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期中试题

【篇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随着人们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研究的深入,物质的分类也更加多样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SO4、NaOH、BaSO4都是强电解质

B.Na2O2、CaO、MgO都是碱性氧化物

C.漂白粉、碘酒、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是碱

解析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小苏打(NaHCO3)是纯净物;纯碱(Na2CO3)属于盐。

答案A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解析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答案B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难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弱电解质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③0.5molL-1所有一元酸中氢离子浓度都是0.5molL-1④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B.②④⑤

C.只有⑤D.只有⑥

解析电解质的强弱与盐的溶解性没有关系,①②错;弱酸不能完全电离,③错;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④错;共价化合物的电解质熔融不导电,如HCl,⑥错。

答案C

4.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A

C.1molCl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解析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A项错误;5.6gFe与Cl2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3NA,B项错误;1molCl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2NA,如在Cl2+2NaOH===NaClO+NaCl+H2O反应中,1molCl2转移的电子数为NA,C项错误。

答案D

5.在过滤、萃取、蒸发结晶和蒸馏等物质分离的实验操作中,均用不到的仪器是()

解析萃取中用到分液漏斗(B),蒸发结晶和蒸馏中用到酒精灯(C),过滤中用到烧杯(D)。

答案A

6.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

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50mL1molL-1的FeCl3溶液

B.75mL2molL-1NH4Cl溶液

C.100mL2molL-1的CaCl2溶液

D.150mL1molL-1的NaCl溶液

解析1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A、B、C、D四项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3molL-1、2molL-1、

4molL-1、1molL-1,故选B项。

答案B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配制240mL溶液需要用到250mL容量瓶

B.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漏斗,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略向下的位

解析过滤时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故C项不正确。

答案C

8.把过氧化钠投入含有HCO-3、Cl-、Mg2+、Na+的水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变的是()

A.HCO-3B.Cl-

C.Mg2+D.Na+

解析2Na2O2+2H2O===4Na++4OH-+O2↑,OH-+HCO-

3===CO2-3+H2O,2OH-+Mg2+===Mg(OH)2↓,故选B项。

答案B

9.已知两瓶气体分别是HCl和Cl2,可以区别它们的方法或试剂是()

①观察颜色②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③湿润的淀粉试剂④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⑥AgNO3溶液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⑥

解析HCl是无色气体,Cl2为黄绿色气体,①正确;HCl在空气

中形成白雾,而Cl2不能,②正确;Cl2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褪色,而HCl不能,④正确;HCl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l2使湿

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⑤正确。

答案C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粒:Zn+2H+===Zn2++H2↑

B.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NH+4+OH-=====△NH3↑

+H2O

C.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OH-===H2O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a2++CO2↑+H2O

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CH3COOH),故C项不正确。

11.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各组物质反应后,溶

液的导电性比反应前明显增强的是()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Na2SO3+Cl2+H2O===Na2SO4+

2HCl

B.向*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AgNO3+HCl===AgCl↓+HNO3

C.向硫化氢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2H2S+O2===2H2O+2S↓

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NaOH+Cl2===NaCl+NaClO+

H2O

解析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A

项中反应明显增加了离子浓度;B、D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导电性几

乎没有变化;C项反应生成更弱的电解质,因此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明显减弱。

答案A

12.已知反应3Cl2+6NaOH(浓)=====△5NaCl+NaClO3+3H2O,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得电子的氯原子数是失电子氯原子数目的6倍

B.被氧化的氯原子数是被还原的氯原子数目的5倍

C.NaClO3是氧化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

D.3mol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6mol

解析该反应中Cl由0价――→化合价升高+5价,同时Cl由0价――→化合价降低-1价,故NaClO3是氧化产物,NaCl是还原产物,且得电子的氯原子数是失电子氯原子数的5倍,3mol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5mol。

13.除去下表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铜粉铁硫酸铜溶液

B生石灰碳酸钙稀盐酸

C氧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D稀*硫酸*钡溶液(适量)

