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_郭明俊

当前,中国哲学界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回归哲学的本性”。人类当今所处的时代,既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又是一个“智慧贫乏”的时代。由于“智慧已经衰退”或者说“智慧被人遗忘”,致使当今全球人类陷入了重重生存危机之中,因此“恢复智慧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1](P6)由于智慧和哲学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本原关系,哲学一向被看成是“爱智慧”,所以“无智慧的状况”表明“哲学错了”,[1](P8)哲学“弃绝智慧”而沦为知识。可见,“恢复智慧”

就是要“回归哲学的本性”。然而究竟什么是智慧?哲学与智慧到底是何关系?哲学智慧同其他智慧区别何在?智慧的哲学与遗忘了智慧的哲学有何不同?

“恢复智慧”的本真意义是什么?一、智慧辨义

“哲学”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即“爱智慧”。因此,要想追问“哲学究竟是什么”,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智慧,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去理解“爱智慧”。然而“知识易言,智慧难说”,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智慧的理解不同,从来没有关于智慧的统一的定义,由此导致哲学自身的难以定义。在此,本文欲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对“智慧”的理解,从语义学的角度考察“智慧”的词义,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对比中来领悟“智慧”。

在西方,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智慧”这个词,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2](P25-26)“如果你不听从我本人而听从我的‘逻各斯’,承认一切是一,那就是智慧的。”[2](P22-23)可见,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智慧就是认

识“多”中的“一”,就是认识到一切是“一”,“一”统一着一切。苏格拉底提出了“自知无知的人是最有知的”的智慧观,意在表明唯有神才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是神性的);人没有智慧,只能在承认自己无知时才能去追求真正的智慧,把智慧看作是人类通达真理或真知时必具的谦逊“态度”。亚里士多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郭明俊

[摘要]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

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与“知识型哲学”不同,“智慧的哲学”是对“哲学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一种“问题的哲学”。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要求,人们本质上应该回归“哲学的智慧”,走向“智慧的哲学”。

[关键词]智慧概念框架哲学的智慧智慧的哲学知识型哲学问题的哲学

〔中图分类号〕B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8)10-0031-07

作者简介郭明俊,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63

)。

2008年第10期

德在《形而上学》中首次对“智慧”提出确切的定义:“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3](P3)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不同于两个东西:一是与感官认识和神化幻想不同,它追求的是对自然事物的合乎理性的解释;二是不同于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注重于对事物所以如此的原理的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智慧观代表了西方古代人们对智慧的认识。

在中国,“智慧”或单一的“智”字,在先秦时已出现,但其含义在当时并没有直接的界定和解释。譬如老子讲:“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十八章》)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论语·雍也》)孟子认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提出:“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以看出,先秦诸子已大量使用“智慧”或“智”这个词,但对这个词的词义本身没有给予直接的解释。直到百年后汉初的贾谊,才第一次对“智慧”作出明确的界定:“深知祸福谓之智,反智谓愚;亟见窕察谓之慧,反慧谓童(蒙昧)。”(《新书·道术》)就是说,智慧是指人们对未来祸福的深刻预见和敏捷把握的思维能力。

在印度佛学中,智慧,或智与慧的连用,或二者的分别称谓,它是梵文“般若”和“若那”的音译。在《佛教大词典》(2002年)里它是指一种破除人生迷惑、破除“我执”的能力,包括判断、辨析、洞察、彻悟。如“般若”,有彻悟之意;“若那”,泛指一切有分析和有决断性的认识能力。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在英语中,表达“智慧”的词有两个:wisdom,intelligence,前者有智慧、才智、明智、知识、学问等意,后者是指理智力、理解力、聪明等等。在汉语中,古代人讲的“智”包含有聪明、智谋、智慧、知道等意,“智慧”指聪明、才智、知识。在《现代汉语词典》(2001年)中,智慧被解释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可见,在汉语和英语中,智慧一词的用法基本相似,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把智慧理解为知识学问,或者是见识、创见(此种含义具有知识的性质);二是把智慧定义为一种洞察、预见、辨别、创新的能力(才能)。由此看来,智慧好像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某种“知识”和某种“能力”。事实上,从前面引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侧重于从知识的层面理解智慧,中国人侧重于从能力方面理解智慧,印度人则把智慧看作是“识”(彻悟、洞悟)。但是,智慧肯定不同于知识,也不单单是能力。因此,对智慧与知识、才能的对比分析,构成我们理解和领会“智慧”的不可或缺的视角。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博学并不能使智慧。否则他就已经是赫西阿德、毕泰戈拉以及克塞诺芬尼和赫卡泰智慧了。”[2](P26)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智慧和知识是不同的。那么,智慧与知识究竟有何不同?我国当代哲学家冯契,在1947年的《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上,发表了他的硕士论文《智慧》,该文集中地探讨了知识与智慧的不同以及二者的关联。他认为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是从三种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即“以我观之”、“以物观之”和“以道观之”,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结果。所谓“以我观之”是指从常人的主观角度去认知,其结果只能形成主观性的意见;“以物观之”是指从事物的客观角度去认知,结果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以道观之”则是从宇宙本原的高度来透视,从事物的内在本质来剖析,其能力为智慧力,其结果便谓之智慧。可见,意见、知识和智慧之间,有层次的分别,有高低的不同。[4](P39)实际上,冯契的观点是直接继承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在《庄子·秋水》篇中,就有“以俗观之”、“以物观之”、“以道观之”的提法。冯契把庄子的这一提法进一步具体化和明确化,并将它运用于对意见、知识和智慧三者的理解上,颇有启发意义。

就智慧与知识的关系而言,智慧不等于知识,但基于知识。它是在知识(包括意见)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对于事事物物的本真的洞见,是对知识融会贯通后形成的见识。比如,我们可以说,“举一知一”是知识,“举一反三”是智慧;“见微知微”是知识,“见微知著”是智慧……。推而广之,“一叶知秋”、“闻一知十”、“闻声知情”、“张往知来”等等,皆可谓智慧。从本质上看,智慧与知识的不同在于:“知识是一种从生活中分离、结晶出来的东西,是已然生成的东西,而智慧则是一种活生生的、永不封闭、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是向一切可能性敞开着的。”[5](P22)

