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崛起1
- 格式:ppt
- 大小:552.00 KB
- 文档页数:26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
了解苏联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认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导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过程与方法
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培养学生运用共性与个性、原因与结果、发展与联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
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关系原理,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查看您的阅读历史分享给朋友类别:历史·传记| 关键字:苏联兴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书中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共28个专题,总计约110万字。
本书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立足专题或个案分析,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以重构苏联74年历史兴衰的主要过程。
作者:沈志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时间:2009年08月序苏联的历史,就是体现为斯大林模式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发展道路的历史。
20世纪开始不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许多东方国家带来了希望和振奋,他们似乎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
然而,到20世纪接近尾声的时候,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竟画上了句号!像•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媒体宣传•主要专题•目录•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1..•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2..•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3..•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4..•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5..•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6..•绪论写一部实证性专题苏联史(7..2第一部分工人上街游行示威的真实原因是彼得格勒粮食供应不足。
有一种说法,23日开始的事件就是“面包骚动”。
沙皇政权的保安局在2月初的报告中就指出,“如果居民还没有发动饥饿暴动,那么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最近的将来不会组织这样的暴动:愤怒在增长,而且•自发的二月革命(1)•自发的二月革命(2)•自发的二月革命(3)•自发的二月革命(4)•自发的二月革命(5)•自发的二月革命(6)•自发的二月革命(7)•自发的二月革命(8)•自发的二月革命(9)•自发的二月革命(10)•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1)•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2)•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3)•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4)•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5)•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6)•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7)•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8)•布尔什维?与七月事件(9)•布尔什维克与七月事件(10)•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政治危机中苏俄国家功能的转化(.3第二部分1930年代初期,对党外人士的镇压声势浩大,而对党内的清洗还刚刚开始,而且是分散地、不太引人注目地进行着,也没有涉及最高层的领导干部。
编号主备人审核人日期班级姓名
课题: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6课苏联的迅速崛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走上现代化之路的情况。
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认识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通过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新经济政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知识链接】区别沙俄、苏俄、苏联
沙俄:从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到1917年二月革命前的俄国被称为沙皇俄国,简称沙俄。
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2年苏联成立前的俄国被称为苏俄,即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年苏联成立到1991年底解体,这一阶段的俄国被称为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苏联的崛起和倒塌苏联这个曾经强大的超级大国,其崛起和倒塌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至今仍然让人们深感震撼和思考。
1. 崛起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形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拔起了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表现出自己的强大:占领了德国的柏林和其他重要城市,为盟国制定了不少基础内容的战略计划。
在战后,苏联变成了全球两个主要超级大国之一。
它在它领土内建立了一个由多个共和国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体系,并在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东欧和亚洲的同盟关系,这些国家成为了苏联的卫星国,遵循苏联的制度和传统。
2. 倒塌1985年,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发起了一次广泛的改革和开放政策,它被称为“礼宾作战”。
这个作战的目标是让苏联变得更现代化,更民主化。
不幸的是,这个变化导致的是苏联各方分裂得越来越严重。
经济上,事实上,由于苏联自身行政混乱,军需物资欠缺,战争成为了它的领土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一些原因。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苏联的崛起和倒塌之间,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事件:苏联在驻阿富汗战争中卷入重重困境。
苏联对自身的全球战略,无法有效管理;在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和共产主义分支的行动中砸了大量资金,竭泻数十年节约积累,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经济问题。
苏联交收在1979-1982年这段时间里被西方列强所制裁,以及苏联对自身人权情况的铁血打压,激化了人民对苏联的反感情绪。
3. 结论苏联的崛起和倒塌,是当今世界发展历程中异常重要的一部分;苏联崛起及倒塌的历史意义和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多元复杂的变化中,尤其是其中洛克菲勒操纵的国家主义运动的崛起,苏联的非常性对现代世界影响仍然应被注意和反思。
苏联的崛起2.苏联的崛起复习导⼊新课:俄国通过⼗⽉⾰命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先后实⾏了两种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设问: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以看出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议道路中⼀种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然⽽,1924年列宁不幸逝世,领导苏联⼈民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是谁呢?斯⼤林是如何领导苏联⼈民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呢?第⼆课:苏联的崛起⼀.理想与成就1.理想:实现社会主义⼯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设问: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字思考:苏联⼈民的理想是什么?列宁实⾏新经济政策后,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是此时的苏联仍然是⼀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在这种艰难的历史条件下,斯⼤林领导苏联⼈民进⾏社会主义建设,确⽴了实现社会主义⼯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要将苏联建设成⼀个赶上和超过西⽅资本主义国家的⼯业化强国。
设问:同学们看第⼋页斯⼤林语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社会主义⼯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优先发展哪个⾏业呢?此外,苏联社会主义⼯业化建设开始有计划的进⾏,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在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个五年计划,⼯业化全⾯加速。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速发展,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业化。
2.苏联社会主义⼯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P7-8 (1) (2)设问:学⽣问读课⽂找出在20世纪⼆三⼗年代,苏联在社会主义⼯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重⼤的成就?这⼀时期苏联除了在⼯业⽅⾯取得了如此巨⼤的成就,在农业⽅⾯也取得了很⼤的发展,主要是发展集体农庄。
同学们通过P8 集体农庄的农民在劳动插图,发展集体农庄,实⾏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社会主义⼯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理想和成就向来都是不能等同的,可是在苏联却把理想就成了现实,在短短的⼗⼏年取得了如此巨⼤的成就?为什么呢?由⼆位同学朗读课本P8⼩字斯达汉诺夫运动与P10材料阅读分组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成就的原因。
苏联的崛起与衰落历程苏联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崛起和衰落历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来论述苏联的历史:崛起时期、高峰时期、衰落时期。
一、苏联的崛起1917年10月的俄国革命打破了沙皇专制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当时,苏联面临着内外部的诸多威胁,包括白军、波兰、芬兰、爱沙尼亚等国家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右派暴动等。
但是,苏联在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苏联尽力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由于这些措施,苏联成为了二战后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其工业品种和生产总量名列世界前茅,农业也实现了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
在文化领域,苏联进行了广泛的文化革命,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文化事业队伍,为苏联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国际政治领域,苏联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斗争,为全世界争取了许多民族独立和发展的机会。
二、苏联的高峰时期苏联的70年代到80年代是其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高峰时期。
当时,苏联经济的增速领先于西方国家,工业和农业的生产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苏联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促成了许多国际合作和多边关系。
然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
例如,在农业集体化中,苏联的收储政策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产品供应出现了短缺。
在政治上,苏联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此外,外交上苏联与美国之间长期存在着军备竞赛、政治矛盾等问题,对苏联的经济和国际地位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三、苏联的衰落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展开了改革和开放政策,试图解决苏联经济和政治所面临的悬而未决问题。
但是,在改革中,苏联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
首先,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极大,由于历史原因,苏联的经济已经相当腐朽化,改革陷入了长期停滞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