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二甲基咪唑

1,2-二甲基咪唑

1,2-二甲基咪唑
1,2-二甲基咪唑

1,2-二甲基咪唑

中文名:1,2-二甲基咪唑

英文名:1,2-Dimethylimidazole

分子式(Formula):C5H8N2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96.1

CAS编号:1739-84-0

物化性质

1,2-二甲基咪唑外观为淡黄色结晶或白色棱状结晶。

熔点:39-41℃

沸点:93~94℃

产品应用

1,2-二甲基咪唑用于聚氨酯硬泡和微孔弹性体,属于凝胶催化剂。

1,2-二甲基咪唑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可广泛用于环氧树脂粘接、涂装、浇注、包封、浸渍及复合材料等。

包装

25kg/桶

供应商

新典化学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本公司还供应下列聚氨酯催化剂:

二甲基环己胺(DMCHA):聚氨酯硬泡催化剂

N,N-二甲基苄胺(BDMA):在聚氨酯行业是聚酯型聚氨酯块状软泡、聚氨酯硬泡及胶黏剂涂料的催化剂,主要用于硬泡

三乙烯二胺(TEDA):聚氨酯高效催化剂,用于软泡

双(二甲氨基乙基)醚:高催化活性的聚氨酯催化剂,多用于聚氨酯软泡

N,N-二甲基乙醇胺:聚氨酯反应型催化剂

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聚氨酯凝胶发泡催化剂,广泛用于聚氨酯硬泡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聚氨酯三聚催化剂,也可作环氧促进剂

双吗啉二乙基醚(DMDEE):聚氨酯强发泡催化剂

二甲氨基乙氧基乙醇(DMAEE):用于硬质包装泡沫的低气味反应性催化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聚氨酯强凝胶性催化剂

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PC-41):具有优异发泡能力的高活性三聚共催化剂

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中等活性发泡催化剂,发泡/凝胶平衡性催化剂

四甲基丙二胺(TMPDA):可用于泡沫塑料微孔弹性体的催化剂,也可作环氧促进剂

四甲基己二胺(TMHDA):特别用于聚氨酯硬泡,是发泡/凝胶平衡性催化剂

三甲基羟乙基丙二胺(Polycat 17):反应性低烟雾平衡性叔胺催化剂

三甲基羟乙基乙二胺(Dabco T):反应性发泡催化剂,具有低雾化性

新典化学

2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1.<<十七烯基咪唑啉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评价>> 【作者】江依义;陈宇;叶正扬;张昭;张鉴清 【摘要】以十七烯基咪唑啉产率及其缓蚀效率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路线。采用FTIR,MS-ESI谱和紫外吸收表征咪唑啉结构及产率,以失重法为主探讨其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与缓蚀剂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的关系,并用SEM表征Q235钢表面腐蚀形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剂在1 mol/L的盐酸腐蚀介质中对Q235钢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效率;盐酸; 【所属期刊栏目】研究报告(2013年04期) 2.《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研究》 【作者】陈晓东;杨悦;郑安川;关卫省 【摘要】基于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速、准确测定十七烯基咪唑啉含量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将十七烯基咪唑啉溶解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在235 nm处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七烯基咪唑啉标准溶液,回收率在97.6%~102.3%。线性范围为0.005~0.03 mg/mL,相关系数R2为0.999 8。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紫外光谱;定量测定;回收率; 【所属期刊栏目】分析测试(2009年11期) 3.《温度对咪唑啉缓蚀剂成环程度及缓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霞;上官昌淮;陈玉祥; 【摘要】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下合成了系列咪唑啉缓蚀剂。应用红外、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缓蚀剂进行了分析鉴定,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得到产物的酸值,并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产物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成环化越高,产物缓蚀性能越好,并且烷基酰胺化和烷基酰胺环化同时进行;极化曲线表明添加该缓蚀剂均可不同程度抑制阴阳极反应,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成环;温度; 【所属期刊栏目】试验研究(2011年01期) 4.《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 【作者】孙山岚 【摘要】咪唑啉化合物因为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和化学双重吸附,有优秀的缓蚀效果。采用不同种类有机酸和有机胺合成系列咪唑啉化合物,考察咪唑啉化合物两个支链的结构变化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综合工业条件考虑后采用油酸和四乙烯五胺合成的油溶性XR1C型

