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三角形经典题型和强化练习

初二三角形经典题型和强化练习

初二三角形经典题型和强化练习
初二三角形经典题型和强化练习

一、教学目标:1、能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了解分析的思想方法。

3、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证明

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1、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 经历思考、猜想,并对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的思考方法;

2、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量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四、考点热点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

2

b

2

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 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

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角平分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

线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五、典型例

题.

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

性质

1、(2009·怀化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

90=∠B ,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已知

10=∠BAE ,则C ∠的度数为( ) A .

30 B .

40 C .

50 D .

60

【解析】选B .由 90=∠B , 10=∠BAE 得∠AEB=80°,由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得EA=EC ,所以∠EAC=∠ECA=

21∠AEB=2

1

×80°=40°. 2、(2009·云南中考)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

A .13

B .14

C .15

D .16

【解析】选A.∵△ABC 周长等于21,又∵BC 等于5,且AB=AC ,∴AC=8, ∵D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E=BE ,∴AE+EC=BE+EC=AC=8, ∴△BEC 的周长=BE+EC+BC=8+5=13;

A

D

E

B C

3、2009·泉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 交边BC 于点D ,交边AB 于点E ,若△EDC 的周长为24,△ABC 与四边形AEDC 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 的长为 ;

【解析】∵△ABC 周长与四边形AEDC 周长差等于12,∵DE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EDB ≌△EDC ,

∴BD+BE-DE=12,又∵BD+BE+DE=24,∴DE=6.

4、(2009·黄冈中考)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度.

【解析】如图(1)因为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又因为∠AED =50°,所以∠A=40°,因为AB=AC ,所以∠B=70°;

如图(2)因为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E =50°,所以∠EAD=40°,因为AB=AC ,所以∠B=20°;

答案:70或20;

5、(2007·成都中考)已知:如图,ABC △中,45ABC ∠=°,CD AB ⊥于D ,BE 平分ABC ∠,

且BE AC ⊥于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 AC =; (2)求证:1

2

CE BF =

; 【解析】(1)证明:CD AB ⊥∵,45ABC ∠=°,

B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D CD =∴.

在Rt DFB △和Rt DAC △中,

90DBF BFD ∠=-∠∵°,90DCA EFC ∠=-∠°,

且BFD EFC ∠=∠,

DBF DCA ∠=∠∴.

又90BDF CDA ∠=∠=∵°,BD CD =,

Rt Rt DFB DAC ∴△≌△. BF AC =∴.

(2)证明:在Rt BEA △和Rt BEC △中

BE ∵平分ABC ∠, ABE CBE ∠=∠∴.

又90BE BE BEA BEC =∠=∠=∵,°,

Rt Rt BEA BEC ∴△≌△.

1

2

CE AE AC ==

∴. 又由(1),知BF AC =,

11

22

CE AC BF =

=∴.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1.(2009·宁波中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选B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互余,所以每个底角等于45°;

2、(2009·聊城中考)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E 、F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且CE =AF .如果∠AED =62o,那么∠DBF =( )

A .62o

B .38o

C .28o

D .26o

【解析】选C.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得∠BAF=∠C=∠CAD=45 o, 又∠AED =62o ,∴∠EAC=62o -

45 o =17 o ,又CE =AF ,∴△ABF ≌△CAE, ∴∠ABF=17 o , ∴∠DBF =45 o-17 o=28o.

3、(2009·烟台中考)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3,P 为BC 上一点,且BP =1,D 为AC 上一点,若∠APD =60°,则CD 的长为( ) A .

3

2

B .

23

C .

12

D .34

【解析】选B 因为∠APD =60°,所以∠PDC=60°+∠PAD , 又因为∠BPA =60°+∠PAD ,所以∠PDC=∠BPA , 又因为∠B =∠C ,所以△ABP ∽△PCD , 所以

2

3

==PC AB CD BP ,所以CD =23.

4、(2007·杭州中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1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应该

为 。 答案:70,704070,55,55??????或

5、(2009·绍兴中考) 如图,在ABC △中,40AB AC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 ,使90BAD CAE ∠=∠=°. (1)求DBC ∠的度数;

(2)求证:BD CE =.

A

D C

P

B

60°

答案:(1)Δ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D , 所以∠ABD =45°,AB =AC,所以∠ABC =70°, 所以∠CBD =70°+45°=115°.

