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 第五章树

数据结构 第五章树

数据结构 第五章树
数据结构 第五章树

第五章 树

一、选择题

1、二叉树的第i 层最多有( )个结点。

A .2i B. 2i C. 2i-1 D.2i -1

2. 对于一棵满二叉树,高度为h ,共有n 个结点,其中有m 个叶子结点,则( )

A .n=h+m B.h+m=2n C.m=h-1 D.n=2h -1

3. 在一棵二叉树中,共有16个度为2的结点,则其共有( )个叶子结点。

A .15 B.16 C.17 D.18

4. 一棵完全二叉树中根结点的编号为1,而且编号为23的结点有左孩子但没有右孩子,则此树中共有( )个结点。

A .24 B.45 C.46 D.47

5. 下述编码那一组不是前缀码( )

A .00,01,10,11 B.0,1,00,11 C.0,10,110,111 D.1,01,001,000

6. 某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相同,则这棵二叉树必然是( )

A .空树

B .空树或任一结点均无左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C .空树或任一结点均无右孩子的非空二叉树

D .空树或仅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

7. 设n,m 为一棵二叉树上的两个结点,在中序遍历时,n 在m 前的条件是( )

A .n 在m 的右边 B.n 是m 的祖先

C .n 在m 的左边 D.n 是m 的子孙

8、假定中根遍历二叉树的定义如下:若二叉树为非空二叉树,则中根遍历根的右子树;访问根结点;中根遍历根的左子树。按此定义遍历下图所示的二叉树,遍历的结果为:

A 、 DBEAFHGC A

B 、

C GHFADBE B C

C 、 EBDAFHGC E

D F

D 、 FHGCADB

E G

H

9、文中出现的字母为A 、B 、C 、D 和E ,每个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次数分别为9、27、3、5和11。按哈夫曼编码,则字母C 的编码应是:

A 、10

B 、0110

C 、1110

D 、1111

10、设树T 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 则T 中的叶子数为( )

A .5

B .6

C .7

D .8

11、.算术表达式a+b*(c+d/e )转为后缀表达式后为( )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12、. 设有一表示算术表达式的二叉树(见下图),

它所表示的算术表达式是( )

A. A*B+C/(D*E)+(F-G)

B. (A*B+C)/(D*E)+(F-G)

C. (A*B+C)/(D*E+(F-G ))

D. A*B+C/D*E+F-G 13.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 A+B*C-D/E ,后缀形式为ABC*+DE/-,其前缀形式为( )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A*BC/DE

14.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 )

A .9

B .11

C .15

D .不确定

15.树的后根遍历序列等同于该树对应的二叉树的( ). A. 先序序列 B. 中序序列 C. 后序序列

16.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

A .CBEFDA

B . FEDCBA

C . CBEDFA

D .不定

17.引入二叉线索树的目的是()

A.加快查找结点的前驱或后继的速度 B.为了能在二叉树中方便的进行插入与删除

C.为了能方便的找到双亲 D.使二叉树的遍历结果唯一

18.下面几个符号串编码集合中,不是前缀编码的是()。

A.{0,10,110,1111} B.{11,10,001,101,0001}

C.{00,010,0110,1000} D.{b,c,aa,ac,aba,abb,abc}

二、填空题

1.高度为h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个结点,至多有个结点。

2.对下图的二叉树进行遍历,其先序序列为,中序序列为,后序序列为

3.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7层有10个叶子结点,则整个二叉树的结点最多是个。

4.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5.中缀式a+b*3+4*(c-d)对应的前缀式为__ _,若a=1,b=2,c=3,d=4,则后缀式db/cc*a-b*+的运算结果为_ __。

6.假设一棵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DCBGEAHFIJK和后序序列为DCEGBFHKJIA。请画出该树。

7.将下列由三棵树组成的森林转换为二叉树。(只要求给出转换结果)

8.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中序遍历序列分别为

先序遍历序列: A B D F C E G H 中序遍历序列: B F D A G E H C

(1)画出这棵二叉树。

(2)画出这棵二叉树的后序线索树。

(3)将这棵二叉树转换成对应的树(或森林)。

9.设通信中出现5中字符A、B、C、D、E对应的频率为0.2,0.1,0.5,0.15,0.25构造哈夫曼树,并给出对应字符的编码。

10.下列算法是输出一棵二叉树的第i层(根结点为第一层)以上的所有结点的值。

t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

void level(BitNode *T,int i)

{ if(T==NULL)

return;

if(i==1)

{ printf(“%d\n”,T->data);

return;

}

level( );

level( );

