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全球每年死亡的7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营养不良造成的,其中2/3以上与生后第一年的喂养不当有关。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保护、支持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婴幼儿时期喂养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添加及辅食营养补充、特殊情况下的喂养指导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进行辅食营养补充,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编制“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第一部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对孩子、母亲、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

1.对孩子

(1)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而且母乳中这些营养素更容易消化吸收。它可以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提供

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6~12个月的孩子提供一半的营养,为12~24个月的孩子提供1/3的营养。

(2)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即使在非常干燥和炎热的气候下也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3)母乳更卫生,且含有许多抗感染的物质,可以保护儿童免受包括腹泻、肺炎和中耳炎在内的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4)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患糖尿病、心脏病、湿疹、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肥胖。

(5)母乳喂养可增进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并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

(6)母乳喂养可增强大脑发育、视觉发育和视力,为学习做准备。母乳喂养的孩子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智商(IQ)、语言学习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2.对母亲

(1)母乳喂养可以减少产后出血和贫血,促进产后尽快康复。

(2)纯母乳喂养具有避孕效果,可以抑制排卵并延缓生育力的恢复。

(3)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的母乳喂养率使得每年因乳腺癌死亡的人数减少20000,通过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可以再减少20000例患者。

(4)母乳喂养的母亲肥胖的较少;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恢复正常身材。

3.对家庭

(1)母乳喂养是经济的。

(2)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孩子的疾病发生,因此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3)母乳喂养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完成。

(4)母乳喂养可增进家庭的联系。

4.对社会

(1)母乳喂养是环保的,因为人工喂养会导致更多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空气和土壤污染。

(2)母乳喂养的孩子能发展成为更好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国家的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3)母乳喂养可降低成年时营养相关慢性病(如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提高生存质量,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医疗费用支出和社会资源。

二、母乳代用品在婴儿喂养中的问题

通常利用牛奶、大豆等制品加工成婴幼儿配方食品(奶粉),并参照母乳成分调整营养素含量,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素(如矿物质和维生素)。但是与母乳相比,母乳代用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差别无法改变,奶粉中还缺乏母乳中存在的天然抗感染因子和生物活性因子。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母亲因疾病等情况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以用母乳代用品;6月龄之后,孩子可以饮用煮过的全脂奶,但是动物乳汁永远不如母乳。

三、乳房结构、泌乳机理和婴儿的反射

1.乳房结构

乳房包括乳头和乳晕、乳腺组织、支持性的结缔组织和脂肪、血液和淋巴管,以及神经(见图1-1和图1-2)。

图1-1乳房结构大体图图1-2乳房结构局部解剖图

2.泌乳机理

母乳喂养受催乳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和催产素(由脑垂体后叶分泌)直接影响,雌激素等一些激素间接参与乳汁分泌。婴儿吸吮乳房,神经冲动从乳头传到大脑(见图1-3)。

图1-3母乳分泌机制图

催乳素是腺泡细胞分泌乳汁所必须的激素。孕期血液中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刺激乳腺组织生长发育,为分娩后乳汁的分泌做准备,此时,妊娠有关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活性,并不会分泌乳汁。分娩后,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在催乳素的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婴儿吮吸乳房时,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刺激腺泡细胞分泌乳汁。哺乳开始30分钟后,催乳素水平达到高峰,准备为下次哺乳分泌乳汁。最初数周,婴儿吮吸的频次越多对乳头的刺激越多,催乳素分泌也就越多。在建立母乳喂养的过程中,这一效果尤其重要。数周之后,乳汁分泌仍然需要催乳素,但是催乳素水平和乳汁分泌量之间不再密切相关。然而此时如果母亲停止用母乳喂养婴儿,乳汁的分泌也将随吸吮次数的减少而逐渐终止。

夜间催乳素产生多,所以夜间母乳喂养对于促进乳汁分泌尤其重要。催乳素可能会使母亲感到放松和想睡觉,因此夜间哺乳的母亲通常会休息得很好。

婴儿吸吮还促使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等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抑制排卵和月经。因此,持续哺乳能够帮助推迟再次妊娠。

催产素作用于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使之收缩,使腺泡中存储的乳汁流入导管并充盈导管。催产素反射也被称为“射乳反射”。催产素比催乳素产生迅速,使乳房内储存的乳汁流出,用于本次哺乳,帮助孩子容易地吃到母乳。不仅在孩子吸吮时催产素发挥作用,而且母亲想要哺乳的时候催产素也发挥作用。催产素反射受母亲的想法和感受影响,比如抚摸孩子、闻到孩子的气味,或者看到孩子、听到孩子的啼哭,或者想到孩子可爱的样子时。如果母亲非常疼痛或者情绪低落,就会抑制催产素反射,乳汁分泌会突然停止。如果母亲得到支持和帮助,感觉好起来,并且继续哺乳,乳汁分泌也会恢复。催产素使母亲的子宫收缩,能减少产后出血,如:分娩后最初几天,当孩子吸吮时,子宫收缩可能引起明显的子宫疼痛。催产素还具有重要的

心理作用,如:使母亲心情平静、减少压力,还能加强母子之间的感情,促进亲子关系。

3.孩子的反射

孩子的反射是良好地进行母乳喂养的基础。孩子主要有三个反射与进食有关,即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当轻轻触及孩子的口唇或颊部时,他/她会张大嘴并转头寻找乳房,来回伸舌,这就是觅食反射;当乳头触及孩子的腭部时,他/她就开始吸吮,这就是吸吮反射;当孩子嘴里充满乳汁时进行吞咽,这就是吞咽反射。这些反射不需要学习,是天生的(见图1-4)。

图1-4孩子的反射

四、母乳喂养方法

(一)成功母乳喂养的要素

孩子的反射是良好地进行母乳喂养的基础。为使母乳喂养能顺利进行,需要母亲树立用自己乳汁喂哺婴儿的信心,家人予以充分支持,配合以适当的喂养姿势以及正确的婴儿含接乳房的方式。

1.树立信心,家人支持

母亲应该认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个自然过程,是大自然赐予母亲的伟大权力,健康的母亲产后都具备哺乳能力。绝大多数母亲能够产生足够的乳汁以满足自己婴儿的需求。乳汁合成量与婴儿的需求量及胃容量均有关,乳汁排空是乳房合成乳汁的信号。

催产素反射促进乳汁排出,如果母亲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低落,就会抑制催产素反射,乳汁分泌会突然停止。如果母亲能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感觉(心情)好起来,并且继续哺乳,乳汁分泌也会恢复。

2.良好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方式

不当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乳头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摄入足够母乳,引起乳头疼痛、甚至损伤乳房组织。正确的哺乳姿势见图1-5,正确的乳头含接方式见图1-6。

图1-5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哺乳要点

图1-6正确的乳头含接方式和含接要点(二)开奶时间、喂养频率及时长

1.产后最初几天对于成功、持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分娩后给新生儿第一次哺喂母乳的时间称为开奶。开奶时间越早越好,健康母亲产后1小时即可开奶。最初几日,分泌少量的淡黄色乳汁,称为初乳。母亲每天分泌的初乳量为45mL左右,新生婴儿的胃容量约为5mL,因此初乳完全能满足新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大多数母亲会在分娩2~3日后开始分泌更多的乳汁。最初数周,吮吸越多母乳分泌就越多,夜间哺喂母乳更能促进乳汁分泌。

