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优.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优.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优.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优.选)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与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与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

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

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

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

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

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

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

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

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

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

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

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

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

题,重点:2、4、6、7、10、

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

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

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

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

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

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

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

论的发展。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

术的本质与结构;技术认识和

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

会观;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

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

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

会运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

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

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

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

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

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

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

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

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

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

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

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

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

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

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

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

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出

发,对事物进行综合研究,然

后以综合为指导、对事物的组

成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又在分析

的基础上回到整体的综合研

究。

第二,认为各要素组成的

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

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

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

性质。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

出这种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

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

加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

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

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

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

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

发展,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

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

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

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

统的千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

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

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3、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1)开放性(2)动

态性(3)整体性(4)层

次性

4、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

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

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

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

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

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

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

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2)可持

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

公平性原则

6、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

联系提出问题。

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

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第三,从某一个理论内部

的矛盾(非自洽性)中发现问

题。

第四,从不同理论之间的

分歧中发现问题。

第五,从社会需求与已有

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

题。

7、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1)科学事实的特点:其

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科

学事实作为科学活动中的第一

阶段认识成果,是在一定的科

学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并且为

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服务,其

中必然渗透着理论。其三,科

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科

学事实是对个别事物存在的陈

述和描写,而事物的联系和变

化是多样的。作为科学事实应

该比较系统的反映事物的存

在,只有这样才能为理性思维

加工提供可靠的事实根据。其

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科学事实的发现和确定虽然依

赖于一定的科学理论,但科学

事实一旦被确认,就具有相对

独立性。

(2)科学事实的作用:首

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

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

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

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

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8、科学事实上升到科学定律的

途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

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飞跃,一

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借助归

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经

验定律。另一条是借助于想象、

直觉与灵感得出的理论定律。

9、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其一,客观真理性。其二,

全面系统性。其三,逻辑完备

性。其四,科学预见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

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

想渊源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1.生产

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

产生 2.18世纪末至19世纪

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

就:①“星云说”②地质“渐

变论”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⑤细胞学

说⑥生物进化论⑦电磁场理

论⑧元素周期律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接

先驱: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2.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

自然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1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

植根于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

学理论,它深入揭示了自然界

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

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

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

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

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

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

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

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

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

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

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

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2、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尽管观察是一个复杂的认

识过程,它的客观性仍然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保证:第

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

得到的感觉图像(或观察数据)

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

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

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

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

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

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1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

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

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

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

准。(1)公有主义规范要求研

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

(2)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标

1 / 3word.

准的一致性。只要是科学真理,不管它来源如何,都服从于不以个人为转移的普遍标准。(3)无私利性规范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4)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者提出新的学说。(5)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规范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它要求所有的科学只是都要经过仔细的检验。

14、科研选题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社会需求原则

15、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科学中的作用

科学假说有以下基本特点:其一,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其二,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其三,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科学假说的作用: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16、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相容性评价、自洽性评价和简单性评价三个方面。

17、为什么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1)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2)从哲学认识论上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科学问题实质上是经验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它主要包括经验事实之间、经验与理论之间、理论自身、理论与理论之间等方面的矛盾。(3)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的归纳过程,这种观点正确地强调了经验的作用,但“忽略了直觉和演绎思维在精密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波普尔认为,科学应当是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所以,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经验开始。(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5)“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18、你认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合

理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20世纪关于科学理论发展

的三种模式,它们代表了三种

不同的科学理论发展观,即:

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

与社会历史观。

三、论述题(三选二,共40分,

重点:3、5、7、8、9)

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途径

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

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

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

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

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

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

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

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

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

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

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

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

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

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

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

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

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

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

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生态

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

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

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其核心

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

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

生态农业。它的生产过程是由

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

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

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与此

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

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

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

度。从政治、经济、法律、伦

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

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

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

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

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

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

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

思想。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

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观

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

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

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

2、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怎样的?