}

数据结构-习题-第六章-树

数据结构-习题-第六章-树和二叉树

E F D G A B / + + * - C *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 A+B*C-D/E ,后缀形式为ABC*+DE/-,其前缀形式为( )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A*BC/D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9 一、3 (2分)】 2.算术表达式a+b*(c+d/e )转为后缀表达式 后为( )【中山大学 1999 一、5】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abcde*/++ 3. 设有一表示算术表达式的二叉树(见下图), 它所表示的算术表达式是( ) 【南京理工大学1999 一、20(2分)】 A. A*B+C/(D*E)+(F-G) B. (A*B+C)/(D*E)+(F-G) C. (A*B+C)/(D*E+(F-G )) D. A*B+C/D*E+F-G 4. 设树T 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 结点个数分别为4,2,1,1 则T 中的叶子数 为( ) A .5 B .6 C .7

D.8 【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8 (1.5分)】5. 在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南京理工大学 1999 一、4 (1分)】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 ②二叉树的度为2;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交换; ④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 ④ D.①④ 6. 设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为B,它有m个结点,B的根为p,p的右子树结点个数为n,森林F中第一棵树的结点个数是() A.m-n B.m-n-1 C.n+1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17(1.5分)】 7. 树是结点的有限集合,它( (1))根结点,记为T。其余结点分成为m(m>0)个((2))的集合T1,T2,…,Tm,每个集合又都是树,此时结点T称为Ti的父结点,Ti称为T的子结点(1≤i≤m)。一个结点的子结点个数称为该结

数据结构习题(456章)

第四章串 一.选择题 1.若串S='software',其子串的数目是() A.8 B.37 C.36 D.9 2.设有两个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称作() A.连接B.模式匹配C.求串长D.求子串 3.设字符串S1=“ABCDEFG”,S2=“PQRST”,则运算: S=CONCAT(SUBSTR(S1,2,LEN(S2));SUBSTR(S1,LEN(S2),2));后的串值为() A.A BCDEF B.BCDEFG C.BCDPQRST D. BCDEFEF 4.下面的说法中,只有()是正确的 A.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B.串的长度必须大于零 C.串中元素只能是字母D.空串就是空白串 5.两个字符串相等的条件是() A.两串的长度相等 B.两串包含的字符相同 C.两串的长度相等,并且两串包含的字符相同 D.两串的长度相等,并且对应位置上的字符相同 二.填空题 1.串“ababcbaababd”的next函数值为,nextval函数值为。2.子串的长度为。 第五章数组和广义表 一.选择题 1.设有数组A[i,j],数组的每个元素长度为3字节,i的值为1 到8 ,j的值为1 到10,数组从内存首地址BA开始顺序存放,当用以列为主存放时,元素A[5,8]的存储首地址为( ) A. BA+141 B. BA+180 C. BA+222 D. BA+225 2.假设以行序为主序存储二维数组A=array[1..100,1..100],设每个数据元素占2个存储单元,基地址为10,则LOC[5,5]=() A. 808 B. 818 C. 1010 D. 1020 3.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目的是() A.便于进行矩阵运算B.便于输入和输出C.节省存储空间D.降低运算的时间复杂度 4.假设以三元组表表示稀疏矩阵,则与如图所示三元组表对应的4×5的稀疏矩阵是(注:矩阵的行列下标均从1开始)()

数据结构-第六章-图-练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精华版)

图 1. 填空题 ⑴ 设无向图G中顶点数为n,则图G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若G为有向图,则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 【解答】0,n(n-1)/2,0,n(n-1) 【分析】图的顶点集合是有穷非空的,而边集可以是空集;边数达到最多的图称为完全图,在完全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 ⑵ 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 【解答】其自身 ⑶ 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邻接矩阵,邻接表 【分析】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此外,还有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边集数组等。 ⑷ 已知无向图G的顶点数为n,边数为e,其邻接表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 【解答】O(n+e) 【分析】在无向图的邻接表中,顶点表有n个结点,边表有2e个结点,共有n+2e个结点,其空间复杂度为O(n+2e)=O(n+e)。 ⑸ 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j个顶点的入度的方法是()。 【解答】求第j列的所有元素之和 ⑹ 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n][n]存储,其第i行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i的()。 【解答】出度

⑺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 【解答】前序,栈,层序,队列 ⑻ 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利用Kruskal 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 【解答】O(n2),O(elog2e) 【分析】Prim算法采用邻接矩阵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稠密图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采用边集数组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稀疏图的最小生成树。 ⑼ 如果一个有向图不存在(),则该图的全部顶点可以排列成一个拓扑序列。 【解答】回路 ⑽ 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弧、、,则在其拓扑序列中,顶点vi, vj, vk的相对次序为()。 【解答】vi, vj, vk 【分析】对由顶点vi, vj, vk组成的图进行拓扑排序。 2. 选择题 ⑴ 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倍。 A 1/2 B 1 C 2 D 4 【解答】C 【分析】设无向图中含有n个顶点e条边,则。

