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调节(第四版 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 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 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 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调工程》复习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1、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

?在所处自然环境下,使被调节空间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新鲜度。

2、湿空气:

(1)概念:

?大气由一定量的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我们称其为湿空气。?干空气可看作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水蒸气含量较少,但其变化对湿空气的干燥及潮湿程度产生重要影响,是空调中的重要调节对象;

?常温常压下干空气、水蒸气均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2)状态参数:

压力?湿空气的压力的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与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

?水蒸汽分压力大小直接反映了水蒸汽含量的多少;

密度?湿空气的密度等于干空气密度和水蒸气密度之和;

?水蒸气密度小于干空气密度→湿空气密度小于干空气密度;

?实际计算中,在标准条件(101325Pa,20℃)下,可近似取ρ=1.2Kg/m3;

含湿量?在湿空气中与lkg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汽量称为含湿量;

?d=0.622*Pq/(B-Pq);

?当大气压力B一定时,水汽分压力Pq只取决于含湿量d ;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汽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值表征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含量的程度,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空气干燥和潮湿的程度

焓?空气调节过程可近似为等压过程,比焓可以用来计算在定压条件下对湿空气加热或冷却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干空气定压比热:1.01kJ/(kg.℃)

?液态水定压比热:4.19kJ/(kg.℃)

?水蒸气定压比热:1.84kJ/(kg.℃)

?水蒸气气化潜热计算:2500+1.84t=4.19t+r

3、焓湿图:

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公式计算;查表;查焓湿图。

概念?为了简化工程计算而发展的湿空气参数的图解表示法被称为焓湿图。

优点?计算简化;描述直观。

作用?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参数;表示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参数?焓湿图上的可以获取的参数:焓、含湿量、水蒸气分压力、相对湿度、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热湿比;

状态参数?独立状态参数:在B一定的条件下,在h , d , t , φ中,已知任意两个参数,则湿空气状态就确定了,亦即在h-d图上有一确

定的点,其余参数均可由此点查出,因此,将这些参数称为独

立参数。

?不独立状态参数:d与Pq不能确定一个空气状态点,故d 与Pq只能有一个作为独立参数。

湿球温度?定义: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称为热力学湿球温度。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个

独立参数,值为0时是非独立参数;

?在h-d图上的确定方法:近似认为等焓线即为等湿球温度线;

由状态点沿等h线向下与φ=100%线相交。

露点温度?定义: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在h-d图山的确定方法:由状态点沿等d线向下与φ=100%线相交;

热湿比?热湿比ε为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即:ε=△h/△d=Q/W(kJ/kg),Q为全热。

?ε的大小及正负表示了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方向和特征。

? 房间热湿比为余热量(全热)和余湿量之比。

应用

? 表示湿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 ? 等湿加热:(电)空气加热器; ? 等湿冷却:表面式冷却器(干工况); ? 等焓加湿:喷水室(循环喷水); ? 等焓减湿:固体吸湿剂;

? 等温加湿:喷蒸汽(实际热湿比=水蒸气的焓值,近似于等温线); ? 冷却干燥:表面式冷却器(湿工况);

? 表示不同状态湿空气的混合过程: ? 原理:能量守恒、质量守恒。

? 混合点的确定:A 、B 混合后得C ;A ,C ,B 在同一直线上;参

与混合的两种空气的质量比与C 点分割线段AB 的长度呈反比,C 点接近空气质量大的一端:

A

B

C B A C C B A C G G H h H h d d d d BC AC =

--=--= ? 当混合点处于结雾区时,混合的最终状态是饱和空气+水,是一

种不稳定状态,饱和空气状态可通过试算法确定。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1)空调室内温湿度指标:

温湿度基数?空调房间内所要保持的基准温度和基准相对湿度。

?舒适性空调、工艺性空调;

空调精度?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对基准温度和基准相对湿度的最大偏

差。

?工艺性空调;

(2)人体热平衡:S=M-W-E-R-C

(3)人体冷热感的影响因素(6个):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平均辐射温度;

?风速;

?衣服热阻;

?人体活动量。

(4)新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

(5)舒适区:人体感到热舒适的一个空气参数区域,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区域可能不同。

(6)PMV-PPD指标:综合考虑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衣服热阻、人体活动量等6个因素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综合指标

?PMV(预期平均投票):由人体热平衡原理推出,代表同一环境中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

