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时统计、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统计、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统计、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统计、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统计、生产工时管理系统

摘要:工时管理系统应用现场移动采集方案及无线RFID技术,灵活方便地记录生产工时、产量及效率,可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生产线人员或生产线的状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及调度生产线人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系统的工时统计等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工时及效率数据,用于核算员工工资及计算人力成本,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统计、核算。

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管理系统是太友科技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IE浏览器实时地掌控人力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目前工单的进行状况,生产效率数据,车间异常状况信息,实时监控车间的状况,建立一个智慧、信息透明的生产车间.工时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六大功能:

1.记录员工在生产中的有效工时,计算员工考勤与实际工时的差异;

2.计算实际投入工时,理论工时,最后求出生产效率;

3.人力生成的计算, 为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提供实时的数据;

4.达成率的计算;

5.订单分解成生产任务并指派功能, 可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生产线人员或生产线

的状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及调度生产线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备注:工时管理系统可与ERP系统相结合,通过ERP系统导入工单信息,然后通过工时管理系统实现生产任务的人员指派功能.

6.标准工时管理;

工时管理系统的价值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增进项目团队间协作;

●管理项目进度,节省项目人力成本支出;

●增进团队协作与沟通,可以降低项目执行过程中团队沟通成本;

●通过对员工工时进行审核,掌握员工的忙闲情况,由此减少单个项目成本支

出;

●统计项目所发生的差旅费和项目加班费等;

●实时有效的掌控、统计和分析项目(或员工)总工时或项目人力成本;

●有效控制项目成本;

●加强或改善对异地分公司,包括中、长期在外项目员工的项目工时和工作管

理;

●让员工进行项目工时填报更加简单和快捷,让管理者可以及时客观的了解员

工的工作情况并完成审核和确认;

●让工时统计和项目成本核算人员得以解放,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项目工时

和人力成本的统计汇总和报表打印;

●让员工更加高效的完成项目工时记录、审核和统计分析操作,可以花更多时

间去服务项目。

工时管理系统物理结构

说明:

通过工时管理系统,员工能够使用浏览器进行工时输入、工时查询、工时统计等相关操作。并且记录人工明细,汇总时间,将分析呈交给管理人员;领导或统计人员可通过该功能进行工作统计,管理者可根据工时汇总情况核定公司的服务以便为相应调整时提供参考.其中:

●基本资料设置:可设置产品线、产品、人力成本、产品线、班次、工作人员、

标准工时、非标准工时、工单、人员分组相关资料等,如下图所示:

报表查询功能: 系统提供各类的汇总及分析报表供生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系统报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报表的格式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提供定制开发:

OA系统工时管理解决方案:统计规范、数据统一.doc

OA系统工时管理解决方案:统计规范、数 据统一7 OA系统工时管理解决方案:统计规范、数据统一 随着各行各业不断向着精细化发展,“朝九晚五”的考勤打卡和固定的薪水发放机制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完善工时管理,通过设定指标来评判员工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希望以此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实现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 但是手工管理方式下,员工工时效率缺乏有效监管: 1.生产线数据分散,统计不准确; 2.员工工作时间核算与监管困难; 3.数据统计效率低,优化成本高。 因此,很多企业需要一个管理平台,将工作时间、人员成本数据化,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 (工时管理功能架构) 泛微在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实现了将移动办公、工时管理、考勤排班等功能聚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智能审核、核算。 OA工时管理应用亮点

一、工时填报快捷,数据统一 现在,员工可以通过OA系统定时上报工时、注明工作内容,为了防止遗忘OA还可以智能提醒。 (OA系统录入工时数据) 适用于多种场景 1、对于合伙人制的事务所: 合伙人需要对工时安排了如指掌,来确保团队的经费使用、调用的其他团队的工时统计准确,确保工作量、未来收益分配合理。 因此,OA系统实现合伙人工时报表化呈现,便于查询和财务计算费用。 (合伙人分配工时) 2、对于在生产一线的企业: 生产制造行业,计件工作工时统计主要靠人工估算,计件工作量、效率难以监管。 现在,通过移动端应用搭建工时基础信息模块,实现了工时快速填报。 根据线下动作编号二维码、工单编号二维码,实现动作名称与生产日期、产品编号、批次、工作定额的自动生成功能。 通过扫描二维码,员工不需要每个信息都单独录入,只需扫