解析稀盐酸不仅可以与碳酸钙反应,也能和生石灰反应。

答案B

14.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B.石灰乳与Cl2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Cl2能用钢瓶贮运,所以Cl2不与铁反应

D.图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25℃时,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A项错误;氯气与铁在加热或潮湿的环境下反应,C项错误;制备NaHCO3和NaHCO3分解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溶液无色、加

入一小块钠粒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K+、MnO-4、NO-3、H+

B.Mg2+、SO2-4、Na+、Cl-

C.K+、NO-3、Ba2+、Cl-

D.Ca2+、NO-3、Cl-、CO2-3

解析A项中MnO-4使溶液显紫色;B项中加入Na后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2OH-+H2↑,Mg2++2OH-===Mg(OH)2↓;D项中Ca2+和CO2-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答案C

16.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

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

为()

A.0.1(b-2a)molL-1B.10(2a-b)molL-1

C.10(b-a)molL-1D.10(b-2a)molL-1

解析由反应:Ba2++SO2-4===BaSO4↓,则每份溶液中的Ba2+的物质的量为amol,同理Cl-的物质的量为bmol。由电荷守恒:n(K +)=n(Cl-)-2n(Ba2+)=(b-2a)mol,故c(K+)=(b-

2a)mol/0.1L=10(b-2a)mol/L。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题,共52分)

17.(12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含有0.2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

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F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④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

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解析浓盐酸被氧化生成Cl2,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

变小,将不再发生反应。

本实验要检验Cl2中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要先用无水CuSO4

检验水的存在,用CCl4除去Cl2后,再用AgNO3溶液验证HCl的存在。为了验证Cl2是否除尽,可以在F和G中间加一个装置,放置湿润的

淀粉-KI试纸。

答案(1)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小,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2)①无水硫酸铜证明有水蒸气产生白色固体变为蓝色②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③吸收氯气④Ag++Cl-===AgCl↓

(3)FG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18.(7分)从海水中提取溴的方法之一是:①将氯气通入从海水提取盐后的母液中②用热空气把溴吹出③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溴生成NaBr、NaBrO3和CO2④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溴析出⑤加汽油、振荡⑥静置,分液。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⑤中不能使用酒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⑥中必须使用的化学仪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析(1)Cl2把Br-(母液中阳离子含量较高的是Na+、Mg2+,故化学方程式中写NaBr或MgBr2)氧化成Br2。

(2)汽油不溶于水,易溶解Br2,能萃取溴水中的Br2;而酒精与水互溶,不能提取出Br2。

答案(1)2NaBr(或MgBr2)+Cl2===2NaCl(或MgCl2)+Br2

(2)酒精易溶于水,不能提取出Br2

(3)铁架台(带有铁圈)、分液漏斗、烧杯

19.(7分)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3)如果反应中转移0.2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

(4)利用上述反应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所需试剂是________(填选项序号)。

①碘水②KI溶液③淀粉溶液④稀硫酸⑤AgNO3溶液

解析由KI+5O3―→3I02可知KIO3是氧化剂,生成3molI2转移5mol电子,若转移0.2mol电子,则生成0.12molI2;KIO3与KI、

H2SO4反应生成I2,I2遇淀粉溶液变蓝。

答案(1)KIO3

(3)0.12mol

(4)②③④

20.(8分)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所示:

(1)从海水中提取镁要用到海滩上的贝壳。贝壳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如何除去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将粗盐提纯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过滤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蒸发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贝壳煅烧成CaO,从而制得石灰乳。

(2)因为Ca(OH)2比Mg(OH)2的溶解度大,加入MgCl2溶液可除去Mg(OH)2沉淀中混有的Ca(OH)2。

答案(1)其成分是CaCO3,能转化为Ca(OH)2,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碱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水洗涤

(3)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流入漏斗,防止外洒(答引流同样给分)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21.(10分)(1)将下列离子Na+、K+、Cu2+、H+、NO-3、Cl -、CO2-3、OH-,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则分成A、B 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则A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同浓度的AgNO3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所用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如用同浓度等