热暖微暖适中微凉凉冷+3 +2 +1 0 -1 -2 -3

?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表示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数,通过概率分析方法得到PPD与PMV的关系。

?我国采暖和空调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

(7)室内空气温湿度计算参数:分两个热舒适等级,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气温日变化都是以24h 为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一般凌晨4、5点最低,下午2、3点最高;气温季节性变化也是呈周期性的,一般一月最冷,7~8月最热。

(2)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就一昼夜内的大气而论,含湿量变化不大,可视为定值,则大气的相对湿度变化规律正好与干球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反。 (3)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夏季

说明

? 夏季室外空气温度高、变化大,含湿量大、变化

大;

? 夏季冷却减湿费用高;

?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按非稳态传热方法计算。

干球温度 ? 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 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日平均温度 ? 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逐时温度

? 一阶简谐波近似,气温峰值设在15时:

h

)22515cos()(max ....max ...计算时刻,室外干球温度;

室外平均温度;逐时温度;其中:

------+=ττττw p w w p w w p w w t t t t t t t

冬季

说明

?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低、变化小,含湿量小、变化

小;

? 冬季加热加湿费用低;

?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按稳态传热方法计算。

干球温度 ? 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相对湿度

? 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1)从空气调节角度分析太阳辐射:夏季:增加了冷负荷,不利;冬季:减少了采暖负荷,有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 吸收作用:其中一部分被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其中大部分被水

蒸汽所吸收)。

? 散射辐射:另一部分被云层中的尘埃、冰晶、微小水珠及各种气体分子等反

射或折射,形成漫无方向的散射辐射,亦称天空辐射(其中大部分返回宇宙空间中去,一部分反射到地球表面)。

?直射辐射:其余末被吸收和散射的辐射能,则仍按原来的辐射方向,透过大气层沿直线继续前进,直达地面,故称此部分为直射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直接辐射能量+散射辐射能量;

(3)建筑物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影响因素: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射线对地球的高度角及其通过大气层的路程)、大气透明度;

(4)建筑物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表面颜色。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同时考虑对流和辐射作用时,得到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非实际的室外空气温度。而是相当于在室外气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ρI/αw.

4、热量与负荷

得热量?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总热量。

?包括由于太阳辐射经外窗进入的热量;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差经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人体、照明、设备等散入房间的热量。

失热量?某一时刻由房间损失的总热量,又称耗热量。

得湿量?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湿源散入房间的总湿量。

?包括人体散湿量;其他散湿量。

冷负荷?某一时刻为了维持室温恒定,必须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即必须向室内供应的冷量)。

?包括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内墙和楼

板等室内传热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瞬时冷负荷);设备散热形成

的冷负荷;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热负荷?某一时刻为了维持室温恒定,必须向室内供应的热量。

湿负荷?某一时刻为了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恒定,必须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

?包括人体散湿量、其他湿源散湿量。

得热量的组成及其与冷负荷的关系

得热量

显热

对流 直接放散到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是由得热量引起的,但冷负荷与得热量并不时时相等。

辐射

被室内各表面吸收和贮存,经延迟和衰减后进入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潜热

直接放散到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

得湿量与湿负荷的关系

得湿量=湿负荷

5、夏季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谐波反应法(谐波反应法的工程简化方法)、冷负荷系数法。

6、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1)确定送风状态:

? 在h-d 图上确定室内状态点N ; ? 过N 点作等热湿比线;

? 根据送风温差Δt0确定送风温度t O ;

? t O 的等温线与等热湿比线的交点即为送风状态O. (2)计算送风量

(3)送风温差的选取:

? 送风温差越大:送风温度越低、送风量越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越少;送风温

度过低时,冷气流会让人体感觉不适,且送风量过小时,室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送风温差根据空调精度选取,见表2-20。

(4)换气次数:

?概念:房间送风量与房间体积之比。

?送风温差越大,送风量越小,换气次数越小。

?所选取的送风温差应保证换气次数大于表2-20中的值。如果换气次数小于所要求的值,则应减小送风温差。

第三章空气的热湿处理

第四章空气调节系统

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

集中式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都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

半集中式除集中的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内的二次设备

(末端装置)。

全分散式(局部机组)把冷热源和空气处理、输送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箱体内,形成一个紧凑的空调系统。

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的所用介质不同

全空气空气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全水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空气-水空气-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冷剂冷剂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按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分类封闭式无人或少人场合

直流式洁净要求高的场合

混合式定风量:一次回风式、二次回风式;

