生活入手,那么,这一单元则是要使学生面向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经济过程,了解他们将来怎么走向社会。本单元要从银行储蓄,购买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等方面阐明投资的意义,从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方

面说明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以及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本标准要求学生从投资角度来理解银行的存贷行为,并了解投资的各种回报形式。

在银行的存贷行为上,储户存款多少、进行哪一种类的储蓄、存期时间长短、存入哪一种银行,对储户来说,不一定为投资意识所驱使,但从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把居民手中结余的货币集中起来,然后以各种形式把这些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政府、企业、个人等资金需要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来说,从储户通过存款能得到比本金更多的货币收入,实现货币的保值、增值角度来说,它实际已有了投资的意义。

商业保险和债券与股票不同。股票主要是股民购买上市公司、上市企业的股票,获取股息,这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商业保险与债券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在银行通过储蓄形成的,一种是购买公司、企业的保险形成的。必须将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区分开来。讲投资方式的保险,指的就是商业保险。债券与股票不同,它是一种债务凭证。它的偿还方法是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而且必须偿还本金;但股票不同,股东不能从公司中退出股金,只能出卖股票,公司的股东可以变化,而资金不会减少;购买债券意味着债券购买者和发行者之间只存在借贷关系,购买者在债券有效期中获得的利息是固定的,公司经营得好坏与他无关,但股票不同,股东得到多少股息,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二)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本标准要求学生从投资的角度来了解公司建立的基本条件、公司的不同类型、公司经营的目的,从公司的发展中理解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的价值。

根据公司来阐述公司建立的基本条件。在我国,公司有两种不同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比较它们的异同。公司建立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除国家独资公司外,公司应是两人(含两人)以上共同出资设立的经济组织,不得少于两人。如果少于两个人,公司即宣告解散。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既有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共同特征是“合股”和“有限”。合股是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购买了这些股份的人叫做股东,他们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有限是指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在偿付了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的资本、股东人数、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股东表决权、公司财务、规模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公司只有获取利润,才能生存和继续发展。公司只有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成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才能营利;公司只有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营利;公司只有树立企业的信誉,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树立企业形象,才能营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某个公司如果做不到这些,就有可能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三)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本标准要求学生从劳动法的角度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了解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真正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劳动者的维权。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就是保障劳动者人权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要树立起就业的四种观念:第一,职业平等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劳动者的职业不同,只是劳动分工的差别,实际都在为社会提供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人生都会有意义。第二,竞争的观念。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要敢于竞争,善于“推销”自己,要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靠德才实力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第三,流动的观念。人才流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必然的,也是人尽其才的保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每个劳动者带来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劳动者失业是难免的。我们必须做好随时变换职业的思想准备。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职业。第四,创业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除了自主择业、主动求职,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就业的门路,拓宽就业的途径。

三、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本单元关于收入与分配问题,实际上应分为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两个层次。要使学生既能掌握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又能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及支出,既能关心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能认识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本标准实际是指个人收入分配层次。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涵义,对按劳分配及按劳分配为主体作出正确认识,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作出正确解释。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是我国分配方式的主体,它是与我国的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相适应的。

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方式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劳动等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精神;可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涌流,发挥作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并不意味着这些要素投到任何地方都会得到等量回报,因为它的报酬大小是要受市场供求、价格、经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只是一定发展阶段采取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一原则会发生变化。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财富还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国家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富裕就要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就必须讲求效率,讲效率优先。但是,效率优先并不是不要公平,效率优先是和兼顾公平结合在一起的,否则,会扼杀一部分人的生活积极性,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提倡共同富裕,既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又要提高中等收入水平。

(二)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标准实际是指国家和政府收入的分配问题。要求学生在了解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对大众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具体形式和来源,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如各种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按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补贴支出,债务支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项目,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获得较高的利润也很难,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个人或企业不愿意承担这些项目的建设,也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这些项目的建设,这就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国家财政集中社会资源办大事的优势,体现了国家职能的运用,说明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从财政支出的用途上看,用于大众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使人民大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提高人民大众的福利待遇,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用于国家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三)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税种,知道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认识税收的特征,从而强化纳税意识。