从智慧、知识、能力三者的关系来看,此三者类似于我国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的“才、学、识”三长之说。“才”即才能,“学”为知识,“识”就是智慧。而对于才、学、识三者的关系,我国清代的诗人袁枚,曾经有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令我们耳目一新,为之折服。他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神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续诗品三十三首·尚识》)袁枚把智慧(“识”)比作“神灯”,看作是“学”与“才”的“统领”,可谓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确,智慧是知识和才能的统帅,它指导着知识和才能的获得和运用方向。当然,智慧也离不开知识和才能,它要以知识为其奠定基础,要通过人的才能来显现自身。由此,我们可以说,凡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惊人的模仿力、深邃严密的思考、神妙高超的悟性、卓越独到的见识,明察秋毫的判断,能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触类旁通并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智慧即是一种基于知识、显于才能、达于彻悟的高、深、远、广的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一方面,它是一种认识能力,是人的一种深层次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探赜索隐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它是一种境界,即是一种通彻事理、了悟世情、洞达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哲学的智慧

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原因在于,智慧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比如,从层次来看,有高级智慧和低级智慧;从性质上讲,有“形下智慧”和“形上智慧”;从表现方式而言,有常识的智慧、艺术的智慧、宗教的智慧、伦理的智慧、科学的智慧和哲学的智慧等等。因此,对于理解哲学本身来说,不仅要懂得智慧的一般含义,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弄清楚哲学智慧的性质。

美国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曾提出“概念框架”的理论。他说:“概念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理解。相反地,它们是彼此联系的,而且,联系于一个概念网络并依照这个概念网络而得到理解,形成我们称之为概念框架或概念结构的东西。”[6](P11-12)据此,孙正聿把概念框架区分为三个最基本的层次,即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和哲学性质的概念框架,并认为:同一个“名词”或“语句”,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含义。例如,“物质”这个“名词”,在“常识”的概念框架中,它是指各种各样的东西;在“科学”的概念框架中,它是指构成世界的“要素”;在“哲学”的概念框架中,它则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为人的思想所把握的“客观实在”。[7](P65)同理,“智慧”这个“名词”,在常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含义。换句话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智慧”,即常识的智慧、科学的智慧和哲学的智慧。那么,在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中,“智慧”的性质和含义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呢?

在我看来,常识之“智慧”是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聪明”、“精明”和应对具体事物时所具有的“智谋”、“见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遇事反应迅速、机敏,考虑问题细致、周到,足智多谋(如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办事精明,或有精湛、娴熟的技艺(如庖丁解牛时的游刃有余),那么,他就是富有智慧的人。但是,这种“智慧”具有某种形而下的品质,它是一种求“器”的意识。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经验的、技术的、常人的智慧,受个人的生存意志的驱迫,是应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能力。美国的斯顿伯格说:“有一个为许多专家所接受的智慧观点是:智慧是对生活中新问题、新情境的一般适应能力。”[8](P426)本文觉得这种智慧可理解为常识的智慧。总之,常识的智慧是为个人的生存作谋划的,因此可以把它叫做“小智”或“小聪明”。有小智者的智慧仅仅是有利于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小集团,它甚至会促使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所以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可见,老子在这里说的“智慧”正是“求器”的常识的智慧。

科学之“智慧”是在某一领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辨析、预见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孟推教授认为,“智慧就是指抽象思维能力”;[8](P512)也有人认为,“智慧是多种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判断力)的总和”,“智慧就是智力测验测得的东西”;还有人把智慧定义为:“是指具有产生新

思想的思维能力。”[9](P40-44)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是科学意义上的智慧。这种智慧,由于它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事物的本真的洞见和发展趋势的预见,还未超离“求器”的范围,因而,其性质仍然是一种“形下智慧”。比如《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智慧,爱因斯坦的科学智慧,就是这种智慧的典型表现。

哲学之“智慧”则是冯契所说的“以道观之”的智慧。具体来说,它就是对“道”的体悟,是一种通彻事理、了悟世情、洞达人生的精神境界。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首先,哲学智慧是一种“大智慧”。其“大”在于:它是对世界与人生的博大与圆融的理解;它所追问的是作为整体的存在,而不是对具体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说明;它指向无限的超验领域,是一种“形上智慧”,而不是对有限的“形下之器”的关注。简言之,哲学智慧之所以是大智慧,就在于它是对“天道”和“人道”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之“道”的透彻领悟。这样的智慧,就是庄子所说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也如司马迁所言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更是张载所确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意识。按照西方哲学的看法,这种智慧,是“专门研究‘有’本身”,是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语),是对“在”的“思”和“谛听存在的消息”(海德格尔语)。

其次,哲学智慧是一种精神境界。毫无疑问,哲学智慧首先是一种“高、深、远、广”的认识能力和卓越的“见识”,但更为根本的,它是一种精神境界,就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层次和心灵超越所达到的一种境地,或者叫“心态”、“心境”。精神境界不同,人生态度就不同。而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人的本质、地位(即“人生在世”的问题)和人的价值、人生意义(即“人活一世”的问题)的“觉解”,取决于主体对“存在世界”(存在本体)和“意义世界”(价值本体)的理解和追求。觉解愈透彻,理解愈深刻,追求愈高远,则精神境界就愈高。然而,“人生在世”和“人活一世”、“存在世界”和“意义世界”,诸如此类问题,恰恰是哲学智慧的独有的“地盘”和“世袭领地”。因为,哲学智慧的本然旨趣就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语)。中国古代的老子明确指出:“知人者智”。所谓“知人”,就是认识“人是什么”(包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和确定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明白了“人之为人”的依凭,才能度过一个合乎人的“本性”的有意义的人生,才能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高远的精神境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冯友兰说:“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10](P10)

再次,哲学智慧是一种人类的生存智慧。哲学,作为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它必然要面向人自身存在的本身。哲学智慧作为对一般智慧的超越,表现在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和个人生存的问题,是为人类生存和个人生存提供指针。就对整个人类生存而言,哲学智慧规范并指导人们的价值取舍和人类努力的方向,关涉人类根本选择和文明根本走向,其目的在于推进社会的协调进步和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对个体生存而言,哲学智慧是人的“幸福的寓所”和“安身立命之本”。因为,哲学作为生存智慧是与人的幸福、正义等德性寻求密切相关。“生存智慧是一种获得内心的幸福感和德性满足的方式,由此,生存智慧便为人类的内心塑造提供指引。”[11](P46)更为实质的是,哲学智慧以其对“本体”(存在本体和价值本体)世界的追求,在理论上为个人的生存确立一个安身立命的根基,使个体生命的心灵得以“安顿”。唯其如此,个体才能够体验幸福、欢乐、喜悦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总而言之,哲学智慧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焦虑,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最后,哲学智慧是一种“酸性”智慧。美国哲学家L.J.宾克莱在其大作《理想的冲突》一书中说到:“‘一些现代性的酸’已经使过去各种宗教式的笃信溶解了。”[12](P6)我们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把哲学智慧比作“酸性”智慧,意在表明哲学智慧是一种批判的反思的智慧,是对思想的“解冻”。“它要求把基本假设、概念系统和思维框架看作是成问题的,看成是无法冻结的动荡的海”,[13](P98)通过对既定的知识、现成的结论和流行的观念的怀疑和挑战,通过对思想前提的批判以及智慧本身的自我批评,从而防止人的思想的冻结和思维的凝固,并实现人类思想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如果没有这种酸性智慧,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精神生活就会陷入贫瘠。