咪唑啉说明书

咪唑啉说明书 杜磊化工一班 1010441111 中文名称:咪唑啉[1] 中文别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英文别名:imidazoline acetate; imidazolineacetate CAS号:504-74-5 分子式: C3H6N2 分子量: 72.109 性状:棕色膏状体 理化指标: 合成原理: 乙酸在高温下与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乙烯酸咪唑啉。该反应分两步脱下进行,首先是乙酸与二乙烯三胺在高温下的缩合反应,分子间脱去一分子得到酰胺,然后酰胺在更高温度的作用下进一步分子内脱去一分子水形成咪唑啉五元环。其反应方程如下: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的合成方法: 咪唑啉的合成通常采用脂肪酸和多元胺为原料。这一合成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较多的介绍,合成工艺过程为: 上述合成工艺路线已比较成熟。合成过程中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真空法: 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 再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并完成第二步脱水。 (2) 溶剂法: 本方法以甲苯或二甲苯为携水剂, 第一次脱水在常压下进行,通过携水剂与水共沸, 将水从反应容器中带出, 从而推动脱水反应进行。第一次脱水完成后, 再减压升温进行第二次脱水。 真空法和溶剂法均可通过测量反应出水量和产品酸值来确定反应的终点.用于油田注水的缓蚀剂主要是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产品,通过对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开发出针对油田注水水质特点,能有效控制油田中H2S、CO2、O2、微生物等腐蚀因素的缓蚀剂。 咪唑啉衍生物及其改性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两条: 乙氧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 (1)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的合成(乙氧基化反应):咪唑啉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 (2)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季铵化反应)]:咪唑啉与氯化苄反应生成咪唑啉季铵盐。建华等以多乙烯多胺、油酸、氯化苄、氯乙酸、无水乙醇等为原料,在不同工艺条件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一系列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朱驯等以环烷酸、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高文宇2、陈新萍1, 2,高清河2 (1.大庆师范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 [摘要]介绍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制备、影响产物收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阐述了其缓蚀机理,最后介绍了咪唑啉类物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机理;缓蚀性能;缓蚀剂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imidzoline and some key factors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that influe nce it,were proposed. Expose the mechanism of co rrosion inhibition ,at last , introduce the curr ent situation of imidzoline and prospect its fut ure. Key words:imidzoline;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 bition ;inhibitor 前言 咪唑啉学名间二氮杂环戊烯,是白色针状固体或白色乳状液体 [1]。合成初期,咪唑啉主要应用于印染和纺织业,随着人们对它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咪唑啉在酸性条件下有十分优良的缓蚀性能,首次做为缓蚀剂使用是在1946年9月,是一种咪唑啉及其盐的碳氧化合物[2]。

我们所说的咪唑啉类缓蚀剂是以咪唑啉为中间体经过改性的咪唑啉类衍生物。用FTIR对咪唑啉类物质扫描发现其在1600㎝-1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究其原因是有C=N 键的存在,这也是鉴别咪唑啉类物质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在,它是锅炉酸洗、油田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缓蚀剂。在美国各油田使用的有机缓蚀剂以咪唑啉类物质最大。 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啉一般由有机酸和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多乙烯多胺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其反应式如下[3]: (1) 反应中所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进行。原因有二点:其一,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使反应速度减缓;其二,水的存在促使生成产物水解以及其他副反应的进行,导致产品纯度下降。所以合成咪唑啉类缓蚀剂首先需要脱水处理。一般脱水方法有两种: (1)真空法: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程序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完成第二次脱水。

交联剂——2-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 应用化学实验—— 应用化学实验 2-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年级:2009级 姓名学号:张和FNS32010004 代文婷12009240208 潘菲12009240246

日期:2012年5月7日

交联剂——2-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交联剂 张和代文婷潘菲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2)班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 摘要:该实验是以邻苯二胺与乙酸为原料合成2-甲基苯并咪唑,探究了实验过程中温度、pH、反应时间以及物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同时也对2-甲基苯并咪唑的熔点做了探究。 关键词:2-甲基苯并咪唑;邻苯二胺;交联剂;乙酸;产率 1引言 2-甲基苯并咪唑是能使聚合物产生交联的物质。交联是将线型或轻度支链形聚合物转化为三维网状结构的过程,是聚合物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热、耐油、耐磨、力学强度等性能。2-甲基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防腐蚀等领域[1],特别是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真菌[2]、消炎、治疗低血糖和生物紊乱等功效,在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在实际的聚合物生产中,交联剂常被称为固化剂、强化剂、硫化剂等。同时,2-甲基苯并咪唑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广泛应用于粉末成型和粉末涂装中。 2实验部分 2.1试剂规格及仪器 2.1.1试剂规格 邻苯二胺(9g);乙酸(10.5g);40%的氢氧化钠(40ml);pH试纸;活性炭等。 2.1.2仪器