科学假说的形成同要回答

的科学问题分不开,所以,阐

明怎样提出假说、提出什么假

说,首先必须明确所要回答的

问题,就是说必须对问题进行

深入的分析。

1.分析科学问题的方法

科学问题是十分复杂的,

为了明确问题之所在,首先要

对它进行分析。一般是:第一

步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

(把一个复杂问题划分为相互

关联的若干子问题);第二步按

次序从简单问题上升到复杂问

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关

系网络,这也就是笛卡儿提出

的方法论原则的现代发展形

式。

科学研究的问题实质上是

已知与未知的矛盾,经过恰当

的分析,已知和未知相对清晰

地分离开来,它们以较为明显

的多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于是,

从已知到未知中所涉及的事

实、理论和方法的缺欠或空白,

就更为明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构成了有合理结构和层次的问

题网络。分析问题就是要得到

这样的问题网络,使问题细化

和层次化。

2.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

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

经验与理论的关系来看,假说

的提出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

件:

(1)一致对应性在常规

科学时期,提出的假说应当与

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相互支持

(一致性);在科学革命时期,

新的假说是向传统理论的挑

战,但同时它还应当继承已有

理论中的合理内容,能将已有

理论作为特例或极限状况(对

应性),比如量子力学和狭义相

对论。

(2)可解释性假说的提

出是以经验事实为依据的、对

科学问题的解释。因而假说要

尽可能解释已有的科学事实。

(3)可预测性假说的提

出不仅可以解释已知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对未知的

或对未来的事实作出推论。

3、阐述自然组织的概念以及自

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

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

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

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

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1.开

放性、远离平衡态:开放

性、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自组织

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平衡

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

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

结构。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

系统,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

能量和信息,就能够从原来混

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

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

构。2.非线性相互作用:“相

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

因”,在理论上,相互作用可分

为简单的线性相互作用和复杂

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

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

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系统内

各要素的独立性受到限制或丧

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

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

新质出现。 3.涨落:“生序原

理”:在系统内部,各种涨落随

时产生着,被系统非线性相互

作用吸收并放大的涨落可能不

止一个,这样,与不同性质的

涨落相对应的临界点也不止一

个,于是出现了系统演化过程

的分支。究竟那一种涨落最后

成为新的有序结构,系统将会

沿着哪种分支向前发展,这要

由系统内部的选择机制和系统

外部的条件共同决定。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

立的重大意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

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

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

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

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5、试述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

杂性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是

很复杂的。原因:

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

观察的易谬性。而观察的可谬

性会使我们对相应的科学理论

的评价和检验成为可错的。因

此,如果某个理论命题与某个

观察陈述相抵触时,错误的也

可能是观察陈述。当理论和观

察发生冲突时,被抛弃的并非

就一定是理论,很可能被据弃

的是错了的观察结果,而被保

留的倒是与观察相抵触的理

论。

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

学理论的复杂结构。构成一种

现实的科学理论的,是一种全

称陈述的复合体。在一个理论

之中,除了理论中的受检陈述

以外,还有其他陈述,诸如辅

助性假说、初始条件和边界条

件等等。在检验理论的过程中,

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应对错

误负责的,并不是受检理论,

而是复杂的检验情况的某一部

分。

科学理论的辩护方式一般

是转嫁难题。最常见的办法是

把问题转嫁给观察陈述,就是

对观察结果提出质疑,以保护

理论。如果受质疑的观察结果

得到确证,理论的辩护者就把

难题转嫁给背景理论。如果背

景理论没有问题,一般是修改

受检验理论的辅助性假定,以

保证该理论的核心假定。如果

核心假定遭到证伪,这才意味

着受检验理论的失败。

2 / 3word.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于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述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论的确认。科学理论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需要理论的提出者和传播者有一定的表述技巧和修辞学手段。这些技巧和手段有时候直接嵌入了科学理论本身,反映了科学理论的提出者对科学共同体的认知倾向和风格的把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科学共同体对该理论的接受程度。

6、试述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的新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与机制是和科学技术的下列特点分不开的。

