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系统设计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8, 7(4), 266-27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journal/ojtt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10.12677/ojtt.2018.74032

System Design for Intelligent Parking

Lock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Jiuyue Zhang1, Jinbao Zhao2, Ran Li2, Mengyue Zhang2, Zhaomin Xing2, Xin Li2,

Shunying Zhang1

1Shandong Tianw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ibo Shandong

2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Received: Jul. 5th, 2018; accepted: Jul. 17th, 2018; published: Jul. 24th, 201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the parking difficulty probl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de-signed an intelligent parking lock system controlled by mobile APP. We design the cloud platform for parking management. Through this platform, parking space owner can release parking space information and parking space demander can search parking space in real-time. Based on parking demand and supply, the platform could guide the drivers to the most suitable parking spaces as well as provide online payment and other services. The vehicle camera is used to detect the road-side parking spaces automatically, and upload the idle parking space records to the platform and update the vacant parking spaces in real time. The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can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the phenomenon of private parking illegally occupied, promoting parking sharing,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arking spaces, easing parking difficult problems, as well as pro-viding city managers, parking operators, and vehicle drivers with effective intelligent parking so-lutions.

Keywords

Parking Difficulty, Intelligent Parking E-Lock, Cloud Platform System for Parking Management,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车位锁系统设计

张九跃1,赵金宝2,李冉2,张梦月2,邢昭敏2,李昕2,张顺英1

1山东天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收稿日期:2018年7月5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24日

张九跃 等

摘 要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停车难问题愈加突出。针对停车难问题,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本文设计了利用手机APP 遥控升降的智能车位锁装置,构建了网络云平台停车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车位提供者能够发布空余车位信息,驾驶员能够实时寻找空闲车位。根据停车供给与需求,平台实时引导驾驶员到达最适合的停车位,并提供在线支付等服务。利用车载摄像头自动探测路边停车位,将空闲车位记录上传至平台并进行空余停车位实时更新。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停车位非法占用现象,有利于车位共享,提高停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为市政管理者、停车场运营者、驾驶员提供高效智慧的停车解决方案。

关键词

停车难问题,智能车位锁,停车位管理云平台,智能交通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2017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旨在通过多种措施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方便公众出行、提高运输效率、增进交通安全、加强环境保护[1]。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构建高效、便捷的智能停车系统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解决停车问题,不仅是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封闭住宅小区的逐步开放,私人停车位的共享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在停车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背景下[3],如何通过利用日益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有效提高已有停车位的使用效率,成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途径之一。本文设计了由控制(手机APP)系统、信息传递系统、检测系统、驱动系统、以及电源组成的智能车位锁,并围绕该车位锁设计了网络云平台停车管理系统。在小区开放的新政策下,充分利用小区内部闲置停车位资源,同时进行对小区停车、路内停车、停车场停车的三方整合。设计的车位锁及停车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问题。

2. 已有车位检测技术的比较分析

目前,车位检测技术有:地感线圈、视频车位检测器和红外探测技术等。已有车位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有:1) 地感线圈技术性能稳定但测量精度低、反应时间长,安装时还会破坏路面;2) 视频检测技术可以直观、实时的提供车位和车辆状态但其成本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大;3) 红外探测技术通过检查红外线的接收来判断有无车辆,其相应速度非常快,能够免疫机械噪声,但对温度、热源敏感易受影响,很可能造成错误判断[4]。目前已有的三种车位检测技术总结如表1所示。

Open Access

张九跃等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isting parking space detection technologies

表1. 已有的主要车位检测技术及优缺点比较

已有的车位检测技术优点缺点

地感线圈1. 技术性能稳定

2. 成本较低

1. 测量精度低

2. 反应时间长

3. 安装时破坏路面

视频车位检测器 1. 直观、实时性高1. 成本较大

2. 受环境影响较大

红外探测技术1. 速度快

2. 能够免疫机械噪声

1. 受温度、热源影响大

2. 容易造成误判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本文设计的智能车位锁和停车服务云平台允许车位提供者在该平台发布空余车位的地理位置及租赁时间信息。车位需求者支付成功后,平台将目标车位智能车位锁的唯一识别代码权限下放至用户手机终端,利用平台提供的导航,到达目标车位,手机终端利用手机蓝牙与智能车位锁实现互联,进而控制车位锁的摆臂下降,使用户车辆顺利停入该车位。对于路边停车位,利用优化设计的摄像探测装置,实现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自动录入并识别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停车位,将实时数据发送至云数据库终端。若同一车位先后被不同车辆录入并传输至后台,保留最后输入的数据信息,及时将先前信息消除,从而实现空余停车位的自动实时识别。

