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

实验十五单闭环温度恒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温度闭环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温度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2.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

3.PC机1台(含软件“THBDC-1”)

三、实验原理

1.温度驱动部分

该实验中温度的驱动部分采用了直流15V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原理与直流电机相同,直流15V经过PWM调制后加到加热器的两端。

2.温度测量端(温度反馈端)

温度测量端(反馈端)一般为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式利用传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例如将温度转化成为电阻、磁导或电势等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就可达到这些电参数的变化来表达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已把温度量转化为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其中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的热电式传感器叫热电偶;将温度转换成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如铜电阻、热敏电阻、Pt 电阻等。

铜电阻的主要材料是铜,主要用于精度不高、测量温度范围(-50℃~150℃)不大的的地方。而铂电阻的材料主要时铂,铂电阻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0℃~630.74℃以内为

Rt=R0(1+at+bt2)

式中Rt――温度为t ℃时的温度;R0――温度为0℃时的电阻;

t――任意温度;a、b――为温度系数。

该实验系统中使用了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常用电桥作为热电阻的测量电阻。在如图15-1中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电桥处于不平衡,在a,b两端产生与温度相对应的电位差;该电桥

为直流电桥。

图15-1 温度测量及放大电路

4.温度控制系统与实验十三的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相类似,虽然控制对象不同,被控参数有差别,但对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共同的结构及特点。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

1.1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24V的“+”输入端接到直流稳压电源24V的“+”端;

1.2 用导线将温度控制单元0~5V的“+”输入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DA1”的输出端,同时将温度变送器的“+”输出端接到数据采集卡的“AD1”处;

1.3打开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

2、脚本程序的参数整定及运行

2.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THBCC-1”,运行实验软件。

2.2 顺序点击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按钮和工具栏上的“”按钮(脚本编程器);

2.3在脚本编辑器窗口的文件菜单下点击“打开”按钮,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算法”文件夹下选中“温度控制”脚本程序并打开,阅读、理解该程序,然后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步长设置”,将脚本算法的运行步长设为100ms;

2.3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启动”;观察温度加热器内温度的变化。

2.4 当控制温度稳定在设定值后,再点击脚本编辑器的调试菜单下“停止”,重新配置P、

I、D的参数或改变算法的运行步长,等加热器温度冷却后再次启动程序,并观察运行结果。

2.5 实验结束后,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退出实验软件。

注:为了更好地观测温度曲线,本实验中可将“分频系数”设置到最大。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温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分析P、I、D控制参数对温度加热器中温度控制的影响。

六、参考程序

dim pv,sv,ei,ex,ey,k,ti,td,q0,q1,q2,op,x,Ts,ux,tv ‘变量定义

sub Initialize(arg)

WriteData 0 ,1

end sub

sub T akeOneStep (arg) ‘初始化函数

pv = ReadData(1) '当前温度电压测量值

sv=50 '设置温度

k=20

ti=5

td=0

Ts=0.1 '采样时间100ms

ei=((sv-35)/30+1.18) -abs(pv) '当前偏差

q0=k*(ei-ex) '比例项

if Ti=0 then

q1=0

else

q1=K*Ts*ei/Ti '积分项end if

q2=k*td*(ei-2*ex+ey) /Ts '微分项ey=ex

ex=ei

op=op+q0+q1+q2

if op>=3.5 then

op=3.5

end if

if op<=1 then

op=1

end if

tv=35+30*(abs(pv)-1.18)

TTTRACE "温度=%f",tv '输出温度TTRACE "op=%f",op

TTRACE "ei=%f",ei

TTRACE "pv =%f",pv

WriteData op ,1

end sub

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WriteData 0 ,1

end sub

实验十六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2. 了解压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 学习PID控制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设备

1. 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台平台

2. THBXD数据采集卡一块(含37芯通信线、16芯排线和USB电缆线各1根)

3. PC机1台(含软件“THBDC-1”)

4. THBDY-1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三、实验原理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一阶单容水箱,主要的实验项目为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其执行机构为微型直流水泵,正常工作电压为24V。

直流微型水泵控制方式主要有调压控制以及PWM控制,在本实验中采用PWM控制直流微型水泵的转速来实现对单容水箱液位的定值控制。PWM调制与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参考实验十三的相关部分。控制器采用了工业过程控制中所采用的最广泛的控制器——PID 控制器。通过计算机模拟PID控制规律直接变换得到的数字PID控制器,它是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组合而成的控制规律。

