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xhange2003迁移到Exchange2010-联科教育

Exhange2003迁移到Exchange2010-联科教育

Exhange2003迁移到Exchange2010-联科教育
Exhange2003迁移到Exchange2010-联科教育

Exchange2003迁移至Exchange2010

----Alex Yang

前言:

相对于Ex2007迁移至Ex2010, Ex2003迁移到Ex2010的难度要大很多,主要是由于Ex2003和2010的架构完全不同,包括用户邮箱的属性等也产生了变化.在迁移的过程有诸多的地方需要注意,并且在迁移完成后,需要将Ex2003的组织信息完全从AD中清除.

原先先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操作文档的,所以一开始文档开头也是以场景的模式来写的,但无奈这几周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只能放弃了最初的想法,所以挤了点时间,最终写了这样一篇文档,也不能叫操作手册,因为写的比较简单,并没有每一步都做截图和说明,这篇文档不牵涉到具体的Exchange2010如何操作,也不牵涉到具体的Exchange2003如何操作,因为如果都要介绍的话,篇幅太长,我没有时间。我只是把整个流程大概写了一遍,并把我的一些想法加了进去,我觉得对于需要研究Ex2003迁移到Ex2010的人或真正需要实施的人,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如果你既没有自己动手做过实验,也没有在实际环境里接触过Ex2003,可能这篇文档并不适合你,因为写的并不详细,我只记录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步骤,你可能会看不懂。

在实际项目中,会碰到许多意外的问题,肯定没有文档里写的这样顺利,但只有先把实验环境做熟了,才能真正在企业中做实施,如果你自己动手做了实验,或者你的公司有实际项目,欢迎你来找我交流,也欢迎联系联科教育。

小编提示:Exchange Server 2010课程大纲全新升级【详情】

实验环境拓扑如下:

环境描述: iLync公司原先使用的是Exchange2003 邮件服务, 由于业务需要,现准备将邮件系统升级至Exchange2010. 原先公司环境中有两台服务器,一台DC( 2003R2系统),一台Exchange服务器(Exchange2003SP2),现在新买来两台新服务器,一台用作新的DC (server2008R2) ,一台用作新的Exchange服务器(Exchange2010 SP3).在升级和迁移过程中,会存在Exchange2003和Exchange2010 服务器,03DC和08DC服务器共存的情况, 共存拓扑如上图,当迁移过程全部完成后,会彻底卸载Exchange2003以及server2003DC服务器,最后只保留新的08dc服务器和Exchange2010服务器.

另外,ilync公司内网AD域为https://www.doczj.com/doc/ca3337835.html, ,在公网注册到的邮件域https://www.doczj.com/doc/ca3337835.html,

注意,Exchange2003必须为SP2或以上版本,才能和Exchange2010共存,否则在安装Exchange2010时会报错,必须先升级至Exchange 2003 SP2之后才能安

装Exchange2010.(注意,升级SP2时,邮件服务会被自动禁用,意味着升级过程中邮件服务会短暂的不可用,升级成功后系统会自动启用所有邮件相关服务)

首先Exchange2003能够正常和公网邮箱进行邮件收发,下图为内网用户lily和公网上的QQ邮箱能够进行正常邮件往来.

首先需要进行AD架构的升级,新建一台Server2008R2服务器,并完成操作主机的迁移,将新08dc提升为操作主机角色,原先的03dc转变为备份DC,当Ex2003完成迁移并卸载后,就可以把03dc彻底卸载了.

在实际企业环境中,做域升级一定要注意诸多细节,如在操作之前先检测原先AD环境一些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同步复制是否正常,DNS是否正常,等等。如果原先这些功能就有问题,则域升级的过程肯定会有问题。

另外,域的升级可能还会牵涉到DHCP服务器迁移,组策略迁移等等事项,升级之前一定要详细的了解环境,做好相应的规划。

(如何做域升级在这里就不详细写了,如果不会,可以找我讨论或者观看联科的AD 视频)