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实验三二叉树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环境 运行C或VC++的微机。 三、实验内容 1、依次输入元素值,以链表方式建立二叉树,并输出结点的值。 2、分别以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方式输出结点内容。 四、设计思路 1. 对于这道题,我的设计思路是先做好各个分部函数,然后在主函数中进行顺序排列,以此完成实验要求 2.二叉树采用动态数组 3.二叉树运用9个函数,主要有主函数、构建空二叉树函数、建立二叉树函数、访问节点函数、销毁二叉树函数、先序函数、中序函数、后序函数、范例函数,关键在于访问节点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typedef struct TNode//结构体定义 {

int data; //数据域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指针域包括左右孩子指针 }TNode,*Tree; void CreateT(Tree *T)//创建二叉树按,依次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 { int a; scanf("%d",&a); if(a==00) // 结点的值为空 *T=NULL; else // 结点的值不为空 { *T=(Tree)malloc(sizeof(TNode)); if(!T) { printf("分配空间失败!!TAT"); exit(ERROR); } (*T)->data=a; Create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左子树 Create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构造右子树 } } void InitT(Tree *T)//构建空二叉树 { T=NULL; } void DestroyT(Tree *T)//销毁二叉树 { if(*T) // 二叉树非空 { DestroyT(&((*T)->l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左子树 DestroyT(&((*T)->rchild)); // 递归调用函数,销毁右子树 free(T); T=NULL; } } void visit(int e)//访问结点 { printf("%d ",e); }

最小生成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白云学号:Z110702301 专业班级:计算机113班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学年学期: 2 01 3—2 014学年第2学期指导教师:郑广 2014年6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需求分析说明 (1) 1.1最小生成树总体功能要求 (1) 1.2基本功能 (1) 1.3 模块分析 (1) 二、概要设计说明 (1) 2.1设计思路 (1) 2.2模块调用图 (2) 2.3数据结构设计 (2) 2.3.1.抽象数据类型 (2) 2.3.2方法描述 (2) 三、详细设计说明 (3) 3.1主函数模块 (3) 3.2邻接表输出子模块 (3) 3.3邻接矩阵输出子模块 (3) 3.4创建邻接矩阵子模块 (3) 3.5创建邻接表子模块 (3) 3.6 Prim子模块 (3) 3.7 Kruscal子模块 (4) 四、调试分析 (4) 4.1实际完成情况说明 (4) 4.2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4.3程序中可以改进的地方 (4) 六、课程设计总结 (7) 七、测试数据 (7) 八、参考书目 (7)

一、需求分析说明 1.1最小生成树总体功能要求 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网络,只需保证连通即可,求最经济的架设方法。存储结构采用多种。求解算法多种。 1.2基本功能 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网络,只需要架设n-1条线路,建立最小生成树即可实现最经济的架设方法。 程序可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或prim算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1.3 模块分析 主模块:用于生成界面和调用各个子模块。 Kruscal模块:以kruscal算法实现最小生成树。 Prim模块:以prim算法实现最小生成树。 邻接表模块:用邻接表方式存储图。 邻接表输出模块:输出邻接表。 邻接矩阵模块:用邻接矩阵方式存储图。 邻接矩阵模块:输出邻接矩阵。 二、概要设计说明 2.1设计思路 问题的解决分别采用普利姆算法以及克鲁斯卡尔算法。 1) 普利姆算法就是先选择根,把它放入一个集合U中,剩余的顶点放在集合V中。然后选择该顶点与V中顶点之间权值最小的一条边,以此类推,如果达到最后一个则返回上一个顶点。 2) 克鲁斯卡尔算法就是写出所有的顶点,选择权最小的边,然后写出第二小的,以此类推,最终要有一个判断是否生成环,不生成则得到克鲁斯卡尔的最小生成树。