3. 设计思路

构建基于网络云停车平台(Cloud Parking Platform, CPP)和智能车位锁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云端收集特定区域内的停车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统计、预测等技术处理,把实时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到车主手机终端实现自助停车、寻车、缴费;把数据及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给停车场管理者,紧密联系和解决车主与停车场管理者的需求痛点,平衡停车位时空分布不均,为市政管理、停车场运营及市民车主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系统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4. 系统组成

4.1. 手机用户端

手机APP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一键式索引。信息发布模块是车位主的一个主要模块,该界面包含小区内私家车位发布以及停车场信息发布。用户只需按照规定的模板填写相应的信息,即可将信息发布至CPP平台(图2)。当用户产生停车需求时,即可在平台浏览可租借车位。待到用户浏览到可满足用户需求的车位时,即可租借该车位,点击“租借”后,平台将目标车位智能车位锁的唯一识别代码权限下放至用户手机终端,利用平台提供的导航,到达目标车位,手机终端利用手机蓝牙与智能车位锁实现互联,进而控制车位锁的摆臂下降,使用户车辆顺利停入该车位。手机用户端内嵌基于GPS的在线导航模块,用户在确定停车位置后可通过在线地图直接导航到目标车位(图3),无需进行不同应用间的切换,为用户提供完整停车、寻车和缴费的一站式体验。

4.2. 智能车位锁

用户预约私家车位后可通过平台获取对应车位锁唯一授权码,使用APP控制实现车位锁一键式升降功能切换,智能蓝牙电子遥控车位锁设计采用了蓝牙传输技术与单片机相结合,具有隐蔽性、保密性强,可靠度高的特点。设计开发的智能车位锁如图4所示。

智能车位锁主要由控制系统、信息传递系统、驱动系统、检测系统以及电源构成。在移动端的设计中集成了车位锁的控制,通过移动端的向智能车位锁发送车辆身份信息,智能车位锁对发送的数据进行

张九跃等

Figure 1. Design concept of the platform

图1. 平台设计概念图

Figure 2. Mobile client interface

图2. 手机用户端界面

处理识别,然后控制车位的动作。

1) 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宏晶Stc89c52rc为主控芯片。Stc89c52rc具有8 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位I/O口线,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外部中断等,完全可以满足本车位锁的设计需求。微处理器采用常用的89C51单片机对整个系统起总体控制作用。利用89C51的P3口串行通信功能,可以与hc-06蓝牙通信模块相连。Hc-06的串口是一个串行异步收发器,有固定的参数:8位数据位和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波特率在300 bps~115 kbps之间可选,一般默认9600 bps。系统通过串行中断来接收短消息,接收的蓝牙信息按程序设定主要是“上升”(UP)、“下降”(DOWN)字符,发送的信息由单片机处理比较后,通过对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从而达到车位锁的升降的控制。

张九跃等

Figure 3. Navigation function of mobile client side

图3. 手机用户端导航功能

Figure 4. Intelligent parking lock

图4.智能车位锁

2) 信息传递系统:该车位锁与手机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蓝牙实现,车位锁采用hc-05蓝牙模块,车

位锁使用时,手机首先与车位锁进行配对,配对成功后传输一系列信息,当手机给车位锁下达指令时,手机通过蓝牙发送到蓝牙模块,蓝牙模块通过串口发送到车位锁主控芯片,经过车位锁主控芯片的识别判断后,车位锁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车位锁的上升下降。

3) 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主要由三个继电器组成,控制系统通过对这三个继电器的控制,实现对直

流减速电机的正反转的控制,继而通过控制直流减速电机来实现车位锁的升降。控制系统驱动驱动系统,

张九跃等

驱动系统驱动直流减速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车位锁的升降。

3) 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车位锁状态检测以及车位是否空闲检测;车位锁状态检测主要由两个接近开关组成,当车位锁完全升起时其中一个接近开关检测到停止升起的信号后停止车位锁继续上升,当车位锁完全降下时另一个接近开关检测到停止下降信号后停止车位锁继续下降;车位是否空闲检测主要由超声波模块组成,超声波模块检测车辆上空是否有遮挡物,从而检测车位是否空闲。当车位空闲时车位锁会自动升起,以防止车位锁占用现象的发生。

4) 电源:该车位锁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以实现长时间的续航。

5. 使用流程

当用户产生停车需求时,即可在平台浏览可租借车位。待到用户浏览到可满足用户需求的车位时,即可租借该车位,点击“租借”后,平台将目标车位智能车位锁的唯一识别代码权限下放至用户手机终端,利用平台提供的导航,到达目标车位,手机终端利用手机蓝牙与智能车位锁实现互联,进而控制车位锁的摆臂下降,使用户车辆顺利停入该车位。

待租借过程结束,用户驶出车位,控制智能车位锁摆臂上升,使车位处于锁定状态,避免占用,平台收回该手机终端对该智能车位锁的控制权限,停车过程结束。车位锁的使用流程如图5所示。

