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结业论文终审稿)

物联网结业论文终审稿)

物联网结业论文终审稿)
物联网结业论文终审稿)

物联网结业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物联网结业论文

物联网与当今物流行业的不解之缘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美国。而真正提出这一概念,是在05年的“全球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美国主导的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的提出了“物联网”这一概念。内容与中国目前描述的理念与远景类似。即从生物到非生物相连,网络无处不在,并且与主流的互联网、通信网络融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传感器和网络,是一种基于在传感器和互联网,并在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简单地讲,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公路、建筑、货物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更具体些来说,物联网的核心是无线网络和采集、识别设备,包括RFID(射频识别)、超宽频、移动手持设备、传感器等。而对于物流来说,物联网所需要用到的感应器主要应用在货物、交通工具等方面。

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在物流、和生产领域。有观点称,物流领域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物流效率一直是整体国际贸易效率提升的瓶颈,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物联网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的应用将极大的提升国际贸易流通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货物装卸、仓储等物流成本。

由RFID等软件技术和移动手持设备等硬件设备组成物联网后,基于感知的货物数据便可建立全球范围内货物的状态监控系统,提供全面的跨境贸易信息,货物信息和物流信息跟踪,帮助国内制造商、进出口商、货代等贸易参与方随时随地的掌握货物及航运信息,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的控制能力。

实践证明,物流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

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具体在应用中,物联网究竟可以为我们节省多少时间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对比。目前人们对条形码比较熟悉,它被广泛应用在商品流通、邮政管理、图书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而人工读取一个条形码需要时间大约是十秒钟,用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的时间大概是两秒。如果我们采用电子标签及射频技术读取,那么只需要0.1秒钟就可以完成识别。试想这种技术如果在企业物流中推广开来,那将为企业解决的不单单是时间问题,包括人员、管理、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我们来看一个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案例。假如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做冷链业的,拥有自己的冷藏车队和冷藏库,每辆车都安装有GPS/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此时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长期物流运输业务,需要经常的将原料由一家国外工厂运到国内该公司。这时,物流公司首先同原料厂和雇主方实现信息共享。

然后,公司下达原料订单后,物流公司在每份原料包装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温湿度感知功能。原料装入安有RFID芯片的冷冻集装箱。经海船到达国内港口以后,装有原料的冷冻柜经过海关检验,由港口车辆存放到临时仓库,因海关和港口采用了RFID技术,不但实现了通关自动化,物流公司和雇主还可以随时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环境温湿度。根据雇主的要求,物流公司用配备有RFID读取设备的冷藏车辆将一部分原料送入仓库,另一部分原料送往生产基地。

然后,送往仓库的原料,卸货检验后,由叉车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具有RFID读取设备的过道,安放到同样具有RFID读取设备的货架。这样,物品信息自动记入信息系统,实现了精确定位。由于使用了RFID技术,仓库内的包装加工、盘货、出库拣货同样高效无误。而且当冷库中货架上的试剂数量

降低到安全库存以下时,系统也会自动发出补货请求。如果是陆运,由于高速公路沿途设有RFID读取器,不但可以实时监控货物位置,也可以防止物品的遗失、掉包、误送。从原料出厂,到运输、到跟踪货物、到检验、导入库等等,整个供应链上的任何一家企业通过电脑查询都一目了然。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江苏利用传感网大规模产业化和应用对传统产业带来的根本变革,重点推进带动效应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智能物流传感网作为十大经济领域传感网示范工程之一,成为其传感网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

通过上述物流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整个供应链呈现了透明、高效、精准的特点。实现了传统物流所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另外,通过物联网,仓库的管理变得高效、准确,人力需求大大节约。

IT服务在物流行业中的巨大作用

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可达 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同比下降5.7%;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同比下降3.5%。一方面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下降,另一方面是社会物流总费用的下降,而面对此危机,国内物流行业却因为成本高、效率低走入了低谷。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仍不高,对内而言,企业缺乏系统的IT 信息解决方案,不能借助功能丰富的平台,快速定制解决方案,保证订单履约的准确性,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外,各个地区的物流企业分别拥有各自的平台及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水平低,地方壁垒较高。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第三方的IT系统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基于行业信息化的不同解决方案,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从国内看,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一体化,并涉及IT整体方案的设计和配置、主机管理、贸易伙伴扩展,以及运行中的管理服务等。IBM也于近期推出

一项名为"IBMeDistribution"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电子行业市场高质量、低成本的需求。方案能够以较低成本建立和维护符合行业标准的数据交换中心,把标准的互联网连通能力与先进的窗体技术结合起来,用户无须进行设置操作,就能够轻松的与贸易伙伴的系统相结合,随时随地开展贸易业务,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需链条。

从国外看,以Omnitrol Networks公司和英国电信的合作为例,Omnitrol Networks公司提供用于业务流程优化的实时应用网络平台和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资产追踪与追溯解决方案,英国电信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部将可利用RFID技术、无线技术及传感器技术,提供扩展性好、功能更完善的实时供应链、资产及操作可见性解决方案。通过本次合作,RFID、超宽频及Wi-Fi 实时定位系统(RTLS)、移动手持设备、PLC、传感器得到了统一融合,能显着降低成本,并提供功能强大的服务。

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

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理念的行业,也是中国物联网在2003~2004年第一轮热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个行业。根据物联网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业影响的基础上,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因此在2009年10月,该协会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开始在物流业全面倡导智慧物流变革。

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王继祥认为,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2010年,在物流领域相对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方面,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统、药品的可追溯系统等,为保障食品、药品等的质量与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为破解食品安全的瓶颈,2010年9月26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并推动、、、青岛、宁波、、、、昆明及市10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在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方面,采用基于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对物流过程中实时实现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与管理。目前,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可视管理网络还没有,但初级的应用比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业建立了GPS 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链的车辆定位与食品温度实时监控系统等,初步实现了物流作业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

物联网正在助推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这是基于传感、RFID、声、光、机、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业的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的网络,可实现物流与生产联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例如一些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就实现了机器人码垛与装卸,采用无人搬运车进行物料搬运,自动输送分拣线开展分拣作业,出入库操作由堆垛机自动完成,物流中心信息与企业ERP系统无缝对接,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这也是物联网的初级应用。

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建设离不开物联网。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着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与订单,怎样能使供应链更加智慧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这些是企业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应链的后勤保障网络系统支持。打造智慧供应链,这也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解决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基于智能配货的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作业中手持终端产品的网络化应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区推动的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模式。如广东省以“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中心”建设为纽带,依托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的平台,在全省二十一个地级市建立相应的市级“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联网示范工程,联合全省代表性企业共同推进的大型物流信息化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中。

目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在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智慧物流的发展趋势

当前,物联网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王继祥分析认为,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是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二是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能够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了,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三是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多种技术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例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物流,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

四是物流领域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是我们能够想到的以上几种模式。实践出真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例如有公司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物联网技术与物流行业的不解之缘

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其中一个,也是信息化及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它的信息化和综合化的物流管理、流程监控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控制等效益,也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目的。经过物联网武装后的物流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物资流通成本,并且会极大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此外在物资运输过程方面,还可以实现“精确运输”,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二者相辅相成,他们既然存在,那么必然会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势头,我们可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必将给物流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将会促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