数据结构 习题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一、选择题 1.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 A+B*C-D/E ,后缀形式为ABC*+DE/-,其前缀形式为 ( )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A*BC/D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9 一、3 (2分)】 2.算术表达式a+b*(c+d/e )转为后缀表达式后为( )【中山大学 1999 一、5】 A .ab+cde/* B .abcde/+*+ C .abcde/*++ D .3. 设有一表示算术表达式的二叉树(见下图), 它所表示的算术表达式是( ) 【南京理工大学1999 一、20(2分)】 A. A*B+C/(D*E)+(F-G) B. (A*B+C)/(D*E)+(F-G) C. (A*B+C)/(D*E+(F-G )) D. A*B+C/D*E+F-G 4. 设树T 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2,1 ,1 则T 中的叶子数为( ) A .5 B .6 C .7 D .8 【南京理工大学 2000 一、8 (1.5分)】 5. 在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南京理工大学 1999 一、4 (1分)】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 ②二叉树的度为2; 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 交换; ④深度为K 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6. 设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为B ,它有m 个结点,B 的根为p,p 的右子树结点个数为n,森林F 中第一棵树的结点个数是( ) A .m-n B .m-n-1 C .n+1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 17(1.5分)】 7. 树是结点的有限集合,它( (1))根结点,记为T 。其余结点分成为m (m>0)个((2)) 的集合T1,T2, …,Tm ,每个集合又都是树,此时结点T 称为Ti 的父结点,Ti 称为T 的子结点(1≤i ≤m )。一个结点的子结点个数称为该结点的( (3) )。二叉树与树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二叉树也是结点的有限集合,它((4))根结点。可以把树的根结点的层数定 义为1,其他结点的层数等于其父结点所在层数加上1。令T 是一棵二叉树,Ki 和Kj 是T 中子结点数小于2的结点中的任意两个,它们所在的层数分别为λKi 和λKj ,当关系式│ λKi-λKj │≤1一定成立时,则称T 为一棵((5))。供选择的答案: (1)(4) A. 有0个或1个 B. 有0个或多个 C. 有且只有一个 D. 有1个或1 个以上 (2) A. 互不相交 B.允许相交 C.允许叶结点相交 D.允许树枝结点相交 (3) A. 权 B.维数 C.次数 D.序 (5) A. 丰满树 B.查找树 C.平衡树 D.完全树 【上海海运学院1999二、 2(5分)】 8.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 ) A .9 B .11 C .15 D .不确定 【北京工商大学2001一.7(3 分)】 9.在一棵三元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2个,度为2的结点数为1个,度为1的结点数为2

第4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习题(P111-113) 一、复习题 1、试述数据和数据结构的概念及其区别。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信息的载体;数据结构则是指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P93) 2、列出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并对其进行说明。 算法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的特征: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确切性:算法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除了初始条件。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没有实际意义。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P95) 3、算法的优劣用什么来衡量?试述如何设计出优秀的算法。 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P97-98) 4、线性和非线性结构各包含哪些种类的数据结构?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线性结构用于描述一对一的相互关系,即结构中元素之间只有最基本的联系,线性结构的特点是逻辑结构简单。所谓非线性结构是指,在该结构中至少存在一个数据元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接前驱(或直接后继)元素。树型和图型结构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非线性结构,可以用来描述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的关系。(P99-105) 5、简述树与二叉树的区别;简述树与图的区别。 树用来描述层次结构,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二叉树(Binary Tree)是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二叉树是有序的,即若将其左、右子树颠倒,就成为另一棵不同的二叉树。图也称做网,是一种比树形结构更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在图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可能相关,即节点之间的邻接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表示的多对多的关系。(P102-P104) 6、请举出遍历算法在实际中使用的例子。 提示:根据实际生活中需要逐个访问处理的情况举例。 7、编写一个算法,统计在一个输入字符串中各个不同字符出现的频度。用适当的测试数据来验证这个算法。 提示:根据查找算法和串中求子串的算法,查找输入串中以单个字符形式的子串。 8、若对有n个元素的有序顺序表和无序顺序表进行顺序搜索,试就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讨论两者在等搜索概率时的平均搜索长度是否相同? (1) 搜索失败; (2) 搜索成功,且表中只有一个关键码等于给定值k的对象; (3) 搜索成功,且表中有若干个关键码等于给定值k的对象,要求一次搜索找出所有对象。

最小生成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最小生成树问题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起迄日期: 指导教师: 2011—2012年度第 2 学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网络,只需保证连通即可,求最经济的架设方法。存储结构采用多种。求解算法多种。 2.基本功能 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网络,只需要架设n-1条线路,建立最小生成树即可实现最经济的架设方法。 程序可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或prim算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3.输入输出 以文本形式输出最小生成树,同时输出它们的权值。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即用户通过自行选择命令来输入数据和生成相应的数据结果。 二、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因为是最小生成树问题,所以采用了课本上介绍过的克鲁斯卡尔算法和 prim算法两种方法来生成最小生成树。根据要求,需采用多种存储结构,所以我选择采用了邻接表和邻接矩阵两种存储结构。 2.数据结构设计: 图状结构: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R={VR} VR={|v,w∈V且P(v,w),表示从v到w的弧, 谓词P(v,w)定义了弧的意义或信息} 基本操作: CreateGraph( &G, V, VR ) 初始条件:V是图的顶点集,VR是图中弧的集合。 操作结果:按V和VR的定义构造图G。 DestroyGraph( &G )