Figure 5. Process design of the intelligent parking lock

图5. 智能车位锁使用流程图

张九跃等

车位主将车位相关信息上传至数据库,手机APP中对于使用本车位锁的位置进行标注,当车辆需要停车时,车主可通过手机APP内置地图显示找到合适车位,通过APP内置导航到达车位位置。

当车主到达车位位置时,可通过手机蓝牙服务实现车位锁的下降;车位锁的下降总共分为四步,分别是:1) 手机与车位锁配对连接;2) 手机发送开锁指令;3) 车位锁识别判断;4) 驱动车位锁下降。

1) 手机与车位锁配对连接

当车辆到达指定车位,手机蓝牙服务软件(如BluetoothSPP等)可自动识别需要配对的车位锁,自动配对连接。

2) 手机发送开锁指令

当手机配对连接成功后,手机会根据车主按下的按键通过蓝牙发送密钥及操作指令给车位锁。

3) 车位锁识别判断

当车位锁收到手机发送来的信息后,首先会识别密钥是否一致,一致后,车位锁会继续识别后续指令,并做出相关动作。

4) 驱动车位锁降下

车位锁根据收到的指令,驱动驱动系统,实现车位锁降下的动作,为车辆的停入做好准备。

车主可通过手机APP进入寻车引导系统,快速找到车位,减少寻找时间。当车辆离开时,手机给车位锁发送升起的指令,车位锁驶离。即使车主忘记升起车位锁,车位锁可检测车位上是否还有车辆存在,当检测到车辆已经离开后会自动升起车位锁,防止被别人占用。

6. 创新特色

6.1. 智能车位锁

现有的手动型车位锁,给车主的使用带来了极大不便,而智能车位锁易于控制和使用。智能车位锁是与手机app蓝牙连接控制,车主在停车时不用下车,手机app的远程蓝牙控制便能开锁。对于出租停车位的用户来说,智能车位锁和手机app车位经常在自己不用时被临时占用的问题,还能做到自己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远程出租车位赚取租金。因此,实现了对于停车位尤其是小区停车位和路边停车位的更加有效的管理。在智能车位锁的辅助下,通过平台实现对于停车位的调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停车位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6.2. 高效的供需反馈机制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用户越来越重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CPP平台通过云端一体的设计理念通过数据库联通,实现云端一体,用户根据意愿,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的发布与获取,使用户获取的数据更加准确迅速。

6.3. 先进的路边车位探测系统

CPP平台负责为用户车辆安装专用摄像探测装置,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自动录入并识别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停车位,将实时数据发送至云数据库终端(图6)。若同一车位先后被不同车辆录入并传输至后台,保留最后输入的数据信息,及时将先前信息消除。收集到的停车位占用信息同时传输至交通管理部门,结合交通流量等,为城市停车位规划提供大量数据支持。

6.4. 完善的车位引导系统

车位引导系统主要用于对进出停车区域的停泊车辆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该系统可实现泊车者方便

张九跃等

Figure 6. Identification process of roadside parking space

图6. 路边车位识别过程

快捷泊车,并对车位进行监控,使停车场车位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提高车位利用率。

通过使用CPP平台,车主可通过手机APP进入寻车引导系统。CPP通过统计当前空车位状态、数量、位置,并规划最近路线,指引车主快速找到车位,减少寻找时间。车主在泊车后,CPP平台会记录下停车位置。当车主返回取车时,打开停车位或订单界面可直接查看停车位置。CPP平台会规划从车主当前位置到停车位的最近路线导航。

7.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需求不断增长,高速有效的解决停车难题必然是众心所向。在国家鼓励开放式小区和互联网+ 智能交通的大背景下,本文设计了基于智能车位锁和网络云平台停车管理系统的智能停车管理装置及系统。该智能停车管理装置及系统有效地平衡了停车位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证车位拥有者对停车位进行合理的利用,有效改善城市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使人们的停车更加方便,出行更加便捷。除此以外,该平台让空闲车位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的缩短驾驶员寻找车位的时间,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量,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效益。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608313);淄博市校城融合项目(2017ZBXC015)。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 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zfxxgk/bnssj/zhghs/201702/t20170213_2163996.html, 2018-0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zhengce/2016-02/21/content_5044367.htm, 2018-06-12.

[3]刘兴华. 浅谈城市停车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2): 28.