2.母婴同室、按需喂养

母婴同室可以方便母亲随时给孩子哺乳。当孩子有饥饿表现时,母亲应立即哺乳。孩子在饥饿时可能有如下表现:从睡眠中醒来,转动脑袋,好像是在寻找乳房一样,吮吸其手、嘴唇或舌头,哭闹等。喂奶次数开始时1~2小时一次,以后2~3小时一次,逐渐延长至3小时左右一次,3个月后夜间睡眠逐渐延长,可以省去一次夜奶,喂哺次数每天应不少于8次,6个月后随着辅食添加,哺乳次数可逐步减少。

3.根据孩子的情况可在不同时间母乳喂养

每个孩子每次喂奶持续的时间可不同,例如,一些母亲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次喂奶,但有些母亲可能需要20分钟或更长时间。

4.推荐每次母乳喂养时让孩子先吮吸/吸空一侧乳房每次母乳喂养时让孩子先吸空一侧乳房,然后母亲可观察孩子是否想要吮

吸对侧乳房。当母亲下次进行母乳喂养时,便可从另一侧乳房开始。每次轮换开始吮吸乳房有助于母亲的双侧乳房都能继续分泌乳汁。(三)如何观察母乳喂养良好通常情况下,判断孩子母乳喂养是否良好,可以参考孩子的大小便情况和生长发育这两个客观指标。

1.大便

如果婴儿喂养适当,则应在出生后约3日内排空胎便,并逐渐转为正常大便,这个过程与乳汁生成Ⅱ期(即乳汁分泌增加期)的开始时间正好吻合。出生4日后,大多数婴儿每日排便3次或更多,且排便时间通常与哺乳时间同步。到出生后第5日,大便应为浅黄色并有

颗粒物。胎便排出延迟表明乳汁生成延迟或无乳汁生成、哺乳管理不佳、乳汁排出不畅,罕见情况下可能有囊性纤维化相关的肠梗阻。

2.小便

一般出生后第1个24小时中排尿1次,之后24小时中增加至2~3次,第3日和第4日为4~6次/日,第5日及之后为6~8次/日。排尿次数减少,尿液呈深黄或橙色,或尿布中有砖红色尿酸盐晶体时,通常表明婴儿的液体摄入量不足,如增加液体摄入量后这种状况仍不能得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3.体重

婴儿出生后体重减轻是正常现象(生理性体重减轻),预计下降比例为出生体重的5%~7%。正常婴儿出生后5日左右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会停止体重下降,生后1~2周龄时体重通常会恢复其出生时的水平。一般在3~4月龄时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一个母乳喂养并合理添加辅食的婴儿,体重约是出生体重的2.5~3倍。但是除了看当前的体重值之外,还要连续监测婴儿的体重变化,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曲线(建议用WHO2006版)上,绘制婴儿“生长发育曲线”,通过生长变化趋势判定喂养状况是否合理。

(四)乳母膳食安排及喂奶期间注意事项

1.增加乳母进食量

当母亲哺乳时,其身体会努力运转以产生乳汁,因此需要额外的能量。哺乳母亲需要比非哺乳母亲吃得更多。人们需要每天摄入一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健康,而个体所需的能量取决于其年龄、体重、身高和身体活动程度。

2.增加液体摄入量

哺乳母亲需要确保自己饮入足量的液体,应有主动饮水习惯,每日餐食中应有汤汁或稀粥,如鱼肉汤、蔬菜豆腐汤、小米粥等。如果母亲出现口干或深色尿液,可能需要饮入更多的液体。部分母亲的体会是:哺乳前半小时喝汤或饮水,哺乳时随时喝汤或饮水均会对增加奶量有所帮助。

3.营养素补充

根据进食习惯,部分母亲需使用多种维生素和/或矿物质补充剂。如果乳母的日常膳食能达到食物多样、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通常不需要使用矿物质维生素补充剂。但是,膳食单一,缺少畜肉、鸡肉、鱼肉和奶制品的情况下,建议乳母常规服用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补充剂。如果在分娩后发生贫血,需要服用含铁的营养素补充剂。母亲还需要确保自己每日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也可增饮奶量,多晒太阳,以保持骨骼强壮。

4.避免某些食物

由于汞污染问题与深海鱼有关,近年来还有日本福岛核电持续向海洋排泄大量核废料等放射性污染问题,哺乳母亲应该避免食用某些含有大量汞的鱼类,汞是一种可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对孩子的脑部和神经系统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含有大量汞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大鲭鱼/青花鱼、方头鱼等。母亲可进食含汞量少的鱼肉和其他海产食品,如虾、淡金枪鱼罐头、鲑鱼、鳕鱼、鲶鱼,但一周不要超过2次。有过敏史的乳母应回避有过敏风险的食物,如果孩子出现湿疹等过敏现象,要回避深海鱼虾类食品。

5.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部分药物可影响母亲的乳汁生成量或对喂养儿造成伤害,例如,某些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可使乳汁生成减少。乳母因病需要服药时,不可盲目服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确认该药在母亲哺乳时使用安全。如果哺乳期妇女必须服用某些可能影响喂哺儿的药物时,需要考虑中止母乳喂养。

6.饮酒

哺乳期妇女饮酒时,乙醇确实可通过母亲的乳汁进入孩子体内。饮入1标准杯(相当于含17g酒精,啤酒约340g,11度红酒约142g,40度白酒约43g)的酒后,母亲的身体需要大约2个小时才能将乙醇清除。母亲在饮酒后,应等待2个小时后再哺乳。

7.吸烟

所有的喂哺新生儿的母亲都应该戒烟,因为父母吸烟的孩子可出现呼吸问题、肺部感染或耳部感染。而且,吸烟可能影响泌乳量,使乳汁生成量降低。同时乳母和婴儿的生活环境应避免被动吸烟。

8.含咖啡因的饮料

部分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如果母亲每日喝咖啡超过3杯,孩子可因为咖啡因而出现烦躁或难以入睡。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对很微量的咖啡因即会出现反应,所以需要谨慎对待。

9.母乳储存的条件和时间

母亲患乳腺炎时,由于疼痛不愿意用患侧的乳房哺乳,婴儿也可能拒绝吸吮患侧乳,此时,挤出乳汁很必要,如果乳汁留在乳房中,很可能会发生脓肿。另外,如孩子吸吮能力弱、泌乳量过多、母亲外出或上班等情况下,将多余的乳汁储存起来备以后需要时用,挤出乳汁并储存乳汁的意义多在于此。

1)挤奶及乳汁的储存和加热

挤奶一般有两种方法,手工挤奶和吸奶器吸奶。

(1)手工挤奶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后方朝向胸壁按压,然后有节律地朝乳头方向挤压,母亲也可以在婴儿吸吮母乳时采用这一节律性挤压来促进乳汁排出。

(2)吸奶器吸奶建议使用手动或电动吸奶器帮助吸奶,尤其是模拟泌乳过程的电动吸奶器,乳母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调整吸奶的频率和强度,使吸奶的过程不易造成乳房损伤。

