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初稿)

东院小学陈惠芬

2018年3月24日单元教材介绍:

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读课文。

《范仲淹的故事》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他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体育课》重点讲在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体育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他坚信自己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消瘦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他使出了全身力气,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高高的横木顶上。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虎口藏宝》讲的是纳塔莉巧妙地将虎口里藏的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顶碗少年》写的是作者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失去的一天》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要珍惜时间。

这五篇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更像熊熊燃烧的的火炬,照亮了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们不断前进。

本单元要求认识21个字,会写33个字。

单元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记叙文,学生已经初步的掌握了一些,如,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心理、通过事件体现人物品质等读书方法。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就有必要利用本单元的教材,让孩子进行充分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依据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对于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单元教学定向:

1.认识21个字,会写33个字。

2.通过学习本单元文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启迪,学习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单元重点分析: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2、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正能量的启发。

单元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正能量的启发。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3、引导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单元教学方法建议:

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法读悟教学法

单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单元教学安排:13课时

例课教案

18、《虎口藏宝》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虎口藏宝》是语文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纳塔莉的机智勇敢和聪明。

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写了“纳塔莉发现胶卷——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调包胶卷——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等内容。

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从而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

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定向: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等6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利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定向: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自主识字,熟读课文,试着学习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为了突出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兴趣。⒉采用多种形式读带动学生识字。⒊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熟读课文。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三、导学: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能够证明两个家伙是间谍的胶卷)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课文围绕这卷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

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重点注意:“瞥、琢、眶、遮、堪、徒”等字。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栩栩如生”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琢磨:仔细考虑,细致思考的意思。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攥:用手抓住或抓稳。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 4.教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的?(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陌生人来家里搜查胶卷,纳塔莉巧妙地调包,保护了胶卷。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孩子。

(三)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紧扣读者心弦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纳塔莉、威廉叔叔、两个间谍。主要人物:纳塔莉)

2.指名说说纳塔莉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纳塔莉:机智、勇敢、聪明。

3.教师: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

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纳塔莉言行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四、目标检测:

1.补充词语,并说出前三个词语的意思。

疲惫不()无能()()()()如生若明若()价值连()

喜出()外忧心()()迷惑不()()()得意翻箱倒()

2.比一比,组成词。

胶()徒()琢()瞥()眶()堪()

跤()陡()啄()憋()框()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纳塔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突出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定向

1、反馈、交流上节课自读的情况,从语句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言行、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纳塔利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纳塔利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加深内容的理解。其次在熟知这些句子后加以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和动作描写,并认识这样写的好处。其间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更深地感受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及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正能量的启发。

三、导学

(一)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虎口里藏着什么宝贝?(出示胶卷图)这不是普通的胶卷,里边暗藏着什么?这胶卷对两个歹徒来说意味着什么?

3、考考你:(1)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娜塔莉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略)

(二)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1、找出文中有关描写纳塔莉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语句并用笔画出来,有体会的地方作好批注。(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用“——”表示,动作描写的句子用“﹏﹏”表示。)

2.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反馈(课件展示重点句子):

(1)心理描写的句子

①“胶卷算什么宝物呢?”纳塔莉想,“难道威廉叔叔是在同我开玩笑吗?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纳塔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天真、爱动脑筋)

②胶卷!纳塔莉有点儿心虚地在口袋里摸摸。“原来他们是要找这玩意儿!为什么呀?他们肯定不是好人我得把胶卷快藏起来!”

师:可以看出纳塔莉有什么样的品质?(机敏、果断)

③还是藏在那只陶瓷虎里最保险,对,应该把胶卷放回那儿!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纳塔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爱动脑筋)(2)动作描写的句子

①“纳塔莉一边琢磨着这些字句的意思,一边用手指去摸陶瓷虎的那对眼睛。”

师:什么是琢磨?通过“琢磨”看出什么?(这一段话主要写的是纳塔莉善于思考,发现了胶卷。)

②纳塔莉来到楼上自己的卧室,朝四周扫视了一遍,书架、梳妆台、写字台、床头柜……却没有找到最适合藏胶卷的地方。

问题:这些地方为什么不合适藏胶卷?