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既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又指科学研究需要应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依赖于实验技术上的突破。技术的科学化既指已有技术经验知识借助科学理论指导二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并上升到技术科学,又指技术进步以科学发展为先导技术上的重要发明通常直接来自科学研究的成果。 2.“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体系结构,其一体化表明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不断加快,提出了对研发投入的更高要求,对三位一体复合人才的迫切需要以及适应三位一体整体发展的形式和场所。

二、科学技术社会化:1.从小科学到大科学大科学促进

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使科学、技术及其经济、社会之间的传统界限日趋模糊;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它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有力地加速和激活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三、科学技术业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1.高技术是科学技术的制高点,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带头产业;2.国家创新系统是科学技术的新体制,是为了保障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发挥国家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应运而生。

7、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尚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可能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

富与发展。生态自然观确立的

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

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态

科学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大

体上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

面:

其一,生态系统是生命系

统。

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

的整体性。

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

的开放系统。

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

衡系统。

其五,生态平衡是稳定性

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

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

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

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

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

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

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

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

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

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

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

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

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

化。

8、谈谈你对科学划界标准的认

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

的重要论题。科学划界问题指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20世纪20年

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

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

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

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他们

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

一标准。这是与它的证实原则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逻辑

经验主义用“可检验性”或“可

验证性”来代替“可证实性”

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

(2)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

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

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

而只能被经验证伪,所以他主

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

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

的其他精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

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

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

对分明的界限。历史主义者在

科学划界问题上又可以分为两

派,一派以库恩、拉卡托斯等

为代表,承认科学与非科学、

伪科学划界的必要性。他们认

为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区

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或科学研

究纲领的指导下从事解决疑难

的活动。另一派则以费耶阿本

德为代表,否认科学划界的必

要性,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

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科学与

非科学之间的一成不变的界

限,因而主张科学与非科学不

可划分,也不应该划分。

(4)多元实在论观点与

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

一元科学划界标准不同。邦格

(M.Bunge)提出了多元划界标

准。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

个条件,任何不能满足这12个

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非科学;

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称

为科学的知识领域都可称为伪

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与

非科学、伪科学是有本质区别

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

科学的根本标准。不可检验性

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

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

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

进行检验或评价的领域,如道

德、哲学、宗教信仰、神话传

说、艺术等。科学与非科学没

有好坏、对错之分,它们只是

标明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

9、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科学价值的含义:科学

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

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

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

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

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

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

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

值或具有负面价值。科学的价

值是以科学属性作为客观基础

的科学客体与一定历史时代人

类社会的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价值的划分:在马

克思看来,科学是有价值的。

科学价值既存在于科学的内在

属性中,也存在于科学与社会

的相互关系中。因此,科学价

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

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

两个基本方面。(1)科学的内

在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是

指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

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

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

新的科学思想以及从实际出

发,实事来是的科学方法。科

学的内在价值是科学文化的核

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

地区为转移的。(2)科学的社

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

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

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

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

的、正面的社会功能:其一,

科学能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

值。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

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

步。

10、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

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

和作用?

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

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

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

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

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

来的。

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

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

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

一种猜测。

想象力在理论原理的提出

过程中就起着主要作用。爱因

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

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

源泉。”列宁也曾指出:“即使

在最简单的概括中,在最基本

的一般观念(一般‘桌子’)中,

都有一定成分的幻想。”想象力

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基本

素质,它能帮助人们透过那些

能被感知的经验事实材料去把

握、探求自然现象运动的内部

机制。

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形式

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运用。

通过对创新过程的研究可以看

出:其主要思维形式是意象思

维和发散思维以及直觉与灵

感,在创新过程中运用的更多

的是类比与联想和思想模型的

方法。

直觉实质上是对熟悉事物

的再认识,在相关知识基础上

的再认识。再认识可以看做是

直觉的孕育形式,这时思考时

所运用的思维方法还比较明

显。再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刻程

度就可能产生直觉。在这种情

况下,直觉显然不过是思维过

程的简化、凝缩,采取了“跳

跃”的形式。思维的一系列细

节过程被省略了,跃过了许多

中间环节,一下子将问题的答

案呈现在面前。

最新文件---------------- 仅

供参考--------------------已

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

3 / 3word.