[4]高旭东, 曹姗姗. 超声波车位检测器系统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科苑论谈, 2008(3): 31, 195.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26-3431,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ojtt@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智能停车场项目解决方案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一、背景 (3) 二、邦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3) 2.1系统结构 (3) 2.3系统功能特点 (4) 三、车位锁控制系统 (5) 3.1车位锁控制系统结构 (5) 3.2车位锁控制系统组成 (5) 3.4车位锁预约控制流程 (7) 四、产品特性 (7) 4.1电源模块 (7) 4.2通信集中器 (8) 4.3通信终端 (8) 4.4智能车位锁 (9) 4.5地磁车辆检测器 (11)

一、背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停车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停车场作为交通设施的组成部分,随着交通运输的繁忙和不断发展,人们对停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都希望能够达到方便、快捷以及安全的停泊车辆,更加深了对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的需求。 目前停车场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停车位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车位空闲无车停,汽车来回找不到空车位,低效的现场人工收取停车费。其次简单的进出统计难以解决霸占停车位、及时重复利用的问题。从而使得事先查看空车位信息和预订车位变得尤为重要。 停车场管理系统在个人用户、住宅小区、大厦、机关单位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人们对停车场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也随之稳步发展,满足人们对停车方便快捷的要求,同时也为物联网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邦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2.1系统结构 邦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主要由停车场出入识别系统、车位锁控制系统、管理系统后台组成,如图1所示: 图1邦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结构图

(1)停车场出入识别系统 为方便预约、会员车主方便出入停车场,进出口识别系统自动对车辆进行身份识别。其中所采用的车辆识别技术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远程识别技术,在识别准确率、识别距离、识别时间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在已授权的车辆出入时,用户无需停车,即可顺利通过,极大得提高了工作效率。 (2)车位锁控制系统 安装于现场的车位锁采用CAN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其中主要包括集中器、和车位锁控制器,集中器连接多个车位锁节点,通过发送命令至车位锁控制器从而控制各个车位锁上升/下降和收集车位状态信息,集中器置远程移动通信模块,通过GPRS方式与后台服务器连接,从而实现对车位锁的控制以及车位状态数据和后台数据同步。 (3)管理系统后台 基于网络的智能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枢,前端向用户提供友好的账户管理、角色管理、车位查询、车位预订等功能,后端实时检测各车位状态、记录各车位和操作信息并提供各种报表的生成。 2.3系统功能特点 (1)集中控制管理:基于互联网的系统后台支撑着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预约等各功能运行,所有智能停车场的车位控制系统和出入识别系统都连接到同一个系统后台,用户可以通过WEB登录到这个系统查看所有停车场信息,系统接收用户的预约申请,将预约申请指令下发至所要预约的车位,并即时将操作结果提示用户,其特点: 1、采用简捷的操作界面;2、高效、稳定的处理机制;3、可同时接收多用户的预约申请。 (2)权限管理:权限管理包括角色管理和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灵活的维护在权限围用户,实现对用户账户增、删、改、查功能。 (3)车位预约功能: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WEB或WAP登录直接查看目的地停车场车位情况,并直接预订车位,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预约,系统自动匹配核对账户并自动进行扣费,整个过程快捷方便。 (4)预定车位锁定功能:预定的车位上都有一个车位锁,当车主预约车位成功后自动上升锁定车位,当车主进入停车场的时候,车位锁就自动下降解除锁定状态,车辆就可以顺利停入。 (5)进出口远距离识别:对进出车辆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取卡登记,从而达到合法车

基于RFID技术住宅区智能车位锁设计

基于R F I D技术住宅区智 能车位锁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基于RFID技术的住宅区智能车位锁设计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购置的车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小区经常出现车位被占而引发纠纷的现象。本文旨在为解决住宅区内私人专用停车位被占用问题,结合物联网的RFID技术对车位锁系统进行自动智能控制,采用TRF7960 射频芯片和ID 卡交互射频信号并进行解码,识别车辆身份,对合法车辆能够做到车来自动开锁,车走自动上锁弹起防止被他人占用且遇外力干扰时可自动报警。 关键词:RFID;智能车位锁;物联网;车位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居民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与住宅小区内停车位稀缺的矛盾亟待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日趋严重,“抢车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解决居民小区内私家车停车位紧缺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市政规划部门和物业公司管理的热点和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居民区开发商通常将停车位公开出售,私家车主可购买私人专用停车位,确保随时有地方停车,不用为寻找停车位而苦恼。然而,由于管理措施和基础建设不够完善,私人专用车位被其他车辆占用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很容易引发邻里矛盾和经济纠纷,于是出现了专门管理停车位的设备—车位锁。 使用车位锁对私人专用停车位进行管理,可有效解决其车位被其他车辆占用问题。但市场上流行的机械式车位锁大多依靠人工操作实现翻转臂的升降,停车前驾驶人员需要下车手动开锁,降下车位锁翻转臂,车辆离开后还需要手动升起车位锁,使用起来较为繁琐和不便,即使某些具有遥控功能的自动车位