标准工时系统建立指导书

系統文件標准工時系統建立指導書 頁次2of 5 版次 A 1、目的 對如何建立標准工時資料庫設定作業程序﹐方便作業﹐統一標准。 2、範圍 本作業辦法適用於APD事業處從事工時測量﹑維護人員。 3、定義 時間研究﹕又稱秒表時間研究,是利用秒表或電子定時器,在一段時間內,對作業的執行情況作直接的連續觀測,把工作時間以及與標準相比較的對執行情況的估計等數據,一起紀錄下來給予一個評比值,並加上遵照組織機構所制定的政策允許的非工作時間作為寬放值,最後確定出該項作業的時間標準。 4、作業細則 4.1﹑標准工時制定﹕ 4.1.1前期准備 4.1.1.1學習馬表工時測量方法﹐掌握標准工時的構成(正常時間﹑寬放時間﹑評比因 素等)。 4.1.1.2充分熟悉現場作業﹐了解各作業單元的基本動作的的構成﹐准確區分基本動 作的起止點。 4.1.1.3在正式測量前﹐先試測几組數據﹐確保測得數據的一致性。 4.1.1.4工具准備﹕馬表﹑記錄板﹑工時記錄表﹑鉛筆。 4.1.1.5掌握評比因素的有關知識﹐正確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4.1.1. 5.1評比就是時間研究人員將所觀測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與自己理想中 的正常速度作比較。 4.1.1. 5.2建立正常速度的方法,根據評比的定義可知,時間研究人員必須能在自己

系統文件 標准工時系統建立指導書 頁次 3 of 5 版次 A 頭腦中建立一個理想的速度,然後再根據這個理想速度去評比操作者動 作的快慢。 4.1.1. 5.3 常用的速度評比尺度:100分法 4.1.1. 5.4 此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觀察速度與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給予 100分。 4.1.1. 5.5各種操作水平與評比的例子 相當行走速度 正常 =100 操作水平 英里/h km/h 67 甚慢﹔笨拙﹑探索之動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狀態﹐對操作無興趣。 2 3.2100 穩定﹑審慎﹐從容不迫﹐似非按件計酬﹐操作雖似乎緩慢﹐但經常觀察有無故意浪費行為。 3 4.8133 敏捷﹐動作干淨利落﹑實際﹔很像平均合格工人﹐確實可達到必要的質量標准及精度。 4 6.4167 甚快﹐操作人表現高度的自信與把握﹐動作敏捷﹑協調﹐遠遠超過一般訓練有素的工人。 5 8.0200 非常快﹐需要特別努力及集中注意﹐但似乎不能保持長久﹔只 有少數杰出工人始可辦到。 6 9.6 4.1.2測量過程 4.1.2.1將待測量機種的有關信息(機種號﹑SKU ﹑批量等)詳細記錄在<<工時記錄表>> 中。 4.1.2.2所選機種的批量合適﹐能夠在同一作業及同一線別內﹐將各工站工時測量完畢。 4.1.2.3所選機種避免新投產機種﹐量產2~~3次以上的機種可作為標准工時測量的機種。 4.1.2.4所選線別的作業員均為熟練工﹐并且周圍環境適合作業。 4.1.2.5劃分操作(單元) 劃分操作單元便於評估操作速率 ,可將操作內生產工作(有效時間)與非生產工 作(無效時間)分開﹐對各單元分別評比,使標準時間更為精確。且每單元予以詳細說明,並測計其標準時間,則詳細的操作規則即可產生。 4.1.2. 5.1每一單元應有明顯易辨認的起點和終點,有時為方便辨認,將工作中的 一個操作單元中止,另一個操作單元開始的瞬間稱為分解點或定時點;在劃 分操作單元時, 明確分解點。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

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 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 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 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工时计算方法应为: (1)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 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62.75天