(2)因为AB =AC,90BAD CAE ∠=∠=°,AD =AE, 所以ΔBAD ≌ΔCAE,所以BD =CE

六、课后练习: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 ,DM ⊥BC ,垂足为M 。求证:M 是BE 的中点。

A

D

1 B

M C E

分析:欲证M 是BE 的中点,已知DM ⊥BC ,所以想到连结BD ,证BD =ED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DBE =21∠ABC ,而由CE =CD ,又可证∠E =2

1

∠ACB ,所以∠1=∠E ,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C 的中点 所以∠1=

2

1

∠ABC 又因为CE =CD ,所以∠CDE =∠E 所以∠ACB =2∠E 即∠1=∠E

所以BD =BE ,又DM ⊥BC ,垂足为M

所以M 是BE 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C AB =,D 是BC 上一点,且CA DC DB AD ==,,求B A C ∠的度数。

A

B

C

D

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 ∠在ABC ?中,但仅靠AC AB =是无法求出来的。因此需要考虑

DB A D =和CA DC =在题目中的作用。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因此

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C AB =,所以C B ∠=∠ 因为DB A D =,所以C DAB B ∠=∠=∠;

因为CD CA =,所以CDA CAD ∠=∠(等边对等角) 而 DAB B ADC ∠+∠=∠ 所以B DAC B ADC ∠=∠∠=∠22, 所以B 3B A C ∠=∠

又因为

180=∠+∠+∠BAC C B

180B 3C B =∠+∠+∠ 所以

36B =∠ 即求得

108BAC =∠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2. 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的。

3. 此题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计算题,而边证边算又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例3. 已知:如图,ABC ?中,AB CD AC AB ⊥=,于D 。求证:DCB 2B AC ∠=∠。

A 1 2

D B

C

E

3

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 ∠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 ∠的关系。

证明:过点A 作B C AE ⊥于E ,AC AB = 所以BAC 2

1

21∠=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因为

90B 1=∠+∠

又AB CD ⊥,所以

90CDB =∠

所以

90B 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31∠=∠(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DCB 2B AC ∠=∠ 说明:

1.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2. 对线段之间的倍半关系,常采用“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角间的倍半关系也同理,或构造“半”,或构造“倍”。因此,本题还可以有其它的证法,如构造出DCB ∠的等角等。

4、中考题型:

1.如图,△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为∠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A 36° E D

F

B

C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可求得等腰三角形有8个,故选择C 。

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证:AE =AF 。

A

E F B

D

C

证明:因为AC AB =,所以C B ∠=∠ 又因为AC DF AB DE ⊥⊥, 所以

90CFD BED =∠=∠ 又D 是BC 的中点,所以DC DB = 所以)AAS (CFD DEB ??? 所以CF B E =,所以A F A E =

说明:证法二:连结AD ,通过??A ED AFD ?证明即可

5、题形展示:

例1. 如图,ABC ?中,

100=∠=A AC AB ,,BD 平分ABC ∠。

求证:B C B D AD =+。

A

D

1 B 2

E F

C

分析一: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在BC 上截取B D B F =,只需证明AD CF =,考虑到21∠=∠,想到在BC 上截取B A B E =,连结DE ,易得,则有FD A D =,只需证明CF DE =,这就要从条件出发,通过角度计算可以得出DE DF CF ==。

证明一:在BC 上截取B D B F B A B E ==,,连结DE 、DF 在AB D ?和EB D ?中,B D B D 21B E B A =∠=∠=,,

80

DEF 100

A BED DE AD )SAS (EBD ABD =∠∴=∠=∠=∴???∴,

100A AC AB =∠=, 40)100180(2

1

C ABC =-=

∠=∠∴

20402

1

21=?=∠=∠∴ 而B F B D = 80)20180(2

1

)2180(21BDF BFD =-=∠-=

∠=∠∴ AD

BD FC BF BC FC

DF DE AD FC DF C FDC 404080C DFE FDC 40C 80DFE DF

DE 80DFE DEF +=+=∴===∴=∴∠=∠∴=-=∠-∠=∠∴=∠=∠∴=∴=∠=∠∴

即B C B D AD =+

分析二:如图,可以考虑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这样BD +AD=BD+DE=BE ,只需证明BE =BC ,由于