初始条件:图G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图G。 LocateVex( G, u ) 初始条件:图G存在,u和G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操作结果:若G中存在顶点u,则返回该顶点在图中位置;否则返 回其它信息。 GetVex( G, v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值。 PutVex( &G, v, value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对v赋值value。 FirstAdjVex( G, v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第一个邻接顶点。若顶点在G中没有邻接顶点, 则返回“空”。 NextAdjVex( G, v, w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w是v的邻接顶点。 操作结果:返回v的(相对于w的)下一个邻接顶点。若w是v的 最后一个邻接点,则返回“空”。 InsertVex( &G, v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和图中顶点有相同特征。 操作结果:在图G中增添新顶点v。 DeleteVex( &G, v ) 初始条件:图G存在,v是G中某个顶点。 操作结果:删除G中顶点v及其相关的弧。 InsertArc( &G, v, w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的实现与遍历

《数据结构》第六次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内容 1) 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 以及按层次遍历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2) 输出树的深度,最大元,最小元。 二、需求分析 遍历二叉树首先有三种方法,即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递归方法比较简单,首先获得结点指针如果指针不为空,且有左子,从左子递归到下一层,如果没有左子,从右子递归到下一层,如果指针为空,则结束一层递归调用。直到递归全部结束。 下面重点来讲述非递归方法: 首先介绍先序遍历: 先序遍历的顺序是根左右,也就是说先访问根结点然后访问其左子再然后访问其右子。具体算法实现如下:如果结点的指针不为空,结点指针入栈,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指针指向其左子,如果结点的指针为空,表示左子树访问结束,栈顶结点指针出栈,指针指向其右子,对其右子树进行访问,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时,遍历结束。 再次介绍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左根右,中序遍历和先序遍历思想差不多,只是打印顺序稍有变化。具体实现算法如下:如果结点指针不为空,结点入栈,指针指向其左子,如果指针为空,表示左子树访问完成,则栈顶结点指针出栈,并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指针指向其右子,对其右子树进行访问。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遍历结束。 最后介绍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右根,后序遍历是比较难的一种,首先需要建立两个栈,一个用来存放结点的指针,另一个存放标志位,也是首先访问根结点,如果结点的指针不为空,根结点入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随之入标志位栈,并赋值0,表示该结点的右子还没有访问,指针指向该结点的左子,如果结点指针为空,表示左子访问完成,父结点出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随之出栈,如果相应的标志位值为0,表示右子树还没有访问,指针指向其右子,父结点再次入栈,与之对应的标志位也入栈,但要给标志位赋值为1,表示右子访问过。如果相应的标志位值为1,表示右子树已经访问完成,此时要输出相应结点的数据,同时将结点指针赋值为空,如此循环直至结点指针和栈均为空,遍历结束。 三、详细设计 源代码:

数据结构第6章树练习

void PreOrder_Nonrecursive(Bitree T)//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 InitStack(S); Push(S,T); //根指针进栈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p)&&p) { visit(p->data); push(S,p->lchild); } //向左走到尽头 pop(S,p); if(!StackEmpty(S)) { pop(S,p); push(S,p->rchild); //向右一步 } }//while }//PreOrder_Nonrecursive 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 1.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2.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3.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 —1个结点。() 4.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5.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2=n0-1=5 6.二叉树是度为2的有序树() 7.完全二叉树一定存在度为1的结点() 8.深度为K的二叉树中结点总数≤2k-1() 9.由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可以惟一确定它() 10.完全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它必是树叶()

11.用二叉链表存储n个结点的二叉树时,结点的2n个指针中有n+1个空指针()12.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通常采用顺序存储结构() 13.哈夫曼树是带权路径长度最短的树,路径上权值较大的结点离根较近()14.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每一非空的线索均指向其祖先结点() 二、填空 1. 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 2. 用5个权值{3, 2, 4, 5, 1}构造的哈夫曼(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 3.深度为H 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_____________个结点;至多有_____________个结点4.已知二叉树有50个叶子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数至少是_____________。 5. n(n大于1)个结点的各棵树中,其深度最小的那棵树的深度是_____________。它共有_____________个叶子结点和_____________个非叶子结点,其中深度最大的那棵树的深度是_____________,它共有_____________个叶子结点和_____________个非叶子结点。 三、单项选择题 1.有关二叉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叉树的度为2 B)一棵二叉树的度可以小于2 C)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D)二叉树中任何一个结点的度都为2 2.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为() A)2I B)2I-1-1 C)2I-1D)2I-1 3.具有10个叶结点的二叉树中有()个度为2的结点 A)8 B)9 C)10 D)11 4.在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 ②二叉树的度为2; 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交换; ④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④ 5.由3 个结点可以构造出多少种不同的二叉树?() A)2 B)3 C)4 D)5 6.引入二叉线索树的目的是()