变风量。

2、新风量的确定

最小新风量I 满足补偿局部排风的最小新风量

满足保持室内正压要求的最小新风量

最小新风量II 满足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

最小新风量III 系统总风量的10%

确定最小新风量MAX{最小新风量I,最小新风量II,最小新风量III}

3、空气平衡

平衡点平衡方程

空调箱Lw+Lh=L

空调房间L=Lx+Ls

排风点Lx=Lp+Lh

房间正压:Lw>Ls,Lx>Lh

4、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

一次回风

定义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水室(或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简称表冷器)前混合

系统图示

处理过程

焓湿图

计算

二次回风

定义 回风使用两次,回风与新风在喷水室(或表冷器)前混合并经热湿处理后,在冷却减湿设备后再次与回风混合 。

系统图示

集中空调系统划分和分区处理

划分原则

(1) 室内参数(温湿度基数和精度)相近以及室内热湿比相近的房间可采用同一系统;

(2) 朝向、层次等位置相近的房间宜采用同一系统; (3) 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采用同一系统;

(4) 对室内洁净度等级或噪声级别不同的房间,宜按各自的级别设计;

(5) 产生有害物的房间不宜和一般房间合用一个系统; (6) 空调系统的分区应与建筑防火分区相对应。

分区处理

(1)室内N 点相同,热湿比ε不同:采用定露点,分室加热系统。 (2)室内tN 相同,φN 允许有偏差,热湿比ε也各不同:采用定露点,相同的Δto ,但需根据房间的重要性选择露点。

N N N

N

G2

G1

W

C

L

O

(3)室内N相同,Δto也要求相同,热湿比ε不同: 集中处理新

风,分散回风,分室加热。即分区空调方式/分层空调方式。

(4)室内N相同,热湿比ε不同:双风道系统。

5、变风量系统

定义简单地说,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负荷。

特点?全年变风量运行,无冷热抵消,大量节约能耗;

?室内相对湿度控制质量稍差;

?新风比不变时,新风量改变,调小时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风量调小时,室内气流受影响;

?末端设备(V A V风口)造价高,控制系统亦较复杂;

?系统的灵活性较好,易于改、扩建,或格局多变的建筑;

?变风量系统属于全空气系统,它具有全空气系统的一些优点,可以利用新风消除室内负荷,没有风机盘管凝水问题和霉变

问题。

主要形式单风道:

变频风机(定静压法、变静压法)

+节流型末端(压力有关型、压

力无关型)单冷型

单冷再热型冷热型

风机动力型:

在单风道基础上在末端装置处加装一台驱动风机。串联式并联式

其他变风量系统旁通型

诱导型

6、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分类末端换热介质末端装置形式

空气-水水风机+水盘管

(FHU-fan-coil unit)

诱导器

(IU-induction unit)

辐射板(平面盘管)

空气-冷剂冷剂风机+冷剂盘管(供冷时

为蒸发器,供热时为冷凝

器)

(1)风机盘管系统

构造风机+盘管+箱体

类型立式、卧式、壁挂式;暗装、明装;普通、高静压。

优点(1)布置灵活;各房间可以独立调节室温,使用者可以直接调节;

(2)节省运行费用;

缺点(1)机组制作有较高质量要求;

(2)维修要求较高;

(3)不能用于全年室内湿度有要求的地方;

(4)噪声限制风机转速,气流分布受限,适用于进深小于6米的

房间。

新风供给方式1).由排风形成自然渗入新风

2).墙洞引入新风

3).独立新风系统:新风不入盘管,新风入盘管

新风处理方案具有独立新风系统的风机盘管机组夏季处理过程有两种:

(1)新风处理到室内焓值,不承担室内冷负荷;

(2)新风处理后的焓值低于室内焓值,承担室内部分显热负荷和全部湿负荷。

7、局部空调机组(1)机组形式:

(2)机组应用

单台使用

多台独立使用

多台联合使用集中冷却水;

集中新风、排风;

利用机组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机(3)机组系统化应用

水环热泵(WLHP-water loop heat pump)?原理:由许多水-空气热泵机组通过水侧管路的网路化,以平衡同时进行制冷或供热的机组之间的热量需求;

?组成:水源热泵单元机组(水-空气热泵)+辅助加热装置+冷却塔+水系统。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原理:一拖多;一个室外机带多个室内机;

