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例文_调查报告.doc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例文_调查报告.doc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例文_调查报告.doc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例文_调查报告.doc

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_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

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

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

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电

子商务-

:冯亚楠刘丹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全球信息技术及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高级形式,已成为当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中新型、主导的发展模式,成为推动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近几年,在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保持着强势增长态势,然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本文深入分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创新路径

在全球信息技术及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商品、便捷的购物方式。所谓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arder Electronic Commerce),即依托于Internet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间以邮件或快递等形式实现通关。作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高级形式,已为当前对外贸易经济发展中新型、主导的模式,成为推动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实现展示、洽谈、成交环节的数字化,实现商品交换的高效率、低成本。当前主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B2C、C2C。近几年,在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保持着强势增长态势。2014年被称为中国“跨境电商元年”,发展空前火爆,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在未来,随着各国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将保

持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然而,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如贸易支付障碍、海关通关障碍、物流配送障碍、交易信用障碍等,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深入地分析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随后,深入剖析了中国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跨境支付模式、海关监管模式、国际物流模式与信用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已进入成长“快车道”

在全球信息技术及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以及信息时代下计算机、Internet的普及,各国公众都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购物。近几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持续波及,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不景气、传统对外贸易发展遭受严峻打击;与之相反,跨境电子商务因中间环节少、价格低廉、利润高等特点,发展势头强劲。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4.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3%;预计201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5.5万亿元(见图1);2010-2014年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为26.43万亿元,增长率仅为 2.3%。可见,在传统对外贸易增长动力不足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进入成长“快车道”。另外,从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结构来看,

2014年出口占比85.4%;进口占比14.6%。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进口比重相对较低,但相较于2013年的进口11.8%的占比已有所上升。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的需求高涨,2013年国内多家电子商务平台增加了“买遍全球”的海外购业务。如阿里上线天猫国际、京东上线海外购等,拉近了中国消费者与海外品牌之间的距离。2014年内地的“海淘族”已达到2200万人;预计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份额将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格局。

(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初具规模,平台以B2B模式为主

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初具规模,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5000家;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市场集团等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崛起,在海外市场已树立自有品牌,成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如阿里巴巴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最高,平台平均每天收到1万笔订单需求;截至2014年底,已累积了超过1000万的全球买家采购数据。总体来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B2B模式为主(见图2)。2011、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B2B 模式占比高达95%以上;2013、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B2B 模式占比有所下降,但仍旧达到了90%以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事实上,B2C、C2C跨境零售市场由几大电商平台主导的行业格局也已初步形成,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其增速将大幅提升。如淘宝全球购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导购平台,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又如兰亭集势通过细分市场,集合国内的供货商向国

际市场提供“长尾式采购”;通过开展精准营销、创新交易模式、发挥技术特长,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1-2014年间,营业收入分别为5869万美元、1.162亿美元、2亿美元和2.924亿美元。

(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丰富,实现便捷交易

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丰富,呈现银行转账、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见表1)。其中,B2B 模式主要以传统线下交易为主,如信用卡、银行转账等;B2C模式主要以线上交易为主,如支付宝、PayPal(贝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美国的PayPal是在线付款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已拥有1.32亿活跃用户,支付25种货币付款交易,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与地区。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跨境交易在线支付工具—PayPal,2005年进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成为中国外贸从业者的必备支付工具。另外,中国本土一批优秀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依托于广阔的电子商务市场而逐步发展壮大,如支付宝、快钱、财付通、银联等。据统计,2014年第三方支付前三强分别是支付宝、快钱、银联,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78.5%。其中支付宝用户已达到6.45亿;快钱用户已突破3亿。同时,2014年,支付宝、快钱、银联、汇付天下等17家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获得了跨境支付业务资格。总体而言,依托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国内外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发展、逐步完善服务与功能,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丰富的支付服务,实现交易便捷,促进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支付障碍

跨境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决定了传统的支付模式已不再适

合。由此,中国境内第三方支付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已有17家获准开设跨境业务,为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便捷交易奠定了基础。然而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也并非完美,仍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一,容易滋生虚假交易。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质是一个中介平台,具有虚拟的特点,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无法反应买卖双方的真实身份、交易背景、资金来源,存在监管上的漏洞。容易滋生虚假交易,甚至可能被热钱、不法资金等利用,引发国际犯罪等风险。第二,法律监管存在真空地带。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施全面监管。然而,监管的范围仅限于国内支付部分,对跨境支付业务的监管法律未及时跟进。跨境电子商务支付采用与国外银行合作的方式,造成其仍旧处于监管真空地带,甚至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违规操作提供了可能性。第三,大额支付存在困难。中国外汇管理局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货物贸易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万美元;单笔服务贸易的汇款总额超过3万美元需提交税务凭证。同时,国家税务局缺乏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规定,无法出具相关税务凭证。由此,造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大额交易存在支付困境。

(二)海关通关障碍

在任何一个国家,海关进出口货物都需要报关,即便是跨境电子商务也无法超越。Internet的发展使信息流自由流动,但商品的跨界流动仍旧困难。无论是B2B还是B2C平台卖出的跨境电子商务货物,在离岸时都需经过“申报→检验→缴纳关税”这一复杂的程序。因程序繁琐、成本增加,导致消费者与销售商经济成本加大;程序复杂,导致产品滞留积压现象,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收到货物。可以说,海关通关障碍已成为了阻碍中国跨境