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一般有由电流传感器构成大电流反馈环。在高精度液位控制系统中,电流反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里为了方便测量与观察反馈信号,通常把电流反馈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反馈端输出端串接一个250Ω的高精度电阻。

本实验电压与液位的关系为:

H液位=(V反馈-1)×12.5 单位:mm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方框图为: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接线

1.1 将水箱面板上的“L T –”与实验台的“GND”相连接;水箱面板上的“LT +”与实验台的“AD1”相连接。

1.2将水箱面板上的“输入–”与实验台的“GND”相连接;水箱面板上的“输入+”与实验台的“DA1”相连接。

1.3将水箱面板上的“输出–”与“水泵电源–”连接;水箱面板上的“输出+”与“水泵电源+”连接。

1.3打开实验平台的电源总开关。

2、压力变送器调零

本实验在开始实验前必须对压力变送器调零操作。具体方法为:

2.1 将水箱中打满水,然后再全部放到储水箱中;

2.2 旋开压力变送器的后盖,用小一字螺丝刀调节压力变送器中电路板上有“Z”标识的调零电位器,让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压为1V;

2.3 再次向水箱中打水,并观察水箱液位与压力变送器输出电压的对应情况,其对应

关系为:H

液位=(V

反馈

-1)×12.5(当液位为10cm时,输出电压应为1.8V左右),如不对应,

再重复步骤2.1、2.2直到对应为至;

2.4 如果步骤1)、2)、3)还不能调好水箱液位与压力变送器输出电压的对应情况,那么可适度调节压力变送器中电路板上有“S”标识的增益电位器,再重复步骤2.1、2.2、2.3直到对应为至。但在实际应用中,增益电位器的调节要慎用,一般不调节。

3、脚本程序的参数整定及运行

3.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THBCC-1”,运行实验软件。

3.2 顺序点击虚拟示波器界面上的“”按钮和工具栏上的“”按钮(脚本编程器);

3.3在脚本编辑器窗口的文件菜单下点击“打开”按钮,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算法”文件夹下选中“水箱控制”脚本程序并打开,阅读、理解该程序,然后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步长设置”,将脚本算法的运行步长设为100ms;

3.4点击脚本编辑器窗口的调试菜单下“启动”;观察水箱内液位的变化。

3.5 当水箱液位稳定在设定值后,再点击脚本编辑器的调试菜单下“停止”,重新配置P、

I、D的参数或改变算法的运行步长,再次启动程序,并观察运行结果。

3.6 实验结束后,关闭脚本编辑器窗口,退出实验软件。

注意:①为了更好地观测液位曲线,本实验中可将“分频系数”设置到最大。

②直流水泵电源的正反接,可以控制水泵正反转,最好保证水泵处于正转状态;

③实验时出水阀的开度一般调节至整个阀开度的70%左右;

④由于本实验是基础应用型实验,其液位的控制精度在10%内即可。

五、报告要求

1. 画出水箱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2. 分析P、I、D控制参数对水箱控制系统的影响;

3. 分析水箱控制系统的出水口开度大小对水箱控制系统的影响。

六、参考程序

dim pv,sv,ei,ex,ey,K,Ti,Td,q0,q1,q2,op,h ‘变量定义

sub Initialize(arg) '初始化函数

WriteData 0 ,1

end sub

sub T akeOneStep (arg) '算法运行函数

pv = ReadData(1) '当前测量值

h=(pv-1)*12.5

TTTRACE "pv=%f",pv

TTRACE"液位h=%f",h

sv=10 ‘水箱液位的控制高度,单位cm K=0.8 ‘P参数

Ti=5 ‘I参数

Td=0 ‘D参数

Ts=0.2 '采集周期200ms

ei=(sv/12.5+1)-pv '当前偏差

q0=k*(ei-ex) '比例项

if Ti=0 then

q1=0

else

q1=K*Ts*ei/Ti '积分项

end if

q2=k*td*(ei-2*ex+ey) /Ts '微分项

ey=ex

ex=ei

op=op+q0+q1+q2

if op<=1.8 then '输出值限幅

op=1.8

end if

if op>=3.5 then

op=3.5

end if

TTRACE"op=%f",op

WriteData op ,1

end sub

sub Finalize (arg) '退出函数

WriteData 0 ,1

end sub

附录

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大学信息学院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教师签名:

