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1)形成的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

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

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

思想解放运动(可能性)

(2)形成过程:①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③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理论

⑤19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

于”标准

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

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历史地位

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

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③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1)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①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②国内: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

日益多样化;

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2)条件: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

②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③以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

(3)内涵: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相互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

统一的整体。

A.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1)精神实质:

①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②它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③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本质在执政为民。

(2)历史地位: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例一:中共十二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是()A.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 B.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选C。

例二:邓小平理论()

①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邓小平一人的独创

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④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辨析:答案为D。

例三: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是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辨析:答案为A。

例四:“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我们应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的“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B.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辨析:答案为B。

例五: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

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辨析:答案为B。

例一:(2009广东文基,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辨析:答案为D。

例二:(2009山东基本能力,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辨析:选D。

例三:(2009江苏历史卷,9)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辨析:答案为C。

例四:(2007年广东历史单科1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辨析:答案为A。

演练广场

1.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①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依次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人民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此称呼原因正确的说法有( )

①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5.下图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巨幅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耸立在深圳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①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地,深圳一下子活了起来

②小平同志的“改革要快一些、步子要大一些”为这座年轻的城市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深圳开始以三级跳的速度发展

③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后,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④十几年过去了,不仅特区走出了试验田,而且沿海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各方面

B.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在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

7.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确立了把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决策

8.下列说法与“南方谈话”无关的是()

A.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C.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D.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参考答案:

1.A.D.D.A. B.C.B.B.

人教版必修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划时代的发现》教学设计 由于本节电磁感应现象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我就回绕这个重、难点进行突破。 二、探究过程第一阶段: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一)、提出问题师: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你是否想过存在不存在相反的现象呢?即“磁能生电”呢? (二)、猜想与假设生:“磁可能生电”。因为电流的周围总是存在着磁场,说明电流和磁场彼此是不可分割的。 师:那么,我们如何来实践“磁生电”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实验设计1、要求学生设计所需的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计、开关、方框线圈、马蹄形磁铁、导线)。 2、师生论证可行性方案。如把条形磁铁改成马蹄形磁铁;把单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改成利用方框线圈的一条边作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把电流表改成灵敏电流计等。 3、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1)闭合开关,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不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前后移动;让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移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2)断开开关,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四)、实验探究1、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合作探索研究。(两个同学一组并从实验桌抽屉下拿出器材)。并要求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实验组适度指导,并允许自学课本。 3、思考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在满足什么条件时,导体中才会有电流产生?(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五)、分析与论证1、组织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优秀教案

艰辛探索中的曲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就的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2.小组探讨、分析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3.列表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取得的成就。说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十年动乱的原因、危害、经验教训,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及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提问。 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略。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国家领导人会采取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呢?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3.观察图片及阅读材料,说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标志。 4.分析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的原因及从这些错误的探索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是什么会议? PPT出示问题: (1)观看视频,说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从中分析归纳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原因。 师播放:影音资料:中共八大的召开。 生1: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生2: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生3: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做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实际,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带学生进入当时历史情境,并从视频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党中央又制定了经济建设的总路线。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师:总路线中的“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中哪些方面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条总路线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总路线的不足之处,为后面的学习,出现左倾错误做铺垫。 生1:“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易使人们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多”和“快”,而忽略了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及其意义。(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案]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3课邓小平理论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中共十二大 2。中共十三大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成熟及形成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最终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思考讲解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录象资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

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应用启发思考式讲解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基本进程的三次革命,这三个伟大人物分别是这三个伟大的人物。了解这三个伟大人物是观察和把握中国20世纪历史的基本进程,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历史最后一个伟大人物。邓小平正是我们今天这次历史性巨变的领导者和理论旗帜的缔造者。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十年“文化大革命”虽然宣告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知道党的工作。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由此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支持了这一场讨论。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 1978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道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摆脱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就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果断地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讲到此时可借助音像资料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优质教案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采访调查和课堂上运用教材中及教师所引用的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前导学】 一、“伟大的转折”把握三点 1、“两个凡是”与两年徘徊:①两个凡是:其错误在于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②两年徘徊:影响1977、1978年国民经济正常发展。 2、邓小平不懈努力:①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①内容: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 ②意义:从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领会。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把握两点 1、过程:①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②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③“南方谈话”重要理论: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等等。④中共十四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⑤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评价: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两点 1、背景、条件:①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②条件: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②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整合拓展】 一、伟大的转折 1、《春天的故事》歌词:⑴“一位老人”:指邓小平;⑵1997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即深圳;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即南方谈话。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⑴目的:否定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⑵意义:打破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3、十一届三中全会: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⑵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提出了“一中心一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⑶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二”正是邓小平三字笔画数)

2018概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案

授课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题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带领学生们梳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教学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我党的失误的了解,进一步认目标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思想理论探索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改革开放以后党的思想和理论奠定认识基础。 授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 1 份、 视频资料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课程导入 大家阅读并讨论《论十大关系》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体现: 1、《论十大关系》 1956 年 4 月 新课2、《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1956 年 9 月 讲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 2 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 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认为,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因而,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 基础上,选择了苏联这个别无选择的样板。“苏联的今天,就是我 们的明天”,成为了当时中国各族人民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知识梳理】 一、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表 时间 内 容 精髓及指导意义 酝酿 产生 发展 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2、、科学内涵: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下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3、主要内容:①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真理标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④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⑤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⑥关于外部条,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⑦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案 1.导入的过程 提问: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损失?设想一下当时人民最大的希望是 什么?教师小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 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在拨乱反正中,终于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 们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导入新课。 2.新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指导和“探究”过程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教师首先放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的录像,让学生先从直观上感受这次隆重的会议,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之后教师出示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危害。 领域 危害性 政治 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惨遭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经济 国民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 教育 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 思想 极端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严重泛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遭严重毁弃。 通过文革的危害,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召开对于我党我国人民来说是多么的及时与必要,理解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 历史性转折的的伟大历史意义。最后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

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决定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 心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就为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科学文化的极大繁荣,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 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扭转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的徘徊状态,使中国社会主义 事业开始全面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会议不但恢复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确定的正确理论和政策,而且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就启发了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 行新的理论和政策探索;会议在大力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同时,坚持了四项基本 原则,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有了保证。 关于改革开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经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的原因(结合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在##“没有农民,便 没有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农村经 济改革的过程和的结果重点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非农 产业两个方面的措施分析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在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难度和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把单一 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 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身边的事实说明经济 体制改革的成就。 关于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师应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部分进行讲述。对内改革应 着重于目的和在农村和在城市的具体措施。 3.归纳总结的过程 由学生归纳整理本课知识体系。 4.课后学生活动的提示 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家乡的变化,来谈一谈改革开放对农村的影响。 城市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进行采访,请他们谈谈改革开发前后家中生活的 变化,从而通过切身体会,加深对改革开放伟大历史意义的了解。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很美的月光,充满希望的照片;当你在黑夜里,找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要沮丧,不要觉得不公;总会有一道光为你导航,而你能做的就是坚持到最后。晚安,好梦!

10-11学年高二历史:6.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4(人教版必修三).doc

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 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导课 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新的理论有哪些? 二、邓小平理论导入: 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

新课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学生看书整理出: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主要理论 1982年中共| ■二大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本质论 1992年中共|■四大目标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进党章 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 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②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伟大转折的宣言书——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3、伟大转折的实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决策):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意义: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④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⑤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此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2、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 ①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回答。解释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围绕的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意义——被视为改革开放第二次宣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 4、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作为当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6、其它理论:提出“和平”“发展”两大主题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历史地位 (1)内涵:在新时期伟大实践中,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