锁,也需要车主手动遥控操作,用户体验也不够好。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住宅区智能车位锁设计。 1 基于RFID技术的车位锁系统功能设计 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RFID是一种精简的无线信号收发系统,主要由附着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RFID应用软件等组成。电子标签一般嵌入到待识别目标物体中,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识别编码,以此来标识身份区分不同的对象。阅读器发射无线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交互通信,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两者在无接触方式下完成信息的收发。RFID 的工作频率取决于阅读器的工作频率,识别的有效距离也取决于阅读器的工作频率。天线将电流信号通过射频振荡器转变成电磁波信号发射出去,同时将从电子标签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发送给阅读器。计算机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RFID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RFID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智能车位锁系统功能设计 结合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嵌入式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基于RFID 的住宅小区智能车位锁。当车辆驶近停车位时,智能车位锁可对车辆身份进行自动识别,对于身份识别成功的车辆,车主无需任何操作,免去了需要下车手动开锁或者使用无线遥控器的麻烦。智能车位锁做到车来自动开锁,落下翻转臂;车走自动上锁,升起翻转臂。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智能车位锁

90度防撞、防压、防水、防晒豪华型摇控车位锁: 此锁具有外形美观大方、结构新颖、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等特点,能有效管理停车场车位,防止停车位被误用、抢占,是高档住宅、商厦、酒店、写字楼等停车场管理的好帮手。 采用12V免维护蓄电池供电,耗电量低,一次充电使用时间长,安装简单,使用方便,故障率低。 ■主要性能参数 型号:WL-B5-3 名称:遥控型车位锁 额定电压:DC12V 工作电流:7A 升降时间:3s 升起时高度:460mm 下降后高度:75mm 遥控距离:≤25m 使用环境温度: -30℃~+70℃ 外形尺寸(mm): 460×420×75 包装尺寸(mm): 560*540*100 重量: 10kg ■功能特点介绍 1、豪华型属智能化停车专用产品,可有效防止私人专用车位被其它车辆占用,真正享有私车停放的便利空间;抛弃手动车位锁使用带来的烦恼,人不离车,轻松掌握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2、超长距离无线遥控,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起降自如。使用成本低,一次充电可正常使用三个月,整体抗压性能可达2吨。 3、采用模具高温一次性压铸成型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整体的强度和集成度,具有安装方便、

外形美观、结构坚固、结实耐用的特点。 4、采用行业内先进的全密闭式设计,真正实现了有效防水,可以在室内外任意场合和雨雪天气中使用。 5、具有自动复位和报警功能,车位锁挡臂在上升和下降时,遇到外力强制阻挡报警,挡臂自动复位到原有状态,可有效防止车位锁自身和汽车底盘的损坏。 6、具有缺电指示功能,当电池电压不足时报警器会断续报警,提醒用户及时给蓄电池充电。 7、配有故障应急装置,如遇电池耗尽或其他原因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使用应急装置手动操作升、降车位锁挡臂。 8、特有90度活动挡臂,可避免极其强烈的外力破坏,有效延长车位锁使用时间,使用寿命高达8年以上。 9、具有联合远程控制功能,集中管理方便快捷。停车场、物业作为配套设施同意安装便于管理,可有效提升物业档次和业主满意度。 10、低噪音,内部传动机构科学合理,产品使用过程实现了超低噪音,优于同行业其他产品。 11、防盗,车位锁的安装地脚在大外壳里面,外壳需使用者用钥匙才能打开。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艾瑞: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5亿人】市场规模1060.3亿。发展原因:1、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推动;2、3G/4G大流量消费时代,催熟商业化环境;3、移动应用探索商业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移动购物占比过半,移动营销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之争逐渐深入到内容层。用户全天在多屏之间切换。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尚贤达猎头顾问从工信部网站获悉,据《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03亿户。工信部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3月突破100M后,4月继续保持37.1%的高速增长,达到121.0M;据估计,到2020年,每人每天将消耗1GB的流量。预计未来1至2年,电信运营商将不断完善3G网络覆盖,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的普及进程将加快,3G上网用户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上网用户中的占比可能在2014年突破50%。 移动互联网是一套极其庞大的体系,移动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丝毫不逊色于PC端,淘宝客户端、支付宝客户端、微博客户端、QQ客户端、微信、导航、手游、各种行业移动应用等,已经在手机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移动生态体系,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更深入、更全面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二、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随着无线互联网业务的极速发展,无线互联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正喷薄而出。移动互联网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日益紧俏,无线互联网猎头职位日渐增多。 据尚贤达猎头公司2013年4月针对30家上规模无线互联网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纳入统计范围的无线互联网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整体同比上升了23%,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同比上升了25%;在年度招聘总需求中,技术类人才招聘占比为51%,营销类人才招聘占比为33%。3-4月份,尚贤达猎头公司无线互联网行业接到的猎头职位委托量同比增长了28%。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移动互联网人才要求整体较高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网人才一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征呢?尚贤达公司移动互联网高级猎头顾问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勇于创新精神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创新是其生命力。时刻面临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客户需求等等。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借鉴。恐怕再也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哪个时期能够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开放和包容,鼓励一切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 2、跨界复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并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最好具有复合、跨界行业的能力,具有多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如研发人才,有时既要熟悉手机平台,又要熟悉互联网编程,C、Java等语言都要懂,甚至PHP等都要懂一点。营销人才如果能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复合能力将是非常重要。小米公司“不想做产品经理的销售不是好设计师”的理念,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网人才要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 3、学习适应能力 互联网行业本身是一个极富变化、日新月异的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变化性推向极致。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很可能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不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和产品一日千里,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4、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