(3)安排挤奶频率母亲要根据孩子的月龄和对奶的需求量相应地安排挤奶频率和时长,通常情况下,挤奶次数是随着孩子月龄的增加而减少的。

2)挤出的母乳在不同条件下贮存时间不同

(1)储存条件室温25℃~27℃下可贮存3小时,冷藏室贮存3日,冷冻室贮存不超过3个月。

(2)冷藏、冷冻乳样的加热过程解冻、加热从冷冻室或冷藏室取出的母乳时务必要缓慢,不要用微波炉来解冻或加热母乳,可以

通过流动的水或放在冷藏室过夜来解冻,再把奶瓶放在装有温水(40℃以下)的容器里加热,给孩子喂母乳前,务必要检查其温度。

3)乳汁生成不足的原因

几乎每个母亲都能分泌足够喂哺一个甚至两个婴儿的乳汁。有时候孩子吃不到足够的母乳,常常是因为孩子吸吮不够或没有进行有效的吸吮,很少是因为母亲泌乳不够的原因。另外,妊娠期间乳房发育不良,乳母既往接受过乳房外科手术、隆胸术,母亲使用了可能减少乳汁生成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乳母睡眠不良、情绪不好、抑郁、食物摄取量不足、多种营养素缺乏等因素常常会影响乳汁生成不足。泌乳的影响因素见图1-7。

图1-7乳汁分泌的影响因素

4)吸奶困难的原因

产后早期喂养习惯不良是母乳摄入不足的最常见原因。这些不良习惯包括:衔乳不当、母婴分离、喂养次数不够,以及使用婴儿配方食品(奶粉)。罕见情况有:婴儿口腔运动或神经系统异常也可导致母亲乳房排空不足。相较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胎龄34~37周)经常出现喂养困难。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密切监测,以成功建立母乳喂养。

第二部分辅食添加

辅食是母乳喂养期间给予婴幼儿母乳之外的其他食物,以补充母乳营养的不足。辅食必须是富含营养的食物,而且数量充足,才能保障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同时,母乳喂养仍然是营养素和某些保护因子的重要来源,在添加辅食期间仍要做好母乳喂养。

一、辅食添加的重要性

辅食添加是儿童从液体类食物逐步转化/过渡为普通固体食物

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这个过程基本在6~24月龄完成。辅食添加不仅为婴幼儿提供营养,还与饮食习惯养成、心理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辅食添加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满足婴幼儿对营养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婴幼儿月龄增长到6个月,母乳所提供的营养,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铁和其他微量营养素,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婴幼儿辅食添加不足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而且其影响作用具有长期性。

2.促进进食及消化能力的发育,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适时添加辅食,使婴幼儿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促进味觉发育,锻炼咀嚼、吞咽、消化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都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适时添加多样化的食物,能帮助婴幼儿顺利实现从哺乳到家常饮食的过渡。

3.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从被动的哺乳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进食,也是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食添加发挥了基础作用。同时,喂食、帮助婴幼儿自行进食以及与家人同桌吃饭等过程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婴幼儿情感、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育。

二、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对添加食物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添加辅食的时间、种类、数量以及快慢等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循序渐进。一般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辅食添加的适宜年龄

对于大多数小儿满6个月是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年龄。其理由如下:①对别人吃东西感兴趣,并且能够自己拿食物;②喜欢将一些东西放到嘴里;③能更好地控制舌头,使食物在口中移动;④开始通过上下颌的张合运动进行咀嚼。

当婴儿出现下列3种情况时,可以提前添加辅食,但不应早于4个月。①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体重增加不理想;②婴儿有进食欲望,看见食物会张嘴期待;③婴儿口咽已经具备安全地接受、吞咽辅食的能力。过早(4个月前)、过迟(8个月后)添加辅食均会

造成不良影响。

1)过早添加辅食的危害

(1)因添加辅食,减少了母乳的摄入。

(2)因给予方便喂养的稀粥或汤而导致营养素不足。

(3)因母乳中的保护因子减少而增加患病的危险。

(4)因辅食不如母乳清洁或难以消化而增加腹泻的危险。

(5)因婴儿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非人体蛋白而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危险。

(6)因母乳喂养次数少而增加母亲再次怀孕的危险。

2)过迟添加辅食的危害

(1)错过婴儿味觉敏感期,导致以后的喂养困难。

(2)儿童未能得到所需额外食物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导致生长发育减慢。

(3)儿童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发生营养缺乏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

2.继续母乳喂养

在添加辅食期间,母乳喂养仍然是营养素和某些保护因子的重要来源,不能完全断掉母乳。辅食添加前期阶段一般不应影响奶量的摄入,随辅食数量、质量的增加,辅食添加中后期会相应地减少乳类的摄入。

3.由一种到多种

开始添加辅食时,要一种一种地逐一添加,当婴儿适应了一种食物后再开始添加另一种新食物。这样有助于观察婴儿对新食物的接受程度及其反应,特别是对食物的消化情况和过敏反应。一种食物一般要适应5~7天后再考虑添加另一种新的食物。

4.由少量到多量

开始添加的食物可先从每天1次开始,之后逐渐增加次数2~3次。每餐食物的数量也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例如刚开始添加1/2勺米粉和菜泥,渐渐增加到2~3勺。

5.由细到粗

与婴幼儿的咀嚼、吞咽能力相适应,早期阶段添加的辅食应是细软的泥糊状食物,逐步过渡为粗颗粒的半固体食物,当幼儿多数牙齿特别是乳磨牙长出后,可给与较大的团块状固体食物。

6.单独制作

婴儿辅食宜单独制作,不加盐、糖和其他调味品。除了家庭不方便制作的含铁米粉、含铁营养包外,婴儿辅食可挑选优质食材在家庭中单独烹制。注意制作过程的卫生,现做现吃,不喂存留的食物。

7.按需喂养

婴幼儿的饭量、进食节奏均存在个体差异。一些儿童很容易习惯新食物,而另一些儿童对于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更长时间,甚至要尝试10多次才能接受。父母要善于观察了解婴儿膳食需求和进食状态,适时调整喂养节奏,个体化地满足婴儿膳食需求。定期检测其身长、体重等体格指标,以判断儿童是否摄入了充足的膳食营养。

8.积极喂养

父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回应儿童进食提示和信号,以微笑、眼神交流和鼓励的话语积极回应儿童进食;注意尝试不同的食物组合、口味和质地,要缓慢和耐心的喂养;如果儿童停止进食时应先等待,然后再次尝试喂食;根据儿童发育水平,适时帮助儿童自主进食,

练习手抓、用勺、用杯进食以增加儿童进食兴趣;积极鼓励儿童的进食行为但不强迫进食,避免用食物作为安慰和行为奖励。

三、辅食添加的方法

从开始添加辅食到幼儿完全能够自主进食普通食物,约历时1年半左右,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十分复杂的过程。按照儿童对辅食接受和摄入的一般进程,把辅食添加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辅食添加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是抚养者尝试让婴儿感受辅食、接受辅食和练习咀嚼、吞咽等摄食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较大个体差异,一般需1个月左右时间完成。

(1)继续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

乳充足者不要用婴儿配方奶替代母乳。每天为婴儿提供约800~1000mL的奶量。

(2)辅食种类:初始阶段添加的辅食,应是容易吞咽和消化,不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强化铁的谷类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等;蔬菜类如白萝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菠菜泥等均是常见的选择;水果类常见的有苹果、香蕉、梨子、木瓜泥等。从婴儿6个月开始,推荐应用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