一.任务书 二.目录 目录 1 设计目的 (4) 2 设计目的要求 (4) 3 设计方案选取与论证 (4) 4 仿真过程及结果 (5) 1 设计思路 (6) 2 现有设计方案 (6) 3 总体设计框图 (7) 5 结论故障分析及解决 (14) 6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三.内容 1. 设计目的 通过这次设计熟练对电子设计的动手技能,,提高电子设计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刷选利用资料及各类信息的能力,也使得学生通过这次的设计对所学的数电和模电知识及各种电路、电路元件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2. 设计任务要求 功能:1、当水位低于最低点时,电路能自动加水。 2、当高于最高点时,电路能自动停水。 3、该电路的直流电源自行设计。(可采用W78××系列) 要求:1、选择适当的元器件,设计该电路。以实现上述功能。 2、利用Proteus绘制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仿真。 3. 设计方案选取与论证 3.1设计方案的选取: (1)继电器式自动上水控制装置 继电器式水位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接入220V继电器控制电路的3个探测电极来检测水位高低,使继电器闭合或开启,控制水泵电动机的开停,达到控制水位的目的,控制电路较简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维修水塔中的水位探测电极时,须断开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电源开 来使N线带电,造成维修人员的触电危险。 2)在水塔的低水位探测电极C的引线端,必须进行N线的重复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使C点水位探测电极保持良好的零电位,以利于继电器的可靠吸合,使自控电路运行稳定。 3)在水泵向水塔供水时,由于水流的冲击,使水塔内的水位波动起伏,容易导致继电器吸合、断开的频繁跳动,影响自控电路的正常稳定运行。

计算机控制技术

大连大学 DA LIAN UNIVERSITY 题目: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092班 学生姓名:裴玉柱 学号:0942300 2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应用 1.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1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数字计算机的思想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3月,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1开创时期 这一时期从1955年~1962年,经历了前后大约七年的时间。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可靠性差,因此只能从事一些操作指导和设定值控制。过程控制向计算机提出了许多特殊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对各种过程命令做出迅速响应,中断技术应运而生,使计算机能够对更紧迫的过程任务做出反映。

分离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为了解决零散井站点的天然气和原油在分离过程中,因为不能自动 调节和控制分离器内的液位,造成天然气进入储油罐或原油进入气管 线的难题,利用分离器现有的部件,通过加装干簧管远传、数显表、 记录仪、电磁阀、报警器等仪器,研发制造出了一种分离器液位自动 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分离器自动完成气液分离,连续计量及液位超限报警等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人工操作,值班员工24小时盯住液位计进行量油,一旦值班人员精力不集中, 将会造成天然气管线内进入液体,储液罐内进入天然气等事故的发 生。 关键词:自动控制,信号远传,运行安全,降本增效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有大量的区块含油面积小,呈零散分布,区块间生产的油气不能进行汇集处理,只能在井站点自行气液分离,液体进入储液罐,通过罐车外运,天然气除自用外,多余的气量供给附近 的用户。 通过人工来调节排液阀门的开度,使分离器进、出液量在相对时间内保持平衡,但因油井生产状态及用户用气量的不同,使分离器进、出液量不平衡,当进液量多,出液量少时,就会发生分离器内的液体 进入到天然气管线内,堵塞气线,不但损坏设备造成经济损失,而且 降低企业的声誉;当进液量少,出液量多,气、液一同从排液阀中排出,进入到储液罐内,使大量的天然气外泄,既损失了气量又对环境 造成污染,还造成了安全隐患。针对以上所述的困难,应研发、设计 一种具有高度自动化分离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

的难题。 一、改进思路及方案实施 1.设计思路。 将分离器液体排出阀由普通阀门改为自动控制开关的电磁阀,原来由人工操作控制的分离器液位高度,实现由电信号自动控制,同时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在值班室设有报警装置,当分离器计量排液系统不能自动排液,分离器内的液位超过上下警戒位时,报警系统开始启动运行,发出声光警报,提示工人及时进行排除。通过在现有 的计量系统基础上进行改动,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做到既不违反安全规定,又尽量减少投入。 尽量利用分离器现有的磁翻板液位计中的功能,根据磁翻板液位计内的磁浮标随分离器内液位高低发生移动,磁浮标移动到什么位 置,就在什么位置发出磁力线的特性,在磁翻板液位计上下计量标高处及在分离器上下液位警戒位处磁感电器元件,当磁浮标达到计量标高时,磁感电器元件在磁浮标磁力线的作用上,通过仪表转换成控制电磁阀的电信号,实现分离器排液阀门根据高度的设定值实现自动开关;如果出现故障不能自行关闭和开启排液阀时,磁浮标将继续上行 或下移,到达分离报警高度时,磁感电器元件转变成报警信号,值班 室内的警铃或警灯开始运行,警示值班人员去排除故障,故障不排除,警示不停。 2.组成及特征。 分离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分离计量系统、信号传输系统、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等级: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时间 教研室意见审核人: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围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四.进度安排 1.第一周星期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思路和要求,查阅设计资料。 2.第一周星期二~星期四:详细了解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组成结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绘制传送带A、B的拖动电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PLC I/O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3.第一周星期五:上机调试程序。 4.第二周星期一:指导编写设计说明书。 5.第二周星期二~星期四:编写设计说明书。 6.第二周星期五:答辩。 附录:课题简介及控制要求 (1)课题简介 某化工厂水箱的排水量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地变化,为了保持水箱压力恒定,就要保持水位恒定,因此就必须自动调整进水量。 本系统要求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手动控制方式用于水泵的调试,即当按下按钮时水泵运转,松开按钮时水泵停止,目的是为了调试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当系统切换为自动控制方式并启动后,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水泵的进水量达到给定水位恒定。水位设定高限和低限,当水位超过设定的限位时要进行超限报警。 (2)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表

