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1.光纤通信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有:带宽资源丰富,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原材料来源丰富,潜在价格低廉等。

缺点有:接口昂贵,强度差,不能传送电力,需要专门的工具、设备以及培训,未经受长时间的检验等。

2.光纤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答:光纤通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和光纤链路。

光发射机由模拟或数字电接口、电压—电流驱动电路和光源组件组成。光源组件包括光源、光源—光纤耦合器和一段光纤(尾纤或光纤跳线)组成。

模拟或数字电接的作用是实现口阻抗匹配和信号电平匹配(限制输入信号的振幅)作用。光源是LED或LD,这两种二极管的光功率与驱动电流成正比。电压—电流驱动电路是输入电路与光源间的电接口,用来将输入信号的电压转换成电流以驱动光源。光源—光纤耦合器的作用是把光源发出的光耦合到光纤或光缆中。

光接收机由光检测器组件、放大电路和模拟或数字电接口组成。光检测器组件包括一段光纤(尾纤或光纤跳线)、光纤—光检波器耦合器、光检测器和电流—电压转换器。

光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常用的器件有PIN和APD。然后再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器,变成电压信号输出。模拟或数字电接口对输出电路其阻抗匹配和信号电平匹配作用。

光纤链路由光纤光缆、光纤连接器、光缆终端盒、光缆线路盒和中继

器等组成。

光纤光缆由石英或塑料光纤、金属包层和外套管组成。光缆线路盒:光缆生产厂家生产的光缆一般为2km一盘,因而,如果光发送与光接收之间的距离超多2km时,每隔2km将需要用光缆线路盒把光缆连接起来。光缆终端盒:主要用于将光缆从户外(或户内)引入到户内(或户外),将光缆中的光纤从光缆中分出来,一般放置在光设备机房内。光纤连接器:主要用于将光发送机(或光接收机)与光缆终端盒分出来的光纤连接起来,即连接光纤跳线与光缆中的光纤。

3.假设数字通信系统能够在高达1%的载波频率的比特率下工作,试问在5GHz的微波载波和 1.55μm的光载波上能传输多少路64kb/s的音频信道?

解:根据题意,求得在5GHz的微波载波下,数字通信系统的比特率为50Mb/s,则能传输781路64kb/s的音频信道。

根据题意,求得在 1.55μm的光载波下,数字通信系统的比特率为1.935Gb/s,则能传输30241935路64kb/s的音频信道。

4.SDH体制有什么优点?

答:(1)SDH传输系统在国际上有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和标准的光路接口,使网管系统互通,因此有很好的横向兼容性,它能与现有的准同步数字体制(PDH)完全兼容,并容纳各种新的业务信号,形成了全球统一的数字传输体制标准,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SDH接入系统的不同等级的码流在帧结构净负荷区内的排列非常有规律,而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它利用软件能将高速信号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实现了一次复用的特性,克服了PDH准同步复用

方式对全部高速信号进行逐级分解然后再生复用的过程,由于大大简化了数字交叉连接(DXC),减少了背靠背的接口复用设备,改善了网络的业务传送透明性;

(3)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DXC)、网络的自愈功能和重组功能就显得非常强大,具有较强的生存率。因SDH帧结构中安排了信号的5%开销比特,它的网管功能显得特别强大,并能统一形成网络管理系统,为网络的自动化、智能化、信道的利用率以及降低网络的维管费和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4)由于SDH有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它所组成的网络非常灵活,它能增强网监,运行管理和自动配置功能,优化了网络性能,同时也使网络运行灵活、安全、可靠,使网络的功能非常齐全和多样化;

(5)SDH有传输和交换的性能,它的系列设备的构成能通过功能块的自由组合,实现了不同层次和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十分灵活;

(6)SDH并不专属于某种传输介质,它可用于双绞线、同轴电缆,但SDH用于传输高数据率则需用光纤。这一特点表明,SDH既适合用作干线通道,也可作支线通道。例如,我国的国家与省级有线电视干线网就是采用SDH,而且它也便于与光纤电缆混合网(HFC)相兼容;

(7)从OSI模型的观点来看,SDH属于其最底层的物理层,并未对其高层有严格的限制,便于在SDH上采用各种网络技术,支持ATM或IP传输;

(8)SDH是严格同步的,从而保证了整个网络稳定可靠,误码少,且便于复用和调整;

(9)标准的开放型光接口可以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降低

了联网成本。

5.简述未来光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答:全光网络将成为继纯电缆网络、光电耦合网络后的第三代网络。全光网络是指信号只是在进出网络时才进行电/光和光/电的变换,而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因此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没有电的处理。