(3)食物质地:米粉可用乳汁或温水调制成泥糊状,避免过稀过稠;蔬菜、水果处理后均捣成的泥状,方便吞咽。喂时用勺子将食物送在儿童舌体的前端,让儿童自己通过口腔运动把食物移动到口腔后部进行吞咽;避免把食物直接送到舌体后端,否则容易造成卡噎或引起恶心、呕吐。

(4)餐次食量开始1天1次,每次1~2勺米粉或蔬菜、水果泥。每次只添加一种,注意观察婴儿添加辅食后的反应。观察5~7天无不良反应后再添加另一种辅食。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到1天2~3小餐。所用瓷勺(10mL)及直口碗(250mL)可参考图2-1

图2-1瓷勺(10mL)及直口碗(250mL)参考图

2.辅食添加第二阶段(7~9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多数已经萌出了切牙,具有一定的咀嚼、吞咽能力、消化能力也在提高。进一步增加儿童辅食添加的种类和数量,达到代替1~2次母乳的程度。

(1)继续母乳喂养每天母乳喂养至少3~4次,为婴儿提供约700~800mL的奶量。

(2)辅食种类:在前期辅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谷薯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的种类;注意食物的能量密度和蛋白质的含量,富铁食物、深色蔬菜优先。高蛋白食物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蛋黄、畜禽类、鱼类和豆类食物。红肉、肝泥、动物血中的铁含量丰富且易于吸收,而蛋黄及植物类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根据辅食种类搭配或烹制需要可添加少许油脂,以植物油为佳,数量应在10g以内。推荐应用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

(3)食物质地从泥状逐渐过渡到碎末状的食物,相应适当增加食物的粗糙度,如从蔬菜、水果泥到软的碎末状水果和蔬菜。可给8个月婴儿提供一定的手抓食物,如手指面包,蒸熟的蔬菜棒(块)以

锻炼婴儿咀嚼和动手能力。婴儿9个月后基本可用杯子进食液体食物。

(4)餐次食量每天辅食喂养2次。谷薯类食物,如面条、面包或土豆等3~8勺;动物类、豆类食物如蛋黄、红肉、鸡肉、鱼肉、肝脏,豆腐等3~4勺;蔬菜、水果类各1/3碗。此时,婴儿具备了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为其提供手抓进食的机会,提高婴儿自主

进食的兴趣和积极性。辅食添加是一个由少到多的渐进过程,推荐量只是达到稳定状态的平均量,婴儿生长发育迅速,个体差异较大,实际喂养中应视婴儿个体情况,按需喂养。通过定期测查儿童体重、身长等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可衡量喂养是否满足了婴儿的营养需要。

3.辅食添加第三阶段(10~12个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辅食添加,婴儿已经适应了多数常见食物并且达到了一定进食数量,手眼协调摄取食物的能力得到发展,口腔咀嚼、翻动、吞咽食物的能力更加熟练。该阶段应进一步强化喂养模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继续母乳喂养:每天母乳喂养不少于2~4次,提供约600~700mL的奶量。

(2)辅食种类继续添加各种谷类食物如软

米饭、手抓面包、磨牙饼干,豆类食物如豆腐、动物性食物如蛋黄、畜禽类、鱼类食物以及常见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油脂的量在10g以内。推荐应用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

(3)食物质地:婴儿长出了较多的乳牙,能处理更多粗加工食物。由泥状、碎末状食物逐渐过渡到碎块状、指状食物。但要避免进食不容易弄碎或过滑的食物,如鱼丸、果冻、爆米花等,以免引起窒息或其他意外。

(4)餐次食量根据婴儿需要增加进食量。一般每天2~3次,加餐1次。进食量为每天谷薯类1/2~3/4碗,动物类包括蛋黄、红肉、禽肉、鱼肉等4~6勺;蔬菜类和水果类各1/2碗。让幼儿与家人同桌吃饭,在父母帮助下练习用勺进食,用杯子喝水,让进餐过程变得有趣,增强儿童进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推荐量只是达到稳定状态的平均量,实际喂养中应视婴儿个体情况,按需喂养。通过定期测查儿童体重、身长等进行生长发育评价,可衡量喂养是否满足了婴儿的营养需要。

4.辅食添加第四阶段(12~24个月)

多数幼儿1岁后乳磨牙开始萌出,咀嚼能力明显提高,也具备较好的运动协调能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该阶段是进一步锻炼自主进食能力、培养巩固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

(1)继续母乳喂养:提供奶量约400~600mL,母乳不足时或已经没有母乳者,以适合幼儿年龄段的配方奶作为替代。也可摄入一定量的鲜牛奶、酸奶等。

(2)辅食种类:普通食物(辅食)已经占据食量的一半以上,逐步成为儿童食物的主体。除了前述谷薯类、动物类、蔬菜和水果类普通食物外,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包括鸡蛋白、贝壳类(如:虾、

蟹)、花生和坚果类(如:杏仁、腰果和核桃)等食物已经可以尝试添加,但要适当粉碎加工,方便食用,并注意观察幼儿添加后的反应。注意口味清淡,每天油脂的量不高于15g,食盐量低于1.5g,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推荐应用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

(3)食物质地尝试各种较大块的家常食物如各种肉块、水果、果干或大块蔬菜等,进一步锻炼幼儿咀嚼、吞咽能力。但此时幼儿牙齿、咀嚼和吞咽能力尚在发育过程中,食物的质地要比成人的食物相对松软一些,质地太硬的食物会引起咀嚼、吞咽困难。

(4)餐次食量:每日3餐,每餐1碗,另加餐2次(在两次正餐之间各加1次)。辅食数量大约是:每天谷物类3/4碗至1碗多,鸡蛋、红肉、禽肉、鱼肉约6~8勺,蔬菜类和水果类各1/2~2/3碗。让儿童和家人同桌吃饭,培养进食节律和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幼儿用勺、手拿等方式自主进食,以期到2岁时幼儿能够完全自主进食(见图2-2)。进餐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内,最长不超过30分钟。避免吃饭时玩游戏、看电视等干扰活动。上述辅食添加

电大在线 -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教学考一体化)

电大在线-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教学考一体化) 查找即可亲测满分 一、单选题(总分40.00) 1.婴幼儿睡眠充足的标准不包括()。(4.00分) A. 精力充沛,活泼好动,食欲正常; B. 面色红润,头发乌黑。 C. 整日昏睡,醒来哭闹; D. 体重、身高能够按正常的生长速率增长。 2.抚触一般在婴儿吃完奶后( )左右进行。(4.00分)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半小时 3.育婴员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4.00分) A. O~3岁婴幼儿照料 B. O~3岁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C. O~3岁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 4.在清洗婴幼儿衣物时,用热水比较好,温度以()℃为宜。(4.00分) A. (40-50)℃ B. (50-60)℃ C. (20-30)℃ D. (30-40)℃ 5.不同材质的玩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怕湿怕烫的毛绒类玩具应采用()方式进行消毒。(4.00分) A. 日光消毒 B. 化学 C. 高温 D. 蒸汽 6.1岁以前的婴儿是凭借( )产生思维的萌芽状态。(4.00分) A. 直接摆弄具体事物 B. 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C. 手摸、体触、口尝、鼻闻、耳听、眼看 7.关于包裹婴儿,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4.00分) A. 用布、毯子或棉布进行包裹并在外面用带子捆绑起来

