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是微小的,细胞生物学所面对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才能看见细胞。在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是细胞成为可见的物体。以后几百年内关于细胞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这种简单装置发现的。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依赖玻璃透镜制造技术的改进。1665年Robert Hooke 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经观察一片软木,发现它由大量小腔室组成,他称这些腔室为“cells”。“cell”这个名词沿用至今。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 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

■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

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

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

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

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

人士。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

约有200年,直到19世纪,光学显微镜才开始广泛用来考察活细胞。细胞生物学明确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人为此做出了贡献。

最早认识到活细胞各结构作用的是Rudolf Brown。他研究兰科和萝摩科植物细胞,发现了细胞核。Rudolf Brown于1833年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调节部分。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 Schleiden于183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938年的一天,Theodor Schwann 与Matthias Schleiden在共进晚餐后一边享受着他们的咖啡,一边谈起了他们在细胞方面的研究。Schleiden向Schwann描述他所观察到的有核的植物细胞,Schwann非常吃惊地发现他在动物的组织中观察到的细胞与Schleiden所观察的植物细胞之间的相似性。于是这两位科学家立即赶往Schwann的实验室研究那些动物组织切片。一年后Schwann发表了关于动物与植物细胞的著作,但在他的论文中并未提到其他任何人的帮助,包括1938年Schleiden的工作。在此书中Schwann

总结了关于细胞的三个结论:

1、细胞是有机体结构、生理与组织的单位。

2、在组织结构中,细胞以独特实体与构成组分双重存在。

3、细胞由非细胞成分所形成,类似于结晶的过程,也就是说细胞是自然发生的。

我们现在知道前两个论断是正确的,但第三个显然是错误的。

施旺最为人纪念的功绩是他的《显微镜研究》(Mikiosko-pische Untersuchungen;Mic-roscopical Researches, 1839)一书。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生物学所有观点中最重要的观点。同时期马西斯·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 )也提出这个观点,即“细胞的结构可能相当广泛存在,或许是所有有机物质构造的一个普遍原则。”

1838年施莱登提出所有植物组织都是由有核的细胞构成的。施旺运用新引进的消色差显微镜继续研究从几种不同的动物身上取下的组织。他推测纤维导管等并不是直接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细胞组成的。他把细胞的形成过程看成有几分象结晶形成一样。细胞并不是由其他细胞形成的,而是由细胞间液“营养液”凝集而成。他更错误的一个观点是认为细胞物质即施旺氏细胞胚基(cytoblastema)是无结构的。

尽管有这些错误,细胞理论还是很快为人们接受。而且很快就对之作出了修正。1841年罗伯特·雷马克(Robert Remak)第一个描述了细胞分裂,1855年鲁道夫·微耳和(Rudolf Virchow)已能提出他的新教条:“所有的细胞都是由细胞而来的。”细胞胚基的观点当然也进行了修改,被改称为原生质(protoplasm),1861年马克思·舒尔策(Max Schultze)证明它具有明确的特性和结构。

尽管施旺获得这些功绩,他的发酵研究结果受到了当时化学权威人士如尤斯图·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和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ohler)的粗暴批评。特别是在这两人1830年发表了一篇恶毒攻击的文章后,施旺感到不可能在德国继续工作了。他在比利时谨慎地履行着自己的专业职责,并发明了一些有益于采矿业的设备。然而他对生理学所做的最杰出的贡献实际上已终止了,直到19世纪60年代巴斯德(Pasteur)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后,才证明了施旺的正确。

Theodor Schwann 与Matthias Schleiden提出细胞理论以后,1858年,德国医生和细胞学家Rudolf Virchow(1821年一1902年)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名言,也就是说,细胞只能来自细胞,而不能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这是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发展,也是对生命的自然发生学说的否定。这个推断经过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于19世纪60年代为Louis Pasteur的实验所证实。

Rudolf Virchow (1821~1902):德国病理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1821年10

月13日,魏尔啸生于波美拉尼亚湾的希费本(即现在波兰的斯维得温)。184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1849年起他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病理学教授,在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影响下,系统论述了细胞病理学理论,强调“细胞皆源于细胞”,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胞的疾病,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体液病理学决裂,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1858年,他的《细胞病理学》出版,成为医学的经典。