电风扇控制电路设计(学术参考)

运用Multisim10.1进行电风扇控制电路的设计 [摘要] 电风扇作为常用家电产品,在老百姓生活中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智能节能产品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其他夏季家用降温电器,电风扇价格相对低廉,轻巧便捷,节能环保。本课题主要设计一个电风扇控制电路,主要包括风速、风种、定时、停止等功能。课题采用数字集成芯片作为控制电路,电路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在设计过程中,控制电路主要使用通用的数字集成芯片,其功耗低,价格便宜且能够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设计电路时各功能模块在单独控制的同时,还通过相应的逻辑门结合在一起,一起构成一个逻辑完整的电风扇控制电路。 [关键字] 电风扇智能节能完整

[Summary] electric fans as a common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people living in it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energy smart products have entered the people's daily lives. For other summer home cooling appliances, electric fans relatively inexpensive, lightweight and convenient,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topic is mainly a fan control circuit design, including wind speed, wind, timer, stop function. Issues with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as control circuits, circuit stable and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main control circuit using a common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its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price and good contro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when you design a circuit while the function module in a separate control,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logic gates in combination,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plete fan control logic circuits. [Keywords] fan smart energy-saving complete

《计算机控制技术》题目(含答案)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中的(高级)阶段,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分支)。 2、计算机在信息处理、(逻辑分析)、决策判断、(输入输出)管理等各个方面显示出 突出的优点。 3、计算机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代替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器。 4、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前提下,应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有目 的地控制或操纵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功能。 5、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给定值是(恒定不变)的,则此系统称为(定值)控制系统。 6、· 7、若系统控制(变量)的变化规律为已知函数,并被事先确定,则此类控制为(程序) 控制系统。 8、广义上说系统的给定信号和扰动都可以看作是系统外作用信号,给定信号(决定) 着系统输出量的变化;而扰动则(破坏)给定信号对系统输出量的控制。 9、计算机控制过程是在(外部)作用下使系统由一个平衡或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 (平衡或稳定)状态的过程,称为瞬态过程或系统响应。 10、自动控制的瞬态过程有两种典型形式,一种是(收敛)的,对应的系统运行 是稳定的;另一种是(发散)的,对应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10、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为了达到控制目标,可以采用(模拟)化设计方法和(离散) 化设计方法来设计控制器。 11、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面向工业控制、采用标准(总线)技术和开放式( 体系 )结构的计算机。 12、计算机各功能模板之间的内部总线可以分为:(数据)总线、( 地址 )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 , 13、外部总线是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进行( 通信 )的连线。 14、典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应具备抗(电磁)干扰、防震、防潮、( 耐高温 )等性能。 15、可编程序控制器是(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与( 微型 )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6、大多数PLC采用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继承了传统(控制 )线路的 清晰直观容易掌握。 17、整体式的(PLC)把电源、CPU、内存、I/O系统都( 集成 )在一个小箱体内构成一台完整的PLC。 18、开关量的逻辑控制是PLC最(基本)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单机控制,也可用于( 多级 )群控。 19、PLC通过A/D和D/A转换(模块),从而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 闭环 )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类系统设计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液位作为化工等许多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测量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液位控制成为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液位控制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系统利用了常见的芯片,设计并实现了液位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及显示功能。电路组成简单,调试方便,性价比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能较好的实现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场所。 液位控制有很多方法,如,非接触传感。只需要将传感器紧贴在非金属容器的外壁,就可以侦测到容器里面液位高度变化,从而及时准确地发出报警信号,有效防止液体外溢或防止机器干烧。由于不需要与液体接触且安装简便,避免了水垢的腐蚀,可取代传统的浮球传感和金属探针传感,延长寿命。而本设计是基于纯电路的设计,低成本且抗干扰性好。在本设计中较好的实现了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液位为被控参数的系统,液位控制一般是指对某控制对象的液位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液位进行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控制精度。