生产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制造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可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生产线人员或生产线的状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及调度生产线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计算生产成本时,工时费成本已经超过原料和设备折旧了,如何将真实的 生产工时统计出来?以此来降低工时损耗,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上来。 2)每个月企业把工时工资发出去,但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工时是花在了直接生产 上?在哪个订单上?在哪些产品上?到底浪费了多少工时?浪费在了哪里? 3)与标准工时比较,实际的制造工时成本是否超过标准? 4)每个工单的进度如何,能否按时完成计划? 5)目前车间是否存在异常的状况?如缺料,设备故障等。 6)生产人员工时或加班工时安排是否合理? 7)生产人员嫁动率是多少?间接工时与直接工时的比率是否合理? 这个时候你需要广州太友的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来帮你解决以上问题: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是太友科技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Web浏览器方式从任意地点详细地、逐项活动地查看生产和即时劳动力数据,特别是活动级劳动力信息,辅助生产管理人员利用从车间获得的效率数据,实时监控生产流程,并在提高生产率,控制劳动力成本方面制订科学的企业决策。 通过工时及效率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人员在任何地点就可以实时清晰地了解到如下信息,真正帮你打造一个透明化的生产车间: ●每个工人目前正在执行哪个工单?哪个操作任务? ●加班工时对总工时的占比是多少?加班安排是否合理? ●各个工单(包含加工中心、操作任务)的生产进度如何?整个项目预计何时 完成? ●实际的制造工时成本是多少?与标准工时比较劳动力绩效如何?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下,做着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的时间,一般是指该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候,耗费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在法律中其实有很多种制定方法: 1、秒表测量法,这个方法是直接利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工作人员来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直接计算的时间。但是因为只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人来进行测量的话,会导致标准工时有着很大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或者连续的测量,尽量将误差减小到微乎其微。

2、模特法,模特法是将加工这个产品的工艺需要人工负责的部分来划分21种动作,对这21种不同的动作分别测量它的标准工时。 3、简明工作因素法,这个方法也是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动作的划分成最基本的动作,并且让每个动作的时间划分成一样的,直接将这些动作的标准时间定制为一样的。其实定制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只要你设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又合法就可以了。 标准工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 标准作业时间加上辅助该工作的时间就等于标准工时。在这之中标准作业时间是由加工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为了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所消耗的人工或者机器的时间,标准工时的减少只能是因为加工该产品的时间减少或者辅助加工的时间减少了。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project20032007201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实践报告

前言 《IT项目管理与实践》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IT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Microsoft公司的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使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熟悉在信息系统建设阶段融合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和工具的项目管理软件可以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辅助人们顺利完成从个人到企业、从小型到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集中实践内容主要涉及:Project的基本操作、建立项目任务与项目中的任务关系、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资源管理与成本管理、跟踪项目进度等。 实验环境: 要求实验室连接局域网并且要与Internet相连,最好每台机器都分配IP 地址,并安装Microsoft Project2003/2007; 提供一定数量的学生用工作站,满足做实验学生每人一台的要求; 在《IT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示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4)实验课程不迟到,不早退。如有事不能出席,需要向辅导教师请假,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软件操作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此外,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网络实验将采用阶段检查方式,每个实验都将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通过,过期视为未完成该实验,不计成绩。以避免期末集中检查方式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希望合理安排,认真完成。

标准工时系统

标准工时系统——服装制造行业的“救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全球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的字样印在各种各样的衣服或鞋帽上。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我们制造的东西遍布世界,我们被更多国家所熟悉,然而也是一件坏事,我们凭借“人口红利”所获得的利润正在逐渐减少。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服装制造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当其冲地面临这些威胁。一方面,原料成本的增加,布料、设计的成本这样的增长成为服装制造企业的不可控因素,不能转变;另一方面,“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带来的人员成本增长,使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发展陷入瓶颈,很多企业纷纷破产,而外资又更愿意将工厂开设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去。 这样的环境背景限制着中国服装制造行业的发展,还有在服装产业链上的服装贸易公司和品牌公司。 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刨去服装贸易公司和品牌公司,想单独谈谈服装加工企业在当下的发展环境中,应当如何生存。 一、存在问题 原料和设计成本不能更改提高了服装生产的成本,要想降低成本,只能从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方面来努力,而在服装加工的过程中,行业还存在很大问题。 1、传统服装加工成衣时间不标准,存在很多误差,人为的因素太明显。 一件衣服成衣时间需要很多动作,但是这些动作由不同人来做就存在很多人为的时间误差,传统的统计成衣时间是存在很多误差的。秒优标准工时系统,可以提供标准的动作,减少误差时间,提供标准成衣时间。这种系统可以说是精准地降低服装生产时间。 2、传统的车缝讲究手势,需要大量培训技术。 这就增加了成衣的难度,延长了时间。 3、生产质量不能保证,产品很多会面临返工。 由于传统的服装加工没有标准的技术规定,所以质量不能保证,加上技术的要求比较大,所以有的衣服会被返回。那么标准工时系统可以降低技能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4、生产线排布不合理,机器容易出故障。