我国目前的税收种类非常多,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每一大类又包含若干税种。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两个重要税种。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税收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这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的。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强制地征收,否则可能收不上来。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依法固定征收。否则,不仅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还会导致经济秩序发生混乱。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统一的,缺一不可。这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公民的纳税意识主要表现在公民行使纳税权利和履行纳税义务两个方面。公民行使纳税权利,这里也包括负税,因为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作为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也都是实际的负税人。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税收的去向,关心国家财政的用途,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对税收的使用。公民履行纳税义务,就是使遵守税法、依法纳税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纳税意识,诚信纳税、自觉按时足额纳税。任何违反税法的情况,如偷税、欠税、骗税、抗税,不仅要交纳税务机关的追缴税款,还要加收滞纳金或罚款,严重的已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本单元主要阐释了市场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的对外开放,使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我国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真正树立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一)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本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市场的涵义、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从而把握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市场不仅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不仅那些有形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而且那些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例如买卖双方靠广告、网络、中介等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是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源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任何社会的生产都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在生产中,对所掌握的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在使用上作出一定的安排,就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合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就会解决的比较好。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这三个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资源配置主要是以市场为基础来安排的,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就是资源配置的信号。

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制;没有好的法制环境,市场主体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市场活动就得不到有序的展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功能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用法律,包括用法律条文和各项规定,以及法律原则,也包括市场交易原则,即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守信对一个企业来说,可以获取较好的信誉,但更可以获取竞争优势。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诚实守信的规范。用道德,主要讲的是信用、信誉。只有用法律和用道德同时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二)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本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国家有必要采取适当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题中之义。

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是市场配置资源中存在的弊端。自发性是指企业按照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实际上就是什么有利可图,就生产什么,甚至还会出现违法经营现象。盲目性是指企业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和眼前

发财机会,不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加上它掌握不了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滞后性是指企业按照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都是在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后做出决定的,它表现为事后调节。市场配置资源的这些弊端是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解决的。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家收支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合理性,消除市场的弊端。

(三)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汇集事例:勾画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形式的轮廓和特征,进而讨论其作用和特点。

材料演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设计展板: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展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本标准要求学生在理解什么是公有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中,把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认识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公有制经济除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外,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具有量的优势,公有制为主体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从我国的现实状况看,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是占支配地位的。

非公有制经济有三种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说明了各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性,必须鼓励与生产力的不同层次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经济制度,根本在于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四)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例如,提高人均GDP,完善经济体制,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讨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图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学生明确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并引导学生有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任的坚强决心。

我国到20世纪末,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跃。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上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第三,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第四,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的,也是与加快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立体的、综合型的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发展是关键。“全面”就是要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促进发展,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协调发展是核心。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后,在我们面临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任务的新形势下,必须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地域、城乡、不同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等差距较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支撑。在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脆弱的情况下,要发展就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坚持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相互协调,必须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走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整体。在科学发展观的这三个方面的综合理念中,以人为本是基本的价值取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期过程来看,发展生产力是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讲到底,就是要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而在这些发展中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才是现实的、可能的。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看,我们只有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只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才能促进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统一,也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五)分析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受国际贸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放性。

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本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从世界范围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市场的全球开放对世界各地提出的要求,也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涵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都卷入了世界大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之中。经济全球化的产生是和科技进步、国际分工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有利的一面,如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等。但它也有弊端,它会加深富国和穷国、富人和穷人的鸿沟,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还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等。

我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终于加入了WTO。WTO是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演化而来的。WTO有三大基本职能: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基本原则主要有:无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鼓励经济改革与发展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目标主要是各成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我国加入WTO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在加入了WTO的契机之下,既要应用WTO的规则进行国际经济的合作,又要应对WTO的挑战,在保护自身经济安全中发展自己。这就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只是“引进来”不够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强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就必须“走出去”,既要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又要进行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宽发展空间。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二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感谢阅读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期末高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主观题必背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根本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它因素(间接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2、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注意曲线图题)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来讲:价格降低——需求量变大;价格升高——需求量变小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某商品价格上涨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作用的体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之一)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收入差距) 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2)重要因素:物价变动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 4、促进消费水平的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2)保进就来,增加居民收入。 (3)建立健全社全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4)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政治生活常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生活常考知识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有制度、物质、法律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候选人角度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我国的选举制度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二)民主决策 1 民主决策的方式(直接参与)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公民还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公民间接决策:⑤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 2、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意义: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服务与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②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③在民主实践中有利于逐步增强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民主监督 1 民主监督的方式 ①信访举报制度。(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③舆论监督制度。(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这是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 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2 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 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 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体现在: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 (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 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的作用: 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