体积的AgNO3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反应,所

用三种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

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下图中的

曲线________表示。

解析(1)根据离子大量共存情况可知,含OH-、CO2-3的溶液中

阳离子不可能为H+、Cu2+,只能为Na+、K+,所以两组离子分别

为H+、Cu2+、Cl-、NO-3和OH-、CO2-3、Na+、K+。

(2)同浓度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溶液含有的n(Cl-)之

比为1:2:3,故需要同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也为1:2:3。如

果用同浓度等体积的AgNO3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NaCl、MgCl2、AlCl3

溶液反应,则三者提供的n(Cl-)需相同,它们的体积之比为6:3:2。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由于生成BaSO4沉淀,所以溶液中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能力也越来越小,当沉淀最

多时,导电能力几乎为零,继续滴加时,溶液中离子浓度越来越大,

导电能力也越来越大,但最终导电能力小于原Ba(OH)2溶液,故符合

题意的为曲线C。

答案(1)H+、Cu2+、NO-3、Cl-Na+、K+、OH-、CO2-3(两

组顺序可换)

(2)1:2:36:3:2

(3)C

22.(8分)已知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

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L,而若改为加热此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CO2气体5.6L。试求: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若用此混合物沉淀2L0.5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能否被沉淀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2NaHCO3=====△Na2CO3+CO2↑+H2O

2mol22.4L

n(NaHCO3)5.6L

n(NaHCO3)=2mol×5.6L22.4L=0.5mol

根据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0.5mol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11.2LCO2(标准状况),则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为:22.4L-11.2L=11.2L,根据Na2CO3+2HCl===2NaCl+CO2↑+H2O 可知,生成11.2LCO2(标准状况)需要0.5molNa2CO3,则ω(Na2CO3)=0.5mol×106gmol-10.5mol×106gmol-1+0.5mol×84gm ol-1×100%=55.8%。

(2)n[Ba(OH)2]=0.5molL-1×2L=1mol,根据Na2CO3+

Ba(OH)2===BaCO3↓+2NaOH和NaHCO3+Ba(OH)2===BaCO3↓+NaOH+H2O可知,0.5molNa2CO3和0.5molNaHCO3共沉淀1molBa(OH)2,即恰好沉淀完全。

答案(1)55.8%

(2)恰好沉淀完全(计算过程见解析)

【篇二】

第I卷(选择题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室配制1mol/L250mL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A.玻璃棒B.250mL容量瓶C.胶头滴管D.分液漏斗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氯化钙B.次氯酸钙

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

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

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6NA

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已被使用的高性能通信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硅

B.在医疗上,碳酸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C.从*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银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6、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B.C+H2OCO+H2

C.Na2O+H2O=2NaOHD.2F2+2H2O=4HF+O2

7、已知:2Fe+3Br2=2FeBr32Fe3++2I-=2Fe2++I2,现将Fe(NO3)2溶液分别滴入到以下溶液中:①H2SO4②HNO3③溴水④碘水,其中能使Fe2+转变成Fe3+的是()

A.只有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无色溶液:Na+、Cu2+、NO3-、SO42-

B.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溶液:K+、Fe2+、SO42-、Cl-

C.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NO3-

D.能溶解Al(OH)3固体的溶液:K+、Na+、HCO3-、NO3-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

B.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浑浊:2Na++CO32-+CO2+H2O=2NaHCO3↓

C.氯化铝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Al3++4NH3H2O=AlO2-+4NH4++2H2O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lO-+H2O

10、R2O8n-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把Mn2+氧化为MnO4-,若反

应后R2O8n-离子变RO42-离子,

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值是()

A.4B.3C.2D.1

11、若mgNa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g,则mgNa与氧气反应

生成固体的质量为()

①(m+0.8)g②(m+1.0)g③(m+1.2)g④(m+1.6)g⑤(m+1.4)g

A.①④B.①⑤C.③④D.①②③④⑤

12、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Fe(NO3)3

B.滤渣只含Ag和Cu,一定无Zn

C.滤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无Zn

D.滤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13、将1molNa和1molAl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产生气体在标