工资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3) 3.1程序描述 (3) 3.2功能 (3) 3.3性能 (4) 3.4输人项 (4) 3.5输出项 (4) 3.6算法 (4) 3.7流程逻辑 (5) 3.8接口 (6) 3.9存储分配 (6) 3.10注释设计 (6) 3.11限制条件 (6) 3.12测试计划 (6)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6)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7) 4.1程序描述 (7) 4.2功能 (7) 4.3性能 (7) 4.4输人项 (7) 4.5输出项 (7) 4.6算法 (8) 4.7流程逻辑 (8) 4.7接口 (9) 4.8存储分配 (9) 4.9注释设计 (9) 4.10限制条件 (10) 4.11测试计划 (10)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10)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在使用程序语言编制程序之前,需要对所采用算法的逻辑关系进行进行分析,设计出全部必要的过程细节,并给予清晰的表达,使之成为编码的依据,也作为软件测试人员及软件维护人员进行测试及维护时的参照。 1.2背景 项目的提出: 工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劳资关系相对复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手工进行工资的发放工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由于工资发放在时间和操作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规律性,这使得工资管理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该项目的提出正是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工资管理系统是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需要和员工人事管理、员工工时考勤、员工医疗保险等系统连接,能够从这些系统中正确的取得员工基本工资、津贴、医疗保险等信息。 用户群:工资管理系统软件的用户主要为各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 1.3定义 工资项目:在计算月工资时需要涉及的各项信息,例如基本工资,津贴费,缺勤费,保险费等 计算公式:即计算月工资的方法 缺勤费用:即员工由于缺勤而需扣除的费用 津贴:即员工因为加班而需增加的工资 医疗保险:即员工参加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险等保险而需报销或交纳的一定费用 基本工资:每个工种有不同的基本工资 1.4参考资料 【1】《工资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2】《工资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3】张立,C#2.0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兰友等编著,Visual C#.Net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OA系统工时管理解决方案:统计规范、数据统一

OA系统工时管理解决方案:统计规范、数据统一 随着各行各业不断向着精细化发展,“朝九晚五”的考勤打卡和固定的薪水发放机制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完善工时管理,通过设定指标来评判员工单位时间的生产力,希望以此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实现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 但是手工管理方式下,员工工时效率缺乏有效监管: 1.生产线数据分散,统计不准确; 2.员工工作时间核算与监管困难; 3.数据统计效率低,优化成本高。 因此,很多企业需要一个管理平台,将工作时间、人员成本数据化,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

(工时管理功能架构) 泛微在各行各业有着丰富的服务经验,实现了将移动办公、工时管理、考勤排班等功能聚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智能审核、核算。 OA工时管理应用亮点 一、工时填报快捷,数据统一 现在,员工可以通过OA系统定时上报工时、注明工作内容,为了防止遗忘OA还可以智能提醒。

(OA系统录入工时数据) 适用于多种场景 1、对于合伙人制的事务所: 合伙人需要对工时安排了如指掌,来确保团队的经费使用、调用的其他团队的工时统计准确,确保工作量、未来收益分配合理。 因此,OA系统实现合伙人工时报表化呈现,便于查询和财务计算费用。 (合伙人分配工时) 2、对于在生产一线的企业: 生产制造行业,计件工作工时统计主要靠人工估算,计件工作量、效率难以监管。 现在,通过移动端应用搭建工时基础信息模块,实现了工时快速填报。 根据线下动作编号二维码、工单编号二维码,实现动作名称与生产日期、产品编号、批次、工作定额的自动生成功能。 通过扫描二维码,员工不需要每个信息都单独录入,只需扫一扫即可完成相关基础信息生成,填写产生的工时与工作量即可。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标准工时计算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 查及包装等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 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 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 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 即:零件加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 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 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 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 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100% 实际时间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平衡率=×100%(平衡误差±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生产达成率=×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直通良品率=×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出勤率(就劳率)=×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计划人数)=×(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人均日产量= PAC-1