综上所述,智慧有许多种,而哲学智慧仅是其中之一,它与常识的智慧和科学智慧有着显著的不同,如果我们对三者不加以区分甚至混淆,就会导致对哲学的歪曲和误解,当代的“哲学常识化”和“哲学科学化”的倾向就是例证。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三种智慧之间又有内在的相关性。哲学智慧是对常识的智慧和科学的智慧的反思和提升,并以理论的形态将这两种智慧扬弃地包含于自身之中,从而实现对它们的超越。同时,哲学智慧要借助于这两种智慧或者说通过对二者的“作用”而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三、智慧的哲学

如果说哲学就是“爱智慧”,而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追求和反思,那么,哲学所热爱、追求和反思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哲学的智慧”。因此,所谓“智慧的哲学”就是对“哲学的智慧”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此其一。其二,“智慧的哲学”是相对于“知识型哲学”而言的。就是说,哲学追求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是“智慧之思”而不是“知识之学”。所谓“知识型哲学”,也可称之为“哲学的知识化”,一是把哲学当作是知识;二是用探求知识的方法来研究哲学。由于没有厘清“智慧的哲学”的深刻内涵,造成了对哲学的双重误解。

第一,没有把哲学智慧和其他智慧区别开来,把哲学简单化和庸俗化。每当人们谈论起哲学的时候,或者说当你刚开始接触哲学的时候,有人就告诉你这样的答案: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且不说在这种理解中把哲学仅仅看成是智慧学、聪明学,而丢掉了“爱智慧”之本义当中的对智慧的“爱”(热爱、追求和反思),由此势必导致把哲学看成是一大堆现成智慧的总汇。而且,这种理解中所讲的智慧,多半是常识或科学意义上的智慧,远未达到哲学层面。正因为这样,人们学习哲学都抱着实用的目的,企图从哲学中获得一些论辩的技巧、抽象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和分析问题的普遍方法等,以为如此,人就有了“智慧”,也就变得“聪明”起来。更有甚者,想从哲学中寻找解释世界的“终极真理”和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从而使哲学沦为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工具理性”,失去了其作为“人生境界”、“生存智慧”、“价值理性”和“人类生活的样式”或“人的生命形式”等等的深厚意蕴。如此一来,哲学就难逃被简单化、庸俗化和工具化的厄运。

第二,把哲学知识化。哲学知识化的根本在于,把智慧等同于知识,把哲学理解为“知识之学”。哲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哲学在其产生的源头便与人类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与人的生活和德性的塑造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在其后来的发展中,哲学却越来越远离智慧,哲学由“智慧”滑转为“知识”。在我看来,这种“滑转”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如前所述,亚氏把智慧定义为“是关于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而哲人(即有智慧的人)则是“知得多”和“知得深”的人。他说:“我们先假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虽然每一事物的细节未必全知道;谁能懂得众人所难知的事物,我们也称他有智慧(感觉既人人所同有而易得,这就不算智慧);又,谁能更擅于并更真切地教授各门知识之原因,谁也就更富于智慧;为这门学术本身而探求的知识总是较之为其应用而探求的知识更近于智慧,高级学术也较之次级学术更近于智慧;哲人应该施为,不应该被施为,它不应听从他人,智慧较之少的人应该听从他。”[3](P4)尽管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智慧不是对世界万象的个别性和经验性的认识,而是对普遍性知识的获得,是关于原因、本质或根源性的知识。但是,这种对智慧的理解,将哲学导向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导向对客体的认识与关注。由此,也使哲学与科学混为一谈,哲学只不过是“知识之总汇”,它与科学的不同之处只在于二者追求的知识的普遍性程度不同罢了!到了近代,哲学的知识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培根和笛卡尔确立起一种知识论形态的哲学,哲学成为滋养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的母体。笛卡尔曾用一棵树来比喻整个科学知识的分类:形而上学是树根,物理学是树干,其他自然科学是树枝。他要求哲学像几何学那样建立一系列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体系。他用“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建立了以“我思”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试图回答一切知识的根据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代哲学才成为“科学之科学”)。此后,经过

康德的“批判哲学”,再到黑格尔,这种知识论形态的哲学达至巅峰状态。现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仍然是奠基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哲学知识论立场”,并且这一思潮又反过来强化了人们对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固守。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和理论研究中,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普遍地把哲学视为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最大的普适性的知识;把科学视为关于各种“特殊领域”的“特殊规律”,而把哲学视为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知识。这样,哲学就成了具有最大普遍性的科学了,成为一切科学的基础。

哲学知识化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把科学所追求的知识当成自己的追求对象,而且,表现在方法上把科学的实证方法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当作典范推广和应用到哲学的领域中,哲学被实证化、科学化和技术化,逐渐丧失其思辨的性质和反思的维度,失去对“在者”的超越和对“在”本身领悟的能力。哲学由此日益走向智慧的反面,其内在活力也一点一点地丧失殆尽。事实上,正是由于哲学的知识化和科学化,导致哲学自身的“终结”或被科学“消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三部哲学名著当中,得出一个共同的哲学结论: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已经被“驱逐”出了自然领域,而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哲学又被“驱逐”出了社会历史领域,哲学只剩下一个纯粹的思维领域了。可是,我们知道,到了20世纪,思维科学的兴旺发达,哲学合乎逻辑的又被“撵出”了思维领域。[14](P239)这样,哲学被“驱逐”出了整个的世界,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了。于是,各种消解和终结哲学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人们并不甘心哲学被“消解”或“终结”,总是习惯于为哲学寻找新的“地盘”而使哲学苟延残喘地“活着”。但是,如果不改变哲学既有的“知识论立场”,任由科学知性思维模式的摆布,那么其自身生存危机的“魔咒”就无法消除,它必将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而丧失其独立存在的必然性。