自从细胞病理学说(cellularpathology)创建以来,人们得以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疾病的组织病变,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这一方法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并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病理学本身的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划时*代的重大贡献。细胞病理学成为现代医学理解疾病病因、过程和结局的基础,引起了医学的生物学基础的一次革命。

魏尔啸还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被公认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医生,应与自希波克拉底以来各个时*代的名医并驾齐驱。他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关心社会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把政治改革的思想与医学改革相结合,并且倡导医学教育改革。1848年他被当局派遣赴西里西亚调查斑疹伤寒爆发,他认为大众健康的恶化应归咎于恶劣的社会条件,政*府应负责任。所以他说:“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政治只不过是大规模的或更高级的医学”。“医生是穷人的天然代言人,社会问题应主要由他们去解决。”

魏尔啸1902年9月5日因心力衰竭逝世,终年80岁。

原生质理论:

早在1835年杜雅丁(Dujardin)把低等动物根足虫和多孔虫细胞内的粘稠物质称为肉样质。1839年,捷克生理学家浦肯野(J.E.Purkinje)把填满细胞的胶状液体定名为原生质(生命的原始物质)。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植物学家默尔用原生质概括细胞中的所有内含物(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德国解剖学家舒尔策(M.Schltze)在他的原生质理论中

强调指出,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并证明在所有的细胞里,不论是动物或植物,也不论它们的结构是多么复杂还是非常简单,它们的原生质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十九世纪末,英国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 Henry Huxley,1825—1895)给原生质下了一个定义:原生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接下来的一百余年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对细胞的研究主要局限在细胞和部分细胞器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细胞化学成分分析方面。在这一时期中,研究者利用实验细胞学技术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如提出了原生质理论,研究了细胞受精和分裂,发现了中心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1896年,Edmund Beecher Wilson发表了《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y》一文,该论文全面地总结了细胞学说创立后半个世纪中细胞研究的主要成就,反映了当时细胞学的发展主流及其在整个生物学中的地位。也正是由于细胞学的发展,以致后来被重新发现的孟德尔定律、摩尔根发现的连续性遗传现象,以及动物胚胎发育的现象等生物学问题才有了合理的解释。正如Wilson所说:所有生物学的答案最终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因为所有生物体都是,或曾经是,一个细胞。1925年Wilson所绘制的细胞模式图总结了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细胞的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研究为契机,大量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新技术被应用到细胞的研究中,将细胞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此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内的大分子的结构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细胞的研究必然要从细胞的微细结构深入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水平,从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多个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细胞中重要的生命现象,尤其是增殖分化的机制、遗传信息的传达和信号的传递与调节等。研究集中于细胞的生命活动与亚细胞成分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变化的关系,将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引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细胞生物学研究在最近4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60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Francois Jacob与Jacques Monod提出蛋白质合成的操纵子(operon theory)学说。1961年,英国生物学家Peter Mitchell建立了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学说,1968年美国生物化学家Marshall Nierenberg阐明了遗传密码在蛋白质合成中作用,这两项工作分别获得了1978年和1968年的诺贝尔奖。1969年美国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的Robert Huebner和GeorgeTodaro创建了癌基因学说。70年代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丰硕的时期,1970年美国病毒学家Howard Temin和David Baltimore发现反转录酶,他们因此获得1975年度诺贝尔奖。1972年美国科学家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1976年德国的细胞生理学家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发现了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获1991年诺贝尔奖。1977年Itakuru首次将高等动物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SRIF)基因引入大肠杆菌中表达,稍后德国遗传学家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等阐明了同源异型基因在控制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并获1996年诺贝尔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细胞生物学研究获得了更多出色的成果。1997年英国科学家Ian Wilmut等将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细胞中,成功制造了克隆羊。同年,美国科学家Karolin Luger等用高分辨率的X射线显示了染色质和核小体核心组蛋白8聚体的原子水平的结构。1998年美国科学家James Thomson和John Gearhart获得了无限增殖和多分化潜能的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这一工作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翌年,美国科学家Gunter Blobel创立细胞内蛋白质运输信号学说,阐明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机制,获1999年诺贝尔奖。随后,美国科学家Sydney Brenner 、. Robert Horvitz 和John Sulston发现并描述了在器官发育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节规律,共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 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并在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获得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色列和美国科学家Aaron Ciechanover、Avram Hershko和Irwin Rose因对细胞内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制的研究获得2004年诺贝尔奖。值得强调的事,2000年美、英、日、法、德、中6国学者共同完成了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1990年开始至此,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测序任务提前完成,这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件大事。2004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The International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在Nature上撰文宣布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完成。2005黑猩猩基因组测序完成,与人类基因组比较,发现97%的序列相同。而就在前不久,美国哈佛干细胞研究所、马萨诸塞州的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和日本京都大学3个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将实验鼠的普通皮肤细胞转化成具备胚胎干细胞功能的新型细胞。这一干细胞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帮助科学家绕过伦理、道德纷争,为治疗性克隆扫清更多障碍。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刊登在的《Nature》与《Cell》杂志上。