电子恒速搅拌器;电热套;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100ml和250ml的烧杯各一个。 2.2实验原理 成环缩合反应是形成新的环状化合物的缩合反应,这一反应过程常称为闭环或环化。本实验是通过邻苯二胺与乙酸进行成环缩全反应来制的2-甲基苯并咪唑。反应式如下: 2.3实验方法 2.3.1合成方法(成环缩合) 在100ml三口烧瓶中,投入9g邻苯二胺及10ml乙酸。混合物于电热套100℃下反应2h,冷却后缓慢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动烧瓶使之混合均匀,用pH 试纸检验混合液,使其刚好显碱性(pH=10),静置出现淡黄色固体,将粗产物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几次既可。 2.3.2纯化方法 将上步粗产物于250ml烧杯中,加入120ml水在电磁炉上搅拌溶解,冷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再煮沸15min后趁热过滤(抽滤前预热漏斗),然后将滤液冷却至10~15℃,冷抽虑得固体产品(用少量冷水洗涤),最后于100℃下烘干后称重,计算产率。 3实验结果

DMF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甲基甲酰胺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DMF 化学品英文名称:N,N-dimethylformamid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地址邮件: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有鱼腥味。极易燃烧, 其蒸汽和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 类别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4 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 类别2A 生殖毒性, 类别1B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 易燃液体和蒸汽 , 造成严重刺激 , 可能对生育能力和胎儿造成伤害。 防范说明 : 预防措施 : 远离热源、 火 花、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闭 , 采 取防静电措施,容器或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明及 其他设备。按要 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穿防静电工作服作业。作禁 止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避免高浓度吸入。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 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应品种和数量 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 :如泄漏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 , 用砂土 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 系统。大量泄漏 ,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 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处置火 ,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上撤离。 安全储备 :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在通风良好处储存。禁止与氧化剂、 还原剂、碱类混存混放。 废弃处置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物理化学危害: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 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 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N,N-二甲基甲酰胺≥ 99.5% 68-12-2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根据 GB/T 16483-2008 、GB/T 17519-2013 编制 第 2 页,共7 页

微波作用下合成2-甲基苯并咪唑

第30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9月 Vol.30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8 ──────────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2006114)。 收稿日期:2007-10-24 作者简介:余亚美(1982-),女,河北衡水人,河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材料制备。 - 39 - 微波作用下合成2-甲基苯并咪唑 余亚美1,崔广华1,吴树新2 (1.河北理工大学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唐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邻苯二胺和冰乙酸为反应物,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甲基苯并咪唑。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微波输出功率700W 、间歇辐射时间3 min 、n(邻苯二胺):n(冰乙酸)=1:2.5时,产率可达84.6%。 关键词:微波辐射;2-甲基苯并咪唑;合成 中图分类号: O 6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5-0039-02 Microwave Enhanced Synthesis of 2-MethylBenzimidazole YU Ya-mei 1, CUI Guang-hua 1, WU Shu-xin 2 (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ebei Tangshan 063009,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2-methylbenzimid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o-phenylenediamine with acet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polyphosphoric acid (PPA) as catalyst through microwave enhanc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microware power of 700W, microwave enhanced time of 3 min., the mole ratio of o-phenylenediamine to acetic acid of 1:2.5, the yield was 84.6%. Key words: microwave irradiation; 2-methyl benzimidazole; synthesis 2-甲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含有两个不相邻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抗蚀性,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金属防腐蚀、医药、染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1] 。因此,2-甲基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从未间断,至今仍十分活跃[2] 。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传统方法主要在盐酸、多聚磷酸(PPA )、硼酸等酸性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羧酸与邻苯二胺的加热反应制得,然而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或较长的反应时间。近年来微波促进的有机化学反应因具有加热时间短、产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固相微波反应以其安全、反应装置简单而倍受青睐[3-4]。 本研究用PPA 作催化剂,通过微波照射,使邻苯二胺与冰乙酸在无溶剂下进行反应,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仪器:WD900DSL23-K6型Galanz 家用微波炉,微波 输出最大功率900W ;A V ATAR360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WRS-1B 数字熔点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试剂:邻苯二胺、冰乙酸、多聚磷酸、氨水、活性炭、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试剂。 1.2 实验方法 在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1.08g 的邻苯二胺和一定量的冰乙酸,然后加入4 mL PPA ,回流搅拌均匀后放入微波炉内,先在低火下(300W )照射1min ,待反应物充分溶解后,在一定功率下再间歇式照射2次,每次若干分钟。将浅黄色的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浸入20mL 冰水中,用氨水溶液调至pH7~8,抽滤、洗涤、干燥得粗品。将粗品用活性炭脱色,乙醇重结晶,得淡黄色晶体[5] 。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波输出功率对反应的影响 在物料比n(邻苯二胺):n(冰乙酸) =1:2.5、间歇辐射3 min 时,不同功率对合成产率的影响如表1。微波输出功率对反应的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提高辐射功率会提高产率,