B. “蜡烛包"限制婴儿胸廓的运动,影响其胸廓和肺脏的发育 C. 包裹时不要把婴儿双臂紧贴躯干 D. “蜡烛包"不利于宝宝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8.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有()。(4.00分) A. 平卧式抚头抱臀式摇篮式橄榄球式 B. 婴儿侧卧式抚头抱臀式摇篮式橄榄球式 C. 交叉环抱式侧卧式摇篮式橄榄球式 D. 摇篮式扶肩托臀式橄榄球式侧卧式 9.洗澡一般在()之间。在洗澡前应该关闭门窗、电风扇, 使室内温度达到()℃。冬天要开启暖气调节温度。(4.00分) A. 上午9点到12点、24~26 B. 上午12点到下午4点、26~28 C. 上午1O点到下午4点、26~28 D. 上午1O点到下午4点、24~26 10.婴幼儿喂药原则正确的是()。(4.00分) A. 可采用恐吓、威胁等多种手段让孩子吃药 B. 由于婴儿喂药总会吐掉一些,量取药物剂量可多量一些 C. 喂药后最好给孩子喂几口白开水 D. 由于小勺喂药总是会漏得弄脏衣服,因此不要用小勺喂 二、多选题(总分40.00) 1.婴幼儿必需的营养素是()。(4.00分) A. 脂肪 B. 碳水化合物 C. 水 D. 蛋白质 2.婴儿使用奶瓶注意事项有()。(4.00分) A. 要留意奶嘴孔的大小是否合适。 B. 不要让婴儿独自一人躺着吸奶,那样容易造成窒息。 C. 喂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将婴儿抱紧,让他能闻到你身上的气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D. 不要强迫婴儿每餐一定喝完奶瓶里的奶,勉强只会让婴儿吐奶。 3.新生儿护理的关键是()。( 4.00分) A. 喂养 B. 清洁卫生 C. 加强保暖 D. 消毒隔离 4.婴幼儿臀部清洗前的准备工作有()。(4.00分) A. 准备好新的尿不湿和换洗用的衣物。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作业一 注: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学前卫生学》,万钫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儿童骨骼成分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组织儿童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答:(1)骨骼的特点: ①.骨骼在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和维生素D(药物补充或多晒太阳); ②.腕骨没有完全钙化,不可拎太重的东西;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蹦跳时注意安全; ④.骨头较软,骨头的无机盐与有机物各占二分之一,韧性强,硬度小,易变形,容易 出现“青枝骨折”,即折而不断的现象; ⑤.不良姿势易导致脊柱变形,要注意体姿。 (2)在组织儿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儿童负重,以及提拎太重的东西,从小培养儿童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 2.为什么要用鼻呼吸?张口呼吸有什么害处? 答:(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保护肺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弯弯曲曲,使路过的空气得到加工处理。鼻黏膜上的血管放散出热量,使吸入的冷空气加温;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粘附其上;丛生的鼻毛可阻挡较大的尘粒;鼻黏膜蒸发的水分使干燥的空气湿润。总之,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的作用,用鼻呼吸对人体有益。 (2)用口呼吸不利于健康。入睡鼾声大作,夜寐不宁,白天精神萎靡;用口呼吸,日久,上唇翘起,开唇露齿;因呼吸浅,肺部扩张不全,可致“漏斗胸”;吃饭时忙着喘气,则“囫囵吞枣”,日久,消化不良,多有贫血。由于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小儿的身、心发育均受到影响。 3.儿童声带有什么特点?怎样保护嗓音? 答:(1)儿童声带还不够坚韧,如果经常哭喊或扯着嗓子唱歌等,不注意保护,则声带充血肿胀、变厚,就成了“哑嗓子”,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 (2)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避免尘土飞扬;冬天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夏天刚玩得挺热,也不要停下来马上就吃冷食;得了伤风感冒,要多喝水,少说话,因为这时最易哑嗓子。 4.乳牙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答:(1)乳牙的功用之一是咀嚼食物、帮助消化。出牙以前,小儿靠唇、颊的动作来吸吮乳汁或流质食物;出牙以后,食物的品种就可以逐渐增加,营养也更加丰富。 (2)与儿童的音容笑貌有关。3岁以前正是小儿颌面部迅速发育的阶段,在牙齿和颌骨的衬托下,使面容端正、和谐、自然。 (3)有助学习口头语言。乳牙正常萌出、不过早缺失,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儿童口齿伶俐。(4)另外,乳牙齐整对恒牙顺利萌出有重要作用,若乳牙过早缺失,邻近的牙向空隙倾倒,恒牙就不能在正常位臵萌出,导致牙列不齐。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最新版)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https://www.doczj.com/doc/ce3848412.html,)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

婴幼儿膳食指南

婴幼儿膳食指南 2008年4月8日,《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妇女分会制定完毕并正式发布,婴幼儿各生长阶段的平衡膳食宝塔作为理论也同步推出。注: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与膳食指南并非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目录 1指导意义 2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3内容说明 4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1 指导意义 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对中国婴幼儿不同生长时期身体发育特征和饮食习惯的研究分析为基础,以合理膳食为原则,注重食材的全面性和均衡性,通过宝塔的形式将婴幼儿不同生长阶段每日身体所需的油、脂肪、动物蛋白、蔬菜水果、谷类、母乳和乳制品进行专业标示,目的在于为爸爸妈妈们喂养宝宝提供科学和权威的标准参照,也为进一步增强中国宝宝的体质提供科学依据。 2 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一、0—6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 纯母乳喂养 2.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3. 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4. 给新生儿和1~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5. 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6.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按需喂奶,每天喂6_8次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素补充品,如维生素D或鱼肝油。

二、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6-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2.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3. 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4.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5.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6. 注意饮食卫生 三、1—3岁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2.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4. 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5. 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 6. 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7.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8. 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3 内容说明 一、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婴幼儿各生长阶段合理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婴幼儿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 说明:1、每题后面附有该答案的页码,如有异议请参考教材内容。 2、阐述题的答案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字体部分为阐述时的参考答案,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选择部分文字加以阐述说明。 3、作业评讲3和5是实作题,请根据你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整、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营养P5 营养是人体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2、保育P8 保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保育就是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促使婴幼儿的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狭义的保育是指对婴幼儿身心的保护和养育,即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3、教育P6 教育是两方面含义的合成,从教的角度讲,它是对人的成长施加影响,人为干预成长过程;从育的角度讲,它是将人自身的潜质引发出来,通过个人内部的原动力来不断发展。 4、生长发育P36 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5、内分泌系统P34 内分泌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和分散在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它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主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 6、生长发育形态指标P39 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 P5 A.0至3岁 B.0至6岁 C.3至6岁 D.0至7岁 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P9 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 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