AD完成升级后,简单截两个图

08DC已成为主DC

操作主机归属

域的升级在实际环境中,成功后一定要观察一段时间,看客户端反应是否正常(至少一个工作日)。

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记得在DHCP里将08DC的地址设为主DNS地址,将原先的03DC调整为备用DNS地址,这一步很重要,后期03DC会被卸载,所以一定要将08dc地址添加为客户端的主DNS地址

公网邮件正常

接下去就可以开始全新安装Exchange2010 服务器了。

当Exchange2003和2010共存时,需要在Exchange2003中建立路由连接器,来使2003和2010互相之间能够传送邮件,这里选择你组织中的EX2003服务器。选择之后,在安装过程中,程序会自动在Ex2003中建立起邮件路由组连接器,默认情况下Ex2003和Ex2010之间就能够互相传送邮件。

在安装Exchange2010之前,需要将Ex2003的模式更改为纯模式,在Ex2003管理器中,右键“第一个组织(Exchange)”,属性,更改模式,确定更改为纯模式。

在Exchange2010安装准备时,会提示邮箱角色警告,意思是提醒你需要在Exchange2010安装完成后手动将Exchange2003的闲/忙文件夹复制到Exchange2010的数据库中,我们在安装完Exchange2010后会进行相应的操作。

Exchange2010已经安装完毕。

在Exchange03中,可以看见组织架构发现了变化,多出了一个管理组(Exchange2010),多出了两个路由组连接器(双向),注意,默认生成的这些组和路由连接器在共存期间不能删除,否则会出问题。

此时03的用户只能从03的网页地址去访问。假设从2010的OWA界面去登陆,会出现如下图的报错

我们要做一步操作,让所有用户通过Exchange2010的网页地址去访问邮箱(无论2003还是2010)都通过/owa去访问,并且2003用户也能在OWA页面正常登录。

首先在CAS服务器上申请证书(注意,通常企业在Exchange2003的环境中会有一个Ca服务器,通常是2003的CA,如果在项目中最终老的CA服务器也要撤掉,就牵涉到CA的迁移或者重建,CA的迁移或重建在此不详细说明,注意点就是老的CA信息一定要在AD里清理干净,否则新CA会无法安装上去)。

申请证书的时候,域名多申请一个,,此域名用作Exchange2003用户访问Exchange2010 OWA页面。

(相应的DNS记录需要做好)

在OWA虚拟目录上配置Exchange 2003 URL属性,当Exchange2003与Exchange2010共存期间,保证Exchange2003用户可正常使用OWA,使Exchange2003用户在登录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a3337835.html,/owa时自动跳转至Exchange 2003 OWA。通过以下命令设置,Set-OWAVirtualDirectory cas-sh1\OWA* -

Exchange2003U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a3337835.html,/exchange

我将公网域名解析到Exchange2010 OWA页面上,使用Exchange2003用户lily来测试登陆

正常登陆。注意此时的域名,2003的老用户在OWA登陆之后会自动跳转到我们之前配置的legacy域名。这样,不管是2003的老用户,还是2010的新邮箱用户,都可以使用统一的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ca3337835.html,/owa来访问公司的邮件服务。可以达到网页访问邮箱共存的目的。

查看CAS服务器上的这些服务的外部地址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应该指向你们公司邮箱的外部访问域名,如下图:

如果没有外部地址,填写上正确的外部访问地址。

这样CAS服务器上的初始配置基本OK了,剩下可能还需要开启一下anywhere功能,这个我们暂时先不启用,后期再测试。

接下去在mailbox做一些操作

在Mailbox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数据库测试

注意,这里的装入数据库的勾默认是勾上的,我们把他取消,否则在创建过程中会报错,等新建完数据库我们在手动点装载数据库就OK了

移动脱机地址簿(OAB)

将脱机通讯簿服务器设置为Ex2010服务器上(邮箱角色服务器)