③纳塔莉关上房门,眼睛拼命地四处搜索着。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她迅速取出照相机里的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装了进去,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师:抓“拼命”一词进行体会,感受纳塔莉把胶卷放进照相机的妙处。

问题:如果是你,你还能把胶卷藏在哪里?(然后进行比较纳塔莉办法的高明。)

④纳塔莉背对着那个高个子,手里攥(zuàn)着胶卷,在陶瓷虎右眼眶鼓起的地方按了一下。老虎的嘴慢慢张开,纳塔莉一松手,赶忙把胶卷放进老虎口中。

(通过纳塔莉藏胶卷、取胶卷、放胶卷这些动作,体会她的机智勇敢、聪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纳塔莉动作的词,提问: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或者用换词

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准,比如:“手里攥着胶卷”的“攥”字能换成“拿”、“捏”、“握”吗?为什么?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具体展示了纳塔莉将胶卷藏好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纳塔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三)体会威廉叔叔对纳塔莉的夸奖,并试着夸夸纳塔莉。

过渡:纳塔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成功保护了胶卷,对于这种结果威廉叔叔有什么反应?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找到课文的原句答)

1、他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1)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为什么又“连连摇着头”?

师:所以威廉叔叔才会发自肺腑地夸奖纳塔莉:“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2)指名读、小组读。

(3)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纳塔莉吧!(生各抒己见)

四、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确令人佩服。我们再一起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希望这次能够把纳塔莉的形象读得活灵活现。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纳塔莉是聪明的,她能够在危机中保护好胶卷不仅因为她的机智,还因为她的勇敢和镇定。老师希望你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镇定,冷静地多想一想。

六、布置作业:

拓展小练笔

学会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动笔续写片段。

上课铃响了,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了教室,看着老师那阴沉沉的脸,同学们猜想这次考试成绩一定不好,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七、板书设计

威廉叔叔两个歹徒

寄↘胶卷↙抢

↑调包

纳塔莉

(聪明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足智多谋……)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1、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过程与方法学会并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春天美景,表达热爱春天之情,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2、能从课文的故事情节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懂得为别人创造幸福,快乐自己。重点1、会认47个生字,正确书写3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会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理解课文,会背诵古诗。 难点1、指导学生写好本单元难写的字。如:解、烧、喊等字。2、体会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投身大自然的情趣。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把春天里的发现写一写。单元课时安排《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3 笋芽儿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搜集有关笋芽生长的资料。 二、课内导学(一)谜语导入(出示课件) 1、“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2、(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黑糊糊阻拦感冒照射轰隆隆抛下滋润爱抚暖烘烘自豪山冈笋芽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拦、烘”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调动生活

13-人物描写一组--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人物描写一组·2 1.会认1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 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 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 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 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刷子李2 交流平台 \ 初试身手 1 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 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 @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整体观察二、互动交流 合作探究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必修二unit4集体备课教案

必修二unit4 Period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时目标 1.听懂这名游客Willian和学生Xiaokong的对话,并归纳出对话大意 2.写出对话中英语常用的习语的意思以及思考一些它们的中文对等词 3.学习并掌握一些连读音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对话并且学会归纳一些描述孔子府的词语 教学过程 Activity一听前感知 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pictures and try to introduce the three historic places brief in simple English. Activity二:听力活动 https://www.doczj.com/doc/cd9397662.html,plete a table(p38 part2) (1)Go through the chart quickly and 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should write down while listening (2)Play the tapes for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ge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ucius. (3)Exchange the answers with others and brainstorm. (4)Play the tape again for students to check the answers. (5)Share the answer with the whole class. Suggested answers:

2014-2015学年度小学英语四年级英语集体备课unit4-4

姚村镇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4 年级英语学科主备人:杨芝使用人: 课题Unit 4 My home 第4 课时 备课组成员孟凡荣张波闫婷婷宋文云陈贵芝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Where are…?Are they…?Yes,they are./No,they aren’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通过Let’s chant,使学生复习巩固Let’s talk中学过的语言。 3.了解Story time的故事内容。 重点难点听说认读句型Where are …?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并在实际中运用。教学准备.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教学光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 Guessing game: 教师让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将pen藏在一个学生的课 桌里。说:Where is it? 假装问:Is it in your pencil-box? 学生回答:No, it isn’t. 直到找到,学生回答:Yes, it is.教师将pencil藏起来,让学生 用Is it…?来提问,被问到的学生回答:No, it isn’t./ Yes, it is.(为寻找 范围过大,教师可以划定范围。第一组或第一排。) Step 2 Presentation A.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书包,说There are many books in this schoolbag. What are they? Are they notebooks? 引导学生用Are they…? 来猜一猜, 让学生用 Yes,they are.No,they aren’t.猜出正确答案:They are story books. B.机械训练 1.教师指着板书领读问答句(肯定、否定回答)。 2.学生两人一组练读问答句(用手中的学习用品)。 3.检查一两组学生。 C.意义操练 教师出示Let’s chant的课件。告诉学生这是Sarah的一家人。让学生 就此提问,Where is Sarah’s 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 Mother is in the living room…. Step3 Practice A.听音答题 二次备课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 (2012-05-24 18:43:19) 转载 标签: 语文 五年级 集体备课 教育 、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㈡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工作单位: 猴王出世 ▼ 分类: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鳌 江实验小学

㈢德育渗透点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㈣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㈢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任务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出人物的精神”,意在培养学生人物描写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 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 整体,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语言风格和人文内涵。 4. 能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掌握一定的形象塑造方法。 5. 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向名人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做到形神毕现。 3、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事件。 4、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 难点: 1、结合文章背景,理解人物精神品质并加以学习。 2、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 用的能力。 四、单元学清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学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在学习写人的文章,因此对此类文章应该是熟悉并有一定基

人教版二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识字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言语中包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在读中感悟谚语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深化对谚语的理解。 2、鼓励学生永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积累谚语的兴趣。2、懂得与人团结合作。教学重点:在熟读谚语的基础上,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主预习,有效内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熟读谚语,积累谚语;自主识记生字,理解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趣诱思)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带拼音生字,小老师领读。 3、去拼音,自由读,开火车读。 4、记住字形: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自读谚语:想想每个谚语的意思。 2、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个谚语的理解, 3、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谚语? 4、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5、师生、生生对读:体会谚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对应关系。 6、全班齐读。 四、写字指导,掌握结构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描红练习,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写的字: 4.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背诵谚语;正确书写生字。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探究(检测预习,发现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识字。 2、齐读课本中的谚语。 三、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4.四、拓展提升(适度提升,有效延伸)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五、总结评价(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孟祥芹侯金环芦文红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 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 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 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 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 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 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 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 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 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 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 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 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

部编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 个词语,8 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