工时管理制度发布

股份发文股总字(2015)第02号 发文编码:02_GZZ_2015_02 工时管理制度 签发人: 章培林 签发时间: 2015年03月09日 时效: 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授权: 全体员工1.目的 为加强人员贡献度管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实现基于项目化运营的人工成本可视化、精细化管理,特发布用友股份公司工时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用友股份总部及分支经营机构计费资源的所有工时管理。 说明:关于计费资源的定义见本制度第3部分 3.定义及分类 3.1.工时定义:是指在某项任务上实际消耗的工作时间。 3.2.工时分类:按照是否直接创造客户价值或工作成果分为生产、耗费两类(如 工时类型工时明细分类描述 生产类Productive 收费 Chargeable 客户服务 投入在客户项目的工时,包括 外部客户项目和以用友作为客 户的项目 研发产品类项目的工时不收费 Non-chargeable 售前售前和商机项目投入的工时 管理 管理活动项目、能力发展项目 的工时 耗费类不收费日常事务项目工时,如行政事务、休假、日

资源(Billing Resource)和非计费资源(Non-billing Resource)两类。 1)计费资源:是指直接为客户提供售前支持、咨询、实施、开发、产品研发等服务的人员,是公司标准人天成本计算的直接分摊对象,并计入客户的直接人力成本。计费资源通常包括项目经理、售前顾问、咨询顾问、实施顾问、开发顾问、技术顾问、研发等。 2)非计费资源:是指为经营组织提供日常运营管理或支持类工作的人员,不是公司标准人天成本计算的直接分摊对象,不计入客户项目直接人力成本。非计费资源通常包括公司高管、财务、PMO、市场、人力资源、销管、企管等职能部门人员。 3.4.年可用标准工时(天):是指除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外的年工作天数。一 般统一为245天。 3.5.有效工作天数:是指被有效利用(不含行政事务、学习成长等)的工作天 数。 3.6.人天:工时的单位之一,1人天=8小时。 4.职责 4.1.员工需按照工作情况如实填写每天在各个项目任务上的工作时间。 4.2.项目经理需根据客户项目计划进行任务分配,明确工作任务的起止时间和 计划工时,保障并监督各项项目工作按计划开展。 4.3.部门经理需对非客户项目工时进行派工及工时确认管理。 4.4.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员工客户交付项目工时进行复核,并按照公司要求 进行员工有效工时、人员利用率、项目人工成本核算、项目任务标准工 时的统计和分析。 4.5.人力资源部以工时系统最终审核通过的工时数据,作为计费资源的有效工 时考核依据以及计费资源考勤记录。 4.6.资源经理根据最终确认的工时进行资源结算金额核定。 5.工时填报规范 5.1.工时填报是计费资源必须遵守的规则,工时数据是计费资源个人有效工时 率和部门有效工时率计算和考核的依据。 5.2.工时数据是计费资源进行资源结算,项目成本归集的依据,无有效工时支 持的任务不进行结算。 5.3.员工工时需全面、真实、及时填报至正确的项目,填报周期为日,填报单 位为小时,除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外的任何休假均需填报。 5.4.员工可按日、按周上报工时,但必须在每月考勤截止日前完成当月所有工 时填报和审核。未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报工时,未按要求在每月考勤 截止日前形成有效工时的,将影响个人有效工时和利用率的统计,并在 个人工资、绩效考核及奖金计算中予以体现。 5.5.工时单位为“小时”,可以有小数点,如0.5小时。员工正常工作日的工 时总数等于8小时。

GSD标准工时软件

GSD标准工时系统 GSD即General Sewing Data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一般车缝数据,是专门为缝制品工业所设计的一套预定动作时间系统,是一个标准动作和标准时间的科学分析方法。 GSD适用于制定裁剪、车缝、熨烫、检验以及包装等相关操作的标准动作和标准时间,工厂依此决定订单报价、针车配备、工人的劳动报酬,还可以用作排期排产、生产排位。 2、GSD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 1) 方法合理:通过对动作的细化分析,来减少浮余动作,改善方法和动作,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并建立标准的工序生产流程。 2) 时间标准:以正常的速度及正确的方法为基础,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制定出标准时间。 3) 易沟通和易理解:标准的动作代码库,适合所有缝制品工业。 4) 通用性强:以时间为基础,不同地区可以传递。 5) 预测性强:无需要现场数据即可为业务接单、生产计划、生产线平衡等提供有效预测 数据。