提示你不要过早的禁用公网文件夹,因为OAB从2003服务器复制到2010服务器上需要一定时间。点确定之后我们继续其他操作。

此时服务器已改变,再右击默认地址列表项,点属性。

这个时候启动Web式分发选项就可以勾选了,勾选上,然后点下面的添加,把我们的Exchange2010服务器添加进来,确定。

下面我们来测试下Ex2003和Ex2010共存时两个系统中各个用户的邮件流是怎么走的。

首先我们要给公网发邮件,还是需要在Ex2010里建立一个发送连接器。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你们公司有第三方的邮件网关设备,在发送连接器里要勾选如上截图的选项,点添加,把你们邮件网关设备的IP地址添加进去。

新建一个EXCHANGE2010用户roc,使用roc账户给公网发一封邮件

注意,此时我出口防火墙或者路由器上的邮件通讯端口是开放给Ex2003服务器的,如下截图

我环境里51是Ex2003的IP,61是Ex2010的IP,此时出口防火墙上邮件端口是开放给Ex2003的,但我们刚才使用Ex2010用户给公网发送邮件也成功了,说明Ex2010和Ex2003之间的邮件是双向自动路由的,意思就是,不管你在出口路由或者防火墙上把邮件通讯端口开放给2010还是2003,他们发送给公网的邮件都能够成功。原因就是在创建Ex2010服务器的时候自动生成的那两个路由组连接器起的作用。

OK,此时,Ex2003老用户和Ex2010的新用户都能正常使用他们的邮箱,并且可以通过访问同一个OWA地址来使用网页邮箱。接下去是比较重要的一步,迁移老用户的邮箱到Ex2010服务器上去。

注意,此操作如何来做,取决于你们公司的迁移策略,比如是否在夜晚或周末做邮箱迁移,是否一次性迁完或根据部门分批次迁移等等。稳妥起见,建议首先迁移几个不重要的邮箱观察是否迁移后一切正常,然后分批次在夜晚或周末进行迁移。如果在迁移过程中有问题,可以有时间来排错。

在邮箱移动向导中,建议选择如上截图的选项,这样在移动邮箱过程中,如果有个别邮箱有损坏的邮件,也能完成邮箱移动的过程,否则会直接报错无法移动到Ex2010邮箱数据库中。

在用户邮箱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如上截图的界面来观察迁移进度,一次只能进行2个用户邮箱的移动,其他的会自动排队,如果觉得太慢,可以通过修改HUB角色上的conf文件来提高单次能同时进行移动的进程数,但不推荐去更改,可能会引起不可知的问题,邮箱迁移还是以稳妥为主。

在这一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建议一次不要迁移太多,可以先迁移一些用户邮箱,估算一下时间,比如在夜晚进行迁移,要保证在第二天正常上班时尽量不要有用户邮箱处于在排队等待移动。如果你们公司的用户邮箱容量比较大,整个公司的用户邮箱迁移可能耗费几周的时间,在此期间要合理安排迁移的时间段。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教育与社会变迁

第四章:社会变迁与教育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刻之停息。这是我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不仅如此,我国哲学家庄周也曾说过: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如此,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迁之中,那么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应如何才能与社会的变迁相适应呢?教育与社会的变迁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一章您将得到答案! 当下我国社会所正在经历的变迁属于社会分化而非社会革命类型,其变迁的结果是:在人口结构这方面,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农民这一阶层的分化,出现了目前非常庞大而又备受各界关注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指拥有农业户口、被人雇用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 一、社会变迁概述 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社会变迁的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社会变迁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社会整体和局部的变迁、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社会变迁 尤其是剧烈的社会革命 会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学校教育的产生、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功能的变革等几乎都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二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主要体现在教育培养入、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方面。 三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既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也可能成为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条件。教育具有双重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 即预期达成的目标 往往是在教育引起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加以设计的;教育的隐性功能 即在未被预计的情况下,在完成显性功能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 正是导致其他社会变迁的条件 三、教育与现代化 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变迁的共同趋向。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研究从 世纪 年代开始。托夫勒从 技术至上 角度论对社会现代化做了系统论述。关于现代化的研究,有的从社会组识与政治结构的演变研究现代化,有的从文化变革研究现代化。(从 世纪(一说是 世纪)开始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有两种类型: 原发型的现代化 (内源性现代化)和 赶超型的现代化 (外源性现代化)。 原发型的现代化 是一个自发的、逐步成熟的自然过程; 赶超型的现代化 是在国家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自觉定向的进程。 中国于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学习的迁移 教育学 心理学