在我看来,真正的哲学是不可能被消解的(无论是就事实而言还是从逻辑而言),人们只能“终结”某个时期或某种类型的哲学(比如知识型的哲学);真正的哲学不会是“无家可归”的,而是“四海为家”。因为,真正的哲学不是以“世界”为对象,而是以关于世界的全部“思想”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它提供给人的不是知识(尽管它自身是一个由概念、范畴、命题、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系统,且有自己的哲学史知识,但它不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是智慧。也就是说,哲学存在的根据和意义在于,它是“智慧之思”而不是“知识之学”。真正的哲学就是智慧的哲学。

智慧的哲学的要义在于: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哲学的智慧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这就决定了智慧的哲学必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做出合理的回应,不断解答基于人之存在的矛盾性问题,从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理论智慧。唯其如此,哲学才能成其为“哲学”,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与此相反,知识型的哲学,只满足于揭示各种“存在者”背后的具有最大统一性和普遍性的终极知识,找寻客观世界最确定、最普遍的必然规律,企图建构一个庞大的关于世界绝对真理的抽象体系,而失去对人类生存活动的现实关注,或者说,“遗忘生活”,因而注定要被终结。因为人及人的生活世界是现实的、历史的、具体的,而这种“终极知识”和“绝对真理”是抽象的、超历史的和超人类的,因而是“非人的”。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它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本质是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切割、遗忘和抽象,它不关心人的内心痛苦,更不能为人生提供价值目标和精神支撑,相反,人要受这种抽象的理性的“统治”和“奴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哲学变得“敌视”人了。不仅如此,知识型哲学或哲学的知识化、科学化,又使哲学功利化和实用化,这不仅导致了人们只拥有知识而缺乏智慧,而且还导致了人类社会畸形和片面的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种种生存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人们过分追求(科学)知识而缺乏(哲学)智慧造成的。这也说明,仅靠知识型哲学和科学不仅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反而可能深受其害。只有哲学智慧才能提高人类自身生存能力,引导人类走向自由幸福的生活。

更为根本的是,智慧的哲学是“问题的哲学”,它不同于体系的哲学(建构体系、寻求确定性)。问

题体现了哲学智慧。“所谓哲学是‘智慧’之学,即是问题之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人的智慧最集中最主要的体现。”[15](P11)毫无疑问,科学也解决问题,但是,科学的问题,主要是事实的、经验的问题,即形而下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依赖于人们对某种科学知识的掌握,因此,科学的问题,又可称之为知识的问题。而哲学的问题是超验的形上的问题,比之科学问题显得更具抽象性和思辨性。提出和发现哲学问题,不能光靠知识,而主要靠智慧,就是说,既要靠理论理性思维,又要靠直觉领悟。可以说,哲学是一个问题的“王国”,但是,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在“反思”的意义上提出和形成的,这就表明,“智慧的哲学”之所以是“问题的哲学”,就在于哲学的智慧是反思的智慧。

问题的哲学,标明哲学不是对知识、真理的占有而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哲学总是“在途中”),意味着哲学关注于提出新问题、开拓新视野、开辟新路径、“试图改变问题”而不在于给出答案。“拒绝答案可以防止思想变成制度化或官僚化的知识,这样思想才是活的。只有当思想是活的,生活才是活的。”所以,“哲学问题不是用来回答问题,而是用来形成思想和生活的诱因,它展开可能性,它意味着有事情可以折腾,生活因此就开展起来。”[13](P99)此乃问题哲学的实质。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才成为“酸性智慧”而实现“解冻思想”、“前提批判”和“引导时代”的目的。

问题的哲学不是一般性地强调“问题意识”,也不局限于把眼光放在一些“永恒问题”或追逐当前的“热点问题”上,而是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和一种哲学形态,并且按其使命和品格来说,它是哲学发展的主流形态。不仅如此,哲学的发展史昭示,问题哲学也是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途径。

在当今这个“智慧贫乏”的时代,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一般的“形下”智慧,而是“形上”的哲学智慧。由于缺少哲学智慧,因而就失去了驾驭知识和运用科技力量的能力,就无法理解和把握我们这个时代变化的真正走向以及人类文明的正确航向。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生存危机(“全球问题”)是哲学智慧缺乏的严重后果。当前学者们提出的“恢复智慧”、“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回归哲学的本性”等主张,既是睿智的又是及时的。只是我们要明确:这里的智慧是“哲学的智慧”,这里的哲学是“智慧的哲学”。

[参考文献]

[1]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郁振华.形上的智慧何以可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俞吾金.毛泽东智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W·M·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

—科学哲学导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7]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9]余华东.论智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1]卞绍斌,刘宇兰.从形上之思到生存智慧[J].天津社会科学,2006,(6).

[12]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M].马德元,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3]赵汀阳.解冻哲学[J].读书,2000,(1).

[14]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杨寿堪.问题的哲学[J].社会科学辑刊,2005,(5).

责任编辑:何蔚荣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2016超星尔雅西方哲学智慧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1.1智慧的痛苦(一)已完成 1 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我的答案:C 2 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我的答案:√ 3 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古典哲学不包括以下哪位哲学家的思想? A 柏拉图 B、卢梭 C苏格拉底 D哈贝马斯我的答案:A 4 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A —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我的答案:B 5 哲学是一门具有普遍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学科。 我的答案:× 6 《西方哲学十五讲》的作者是谁? A、张志伟 B、张汝伦 C邓晓芒 D甘阳 我的答案:A 7 黑格尔是哪个国家的? A德国 B、英国 _ C法国 l_D英国我的答案:A 8 哲学是什么至今为止仍未有统一的定论。我的答案:√ 9

哲学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备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我的答案:√ 10 公元2世纪到公元16世纪被称为 A、古希腊哲学 B、中古哲学 C近代哲学 D现代哲学 我的答案:B 11 西方哲学分期中,古希腊哲学的时间是 A、公元六世纪以前 B、公元前六世纪以前 C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六世纪 D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世纪 我的答案:C 12 “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 我的答案:× 13 在本课程中,西方哲学史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我的答案:√ 14 以下关于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没有统一的标准 B、哲学为我们确立了价值取向 C哲学和自然科学存在界限 D哲学是一门科学 我的答案:D 15 科学知识并不是中性的。我的答案:√ 16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我的答案:√ 17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价值取向。我的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