自然辩证法试卷

一、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请简述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世界是由物质及其现象所构成的;人的正确思想是对物及其物质现象的反映。(4分)衡量或判断一个思想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这一思想是否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及其现象的真实情况。(3分) 2.对科学命题的证实为何是不可能的? 答:因为构成科学理论的命题是无时空限制的全称命题,其外延所指称的分子对象是无穷的,(4分)人们不可能用有限的经验现象去证实一个指向无限时空和无穷分子对象的命题。(3分) 3. 请简述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办法。 答: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所持的绝对中心主义认识论及其行为模式: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当作“改造者”,是典型的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表现,视万物为“白云苍狗”,一切为了人的需要,彻底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在动物谱系中扮演了一个贪婪而无节制的物种角色。(2分)但是,另一方面,人类的思维及其行为特征又不可能不是自我指向的,故而,人类又不可能不以自我为中心,在此情形之下,我们只能通过自我反省而选择一个相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解决之道是:大智若愚,人对自然作用一分自然也对人反作用一分。“克己复礼”,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克己,指克制人类的不恰当的欲望;礼,是指自然界的秩序。寻求替代能源。共同行动。(3分) 4. 请简述技术哲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对于发明者来讲,技术就是他生命力量的象征,是生命智慧的确证;技术本身就是目的,因为他在发明感受到了此在不同于历史中的彼岸,生命就是每分每秒,发明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意义与快乐。发明使他超越了历史,他达到了一个前人不曾达到的智慧高峰,他因此成为了技术史上的一座高峰。(1分)(1).首先,人是动物谱系中的一个分支。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也适合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自己的身体直接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则不同,人是通过制造工具与自然发生关系;人将自然物质转化成自己的身体部分的外部设备。(1分)(2).动物是通过自己身机能的进化来获得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而人则是通过“代具”——工具系统,来获得进化的力量。技术进化,即表现为工具系统的改进、更新和代替,从青铜器、铁器刀具到枪支、原子弹等等,工具系统体现了人的智慧水平的代际提高。技术进化,实际上就是人作为动物谱系的分支系统的进化。(1分)(3).技术进化是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技术是由相互关联的技术事件构成的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集群特征。(1分)(4).技术具有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理解特性和实际功利性。时间性,即是说,过去的技术并不属于此刻的我,我的发明或创新是对前辈智慧的替代力量,我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山峰,后人必须从我这里超越过去。我的技术既是历史的绵延,也是技术史的改写者,是对过去的超越,是未来的起点。自我理解特性,即我的技术即能为他人所理解和应用,改善他人的生活,为他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不仅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快乐,我也享受到了作为创造者的那种交换权力(收入回报)。(1分)(5).普罗米修斯原则代表着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积极因素;而厄庇墨透斯代表着技术的负面因素。法国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认为,厄庇墨透斯代表遗忘、造成过失、欠思考、愚蠢等;普罗米修斯代表沉思、反思、智慧。(1分)(6).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人类早期阶段是圆满的起源,然后是沉沦.人类缺乏动物的原始性生理缺陷,所以才需要技术来弥补。(1分) 5. 请简述科学共同体的作用。 答:近代科学具有群体特征,科学是由一群人围绕着共同的兴趣与领域,进行探索未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和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 ○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 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要正确地认识种种复杂的地质现象,必须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人类采矿工程活动的种类和规模是复杂的、空前的,加上某些人的主观性和物欲,所造成的工程地质现象更加扑朔迷离、纷纭繁杂了。因而,必须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即以唯物的观点、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煤矿地质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煤矿地质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 我们的目的是把它提炼出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作为分析复杂纷繁的地质现象的指导思想。 采矿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今天尤为突出。