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光放大中继技术、光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分插复用技术等。

6.简述WDM的概念。

答:波分复用的基本思想是将工作波长略微不同、各自携带了不同信息的多个光源发出的光信号,一起注入到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

7.解释光纤通信为何越来越多地采用WDM+EDFA方式。

答:采用WDM技术的原因是和它的优点分不开的,它有如下优点:(1)充分利用了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

(2)同时传输多种不同类型的信号;

(3)实现单根光纤双向传输;

(4)多种应用形式;

(5)节约线路投资;

(6)降低器件的超高速要求。

采用EDFA技术的原因是和它的优点分不开的,它有如下优点:

(1)中继器的价格下降了;

(2)对传送的数据速率和调制格式透明,这样系统只需改变链路的终端设备就很容易升级到高的速率;

(3)可以同时放大多个波长信号, 使波分复用(WDM )的实现成为可能;

(4)提供了系统扩容的新途径, 无需增加光纤和工作的速率, 只需通过增加波长就可提高系统的容量;

(5)最关键的是系统的成本下降了。 8.全光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答:能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故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开放性,易于实现网络的动态结构,可扩展性,结构简单,透明性,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

1.光波从空气中以角度1θ=33°投射到平板玻璃表面上,这里的1

θ是入射

光与玻璃表面之间的夹角。根据投射到玻璃表面的角度,光束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发生折射,如果折射光束和反射光束之间的夹角正好为90°,请问玻璃的折射率等于多少?这种玻璃的临界角又是多少?

解:入射光与玻璃表面之间的夹角1θ=33°,则入射角57i θ=°,反射角57r θ=°。由于折射光束和反射光束之间的夹角正好为90°,所以折射角33y

θ

=°。

由折射定律sin sin i

i

y y n n θ

θ=,得到

sin /sin sin 67/sin 33y i y n θθ==(自己用matlab 算出来)

其中利用了空气折射率1i n =。这种玻璃的临界角为

1arcsin

c y

n θ=(自己用matlab 算出来)

2.计算1 1.48n =及2 1.46n =的阶跃折射率光纤的数值孔径。如果光纤端面外介

质折射率 1.00n =,则允许的最大入射角max θ为多少?

解:阶跃光纤的数值孔径为

22

max 12sin 0.24NA n n θ==-≈

允许的最大入射角

()max arcsin 0.24θ=自己用

matlab 算出来

3.弱导阶跃光纤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分别为1 1.5n =,2 1.45n =,试计算

(1)纤芯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 (2)光纤的数值孔径NA 。

解:阶跃光纤纤芯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

22

122

10.032n n n -?=≈

光纤的数值孔径为

22

120.38NA n n =-≈

4.已知阶跃光纤纤芯的折射率为1 1.5n =,相对折射(指数)差0.01?=,纤芯半径25a m μ=,若01m λμ=,计算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 及其中传播的模数量

M 。

解:光纤的归一化频率

22

1210

22233.3V a n n a n π

π

λλ=

-=

??=

光纤中传播的模数量

2

5542

V M ≈=

5.一根数值孔径为0.20的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在850nm 波长上可以支持1000个左右的传播模式。试问:

(1)其纤芯直径为多少?

(2)在1310nm 波长上可以支持多少个模? (3)在1550nm 波长上可以支持多少个模? 解:(1)由22

1121

1

22V a

n n a NA ππ

λλ=-=

?,得到纤芯直径为

111120.85200030.272220.20

M V a NA NA λλπππ=

?=?=≈ (2)当2 1.31m λμ=,有

12122222M M NA NA

λλππ?=?

得到模的个数为

()()

2

2

1212

220.8510004211.31M M λλ==?= (3)当2 1.55m λμ=,得到模的个数为

()()

2

2

1312

220.8510003541.55M M λλ==?= 6.用纤芯折射率为1 1.5n =,长度未知的弱导光纤传输脉冲重复频率

08f MHz

=的光脉冲,经过该光纤后,信号延迟半个脉冲周期,试估算光纤

的长度L 。

解:信号的周期为

01/T f =

信号在纤芯中传输的速度为

1/v c n =

由于信号延迟半个脉冲周期,则光纤的长度L 为

86

101310112.522 1.52810T c L v m n f ?=?=?==??

7.有阶跃型光纤,若1 1.5n =,0 1.31m λμ=,那么

(1)若0.25?=,为保证单模传输,光纤纤芯半径a 应取多大?