?特点:可根据负荷变化通过变制冷剂流量而改变

压缩机制冷量。

?变制冷剂流量的方法:(1)变压缩机电机频率

(VRV);(2)利用数字控制的涡旋压缩机通过

控制负载与卸载时间的比例实现不同的制冷剂

流量输出(数字涡旋变流量/变容多联机)。

第五章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 《制冷技术与应用》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制冷是指用()的方法将()的热量移向周围环境介质,使其达到低于环境介质的温度,并在所需时间内维持一定的低温。 2、最简单的制冷机由()、()、()和()四个部件并依次用管道连成封闭的系统所组成。 3、蒸气压缩式制冷以消耗()为补偿条件,借助制冷剂的()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环境介质。 4、节流前液体制冷剂的过冷会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理论压缩功()。 5、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 6、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中,制冷剂为(),吸收剂为()。 7、活塞式压缩机按密封方式可分为()、()和()三类。 8、活塞式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受()、()、()、()影响。 9、壳管式冷凝器管束内流动(),管间流动()。 10、空调用制冷系统中,水管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 11、制冷剂氨的代号为(),CF 2 Cl 2 的代号为()。 1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是制冷剂,()是吸收剂。 13、制冷装置中常用的节流机构有手动膨胀阀、浮球式膨胀阀、()和()。 14、制冷循环中,压缩机内进行的是()过程,膨胀阀中进行的是()过程。 15、节流前液体制冷剂的过冷会使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理论压缩功()。 16、按制冷剂供液方式,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式和淋激式四种。 17、为了防止湿蒸汽进入压缩机造成()现象,压缩机的吸气要有一定的()。 18、制冷机的工作参数,即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常称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 19、选择制冷剂时,临界温度要()一些,以便于用一般的环境介质进行冷凝,凝固温度要()一些,以便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20、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称为(),压缩机实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第25页)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复习资料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考试题型 (2) 一、填空 (2) 二、名词解释( (2) 三、简答 (2) 四、计算题 (2)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作业 (4) 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4) 第二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5) 第三章制冷压缩机 (5) 第四章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7) 第五章节流装置和辅助设备 (7) 第六章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性能调节 (8) 第七章吸收式制冷 (10) 制冷技术复习大纲 (10) 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10) 第二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10) 第三章制冷压缩机 (10) 第四章制冷装置的换热设备 (11) 第五章节流装置和辅助设备 (11) 第六章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及运行调节 (11) 第七章吸收式制冷 (11) 第八章水系统与制冷机房 (11) 制冷技术试题集 (12)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4) 一、判断题 (14) 二、选择题 (23) 三、判断题:(25分) (38) 四、简答题: (38) 五、选择题2 (39) 问答题 (43)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及思考题集及答案 (47)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及思考题集 (47) 一、填空题 (47) 二、选择题 (50) 三、名词解释 (59) 四、判断题 (60) 五、问答题 (64) 六、计算题 (65)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习题集答案 (66) 填空题 (66) 选择题 (67) 名词解释 (67) 判断题 (68) 问答题 (68) 计算题 (74)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考试题型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⒈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四个基本部件组成。 ⒉对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方面的选择要求,要求制冷剂的粘度尽可能(小),纯度要(高),热化学稳定性要(好),高温下不易分解。 ⒊目前广泛采用的载冷剂有(水)、(盐水溶液)、有机化合物等三大类。 ⒋为了获得更低的(蒸发温度),有时需采用复叠制冷循环。 ⒌半导体制冷属于(热电)制冷,是利用(热电)效应来实现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⒈氟利昂 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 ⒉非共沸溶液类制冷剂 非共沸溶液类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1分)相互不形成共沸溶液(2分)的单组分制冷剂混合(1分)而成的制冷剂。 ⒊单位制冷量 单位制冷量是指制冷压缩机(1分)每输送1kg制冷剂(1分)经循环(1分)从低温热源中制取的冷量(1分)。 ⒋单级理论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单级理论制冷循环制冷系数是理论制冷循环中(1分)的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循环净功(单位理论功)之比(2分),即理论制冷循环的效果和代价之比(1分)。 ⒌中间完全冷却 中间完全冷却是指在中间冷却过程中(1分),将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汽(1分)等压冷却到中间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汽(1分)的冷却过程(1分)。 三、简答(前两题6分,第三题8分,共20分) 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吸收式制冷循环由发生器(1分)、吸收器(1分)、冷凝器(1分)、蒸发器(1分)以及溶液泵(1分)、节流器(1分)等组成。 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如有少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会引起制冷量大幅度下降,其原因是什么?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如有少量不凝性气体存在,会引起制冷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有两点:一是当吸收器内存在不凝性气体时,在总压力(蒸发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制冷剂水蒸汽的分压力降低,传质推动力减小,影响了吸收器的吸收速度;(3分) 二是由于不凝性气体的存在,制冷剂水蒸气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减小,也影响了吸收速度。(3分) 3.写出与下列制冷剂的化学分子式相对应的符号规定式 (1)CCI3F (2)CCIF2 CCIF2 (1)CCI3F符号规定式通式为:C m H n FХCI y(1分) m=1 n=0 Х=1 符号规定式通式为R(m-1)(n+1)Х(1分) m-1=0 n+1=1 Х=1(1分) 所以CCI3F符号规定式为:R11(1分) (2)CCIF2 CCIF2符号规定式通式为:C m H n FХCI y(1分) m=2 n=0 Х=4 符号规定式通式为R(m-1)(n+1)Х(1分) m-1=1 n+1=1 Х=4(1分) 所以CCI3F符号规定式为:R114(1分) 四、计算题(共18分) 假定循环为单级压缩蒸气制冷的理论循环,蒸发温度t0=-15℃,冷凝温度为30℃,工质为R12,试对该循环进行热力计算。 (根据R12的热力性质图表,查出有关状态参数值: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_习题以及思考题