近30年来对生命活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速的进展,但尚远远不能圆满地揭

示生命现象的许多细节,而且,希图应用现有知识推进生命过程的体外重现工作也困难重重,因此,从细胞生物学的“完整细胞功能”的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需求非常突出。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分子水平的整套基因的测序结果已经公布,接下来大量反复而艰难的基因功能分析、调控机制等研究也将主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

最新细胞生物学辅导班讲义第二章细胞基本汇总

2013年细胞生物学辅导班讲义第二章细胞 基本

如果你有问题可以发邮件到wopop123@https://www.doczj.com/doc/ca8636471.html,我们免费给你答疑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本章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体积守恒定律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成纤维细胞支原体 2.基本原理: (1)细胞的共同特征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4)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5)病毒,支原体的基本知识 本章知识内容概括: 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的基本特点 (1)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除了上述的认识外,我们还必须强调,病毒虽然是非细胞形态均生命体,但它们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基本的生命特征(繁殖与遗传)。因此,就病毒而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也是完全合适的。 2.细胞结构的共性:

(l)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细胞膜使细胞与周围环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造成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并通过细胞膜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在较高等的细胞内,细胞膜内陷演化为细胞的内膜体系,构建成各种以膜为基础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2)所有的细胞都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而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3)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是任何细胞(除个别非常特化的细胞外)不可缺少的基本结构,它们在翻译多肽链时,与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 3.细胞功能的共性 (1)细胞能够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细胞能够以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动植物细胞、细菌细胞都是如此。 (2)细胞都能进行新陈代谢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合成和分解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即细胞的代谢作用是由酶控制的。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这也是细胞的基本特性。 (3)细胞都具有运动性所有细胞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性,包括细胞自身的运动和细胞内的物质运动。 二.病毒 1.病毒(Virus)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介于生命与非生命形式之间的物质。有以下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可通除滤菌器,大多数必须用电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具有受体连结蛋白(receptor binding protein),与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连结,进而感染细胞。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大小一般在10~30nm之间。结构简单,由核酸(DNA或RNA)芯和蛋白质衣壳(capsid)所构成,称核衣壳(nucleocapsid),衣壳有保护病毒核酸不受酶消化的作用。各种病毒所含的遗传信息量不同,少的只含有3个基因,多的可达300个不同的基因。 病毒衣壳由一至几种蛋白组成,组成病毒衣壳的亚单位称壳微粒(capsomer)。病毒的形成不需要酶的参加,只要条件具备,核酸和蛋白质便可自我装配(self assembly)成病毒。其装配形式有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三种类型。二十面体对称型的衣壳蛋白形成二十面体,核酸包在其中;螺旋对称型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呈螺旋形排列,核酸交织在其中;复合对称型为同时具有或不具有两种对称性形式的病毒 2.病毒只能在细胞中复制(病毒复制过程) 吸附(adsorption):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起始于病毒蛋白质外壳同宿主细胞表面特殊的受体结合,受体分子是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壁的正常成分。因此,病毒的感染具有特异性。

趣味数学的小故事

趣味数学的小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 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 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 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 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 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 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 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 2 3 ..... 97 98 99 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 2 3 4 ..... 96 97 98 99 100 100 99 98 97 96 ..... 4 3 2 1 =101 101 101 ..... 101 101 101 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细胞生物学论文