一款蓝牙智能车位锁

一款蓝牙智能车位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汽车已日渐普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均超2800万辆,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然而政府或地产开发商在基础配套设施上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这样就带来了问题:车位有限而且很贵,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车位不时会被“鹊巢鸠占”,因此车主们很受委屈。 即便现在有了车位锁来保障车位为车主的“鹊巢鹊占”,但其操作方便程度还是有限,例如:现有车位锁的操作方式主要为两种:手动操作和红外遥控。其中手动操作的车位锁内部只包含机械执行部分,车主必须下车后才能操作车位锁,十分不便;而红外遥控式的车位锁不让车主下车就可以智能车位锁,提高了方便程度,代价是必须让车主配备相应的专用遥控器,由于易丢失,还是存在使用上的不便。 而我司(云里物里)在现有车位锁的技术基础上,将其控制接收部分增加或改成蓝牙通信模块,大大提高了车主对车位锁控制的便捷程度。那秘密何在? 下面结合图1并通过对蓝牙智能车位锁(以下简称智能车位锁)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来揭开这个秘密,智能车位锁主要由电气控制模块,机械执行机构和蓝牙通信模块组成,通过无线信道与手机的蓝牙通信模块传输数据,并由手机的APP对智能车位锁的工作状态进行软件操作控制,例如:当车主的车准备离开车位时,车主在手机APP上按“闭车位锁”,此时该命令以数据的方式通过手机的蓝牙通信模块调制成射频信号,并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到智能车位锁端的蓝牙通信模块解调,经解调后的信号亦即数字信号,经数模转换后在电气控制模块中进行功率放大,而后驱动直流电机转动智能车位锁的挡臂轴,使得挡臂经转动90度角由水平放置状态变为竖直放置状态,防止了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如果车主的车将要停泊车位时,只需车主在APP上按“开车位锁”,智能车位锁挡臂就快速转为水平放置,在达到近距离的人不移离车的便捷操作效果,充分应用了手机这个常用便携电子设备,避免了携带其他设备的负担。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0引言 现今,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停车位供不应求。目前传统停车位现状集中表现为缺口大、资源紧张,管理混乱,收费滞后等问题。为此本设计综合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停车位现状、车位基本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城市的停车难问题主要由停车位供给不够引起的,也存在闲置的停车位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研究符合用户体验的车位智能硬件,实现车位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停车难及车位管理缺失的问题[1]。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展了关于无线通信的智能车位锁,采用的是低功耗蓝牙通讯或RFID射频技术,可实现无线通信,不过上述两种技术在距离上有所限制,无法实现超远距离控制车位锁[2]。经调查,有结合GSM通信技术的车位锁,其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远程控制车位锁,但其在实时性上与可共享性上有所欠缺,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连接。结合上述情况,本文将阐述手机客户端以GPRS 网络方式,与服务器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控制系统相互连接通信,此通信方式速度快,且运用服务器可实现车位锁共享管理,为车位锁提供了互联网入口,把用户和停车位方便、直观地联系起来,实现车位锁远程控制[3]。该方案能有效解决车位拥有者对远程车位的管理控制,为私有车位向社会开放、商业化运作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法,同样为公共车位的自动化高效管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法。 1总体设计方案 1.1设计目标 目前大城市停车难问题解决方案尚待成熟,现诸多理论脱离实际,实用性差。本课题切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并开发硬件设备,具有较强可行性及商用价值。 目前智能车位锁的结构,功能较为单一,仅起到了对停车位上车辆停放的限制作用,商用价值低,难以普及,无法满足实现共享车位等理念的硬件需求。本课题设计加入太阳能充电、无线通信、液晶屏显示、红外线测距等多项功能,不仅起到了对停车位上车辆停放的限制作用,而且还提供了超大尺寸的环形显示屏,具有影视播放,信息传达,车位标识等功能,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和良好的美学体验。太阳能充电技术可极大的延缓后期电池的更换周期。红外线测距功能可更好的保护所述智能车位锁免于意外撞损,并且可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加入无线通信功能,由服务器控制、监控所述智能车位锁的状态,配合移动终端,实现了车位预约等功能,促进城市共享车位的建设。 1.2设计思路 使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物联网通信选用GPRS模块,实现车位锁和云服务器间的联网及双方数据实时传输[4]。单片机通过控制由继电器构成的H桥电路驱动直流减速电机,直流减速电机驱动滑轮沿导轨滚动,带动下支撑臂运动实现车位锁升降。采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 5结束语 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轨道车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轨道车运营企业实现了对既运行轨道车的实时数据采集、远程实时监控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告警。该系统可有效提高车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差错,避免推卸责任或误导驾驶员。通过对车辆的运行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可快速准确地了解各车辆的设备状态,可以更有效准确的组织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和保养维护,保障了设备运行安全的同时还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该系统的设计成功,是对远程监控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应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帆.轨道车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0. [2]王建新,杨世凤,史永江,等.远程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4). [3]杨叔子,史铁林,李东晓.分布式监测诊断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1):1-6. [4]Caldwell N H M,Breton B C,Halburn D M.Remote instrument diagnosis on the Internet[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2002,13(3):70-76. [5]郑红梅,王有杰,陈科,等.塔机群无线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28(5):520-527. [6]张猛,房俊龙,韩雨.基于ZigBee和Internet的温室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a01):171-176.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新型智能车位锁 孙凯特;赵华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为了有效解决目前车位供需矛盾,提高空置车位的利用率,本文提出由服务器、移动终端和控制器组成三级网络结构的智能车位远程管理系统。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车位锁应用GPRS模块,为车位锁提供互联网入口,将手机客户端、服务器和车位锁联系起来,服务器端作为停车管理系统云平台将车位锁资源信息整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构建利用手机App应用程序进行车位预约,由服务器授权用户遥控车位锁,并实现车位锁的自动化的运转。利用“伸缩杯”式创新结构并融合超大尺寸环形液晶屏幕,不仅增强了车位锁的实用性及美观性,还提升了车位锁的商业应用价值,为共享车位的普及提供了更强的可行性。该车位锁及车位预约功能的普及将有效的整合及管理现存车位,极大程度地提高车位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的交通堵塞、车位紧张问题。 关键词:智能车位锁;物联网;共享车位;车位预约