数据结构实验-二叉树的操作

******************************* 实验题目:二叉树的操作 实验者信息:班级13007102,姓名庞文正,学号1300710226 实验完成的时间3:00 ******************************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链表的结构和二叉树的建立过程。 2,掌握队列的先进先出的运算原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指针数组、动态变量的含义。 4,掌握递归程序设计的特点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已知以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试编写按层次遍历二叉树的算法。(所谓层次遍历,是指从二叉树的根结点开始从上到下逐层遍历二叉树,在同一层次中从左到右依次访问各个节点。)调试程序并对相应的输出作出分析;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三、算法设计与编码 1.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尽量简明扼要,并与本次实验密切相关,最好能加上自己的解释。 本算法要采用一个循环队列que,先将二叉树根结点入队列,然后退队列,输出该结点;若它有左子树,便将左子树根结点入队列;若它有右子树,便将右子树根结点入队列,直到队列空为止。因为队列的特点是先进先出,从而达到按层次顺序遍历二叉的目的。2.算法概要设计 给出实验的数据结构描述,程序模块、功能及调用关系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100 typedef struct node //二叉链表节点结构 {int data; //数据域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左孩子右孩子链 }bitree; bitree *que[M]; //定义一个指针数组,说明队列中的元素bitree 指针类型 int front=0, rear=0; //初始化循环列队 bitree *creat() //建立二叉树的递归算法 {bitree *t; int x; scanf("%d",&x); if(x==0) t=NULL; //以x=0 表示输入结束 else {t=malloc(sizeof(bitree)); //动态生成节点t,分别给节点t 的数据域,t->data=x; //左右孩子域赋值,给左右孩子赋值时用到 t->lchild=creat(); // 了递归思想 t->rchild=creat();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之树与二叉树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软通学院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 专业班级:软件142 班 姓名:邹洁蒙 学号: 0143990

学生实验报告 (二)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1)掌握树与二叉树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二叉树的顺序存储,二叉链表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算法; 3)掌握树的双亲表示法。 要求:1)编程: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实现; 2)编程:二叉链表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实现; 3)编程:树的双亲表示法实现。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设备:PC 软件:VC6 二、实验过程(编程,调试,运行;请写上源码,要求要有注释) 1.编程: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实现 代码: BiTree::BiTree()//建立存储空间 { data = new int[MAXSIZE]; count = 0; } void BiTree::AddNode(int e)//加结点 { int temp = 0; data[count] = e; count++;//从编号0开始保存 }

运行截图: 2.编程:二叉链表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实现代码: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Head)//中序遍历 { if (Head) { InOrderTraverse(Head->LeftChild); cout << Head->data<<" "; InOrderTraverse(Head->RightChild); } }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Head)//先序遍历 { if (Head) { cout << Head->data << " "; PreOrderTraverse(Head->LeftChild); PreOrderTraverse(Head->RightChild); } } void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Head)//后序遍历 { if (Head) { PostOrderTraverse(Head->LeftChild); PostOrderTraverse(Head->RightChild); cout << Head->data << " "; } } 运行截图:

