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知识点梳理

课文知识点梳理

课文知识点梳理
课文知识点梳理

高二(下)《外国小说欣赏》课文知识点整理

最全集合知识点归纳梳理大全集

集合的基础知识点梳理大全集 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 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 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 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 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 (2)集合的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 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 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 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 ⑤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 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 如:A={1,2,3,4}

整理给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知识点三篇

整理给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文知识点三篇 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块。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中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下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到枕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档风雪, 一块儿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字词学习】** 字:穿、破、盒、枕、档、谁、卖 词:早晨、蛋糕、美丽、被窝、姐姐 **【重点句子】** 1.早晨,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块。 2.晚上,我把它们放到枕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3.把棉衣给她去档风雪,一块儿唱那美丽的歌。 4.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练习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蛋糕 A.gāo B.gǎo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火柴 A.cái B.chái 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A.丑陋 B.漂亮 C.有趣 D.动听 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悄悄( ) A.慢慢 B.偷偷 C.开心 D.急忙 5.这首诗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写的()。 A.青蛙王子 B.卖火柴的小女孩 C.绿野仙踪 D.丑小鸭 **【参考答案】**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 )。 蛋糕 A.gāo B.gǎo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B )。 火柴 A.cái B.chái

3.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A )。 美丽( ) A.丑陋 B.漂亮 C.有趣 D.动听 4.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近义词(B )。 悄悄( ) A.慢慢 B.偷偷 C.开心 D.急忙 5.这首诗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写的(B )。 A.青蛙王子 B.卖火柴的小女孩 C.绿野仙踪 D.丑小鸭 胖胖熊有个秘密:他有一块硬币,是他省下的零花钱。 熊妈妈生日那天,胖胖熊一早就出门了。他边走边想:我要用这块硬币,给妈妈买的生日礼物。 胖胖熊走在松软的草地上。他想:我要给妈妈买双软拖鞋,让妈妈穿上它,就像走在草地上一样舒服! 胖胖熊走过弯弯的小木桥,白花花的太阳照得他睁不开眼。他想:我要给妈妈买把花伞,为妈妈遮阳挡雨,一定很好! 当胖胖熊望见小镇一座座冒着炊烟的房子时,他又想:我还是给妈妈买条大围裙吧,让妈妈做饭时又干净又漂亮! 胖胖熊带着一块硬币和美好的愿望,走进了商店。他一个柜台一个柜台看去:哇!大围裙五志硬币,花雨伞八块硬币,软拖鞋要十块硬币。 一块硬币能买什么呢?胖胖熊在商店里转来转去,终于用一块硬币买了一件礼物。虽然不是软拖鞋、花雨伞,也不是大围裙,但胖胖熊还是小心地拿着礼物,往家里走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期末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期末知识点归纳 父亲和鸟原文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童年的时候,一天清晨,父亲带着我从一片树林边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父亲又说:“听,鸟要唱歌了。” 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我奇怪地问:“为什么?”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作者牛汉简介及作品: 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当代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 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 文集》等。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89岁。他的追悼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 词语解释: 【童年】 未成年时期;幼年。 【喃喃】 不停地小声地说话或读书声。 【惊动】 举动影响别人;使吃惊或受干扰。 【焐】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1)

{}9B =,;B A =B B = )()(); U U B A B =? )()()U U B A B =? ()()card A B card A =+ ()()card B card A B - ()U A =e()U A =e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 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 有两相)(,2121x x x x <有两相等a b x x 221- ==无实根 有意义的