第十章学习的迁移 1)什么是学习迁移?它有哪些种类?(有关概念和实例要掌握)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划分: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时总是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元素中锂、钠、钾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如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常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如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着对菱形的学习。常见于演绎式的学习中。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影响到物理、化学审题活动中去。 具体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 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比如学生已有一些日常概念,当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例时,就要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新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也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份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如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 2)学习迁移有什么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一、形式训练说:

社会变迁与教育观念

社会变迁与教育观念 摘要:社会变迁是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社会变迁对教育观念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教育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同时,教育虽和社会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但教育仍对社会存在能动作用。教育观念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社会变迁、教育观念、根本动力、能动作用 一、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要弄清社会变迁与教育观念的关系,首先要清楚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社会变迁和教育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一: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有学者认为,先有教育,后有社会变迁,教育是导致社会变迁的原因,社会变迁是教育的结果。人民通过教育活动将新的信仰、道德标准、人生态度、意识形态等灌输给社会成员,从而引起了社会变迁。裴斯塔洛奇也曾经说过:“教育改革可以促成社会的改革。教育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从而改善个人和改革社会。”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也持这一观点,他说过:“在革命前,教育社个武器,用以破坏、煽动、宣传,把统治阶级的罪恶尽量揭发,把革命的纲领尽量散播。在革命以后,教育的责任在于教导民众、训练民众以维护、巩固这一政权。 观点二: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反映 有学者对“教育社社会变迁的动因”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并非所有社会变迁的成因中均含有教育的作用,譬如,大部分的地理环境改变与人员更替便与教育的作用几无关系。但是,社会变迁迟早会引起教育的变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社会任何方面的变化都会在教育方面留下痕迹,社会渐变会导致教育微调,社会剧变会导致教育重构,教育混变会导致教育失范。 观点三: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具有双重功能,即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指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发生在先前学习与后继学习之间,这两种学习可以涉及众多方面,两种学习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学习迁移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如,学会了骑自行车,会有助于学驾摩托车,这是动作技能的迁移;加法的学习会影响乘法的学习,而学习乘法之后,又会反过来影响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是知识的迁移;儿童在家里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态度和行为的习惯的迁移等。总之,只要学习就必然会受到影响或(并)产生影响。所以,迁移对于学习来说是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现象,即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 从迁移影响的方向考察。从迁移影响的方向考察,迁移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两种。逆向迁移,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如,学习了“植物”、“微生物”的概念,会使原先学过的“动物”概念更为明确、清晰。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逆向迁移的现象: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要教小朋友们写“徐”这个汉字,而且要写在田字格中,这时,老师就会先引导小朋友们说出“徐“字是左右结构,然后,老师会结合道德教育的内容说:“‘徐’字写在田字格中要注意左边的双人旁写得小一点,且靠左边一点,因为右边的余字边占的位置比较大,如果双人旁不写得小一点、左边一点,余字边就写不下了,就像两个小朋友站在一个格子里,要学会谦让才能一起站在格子里。”这种学习迁移的就是采用了“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迁移的效果。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语文教学当中,形象生动,小朋友们更能理解。 从迁移发生作用的范围考察。从迁移发生作用的范围考察,可以将迁移分为特定迁移和一般迁移。一般迁移,是指两种学习在获得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态度方面的相互影响,也称为普遍迁移,即将原理、方法和态度等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在学习中,一般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本原理、方法和态度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会影响众多表面特征不同,但结构特征相同的学习情境。在见习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一般迁移的现象:二年级的早读课上,小朋友们读语文书上的内容,在读到课后生字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读的:“田,田,这样写,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竖,五笔横,五笔写成一个田。”这是在读已经教过的课文后面的字,可是我发现,小朋友们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读还没教过的课文后面的生字,原因就在于,语文老师已经将这样一个套路交给他们,他们可以自己套用。这种学习迁移的就是采用了“教授有效学习策略、正确发挥学习定势的作用”的教学策略。学习定