202=∠,只需证明

80BCE E =∠=∠

A

D E 1 B 2

F

C

3 4 5 6

易证

6020100180ADB EDC =--=∠=∠,

120BDC =∠,故作BDC ∠的角平分线,则有FB D A B D ???,进而证明DFC DEC ???,从而可证出

80E =∠。 证明二:延长BD 到E ,使DE =AD ,连结CE ,作DF 平分BDC ∠交BC 于F 。 由证明一知:

100A 2021=∠=∠=∠,

则有

12060180BDC 603660201001803=-=∠=∠=∠=--=∠,, DF 平分 6054BDC

=∠=∠∴∠

606543=∠=∠=∠=∠∴,在AB D ?和FB D ?中 43B D B D 21∠=∠=∠=∠,,

)A S A (F BD

A BD ???∴

100A BFD FD AD =∠=∠=∴,,而DE DF DE AD =∴=, 在DEC ?和DFC ?中,DC DC 65DF DE =∠=∠=,,

)S A S (D F C D E C

???∴

80100180BFD 180DFC E =-=∠-=∠=∠∴ 在BCE ?中,

803202=∠=∠,

B C E E B C E ∠=∠∴=∠∴,

80

B C B D AD B E B C =+∴=∴,

说明:“一题多证”在几何证明中经常遇到,它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读者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实战模拟】

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 ,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 或8cm

D. 以上都不对

2.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90CBD ==∠,

,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C

A 1

D

B

2 3

3.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中线的交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4. ABC ?中,

120A AC AB =∠=,,AB 的中垂线交AB 于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

BC 2

1

DE =

A

E D

O B

C

1 2

【试题答案】

1. B

2. 分析: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图形中角的度数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 解: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60ABC BC AB =∠=,

因为B C B D =,所以B D A B = 所以23∠=∠

在AB D ?中,因为

60ABC 90CBD =∠=∠, 所以

150ABD =∠,所以 152=∠ 所以

75ABC 21=∠+∠=∠

3. 分析:首先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已知:如图,在ABC ?中,AC AB =,D 、E 分别为AC 、AB 边中点,BD 、CE 交于O 点。求证: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欲证本题结论,实际上就是证明OC OB =。而OB 、OC 在ABC ?中,于是想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等,那么问题就转化为证含有21∠∠、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因为在ABC ?中,AC AB = 所以ACB AB C ∠=∠(等边对等角)

又因为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所以EB DC =(中线定义) 在BCD ?和 CBE ?中,

??

?

??=∠=∠=)(CB BC )(EBC DCB )

(EB DC 公共边已证已证 所以)SAS (CBE BCD ???

所以2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所以OC OB =(等角对等边)。

即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说明:

(1)正确地理解题意,并正确地翻译成几何符号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特别是把“在 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正确地理解成“OB =OC ”是关键的一点。

(2)实际上,本题也可改成开放题:“△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中点,BD 、CE 交于O 。连结AO 后,试判断AO 与BC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其解决方法是和此题解法差不多的。

4. 分析:此题没有给出图形,那么依题意,应先画出图形。题目中是求线段的倍半关系,观察图形,考虑取BC 的中点。

证明:过点A 作BC 边的垂线AF ,垂足为F 。

E

A 3 1 2 D B

F C

在ABC ?中,

120BAC AC AB =∠=, 所以

30C B =∠=∠ 所以BC 2

1

BF 6021=

=∠=∠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 所以

603=∠(邻补角定义)。 所以31∠=∠

又因为ED 垂直平分AB ,所以

30E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AB 2

1

AD =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 又因为AB 2

1

AF =(直角三角形中 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所以A F A D = 在ABF Rt ?和AED Rt ?中,

??

?

??=∠=∠=∠=∠ 90ADE AFB )

(AD AF )(31已证已证 1

3

所以)ASA (AED Rt ABF Rt ??? 所以B F ED = 即BC 2

1

ED =。 说明:

(1)根据题意,先准确地画出图形,是解几何题的一项基本功;

(2)直角三角形中

30角的特殊关系,沟通了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顺利证明打通了思路。

三角形

考点一、三角形 (3~8分) 1、三角形的概念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 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5、三角形的分类 ① 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2

1

×底×高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3~8分)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探究

知识点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及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

1、边角边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如何选定判定方法

1、条件是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可选用SAS 、AAS 、ASA .

2、条件是两角对应相等时,可选用ASA 、AAS .

3、条件是两边对应相等时,可选用SAS 、SSS .

4、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时,可选用HL ,也可选用SAS 、AAS 、ASA 、SSS 。 五.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两种定义(1)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4,已知OE 是∠AOB 的平分线,F 是OE 上一点,若CF ⊥OA 于点C ,DF ⊥OB 于点D ,则CF =DF.