1 概述 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液位为被控参数的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类常见的、重要的控制过程。而传统的液位控制多采用单回路控制,并采用传统的指针式仪表来显示液位值,使液位控制的精度和显示的直观性受到限制,而随着生产线的更新及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提高,要求液位系统有高的控制性能。基于此,本系统就设计了一种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且性价比高的系统,来完成液位的自动调控。本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显示模块、振荡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系统简单易行。 系统框图如下: 2 硬结构与功能 2.1 该设计的总体结构 该设计是一块集多种电子芯片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板,实现了液位系统的控制及显示。主要功能器件包括:电源部分的7808,定时部分的555定时器,数字分段的LM3914等。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画出方框图。 解: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或数字控制装置来实现,就构成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基本框图如图1-1所示。因此,简单说来,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参与控制的一类系统。 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用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控制器与执行机构之间是DA转换器,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AD转换器则相反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控制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怎样分类的?按功能和控制规律可分为几类? 解: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控制方法密切相关。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照系统的功能、控制规律或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 按功能及结构分类: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 按照控制规律分类:程序和顺序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最少拍控制、复杂规律的控制、智能控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 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数字模拟混合的系统。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各处的信号是连续模拟信号。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外,还有离散信号、数字信号等多种信号。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的混合系统。 2.灵活方便、适应性强。一般的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硬件电路实现的,控制规律越复杂,所需要的模拟电路往往越多,如果要改变控制规律,一般就必须更改硬件电路。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控制规律是由软件实现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就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需要改变控制规律时,一般不对硬件电路作改动,只要改变控制程序就可以了。 3.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计算机具有丰富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能够实现模拟电路不能实现的复杂控制规律。 4.离散控制。在连续控制系统中,给定值与反馈值的比较是连续进行的,控制器对产生的偏差也是连续调节的。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向A/D转换器发出启动转换信号,并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获得离散时间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产生的控制时间信号通过D/A将离散信号转换成连续时间信号输出,作用于被控对象。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不是连续控制的,而是离散控制的。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起止时间: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 (论文)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题目 设计任务: 1 、水位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 2 -6 米),当水位低至 2 米时使电机启动, 带动水泵上水;当水位升至 6 米时,使电机停转。 2 、因特殊情况水位超限(如高至7米、低至1米)报警器报警。 3 、设有手动按键,便于随机控制。 4 、由数码管直观显示当前水位。 课 程设计要求: 设 1 .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必须仔细分析课题要求、性能、指标及应用计 环境等,广开思路,构思出各种总体方案,绘制结构框图。 ( 2 . 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以电路的先进性、结构的繁简、 论 并考虑器件的来源,敲定可行方案。 文成本的高低及制作的难易等方面作综合比较, ) 3 . 设计各单元电路。总体方案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或单元电路,逐个 任 设计。 务 4.组成系统。在一定幅面的图纸上合理布局,通常是按信号的流向,采用左进 右出的规律摆放各电路,并标出必要的说明。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及 成 绩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第 1 章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设计方案论证 (2) 1.1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应用意义 (2) 1.2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 (2) 1.3 总体设计方案框图及分析 (2) 第 2 章水位自动控制装置各单元电路设计 (3) 2.1 信号产生部分 (3) 2.2信号处理部分 (4) 2.3 水位显示电路 (6) 2.4 电机控制电路 (8) 2.5 报警控制电路 (9) 第 3 章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整体电路设计 (11) 设计总结 (12) 参考文献 (12)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调试