社会变迁与体育

武汉体院非经济管理专业体育社会学课理论教案

第三章社会变迁与体育 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 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有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比如婚姻制度的变化,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今天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 1、根据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整体变迁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比如,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的各构成要素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局部变迁是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比如家庭模式、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变化。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比如,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文化滞后理论。 2、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分为正向社会变迁与负向社会变迁。 也称作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本来,社会变迁是一个客观的外在过程,是中性的。但是,社会变迁毕竟与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以人的尺度来衡量社会变迁的方向,要“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变迁的目标。正向的社会变迁就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变迁,负面的社会变迁就是有悖于人的发展的变迁。事实上,正向的社会变迁与负向的社会变迁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这两种变迁往往同时存在。比如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却限制了经济的活力,造成了生产资料的短缺。 3、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式,可以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 渐进的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变迁是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表现为量的变化与局部变迁的过程。激进的社会变迁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在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发生的断裂性的社会变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政变并不一定发生激进的社会变迁,比如泰国政变。 4、从人对社会变迁的控制来看,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简单的说,自发的社会变迁指没有人干预的社会变迁,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有人为干预的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异己的过程,比如,基因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了很多机遇,但是在深层次上却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是必须的。人能不能控制社会变迁,决于人对社会变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在认识社会变迁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对社会变迁的方向、过程、速度、形式和条件实施有计划的指导和管理。真正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只有在现代社会才能做到,随着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比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控制社会变迁。从宏观上来说,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就是使社会各系统保持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结构上的协调,功能上的互补,从微观上来说,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要求个体、群体和组织要遵守宏观计划的要求,切实落实宏观计划的规划。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在当代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 三、社会变迁的因素 1、环境与社会变迁 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分为两类,一是原始自然环境,二是人化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自然环境。原始自然环境和人化自然环境的状况都能导致人类社会的变迁。就原始自然环境来说,比如庞贝古城,当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在公元79年猛烈爆发时,就消失了,又如古楼兰,专家因此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就人化自然环境来说,人化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社会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但是当人化自然环境的程度违背了自然规律和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规定的限度时,人化自然画镜也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比如当代的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都是人化自然

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龚少英, 2001)。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要经过知识的理解、记忆、迁移和运用四个阶段,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所以,迁移是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党志平, 2008)。 可以说学习迁移是我们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任何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党志平, 2008)。研究学习迁移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习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揭示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教学过程提供理论指导(耿会, 2015;龚少英, 2001)。学习迁移理论不但能锻炼学生知识联系能力,还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科学的调整教学计划(轩丙宇, 2018)。 1 学习迁移的特征 学习迁移是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应用到新的情境活动中去;是解决新问题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是能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思维方法在新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形成一种用新途径或新策略解决学科间相联相通的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积累中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主观条件、才能和力量在不同情境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最终实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相得益彰的高效轻负的效果(季海涛, 凌和军, 2013)。 2 学习迁移的分类 2.1 根据是迁移的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又称“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负迁移又称“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作用(耿会, 2015)。 一般来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有目的的练习可以消除,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之间的正迁移,避免或消除相互干扰(党志平, 2008)。 2.2 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教育促进社会合理流动的途径和策略