定理的作用:①证明两条线段相等;②用于几何作图问题;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上. 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在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5,已知点P 在∠AOB 的内部,且PC ⊥OA 于C ,PD ⊥OB 于D ,若PC =PD ,则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D

B

P

图4

C D

O

A

B

F

E

定理的作用:用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注意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4、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定理:(1)关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

的定理: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

定理的数学表示:如图6,如果AP 、BQ 、CR 分别是△ABC 的内角∠BAC 、∠ABC 、∠ACB 的平分线,那么:① AP 、BQ 、CR 相交于一点I ;

② 若ID 、IE 、IF 分别垂直于BC 、CA 、AB 于点D 、E 、F ,则DI =EI =FI.

定理的作用:①用于证明三角形内的线段相等;②用于实际中的几何作图问题.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位置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5. 角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强调: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特别注意证明的正确书写格式,同时要注意证题时做到步步有根据,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6. 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

2

b

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 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图6

E

F

D

I

P R

Q B

C

A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

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

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

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

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

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 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

1

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

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

考点三、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

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精编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压轴题专题训练

精编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压轴题专题训练1.(春?道外区期末)已知,如图1,BD、CE是锐角△ABC 的高,点F在 BD上,BF=AC,点G在CE的延长线上,CG=AB. (1)求证:∠B AF=∠C GA; (2)在图1中,过点F、G分别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 (如图2),试判断线段MN与线段FM、G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1)观察理解:如图1,△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点A, B在直线l同侧,BD⊥l,AE⊥l,垂足分别为D,E,由此可得:∠AEC=∠CD B=90°,所以 ∠C AE+∠ACE=90°,又因为∠AC B=90°,所以∠BCD+∠ACE=90°,所以∠C AE= ∠BCD,又因为AC=BC,所以△AE C≌△CD B();(请填写全等判定的方法)(2)理解应用:如图2,AE⊥AB,且AE=AB,BC⊥CD,且BC=CD,利用(1)中的结论,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 ,AC=4,将斜边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3)类比探究:如图3,Rt△ABC中,∠AC B=90° 至AB′,连接B′C,求△AB′C的面积. (4)拓展提升:如图4,等边△EBC中,EC=BC=3cm,点O在BC上,且OC=2cm,动点P从点E沿射线EC以1cm/s 速度运动,连结OP,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F.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秒时,OF∥ED; ②当t=秒时,OF⊥BC; ③当t=秒时,点F恰好落在射线EB上.

3.【问题探索】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点D、E分别在AC、 BC边上,DC=EC,连接DE、AE、BD,点M、N、P分别是AE、BD、AB的中点,连接PM、PN、MN.探索BE与MN的数量关系.聪明的小华推理发现PM与PN 的关系为,最后推理得到BE与MN 的数量关系为. 【深入探究】将△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判断(1)中的BE与MN 的数量 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解决问题】若CB=8,CE=2,在将图1中的△DEC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B、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求MN的长度.

解三角形经典练习试题集锦(附答案)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0 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 A 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 60,则 底边长为( ) A .2 B . 2 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 60 30或 B .0 060 45或 C .0 060120或 D .0 15030或 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 90 B .0 120 C .0 135 D .0 150 二、填空题 1.在Rt △ABC 中,0 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 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 2 2 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 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7∶8∶13,则 C =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AB 030C =,则AC BC +的最大值 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什么? 2.在△ABC 中,求证: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在锐角△ABC 中,求证: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三角形复习卷 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cm B 、7cm C 、9cm D 、11cm 2. 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B∶∠C=2∶3∶4,③∠A=90°-∠B ,④∠A=∠B= 2 1 ∠C 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至少有两个锐角 B.最多有一个直角 C.必有一个角大于600 D.至少有一个角不小600 4. 如图,∠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B.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C. 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D.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 A 、115° B、120° C、125° D、130° 7、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 A 、150° B、130° C、120° D、100° 8、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9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已知∠BAC=2∠B,∠B=2∠DAE,那么∠ACB 为( )A. 80° B. 72° C. 48° D. 36° 10.在△ABC 中,∠A=2∠B=4∠C ,则△ABC 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 A 、125° B 、135° C 、145° D 、150° 12.等腰△ABC 的底边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差为3cm 的两部分,则△ABC 的腰长是( )cm 。 A B C D E P 第7题 第9题