第一节空气调节基础 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 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 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 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 4.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 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5.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人在某一热环境中要感到热舒适,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人体蓄热率S=0(最主要条件),即M-W-R-C-E=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人体所作机械功,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R—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C—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或:f(M,Icl,ta,tmrt,pq,v,tmsk,Ersw)=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Icl—服装热阻,ta—空气温度,tmrt—环境平均辐射温度,pq—空气水蒸气分压力,v—空气流速,tmsk—人体表面平均温度,Ersw—人体实际的出汗蒸发热损失。) (2)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tmak及人体实际出汗蒸发热损失Ersw应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天津大学2018年《850暖通空调》考研大纲

天津大学2018年《850暖通空调》考研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深刻理解暖通空调制冷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暖通空调制冷设备及系统的特性进行计算分析。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第一部分空气调节(90分) (一)考试范围:: 1、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i-d图; 2、人体热舒适基本原理 3、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4、空气的热湿处理; 5、空气调节系统; 6、室内气流组织 7、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 8、空调系统的测定与调整 (二)考试要求: 1、熟悉湿空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湿空气含湿量、水蒸汽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焓、湿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等各个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应用I-d图表示湿空气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 2、了解人体热舒适的评价指标,建筑室内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与人体热舒适相关的人体散热机理。 3、了解确定空调室内外计算参数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太阳辐射热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及综合温度的概念,了解得热量及冷负荷的概念和区别,了解设备、人员、灯光等室内热源散热、散湿及其形成的冷、湿负荷,熟练掌握确定空调房间送风量的方法。 4、了解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的热湿交换原理,了解用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的方法及两者的不同之处,了解空气的其他加热、加湿及减湿方法。 5、掌握空调系统新风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空气平衡的原理,熟练掌握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一次、二次回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及在I-d图上的表示方法,熟悉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及在I-d图上的表示方法,了解变风量系统、局部空调机组、水源热泵等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6、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方法,与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相关的理论及实验方法,风口性能分析原理及模拟方法。 7、能够论述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在在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和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系统的调节方法,了解风机盘管系统、变风量系统、局部空调机组、水源热泵等其它空调形式在在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和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调节方法。 8、了解空调系统动力工况和热力工况的测定与调整方法,能够对空调系统调试和运行中出 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_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C08建环(2)班 学号: 题目: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1年06 月25 日

附2: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附3: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学院船舶与建筑班级C08建环(2)班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上海某办公楼办公室空调设计 前言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简称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我国于1931年首先在上海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冷源为深井水。随后,也在一些电影院和银行实现了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和答案