一、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社会流动及其合理性的判定社会流动,指的是社会等级或阶层的变化,具体指个体或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层向另一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转变,指在社会结构的范围内,人们在社会阶层中所处地位、职业上的升降与变换。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体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在个体社会角色的转换。现代社会中,社会位置及与此相连的社会地位总是与职业密切相关,因而社会流动便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各种职业位置之间的变动。合理的社会流动应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进步和基于个体能力及业绩基础上公正、公平的流动。一般认为,在社会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经济社会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和谐、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则应促进其天赋潜质的充分发展和个体价值的最大实现,向上流动不受其出身、经济地位低微的制约。(二)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双向关系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科技革命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得横向流动加速并普遍化,纵向流动的动力日趋强烈,其标准也偏重个人的自致作用,因而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1.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社会流动对教育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首先,社会流动的程度影响着教育的功能变化。传统社会由于缺少社会流动,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文化和象征身份;现代社会由于流动程度较高,教育的经济功能的选择功能较为突出。其二,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着教育的模式。由于竞争性流动促使个人经过努力而获得英才地位,在教育目标上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去向上流动,课程便有综合性和多选修的特点,训练学生不畏失败和创新精神,分化学生也较迟。赞助性流动提倡英才教育目标,早期分化培养,课程性质大相径庭,训练学生各得其所的意识和能力。其三,社会流动的趋势影响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现代社会的流动趋势是水平流动普遍化、纵向流动上倾化、竞争性流动占主导地位,所以教育改革要根据社会结构的需要来选择和分配人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要调整教育结构去适应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满足社会民主化的要求。第四,社会流动还通过影响价值观而对教育思想、教育愿望和个人成就动机产生影响。现代社会流动性大,对名利的追求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教育的功用性价值由此被抬高,教育思想偏重于个人本位,学习动机多源于对较高社会地位和角色的追求。2.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作用社会学家哈维格斯特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将成为个体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人们越来越相信,高速率的社会流动,尤其是通过教育的社会流动,将减少贫穷阶层儿童中的英才浪费,并使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活动效率更高。教育还是促进社会职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各种职业对于就业所需要的教育水平也水涨船高,雇主通过教育这一标准来选择雇员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柯林斯的“1938—1947年度美国的全国性调查”和“1967年圣弗兰西斯科地区的调查”表明:职业结构在教育系统内已被设计好了。川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流动的形式。正是由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社会才由传统的过去走向开放的现代,才出现竞争性的社会流动和规模较大的水平流动。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战略和“工业返哺农业”行动的实施,各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和经济收入差别正逐渐缩小,阶层之间的主要差别将是消费形式和休闲方式,而这两者受教育的影响较大。

学籍管理工作流程

电大学籍管理工作流程 为了充分发挥教务管理工作在促进乐亭电大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系统建设,对标国家开放大学及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的要求和规定,不断提高我校教务管理水平,加强过程管理,进一步持续提升开放教育办学质量,对教务管理过程中的课程注册、学籍异动、学信网退学、毕业证、学位证、毕业证明书办理、错证换证、学信网信息更正等环节工作流程及要求进行了认真梳理,现就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加以说明: 一、由于网考数据不同步不能通过毕业审核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办理毕业证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网考或免网考已通过,但是由于数据没有与教育部学信网同步,因此毕业审核不能通过。若出现这种情况,按下列要求办理: 1、此情况应填写《河北电大免考信息表》; 2、学习中心代码,必须是8位,不足8位的用0补足; 3、免考科目代码,大学英语B为71,计算机应用基础为69; 4、免考原因,参照表后备注填写; 5、填表结束,最后一行填写“/记录行结束/”。 二、学籍异动的办理 学籍异动是指学生学籍上的非程序化变动,主要包括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转入及转出)。应注意以下事项: 1、除申请人签名和年月日需由学生本人亲自手签以外,其它均需打印;