初中几何经典培优题型(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 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 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常见辅助线写法: ⑴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F交DE于F ⑵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⑶延长AB至C,使BC=AC ⑷在AB上截取AC,使AC=DE ⑸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 ⑹取AB中点C,连接CD交EF于G点

初二三角形压轴题分类解析

B A O D C E 图8 济南初中数学压轴 --------姜姜老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三角形综合题归类 一、 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1. (1)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 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 (2)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同类变式: 如图a ,△ABC 和△CEF 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 , 连接AF 和BE. (1)线段AF 和BE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a 中的△CEF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 ,(1)中的结论还成立 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a 中的△ABC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 一个变换后的图形c(草图即可),(1)中的 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图c 3. 如图9,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为,EB CD 的中点,易证: CD 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0的位置时,CD 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 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1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 请说明理由. 同类变式:已知,如图① 所示,在ABC △和ADE △中,AB AC =, AD AE =, BAC DAE ∠=∠,且点B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 CD M N ,,,分别为BE CD ,的中点. (1)求证:①BE CD =;②AN AM =;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4. 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BG 与DE 相交于点H . (1)证明:△ABG ≌△ADE ; G D A 图9 图10 图11 C B O D 图7 A E C E N M C A B D N

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外接圆半径) 公式的变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综合应用解三角形经典例题老师

一、知识梳理 1.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A B C ++=π;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面积公式: 111 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 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形式一: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 ? ??===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 (边角转化的重要工具) 形式三:::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形式四: 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 =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形式一:2 2 2 2cos a b c bc A =+- 2 2 2 2cos b c a ca B =+- 222 2cos c a b ab C =+-(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形式二: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 二、方法归纳 (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 ,由A +B +C =π及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可求出角C ,再求b 、c . (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 -2b c 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 . (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 . (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 =π-(A +B ),求出c ,再由sin sin a c A C =求出C ,而通过sin sin a b A B =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a = b sinA 有一解 b >a >b sinA 有两解 a ≥b 有一解 a >b 有一解 三、课堂精讲例题 问题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及分类

B A O D C E 图8 8年级三角形综合题归类 一、 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1. (1)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 角形OAB 和等边三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 (2)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2. 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AN 、BM 相交于O. ① 求证:AN=BM ② 求 ∠AOB 的度数。 ③ 若AN 、MC 相交于点P ,BM 、NC 交于点Q ,求证:PQ ∥AB 。 (湘潭·中考题) C B O D 图7 A E A B C M N O P Q

同类变式: 如图a ,△ABC 和△CEF 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 ,连接AF 和BE. (1)线段AF 和BE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a 中的△CEF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a 中的△ABC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c(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图c 3. 如图9,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为,EB CD 的中点,易证: CD BE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0的位置时,CD 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 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A 点旋转到图11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 给出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答案

1. 解: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 sin 2sin 2sin 2,2sin()cos()2sin cos A B C A B A B C C +=+-= cos()cos(),2cos cos 0A B A B A B -=-+= cos 0A =或cos 0B =,得2A π=或2B π=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证明:将ac b c a B 2cos 222-+=,bc a c b A 2cos 2 22-+=代入右边 得右边22222222 22()222a c b b c a a b c abc abc ab +-+--=-= 22a b a b ab b a -==-=左边,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证明:∵△AB C 是锐角三角形,∴,2A B π+>即022A B ππ>>-> ∴sin sin()2 A B π >-,即sin cos A B >;同理sin cos B C >;sin cos C A >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4.解:∵2,a c b +=∴sin sin 2sin A C B +=,即2sin cos 4sin cos 2222 A C A C B B +-=, ∴1sin cos 222B A C -==0,22 B π<<∴cos 2B = ∴sin 2sin cos 22244B B B ==?=839 5解:22222222sin()sin cos sin ,sin()cos sin sin a b A B a A B A a b A B b A B B ++===-- cos sin ,sin 2sin 2,222cos sin B A A B A B A B A B π===+=或2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解:2sin sin 2sin sin )sin ,R A A R C C b B ?-?=- 222sin sin )sin ,,a A c C b B a c b -=--=-

三角形经典题50道附答案解析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111749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 2CD AB 延长CD 与P ,使D 为CP 中点。连接AP,BP ∵DP=DC,DA=DB ∴ACBP 为平行四边形 又∠ACB=90 ∴平行四边形ACBP 为矩形 ∴AB=CP=1/2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A D B C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 ∠BAF=∠EAF (∠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 ∴△EFD ≌△CGD EF =CG B A C D F 2 1 E