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 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 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 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 否命题.) 4.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答案见下一页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 例1选A; 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 B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a =±①当3 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 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 例5C 例6①?,②ü,③ü,④ 例7填2 例8C 例9? 例10解:∵M={y|y =x 2+1,x ∈R}={y |y ≥1},N={y|y =x +1,x ∈R}={y|y ∈R}∴ M∩N=M={y|y ≥1} 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其次要化简集合。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一般地,集合{y |y =f (x ),x ∈A}应看成是函数y =f (x )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 =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如{y|y ≥1}={x |x ≥1}。 例11填?注: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12埴?,R 例13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 ∴(C U A)∩(C U B) = {1,2,6} ,(C U A)∪(C U B) = {1,2,3,5,6,7,8}, A ∪ B = {3,4,5,7,8},A∩B = {4},∴ C U (A ∪B) = {1,2,6} ,C U (A∩B) = {1,2,3,5,6,7,8} 例145,6a b ==-; 例15原不等式的解集是{}37|<<-x x 例16 53|332 2x R x x ??∈-<-+-->+?? ≥或,即3344123x x x x ? 2或x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1}.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 x >2 或x <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 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x ,∴}32 1 |{<2 1}. 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x -3|-|x +1|<1表示数轴上到3和-1两点的距离之差小于1的点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2 1 }. 例19答:{x |x ≤0或1??????????-<>-<>≤≤--≠????? ? ? ???>+-<+-≤-+≠+13 21 0121 0)1(2230)1(24020 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或或. 1 3 212<<-<<-?k k 或∴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2?=+-R 的解集为函数在上恒大于 22,2, |2||2|2. 2,2,1|2|121.,,2 11 0.,, 1.(0,][1,). 22 x c x c x x c y x x c c c x c x x c R c c P c P c c -?+-=∴=+-??>?> <≥?+∞R ≥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不等式的解集为如果正确且Q 不正确则≤如果不正确且Q 正确则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例26答:552x x x >?><或. 例27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解:∵“若 x + y =3,则x = 1或y = 2”是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成立. ∴逆否命题: “若12x y ≠≠或,则3x y +≠”是假命题, 否命题也不成立. 故3≠+y x 是12x y ≠≠或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8选B 例29选A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春》朱自清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 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②朗润:明朗润泽 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 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 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②温晴:温暖晴朗 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⑤秀气:清秀。这里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⑥澄清:这里指水清澈见底 ⑦贮蓄:存放,储藏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集合知识点归纳

集合的基础知识 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 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 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 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 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 (2)集合的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 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 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 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 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 ⑤所有描述的容都要写在大括号;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 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1》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课文1》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精讲 1、易读错的字音 裹(guǒ)寄(jì)粒(lì)破(pò)漏(lòu)懊(ào)丧(sàng)猥(wěi)绚(xuàn)籽(zǐ)坛(tán)龄(líng)握(wò)勃(bó)挖(wā)肯(kěn)选(xuǎn)茁(zhuó)移(yí)填(tián)扶(fú)亭(tíng)厕(cè)管(guǎn)理(lǐ)咨(zī)询(xún)塔(tǎ)餐(cān)莺(yīng)拂(fú)堤(dī)柳(liǔ)醉(zuì)咏(yǒng)绦(tāo)裁(cái)脱(tuō)袄(ǎo)羞(xiū)遮(zhē)掩(yǎn)探(tàn)嫩(nèn)符(fú)解(xiè)触(chù)筝(zhēng)杜(dù)鹃(juān)2、易写错的字 剪:上下结构,部首是“刀”,读音是“jiǎn”,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遮:半包围结构,读音是“zhē”,第一笔是“点”。 籽:左右结构,部首是“米”,读音是“zǐ”,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绦:左右结构,部首是“绞丝旁”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3、易混淆的多音字 qí(奇怪) zhǎng(长大) shì(似的) chōng(冲锋枪) 奇长似冲 jī(奇数) cháng(长处) sì(似乎) chòng(冲着) zàng(藏族) zhòng(栽种) chōnɡ(冲动) tù(呕吐) 藏种冲吐 cáng(捉迷藏) zhǒng(种子) chònɡ(冲准) tǔ(谈吐) 4、看拼音写语词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课文知识点梳理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基础知识讲义)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同步辅导讲义 (基础知识部分)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人物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二)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概括: 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向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挑战,并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嘲笑声和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生字词 会认的字: 违妄执 会写的字: 略()辩()奉()违()磅()拴() 拖()释()宣()萨()妄()执() (四)形近字 拴——栓辩——辨——辫拖——托 (五)多音字 的:()的确系:()系统着:()着火()顺着()目的()系带()着眼()着数 ()好的

