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模拟)2017年10月,“长城研学实践”第一课《相约长城大海》正式启动。活动以长城为载体,通过长城研学实践的方式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心中创造性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材料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有( )

①中华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③文化对人的

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④中华民族精神

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相约长城大海》的启动,创设了文化教育氛围,以长城文化传承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③④正确;只有优秀的、健康的中华文化才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错误。

2.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①出头的椽子先烂——创造精神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精神③上下同欲者胜——梦想精神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②体现了奋斗精神,④体现了团结精神,当选;①体现了对创新精神的禁锢,排除;③体现

的是团结精神,排除。

3.(2018·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

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蒙古马精神”强调吃苦耐劳、一往无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①④与材料一致,当选;②体现的是追求精神自由,③突出“智”在成为英雄中的作用,均与题意主旨不符。

4.(2019·云南玉溪适应性训练)“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今天,作为党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越发彰显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这一精神( )

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②随着民族复兴的进程不断丰富与发展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革命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红船精神”彰显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①正确;也说明这一精神随着民族复兴的进程不断丰富与发展,②正确;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而没有区域性,③排

除;“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④错误。

5.“你所站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会怎么样。”目前,每年约有1.2亿人次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世界也通过每个中国人及其待人接物的每个细节,来观察中国、揣度中国、评价中国。为此有人说:“有一种爱国,叫作文明出游。”这让我们认识到(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③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世界通过每个中国人及其待人接物的每个细节,来观察中国、揣度中国、评价中国。因此,需要我们文明出游,维护国家形象。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应提高国民整体素质,①②正确;材料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

6.(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袒露的是流淌至今的那条中国人的精神脉络。2017年12月5日《见字如面2》第五期节目“热血”篇中,著名演员吴刚首次登上《见字如面》讲台,与老戏骨赵立新朗读林觉民的《与

妻书》等三封英烈家书,一起把热血点燃,共同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看哭了许多观众,一起点燃了热血。英烈家书( )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的文化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英烈家书演绎先烈们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看哭观众,点燃热血,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确;凝聚

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③正确;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④中“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表述错误,排除。

7.(2018·华南师大附中三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②民族精神

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弘扬民族精神,

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

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②是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精神,③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文化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错误。

8.(2018·山东青岛二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

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 )

①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②还原历史真相,厘清

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③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④发扬时代精神,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才能传承英烈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①③正确;②与“缅怀英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这一主旨不符,排除;题干强调民族精神,没有说明时代精神,④排除。

9.(2018·四川遂宁三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

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红船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因为红船精神( )

①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②仍然是党领导中国

人民迈向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③能够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

的企图不能得逞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红船精神包含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①正确;红船精神还包含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是党领导人民迈向小康的强大精神力量,②正确;③体现的是团结精神,与题意不符;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④错误。

10.(2018·山东实验中学一模)“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

①慎终追远,以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铭记历史,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④面向未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和耻辱,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③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错误;④中“决定”一词夸大了该活动的意义。

11.(2018·北京西城区二模)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 )

A.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D.体现了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等,都体现了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D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非包容性,A排除;民族精神并不是脱离社会存在的抽象存在,B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财富,C错误。12.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 )

①培育、践行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②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③建设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题中

之义④中华文化的发展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华民族复兴需要发挥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作用,①当选;中华民族的复兴包括文化的复兴,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文化与社会而非文化与文明的关系,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2018·河北唐山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开天辟

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红船故事的。

(2)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问要求分析纪念馆讲好红船精神的措施。材料主要涉及继承红船精神、推动建设事业、创新展示形式等。启示我们从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加强创新、丰富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围绕两个主题: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答案:(1)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创新红船故事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弘扬“红船精神”。(2)示例: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

14.(2018·河北承德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就地域广袤,树木参天。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

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塞罕坝由“林苍

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20世纪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三代塞罕坝人弘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 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弘扬塞罕坝精神。

(2)请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字)

解析: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背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1)问,要结合材料信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传播的手段、弘扬民族精神、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

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布展、演讲等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塞罕坝精神。②我们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塞罕坝精神。③塞罕坝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可以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结合,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④弘扬塞罕坝精神要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示例:①生态建设、久久为功。②弘扬塞罕坝精神,扮靓美丽中国。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概括为:依靠群众、实事求是、坚定信念、民主团结、互助友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甚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这就需要把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有人认为,长征已成为历史,长征精神也已过时。请从不同模块,

就批驳长征精神“过时”论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性,朗朗上口,每条限20字以内)

解析:本题以长征精神为背景,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1)问,

要根据材料信息从立足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

只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重视精神力量,长征精神代代传;践行实事求是,复兴路上斗志扬;铭记历史,方能开拓未来;长征丰碑不朽,英雄浩气长存;等。(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