(完整版)解三角形三类经典题型

解三角形三类经典类型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形状 类型二 求范围与最值 类型三 求值专题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1:已知△ABC 中,bsinB=csinC,且C B A 2 22sin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bsinB=csinC,由正弦定理得 sin 2B=sin 2 C ,∴ sinB=sinC ∴ B=C 由 C B A 222sin sin sin += 得 2 22c b a += ∴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在△ABC 中,若B=ο 60,2b=a+c,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2b=a+c, 由正弦定理得2sinB=sinA+sinC,由B=ο 60得sinA+sinC=3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sinA+sin(A -ο 120)=3,整理得 sin(A+ο30)=1 ∴A+ο ο ο 60,9030==A 即,所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例3:在△ABC 中,已知2 2 tan tan b a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法1:由题意得 B A A B B A 2 2sin sin cos sin cos sin =,化简整理得sinAcosA=sinBcosB 即sin2A=sin2B ∴2A=2B 或2A+2B=π ∴A=B 或2 π = +B A ,∴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法2:由已知得22cos sin cos sin b a A B B A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2 222222222b a bc a c b b a c b c a a =-+? -+? , 整理得0))((2 2 2 2 2 =-+-c b a b a ∴ 2 2222c b a b a =+=或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4:在△ABC 中,(1)已知sinA=2cosBsin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已知sinA= C B C B cos cos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sin(B+C)=2cosBsinC 整理得sinBcosC -cosBsinC=0即sin(B -C)=0 ∴ B=C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由已知得 sinAcosB+sinAcosC=sinB+sinC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

初二三角形压轴题分类解析汇报

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 由 C ,连接AF 和BE.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三角形综合题归类 一、 双等边三角形模型 1. ( 1)如图7,点0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 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 OAB 和等边三角 形OCD,连结AC 和BD,相交于点 E,连结BC.求/ AEB 的大小; (2)如图8 ,△ OAB 固定不动,保持△ 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 OCD 绕着点 0旋转(△ OAB 和厶OCD 不 能重叠),求/ AEB 的大小. 同类变式:如图a ,A ABC 和厶CEF 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 ⑴线段AF 和BE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a 中的△ CEF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 b, (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⑶若将图a 中的△ ABC 绕点C 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 c(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 3.如图9,若厶ABC 和厶ADE 为等边三角形, CD BE , △ AMN 是等边三角形. (1) 当把△ ADE 绕 A 点旋转到图10的位置时,CD 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 明理由; (2)当厶ADE 绕A 点旋转到图 11的位置时,△ 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证明,若不是, 请说明理 由. 济南初中数学压轴 姜姜老师 M , N 分别为EB,CD 的中点,易证: 图9 图10 图11

4.如图, (1) (2) M A E 图① 图② 四边形 ABCD^四边形 AEFG^为正方形,连接 BG 与 DE 相交于点H. 证明:△ ABG 也△ ADE ; 试猜想 BHD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将图中正方形 ABCD^点A 逆时针旋转(0°< BAE v 180°),设厶ABE 的面积 同类变式:已知,如图①所示,在厶ABC 和厶ADE 中,AB AC , AD AE , BAC DAE ,且点B , A, D 在一条直线上,连接 BE , CD , M , N 分别为BE , CD 的中点. (1)求证:① BE CD ?,②AM AN .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 △ ADE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 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为S , △ ADG 的面积为S 2,判断S 与S 2的大小关系,并给予证明. 5?已知:如图, △ ABC 是等边三角形,过 AB 边上的点D 作DG // BC ,交AC 于点G ,在GD 的延长线上取 点 E ,使 DE DB ,连接 AE , CD . (1) 求证:△ AGE DAC ; (2) 过点E 作EF // DC ,交BC 于点F ,请你连接AF ,并判断△ AEF 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二、 垂直模型(该模型在基础题和综合题中均为重点考察内容) 考点1 :利用垂直证明角相等 1. 如图,△ ABC 中,/ ACB = 90 °, 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丄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丄BC 交CF 的 延长线于 D. C C N D A B D A C E B F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精选.)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完整版)解三角形三类经典题型