2、所转专业,必须是教学点内同一年级同一学期有的专业; 3、转学是指学生从某一学校转往另一学校相同专业学习。转学时,不同类型的学生不能互相转学。比如,开放教育、一村一、助力计划、课程开放之间。 三、学信网退学的办理 学信网退学,指的是因为要报考别的院校而退出现有学籍的学生。申请学信网退学,要求如下: 学信网对学籍异动中的退学功能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批量上传功能,目前学信网退学只能做单条退学处理,同时还要上传退学材料图片。结合学信网的功能调整,现对申请学信网退学的要求特做如下说明: (一)应提交电子材料 1、申请学信网退学的汇总名单(EXCEL表格)和汇总名单对应的每个学生一人一张图片的退学申请表(JPG /PNG格式)。 2、申请学信网退学的汇总名单(EXCEL表格)。 (1)文件格式:EXCEL。 (2)名单按学号升序排列。 3、每个学生一人一张图片的退学申请表(JPG /PNG格式)。 (1)退学申请表每个学生一份。退学申请表上有学生签字、教学点盖章。 (2)文件格式:JPG /PNG。 (3)文件命名要求:学号全码+姓名,“+”不用打在文件名中,例:1711001201115刘洋(特别注意:学号与姓名中间无“+”、无空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使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国家税收的增加,从而导致个人、企业和国家储蓄的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能力的增强。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带动投资的增加,增加投资又会导致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会推动教育投资的增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此反复影响,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教育的发展,国家资本形成能力就难以增强,投资也就难以增加,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而没有经济增长,国家资本的形成又会受到影响,教育投资的继续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就缺乏保证。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二、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3.1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总之,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文化,即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1)含义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历史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①原始社会,教育主要起着劳动经验和生活规范的传承作用; ②古代社会,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一直不受重视。 ③至近代,教育的政治功能依旧受到重视,但经济功能被不断强化与彰显,文化功能则相对衰落。 ④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合理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进步越来越要求充分认识与全面发挥教育的多种社会变迁功能。 (3)表现 ①教育的经济功能 a.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b.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c.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西部大开发背景的视角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 西部大开发背景的视角 摘要:西部大开发带来民族地区史无前例的社会文化变迁使民族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民族教育的革新需要强化创新的观念革新发展模式正确对待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社会文化变迁;民族教育;革新;基础理念“十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20__年开始我们与各界尤其是西部省区的数十位同仁合作在较广泛的实地调查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跨学科分析。本文谈谈我们前期研究中形成的一些认识尤其是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以抛砖引玉。一西部大开发使民族教育发展面临史无前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西部地区不仅聚居着50余个少数民族其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8%而且包括了5大民族自治区、 7个多民族省份、20个自治州和49个自治县。显然西部大开发也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大开发。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是处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教育显著地处于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本身就包括了教育发展的内容。西部地区最稀缺的资源是知识资源东西部地区最大的差距是技术的差距、知识的差距、教育的差距和信息

的差距。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加快培养适应西部大开发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保障。因此当前是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看到西部大开发也使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诸多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民族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较为困难。西部民族地区不仅自然条件较为复杂、艰难而且社会经济发育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民族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也不容乐观。观念、师资、经费尤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长期困扰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体制问题和发展模式也日益凸显。二民族教育如何把握上述机遇、成功地应对上述挑战呢?关注文化(这里指广义的文化)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鲜明特色。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深层次地说也是文化变迁问题。这里我们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认识西部大开发的特点。这次西部开发有许多特点我们认为以下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从内容来看这次西部开发是历史上历次西部开发根本不能比拟的。这次西部开发中为再造山川秀美的西部为保证各民族子孙后代的幸福就必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为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就必须对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形成特色产业;现代文明的引入和普及各民族千百年来的生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革新。对于民族地区这表现在国家民委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倡议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之中。它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实现社会的政治目标。考察教育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教育的影响。 1.政权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政权的性质,其实质是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并为谁服务。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使教育能够服务于自己,首先就要把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手段主要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颁布法令、规定学校的办学宗旨来规范学校的政治方向;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利用经济力量,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对教育实行有效控制;以及通过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力量来影响和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等。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也决定了谁能够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决定教育为谁服务时,我们最关心的是公正,然而政治上的不平等往往决定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古代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是天生的贵族,他所要接受的是最高等的教育。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的改革。但是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只保证了社会中、上阶层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子弟只能接受普通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的仅是保证为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目前我国尽管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但国家不仅在宪法上规定全体国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而且也采取了种种办法,力求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并通过多种形式对特困生给予资助,保证学生不至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的体制 政治体制是指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形式,如是中央集权制还是地方分权制等。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它的教育体制,对于教育而言,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上。例如,由于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的国家政权管理形式,因而与之相应的教育采用的就是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而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法国,其教育则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 3.政治纲领决定了教育的方针、目的 政治纲领是一个国家政体的具体行动指南,是政治理想的具体化,它规定了教育事业的方向、目的、途径等 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其性质主要是由掌握领导权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纲领决定的。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权的人才。封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臣民,近代民主社会