《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从哪里来的?(1.0分)1.0 分 A、感觉 B、记忆 C、技术 D、智慧 2笛卡尔之所以要证明上帝存在,是因为要证明()。(1.0分)1.0 分 A、物质世界的实在性 B、思想世界的实在性 C、普遍怀疑的合理性 D、普遍怀疑的确定性3霍布斯认为国家是什么?(1.0分)1.0 分 A、制定契约,权力的转让 B、最高的权力 C、共同的权力 D、以上都正确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大地浮在水上”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泰勒斯 B、韦尔南 C、沃勒斯坦 D、雅斯贝尔斯 6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创始人的是?(1.0分)1.0 分 A、罗吉尔·培根 B、弗朗西斯·培根 C、笛卡尔 D、黑格尔 7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谓的感性确定性是什么方式?(1.0分)1.0 分 A、从一般到个别 B、从一般到一般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个别到个别 8笛卡尔以几何学为基础提出了什么观点?(1.0分)1.0 分 A、唯理论 B、理性演绎法 C、感性演绎法 D、逻辑学 9《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是谁的作品?(1.0分)1.0 分 A、康德 B、卢梭 C、洛克 D、柏拉图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哪一天定为哲学日(1.0分)1.0 分 A、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 B、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C、10月的第三个星期四 D、10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10希腊哲学终结的事件是?(1.0分)1.0 分 A、苏格拉底之死 B、东罗马帝国皇帝皈依基督教 C、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分裂。 D、最后一所希腊学校 11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很强的()色彩。(1.0分)1.0 分 A、政治 B、伦理 C、科学 D、神话 12()强调真理是结果而不是开端。(1.0分)1.0 分 A、谢林 B、莱布尼茨 C、费尔巴哈 D、黑格尔 13整个人类发端以来,所有问题最终归结起来无非是(1.0分)1.0 分 A、温饱问题 B、生死问题 C、精神问题 D、种族问题 14康德把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称为()。(1.0分)1.0 分 A、先验论 B、知性纯概念 C、先验分析论 D、理性概念 15观念之间的关系有()类(1.0分)1.0 分 A、一 B、二 C、三 D、四 16以下不属于基督教对哲学的贡献的是?(1.0分)1.0 分 A、超验性 B、内在性 C、自由的问题 D、解放性 17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产生的条件(1.0分)1.0 分 A、人们开始关注终极关怀的问题 B、人们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 C、必须有思想的自由的条件 D、生产力必须得到发展 18经院哲学十分关注的问题包括下列哪个选项?(1.0分)1.0 分 A、世界的组成方式 B、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

《易经》64卦中的64个智慧

《易经》64卦中的64个智慧 阅读原文 来自:卿本佳人 | 分享到微博 | 写给作者 | 更多▼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为您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其实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西方哲学智慧课后作业答案 第十六章

黑格尔哲学(一) 1、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D、叔本华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正确答案:×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 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 正确答案:×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B、《精神现象学》 C、《法哲学原理》 D、《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B 17黑格尔强调真理是开端。 正确答案:× 18黑格尔的学说晦涩难懂。 正确答案:√ 19黑格尔的哲学包罗万象。 正确答案:√ 20黑格尔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正确答案:√ 21 古典哲学的终结者是谁? A、康德

智慧树-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答案

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答案 (红字有下划线的为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从全世界创业者情况来看,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创业比例高。【单选题】(2分) A、对 B、错 2、哈佛商学院斯蒂文森教授关于创业的学术定义是:【单选题】(2分) A、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 B、开创基业 C、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追寻机会,整合资源、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D、开创事业 3、根据“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教授的模型,以下哪项不是创业的本质要素?【单选题】(2分) A、机会 B、创业者以及创业团队 C、资源 D、梦想 4、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姚飞教授关于创业本质的概括是:【单选题】(2分) A、创业就是创新 B、创业就是创造 C、创业的本质:是创业者通过创新创造,搜寻机会,整合资源,从而实现价值从无到有的的过程。 D、创业是纯市场活动,与创新、创造无关。 5、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姚飞教授提出步步为赢创业的八个步骤,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八个步骤:【单选题】(2分) A、成为创业者、把握创业机会、创造有效商业模式 B、建立人脉、制定营销计划 C、制定创业行动计划、建立优秀的创业团队、进行生存式创业营销

D、进行创业融资与财务、做好创业成败准备 第二章 1、对每个人来讲,在决定成为创业者之前,既要了解创业和打工的基本特点,又要了解自己。【单选题】(2分) A、对 B、错 2、创业倾向测试主要测试各种因素对个人背景、个性特质、行动方式对创业倾向的影响。 【单选题】(2分) A、对 B、错 3、创业梦想和使命是主动创业的根本动力。【单选题】(2分) A、对 B、错 4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创业者的共同特质(或核心特质)?【单选题】(2分) A.机敏、执行商 B.毅力、领导力 C.情绪稳定、完美主义 D.学习力 5、下面关于机会窗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2分) A、对任何商业机会,只要你足够聪明,机会窗随时向你打开。 B.机会窗就是在一个既定的商业概念下追求机会的最佳时期。 C、对一个特定的商业机会来讲,若创业者进入市场过早,机会窗没有打开,这样创业成功几率低,易于导致创业者过早放弃机会。 D、对一个特定的商业机会来讲,若创业者进入市场过晚,面临机会窗关闭、创业成功几率低的风险。 6、对创业者来讲,在学习创业的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是。【单选题】(2分)

周易哲学与人生智慧论文

周易哲学与人生智慧论文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 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1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的哲理角度的阐发。《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 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 了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 的动摇相关的。《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易传》共有十篇,又称十翼。它提出了一个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内的广大的哲 学思想体系,企图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进行理论概括,但是这样一个抽象思辨的内容是 利用了《易经》原有的卜筮框架来建构的。易传非常注意对立面的平衡和稳定,重视对立 面的相互转化,强调发展变化。《易传》的作者用阴阳范畴全面解释了这一对基本符号,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立统一原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易传》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现象都具有阴阳的性质,不仅自然现象的气上有阴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有 阴阳,社会现象上的君臣、父子、夫妇有阴阳,而且数学上的奇偶,品性上的刚柔,道德上的 仁义,以及行为上的屈伸进退等也都有阴阳,天地万物的变化运动都可归结为阴阳两种势力 的对立运动。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统一在物体形态中的功效。《易传》中还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指出肯定的论断包含着转化,而用“一阖一辟谓 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来说明“变则通”,进一步指出了否定的东西和肯定的东西的联系。这些命题都朴素地表达了事物的发展是对立面矛盾而又统一的思想,构成了中国辨证法发 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2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 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 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的主体部分,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周易》认为”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日常用法: 《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64个怎么办。 64卦为我们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 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案复习课程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 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哲学不能用来烤面包。”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1.0分)1.0 分A、 O·W·霍尔姆斯 B、 J·费斯克 C、 杜威 D、 威廉·詹姆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1.0分)1.0 分 A、 霍布斯 B、 休谟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一项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1.0分)1.0 分