细胞生物学概述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斯。诺。美。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英文摘要:Cell biology is to c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b microscopic level, cells, molecular level (,. Connaught. Beauty. A11- in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cell and organelle of the life history and various lif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 branch of modern life science, mainly is the basic rule to study cell from different hierarchy of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From the lif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located betwee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heir mutual connection, mutual penetration. 关键字:细胞学说显微技术遗传物质 前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主体: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门科学。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一、细胞生物学简史 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i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彭真14级营销一班25号 摘要:中国美容化妆的基础是来自中国人民对于中草药行业的不断追求,在坚船利炮下成长的新中国逐渐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新型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妆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渐成长为中国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中医药美容中国化妆品历史 引言: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戴上了用磨制过的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并且用赤铁矿来粉饰自己。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先民们留下了不少女性美容化妆的文献和遗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1]。 1.中国古代以中草药为基础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1.1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历史简介 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应用,在中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高度发展的中医药治病和护肤保健的历史,到了汉代中药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1.2中药化妆品的本草考证 中药化妆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药化妆品有所记载的著作,其中有苟草等几种美容中药的记载。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0多种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并均列为上、中品。该专著对这些中药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叙述得较为详尽。 隋朝时期,《妆台方》作为第一部中药化妆品的专著出现了。在

唐朝,中药化妆品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汉代华佗撰、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将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与记载带入了高潮。同是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仅是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纹的处方就有近20个,药用品种有120多种。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中药化妆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还有中医美容方面的论述。在宋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中药化妆品的记录。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美容的中药共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说明了详细的主治和炮制、使用方法。《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历代本草中收载中药化妆品最多最详细的一部典藉[2]。 2.抗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化妆品 2.1抗战时期崛起的广生行产业 双妹是从上海滩冲出国门的,但她的创始者却是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冯福田年轻时在香港一家药品经营行打工,得到英籍药剂师的指点,学会了英文和配药知识。1898年创立广生行。1 903年在上海设立发行所,生产双妹系列花露水、生发油、雪花膏和爽身粉等化妆品。1930年,在上海的唐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沪厂,第一代经理为林炜南。像那时的民族实业家一样,冯福田相当重视给自家商品做广告。有意思的是最初双妹广告上的模特却是男扮女装的。据说原因是林炜南策划广告牌后,发现找不到女模特。应该说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上半叶,上嗨滩的广告满布干姿百态的女明星。但都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以后。此前的广告上确实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内DNA和RNA的显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示细胞内DNA和RNA的方法。 2、熟悉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位置。 二、实验原理 核酸是酸性的,它们对于碱性染料派洛宁和甲基绿具有亲和力。利用这两种染料的混合液处理细胞,可使其中的DNA和RNA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差异由DNA 和RNA聚合程度的不同所引起,因为甲基绿分子上有两个相对的正电荷,它与聚合程度较高的DNA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DNA分子染成蓝绿色;而派洛宁分子中仅一个正电荷,可与低聚分子RNA相结合使其染成红色。这样细胞中的DNA和RNA可被区别开来。 三、器材与试剂 1、器材: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染色架、注射器。 2、材料:鸡血。 3、试剂:0.2mol/L醋酸缓冲溶液、2%甲基绿染液、1%派洛宁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 4、试剂的配制 (1)2mol/L醋酸缓冲溶液:用2ml注射器抽取1.2ml冰乙酸加入到98.8ml蒸馏水中,混匀。再称取醋酸钠(NaAC·3H2O)2.7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使用时按2:3的比例混合两液即成。 (2)2%甲基绿染液:称取2.0g去杂质甲基绿溶于100ml0.2mol/L的醋酸缓冲溶液中即成。