N,N-二甲基甲酰胺MSDS

N,N-二甲基甲酰胺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N,N-二甲基甲酰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N,N-dimethylformamide 中文别称:甲酰二甲胺 CAS No.:68-12-2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 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 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 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 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 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 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 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 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 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 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 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 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 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 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10[皮]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10ppm,30mg/m3[皮];ACGIH 10ppm,30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羟胺-氧化铁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咪唑啉结构及用途

咪唑啉结构及用途 咪唑啉又称二氢咪唑(dihydroimidazole)。有4,5-,2,5-和2,3-二氢咪唑三种异构体,或根据双键位置又分别称为2-咪唑啉、3-咪唑啉和4-咪唑啉。基本结构如下: 是强碱性、低熔点固体。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优良的起泡性、净洗性、乳化性、耐硬水性、抗静电性和柔软织物等性能,且具有无毒、高生物降解等特点,还具有杀菌和消毒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它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稳定,可同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伍。 2咪唑啉缓蚀剂缓蚀原理及特点 咪唑啉本身并不重要,但其衍生物,尤其是2-咪唑啉的衍生物,在医药和农药中很重要。如2-苄基-4,5-二氢咪唑是血管扩张剂和降压药,2-羟甲基-2-十七烷基-4,5-二氢咪唑用作苹果黑星病的杀菌剂。烷基咪唑啉及其衍生物在油田开采中广泛用作缓蚀剂、杀菌剂。也用于工业清洗、纺织、合纤、塑料加工、医疗卫生、采油、食品乳制品、造纸、印染、羽绒、皮革、金属抛光等行业。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用作缓蚀剂的咪唑啉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具有1个含氮五元杂环,杂环上与氮原子(N)成键的具有不同活性基团(如酰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羟基)的亲水支链R1和含有不同碳链的烷基憎水支链R2。用于油田管输以及气井的缓蚀剂多是含氮化合物,其中以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用量最大,其用量约占缓蚀剂总用量的90%左右;用于炼厂塔顶冷凝水的油溶性缓蚀