(六)近、反义词 近义词:寻常——平常的确——确实消息——音信违背——违反 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反义词:伟大——渺小怀疑——相信违背——遵守公开——秘密 (七)词语解释 违背:违反,不遵守。 例:造句:我们不能违背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 胆大妄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重点句赏析 1、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的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十一磅重,落下的速度应比十磅重的铁球快。 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可见伽利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他就固执不了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人们对伽利略的讽刺,衬托出他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也说明他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冒着很大的风险。 课堂巩固: 一、将画线部分用一个词语代替。 1.那时候,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允许改变的真理。( )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 二、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 辩论家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改成陈述句)

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春

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春 关于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春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春 《春》: (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以上对春的课时知识点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哦。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 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后一课小说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 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 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 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P47注释①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 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 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6.主题:爱国主义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黄河颂》 关于语文课本中《黄河颂》的内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 《黄河颂》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澎湃péngpài狂澜lán屏píng障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集合知识点归纳定稿版

集合知识点归纳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集合的基础知识 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集合的有关概念 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元素 ⑴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的特性 ①确定性:任给一元素可确定其归属.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例如,给出集合{1,2,3,4},它只有1、2、3、4四个元素,其他对象都不是它的元素; 而“所有的好人”、“视力比较差的全体学生”、“我国的所有小河流”就不能视为集合,因为组成它们的对象是不能确定的. ②互异性: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例如,不能有{1,1,2},而必须写成{1,2}. 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例如,{1,2,3}与{3,2,1}表示同一个集合. (2)集合的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与无限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常用于表示有限集. 描述法:将所给集合中全部元素的共同特性和性质用文字或符号语言描述出来.常用于表示无限集. 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六点: ①写清集合中元素的代号;②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③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④多层描述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 ⑤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⑥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确切. 图示法: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常用于表示又需给具体元 素的抽象集合,对已给出了具体元素的集合当然也可用图示法来表示. 如:A={1,2,3,4} 例1、设集合A={a,a+b, a+2b},B={a,ac,ac2} ,且A=B,求实数c值. 分析: 欲求c值,可列关于c的方程或方程组,根据两集合相等的意义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下面两种情况:(1)a+b=ac且a+2b= ac2,(2)a+b= ac2且a+2b=ac两种情况. 解析: (1)a+b=ac且a+2b= ac2,消去b得:a+ ac2-2ac=0.∵a=0时,集B中三元素均为零,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舍去a=0.∴c2-2c+1=0,即c=1,但 c=1时,B中的三个元素也相同,舍去c=1,此时无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课文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小学毕业考试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上)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 2、文章标题及含义 3、文中重点问题 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 6、评价主要人物 7、文章情节 二、六年级上册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 ★《山中访友》 1、作者:李汉荣 2、标题含义:山中访友运用拟人手法;访,拜访;友:指山中的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3、重点问题: (1)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 4、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5、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草虫的村落》 1、作者:郭枫 2、标题含义:比喻句,指虫子们的快乐天地。村落:森林边缘的小丘。 3、重点问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2)填空: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4、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5、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集合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 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B?,那么A = B. A?,同时A 如果C ? A? ,. ?,那么 A B C B [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例:S=N;A=+ N,则C s A= {0}) 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C A B =?C S(C A B)=D(注:C A B =?).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高三数学总复习一—集合— 1 —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 高三数学总复习一—集合 — 2 —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 ?=-=+1 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 且21≠≠y x 3≠+y . 解:逆否:x + y =3 x = 1或y = 2. 2 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 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255 x x x 或,?. 4. 集合运算:交、并、补. 【并集】 在集合论和数学的其他分支中,一组集合的并集是这些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而不包含其他元素。 基本定义 : 若 A 和 B 是集合,则 A 和 B 并集是有所有 A 的元素和所有 B 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 A 和 B 的并集通常写作 "A ∪B"。 形式上:x 是 A ∪B 的元素,当且仅当 x 是 A 的元素,或 x 是 B 的元素。 举例:集合 {1, 2, 3} 和 {2, 3, 4} 的并集是 {1, 2, 3, 4}。数字 9 不 属于素数集合 {2, 3, 5, 7, 11, …} 和偶数集合 {2, 4, 6, 8, 10, …} 的并集,因为 9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偶数。 更通常的,多个集合的并集可以这样定义:例如,A , B 和 C 的并集含有所有 A 的元素,所有 B 的元素和所有 C 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 形式上:x 是 A ∪B ∪C 的元素,当且仅当 x 属于 A 或 x 属于 B 或 x 属于 C 。 代数性质: 二元并集(两个集合的并集)是一种结合运算,即 A ∪(B ∪C) = (A ∪B) ∪C 。事实上,A ∪B ∪C 也等于这两个集合,因此圆括号在仅进行并集运算的时候可以省略。 相似的,并集运算满足交换率,即集合的顺序任意。 空集是并集运算的单位元。即 {} ∪A = A ,对任意集合 A 。可以将空集当作零个集合的并集。 结合交集和补集运算,并集运算使任意幂集成为布尔代数。例如,并集和交集相互满足分配律,而且这三种运算满足德·摩根律。若将并集运算换成对称差运算,可以获得相应的布尔环。 【交集】 数学上,两个集合 A 和 B 的交集是含有所有既属于 A 又属于 B 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 A 和 B 的交集写作 "A ∩B"。形式上: x 属于 A ∩B 当且仅当 x 属于 A 且 x 属于 B 。 例如:集合 {1, 2, 3} 和 {2, 3, 4} 的交集为 {2, 3}。数字 9 不属于素数集合 {2, 3, 5, 7, 11} 和奇数集合 {1, 3, 5, 7, 9, 11}的交集。 若两个集合 A 和 B 的交集为空,就是说他们没有公共元素,则他们不相交。 更一般的,交集运算可以对多个集合同时进行。例如,集合 A ,B ,C 和 D 的交集为 A ∩B ∩C ∩D =A ∩(B ∩(C ∩D))。交集运算满足结合律,即 A ∩(B ∩C)=(A ∩B) ∩C 。

