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1节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1节种群的特征

问题探讨

假设左图为一块面积为100 m2的草地。图中每个红色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绿色三角代表其他植物。讨论:

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2.按讨论确定的方法进行估算,再逐个计数,将两种方法求得的数值进行比较。估算的结果误差大吗?如果误差较大,请讨论改进的方法。

1.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思考与讨论

1.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1.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

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

情况。

练习

一、基础题

I.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l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1.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

分比。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3.B。

二、拓展题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你认为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还会升高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调整吗?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下图表示某草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 ________;在种群数量特征中, ____________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2)豚草与其它植物相互争阳光、空间等资源,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除了这个种 间关系外你还知道什么种间关系,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调查结果表明,__ ________具有生存优势; (3)若豚草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在理想条件下,t年后种群的数量 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所以豚草的种群增长“_______” 型曲线; 2、(4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 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则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 _____,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如果要调查其中某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 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 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 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 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据此分析,在第1-5年间,种群增 长模型呈__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3、(4分)某调查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下图是连续多年对该地某植物种 群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⑴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运用该方法调查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 ⑵1~5年内该种群增长曲线呈____增长。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5~10年,λ变化的原因是____,该 时段种群年龄组成为______型。该种群在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年,为避免该种群数量进一 步下降,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 ⑶若要调查该草原植物类群丰富度,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该面积内____。调查表明该草 原物种数量的变化关键是人为因素,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____。 4、(4分)鸭为杂食性水禽,取食昆虫、小动物和多种杂草。为研究“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和蝗虫的 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从表分析,“稻鸭共作”能显著减少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杂草在稻田中具有斑块镶嵌分布 的特点,该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若最初有蝗虫5 00只,毎天增加2.5%,则10天后种群数量为N10=__________(写表达式)只。 (3)利用“稻鸭共作”防治虫寄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素捕杀雄虫来破 坏蝗虫种群的___________,以降低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 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 (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 材料用具 4. 实验步骤: (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⑵制定计划: 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 确定的调查时间: 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 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 )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1.实验原理:用 取样法或 取样法,对草地 (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 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

二、学习过程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 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 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 预测变化方向 决定大小和密度 思考完成: 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 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 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 2、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 捕获M 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 经过一段时间 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 n 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 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 _______________ ,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 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 ,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

种群特征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学案 【新课自主学习】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一定的 概念要素生物 个体 思考探究: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4)思考: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 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D.一座山峰上的树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2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 (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计算公式:N/a=b/c

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原则 ①随机取样。 ②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3)常用的取样方法 ①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 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 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A B C

苏教版必修3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学案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f------------------- 学习目标导航----------------------- 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理解其内在联系。 2?尝试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 O自主认知?------------ 1.概念: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定方法 (1)样方法 ①概念: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 再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常常适用于调查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植物或移动能力较低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④取样关键:保证取样的随机性。 (2)标志重捕法 ①具体操作:在被调查种群所处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记为M), 将这些个体标志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的动物数量(n)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志的动物数量(m),最后就能估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N)。 ②计算公式 n (重捕个体数)”+人心、 N= m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M(标心丨体数)

③依据: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的被标志个体比例相等。 ④前提: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 _ ⑤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 O核心突破O------------ [合作探讨] 探讨1:“一块玉米X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探讨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用标记重捕法吗? 提示:不一定,比如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标记重捕法不合适,用样方法更合适。 探讨3:统计若干样方,进行计算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后再计算平均值吗? 提示:不需要。 探讨4:由于第一次捕获后做上标志,重捕时此类个体被捕获的可能性降低,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提示:增大。由于标志的个体被捕获的个体减少,所以在第二次中捕获的被标志个体所占比例比实际情况小,故导致总体数值变大。 [归纳拓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原理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公开课教案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各特征间有怎样的影响和联系,学会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具体操作。本章节是必修三中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入门章节,在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通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学会本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间的探究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及勇于实践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2、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很刻苦很努力的,但由于教学条件和老师观念影响,对实验探究的实践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课时可以根据本地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及完成教材要求完成的探究实验――<调查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进行科学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尝试诱思。 2、实验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实验。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完成预习及相关导学案,总结出疑难问题带问题去上课。 (2)课代表完成合作小组的分划,并指定出合小组的负责人。 2、教师准备: (1)备课及教案学案的准备。 (2)小组的分划及实验场地的选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4.1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5月14日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种群的特征。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种群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龄组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 增长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性别比例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2.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 3.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A.下降B.上升C.保持稳定D.越来越大 4.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C.样方法D.无法估测 5.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比例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 6.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的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相差很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7.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种群8.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三)合作探究 1.种群概念及其实质 (1)两个要素:_______和_______ (2)两个条件:_______和_______,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_______的基本单位。 特别提醒: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同为一物种。 2.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P60中的模拟草地,思考如何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 3.探究: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2)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高中生物 2.1.1《种群的特征》学案(2)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2.1.1《种群的特征》学案(2)中 图版必修3 一、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种群的特征;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知识结构: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例: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二、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概念:种群密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的特征。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