采矿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并且深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它可以影响矿井建筑物的类型、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等。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反过来讲,采矿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具有反作用。人类的采矿活动深刻影响着地质环境, 主要表现为干扰和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方式和轨迹,从而出现煤矿地质问题。这类问题足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工程建筑安全,乃至造成矿井坍塌、沉陷,破坏较大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环境。如工程建筑荷载使岩土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巷道施工爆破及各种工程振动使地质体松动、破坏,地面开挖改变地形地貌,引起边坡失稳,过量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岩溶塌陷以及地震活动加剧等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研究人类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做到既能使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 又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这其中便是自然辩证法的完美运用。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答案 1、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 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3).原子论思想。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4)亚里士多德学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3)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2、从科学发展模式的角度,比较库恩与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模式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范式论模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发展的起点不同。波普尔科学发展的起点是“问题”。他认为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并把问题分为①实际问题,即需要通过理论来说明的问题,②疑难问题,即用现有的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库恩的视角中,“范式”则成为了科学发展的起点,有了范式指导下的解决疑难活动,科学才开始发展。 2.科学进步的标准不同。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标准是理论的可检验度(可证伪度),在波普尔看来进步的理论就是可证伪度高的理论,也即“具有最大可能的经验内容的理论。在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中有两种进步:(1)在常规科学时期,解谜能力是进步的标准。(2)科学革命的进步,也就是科学共同体“把范式转换看成进步 3.两种模式所强调的发展过程的重点不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和库恩的范式论模式都强调了革命的作用,但波普尔似乎对科学发展中的量变重视不够,库恩在他的范式论模式中则强调了常规科学的发展作用,同时明显地突出了量变到质变之间的转化。波普尔突出了动态的进攻性的“证伪”,而库恩则动静结合,强调辩护性的“范式”。 3、试比较中国封建时代科学与古希腊科学的异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中国封建时代形成了实用科学技术体系;2. 大一统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3. 科学研究成果大多处在经验形态,理论知识相对不足;4. 科学研究受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制约。 古希腊科学的特点: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公理化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被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科学研究方法上,在希腊化时代的阿基米德那里,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逻辑推理的方法、严格定量的数学方法都已趋成熟,实验的方法也初露端倪。这些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从古希腊自然科学演进而生。 4、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 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导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5、试比较第一、第二、第三次科学革命的特征。 第一次科学革命特点:1、近代科学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走上历史舞台,争取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近代科学作为一种实验科学,在实验与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次变革。3近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率先在欧洲国家确立起来,开展了科学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第二次科学革命特点:1、这次科学革命是自然科学的全面变革。2、这次科学革命同第一次技术革命相互交织而同步进行。3、这次科学革命席卷欧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徐州工程学院必读书考试答案-(哲学笔记)