6) 车缝训练:车缝方面的专业化,适合于企业车缝标准做工的培训,帮助员工提高技术 水平。 精益生产辅导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 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 八大浪费 多余动作不适当的加工和过于精细的加工 等待生产计划不当、生产线不平衡、产品切换、缺料、机器故障 搬运生产线的安排或物流的安排等 修正技术、信息、标准、沟通等问题引起返工 冗杂处理没有秩序或没组织好的处理 过量生产生产超过必要的数量 库存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库存是不会产生任何附加值的,只能增加营运成本认识断层标准不统一、信息传递、沟通问题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2.1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 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 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 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 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 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 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3.1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 ×100% 实际时间 3.2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3.3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3.4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3.5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3.6 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1.5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3.7 生产达成率= ×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3.8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9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3.10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3.11直通良品率= ×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3.12 出勤率(就劳率)= ×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3.13 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3.14 人均日产量= PAC-1

工时系统分析

工时系统分析 对象: 1、项目 项目是工时系统的基础,必须有项目才能进行工时记录、分析、跟踪; 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产品,每种产品可以有多个数量; 整个工时系统以项目为主要的对象,通过记录项目在各个部件、工序中花费的工时来统计项目的工时成本,进度跟踪。 项目关联订单信息,但工时系统不记录订单的内容,仅记录订单号以供管理人员参考。 2、产品 产品是为了标识每个项目需要加工的产品是什么,数量多少,同时方便使用部件或工序的定义信息。 指定了产品相当于定义好了部件及其加工工序。 3、部件 部件是指每个产品所包含的部件信息,一个产品可以包含许多部件,可以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去加工或完成。 4、工序 产品或部件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还会分解为不同的工序,这是工时记录的最小信息,一个工序可以由多人同时加工,也可以一人加工多个工序,取决于企业对工序的定义是比较大的,还是精细的定义。 每个项目、每个产品、每个部件、每个工序均会定义一个唯一的工序卡,用工序号标识,此工序号在系统中是唯一的,就算是相同的产品、相同的部件、相同的工序,如果项目不同,其工序标识号也不同。 5、人员 人员是指企业的产品加工人员,他们各有自己的岗位和技能,在工序中可以指定要求的加工技能,对人员也可以定义其具有的技能,这样系统能检查工作分配时,相关的加工人员是否具有足够的加工能力。 每位加工人员有唯一的员工号,它将唯一标识此员工,在工时系统中,记录员工信息时,依据此员工号进行识别。 6、用户 指系统的操作人员,通过为每个班组或车间的管理人员,他们有各自的帐号进入系统,并根据工作性质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以保证系统信息的完整和完全。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软件项目管理

银行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软件模块管理和软件缺陷管理等功能。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有利于将开发人员的个人开发能力转化成企业的开发能力。为了使软件生产趋向于成熟,进一步完善软件项目流程及资源的统一管理,更加全面、有效的服务于软件开发过程和财富库管理,更好的方便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项目能够适合公司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进展情况;即时跟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BUG,提供公司财富库资源的开放和权限控制。缩短软件开发的进度、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有效的维护公司财富库资源。本文以交通银行为依托,实现了一个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开发管理、质量管理、发布实施管理以及个人管理等功能模块。本文使用vs2005 工具开发ActiveX 控件,其实质上是一种COM 组件,通过利用ActiveX 的理论优势,结合它的高安全特性,最终编写了基于ActiveX 引导的B/S 结构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完成了软件自动下载安装更新和企业信息化管理。通过局域网测试,效果良好。总之,采用了软件工程、设计模式、自动化测试和敏捷过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整个银行软件项目管理系统从分析、设计、实现、测试、评估各个流程进行全方面的协调和控制,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待这次系统的生命周期,收获颇丰。最终系统的运行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和效果,测试结果也令人满意。尽管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今后能够对该系统进行完善,以达到更加令人满意的结果。 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是交通银行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依据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市场联手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合作机构。2004 年10 月25 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正式宣布成立。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成立后,在风险政策和管理、财务收支和盈利模型、业务运行和客户服务、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太平洋信用卡中心为总行部门级单位,内设信用审核及运营部、客服部、催收部、风险部、市场部、财务部、IT 部、人力资源部、合规部、内审部等10 个部门,中心实现内部独立核算,并逐步向公司化运作过渡。 本人供职于客户服务部系统项目组主任一职,本组目前有 5 个项目需求岗(主要编写需求及需求跟进)、2 个生产问题管理岗(提报至信息技术部业务应用平台出错信息并跟进问题解决)、4 个项目测试人员(负责客服所辖应用系统的投产测试)、1 个系统维护支持岗(负责客服所辖工位及系统权限参数的管理)。直属领导为系统项目组经理,经理直接汇报至客户服务部负责人。由于业务需要,建立软件项目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可以及时的更新需求以及对软件测试、纠错等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本文以交通银行为研究背景,对其企业内部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 目前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在软件企业中,由于它的特殊性,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而不是资源和人力 密集型的企业。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控制的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由于缺乏全面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的培训,所以很多软件企业管理不畅,导致危机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技术这项软实力和管理这项软能力结合的不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 =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10*+1250/*12*2=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5*+1250/**2=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0*+1250/*6*2=元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表说明 表名表说明备注 users用户表所有用户信息customers任务表所有任务信息billrates用户任务表所有用户任务信息entries工时记录表所有用户工时记录信息 2.表结构及字段描述 users表(用户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 度约束说 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 的唯 一标 识 (主 键) USER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PASSWD VARCHAR(45)NOT NULL用户 密码ISACTIVE TINYINT(1)NOT NULL用户 状态