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知识结构】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学习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有介绍中国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的,也有介绍动物的。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民在这些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通过抓特点、举例证,向人们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井然有序地为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各种特点,让读者感受到苏州园林的艺术美、图画美;法布尔的《蝉》以文学的笔调,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将蝉写得活灵活现,有很强的可读性;毛宁的《梦回繁华》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条理分明的介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学习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同时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写作部分要指导学生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在“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复述和转述的区别,并能区分详细复述和简单复述。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转述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在教学名著导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并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18.中国石拱桥 2 1.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求真求实的理性精 神,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兴趣。 19.苏州园林 2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五年级英语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集体备课 Unit4whatareyoudoing?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现在进行时和有关打电话的一些交际用语。现在进行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语法内容,老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它的意义,然后通过大量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熟练的运用现在进行时。主要句型是:whatareyoudoing?I’m…….whatishe/she/itdoing?He/She/Itis…….教师可以结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前五册学生用书,特别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已涉及到一些动词和动词短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内容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从已经学过的动词短语入手,通过比较动词原形和动词的ing形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打电话是现在社会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老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去运用新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英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及简单句型,能使用英语对熟悉的事物进行描述。英语学习兴趣浓厚,模仿力强,好奇心强,喜欢表现自己。 三、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a.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什么,如:I’mansweringthephone.She’scookingdinner. b.能够询问他人正在做什么,如:whatareyoudoing?whatishe/shedoing? c.能够用简单的电话用语进行交际。 d.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areyoudoing?” 2.知识目标: a.掌握A、B部分Let’slearn、Readandwrite中的四会短语和句子。 b.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talk、Readandwrite 中的白体句子。 c.了解字母组合oo,ou,tr,tw的发音规律及其例词的读音。 d.了解Let’schant等部分的内容。 e.了解Storytime,Goodtoknow,Tasktime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说明文,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特点明晰,使用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对同学们认识说明文、学习使用说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课后习题也是紧扣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本单元基本的语文要素,紧扣学习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太阳2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 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帮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 识。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 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太 阳和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3.说出两篇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知道每种 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4.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松鼠 2 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松鼠的活动、松鼠的食性、松鼠的搭窝及松鼠的生育等内容,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16 太阳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3.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难点 1.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1.字词教学。 本课有4个会认字和9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会写字。这10个字,有的容易读错,如“摄、殖”;有的容易与形近字混淆,如“炭”与“碳”;有的容易写错,如“区、杀”。教师要指导读法、写法、用法。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里、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 本课要求掌握的11个词语可一边教学课文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先用提取关键句和简洁概括的方法理解文章各段落的意思,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知晓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这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脉络的梳理,属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要感受太阳的特点,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第三阶段要开

人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本(最新整理)

辛寨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4.9.1中心发言人李俊华主持人李俊华主题内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地点四楼会议室参加人员李俊华张秋香纪经营 中心发言人发言记录 一、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

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单元教学建议 参与性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主人,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口吻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教师重温课标对中低年级的要求,帮助学生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 的过渡。 2、教学中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进度《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爬天都峰》(2课时)《槐乡的孩子》(1课时)《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 基础训练1课时 主要练习《语文配套练习册》、每课一练练习题、随堂练习 课外辅导与活动(一)、辅导对象和形式 (二)对象:本班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形式: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014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xx学区校本教研 备课本 (一) 科目: 年级: 执教教师: 年度期 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 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 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发展形象思维。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 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 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 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 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 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时安排: 山中访友2课时 山雨1课时 草虫的村落2课时 索溪峪的野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一1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王家庄子刘杰 第五组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了盲童安静丰富的、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也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童女孩感人形象。 "阅读链接"择取了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文字主要讲海伦·凯勒是怎样的用手来感受现实生活的细微变化,从而在内心描绘出大自然的神奇、可爱。 《永生的眼睛》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教育'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美好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所有的读者,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的美好,还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细致描写了"阳光下藏在花丛里的花"和"凉风细雨中一下子全冒出来的花"的变化过程,感悟到:"花朵也有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勇气",借此表了自己对生命的意味的理解:"勇气"。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花"和它的周围环境,在对比中,引领读者感悟到"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有勇气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对生命的珍爱"。 主体课文后面是"词语盘点",然后是《语文天地》。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安静的神奇之处,感悟盲童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的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请同学回忆校园春景图,说说大家是通过什么来感受这明媚的春光的?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修订稿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2012-05-2418:43:19) 标签:分类: 学校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导读法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㈡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㈢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㈠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着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文章的前因后果。 ㈡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七、教学步骤 ㈠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㈡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