语文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整理(上)

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讲 《山鬼》——《九歌》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楚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后怀石自沉汨罗江而亡。楚辞:1.指战国时代,我国南方楚地出现的一种新的诗体,泛指楚地的歌辞。(本义)是楚文化的产物,充满神秘主义和浪漫色彩。 2.是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专称)其作为一种诗体,又 称为“骚体”,因楚辞体的诗以屈原的《离骚》最有名、最具代表性。在汉代又称 作“赋”。 意义:(1)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自由且富于变化。 (2)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3)象征手法 3.是指汉人对楚国诗歌样编辑而成的书。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 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意义: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十大天神:东皇太一——神秘往来飘忽不定 云中君——最尊贵的天神 湘君、湘夫人——甜蜜又傲娇的cp档 大司命——掌握生死的男神“何寿夭兮在予” 少司命——掌管子嗣的女神 东君——身姿矫健的太阳神 河伯——黄河河神 山鬼——既含娣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国殇——热烈的战歌、悲壮的祭歌 《九歌》:由多篇乐章组成的歌,共11篇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改写而成的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 内容:(1)楚地“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习俗的反映; (2)基本情节是“人神恋爱” (3)民间色彩浓郁 (4)屈原个人身世、思想痕迹不重 主要内容:屈原塑造了一系列鬼神形象。 ?第一类,祭歌《东皇太一》-迎神曲 《礼魂》-送神曲 ?第二类,挽歌《国殇》 ?第三类,恋歌《东君》(太阳神)与《云中君》(云神); 《大司命》(主寿命之神)与《少司命》(主子嗣之神); 《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 《河伯》(河神)与《山鬼》(山神) 艺术特色:第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

集合知识点总结电子教案

集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优秀的,漂亮的,聪明 的,难的,简单的,都不可以构成集合)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课时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1)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 A?(或B?A) 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 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或若集合A?B,存在x∈B且x 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3.“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