浅谈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西南联大为例)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西南联大为例)姓名 学号 院、系教师教育管理学院 专业11农大双学位班 指导教师(职称/学历) 2013年01 月23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浅谈社会变迁对教育的影响(以西南联大为例) 摘要: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北京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伴随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我国刚刚起步不久的现代教育遭受沉重打击,全国各地多所学府被迫搬迁。然而社会的变迁并没有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期间反而涌现出一大批饱学之士,为我国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南联大就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代表。 1937年7月7日发生“七七事变”,日军攻占北平、天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随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是在1938年2月搬迁入云南,同年4月2日,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1938年4月2日-1946年5月4日之间西南联大师生中培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约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79人,学生92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那么为何在短暂的八年时光,社会的巨大变迁非但没有抹杀我国的教育事业,反而激励出了我国无限的人才,为中华名族的复兴储备了如此多的人才呢? 关键字:社会社会变迁教育教育体制西南联大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北京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伴随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我国刚刚起步不久的现代教育遭受沉重打击,全国各地多所学府被迫搬迁。然而社会的变迁并没有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期间反而涌现出一大批饱学之士,为我国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南联大就是其中尤为突出的代表。 1937年7月7日发生“七七事变”,日军攻占北平、天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随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是在1938年2月搬迁入云南,同年4月2日,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1938年4月2日-1946年5月4日之间西南联大师生中培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约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教师79人,学生92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那么为何在短暂的八年时光,社会的巨大变迁非但没有抹杀我国的教育事业,反而激励出了我国无限的人才,为中华名族的复兴储备了如此多的人才呢? 首先,我认为社会的巨大变迁势必带来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变化,而在新思想,新观念之下也必将催化出新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与教育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与教育 第一节概述 一、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二、迁移的作用 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概述 一、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一)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学习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概括来说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普遍特征,我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体现了迁移的涵义。 第二节学习迁移理论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一)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在奥苏伯尔看来,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奥苏伯尔提出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①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当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够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包括概念、命题及具体例子等),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具有可利用性。②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原有的知识越巩固,越易促进新的学习。利用及时纠正、反馈、过度学习等方法,可以增强原有知识观念的稳定性。③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是指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学习者意识到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相同与差别。可辨别性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巩固性基础之上的。 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1、主观因素 第一,学习者的智力水平。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较高智力水平的学习者能较快地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总结概括学习内容的原理原则,能够较好地将先前习得的学习策略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第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质量,如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准确性和组织性等,都对新的学习产生影响。 第三,学习者的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学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可以引起积极的迁移,也可以造成消极的迁移。关键是学学习者能否具体地分析当前的学习情境,从中辨别出哪些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策略,哪些需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定势灵活处理。 2、客观因素 第一,学习材料的性质。包括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逻辑层次以及实用价值等。那些包含的正确的原理、规则,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的知识以及能够引导学习者进行概括总结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的积极迁移。

教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

教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摘要:当今教育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单高考这一个社会热点每年都会引起社会极大地关注,我是经历过高考的人,每年高考,政府都要派出大量警车维持交通秩序,并且社会各界也都自愿发起活动为高考生提供方便。电视台也专门推出高考系列节目邀请各行业专家让他们以自己的角度来讨论高考。这些足以反映社会各界对高考得重视。所谓十年磨一剑,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在高考考场上取得好成绩,进入一个自己理想的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可见,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也正是社会如此关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仅从个人角度来分析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教育通过改变个人来改变社会,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探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论述教育对社会流社会分层和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就业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教育之所以能够影响社会流动主要是人们通过教育提升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进而提升了自己的社会阶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由于父辈们没有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条件,他们在社会关系、社会资源方面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劣势,这就造成了农村和城里的孩子在一开始社会阶级就存在差异,并且由于没有父辈们的有效支持,他们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对于城里的孩子,教育同样重要,城里的孩子虽然社会资源比农村的孩子好些,但并不能决定什么,社会的激烈的竞争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社会,可以说教育几乎是所有人在将来有所成就的必经途径。通过受教育提升了自己社会阶级的人们就会从下一阶级跃升至上一阶级甚至更高的阶级,从而促成社会流动,可以说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动力也是主要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