等级: 课程设计 2016年6月17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四.进度安排 1.第一周星期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思路和要求,查阅设计资料。 2.第一周星期二~星期四:详细了解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组成结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绘制传送带A、B的拖动电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PLC I/O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3.第一周星期五:上机调试程序。 4.第二周星期一:指导编写设计说明书。 5.第二周星期二~星期四:编写设计说明书。 6.第二周星期五:答辩。 附录:课题简介及控制要求 (1)课题简介 某化工厂水箱的排水量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地变化,为了保持水箱压力恒定,就要保持水位恒定,因此就必须自动调整进水量。 本系统要求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手动控制方式用于水泵的调试,即当按下按钮时水泵运转,松开按钮时水泵停止,目的是为了调试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当系统切换为自动控制方式并启动后,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水泵的进水量达到给定水位恒定。水位设定高限和低限,当水位超过设定的限位时要进行超限报警。 (2)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表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10电气(2)班姓名:陆继赟学号:01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和发展 在近1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无论是在系统硬件成本,还是在计算速度和存贮容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面向用户的编程语言也大大简化了。同时,由于采用了更多的可靠元件、尖端的设计工艺,增加了容错技术、冗余诊断程序,系统的可靠性也得到较大的提高;传统的过程控制功能与诸如生产计划、调度、优化及操作控制等实时信息处理和决策应用的不断渗透、融合,使通过高级计算机控制实现各种过程高性能目标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可靠和更为强劲有力;功能价格比也日趋合理。因而,使计算机控制在工业中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且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造纸、电力等工业部门,并在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和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有效利用能源(水、人力、材料等资源),满足环保、人身安全等严格要求及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1)开环控制系统 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称该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在开环 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系统的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它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 进行比较。 (2)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作闭环控制系统,即闭环 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控制系统 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它为数字控制系统。若不考

虑量化问题,计算机控制系统即为采样系统。进一步,若将连续的控制对象和保持器一 起离散化,那么采样控制系统即为离散控制系统。所以采样和离散系统理论是研究计算 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 定进一步的的控制过程。 (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1)结构上。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测量装置、执行机构等常用的模拟部件之外,其执 行控制功能的核心部件是数字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模拟和数字部件的混合系统。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仍有连续模拟信号之外,还有离散模拟、离散数字等多种信号形式。 (3)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中除了包含连续信号外,还包含有数字信号,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控制系统在本质上有许多不同,需采用专门的理论来分析和设计。 (4)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修改一个控制规律,只需修改软件,便于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和对控制方案进行在线修改,使系统具有很大灵活性和适应性。 (5)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一个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经常可以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而同时控制多个回路。 (6)采用计算机控制,如分级计算机控制、离散控制系统、微机网络等,便于实现控制与管理一体化,使工业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而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由下列几部分组成:被控对象、主机、外部设备、外围设备、自动化仪表和软件系统。 (1)硬件:a)由中央处理器,时钟电路,内存储器构成的计算机主机是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b)通用外围设备按功能可分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三类。 c)过程I/O通道,又称过程通道。 d)通用接口电路,一般有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管理接口(包括中断管理、 直接存取DMA管理、计数/定时等)。 e)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将被检测的非电学量参数转变成电学量。变送器的作 用是将传感器得到的电信号转变成适用于计算机借口使用的标准的电 信号(如0~10MADC)。 f)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要有一套专供运行操作人员使用的控制台称为运行 操作台,操作台一般包括各种控制开关、数字键、功能键、指示灯、声 信器、数字显示器或CRT显示器等。 (2)软件:软件是指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具有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如完成操作、监控、管理、控制、计算和自诊断等功能的程序。整个系统在软件指挥下协 调工作。从功能区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集成系统控制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存贮、高速执行复杂计算任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课 程 设 计 2016年6月17 日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沈细群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6月6日~2016年6月17日(第15~16周) 教研室意见同意开题。审核人:汪超林国汉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的综合训练,获得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内容 1.根据控制对象的用途、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工艺过程、工作环境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 2.绘制水箱液位系统的PLC I/O接线图和梯形图,写出指令程序清单。 3.选择电器元件,列出电器元件明细表。 4.上机调试程序。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所选控制方案应合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并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2.所绘制的设计图纸符合国家标准局颁布的GB4728-84《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6988-87《电气制图》和GB715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的有关规定。 3.所编写的设计说明书应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篇幅不少于7000字。

四.进度安排 1.第一周星期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思路和要求,查阅设计资料。 2.第一周星期二~星期四:详细了解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组成结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配置电器元件,选择PLC型号。绘制传送带A、B的拖动电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和搬运机械手控制系统的PLC I/O接线图。设计PLC梯形图程序,列出指令程序清单。 3.第一周星期五:上机调试程序。 4.第二周星期一:指导编写设计说明书。 5.第二周星期二~星期四:编写设计说明书。 6.第二周星期五:答辩。 附录:课题简介及控制要求 (1)课题简介 某化工厂水箱的排水量根据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地变化,为了保持水箱压力恒定,就要保持水位恒定,因此就必须自动调整进水量。 本系统要求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手动控制方式用于水泵的调试,即当按下按钮时水泵运转,松开按钮时水泵停止,目的是为了调试水泵是否能正常工作;当系统切换为自动控制方式并启动后,控制系统自动调整水泵的进水量达到给定水位恒定。水位设定高限和低限,当水位超过设定的限位时要进行超限报警。 (2)控制要求 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表