婴幼儿营养知识

1.婴儿婴儿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这个时期的婴儿经历从母体到外界,从母乳喂养到完全食物供给的过程,体重和身长的发育迅速,营养需要和膳食安排有着特殊性和复杂性。坚持母乳喂养是这个时期婴儿喂养的原则。 因各种原因造成母乳不足或不能按时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称为人工喂养,或在坚持用母乳喂养的同时用婴儿配方奶粉补充母乳的不足,称为混合喂养。 1.婴儿生长和消化的特点 婴儿期是人类生命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新生儿体重正常范围为2.5-4.0kg.出生后前3个月,每月体重增加700-800g,出生4-6个月,每月体重增加500-600g,7-12个月,每月体重增加300-400g. 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至12月龄,身长增加至75cm,为出生时身长的1.5倍。 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受损。唾液腺功能较弱,唾液分泌量少,消化酶含量较低。咀嚼肌利于吮吸。舌和牙齿不能完成口腔消化食物的第一步。胃容积小,出生时为30-50ml,3个月为100ml,6个月为200ml,12个月为300ml.胃液盐酸和蛋白酶的分泌量远远低于成人。 2.婴儿营养需要 婴儿营养需要多根据健康婴儿母乳喂养情况估计。 (1)能量和宏量营养素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0-12月龄的婴儿的能量适宜摄入量为95kcal/(kg,日)(1kcal=4.184kJ),非母乳喂养应增加20%。所需蛋白质的量按每单位体重计大于成人,除成人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早期肝脏功能还不成熟,需要由食物提供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以及牛磺酸。母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母乳喂养者每日需蛋白质2.0g/kg;牛乳喂养者需3.5g/kg,大豆或谷类蛋白喂养者需4.0g/kg. 0-6个月龄的婴儿按每日摄入母乳800ml计,则可获得脂肪27.7g,占总能量的47%。中国营养学会推荐0-6月龄婴儿脂肪摄入量为总能量的45%-50%。FAO/WHO于1994年推荐婴儿亚油酸提供的能量不低于膳食总能量的3%。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为12g/kg(供能比约为37%),人工喂养的婴儿略高(40%-50%)。 (2)主要微量营养素 母乳中含钙量约为350mg/L.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前6个月为300mg/d,后6个月为400mg/d.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我国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是10mg.0-6月龄婴儿锌的RNI为1.5mg/d,6月龄以上为8mg/d.婴儿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约400ugRE/d。牛乳中的维生素A仅为母乳含量的一半。用牛乳喂养的婴儿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A150-200ugRE/d.母乳及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从出生2周到1岁半之内都应添加维生素D。婴儿每天维生素D的参考摄入量为10ug(400IU). 3.婴儿喂养要点 因各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可采用牛奶、羊奶等动物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种非母乳眼养婴儿的方法即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所用奶量可根据婴儿的能量需要量来计算。新生儿第一周的能量需要量为60kcal/(kg.日),第二周以后约需95kcal/(kg.日),再根据代乳品每100mL(直接喂养的浓度)提供的能量来确定一日所需的奶量。开始每天分6~8次喂养,较大婴儿可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具体技术细节可参考第3章相关内容。 4.婴儿混合喂养要点 对于6个月以下,特别是0~4个月的婴儿,混合喂为优于人工喂养。尽管母乳不足,但也应坚持按时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吸空乳汁,这样有利于刺激乳汁的分泌。如母亲因故不能按时喂奶时,应将多余的乳汁及时挤出或吸空,一方面用清洁的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医学界儿科频道昨天 近期,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编写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正式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发布。该指南是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别编制的,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 该指南指出,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指南指出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由于婴幼儿群体生长发育迅速和对食物供给需求的特殊性,有几种营养素较难满足供给需求,易导致缺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当母乳和辅食添加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需要的时候,采用辅助营养补充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1 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症是全球范围最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严重感染和死亡发生的最主要营养影响因素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指出:维生素A缺乏被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重点消灭疾病之一。 2000年我国14省0-6岁儿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维生素A缺乏及边缘缺乏的发生率超过50%,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率接近80%,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亚临床缺乏)为主,第九版《儿科学》已将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归为维生素A缺乏。 通过对2006-2016年我国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共得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其中0-6岁儿童的数据共涉及18个地区。由于不同地区的样本量、分布等略有差别,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只能作为粗略的参考,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分级方法(血清视黄醇浓度< 0.70μmol/L计算患病率): o <2%,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2-10%(不含10%),轻度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10-20%(不含20%),中度公共卫生问题; o o o

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权威的0~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最新版《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以帮助更多妈妈坚定母乳信心,实现科学喂养。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新鲜出炉,以更好地帮助7~24月龄婴幼儿顺利完成从母乳喂养到成人饮食模式的转换,因为婴儿在满6月龄后,需要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多样化的食物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 两份指南涵盖了0~2岁婴幼儿所有的喂养要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 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母乳喂养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

儿童喂养与营养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

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基本知识

科学营养愉悦喂养中国宝宝营养喂养指南

第一章婴幼儿营养促进基本知识 一.婴幼儿营养促进基本概念 (一)营养:营养是所有生命物体的一种生命活动,是有关生命生长、维持、修复整个生命体或其中一部分过程的总和。 (二)营养成分:指食品中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能量、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三)营养素: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提供机体生长、发育、维持机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生理学不良变化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五大类。 (四)营养行为:是指母亲喂养婴幼儿的行为方式和宝宝自己摄取营养的行为方式。 例如:宝宝哺乳后,应让宝宝竖起俯卧在母亲肩头,轻拍宝宝背部帮助宝宝排除吃奶时吞咽下去的空气,待打完嗝后再少喂些许才算饱了。刚刚结束运动、愤怒、抑郁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宝宝会哭闹、烦躁不安;进食速度快、喜欢吃大块、偏爱某种食物的宝宝会导致肥胖;长期饥饿半饥饿,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生长迟缓。 (五)营养气氛:儿童的营养环境主要是由家长提供的,家长的营养观念、喂养行为和儿童本身的进食行为、进食环境、与家庭成员一起进食、摄食时的情绪、习惯等。 (六)营养投入:是指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三者共同作用的总和。营养结局是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总和。 (七)生长发育:从受精卵着床到胎儿出生、再到青春期结束进入成人期的全过程。其中体格的发育叫生长,即“长个增重”;功能的成熟、能力的获得叫发育,即“长本事”。 (八)儿童营养与成人营养的不同:成人靠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完整,“老化”是成人的主要生命表现;而“生长发育”是儿童的主要生命表现,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获取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极大。因此妈妈必须掌握营养素、营养行为、营养气氛

幼儿饮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基本知识

幼儿饮食:婴幼儿营养与喂养基本知识 第二章重要的喂养理念 ——宝宝的食物形态与生长阶段 四.人类的三种食物形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营养来源:人类从出生以后要经历三种食物的形态,液体食物阶段、泥糊状食物阶段和固体食物阶段。 (一) 液体食物: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独具免疫物质,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提倡、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80%以上的婴儿获得母乳喂养至少在4个月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全球母亲应坚持至少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坚持1年。无法实施母乳喂养的宝宝实施趋近母乳化配方粉喂养。建议两岁以内的宝宝不使用鲜奶喂养。 (二) 泥糊状食物: 单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较少发生喂养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您无需为不足四个月的宝宝添加任何辅助食品,请在4-6个月后合理