解三角形三类经典类型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判断三角形形状 求范围与最值 求值专题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形状 2 2 2 例1已知△ ABC 中,bsinB=csinC,且sin A sin B sin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T bsinB=csinC,由正弦定理得 sin 2 B=sin 2C ,「. sinB=sinC B=C 由sin 2A sin 2 B sin 2C 得a 2 b 2 c 2 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在厶ABC 中,若E =60 ,2 b=a+c,试判断△ ABC 的形状. 解:T2 b=a+c,由正弦定理得 2sinB=sinA+sinC,由 B=60 得 sinA+sinC= . 3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 sinA+sin( 120 A )= 3 ,整理得sin(A+ 30 )=1 二A+30 90,即A 60 ,所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2bc 整理得(a 2 b 2)(a 2 b 2 c 2) 0 ? a 2 b 2或a 2 b 2 c 2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4:在厶ABC 中,(1)已知sinA=2cosBsin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已知sinA= sin B sin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cosB cosC 解:⑴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sin(B+C)=2cosBsinC 整理得sinBcosC — cosBsinC=0即sin(B — C)=0 ? B=C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由已知得sinAcosB+sinAcosC=sinB+sinC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 例3:在厶ABC 中,已知 tan A tan B 2 ,试判断厶ABC 的形状. b 2 解:法1:由题意得 sin AcosB sin B cos A ■ 2 A sin A ■ 2 - sin B ,化简整理得 sinAcosA=sinBcosB 即 sin2A=sin2B ??? 2A=2B 或 2A+2B=n /? A=B 或 A a 2 a 2 ,2 c b 法2:由已知得sinAcosB sin B cos A 2 a 2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 b 2 2ac b b 2 2 2 c a a 2 b 2 B i ,?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最新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 知识点: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常考题: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A=∠C B.AD=CB C.BE=DF D.AD∥BC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

—tanC。

例 1 ? (1 )在 ABC 中,已知 A 32.00 , B 81.80 因为 00 v B v 1800,所以 B 640,或 B 1160. c as nC 空啤 30(cm). sin A s in400 ②当B 1160时,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 :三角形面积 2 , AC 2 , AB 3,求tan A 的值和 ABC 的面积。 2 (2 )在 ABC 中,已知 a 20 cm , b 28 cm , 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0,边长精确 到 1cm ) o 解:(1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0 (A B) 1800 (32.00 81.80) 66.20 ; 根据正弦定理,b asinB 42.9sin81.80 si nA 眾厂 80.1(cm); 根据正弦定理,c 聲C 丝9也彰 74.1(cm). sin 32.0 (2 )根据正弦定理, s"B 舸 A 28sin4°0 a 20 0.8999. ,a 42.9 cm ,解三角形; ①当 B 640 时, C 1800 (A B) 1800 (40° 640) 760, C 1800 (A B) 1800 (400 116。)240 , c asinC si nA 呼 13(cm). sin 40 (2)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 A 的值。 例2 ?在ABC 中, sin A cos A

si nA cos A j2cos(A 45 )-—, 2 1 cos(A 45 )-. 又 0 A 180 , A 45o 60o , A 105.° o o 1 \/3 L tan A tan(45 60 ) 一字 2 J3, 1 73 42 si nA sin105 sing5 60) sin4 5 co$60 cos45 si n60 ——-—. 1 1 /2 洽 n S ABC AC AB si nA 2 3 近 46)。 2 2 4 4 解法二:由sin A cos 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 si nA cos A 的值。 v 2 — si nA cos A —— ① 2 2 1 (si nA cos A)2 2 1 2sin Acos A — 2 Q0o A 180o , si nA 0,cos A 0. 1 另解(si n2A —) 2 2 3 (s in A cos A) 1 2 sin Acos A —, *'6 _ si nA cos A — ② 2 $2 J6 ①+②得sin A --------------- 。 4 ①-②得 cosA <6 。 4 u 而丄 A si nA J 2 J 6 4 c 匚 从而 tan A l l 2 ~3。 cosA 4 v2 v 6