高一必修一政治期末考试卷

高一必修一政治期末考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50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选项并填入括号内.) 1.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全国兄弟省市向灾区运送了大批帐篷,活动板房,食品等救灾物资.这些物资属于() A.是商品,因为他们具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是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他们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他们是人类创造的 2.2010年春节期间,消费者抢分黄金等金银首饰的巨大蛋糕。其黄金首饰的本质是() A.不是商品 B.价格 C.是商品,因为用于交换 D.一般等价物 3.节日期间各大超市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如电饭锅为500元,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1)执行货币的流通职能(2)是现实中的货币 (3)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4)是观念上的货币 A.(1)(2) B.(1)(3) C.(2)(4) D.(3)(4) 4.2010年上海举办了“世博会”为了观看上海世博会,家在新疆的小明携带()去上海较为安全. A.大量现金 B.信用卡 C.股票 D.债券 5.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在“两会”闭幕后答记者提问时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上升到20%.这说明() (1)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下降(2)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3)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4)人民币兑换美元减少 A.(1)(4) B.(2)(3) C.(2)(4) D.(1)(3) 6.有时我们会看到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商品的() A.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同 B.使用的原材料不同 C.产品质量不同 D.劳动生产率不同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C.价值和供求决定价格 D.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8.价格变动对以下商品的需求影响较大的是() (1)家用电器(2)大米(3)电脑(4)汽车 A.(1)(2)(4) B.(2)(3) C.(2)(4) D.(1)(3)(4) 9.一般来讲,下列商品互为替代商品的是() (1)羊肉与牛肉(2)汽车与火车(3)钢铁与砖头(4)食品与水 A.(1)(2) B.(2)(3) C.(2)(4) D.(1)(4) 10.“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银涨价了,以后再买.”上述情况表明() A.价格变动对高档消费品的影响较小 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须品的影响较小 C.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一样的 D.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11.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小则意味() A.收入水平在不断下降,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B.食品支出在不断下降,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C.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在不断下降 D.消费结构在不断恶化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1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 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误区:把改革误认为要改变社会主义性质。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 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 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 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2)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3)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程知识对大家来说很重要,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知识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二者是统一的。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二者又是对立的。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为此他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购买者。②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他必须付出价值给生产者。③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生活知识点2.正确理解“货币”的 概念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只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经济生活知识点3.正确理解“纸币”的 概念和发行①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②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③纸币不是商品,自身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④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正比)、商品价 格水平(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反比),这个关系叫货币流通规律。⑤纸币的发行权在国家,一般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决定不了纸币实际代表的直接量(纸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币值)。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价格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接因素)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曲线)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法则,供给曲线)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居民的收入,包括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主要因素) (3)消费心理、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其它因素)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营 三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高一政治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上述材料表明( ) ①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是财政的全部内容③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④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XX年5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对受非典疫情直接影响比较突出的部门行业在20XX 年5月1日至9月30 日期间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表明我国的税收是() A.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4.我国的税收之所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归根到底是因为()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B.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C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个人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我国国家财政机构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5.20XX年4月15日,山西省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说,有关部门已经作出决定,将对焦炭生产过热和在建项目违规超量现象进行调控。这是因为() A.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克服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C.经济过热的现象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眼前利益 D.只有政府的宏观调控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是20XX年的重大热点问题之一,日本和美国从本国的立场出发,竭力主张人民币的价值被低估,并认为人民币的汇率过低是导致民营经济衰退的原因,我国政府顶住压力,明确保持人民币不升值和汇率稳定,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汇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B.汇率反映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C.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汇率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支付手段的储备 7.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益增加 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 D. 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8.在20XX年6月份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中政治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介绍

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表是某一家的月收入来源情况:

某一家当月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是( ) A.32 500元 B.10 000元 C.26 500元 D.30 000元 解析:D 此题考查分配方式。某收入为按劳分配所得,儿子、女儿和妻子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所得为20 000+6 500+3 500=30 000元。 2.(2015三中检测)2014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提高底线民生 保障水平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之首。省委省政府正加紧编织一覆盖全省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 A.扩大社会保障围→抑制通货膨胀→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 活 B.扩大社会保障围→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C.扩大社会保障围→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稳定物价 D.扩大社会保障围→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发展生产 解析:B 扩大社会保障围与抑制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关系,A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扩大社会保障围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但并不能调节过高收入,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扩大社会保障围会增加社会总支出,而不是增加社会总供给,D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扩大社会保障

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进而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B正确且符合题意;选B。 3.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为此,政府应该( ) ①增加民生投入,提高保障水平②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③增加税收收入,减少财政支出④更新消费理念,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A 本题考查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①②中的容符合要求。 ③中容不能解决社会的公平问题,不符合题目要求;④中容的主体是居民,不符合题目关于“政府”的要求。 4.(2015一中检测)我国各地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严格执行“限购令”,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解析:C 解答此题,注意传导路径。正是由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严格执行“限购令”,导致了消费者减少购房,购房的减少会使房地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开发商利润减少,减少购地,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导致财政收入减少,A、B、D均不符合这一过程,选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