添加泥糊状食品,同时坚持母乳喂养1年。 所谓泥糊状食物,是指含液体量介于液体食物和固体食物之间的食物,如谷类糊、水果糊、粥、水果泥、菜泥、肉泥等。工业化生产的糊糊、米粉和家庭自制的泥糊状食品都叫作泥糊状食物。它是4-6个月以后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来源。 泥糊状食物与液体食物同样重要,也是“主食”,缺一不可。从第四个月开始就不能叫做“辅食添加”,应该叫“泥糊状食品喂养”。泥糊状可以是谷物类的糊、各种粥,也可以是烂面条,也可以是肉泥、菜泥等,只要把这些食物弄成泥糊状,就应该适合4-6个月宝宝的喂养。 (三) 固体食物:强调“自然食物、均衡膳食”,不提倡儿童服用各种补品和所谓的营养品。 婴儿进食的变化:出生至4-6个月内为乳类;4-6个月以后为泥糊状食物﹢乳类;8-9个月以后为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乳类。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营养需求不一样,后一阶段不能完全弥补前一阶段。人类由于进化的结果,体内器官和组织分工很精细、精密,与动物在进食方式上有根本区别,哺乳动物,可以从流质食物直接到固体食物,人类的婴儿从进食流质到固体食物中间必须吃泥糊状食物过度。 五.婴儿出生后****年的三个生长阶段 月 增 长 速

婴幼儿科学喂养原则与方法

婴幼儿科学喂养原则与方法 前言:1、婴儿喂养就是每一个年轻家庭得一项重要工作。婴儿得健康牵动着家庭得每一个人员,就是家庭得希望。其意义就是之重大就是不言而喻得,科学喂养婴儿不就是一件简单得事情。 2、0—1岁得喂养尤为重要,就是人生得起点。 婴幼儿科学喂养得4条基本原则及其实施方法 1.及时原则:6个月添加辅食(纯母乳):0—4月:纯奶期 (1)瞧体重:体重已达到出生时得2倍,通常为6千克 (2)瞧动作发育:动作发育也有进步,能扶着坐好,俯卧时抬头,能有双肘支持其重量 (3)瞧对吃有无兴趣:婴儿吃食行为有发展,小匙,转头,没有兴趣。 鱼肝油过多会中毒《幼儿喂养原则》 当母亲奶热能与营养不够,增加辅食,就是一个过程。 人工或混合喂养得婴儿,一般在第一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纯奶期:(0—4月) 2.尝试奶得阶段(4—6月)(练一下)奶得营养:0、7大卡补充高质量得菜粥:高汤,荤蔬菜,主食,油、少量得盐。 3.学习咀嚼与吞咽得过渡阶段(8—12月)要正确掌握各阶段喂养得特点,及时完成各阶段得任务。 注:辅食添加得原则:少、一、健、匙、长、淡、心 (1)少量添加,稀,细得 (2)一个一个地加 (3)健康得时候加 (4)要匙子喂 (5)吃过得东西要经常吃 (6)要吃清淡(盐每天5g)过多:头痛、过敏,血流减慢 (7)要耐心 2岁前:单独坐着吃,花生米,煮不烂得东西不能吃 2岁后:平衡膳食得原则 2.充足原则(宝宝主要喝牛奶) (1)婴幼儿钙与鱼肝油营养 (2)婴幼儿铁,锌,维生素A与C营养 (3)辅食添加顺序及性状 (4)热能,奶量,辅食量及提供次数 (5)辅助食品得营养成分 (6)给婴儿与母亲使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或强化产品 (7)病中或疾病后得喂养 全民都要补钙得观点不合理,凡就是能从一日三餐得膳食中获得足够钙量得人就不要补钙,垃圾食品:油,腌,加(加工食品,香肠),饼(饼干),方(方便面),水(汽水),蜜(蜜饯),冷(冷冻),烤(烧烤) ……一块方便面得热量等于一块五花肉,能量就是400/大卡。 ……纯母乳喂养不需要补钙,第三周补鱼肝油,缺维生素D,铁(鱼肝油过多会中毒,很兴奋,掉头发,烦躁,拉肚子) ……750ML配方奶有足够维生素D,钙,什么都不要补,少数孩子缺钙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2019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 出生后数年的营养和健康是实现儿童生存、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基础,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全球每年死亡的7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营养不良造成的,其中2/3以上与生后第一年的喂养不当有关。婴幼儿期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后果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出生后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保护、支持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婴幼儿时期喂养主要包括母乳喂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辅食”)添加及辅食营养补充、特殊情况下的喂养指导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为从出生到6月龄的纯母乳喂养,此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同时自婴儿6月龄开始,及时、合理、适量且安全地添加辅食和进行辅食营养补充,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按照《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总体目标和2002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的总体规划,特编制“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指南”,以达到保障婴幼儿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第一部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 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喂养对孩子、母亲、家庭及社会均有益处。 1.对孩子 (1)母乳中含有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为孩子提供适量、合理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和其他矿物质、酶和水,而且母乳中这些营养素更容易消化吸收。它可以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提供

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精)

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 婴儿是指从出生至1周岁的孩子。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一年内体重增长两倍(由3千克左右至10千克左右),生长快速,对膳食营养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需要在营养上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幼儿指1-3岁的儿童,4-6岁是学龄前期儿童,学龄儿童指6-12岁;12岁也是青春期的开始。 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 据WHO报道,亚洲2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达90%。我国对22个省市11万婴幼儿调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也高达40%,佝偻病患病率为32%,个别地区高达50%。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营养过剩或膳食营养素不平衡而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的也日益增多。据各地调查,在城市中肥胖儿童约占1%~2%,有的地区达5-10%。 婴儿的喂养与辅食添加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是一生中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膳食营养供给是否充足合理,不仅对童年期体力、智力发育有直接明显影响,而且对其成年后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的发生都有重要影响。 一、婴儿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迅速,体内代谢旺盛,对热和各种营养素需要量较大; 2.消化功能差,抗病能力低; 3.易出现儿童营养缺乏病和营养过剩 二、婴儿营养需要: (一)能量 基础代谢:高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婴儿期约占能量消耗的7~8%,人乳喂养者要低于牛奶喂养和混合喂养者。 活动所需:包括吸奶、啼哭、手足活动等活动,能量消耗取决于活动的类型、时间和强度。 生长所需:为婴、幼儿所特有的能量消耗,与生长速度成正比。