甲基绿粉中往往混有影响染色效果的甲基紫,它们必须预先除去,其方法是将甲基绿溶于蒸馏水中,放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 C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3)1%派洛宁染液:称取1g派洛宁(吡罗红)溶于100ml0.2/L醋酸缓冲溶液中混匀。 (4)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将2%的甲基绿液和1%的派洛宁液以5:2的比例混合均匀即可。该液应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四、内容与方法 1、取鸡血一小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一端,用另一载玻片的一端紧贴血滴,待血液沿其边缘展开后,以30~400角向玻片的另一端推去,制成较薄的血涂片,室温下晾干。 2、固定:将晾干的血涂片浸入70%乙醇中固定10分钟,取出后在室温下晾干。 3、染色:滴甲基绿派洛宁混合染液于血膜上,染色15min。 4、冲洗:用蒸馏水冲洗标本片,并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分,但不要吸得过干。 5、分化:将血涂片在95%酒精中迅速地过一下,进行分色,取出晾干。 6、观察:光镜下可见细胞质呈现红色,细胞核呈绿色。 五、作业与思考 1、简述DNA和RNA的染色原理。 2、细胞核中核仁理论上应被染成何种颜色?为什么?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质数: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中医药不但在防病治病上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萌芽时期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与防病治病之品,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友);周文王时,妇女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先秦时期对美的探索更是观点各异,如孔子主张“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美,美与善统一;孟子则提出“充实之谓美”。他们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苟子认为“安卧而血气惰,劳勤而容貌不枯”,提出了要使容颜不枯,必须树立勤劳的健美观。由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

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 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初步奠定了美容的理论基础。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了面部色泽与经络中气血有关。其次论述了脏腑功能健旺,气血津液正常,是人体美容的基础。还反复说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情志刺激,生活环境、饮食宜及劳逸不当等,都可影响人体的美容。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及爪枯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汉代,涂脂抹粉已经流行。除普遍使用化妆品外,已有了“妆点”、“粉妆”及“妆饰”等化妆专用名词。擅长化妆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已经出现,使用美容化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打扮,同时也是弥补生理缺陷的需要。在《华佗神医秘传》里载有美容外用复方10首,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剂型有粉、膏等。

关于数学小故事

数学小故事 1、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

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2、 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可是小高斯却坚持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注:此段摘录于百度百科)。 最初期: 化妆品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弥补女人的不足,早在新石器中期,随着酿酒的出现,女性服用后面色潮红,宛如桃色,光彩照人,那时便成为最早的能够让人变美的“药物”。 到了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前期,就有“烧铅作粉”的涂面美容方法,因为铅粉有着较强的吸附性能,而且美白效果很好,不容易编制,也就成为了当时上层富有家小姐的主要化妆方式。然而铅粉里面含铅量太高了,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伤害,所以当时的女人简直是用生命在化妆。 改善期: 后来的民间女子则更多的使用米粉,就是把米粒碾碎然后加入香料,经济实惠还稍微有些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用水银制作的“水银腻”,用粉扑沾染然后涂抹在脸上,粉扑一般使用丝绸等质地较软布料制作的。有了粉自然会有胭脂,古代也称为口脂、唇脂,商朝的时候人们就用原料是“红蓝”的一种花朵,制作成膏体状或者混合成粉类,可以用来涂嘴唇,也可以用水花开涂在脸上当腮红。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提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指的就是画眉,“黛”是一种青色的矿物,把它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就可以画了。在古代描眉一直被称用来描绘丈夫对妻子的怜爱之情,不过这些也是不合格的产品。 高潮期: 说到这个我们不得不感谢神医李时珍大神了,在明代时期“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了270多种美容药物,其中涉及了增白驻颜、祛痘抗皱、滋润皮肤、防止脱发等各个美容领域,简直是妇女之友呀。后来另一位外科巨匠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则总结了以粉刺、雀斑、痤疮、酒渣鼻、狐臭等病理,并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组成和制作,这些成果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药理加功效实实在在的打动了当时富家千金,也开始博得大官之家的一桶又一桶金银,引领一时风潮,后来广泛效仿,加之生产了的增大,市场的调节,副作用低、功效齐全的化妆品便正正式式的进入的百姓之家(雅懿琪:精彩为百姓!)。兴盛期: 为了满足更多人特殊肌肤的要求,护肤品中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很多护肤产品实属天然实际并不一定天然。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矿物成分的由于产品的成分较多,给肌肤造成了没必要的损伤,甚至过敏,使得各种监督部门的加入,各种条款各种责罚,这个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追寻零负担即将成为现阶段护肤发展史中最实质性的变革。零负担产品开始诞生!一批零负担产品,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给用过频繁化妆品的女性朋友带了全新的变革,“零负担”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激烈减少了很多无用成分,护肤成分,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均为活性使用,直接肌肤吸收,产品性能极其温和,哪怕再脆弱的肌肤只要使用妥当,一般也没有问题,因此,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妆不破坏皮肤(玻尿酸产品我们也有售哦,嘻嘻)。 而现在随着销售的主流终端渠道的改变。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网购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销售风起云涌,网购化妆品的数量也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和更新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70后、80后尤其是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以后,网购的速度还会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细胞生物学》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验证性)2 实验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三细胞内糖类的显示(验证性)2 实验四细胞Feulgen反应(验证性)2 实验五动物细胞培养(综合性)4 实验六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和细胞活力测定(创新性)4