A、 经验先在 B、 自我在经验中被认识 C、 自我同一 D、 主客体统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1.0分)1.0 分A、 希腊自然哲学 B、 新柏拉图主义 C、 伊壁鸠鲁派 D、 斯多葛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理智直观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这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A、 托马斯·阿奎那

B、 威廉·哈维 C、 弗兰西斯·培根 D、 笛卡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四因说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1.0分)1.0 分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康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人的本性里就是有原罪是奥古斯丁的哪部著作中提出的?()(1.0分)1.0 分A、 《论三位一体》 B、 《上帝之城》

C、 《忏悔录》 D、 《论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下面哪一位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1.0分)1.0 分A、 洛克 B、 卢梭 C、 柏拉图 D、 康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十个范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分)1.0 分 A、 时间 B、 本质 C、 地点

2019西方哲学智慧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哲学不能用来烤面包。”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分)分A、 O·W·霍尔姆斯 B、 J·费斯克 C、 杜威 D、 威廉·詹姆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分)分 A、 霍布斯 B、 休谟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下面哪一项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分)分 A、 经验先在 B、 自我在经验中被认识 C、 自我同一 D、 主客体统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分)分A、 希腊自然哲学 B、 新柏拉图主义 C、 伊壁鸠鲁派 D、 斯多葛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理智直观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这是谁的观点。()(分)分A、 托马斯·阿奎那

威廉·哈维 C、 弗兰西斯·培根 D、 笛卡尔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四因说是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的()(分)分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康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人的本性里就是有原罪是奥古斯丁的哪部著作中提出的()(分)分A、 《论三位一体》 B、 《上帝之城》 C、 《忏悔录》 D、 《论自由意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下面哪一位把人类理性区别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分 A、 洛克 B、 卢梭 C、 柏拉图 D、 康德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十个范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分)分 A、 时间 B、 本质 C、 地点

状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所有的东西,必须以有一个善良意志为前提是谁的观点()(分)分A、 海德格尔 B、 康德 C、 费尔巴哈 D、 黑格尔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下面哪一项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分)分A、 先天综合判断 B、 分析判断 C、 后天综合判断 D、 直觉判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休谟将知识分为几类()(分)分 A、 二 B、 一 C、 四 D、 三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3下面哪一项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分)分 A、 浪漫主义 B、 理想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禁欲主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下面哪一项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分)分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陈树文教授“《周易》与领导智慧”感触颇深,陈教授的讲解对于提升我们管理干部领导艺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及带动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习心得简要总结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部智慧之书。陈教授概括的“元”、“亨”、“利”、“贞”,“刚”、“柔”、“密”、“大”,“位”、“时”、“中”、“应”十二个字,其中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理念是与我们魏桥创业的企业精神相符合的,是与我们的实际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 《周易》开宗明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融合着“刚”的智慧。“刚”是坚硬,是强劲,是生生不息的拼搏发展。我们公司从小到大,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靠的是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靠的是全体干部职工长期形成的“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不怕苦、不畏难,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的魏桥创业的光荣传统。对于管理干部来说,我们要传承并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发扬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我们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精神,率先垂范,坚守职责,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企业持续成长赖以支持的产品在于它的高技术含量,企业生产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离不开自主创新,离不开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里就体现着《周易》中“元”的领导智慧,也吻合与我们企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我们要把创新作为不断发展的灵魂,在生产管理方面敢于标新立异,立足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实现速度、规模和技术、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相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 创新就要积极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大高支高密品种、高附加值品种的试纺、试织力度,提高攻关能力;要不断加大对各生产品种工艺优选力度,积极探索先进的操作方法,不断推动技术优化,从而促进产品产质量的稳定提高。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最好的生产效益。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发展战略”,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企业,这里体现着《周易》“利”的领导智慧,利者,和也,和谐,与我们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相吻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利用丰富凝练的企业文化,积极利用企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搞好文化宣传工作,来鼓舞职工、引导职工,增强职工文明意识和城市居民意识;要加强班组管理,积极发挥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使广大职工参与到管理中来,提高工作能动性和工作主动性,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在《周易》中“密”者,几也,“密”就是事物的征兆,微密细致,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哲学赋予我们人生的智慧 在论述哲学和人生的关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人生。在辨明其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两者内在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架构。 1.哲学和人生 那么,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简单的说,哲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和眼光,同时也是人们面对问题时所选择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但这种眼光和方法不是单一的、个性化的,不是你、我、他任何一人随随便便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许许多多哲学理论家分析、归纳、总结出的一套系统理论,一种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态度和方法,也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那么人生呢?英汉词典中给出了我们这样的解释:“[human life;life] [activity of a life]人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一生中所有的活动。”这是一个基于物质第一性的客观描述,但根据马克思哲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忽略在所有过程中和活动背后的那些思想、知识、情感和认识。所以总的说来,人生包括物质条件约束下的客观人生和意识无限延伸的主观人生。 从这两个定义出发,我们或许能摸索到一些哲学和人生关系的简单脉络:哲学以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态度指引着人们的主观人生,丰富我们的思想,强化我们的知识,分析我们的情感,深化我们的认识,并且在这些意识层面的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反作用于我们的客观人生,使我们的行为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哲学来源于人生,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人生这个大的课堂,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屡次地证明着哲学的智慧。 2.智慧的哲学健康的人生 从对哲学和人生概念和关系的讨论中,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智慧。近代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有这样的论述:“哲学的任务不是为了人对客观实际增加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智。”在我们的政治书中,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就是说,哲学不能具体能告诉我们1+1是否等于2,纳放入水中是不是能燃烧,恐龙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哲学可以教会我们用唯物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研究1+1是不是只能等于二,去试一试纳在水里究竟会怎样,去收集有关恐龙存在的种种证据,这就是哲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我们都是幸运的现代人,因为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对这个世界的。不仅有前人留下的丰富物质遗产,同时还有系统科学,趋于完善的哲学思想来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迷茫。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在学习中,我们面对事物,学会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了那些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幼稚错误;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顺应规律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明白量变质变的原理,懂得如果不防微杜渐,一点点小错误的积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明白矛盾的重点论,知道了面对纷繁复杂问题的时候,抓住其主要方面,其他都能迎刃而解;我们明白…… 哲学以它巨大的智慧力量丰富着我们的内心,壮大着我们的力量。在哲学的引领下,我们明白了人生的目的,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学会智慧的面对这个世界,以我们一点微薄的力量,奉献给我们的家人、朋友、社会,甚至整个人类。因为马克思哲学同时告诉我们,人具有社会性,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因此奉献社会,其实就是贡献我们自身。这才是人们一生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答案解析