(二)蛋白质: 婴幼儿是儿童时期发育最快的阶段。生长过程进行得愈快,所需蛋白质愈多,应处于正氮平衡。 婴儿摄入的蛋白质数量充足,质量要好,以满足对必须氨基酸的需要。母乳喂养时蛋白质的需要量为 2.0g/(Kg-d),牛乳喂养时需要量为 3.5 g/(Kg-d)混合喂养时需要量为4.0 g/(Kg-d)。6个月后应增加辅食,逐渐增加利用率高的动物性蛋白质。 (三)脂肪: 脂肪是婴幼儿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必需脂肪酸为生长发育所必需,对婴、幼儿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大脑及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发育和成熟有重要作用。 婴幼儿对必需脂肪酸缺乏较敏感,所以应供给数量充足和比例适宜的必需脂肪酸和类脂。中国RDA推荐每天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比例为30%~45%。 (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营养素,有助于完成脂肪氧化和节约蛋白质作用,也是脑代谢的基础。婴儿出生后缺乏淀粉酶,故淀粉类食物应在3~4个月后添加。婴儿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40%~50%。 (五)矿物质 1、钙: 初生婴儿体内钙含量约25g,到成年时达900~1200g。说明生长过程中体内需存留大量的钙。在骨骼和牙齿发育形成的关键时期,钙缺乏导致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中国RDA规定,初生至6个月婴儿钙供给量为400mg,7个月~2岁为600mg,3岁为800mg。 2、铁: 初生至4个月之内的婴儿,体内有一定量的铁贮存。4个月后体内贮存的铁逐渐耗尽。应开始添加含铁辅助食品。人工喂养婴儿3个月后即应补充铁,可选择含铁丰富的食品。中国RDA推荐,婴儿及各年龄组儿童铁供给量均为10mg. 3、锌: 锌是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成分。婴、幼儿期间缺乏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出生后至6个月龄内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只要能坚持母乳喂养,婴儿就能够正常 生长发育。对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首选婴儿配方(奶)粉喂养,不宜用非婴儿配方(奶)粉或液态奶直接喂养婴儿。 一、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6个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齐全,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合理,还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 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能悉心护理婴儿,并可促进母体的复原。同时,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应首选用纯母乳喂养婴儿。纯母乳喂养能够满足6 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应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6次一8次以上。最少坚持完全木屋纯母乳喂养6个月,从6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的同时,应继续给于母乳喂养,最好能到2岁。在4个月一6个月龄 以前,如果婴儿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时,需要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提示:推荐坐着喂奶。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瞒足一个呢人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喂好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1.0月一6月龄婴儿的生长特点 新生儿指的是从出生到2 8天的小婴儿。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一般为 3.0kg (2.5kg—4.0kg )。出生后头几天因尚未适应宫外环 境,通过喂养进入体内的水分不足与补偿丢失的水分,因而引起体重生理性的下降。体重下 降值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并于生后7天一10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保持高速增长。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头4-6 月龄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3倍,约为9 kg?1 0 kg。 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到75cm。身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

2020年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考试资料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 一.名词解释: 1、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 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 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3、智力:指孩子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认识、理解事物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全蛋白质:按照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可将 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两种。完全蛋白质是指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与人体所需相宜,在膳食中以此种蛋白质作为人体蛋白质来源时,可维持生命,促进生长。 5、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分必需氨基酸和 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来提供的。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比值各有不 同,故可根据各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把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的混合起来食用,相互补偿单一食物蛋白质的缺点,使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混合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7、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喂哺婴儿时,需采取 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豆浆及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这就称作人工喂养。 8、先天性营养不良:胎儿在宫内发育达到38-42周,而出生 时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婴儿,称为先天性营养不良。 9、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小儿长期营养不良或喂养不当造成的 维生素A或胡萝卜缺乏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医学上称为维生素A缺乏症。 10、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或钙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简 称。 11、缺铁性贫血:是因食物中铁摄入不足,体内铁储存不足以消 耗,造成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食物中缺叶酸和(或)维生素B12, 导致红细胞合成受阻而引起贫血。 13、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热能超过消耗的热能, 引起体内脂肪积蓄过多所致,一般超过按身长所测标准体重20%既可称为肥胖。 1、早产儿 答: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的一些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喂养。 2、佝偻病 答:佝偻病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得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起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3、缺铁性贫血 答:主要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铁的摄入或吸收不足引发,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易疲倦、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 4、低重儿 答: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千克者。低重儿可见于早产儿、足月儿(胎龄37-42周)或过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 5、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是当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等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这些统称为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需要适量而定,否则不利于婴儿发育。 6、心肌炎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 7、营养不良症 喂养不当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营养不足症状。 1.生理性腹泻:指吃母乳的婴儿,大便每天多达7—8次,呈现水样,带奶瓣或少许透明的粘液。2.龋齿:因牙齿经常受到口腔内酸的侵袭,使牙釉质受到腐蚀而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质缺损而形成龋洞。 3.营养素: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4.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营养价值。 5.膳食计划:是保证合理营养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包括按照各年龄儿童的营养需要,选择食品的种类,计算数量,编制食谱,以及合理烹调。 6.食物中毒:误食含毒的食品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统称食物中毒。 7.人工喂养:由于种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育婴儿,而采用牛奶、羊奶、配方奶粉等哺育婴儿。 8.家庭食物圈:指包括从采购到烹调,以至经常在餐桌上出现的菜肴,还包括家长对饭菜表现出的喜、恶,以及言语上的、表情上的、动作上得倾向,这些都使孩子的口味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9.基础免疫: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得疫苗,在短期内,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使小儿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 二.简答题: 1、营养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1)构成与修补机体的创伤组织,维持和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2)供给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使身体具备活动和工作能力。 3)调节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身体各器官可以协调地进行正常工作。 2、健康婴幼儿的热量需要有哪几方面? 答:1)基础代谢需要, 2)生长发育需要, 3)活动所需, 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 5)排泄物中丢失的热能。 3、纤维素的作用是什么? 答:1)具有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排泄畅通的作用; 2)具有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胆固醇的作用,并对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4、什么叫均衡营养? 答:均衡营养:是指在制定婴幼儿膳食计划时,根据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因素和活动情况调配,使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都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同时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吸收和利用。能够达到这样水平的膳食就是均衡营养。 5、新生儿的反射主要有哪些? 答:有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惊吓反射、行走反射和定位反射。 1、婴儿喂养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答:婴儿的喂养方法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1)母乳的营养价值高,它包含着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且比例合适,易于婴儿消化吸收。 2)母乳中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能提高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3)母乳喂养有经济、方便、卫生等优点。 4)有益于母亲的自身健康和加强亲子交流。 2、婴儿断奶的最适时期?什么时候可为断奶作准备? 答:断奶的时间应以婴儿出生8~12个月为最适宜,最迟不能超过18个月。 一般情况下,断奶准备应该从小儿出生后4~5个月开始,到1周岁结束。 3、添加婴儿辅助食品的目的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2)锻练小儿的咀嚼并促进消化功能的完善, 3)儿断奶作准备, 答:1)添加的辅食要与婴儿发育相适应, 2)按一定的顺序和过程添加辅食, 3)婴儿患病时应停止添加辅食。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围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 可使婴儿短时间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

/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2)常见的母乳喂养问题 1)乳量不足:正常乳母产后6个月每天泌乳量随婴儿月龄增长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平均可达每日700~1000毫升。婴儿母乳摄入不足可出现下列表现: ①体重增长不足,生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尤其新生儿期体重增长低于600克; ②尿量每天少于6次; ③吸吮时不能闻及吞咽声; ④每次哺乳后常哭闹不能安静入睡,或睡眠时间小于1小时(新生儿除外)。 若确因乳量不足影响婴儿生长,应劝告母亲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 2)乳头陷或皲裂:乳头陷需要产前或产后做简单的乳头护理,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挤、捏乳头,母亲亦可用乳头矫正器矫正乳头陷。母亲应学会“乳房喂养”而不是“乳头喂养”,大部分婴儿仍可从扁平或陷乳头吸吮乳汁。每次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乳汁中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可防止乳头皲裂及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