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人靠振动发声、风声是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体、体和体;

4、声音的振动可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体中传得最快,体中最慢;

2、真空传声;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耳聋: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步调都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越高,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

(1)在减弱(如:);

(2)在减弱(如:)

(3)在减弱(如:)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选择题

1、(2013?衡阳)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2013龙岩)4.20XX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

“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3、(20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

4、(3分)(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5、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6、(2013达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

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人们能听见芦山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7、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8、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B.小提琴演凑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

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11、“妈妈,妈妈,外婆来电话了……”小花接听电话喊道。小花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是外婆打来的电话()

A.声音的音色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响度 D.声音悦耳动听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调节MP3音量是改变了音调

13、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20XX年4月20日雅安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

B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关于声现象,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8、说法中正确的是学科()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

19、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

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0、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晚上休息时关闭房间的门窗B.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

图1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车间的工作人员使用

防噪声耳罩

2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2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2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

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

..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2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大象的语言声音对人类来说是一种超声波D.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2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28、同窗三年,同学们互相非常熟悉了,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通过声音识别同学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2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30、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31、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3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33、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3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

36、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7、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8、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二、填空题

39、(3分)(2013?锦州)“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40、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_______产生的,钟声通过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41、“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42、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

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

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43、

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蒙

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

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44、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

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

45、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____

产生的,用手

按住不同的

孔,是为了改

变声音的

__________。

三、作图、实验探究题

47、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

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空中声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4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

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 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

料置于O 处,通过纸筒B 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 和纸筒

B 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一同学倾听反射声音

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介质 v/(m ·s -1) 介质 v/(m ·s -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 至 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时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