电风扇控制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电风扇控制数字电路课 程设计报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家用电风扇控制逻辑电路设计 姓名:邹秀兰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08042104 同组人:曾令春 指导教师:韦芙芽 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家中的电器是越来越多,电风扇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以前的台式电风扇和落地式电风扇都是采用机械控制,主要控制风速和风向。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家用电风扇大多采用电子控制线路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制器,是电风扇的功能更强,操作也更简便。使电风扇的使用变得更为人性化。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家用电风扇逻辑控制电路的设计。由三个按键分别控制风速、风种和开关,并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级管来显示风扇工作的状态。附加按键提示音及定时功能。增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电风扇的人性化。基本电路是利用四片D触发器74LS175建立起“风速”及“风种”状态锁存电路,并由74LS08、74LS1517、4LS175及74LS00构成“风速”及“风种”的循环。定时部分由555单稳态脉冲电路及74LS192移位寄存器和74LS48译码器构成。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准备。由于库房没有大的板子故将定时部分焊在另一块板子上,所以本次课程设计除在美观上有点欠缺外达到了全部的要求。 关键字:电风扇、按键、脉冲、循环。 2010 年 9 月日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设计内容及要求 (5)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一 (6) 方案二 (6) 第三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系统组成 (7) 工作原理 (8) 第四章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 状态锁存电路电路············································`9 触发脉冲电路 (11) 风种控制电路 (12) 消抖电路 (14) 单稳态电路 (15)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张赟枫 自动化1304 0901130425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1、第一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一代工控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盛行于80 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逐渐淡出工控机市场,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控机。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统称为STD80,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国际上主要的STD总线工控机制造商有Pro- Log、Winsystems、Ziatech等,而国内企业主要有北京康拓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STD总线工控机是机笼式安装结构,具有标准化、开放式、模块化、组合化、尺寸小、成本低、PC兼容等特点,并且设计、开发、调试简单,得到了当时急需用廉价而可靠的计算机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和采用,国内的总安装容量接近20万套,在中国工控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2、第二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了IBM PC机,震动了世界,也获得了极大成功。随后PC机借助于规模化的硬件资源、丰富的商业化软件资源和普及化的人才资源,于80年代末期开始进军工业控制机市场。美国著名杂志《CONTROL ENGINERRING》在当时就预测“90年代是工业IPC的时代,全世界近65%的工业计算机将使用IPC,并继续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IPC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市场上主要是国外品牌的昂贵产品。 90年代末期,ISA总线技术逐渐淘汰,PCI总线技术开始在IPC中占主导地位,使IPC工控机得以继续发展。但由于IPC工控机的结构和金手指连接器的 限制,使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和抗振动等恶劣环境适应性问题,IPC开始逐渐从高可靠性应用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以及电信等领域退出,向管理信息化领域转移,取而代之的是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核心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值得一提的是,IPC工控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对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 PCI总线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IPC工控机的局限性,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作为新一代主流工控机技术,CompactPCI工控机标准于1997年发布之初就倍受业界瞩目。相对于以往的STD和IPC,它具有开放性、良好的散热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可热插拔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工业现场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应用,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继STD和IPC之后的第三代工控机的技术标准。采用模块化的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技术开发产品,可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设计

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 电子设计大赛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 院系:自动化学院 参赛队员:徐坤增、王伟臣、高平 指导老师:张天开、张民、庞中华、郑钢、赵艳秋 编号:G甲0601 2006年9月8日至11日目录 一、题目要求

二、系统功能概述 三、方案论证与比较 1、传感器 2、A/D采集电路 四、系统框架 五、硬件电路设计 1、最小系统 2.液位控制及报警电路 2、ADCICL7135信号采集传输电路 4、键盘和显示电路 六、软件设计 七、测试分析 八、设计总结

一、题目要求 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水位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要求 (1)基本要求 (1)通过键盘可以设定B瓶里的液位(0-25cm内的任意值),并通过控制电磁阀(或类似于电磁阀的装置)使B瓶的液位达到设定值。 (2)液位误差不超过±0.3cm。 (3)液位超过25cm或液位低于2cm时发出警报。 (4)显示器能实时显示当前液位状态和瓶内液体重量,以及阀门状态。 (2)发挥部分 设计并制作一个由主站控制8个从站的有线监控系统。8个从站中,只有一个从站是按基本要求制作的一套液位监控装置,其它从站为模拟从站 (仅要求制作一个模拟从站)。