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障碍。以B2C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小额贸易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其一,2004年中国已废止《邮递物品监管办法》,但至今未出台新的规定。由于现场通关人员存在业务认知、业务能力偏差,造成执法尺度不统一。同样的商品,可能因不能通关而产生滞留积压现象,造成消费者无法收到货物。其二,税费较高,增加了经济成本。以化妆品为例,2015年国家税务局将其税率下调为30%(之前为50%),若进口100元的化妆品,就需缴纳进口税30元。其三,免税限额较低,多为50元以下免征,即便是跨境电子商务小额贸易也需申报纳税,繁琐的程序使在线交易便捷性大打折扣。

(三)物流运输障碍

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信息流、货币流、商流都通过Internet实现,唯有物流是通过线下完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跨境物流并未与之齐头并进,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物流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备。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仓储、计税、运输等都要跨越国界,就必须有完备的物流设施、高效的物流体系与之相适应。但目前中国跨境物流面临着损耗率高、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物流系统、基础设施不健全。第二,物流缺乏标准化运作。通常跨境物流的运输距离较远,且在运输过程中需经多次运输设备周转,然而集装箱、装卸设备等缺乏标准化运作,增大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第三,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据中国物流协会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46.36%的企业认为信息化运作是当前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最大难题。信息化是中国跨境物流发展的基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企业处理信息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于运输效率低、客户服务水平低、采用原始人工分拣出错率高等。

(四)交易信用障碍

“商无信而不立”,在跨境电子商务中更是尤为重要。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交易信用障碍,具体表现于:第一,假货泛滥。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信用问题,更影响到整个“中国制造”信用。以国内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网为例,其假货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美国跟踪假冒产品公司NetNames统计数据显示,淘宝商品中约有20%-80%为假货。第二,非法钓鱼网站也层出不穷。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钓鱼者”主要选择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企业(见图3),被攻击企业排在前三位的是淘宝网、阿里巴巴、新浪。事实上,钓鱼网站猖獗已成为制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第三,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滞后、市场不规范、信用环境恶化等问题,都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跨境支付模式,推动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成熟

为适应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须推动跨境支付模式逐步趋于成熟。既要扶持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如支付宝、快钱等,还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国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如PayPal等。由此,中国可从以下几条路径克服当前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中所面临的支付障碍:第一,建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律机制,有效保证交易安全。在注册时做好用户身份验证工作,避免客户身份不具可辨识性;完善客户的相关资料,如业务范围、信息、历史记录等。由此,能够帮助政府确定客户的购汇额度;为司法机关提供有效证据;有效保证交易安全,遏制非法倒卖外汇、洗钱等活动;维护买卖双方的利

益。第二,加快监管法规体系的建立,使第三方跨境支付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第三方支付企业跨境业务监管法规体系的建立。同时,在实施监管中注意保障资金的安全性,防止发生支付危机;实时监控与调查信息系统,严惩违规操作企业;加强风险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金融犯罪。第三,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集中支付,即第三方支付企业就跨境业务提出申请,由外汇管理局评估并核定年度购付汇额度。由此,能够简化程序,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也解决了大额支付困难的问题。

(二)完善海关监管模式,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

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有着其特殊性,对于海关监管部门而言,既要规范监管工作、遵照办理,又要简化程序,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可从以下几条路径着手:其一,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缺失,造成海关监管尺度不一、企业合法权益无法保护。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出台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统一海关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二,创新海关报关、申报模式,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快捷、便利。如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跨境电子商务的货物集中分类、统一报关。由此,既降低通关成本,又提升通关效率,减少海关工作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出口退税结算等问题。其三,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检验监管模式。实行以检疫监管为主的申报制度;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实行准入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独立检验监管机构对产品进行检验,并评定是否合格。

(三)完善国际物流模式,解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物流

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本着便捷、成

本与效益原则,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因其专业化服务将成为最优选择。尤其是跨境B2C电商平台,本身势单力薄,通过第三方物流将其集合起来,产生规模经济效率、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如此分工,使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专注于销售工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服务领域,减少物流资金、人力的投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国家总体规划、布局,促进物流模式逐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合理规划布局大型物流园区,如港口、保税区等,并从资金、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技术与经验,不断创新跨境物流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大力发展第三方跨境物流模式,如引导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整合资源,组织跨境物流集团。其三,加快海外仓储建设步伐。中国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时,要逐步引导企业树立“走出去”的开放理念。如在交易量大的国家建立第三方仓储,如欧美、巴西等国;根据买家的需求组合选择不同的货运方式,从而缩短配送时间,提升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国际竞争力;B2C模式的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联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第三方仓储资源的整合,从而提供快捷、低成本、安全的投递服务。

(四)完善信用体系,促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都有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中国应吸取经验,逐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从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信用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查严处商业欺诈、假冒伪劣产品,提高跨境消费者对“Made in China”的信赖;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逐步提升国际认可度;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树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

企业的良好形象;倡导企业以质量、品质取胜,建立自主品牌。第二,从技术层面逐步健全信用体系。依托于互联网,建立认证体系,实现网上平台所进行的跨境交易信息的共享;加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等)、政府部门(公安、海关部门)、第三方物流及其他跨境电商平台的联系,实现交易风险科学、有效的评估。第三,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可效仿敦煌网、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引进优质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与信誉。又如电商平台掌握大量交易数据,通过与银行合作,提供商户信用状况。由此,既为银行征信提供了便利,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还促使各商家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