空气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 和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程一:空气调节 绪论 1.空气调节:①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②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 2.内部受控的空气环境:在某一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 及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3.一定空间内的空气环境一般受到两方面的干扰:一是来自空间内部生产过程、设备及 人体等所产生的热、湿和其他有害物的干扰;二是来自空间外部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及外部空气中的有害物的干扰。 4.技术手段: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空气新鲜;采用热、湿交换的方法保证内 部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保证空气的清洁度。(置换、热质交换和净化过程) 5.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①工艺性空调:空气调节应用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 ②舒适型空调: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章节概要: 内容一:知识点总结 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 A.饱和空气:干空气+干饱和空气 B.过饱和空气:干空气+湿饱和空气 C.不饱和空气:干空气+过热蒸汽 2.在常温下干空气被视为理想气体,不饱和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一直处于过热状态。 3.标准状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小(水蒸气分压力上升,湿空气密度减小)。 4.相对湿度可以反映空气的干燥程度。 5.相对湿度与含湿量的关系(书7页)。 6.湿空气的焓。 7.画图:湿空气的焓湿图、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8.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四个典型过程的实现。

空气调节课后思考题答案

1、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与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何区别,二者有无联系 由于热泵能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是回收低温余热、 利用环境介质(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室外空气等)中储存的能量的重要途径。 制冷循环是通过制冷工质(也称制冷剂)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库等)移向高温物体 (如大气环境)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这一过程是利用制冷装置来实现的。 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原理是差不多的,制冷循环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热泵循环是将低温热源吸热送往高温热源,是逆卡诺循环的。 供热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放出的热量。 制冷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供热系数=制冷系数+1,因此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而制冷系数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一般情况下也大于1。像一般市场空调的制冷系数都在~5左右,它反映了输入功率与输 出功率的比值,也就是cop。 2、分析说明提高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性能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COP=h1-h4(h2-h1) 提高蒸发温度:蒸发温度主要取决于制冷对象的温度要求,不能随意变动,但在制冷对 象允许情况下,取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一般温度比冷库温度低5~~10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增加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增加越多。制冷剂离开冷凝器的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过冷度一般很小。 降低冷凝温度:冷凝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不能随意变动。但在允许选择冷却介质的温度时,比如,冰箱、冰柜从提高制冷出发,应放置在房间温度较低的地方。一般冷凝温度要高于介质温度低5~~7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调整适当的冷媒量、增大蒸发面积、 3、制冷剂的命名方法 (1) 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 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 卤代烃和烷烃类: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卤代烃的分子通式为 CmHn FxClyBrz(2m+2 = n+x+y+z),它们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m-1)( n+1)(x)B(z)。 (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为R4(),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 字为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4) 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为R5(),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为 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5) 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写符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 RC'开头,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 (6) 有机制冷剂则在600序列任意编号。 4、液氨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制冷剂。它的优点是:沸点低,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 量大,节流损失小,溶解水,泄露易被发现,价格低廉。 液氨的缺点:有毒,有刺激味,当与水接触时对铜及其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性,与 空气混合能发生爆炸,高温下易挥发分解。

空气调节与室内空气环境安全关系分析(4)

第1卷 第2期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6月空气调节与室内空气环境安全关系分析 张维亚 ,魏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摘 要:阐述了引起室内空气环境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了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提出 了为保证空气环境安全,空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空气调节;室内空气环境;安全 中图分类号:X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69(2004)02-0019-0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的节能要求,建筑物加强了密闭性,相应减少了空调新风量。有机合成材料在室内装饰及设备用具方面的广泛应用,致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大量散发,严重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IAQ),使人出现了各种症候,被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室内空气品质的恶化,已经危害到了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引起了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安全的关注。 一般说来,影响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的因素有: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它的调节运行; 室外环境条件; 建筑物内部人的数量及其活动形态。由于建筑物围护结构限制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所以,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品质的控制,对于空气污染物在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传播及防治,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建筑空调通风系统,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其供暖和制冷的效果,其通风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知道影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是装修装饰材料、家具等因素,实际情况是:炊事、卫生间、淋浴以及电器设备使用等因素带来的污染也是很大的,且影响时间很长。 室内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层次。首先是满足室内人们的生存的基本层次,然后是关注空气无毒、含氧量等的健康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舒适层次,在健康的基础上考虑温度和湿度适宜,第四个层次是效率层次,就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研究究竟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是最适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风。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对现代建筑而言,特别是大型写字楼、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自然通风并不是最佳选择,要保证建筑物内的空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应用空调通风系统。 1 空调系统引发的IAQ问题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健康研究所(NOISH),通过对529个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变坏原因的调查评估,提供了表1中所列的调查结果。 表1 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原因的调查结果 不合适的通风280个52 9% 内部污染物80个15 1% 外部污染物53个10 0% 生物污染27个5 1% 建筑材料污染21个4 0% 其 他68个12 9% 可见,不合适的空调通风是使得室内空气环境变坏的主要原因。空调系统一方面具有正效应,可以排除或稀释各种空气污染物,另一方面它还具有负效应,它可以产生、诱导和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 以往针对建筑的卫生标准要求不高,空调的通风措施不力,主要表现有: (1)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新风量偏低,新风换气次数少,有些建筑新风量甚至达不到人体生理的要求。 (2)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新排风系统匹配不合理,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通风换气量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系统运行管理的问题。 19 作者简介:张维亚(1964 ),女,天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华北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空气调节第四版前两章知识点和答案