剂以及水溶性缓蚀剂也多含有咪唑啉类物质。 咪唑啉类缓蚀剂本质上是一种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含有电负性较大的不饱和双键和N原子,极易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咪唑啉缓蚀剂的主要作用机理:以不同活性的基团(酰胺官能团,胺基官能团,羟基等)与N成键形成亲水支链R1;含有不同碳链的烷基与环直接成键,形成憎人水支链R2。其结构式如下: 亲水基可有效提高缓蚀剂的溶解性能,还可同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吸附;憎水基可在远离金属的表面形成疏水层,降低缓蚀剂的水溶性,有效阻止或隔绝腐蚀性介质的接触和侵蚀。改变这些基团可以调节缓蚀剂的碱性、亲核性和给电子能力:憎水基中引入烷基碳链或酯基,对水分子的屏蔽效应将会增强,不含烷基链的API(氨基丙烷基咪唑)作为缓蚀剂使用时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层,若取代基团中含有烷基链则可以帮助缓蚀剂形成保护层;对于不同链长的烷基咪唑啉,缓蚀剂膜与金属结合的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 时,疏水膜层致密覆盖度高;碳钢在7O℃20%HC1 溶液中,咪唑啉环上R2端基为苯环时,缓蚀性大于直链型基团,同系列中缓蚀性能随咪唑啉环与苯环上碳原子数目增加而增加,苯环上的大π键可与咪唑啉环上的C=N键共轭,增大其稳定性。因此,可在咪唑啉环上引入苄基,增强与金属表面的吸附。目前,R1,R2基团可以影响缓蚀效果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也有研究者认为,R1对缓蚀效果几乎不起作用,R2中烃链的长度与缓蚀效果无关。从协同效应方面看,缓蚀剂与其他组分复配使用缓蚀效果较好:含有咪唑啉结构的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成膜,另一种含有一些特殊基团的缓蚀剂,起助剂作用。如含s基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咪唑啉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分子式:C3H6N2 分子量:72.1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90% CAS NO:504-74-5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5_6_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试剂与中间体 5,6-二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赵瑞林3 赵欣荣 (石家庄市化工研究所,石家庄050031) 摘要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环化合成5,62二甲基苯并咪唑,总收率达40%。 关键词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 环化 合成 5,62二甲基苯并咪唑(1)作为维生素B 12分子结构的主要单元,也是其生物合成的主要前体[1]。目前国内外合成路线主要有两条:(1)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氯甲基化合成3,42二甲基苯胺,再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汇编.第一集,1966:2642266)。(2)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得3,42二甲基2N 2乙酰苯胺(4),经硝化、水解、还原、环化得1。路线(1)用二氯甲醚或甲醛及氯化氢为氯甲基化试剂,原料剧毒且沸点低,不易工业化。路线(2)包含萃取、气体催化、水解等过程,步骤多,产率低,且采用超低温操作,条件苛刻,总收率只有23%[2]。 本文也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经乙酰化、肟化、重排、硝化、还原和环化合成1省去水解一步,操作中也作了改进,总收率达40%。 H 3C H 3C (CH 3CO )2O A l C l 3 H 3C H 3C COCH 3 2 H 2NOH ?HC l H 3C H 3C COCH 3 N OH 3 H 3C H 3C N HCOCH 3 4 HNO 3H 2S O 4 H 3C H 3C N HCOCH 3NO 25 N a 2S 2O 4H 2O H 3C H 3C N H 2N H 2 6 HCOOH H 3C H 3C N N H CH 1 实验部分 3,42二甲基苯乙酮(2) 将邻二甲苯(10.6g ,0.10m o l )、石油醚(60~90°C ,50m l )、 三氯化铝(18g ,0.13m o l )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在20°C 、1h 内滴加乙酐(8.1g ,0.12m o l ),继续反应1.5h 。 在0°C 的冰水浴冷却下,加入冰、盐酸混合液(60m l ,10%HC l ),搅拌、静置分层。分去水层,油层依次用水(60m l )、5%N aO H (60m l )、 水(60m l ×3~4)洗至pH 6~8。常压蒸去石油醚,得红色透明液体2(14.5g ,97%),含量>99%(气相色谱法),bp 240~245°C (文献[3]:243°C )。直接用于下步合成。 3,42二甲基苯乙酮肟(3) 将2(11.1g ,0.075m o l )、盐酸羟胺(7.0 g ,0.1m o l )、 95%乙醇(30m l )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在30°C 于1h 内滴加40%N aO H (10m l ),反应1h 。用5%的盐酸酸化至pH 2,过 滤,用少量水洗涤3次,干燥得白色沉淀3 (11.5g ,94%),m p 84~86°C (文献[3] :84~86°C )。 3,42二甲基2N 2乙酰苯胺(4)

