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

实施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

实施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因此,要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所以,教师要自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必须自觉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生观、质量观。由注重传授知识变为注重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把教改试验与科学试验相结合成为教育第一生产力,强化情感教育,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变为注重学生的发展,由统一教学向差异教学转变,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发挥,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行为受到限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构建新的课程目标:即(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过程和结论的统一,教师是课堂上的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合作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导演。所以,教师要优化教学讨程.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而创造性是人的素质中最有价值的能动能力。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把人的素质中的一切创新潜能都激发出来。所谓创新,就是求异,就是创造性。创新精神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精神。这一切都要靠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改变以往按事情发展顺序教学的习惯做法,采用变序的方法抓住重点人物、重点段进行教学:(一)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自学生字词;(三)让学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四)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语感,体会诸葛亮的处境;(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交流问题,发表独立见解;(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相点评,再读课文使学生理解了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贤妒能,鲁肃的忠厚和曹操的多疑,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