课程一:空气调节 绪论 1.空气调节:①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②使空气处于正常状态 2.内部受控的空气环境:在某一特定空间(或房间)内,对空气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及 清洁度进行人工调节,以满足人们工作、生活和工艺生产过程的要求。 3.一定空间内的空气环境一般受到两方面的干扰:一是来自空间内部生产过程、设备及人 体等所产生的热、湿和其他有害物的干扰;二是来自空间外部气候变化、太阳辐射及外部空气中的有害物的干扰。 4.技术手段: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内部环境的空气新鲜;采用热、湿交换的方法保证内部 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保证空气的清洁度。(置换、热质交换和净化过程) 5.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答: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工艺性空调和舒适型空调。 ①工艺性空调:空气调节应用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 ②舒适型空调: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章节概要: 内容一:知识点总结 1.湿空气=干空气=水蒸气 A.饱和空气:干空气+干饱和空气 B.过饱和空气:干空气+湿饱和空气 C.不饱和空气:干空气+过热蒸汽 2.在常温下干空气被视为理想气体,不饱和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一直处于过热状态。 3.标准状况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小(水蒸气分压力上升,湿空气密度减小)。

4.相对湿度可以反映空气的干燥程度。 5.相对湿度与含湿量的关系(书7页)。 6.湿空气的焓h=?g+d?q。 7.画图:湿空气的焓湿图、露点温度、湿球温度。 8.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四个典型过程的实现。 9.道尔顿定律B=p g+p q。 10.在一定大气压力B下,d仅与p q有关,p q越大,d越大。 11.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温差是热交换的推动力,而水蒸气的压力差则是质(湿) 交换的推动力。 内容二:课后习题答案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教学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第20页) 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 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空气调节--(第四版)1-6章笔记

第一章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 一、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1、湿空气包含干空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以看为理想气体) 则有气体状态方程式:P g V=m g RT----- P q V=m q RT ---- 1)密度: 总的密度: 其中,B-湿空气总的压力 ; 2)含湿量d: 1kg 干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称为含湿量 或者 3)相对湿度: 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和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压力的之比。 4)含湿量d 和相对湿度的关系: RT V m P q q = RT V m P g g =

由于 所以 5)湿空气的焓h: 二、焓湿图 1、首先做出热湿比线 2、找出初始状态点N 3、将热湿比线平移到初始状态点N 4、在热湿图上找出已知条件中终参数任意一个参数和热湿比线交点即为终状态点。 三、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 湿球温度:定压绝热(等焓)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此时的热湿比(准确作图用) 其中=; 露点温度: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湿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四、湿空气的混合即可确定混合状态点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和送风量的确定 一、室内设计参数和室外设计参数 1、人体PMV和PPD (国标) PMV: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反应 PPD: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的百分数 2、室内空气参数 二、室外逐时计算温度 三、室外综合温度(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 其中,垂直表面指墙壁,水平表面 指的是屋顶 I?,查(附录2-4)可得各个表面辐射强度。 四、围护结构得热量

其中,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F----围护结构面积; ---室外设计平均温度; —室内设计温度; 五、房间的冷负荷 1、对流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2、辐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包括稳定辐射冷负荷和不稳定冷负荷 1)稳定辐射冷负荷:经过表面的吸收,形成对流冷负荷 2)不稳定辐射冷负荷:

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及各章节习题答案简述 请各位同学先重点复习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并熟练掌握。后面各章节的习题讨论可以作为本次期末考试和后续考研的辅助复习资料。 简答题类型: 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 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 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 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 4.试分析在夏季干球温度相同而湿球温度不同时,人体的热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请各位同学自己思考一下怎么回答。 5.分析房间得热量和冷负荷的主要区别。