标识ISMANAGER TINYINT(1)NOT NULL用户 权限 标识 FIR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LA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姓 TIMESHEET_CLIENT VARCHAR(32)NOT NULL客户 清单TIMESHEET_PROJECT VARCHAR(32)NOT NULL项目 名称 billrates表(用户任务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度约束说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任务的 唯一标识 (主键) US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users表 中的ID CUSTOM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 customers表 中的ID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车间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制造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地发展,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不断地改进自己企业管理的思想,降低产品的成本,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为 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目前,车间生产管理还主要是以粗放式的手工管理为主,这样的管理远远落后于市场以及用户对企业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就必须对生产管理进行信息化,用计算机的精确管理、控制代替手工的粗放式管理,用以实现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高效率性以及低成本性。 作为国家“十五”863计划重点支持产品项目,WorkshopManager吸收了先进企业管理思想,并结合我国生产企业的实际,采用先进的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COM组件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设计技术,自主设计和开发了以生产计划为动力的WorkshopManager 系统软件。 WorkshopManager功能完备,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性能,而且与CAPP、PDM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紧密集成,适合各种类型制造业生产车间应用。 一、WorkshopManager的特点 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国情相结合 集成的综合解决方案 强大的功能及灵活性 支持多种或混合生产模式 完善的功能权限管理 大数据量下的优异性能 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支持UNIX和Windows NT平台 直观的图形化用户界面 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高性能价格比 支持ISO9000标准系列的要求 二、功能模块 基础数据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模块 工具管理模块 成本管理模块 三、产品详细说明 【基础数据】 管理和维护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数据的定义、用户定义、权限定义、日志维 护等。 工时定额管理:工时定额的输入及维护,为生产监控、生产成本及人事管理提供工时信 息; 工厂日历管理:工厂日历的生成及维护,为生产监控及人事管理提供工作日与生产日信 息; 工作中心管理:工作中心的定义,工作中心能力的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的能力信 息; 设备管理:设备代码定义与维护,为生产监控提供设备代码信息; 人员管理:人员代码定义与维护,用于生产监控与人事管理提供人员代码信息; 超级用户管理:定义系统的操作用户,管理操作用户的权限,查询系统的操作日志等。 【生产监控】 根据公司下达的定单与批卡、产品工艺路线、物料清单以及设备状态、库存状态、生产进度等生成车间的月、周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周生产作业计划、工模具的准备情况及生产进度等生成零件加工的日作业计划,进行作业的动态调度;实现计划的临时追加与调整;核算设备的能力与负荷情况;监控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现场的动态调度,完成生产进度预测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统计及上报;实现车间在制品的实时监控;实现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并对 职工出勤情况和完成工时情况进行监督。 月计划管理:编制月计划。包括月计划的输入、修改、确认、查询;计划的追加与临时修改模块实现临时计划的追加输入,计划交货期、数量等的临时修改及确认;工序计划的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