数据结构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习题及答案

习题六树和二叉树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 B. 线性结构中的一个结点至多只有一个直接后继 C. 树形结构可以表达(组织)更复杂的数据 D. 树(及一切树形结构)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 E. 任何只含一个结点的集合是一棵树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一棵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B. 任何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 C. 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肯定等于2 D. 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可以小于2 3. 讨论树、森林和二叉树的关系,目的是为了() A. 借助二叉树上的运算方法去实现对树的一些运算 B. 将树、森林按二叉树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 C. 将树、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D. 体现一种技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4.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A. 有序数据元素 B .无序数据元素 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 .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5.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A.9 B .11 C .15 D .不确定 6. 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 M2和M3与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A.M1 B .M1+M2 C .M3 D .M2+M3 7.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A.250 B .500 C .254 D .505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8. 设给定权值总数有n 个,其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 A. 不确定 B . 2n C . 2n+1 D . 2n-1 9.二叉树的第I 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为() I I-1 I-1 I A.2I B .2 I-1 -1 C .2 I-1 D .2 I -1 10.一棵二叉树高度为h, 所有结点的度或为0,或为2,则这棵二叉树最少有()结点A.2h B .2h-1 C .2h+1 D .h+1 11. 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A.指向最左孩子 B .指向最右孩子 C .空D .非空 1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为()。 A.CBEFDA B .FEDCBA 13.已知某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是()。 ABCDEF中序遍历结果 为 C .CBEDFA D dabec, 中序遍历序列是 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 果 .不定 debac , 它的前序遍历是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最小生成树的构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二:最小生成树的构建 学院: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XXXXXXXXXXX 设计时间:XXXXXXXXXXX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课题设计内容--------------------------------------- 1 (1)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1 (2)详细设计说明------------------------------------------------1 (3)界面操作流程图:----------------------------------------- 2 (4)主要程序------------------------------------------------------3 (5)运行结果截图----------------------------------------------- 5 3.得意之处--------------------------------------------- 6 4.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6 5.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7 6.主要参考文献-------------------------------------- 7

一、需求分析 本课程主要是完成一个最小生成树的构建,要求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或者普利姆算法求网的最小生成树(此程序我用的是 普利姆算法),并输出各条边及他们的权值。要求用户在使用 时可以准确输入顶点及每个顶点的关系,运算出可以建立的关 系网,最后利用普利姆算法准确输出最短路径。 二、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基本流程: 关于此课程的设计,是从设计要求入手的。根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选择了用普利姆算法进行设计。 根据实验要求,我定义了一个prims类,在类中定义一个私有成员函数和一个公有成员函数。定义相关变 量和相关函数,并完善程序。 2、详细设计说明: 首先在私有成员private中定义节点个数n、图中边的个数g,树的边的个数t,源节点s。定义二维数组 graph_edge[99][4]和tree_edge[99][4],分别为图的边 和树的边。因为普利姆算法是把图分为两部分进行运算, 所以我定义了T1[50],t1为第一部分, T2[50],t2为第 二部分。在公有成员public中定义输入函数input()、 算法函数algorithm()、输出函数output()。 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叉树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实现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2、熟悉二叉树基本术语的含义 3、掌握二叉树相关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建立二叉树 2. 计算结点所在的层次 3. 统计结点数量和叶结点数量 4. 计算二叉树的高度 5. 计算结点的度 6. 找结点的双亲和子女 7. 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的递归实现和非递归实现及层次遍历 8. 二叉树的复制 9. 二叉树的输出等 三、系统分析 (1)数据方面:该二叉树数据元素采用字符char 型,并且约定“ #”作为二叉树输入结束标识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叉树相关操作。 (2)功能方面:能够实现二叉树的一些基本操作,主要包括: 1. 采用广义表建立二叉树。 2. 计算二叉树高度、统计结点数量、叶节点数量、计算每个结点的度、结点所在层次。 3. 判断结点是否存在二叉树中。 4. 寻找结点父结点、子女结点。 5. 递归、非递归两种方式输出二叉树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6. 进行二叉树的复制。 四、系统设计 (1)设计的主要思路 二叉树是的结点是一个有限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是由一个根节点加上两棵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互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根据实验要求,以及课上老师对于二叉树存储结构、基本应用的讲解,同时课后研究书中涉及二叉树代码完成二叉树模板类,并将所需实现各个功能代码编写完成,在建立菜单对功能进行调试。 (2)数据结构的设计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有数组方式和链表方式。但用数组来存储二叉树有可能会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故在此选用链表存储,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根据二叉树的定义,二叉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六章

第六章习题 1.试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3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2.对题1所得各种形态的二叉树,分别写出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序列。 3.已知一棵度为k的树中有n1个度为1的结点,n2个度为2的结点,……,n k个度为k的结点,则该树中有多少个叶子结点并证明之。 4.假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EBADCFHGIKJ,中序序列为ABCDEFGHIJK,请画出该二叉树。5.已知二叉树有50个叶子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数至少应有多少个? 6.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 ①前序和后序相同 ②中序和后序相同 ③前序和后序相同 7.n个结点的K叉树,若用具有k个child域的等长链结点存储树的一个结点,则空的Child域有多少个? 8.画出与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树T: 树的先根次序访问序列为GFKDAIEBCHJ; 树的后根次序访问序列为DIAEKFCJHBG。