(1)主站功能: a.具有所有基本要求里的功能。 b.可显示从站传输过来的从站号和液位讯息,可控制从站液位。 c.在巡回检测时,主站能任意设定要查询的从站数量、从站号和各从站的液位讯息。 d.收到从站发来的报警信号后,能声光报警并显示相应的从站号;可自动调整从站液位为20cm。 (2)从站功能: a.能输出从站号、液位讯息和报警信号;从站号可以任意设定。 b.接收主站设定的液位控制信息并显示。 c.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自动调整。 (3)主站和从站间的通信方式不限,通信协议自定,但应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线的数量。 (4)其它。 二、系统功能概述 本设计充分体现电子设计大赛的宗旨,利用MCS-51单片机结合数字芯片、模拟电路,完成了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测试表明,所设计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可很好地满足任务要求。 该电路能够通过键盘设定液位(0-25cm内的任意值),主机可以显示和设定从机的液位。通过传感器和ADC7135把当前液位传到控制器与设定值相比较,单片机控制电磁阀调节液位,使其接近设定值。 基本工作流程为:主机通过键盘设定自己和从机的液位,超声波传感器测出当前水位对应的电压值,再经过AD7135模数转化送入控制器与设定值相比较,单片机通过控制电磁阀调节主机液位,并且把设定值与当前值显示在LCD上;主机控制器通过485通讯对从机控制器传输设定值,从机控制器也可以如主机控制器一样对液位进行控制,并且通过LCD显示主机给定值与当前液位值;并利用485通讯把从机当前液位传给主机显示出来。 三.方案论证与比较 1.传感器 方案一:压力传感器 目前的液位压力传感器大部分是投入式静压液位变送器,而投入式静压液位传感器只有参考大气压才能进行准确测量,然而连接电缆中的通气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气管内壁冷凝,结露。露水滴到电子器件和传感器上,会影响精度或者输出漂移。同时,结露过快,变送器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此压力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并且安装不方便。所以本设计不采用此传感器。 方案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用集成电路工艺直接在硅平膜片上按一定晶向制作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Control Based On The Computer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8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阐述基本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针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具体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技术。最后,通过对目前国内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举例及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以数字控制器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和在控制方法上的特点。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线性离散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分类,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的发展方向。 2.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的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和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及其作用。 3.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4.掌握数字PID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5.熟练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直接设计方法。 6.了解纯滞后对象的特点及其控制算法——大林算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①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②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③了解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④了解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2.输入输出接口和通道 ①了解I/O接口与I/O控制方式; ②了解I/O通道的组成、分类及其作用;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西安祥天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详情咨询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cb8493254.html, 主营产品:液位传感器水泵控制箱报警器GKY仪表液位控制系统,液位控制器,无线传输收发器等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液位信号的采集液位信号的传输液位系统的控制装置 1.液位信号的采集 液位信号的采集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发展从最早的电极式、UQK/GSK传统浮子、到现在的压力式、光电式和GKY液位传感器等,形成了多种液位控制方式。电极式便宜简单,但在水中会吸附杂质,使用寿命短。传统浮子与相对滑动轨道之间只有1mm 左右的细缝,很容易被脏东西卡住,可靠性较低。这些是不能在污水中使用的。光电式也不能用于污水,因为玻璃反射面脏了就会出现误判断。GKY液位传感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在污水和清水中可以使用。所以液位控制的系统设计应该根据具体使用环境慎重选择传感器,但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一点,因为液位传感器太小了,在工程中常常微不足道。其实,液位传感器是液位控制系统的关键,它决定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如果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控制系统故障频发,甚至瘫痪,这是导致现有很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使用不到一年就失灵的重要原因。 不同液位传感器检测液位的原理是不同的,具体可参见百度文库中“如何选择液位传感器”“什么是液位开关液位开关原理”等文章。 2.液位信号的传输 液位信号的传输可以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有线就是通过普通电缆线或屏蔽线传输,大部分传统液位传感器通过普通的BV线就可以了,传输信号易受干扰的压力式、电容式传感器需要用屏蔽线传输而且距离不能太远。 在传输距离远或不方便铺设传输线路的场所,需要使用无线液位传输系统。无线液位传输系统可以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采用无线收发设备传输液位信号,如GKY-WX。这种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不能有阻挡,障碍物会使传输信号大幅度衰减。现在很多场合难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