不一样。意义:反映了种群在内的数量。调查方法: 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1)如下图如果要调查面积为100m草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根据样方法步骤算出该杂草的种群密度:(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计算公式:N/a=b/c例: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____________只/公顷。 3、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 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 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种群密度。 4、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5、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分析图中 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ABC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BC 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2)性别比例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教材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着重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以及种群的其它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我将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种群的特征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特别是样方法的细节。标志重捕法则要会进行相关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模拟调查种群密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比如害虫的数量控制、牲畜的养殖量的确定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前面第1-3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自身的稳态,完成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第4章开始我们要转变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即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2、模拟调查,亲身体验:通过教材中蒲公英的密度调查问题,初步让学生形成种群调查的两大方法,逐个计数和估算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估算法来统计、如何减少误差、如何处理边线上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法的步骤、细节。 3、归纳小结:对于种群密度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对象,注意要点逐一讲解、板书。 四、反思 课不足之处:板书的注意了休息,但不够美;,从时间上看,如果讲述过程更快一点,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就更完整了。 从本次活动来看,我还是有收获的,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考试频率比较低,也不太好讲出亮点,按以往的教学,可能一节课会将种群的其他特征都讲了,本次经过反复琢磨,讲述的方法有提高,比原来有新意,所以只要做有心人什么内容都能讲出色彩。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 一、单选题( 2 分× 33=66 分) 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 ) A. 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 虫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 A .种群 B .群落 C .生物圈 D .生态环境 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翻一番 大约 20—40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 德国人口 将减少。 预测人 口的这种 增减 动态主要决定于( )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决定 种群个体 数量变动 的因素,主要是(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 迁出和迁 入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 直接调 节() A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 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 .该种群一定能 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 .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 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 (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 (3) 都是衰 退型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 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 (2)、图 (3)都 是稳 定型 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 每份的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 2 的样方 ②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 D . 出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高一生物学案中心备课人:审核人: 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 1. 种群的特征 2.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前自主探究 1.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 (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4)年龄组成(5)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是种群特征。 ②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 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和。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的占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的比例。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生物的个体 【典例分析】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C.一棵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总结:种群概念的理解注意两个因素:“同种”和“全部”;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两个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在单位或内某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就叫做种群密度。 ②调查方法: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对种群中的每一个体。 在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于估算整个种群的密度。 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和。 A.样方法: a.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 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b.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步骤: 思考:①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②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③样方多大为宜? ④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什么? ⑤计数原则是什么? d.注意事项: ①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植物,易辨别个体数目。 ②随机取样 ③样方数目的确定随调查地段的总面积而定,选取的样方大小随植物类型而定。 ④常用的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⑤计数时,对于在边框上的个体,只记录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并且每个样方均选取同样的相邻两边计入,一般选左不选右,选上不选下。 B.标志重捕法: ①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②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的动物。 ③种群数量的计算:设M为第一次捕捉并标志的个体数,N为被估计的种群数量,n为重捕样本中的个体数,m为重捕样本中有标志的个体数。可知M、N、m、n之间的关系为 ④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近期内没有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现象。 ⑤注意问题:a.标记不能过分醒目。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产生伤害。 c.标记符号不会在短期内脱落。D常用标记方法有着色法、趾环法、切翅法等 ③应用: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于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 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典例分析】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教案(高二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而种群的特征又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具体生物现象与事例的列举、问题的设计用比较法进行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分布型和种群的存活曲线等特征的教学。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通过设问:对于蝗灾,采取相应措施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提示学生蝗虫的分布有季节性、区域性)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和种群的存活曲线。本部分的有些内容侧重于阐述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比如,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可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抽样统计(样方法是其中的一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避免单纯讲述概念。 二、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解决方法] ⑴首先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说明种群的概念。 ⑵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教师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具体事例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解决方法] ⑴教师首先讲清楚选择样方的原则: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⑵完成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具准备:模拟材料,探究材料。 六、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操作。 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探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50个红色圆形和50个绿色三角形随机排列的图案纸,发放给学生,先不告知学生图形和三角形的具体数目,提问:估算一下数量是多少?学生回答之,教师总结: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要运用;估算存在着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地获得统计数据呢?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P60、62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 2、一个鱼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 3、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吗? 4、什么是样方? 5、如何确定样方?要选取几个样方? 6、多取几个样方结果会不会准确些? 7、为什么要研究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

第1讲种群的特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B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 项。 答案:B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11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B.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C.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 D.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 解析: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北方候鸟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也是迁入增多。 答案:A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在所得种群数量的数据中应取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 答案:B 5()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课 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 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 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件展示: 1 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 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 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 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析思考 回答:都不 是 1不是一种 2不是自然 区域 3一定区域 内全部个 体 思考总结: 任何生物 都不能单 独生活,他 的生存既 会受到同 种生物的 影响,又会 受到异种 生物的影 响。 明确 种群概念 的含义 通过 个体和种 群之间的 关系,使学 生明白:种 群不是个 体的部分 叠加。种群 有它的特 征,引入下 面内容。 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所以把握种群的

问题探讨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数量特征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在电视听到这样的内容:中 国人口某年有多少?大熊猫还剩多少只?蝗虫有多少只? 要统计这些个体数量该如何操作? 对于大熊猫数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逐个计数把它数出 来, 但如果让你说出南草场草地上有多少蒲公英?在数量较 大的情况下如何统计? 请同学们看,在大家的桌上有一张发下来的纸,假设这 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 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 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 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 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 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 计值。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 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 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布情况而 定。 ②样方的数量 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果越接近真 实情况。 ③取样方法 没有确定的位置,要做到随机取样。介绍等距取样法和 五点取样法 ④如果在边缘处,计数时可以把左上相邻两边及夹 角上及另一角上的计算在内,其余不计。 请学生回答估算结果。 学生 各自采取 方法估算 学生 表达自己 的方法和 结果。 看课 本总结探 讨:样方发 中,样方的 大小、样方 的多少、样 方的取样 原则、及样 方边缘的 计数问题 用样 方法重新 估算蒲公 英的数量 培养 学生的观 察和科学 思维能力 为用 样方法实 地调查种 群密度作 铺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