咪唑啉缓蚀剂

咪唑啉类缓蚀剂及其缓蚀机理 栾丽君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综述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及影响产率的因素,及其缓 蚀机理,并探讨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缓蚀机理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Luan Liju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 the synthetic methods and som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of the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om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discussed in future. Key words: i 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ynthesi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前言 腐蚀是困扰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 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力和建筑等领域,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缓蚀剂研究正向高效、多功能、无公害的目标发展。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传统缓蚀剂往往对环境有一定危害。咪唑啉缓蚀剂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没有危害,属于环境友好型缓蚀剂[2] ,而且咪唑啉缓蚀剂在各种酸性介质中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3,4],可通过覆盖效应和提高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来防止氧气和二氧化碳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是一种有效的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生产,其本身也朝着新型、高效、低用量、低毒、环保型的方向发展[5,6]。合理使用缓蚀剂是防止金属及其合金在环境介质中发生腐蚀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技术。因此,深入研究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的合成、影响其产率的因素以及缓蚀机理进行评述,并介绍了其发展趋势。 1.缓蚀剂概述 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新发表的《关于腐蚀与腐蚀试验的术语的标准定义》把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or)定义为: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缓蚀剂添加于腐蚀介质中能大大降低金属腐蚀速率的现象,称为缓蚀作用;而这种缓蚀作用的大小通常采用缓蚀效率(简称IE)来表示: %1001%100000???? ??-=?-= V V V V V IE 式中,V 0为未加入缓蚀剂时金属的腐蚀速率;V 为加入缓蚀剂后金属的腐蚀速率。缓蚀效率越大,缓蚀剂的阻碍或延缓腐蚀的效果就越好[7]。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是含有两个互为间位的氮原子及一个双键的五元 杂环化合物。咪唑啉型缓蚀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碳支链R和杂环上与 N 成键含有官能团的支链 R1(一般为酰胺官能团,胺基 官能团,羟基等)。 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酸洗中被广泛使用,它对碳钢等金属在盐酸中有优良的缓蚀 性能[1]。本试验是在以有机酸(苯甲酸、月桂酸)和多胺(二乙烯三胺、三乙 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的基础上,研究了咪唑啉季铵盐(IM)与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无机阴离 子Br-、I-的协同作用。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一种缓蚀性能较好的复配型 缓蚀剂,然后找出了该新型缓蚀剂的最佳应用条件。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性能的测定 在5%的盐酸介质(50℃,6h)中对各合成样品进行缓蚀性能的测定。 1合成原料:苯甲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 2合成原料:苯甲酸、三乙烯四胺、氯化苄 3合成原料:月桂酸、二乙烯三胺、硫酸二甲酯, 4合成原料;月桂酸、三乙烯四胺、硫酸二甲酯 合成的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较好,质量浓度达到0.5~1g/L时,缓蚀率能达到99%以上。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的效果要好于二乙烯三胺,月 桂酸要好于苯甲酸。其中由月桂酸、三乙烯四胺和硫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的4# 样品的缓蚀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样品,其缓蚀率高达99.4%。 这是因为合成各样品的主体药品不同,造成其分子结构不同。分子结构对缓蚀 剂在金属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首先取决于官能团的极性,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 的配合作用,发生化学吸附,烃基则对氢离子产生一定的隔离作用。另外,空间 位阻、极性基团的数目等也对缓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空间位阻小,利于表面活 性剂的吸附和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可增大覆盖度从而增加缓蚀率;但空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2008年第28卷有机化学V ol. 28, 2008第2期, 210~217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 2, 210~217 wyl@https://www.doczj.com/doc/cb397465.html, * E-mail: Received July 7, 2006; revised May 30, 2007; accepted June 22, 2007.