智能车位锁的设计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8744053.html, 智能车位锁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丁苍璧陆子堃殷若宬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8年第14期 摘要:本项目是以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对智能车位锁进行设计与实现,文章利用相关FRID射频识别技术,以及TP4056锂电池充电和XL6009升压技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电磁铁,在车位锁外进行太阳能充电,利用RFID射频识别卡,实现车位锁的智能升降,将车位锁全面智能化,使得车主无须时刻带着车位锁的钥匙,实现“随到随停、不被占位”,并且省去了车主需要定时向车位锁充电的烦恼。 关键词:射频识别;太阳能充电;智能化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被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其中汽车2.05亿辆;专家预计2019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近几年,汽车数量的大增导致车位的急剧短缺,“停车难”这个问题也就摆在了大众面前。为了户主个人车位不被占有,车位锁应运而生。市场上的车位锁按功能可分为两类:手动车位锁、遥控车位锁,当前市场上以机械车位锁居多,这种车位锁在车辆进出时,常常需要司机下车把车位锁的起降杆抬起或放下,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并且影响后面等待车辆的正常行驶,即使现在市场上最先进的车位锁也要进行遥控和人为对其充电,对车主而言,十分不便。在学校创新精神的引领下,文章展开了对车位锁的探索实践。 1 设计方案 1.1 项目概述 相比较于市面上已有的一些车位锁,我们的设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并且低碳环保。它主要有如下特点:(1)智能。该车位锁在安装之后,车主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1],刷完卡后,车位锁的升降杆将自动下降,当车主开车离开时,升降杆将自动地升起,无需像以往的机械车位锁一样,需要车主下车进行开锁和关锁,这将大大节省车主时间,并且增强用户使用该车位锁的好感度。(2)环保。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低碳目标,而该产品也以低碳环保的理念而设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放电,完全可以提供车位锁的日常供电,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3)方便。该车位锁采用太阳能供电,一方面低碳环保,与此同时,相比较于市面上的智能车位锁都需要车主将车位锁的电源取下进行充电而言,该车位锁仅需要太阳能供电,无需车主对其进行充电,与同类产品相比经济方便,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2 设计方案