A 1 规律是现象中 A持久的东西B僵死的东西C变动的东西 C 2 发展和运动是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有条件的 C 3 非本质的东西是 A稳定的B易逝的C贫乏的 C 4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一切都是 A 存在 B 生成 C 非存在 A 5 对马克思来说,商品交换是资本注意社会的 A 全貌 B 细胞 C 枝节 B 6 不仅是对立的统一,而且是 A 向自己过度 B 向自己的对立面过度 C 想其他事物过度 A 7 马克思将实践标准引入认识论,是和谁接近的 A 费尔巴哈 B 康德 C 黑格尔 A 8 在一定的条件下 A 普遍是个别,个别是普遍 B 普遍是普遍,个别是个别 C 普遍和个别无关系 C 9 事物的辩证法创造 A 观念的辩证法 B 思维的的辩证法 C 逻辑的辩证法 B 10 每个事物都是和其他 A 每个过程相联系 B 每个事物相联系 C 每个部分或总体相联系

C 11 事物是 A 对立 B 统一 C 对立面的总和统一 A 12 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句话是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C 部分正确 A 13 一切是通过什么连成一体的? A中介B精神C物质 B 14 在费尔巴哈那里,“在我们之外的存在”意味着 A是不以人为转移的B是不以人的思维为转移的C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15 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是 A从实践到抽象的思维再到生动的直观B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C从实践到生动的直观再到抽象的思维 A 16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的发展为 A脱离了实践的绝对B脱离了物质,自然,神化了的绝对C脱离的实际的绝对 A 17 莱布尼兹哲学的基本原则的单子 A能动的,活动的B僵死的,静止的C非个体的 B 18 唯物主义的逻辑,认识论和辩证法 A是不同的东西B是同一个东西C是不同但有联系的东西 A 19 “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

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大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特点: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数的神秘主义);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对象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数理(数学化的)自然观;重视心智(Mind)的力量。 (2)主要内容:万物本原论 ①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 ):水是宇宙万物的始基、本原与实体。 ②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r,前610—546):宇宙的本原是“无定形”或“无限”。 ③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万物的本原是气。 ④毕达哥拉斯(前570—490 )学派:“ 数” 的神秘主义——数是万物的本原。 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 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atomic theory ) 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四元素(水、土、火、气)说。“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1)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2)主要内容: ①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mechanism):对自然的机械化理解(动物和人都是机器)。 ②还原论(reductionism):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 ③严格的(机械)决定论(determinism):拉普拉斯妖——把上帝彻底清除出自然界 3、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特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内容: ①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②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③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 4、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基本思想(科学背景:量子力学、系统科学) ①从存在到演化——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②从确定性(必然性)到随机性(偶然性)——确定性(机械决定论、经典物理学)和随机性(非决定论、现代科学)的统一(辩证决定论)。 ③从简单性到复杂性——简单性(经典物理学)和复杂性(现代科学)的统一。 ④从线性到非线性——线性(经典物理学)与非线性(现代科学)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 ①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 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3个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运动自然观的内容有以下3点: 自然界存在辩证运动,自然界指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三大运动: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辩证运动是多维的。 自然界不仅是事物集合体也是过程集合体。要从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中理解科学,从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转化中理解技术工程,从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转化中理解产业。 任何变化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共产主义建立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统一的基础上,共产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也等于自然主义。 2、系统自然观的内容: 1)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与外界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目 1.试评述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 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的结果 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答: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2、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3、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 和发展。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式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简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并评述其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98%会考) 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文明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它的主要内容是: 1.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思想。 2.反对简单地把生态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人对自然的支配,认为生态问题主要是由对待自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 3.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彻底解决生态问题。 理论意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我国研究者对马克思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并且批判、辨析、挖掘、建构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力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具体结合起来,指出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现实意义:马克思自然观能够帮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生态意识,形成环保、热爱大自然的理念,从而鼓励全社会共同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紧迫的生态危机。同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符合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能推动器前进的步伐。 4.了解马太效应和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 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科技运行的社会保障:科技活动在一定体制中运行,必须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的保障,这些社会条件设计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环境。 1、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2、科技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 3、科技社会运行与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 4、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除了财务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育等社会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 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答: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2、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 我们应充分并合理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真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平。 7.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自然辩证法概论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试论西方近代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缺陷和启发。 西方近代自然观,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其本特点是: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空间和时间中的位移,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于是,自然界、宇宙被设想成一架处于自然之外的神操纵的庞大机器。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处于自然之外,是与自然不同的存在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机械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缺陷: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有: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抹杀了物质的多样性性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眼光来看待自械性,将宇宙看作机器,按照某种规定的机械设置构成,具有严格的机械程序。在医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机械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隔断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只看到了物质的区别、存在、静止,忽视了物质运动的联系、产生、发展,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再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彻底性,最终走向了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特点,割裂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最终自然科学家不得不借用上帝来说明机械自然图景和机器创作者的关系,从而陷人了唯心主义和神学的目的论。 启发: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它作为历史上相继的自然观形态的一种形态或一种阶段,不仅自身有着复杂的历史演化, 在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而且对于西方近、现代的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生、发展, 甚至对于西方社会文化总体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均衡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但却有自己的部分合理性,需要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的吸收其精华。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