准状况*积为()

A.11.2LB.22.4LC.33.6LD.44.8L

14、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

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

质量为()

A.3.38gB.4.58gC.4.16gD.4.41g

15、现有AlCl3和MgSO4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0.1mol/L 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原溶液中Cl-与SO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B.2:3C.6:1D.3:1

16、下列反应中,能说明Si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①SiO2+4HF===SiF4↑+2H2O②SiO2+CaO=====高温CaSiO3

③SiO2+2NaOH===Na2SiO3+H2O④SiO2+2C=====高温Si+2CO↑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

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②Q+H2O→X+H2

③Y+NaOH→G+Q+H2O④Z+NaOH→Q+X+H2O

则G、Q、X、Y、Z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QGZYXB.GYQZXC.GYZQXD.ZXGYQ

18、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是氧化剂

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

C.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1mol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

19、为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和O2,下列试剂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的Na2CO3溶液②饱和的NaHCO3溶液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

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③D.③④⑤

20、盛有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

中NO和NO2的体积比是()

A.1:2B.2:1C.1:3D.3:1

2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

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

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

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SO2和NOB.肯定只有NO

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没有Cl2、NO2,可能有O2

22、已知Cu2S与某浓度的*反应时,生成*铜和硫酸,若反应中

Cu2S与HNO3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2:13,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A.N2OB.NOC.NO2D.N2O3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4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小题,共34分)

26、(16分)已知X为Fe2O3和CuO的混合物,且氧化性强弱顺序:Fe3+>Cu2+>H+>Fe2+。X样品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步骤③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共有3

个)_________________。

(2)若溶液E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则一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溶液E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则一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固体是纯净物,该固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的,可用FeCl3溶液作“腐蚀剂”刻制印刷电路板,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

a.水b.酸性KMnO4溶液c.浓溴水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2CO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 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 2溶液,含有Cl -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 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14.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 - 3,这种氨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 .18.4mol·L - 1 34.7% B .20.4mol·L - 1 38.5% C .18.4mol·L - 1 38.5% D .20.4mol·L - 1 34.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苏教版-高中复习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铝的制取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氧化铝的用途 高硬度、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通电 高温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氯化铝的制取: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3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CO:C+O2 === CO2,CO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铜的冶炼方法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 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3.生物炼铜 铁、铜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铁铜 (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 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 3 1 ,2价Fe占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 (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 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 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 条件下生成Cu(Ⅱ) 高温 高温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1专题2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专题2测试专用卷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S:32 Na:23 第一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过滤C.分液D.洗气 2.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4.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A.分散质直径大小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5.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B.酒精C.饱和硫酸钠溶液D.磷酸钠溶液 6.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2O B.Cl2C.H2SO4D.CO2 8.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Cu2+、Cl-、SO42-B.Fe3+、K+、SO42-、NO3- C.H+、Al3+、OH-、NO3-D.Na+、Ca2+、Cl-、HCO3- 9.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Ca(OH)2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①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④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只有③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化铁和铜反应:Fe3++Cu=Fe2++Cu2+ C.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试题精选[1]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C.分液D.萃取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11、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12、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1)食盐水与泥沙___ _(2)海水晒盐__ _(3)苯和水__ _ (4)蒸馏水的制取_ 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13.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14.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C.玻璃棒D.漏斗 15.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v1.0可编辑可修改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乂“ I I TOO -1 2KBr + Cl 5— B 乓十 2KC1 I 卞 得到羽L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化綁 硕卜奸 金属氧化物 非全屈氧化靭 (碱性氧化物) 「 氧化还原反应

(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T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Fe3+、H2SQ、KMn?等; 中间价态一一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 (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 CI2 Br 2 I 2 S --------------------------------------------------------------------- ?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 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16HCI (浓)=2KCl + 2MnCI 2 + 5Cl 2? + 8H 2。 MnO + 4HCI(浓)=△= MnCI 2 + CI 2? + 2H 2Q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Q> MnQ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女口:2Fe + 3CI 2 = 2FeCI 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I 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