9.假设用于通讯的电文仅由8个字母组成,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0.07,0.19,0.02,0.06,0.32,0.03,0.21,0.10 请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 10.已知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放,要求返回二叉树T的后序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指针,是否可不用递归且不用栈来完成?请简述原因. 11. 画出和下列树对应的二叉树: 12.已知二叉树按照二叉链表方式存储,编写算法,计算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13.编写递归算法:对于二叉树中每一个元素值为x的结点,删去以它为根的子树,并释放相应的空间。 14.分别写函数完成:在先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先序序列中的后继。在后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后序序列中的前驱。 15.分别写出算法,实现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中序序列中的前驱与后继。16.编写算法,对一棵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统计其叶子的个数。

数据结构第四章树和二叉树习题

04树和二叉树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树形结构逻辑特征的是(C)。 A、有的结点有多个直接后继 B、有的结点没有直接后继 C、有的结点有多个直接前驱 D、有的结点没有直接前驱 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A、树的度与该树中结点的度的最大值相等 B、二叉树就是度为2的有序树 C、有5个叶子结点的二叉树中必有4个度为2的结点 D、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 3. 一棵二叉树中第6层上最多有(C)个结点。 A、2 B、31 C、32 D、64 4. 一棵高为k的二叉树最少有(B)个结点。 A、k-1 B、k C、k+1 D、2k-1 E、2k-1 5. 一棵高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C)个结点。 A、k+1 B、2k-1 C、2k-1 D、2k E、2k+1 6. 一棵高为k的完全二叉树最少有(B)个结点。 A、2k-1-1 B、2k-1 C、2k-1 D、2k 7. 一棵高为k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C)个结点。 A、2k-1-1 B、2k-1 C、2k-1 D、2k 8. 一棵度为3的树中,度为3的结点有2个,度为2的结点有2个,度为1的结点有2个,则度为0的结点有(D)个。 A、4 B、5 C、6 D、7 9. 含100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B)。 A、9 B、10 C、11 D、12 10. 设完全二叉树T中含有n个结点,对这些结点从0开始按层序进行编号,若编号为i的结点有左孩子,则左孩子的编号为(D)。 A、2(i-1) B、2i-1 C、2i D、2i+1 E、2(i+1) 11. 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A+B*C-D/E,后缀形式为ABC*+DE/-,其前缀形式为(D)。 A、-A+B*C/DE B、-A+B*CD/E C、-+*ABC/DE D、-+A*BC/DE

数据结构实验二叉树

实验六:二叉树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树是数据结构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非线性结构,本单元的实验达到熟悉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的特性,以及如何应用树结构解决具体问题。 二、问题描述 首先,掌握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和熟悉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其次,以二叉树表示算术表达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十进制的四则运算的计算器。 如算术表达式:a+b*(c-d)-e/f 三、实验要求 如果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和二叉链表结构建立一棵二叉树,分别计算统计叶子结点的个数。求二叉树的深度。十进制的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可以接收用户来自键盘的输入。由输入的表达式字符串动态生成算术表达式所对应的二叉树。自动完成求值运算和输出结果。四、实验环境 PC微机 DOS操作系统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urbo C 程序集成环境或 Visual C++ 程序集成环境 五、实验步骤 1、根据二叉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建立二叉树; 2、设计求叶子结点个数算法和树的深度算法; 3、根据表达式建立相应的二叉树,生成表达式树的模块; 4、根据表达式树,求出表达式值,生成求值模块; 5、程序运行效果,测试数据分析算法。 六、测试数据 1、输入数据:2.2*(3.1+1.20)-7.5/3 正确结果:6.96 2、输入数据:(1+2)*3+(5+6*7); 正确输出:56 七、表达式求值 由于表达式求值算法较为复杂,所以单独列出来加以分析: 1、主要思路:由于操作数是任意的实数,所以必须将原始的中缀表达式中的操作数、操作符以及括号分解出来,并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然后再将其转换为后缀表达式的顺序,后缀表达式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堆栈计算出表达式的值。 例如有如下的中缀表达式: a+b-c 转换成后缀表达式为: ab+c- 然后分别按从左到右放入栈中,如果碰到操作符就从栈中弹出两个操作数进行运算,最后再将运算结果放入栈中,依次进行直到表达式结束。如上述的后缀表达式先将a 和b 放入栈中,然后碰到操作符“+”,则从栈中弹出a 和b 进行a+b 的运算,并将其结果d(假设为d)放入栈中,然后再将c 放入栈中,最后是操作符“-”,所以再弹出d和c 进行d-c 运算,并将其结果再次放入栈中,此时表达式结束,则栈中的元素值就是该表达式最后的运算结果。当然将原始的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比较关键,要同时考虑操作符的优先级以及对有括号的情况下的处理,相关内容会在算法具体实现中详细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