课程概述 1 【单选题】黑格尔是哪国人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西方哲学史涵盖的时间跨度 ?A、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 ?B、公元前4世纪到18世纪 ?C、公元前5世纪到20世纪 ?D、公元前6世纪至今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西方哲学史中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6世纪这一时期的哲学叫做?A、近代哲学 ?B、现代哲学 ?C、中古哲学 ?D、古代哲学 我的答案:D

4 【判断题】公元2世纪到16世纪的西方哲学叫做中古哲学我的答案:√ 哲学不是什么(一) 1 【单选题】在西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以下哪个属性? ?A、普遍性 ?B、必然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终结了古典哲学。 ?A、海德格勒 ?B、康德 ?C、黑格尔 ?D、卢梭 我的答案:C 3 【单选题】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大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A、一千多年 ?B、两千多年 ?C、三千多年 ?D、四千多年 我的答案:B

【判断题】在西方哲学史中,古代哲学即古希腊哲学。我的答案:√5 【判断题】哲学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 我的答案:×哲学不是什么(二) 1 【单选题】人文科学的用处在于 ?A、改善生活条件 ?B、创造价值 ?C、解决精神的问题 ?D、促进科技进步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一般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A、实用性 ?B、盈利性 ?C、可推理性 ?D、现实性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哲学属于以下哪种人? ?A、自由人 ?B、智者与哲学家 ?C、君王 ?D、全体城邦公民 我的答案:A

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期末考试(1) 考试时间:2016-06-01 00:00 至 2016-06-10 23:59 考试状态:已完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会以允诺一个来生来世,去面对生死问题。1.0 分 A、科学 B、哲学 C、宗教

D、心理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以下属于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回应的是?1.0 分 A、真正的批判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批判 B、意志自由 C、经验哲学 D、先验哲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康德把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称为()。1.0 分A、先验论

B、知性纯概念 C、先验分析论 D、理性概念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观念之间的关系有()类1.0 分 A、上帝是否存在 B、上帝如何造人 C、上帝为何不允许亚当、夏娃吃智慧之果 D、上帝为什么允许恶的存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1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是?1.0 分 A、自我在经验中被认识 B、经验先在 C、主客体统一 D、自我同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学科制度化产生于什么时候?1.0 分 A、19世纪下半叶 B、19世纪初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5在康德看来,人要享受幸福的首要前提是?1.0 分 A、拥有判断力 B、拥有实践力 C、实体 D、关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8()分为理论学和政治学。1.0 分 A、社会哲学

B、公民哲学 C、自然哲学 D、伦理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9“我不得不限制知识以便为信念留地盘。”是谁的言论?1.0 分 A、自然生物 B、自然规律 C、自然生物与人类创造 D、一切自然的大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及答案

西方哲学智慧作业 12.1经验论(一)已完成 1 以下属于洛克著作的是? A、《人类理智论》 B、《伦理学》 C、《哲学原理》 D、《第一哲学沉思集》 我的答案:A 2 使经验论变为体系的是谁? A、培根 B、霍布斯 C、洛克 D、笛卡尔 我的答案:C 3 以下不属于经验论的代表的是? A、笛卡尔 B、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我的答案:A 4 17世纪的唯理论注重科学,希望以数理公式一样的模型建立哲学体系。 我的答案:√ 5 经验论建立哲学体系时强调感觉经验的推理,不看重数理公式和实验科学。我的答案:× 6 根据约翰·洛克的观点,人首先获得的是哪种观念? A、简单观念 B、传承观念 C、数学观念 D、自然观念 我的答案:A 7 约翰·洛克十分看重天赋观念论,认为人是有天赋经验的。 我的答案:× 8 使经验论成为一个系通的哲学体系的是?

A、笛卡尔 B、莱布尼茨 C、霍布斯 D、约翰·洛克 我的答案:D 9 1640年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到哪位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最大? A、柏拉图 B、笛卡尔 C、约翰·洛克 D、让-雅克·卢梭 我的答案:C 10 以约翰·洛克的经验论看来,事物的长宽高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A、第一性的质 B、第二性的质 C、第三性的质 D、第四性的质 我的答案:A 11 心灵形成的不是复杂观念。 我的答案:√ 12 经验等于观念就是 A、理性 B、感性 C、认识 D、知识 我的答案:D 13 洛克最主要的著作是 A、纯粹批判论 B、人类理解论 C、判断力批判论 D、神学 我的答案:B 14 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区别是 A、主观形式 B、形而上学 C、逻辑形式 D、伦理形式 我的答案:C 15