No. 2 李焱 等: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211 Lu 等[2]报道了用微波辐射促进邻苯二胺与酸的反应(Eq. 3), 并指出多聚磷酸(PPA)存在下多种芳香的和脂肪的酸都可以得到较好的产率, 当取代基为H 或CH 3时即使没有PPA 的存在也可以得到相应的2-取代苯并咪唑. Liu 等[3] 也研究了微波促进下邻二胺与羧酸的反应(Eq. 4). 该研究组不但研究了不同羧酸对反应的影响, 还研究了不同二胺(包括脂环的、芳香的和杂环的等)对反应的影响, 并进行了正交实验, 详细列举了6种二胺与7种羧酸之间彼此作用的转化率、产率等数据. 陈淑华等 [4]研究表明, 微波辐射功率不同会直接影响产物的类型, 并对比了以硅胶、氧化铝、人工沸石等为载体时的反应情况, 得出结论:以邻苯二胺和芳香酸为原料, 人工沸 石为载体, 加入催化量的DMF 作能量传递介质, 微波辐射2~6 min 可高产率地得到目标物2-取代苯并咪唑, 改变微波功率则得到另一类化合物(Scheme 1). Scheme 1 Dubey 等[5]用邻苯二胺与α,β-不饱和酸反应合成2-乙烯基苯并咪唑(Eq. 5). 1.2 邻苯二胺与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Srinivasan 等[6]研究了邻苯二胺与苯甲酰氯在多种离子液体中的反应情况, 从中优选出两种离子液体 4[Hbim]BF +- (1-but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反应时间10 min, 产率95%), 4 [bbim]BF +- (1,3-di-n -but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反应时间40 min, 产率92%). 并研究了在这两种离子液体中邻苯二胺(邻氨基 酚或邻氨基硫酚)与多种酰氯反应的情况(Eq. 6). Chen 等[7]以邻苯二胺(邻氨基酚或邻氨基硫酚)和与 连接在连缀于PEG (polyethylene glycol)聚合物上的酰基氟作用, 液相合成了多种2-取代唑类衍生物(Scheme 2). 该反应虽然产率不高, 但在探索能与PEG 连接并用于组合化合物库合成的新试剂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Janda 等[8]研究了邻苯二胺与连接在聚合物载体上 的酯在多种Lewis 酸存在条件下合成了苯并咪唑的情况 (Eq. 7), 实验表明Et 2AlCl 对该反应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NN-二甲基甲酰胺( 甲酰二甲胺)】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酰二甲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NN-二甲基甲酰胺; 甲酰二甲胺 英文名: N,N-dimethylformamide;DMF 分子式:C3H7NO 分子量:73.10 CAS号:68-12-2 危规号:33627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 溶解性: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61 沸点(℃):152.8 相对密度(水=1): 0.94 临界温度(℃):374 临界压力(MPa):4.48 相对密度(空气=1):2.51 燃烧热(KJ/mol):1915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3.34(6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闪点(℃):58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下限(%):2.2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15.2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引燃温度(℃):445 禁忌物:强氧化剂、酰基氯,氯仿,碱类、强还原剂、卤素, 氯代烃。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10mg/m3[皮] 苏联MAC:10mg/m3 美国TWA:OSHA 10ppm,30mg/m3[皮]; ACGIH 10ppm,30mg/m3[皮]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急性毒性:属低毒类 LD50:4000mg/kg(大鼠经口);4720mg/kg(兔经皮) LC50:9400mg /m3 2小时(小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还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工程防护: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人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苯并咪唑研究进展

苯并咪唑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如抗癌、抗真菌、消炎、治疗低血糖和生理紊乱等, 在药物化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并可用于模拟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部位研究生物活性, 以及环氧树脂新型固化剂、催化剂和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剂, 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等。绿色合成苯并咪唑化合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以及在离子鉴定、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应用介绍。 关键词:苯并咪唑配合物合成应用 1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1.1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合成 继1872年Hoebrecker首次合成第一个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5-二甲基苯并咪唑(1)后, Ladenburg用乙酸和4-甲基邻苯二胺加热回流, 也同样得到化合物1 。从此, 邻苯二胺衍生物和有机酸的关环反应就成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制备最通用的方法, 但通常需要很强的酸性条件[常采用HCl、多聚磷酸(PPA)、混酸体系、对甲苯磺酸等作为催化剂]和很高的反应温度[1]. 1986 年Gedye 等[2]首次报道了微波作为有机反应的热源, 具有速度快、产率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例如, 路军等[3]在无溶剂条件下, 利用微波间歇加热合成苯并咪唑衍生物。只需反应8 min, 产率一般可达64%~88%。Zhang[4]成功报道了以邻苯二胺和原酸酯为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他们用路易斯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室温搅拌进行反应, 合成条件比较温和.当以ZrCl4为催化剂时, 反应2h, 产率为95%. 用相同的原料, 他们[5]还研究了用磺酸作为催化剂, 在甲醇体系中室温下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产率达到96%, 反应时间也缩短为1h。 1.2液相合成 考虑到载体合成的某些缺点, 研究者们对同样以卤代硝基苯为原料的传统液相合成法也比较重视. 例如,Raju 等[6]报道了在室温下用邻氟取代硝基苯合成含硫和含氧的取代苯并咪唑. 与别人不同的是, 在还原芳环上的硝基时, 他们用的是Raney Ni 的甲醇溶液, 最后在THF 溶液中进行关环缩合反应。该方法的合成产率都在90%以上, 不过反应时间和其他室温下进行的反应一样都较长, 需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