(2)若取芯径5a m μ=,保证单模传输时,?应怎么选择? 解:(1)由归一化频率22

1210

222V a

n n a n ππ

λλ=-=

??得到

0122V

a n λπ=

?

为了保证光纤中只能存在一个模式,则要求 2.405V <,则要求光纤纤芯半径

012.405 1.31 2.405

0.47222 1.520.25

a m n λμππ<

=≈???

(2)若取芯径5a m μ=,保证单模传输时,则

2

2

001111 2.4050.0022222V n a n a λλππ?????=<≈ ? ?????

8.渐变光纤的折射指数分布为

()()1/2

012r n r n a α

??

??=-???

???????

求光纤的本地数值孔径。

解:渐变光纤纤芯中某一点的数值孔径为

()()()()2

2

2

201r NA r n r n a n a α??

??=-=?-?? ???????

9.某光纤在1300nm 处的损耗为0.6/dB km ,在1550nm 波长处的损耗为

0.3/dB km 。假设下面两种光信号同时进入光纤:1300nm

波长的150W μ的光信

号和1550nm 波长的100W μ的光信号。试问这两种光信号在8km 和20km 处的功率各是多少?以W μ为单位。

解:对于1300nm 波长的光信号,在8km 和20km 处的功率各是

/100.481015010L o i P P W

αμ--==?, 1.215010W μ-?

对于1550nm 波长的光信号,在8km 和20km 处的功率各是

/100.241010010L o i P P W

αμ--==?,0.610010W μ-?

10.一段12km 长的光纤线路,其损耗为1.5/dB km 。试回答:

(1)如果在接收端保持0.3W μ的接收光功率,则发送端的功率至少

为多少?

(2)如果光纤的损耗变为2.5/dB km ,则所需的输入光功率为多少? 解:(1)根据损耗系数定义

10lg i

o

P L P α=

得到发送端的功率至少为

/10 1.8100.310L o i P P W

αμ--==?

(2)如果光纤的损耗变为2.5/dB km ,则所需的输入光功率为

/103100.310L o i P P W

αμ--==?

11.有一段由阶跃折射率光纤构成的5km 长的光纤链路,纤芯折射率

1 1.49n =,相对折射率差0.01?=。

(1)求接收端最快和最慢的模式之间的时延差; (2)求由模式色散导致的均方根脉冲展宽;

(3)假设最大比特率就等于带宽,则此光纤的带宽距离积是多

少?

解:(1)纤芯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

22

122

10.012n n n -?==

则得到

2 1.475n =

接收端最快和最慢的模式之间的时延差

23

18

25100.010.113310 1.475

Ln s cn δτμ?=?=?=?? (2)模式色散导致的均方根脉冲展宽实际上就等于最快和最慢的模

式之间的时延差

2

12

0.113Ln T s cn δμ=?≈

(3)光纤的带宽距离积

8

22

1443108.05/1.490.01

c BL km Gb s n ??===??? 12.有10km 长0.30NA =的多模阶跃折射光纤,如果其纤芯折射率为1.45,计算光纤带宽。

解:纤芯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为

2

2

1110.300.02122 1.45NA n ?????==≈ ? ???

?? 由阶跃光纤的比特距离积12c

BL n <

?

,得到光纤带宽 149/2c

B Mb s n L

<

≈?

1.计算一个波长为1m λμ=的光子能量,分别对1MHz 和100MHz 的无线电做同样的计算。

解:波长为1m λμ=的光子能量为

834

20

6310// 6.6310

1.991010c m s E hf hc J s J

m

λ---?===???=?

对1MHz 和100MHz 的无线电的光子能量分别为

346286.6310110 6.6310c E hf J s Hz J

--==????=? 346266.631010010 6.6310c E hf J s Hz J

--==????=?

2.太阳向地球辐射光波,设其平均波长0.7m λμ=,射到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光强大约为20.14/I W cm =。如果恰好在大气层外放一个太阳能电池,试计算每秒钟到达太阳能电池上每平方米板上的光子数。

解:光子数为

34844

4166

0.14 6.6310310101010 3.98100.710

c I Ihc n hf λ---????=?=?=?=?? 3.如果激光器在0.5m λμ=上工作,输出1W 的连续功率,试计算每秒从激活物质的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的粒子数。

解:粒子数为

348216

1 6.6310310 3.98100.510

c I Ihc n hf λ---????====?? 4.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有哪些?

答: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 5.什么是粒子数反转?什么情况下能实现光放大?