答:得热量是指在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冷负荷是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及得热量的类型决定了得热和冷负荷的关系。在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放散到房间空气中的热量,他们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则不能立即成为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 6.试说明空调系统中得热量、冷负荷、除热量之间的关系 答:概念解释: (1)得热量:在某一时刻进入室内的热量或在室内产生的热量。 (2)冷负荷:是指为维持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自室内取走的热量,也即室内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总热量。 (3)在空调系统间歇运行的条件下,室温有一定的波动,引起室内物体的蓄热和放热,结果使得空调设备也要自室内多取走一些热量,这种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室内多带走的热量称为“除热量”。 相互间的关系: 得热量与冷负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得热量不一定等于冷负荷,因为只有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才能被室内空气立即吸收,而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却不能直接被空气吸收,要通过室内物体的吸收,再放热的过程间接转化为冷负荷。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这是由建筑物蓄热能力所决定的。蓄热能力愈强,则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愈长。 7.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 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空气调节第四版 基础知识 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一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 ,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 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 。(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 ______________ 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则称为“ _________ 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__________ 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也称__________ 。(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____________ 和空调设备____________ 的基本依据。(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___________ ;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 供应的热量称为___________ 。(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___________ ;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 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___________ 。(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____________ 和室内要求维持的____________ 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 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 —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 热阻(衣着情况),___________ ,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 ____________ 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 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_____________ 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PMV (预期平均投票);PPD (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 —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一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 标宜为:—1 < PMV < +1 , PPD~ 26%。(第25 页) 18、室内空气温湿度设计参数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夕卜,还应根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传热学第四版第一章

第一章 1-1夏天的早晨,一个大学生离开宿舍时的温度为20℃。他希望晚上回到房间时的温度能够低一些,于是早上离开时紧闭门窗,并打开了一个功率为15W 的电风扇,该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5m 、3m 、2.5m 。如果该大学生10h 以后回来,试估算房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解:因关闭门窗户后,相当于隔绝了房间内外的热交换,但是电风扇要在房间内做工产生热 量:为J 5400003600 1015=??全部被房间的空气吸收而升温,空气在20℃时的比热为:1.005KJ/Kg.K,密度为1.205Kg/m 3,所以89.11005.1205.15.235105400003 =?????=?-t 当他回来时房间的温度近似为32℃。 1-2理发吹风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风道的流通面积2 260cm A =,进入吹风器的空气压力kPa p 100=,温度251=t ℃。要求吹风器出口的空气温度472=t ℃,试确定流过吹风器的空气的质量流量以及吹风器出口的空气平均速度。电加热器的功率为1500W 。 解: 1-3淋浴器的喷头正常工作时的供水量一般为每分钟31000cm 。冷水通过电热器从15℃被加热到43℃。试问电热器的加热功率是多少?为了节省能源,有人提出可以将用过后的热水(温度为38℃)送入一个换热器去加热进入淋浴器的冷水。如果该换热器能将冷水加热到27℃,试计算采用余热回收换热器后洗澡15min 可以节省多少能源? 解: 1-4对于附图所示的两种水平夹层,试分析冷、热表面间热量交换的方式有何不同?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哪一种布置? 解:(a )中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为热传导。 (b )热量交换的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和自然对流。 所以如果要通过实验来测定夹层中流体的导热系数,应采用(a )布置。 1-5 一个内部发热的圆球悬挂于室内,对于附图所示的三种情况,试分析:(1)圆球表面散热的方式;(2)圆球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换热方式。 解:(2)圆球为表面传热方式散热。 (1)换热方式:(a )自然对流换热;(b )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换热相当的过渡流传热;(c )强制对流换热; 1-6 一宇宙飞船的外形示于附图中,其中外遮光罩是凸出于飞船体之外的一个光学窗口,其表面的温度状态直接影响到飞船的光学遥感器。船体表面各部分的表面温度与遮光罩的表面温度不同。试分析,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与遮光罩表面发生热交换的对象可能有哪些?换热的方式是什么? 解:一遮光罩与外界发生辐射换热及遮光罩外表与船体外表进行辐射。传热方式为(辐射) 1-7 热电偶常用来测量气流温度。如附图所示,用热电偶来测量管道中高温气流的温度T f ,壁管温度f w T T <。试分析热电偶结点的换热方式。 解:具有管道内流体对节点的对流换热,沿偶丝到节点的导热和管道内壁到节点的热辐射。 1-8 热水瓶胆剖面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瓶胆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内胆外壁及外胆内壁涂了反射率很低的银。试分析热水瓶具有保温作用的原因。如果不小心破坏了瓶胆上抽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