三角形培优经典题型

《三角形》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4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那么它的周长是() A、13 B、16 C、17 D、13或17 2、如图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A.17 B.18 C.19 D.20 3、在△ABC中,∠A-∠C=25°,∠B-∠A=10°,则∠B=() A、28° B、35° C、15° D、21° 4、如图2,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 ∠A=50°,则∠D=() A.15°B.20°C.25°D.30° 5、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这个多边形是() A. 五边形 B. 六边形 C. 七边形 D. 八边形 6、如图3,∠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 则∠P的度数为() A.15°B.20°C.25°D.30° 7、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内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为2520°, 则原来多边形的边数不可能是() A、15条 B、16条 C、17条 D、18条 8、已知三条线段分别是a、b、c且a<b<c(a、b、c均为整数), 若c=6,则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图1 图2 图3 二、填空题(每题4分) 9、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 10、一条线段的长为a,若要使3a—l,4a+1,12-a这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1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两部分, 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_____ 12、如图4,小亮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0m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0m, 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m 13、如图5,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S△ABC=12, 则S△ADF -S△BEF=_____. 14、如图6,∠A+∠B+∠C+∠D+∠E+∠F的度数是______° 15、如图7,DC平分∠AD B,E C平分∠AEB,若∠DAE=α, ∠D BE=β,则∠D CE=______ (用α、β表示). 16、如图8,DO平分∠CDA,BO平分∠CBA,∠A=20°,∠C=30°,∠O=______°.

解三角形三类经典题型教学内容

解三角形三类经典题 型

解三角形三类经典类型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形状 类型二 求范围与最值 类型三 求值专题 类型一 判断三角形形状 例1:已知△ABC 中,bsinB=csinC,且C B A 2 22sin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bsinB=csinC,由正弦定理得 sin 2B=sin 2 C ,∴ sinB=sinC ∴ B=C 由 C B A 222sin sin sin += 得 2 22c b a += ∴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在△ABC 中,若B=ο 60,2b=a+c,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2b=a+c, 由正弦定理得2sinB=sinA+sinC,由B=ο 60得sinA+sinC=3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sinA+sin(A -ο 120)=3,整理得 sin(A+ο30)=1 ∴A+ο οο60,9030==A 即,所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例3:在△ABC 中,已知2 2 tan tan b a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法1:由题意得 B A A B B A 2 2sin sin cos sin cos sin =,化简整理得sinAcosA=sinBcosB 即sin2A=sin2B ∴2A=2B 或2A+2B=π ∴A=B 或2 π = +B A ,∴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法2:由已知得22cos sin cos sin b a A B B A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2 222222222b a bc a c b b a c b c a a =-+? -+? , 整理得0))((2 2 2 2 2 =-+-c b a b a ∴ 2 2222c b a b a =+=或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例4:在△ABC 中,(1)已知sinA=2cosBsin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已知sinA= C B C B cos cos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sin(B+C)=2cosBsinC 整理得sinBcosC -cosBsinC=0即sin(B -C)=0 ∴ B=C 即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由已知得 sinAcosB+sinAcosC=sinB+sinC ,结合正、余弦定理得

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整理

全等三角形的典型习题 一、全等在特殊图形中的运用 1、如图,等边△ABC 中,D 、E 分别是AB 、CA 上的动点,AD =CE ,试求∠DFB 的度数. 2、如下图所示,等边△ABC 中,D 、E 、F 是AB 、BC 、CA 上动点,AD =BE =CF ,试判断△DEF 的形状. 3、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线段BE 、CD 相交于点H ,线段BE 、AC 相交于点G ,线段BE 、CD 相交于点H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1) 试说明BE =CD 的理由; (2) 试求BE 和CD 的夹角∠FHE 的度数 A A

C B Ex1、如下图所示,△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 、A 、D 在同一直线上,AC 、BE 相交于点G ,AE 、CD 相交于点F ,试说明AG =AF 的理由. Ex2、如图,四边形ABCD 与BEFG 都是正方形,AG 、CE 相交于点O ,AG 、BC 相交于点M ,BG 、CE 相交于点N ,请你猜测AG 与CE 的关系(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BAC =90°,∠B =∠C =45°,D 是底边BC 的中点,DE ⊥DF ,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说明BE 、CF 、EF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二.证明全等常用方法(截长发或补短法) 5、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2∠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请你试说明AB +BD =AC 的理由. Ex1,∠C +∠D =180°,∠1=∠2,∠3=∠4.试用截长法说明AD +BC =AB . Ex2、五边形ABCDE 中,AB =AE,∠BAC +∠DAE =∠CAD,∠ABC +∠AED =180°,连结AC ,AD .请你用补短法说明BC +DE =CD .(也可用截长法, 自己考虑) 6、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的点,F 是BC 上的点,且∠EDF =45°.请你试用补短法说明AE +CF =EF . B B F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