汽车智能车位锁的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智能车位锁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而智能车位锁相对普通的手动地锁来说,以其智能化,精细化,操作舒适性等特点,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毛毛雨的小编就结合一些网络资料与毛毛雨的销量以及客户的反应情况,来讲讲智能车位锁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符合大众的消费趋势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农业生产到科学技术,无一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动,到半自动,到全自动与智能化的发展历程。车位锁也不例外,最初的地锁大致是用一个笨重的可移动的物体占据车位,然后车主需要停车与驶出时,就需要将重物移动。这样即费力费时又不方便。但聪明的车主门很快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就是用绳子或者铁链横悬与车位前,这样就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去搬动障碍物了。但用绳索或者铁链做原始的地锁,这样很不美观,特别是针对一些中档的小区,这样与小区的环境格格不入。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利润,有利润就会吸引商家,很快,手动车位锁就应用而生了。 最初的手动车位锁型号单一,结构简单,做工粗糙。随着加入这场竞争中的地锁厂家越来越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A型、O型、K型等新型号的车位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市场上,这样就大大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但是,一些车主,对手动车位锁需要频频上下车来开锁有所怨言,像广州惠云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专业生产智能车位锁的公司,就整合资源,加大的智能车位地锁的研发力度,很快,像U型、x型、D型等智能车位锁就相继开发出来,市场反应良好,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所以,智能化在各个行业之中,都是发展趋势之所在。在保持满足大众的这种基本需求的同时,广州惠云科技有限公司还别具匠心地在完善车位锁的智能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它的外观,研发出了一款看一眼就与众不同的智能遥控车位锁,让人爱不释手,远远就认出自家的车位!是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好帮手! 二、智能车位锁能为企业与社会带来效益 智能车位锁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这个大家应该好理解。像长沙毛毛雨车位地锁生产厂家,一个手动产品,售价七八十元不等,而原材料加人工成本加运输费加推广费,其费用就不菲,一个手动产品买下来,其利润微乎其微。而且这几年随着国内与国际五金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人工成本要大幅上涨,而经济形势就不容乐观,这对以生产手动产品的车位锁厂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若这些厂家转型或者同时生产手动与智能遥控化产品,其利润空间肯定会大幅提升。 为什么说智能遥控车位锁能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呢?首先,智能车位地锁其生产制造环节肯定要比手动产品复杂,其制作工艺的流程也比手动产品要多,这些大部分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或者机械设备。若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则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就业难的工人,若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则为机械厂家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其次,智能车位锁其零部件要比手动地锁多得多,这样就能带动下游配件厂家,能间接的解决就业难,同时带动行业相关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智能车位锁相对手动产品来说,更较好的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遥控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之所在,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故遥控车位锁与智能车位锁必将成为停车地锁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车位锁厂家发展的最大引擎与机遇。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

1.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1)双协议栈技术 (2)隧道技术 (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2. 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3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3-2=6个子网。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子网号为10.32.0.0,主机号范围为10.32.0.1-10.63.255.254 子网号为10.64.0.0,主机号范围为10.64.0.1-10.95.255.254 子网号为10.96.0.0,主机号范围为10.96.0.1-10.127.255.254 子网号为10.128.0.0,主机号范围为10.128.0.1-10.159.255.254 子网号为10.160.0.0,主机号范围为10.160.0.1-10.191.255.254 子网号为10.192.0.0,主机号范围为10.192.0.1-10.223.255.254 3.什么是多径效应? 移动通讯电波传播最具特色的现象是多径衰落,或称多径效应。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地形、地物的影响而产生反射、绕射、散射等,从而使电波沿着各种不同的路径传播,这称为多径传播。由于多径传播使得部分电波不能到达接收端。而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也是在幅度、相位、频率和到达时间上都不尽相同的多条路径上信号的合成信号,因而会产生信号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延扩展等现象,这些被称为多径衰落或多径效应。 4.为什么CDMA称为绿色手机? 普通的手机(GSM和模拟手机)功率一般能控制在600mW以下,CDMA系统发射功率最高只有200mW,普通通话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其辐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讲延长手机的通话时间,意味着电池,话机的寿命长了,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故称之为“绿色手机”。 5.移动IPV6数据包选路过程? (1)当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上时,它们就像任何固定节点一样收发数据包。 (2)知道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的通信软件伙伴可以利用IPv6选路报头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移动节点,这些包不需要经过移动节点的家乡代练,它们将经过从始发 点到移动节点的一条优化路由。在移动IPv6中,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是一个非 常好的中间目的节点。因为转交地址和移动节点总是配置在一起的。因此。通 信伙伴将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作为选路报头中唯一的中间目的节点,以便数据 包直接路由到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上。 (3)如果通信伙伴不知道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那么它就像其他任何固定节点发送数据包那样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包。这时,通信伙伴只是将移动节点的家乡地 址(也是它知道的唯一地址)放入目的IPv6地址域中,并将它自己的地址放在 源IPv6地址域中,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这样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将被送往移动节 点的家乡链路,在家乡链路上,家乡代理截获这个数据包,并将它通过隧道送 往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移动节点将送过来的包拆封,发现内层数据包的目的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