易经的智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终于从盲目 崇拜西洋文化和以“欧洲中心论”为唯一价值判断标准中恢复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伴之而兴的是国学热的兴起。在这其中最为令人探奇的现象就是易经热、命理 风水热的方兴未艾。 《易经》这部被誉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的传世经典,曾经一度被打入冷宫, 如今又焕发了更加光辉、灿烂的神奇魅力。 古今中外说《易经》 《易经》历来都是中华圣贤的智慧经典和人生宝典。它所蕴藏的天地大道,它 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它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它所具有的神奇功能,它所揭示的 成功法则,几千年来都渗透、浸淫于中国人的血液骨髓和精神灵魂,影响并指 导着炎黄子孙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与是非标准。易经智慧作为一种中华文化 的基因,一直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生命与心灵,并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智慧的 源泉。 温家宝总理曾经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归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来源于《易经》的乾卦和坤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代精神,也来自于《易经·乾卦?文言》九三之:“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台湾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如此评价《易经》的价值。他说:“《易经》 这部书,不但在中国文化中很有地位,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 中的哲学?,而且还是最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也是最高明的谋略学。所以, 只有读懂了《易经》,才懂得如何做领袖,当老板,也才能当好幕僚、部属、 员工,才能够真正的医世救人。” 《易经》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吗?治天下,做领袖,当老板, 做幕僚,真的需要从《易经》中寻求统帅的谋略,领导的艺术吗?宋朝的开国 宰相赵普曾说他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 汇集孔子大智大慧的《论语》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世的经典。殊不知《周易》的《易传》乃孔子所编纂。被赞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曾有如此 的感慨:“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 以为,倘若能再给他十年的时间,让他从五十岁开始能够领略《易经》真谛的话,他就可以少犯许多错误。有幸如此的话,《论语》中所蕴藏的人生智慧的 深邃,所彰显的治国谋略的高度,恐怕就更加令人惊叹了! 读《论语》可治天下,而读《易经》不仅可以治天下,还可以闯天下和创天下。读《易经》,小则可以修身处世,成功创业,大则可以治国理政,经邦济世。 历史上开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宰相虞世南。正是这位为大唐江 山繁荣昌盛立下奇功的虞世南受益于《易经》智慧的恩赐而屡建功勋。他深有 感触地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此后,“善易者为官,为官者习易”乃成为风尚。汉之张良、三国之诸葛亮、大唐之李淳风、明之刘伯温莫不是因在《易经》术数上有奇思睿智而成为千古传奇。

西方哲学智慧-网课答案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 2. 单选题中国哪位思想家曾提出“未知生,焉知死”的观点?() 孔子 3. 单选题以下哪位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地实现活动?() 亚里士多德 4. 单选题中世纪对教父哲学影响最大的哲学是下面哪一项?() 新柏拉图主义 5.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提出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 6.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可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辨证论?() 先验逻辑 7. 单选题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变是不变的,但是变不是没有,不是无迹可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赫拉克利特 8.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是单纯经验的判断不带有任何普遍性和必然性?() 后天综合判断 9. 单选题托马斯·阿奎那从以下哪一项出发推论上帝存在的?() 具体事物的存在 10. 单选题康德的观点认为人要享受幸福的首要前提是下面哪一项?() 拥有德行 11.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是贝克莱的哲学研究最终目的?() 证明上帝存在 12. 单选题在《国家篇》中,柏拉图用了三个比喻来解释他的理念论,以下哪个比喻不在其中?() 月喻 13.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洛克的理论被康德颠覆了?() 白板说 14. 单选题卢梭所说的“人所形成的人”是指一种什么样的人?() 社会人 15. 单选题康德的伦理学是为了解决下面哪一个问题?() 价值理性 16. 单选题康德同意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下面哪一项?() 感觉经验 17. 单选题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的世界的()。 工具和手段 18. 单选题为什么说哲学是一门让人糊涂的学问?() 每个哲学家的思想不同 19. 单选题康德哲学也称作下面哪一项哲学?() 批判 20. 单选题早期自然哲学的局限有()。 以上都有 21. 单选题下面哪一位是《忏悔录》的作者?() 卢梭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考试]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 黑格尔哲学(一) 1 黑格尔第一部著作是什么,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哲学全书》 D、《法哲学原理纲要》 正确答案: A 2有多少研究黑格尔的人就有多少个黑格尔。 正确答案: ? 3黑格尔公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精神现象学》(1807)。 正确答案: ? 4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对康德形而上学思想的颠覆。 正确答案: × 5 能被称为“对德国国家哲学作了完整的阐述”的人是, A、康德 B、谢林 C、黑格尔 、叔本华 D 正确答案: C 6叔本华在年轻的时候对德国思想界造成很大影响,黑格尔也在其影响之中。

正确答案: × 7黑格尔写书的特点是,把观点和结论放在最开始的地方,然后进行正推和反推。 正确答案: × 8 下列著作不属于黑格尔的是, A、《精神现象学》 B、《逻辑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法哲学原理》 正确答案: C 9 被海德格尔称为“诗人中的诗人”、真正的诗人的是谁, A、歌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荷尔德林 正确答案: D 10 下列人物中同黑格尔做过室友的是, A、荷尔德林 B、海德格尔 C、叔本华 D、赫尔曼 正确答案: A 11

主要代表作是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哲学全书包括、、 A、逻辑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B、数学、物理学、法学 C、政治学、经济学、神学 D、逻辑学、法学、数学正确答案: A 12 黑格尔每年7年14日不管某时某地都要喝一杯酒,庆祝这一日为的是、、 A、结婚 B、订婚 C、升职 D、法国大革命 正确答案: D 13黑格尔是法国哲学家正确答案: × 14 人类自身像这样被尊重,就是时代最好的、、 A、解放 B、说明 C、标志 D、明天 正确答案: C 15真正的黑格尔著作只有三部,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 正确答案: ? 16 黑格尔第一部成熟的哲学著作是: A、《逻辑学》

西方哲学智慧考试2019试题

?西方哲学智慧 题量:85 满分:截止日期:2019-05-20 23:59 一、单选题 1 《存在与时间》出自以下哪位哲学家?() A、 胡塞尔 B、 列夫托尔斯泰 C、 海德格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2 灵魂和肉体结合就被污染了,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肉体的限制这个牢笼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A、 犬儒学派 B、 伊壁鸠鲁派 C、

斯多亚学派 D、 麦加拉学派 我的答案:C 3 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的观点是()。 A、 自然 B、 和谐 C、 流变 D、 冲突 我的答案:B 4 “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A、 费尔巴哈 B、 胡塞尔 C、 黑格尔 D、 笛卡尔 我的答案:D

5 学习哲学的核心是()。 A、 了解哲学家的问题 B、 熟悉哲学家的术语 C、 沿着哲学家的思路 D、 理解哲学家的思想 我的答案:A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体论的三个因素的是?() A、 实体 B、 属性 C、 样式 D、 内在 我的答案:D 7 以下对于知识,观念,经验三者范围大小表示正确的是()。 A、

观念>知识>经验 B、 经验>知识>观念 C、 经验>观念>知识 D、 知识>观念>经验 我的答案:C 8 公元20世纪的西方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中又称为()。 A、 古代哲学 B、 中古哲学 C、 近代哲学 D、 现代西方哲学 我的答案:D 9 以下哪一项是对“我思故我在”中的我理解正确的?()

思想对象 B、 思想主体 C、 思想实体 D、 物质实体 我的答案:C 10 《逻辑学》的作者是以下哪一位?()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康德 D、 黑格尔 我的答案:D 11 休谟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哪个内容?() A、 认识的根据问题 B、 现象本质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