实验一细胞大小测定和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细胞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测微尺的原理 测微尺分物镜测微尺(简称物微尺或台微尺)和目镜测微尺(简称目微尺),两尺配合使用,可以测量细胞大小。目微尺是一个可以放在目镜内的特制玻璃圆片,圆片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分为若干格。物微尺为一载玻片中央封固的小尺,长1mm,被等分为100格,长为0.01mm(10um)。当测量细胞大小时,不能用物微尺直接测量细胞,而只能使用目微尺。因目微尺测量的细胞是经物镜放大后的像,而它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随物镜的放大率而变,在测量时需要先用物微尺来测定,求出某一放大率时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再用以测定细胞大小。 将物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小心转动目镜测微尺,移动物微尺使两尺平行,起点线重合,然后找出另一处两尺刻度重合处,记录起点线到重合线之间的各尺的刻度数(格数),按下式计算,在该放大系统下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物测微尺格数 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10um 目测微尺格数 例如:目微尺是100倍,其对应的物微尺使80格,则目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为80/100=8um。 测量某一细胞时,如果目微尺测得其横径为5倍,则此细胞横径为8×5=40um。(二)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 1.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美而美观。 2. 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 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 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 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 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三、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品 1.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西红柿,芹菜,韭菜,红辣椒 2.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0.1%亚甲基兰、蒸馏水、吸水纸,HB及2H或3H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绘图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突然一只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

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

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4、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隋代妇女的妆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的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盛行追求时髦。女子着妆较自由,这时期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西方美的一个朝代,开放式的化妆风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趣味数学小故事三篇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1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给数字一个生命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 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 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2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2018

细胞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不同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结构比较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光学显微系统对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进行观察,了解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区别。 二、实验原理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生物机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要对细胞进行研究,首先要从其形态结构入手。所以,要借助显微镜的成像及放大原理,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A、血涂片的制作 1.取末梢血1 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 2.操作 ①将干燥血片用甲醇固定3-5分钟。 ②将固定的血片置于被pH6.4 -6.8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20倍的Giemsa染液中,浸染10-30分钟(标本较少可用滴染法)。 ③取出用水冲洗,待干后镜检。 注意: ①取血滴不宜过多,以免涂片过厚,影响观察。 ②要使涂片厚薄均匀、拿片角度和速度都要适中,用力要均匀。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 ③涂片一般在后半部为好,白细胞在边缘和尾端较多。 B、洋葱表皮临时制片的制作 1.准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制片 1)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上,划出2-5平方毫米的小方格,然后用镊

子撕下方格内的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3)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慢慢放平。3.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适量稀释的碘酒。 2)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染液。 4.观察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制片的制作 1.准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2.制片 1)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凉开水漱口,取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刮几下,将刮下的碎屑在载 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均匀。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慢慢放平。 3.染色 a)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适量碘液。 b)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碘液。 4.观察 四、实验准备 1.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牙签、酒精棉球、载玻片。 2.材料:洋葱表皮,口腔上皮,血涂片,永久制片。 3.试剂:碘液,Giemsa染液,生理盐水,甲醇,香柏油。 五、作业 描绘你所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结构及大小(以比例尺表示)。 1、血液涂片(必做)。 2、永久制片,洋葱表皮,人口腔上皮选做其一。 实验二植物细胞微丝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植物细胞内微丝束的方法。了解在微丝束细胞内的分布特点。 二、实验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