答:粒子数反转分布是指高能级粒子布居数大于低能级的粒子布居数。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的介质(叫激活介质)可实现光放大。 6.什么是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答:阈值增益为

12

11

ln 2th G L r r α=+

其中α是介质的损耗系数,12,r r 分别是谐振腔反射镜的反射系数。当激光器的增益th G G ≥时,才能有激光放出。(详细推导请看补充题1、2) 7.由表达式/E hc λ=说明为什么LED 的FWHM 功率谱宽度在长波长中会变得更宽些?

证明:由/E hc λ=得到

2

hc

E λ

λ

?=-

?,于是得到

2

E hc

λλ?=-

?,可见当E ?一定时,λ?与2λ成正比。

8.试画出APD 雪崩二极管结构示意图,并指出高场区及耗

尽层的范围。

解:先把一种高阻的P 型材料作为外延层,沉积在P +

材料上(P +

是P 型重掺杂),然后在高阻区进行P 型扩散或电离掺杂(叫π层),最后一层是一个N +

(N +

是N 型重掺杂)层。

高场区是P 区,耗尽区是P π区。

9.一个GaAsPIN 光电二极管平均每三个入射光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假设所以的电子都被收集,那么

(1)计算该器件的量子效率;

(2)在0.8m μ波段接收功率是710W -,计算平均是输出光电流; (3)计算波长,当这个光电二极管超过此波长时将停止工作,即长波长截止点c λ。

解:(1)量子效率为1/30.33η==

(2)由量子效率//p p in in I e I hv

P hv

P e

η=

=

?得到 8/ 2.21022/p p in in I e e

I P A nA P hv

hc

ηλ-=

=

=?=

(3)GaAsPIN 的禁带宽度为 1.424g

E eV

=,则截止波长为

1.24 1.24

()0.871.424

g m m E λμμ=

== 10.什么是雪崩增益效应?

答:一次光生载流子穿过一个具有非常高的电场高场区。在这个高场区,光生电子-空穴可以获得很高的能量。他们高速碰撞在价带上的电子,使之电离,从而激发出新的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的载流子同样由电场加速,并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导致更多的碰撞电离产生,这种现象

叫雪崩效应。

11.设PIN 光电二极管的量子效率为80%,计算在1.3m μ和1.55m μ波长时的响应度,说明为什么在1.55m μ处光电二极管比较灵敏。

解:1.3m μ时的响应度为()

0.8 1.3

0.84/1.24 1.24m R A W ηλμ?=

=

=;

1.55m μ时的响应度为()0.8 1.55

1/1.24 1.24

m R A W ηλμ?=

==。 因为响应度正比于波长,故在1.55m μ处光电二极管比1.3m μ处灵敏。 12.光检测过程中都有哪些噪声?

答:量子噪声,暗电流噪声,漏电流噪声和热噪声。

补充题1.一束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其光强I 随传播距离z 的变化通常表示为()0G z I I e α-=,其中0I 为初始光强,G 为光强增益系数,α为光强损耗系数。试推到这个式子,并说明此式成立条件。

解:设光束通过厚度为dz 的一层介质时,其光强由I 变为I dI +,在光放大时0dI >,可写成dI GIdz =,即/dI I Gdz =,若G 为常数,则积分得到

0Gz I I e =;

在衰减时,0dI <,可写成dI Idz α=-,即/dI I dz α=-,若α为常数,则积分得到0z I I e α-=;

所以,当光放大和光衰减同时存在时,便有()0G z I I e α-=。 显然,此式成立的条件是:,G α都与,I z 无关。

补充题2.设LD 的光学谐振腔长为L ,谐振腔前、后镜片的光强反射系数分别为12,r r ,谐振腔介质的光强损耗系数为α,谐振腔的光强增益系数为

G ,试证明:激光所要求的谐振条件(阈值增益条件)为

12

11

ln 2G L r r α≥+

解:在谐振腔内任取一点z ,此点光强()I z ,该光强向右传播到前镜片,经反射后向左传播到后镜片,再经过反射向右传播回到z 点,则光强变为

()212(2)()G L I z L I z r r e α-+=

显然,产生激光的条件为返回z 点的光强要大于z 点发出的光强

(2)()I z L I z +≥

即()212()()G L I z r r e I z α-≥,得到()2121G L r r e α-≥,因而

12

11ln 2G L r r α≥+

记12

11ln 2th G L r r α≡+

,是谐振腔的总损耗,只有增益th G G ≥时,才能产生激

光,故把th G 叫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第4章 无源光器件

1. 光纤的连接损耗有哪些?如何降低连接损耗? 解:连接损耗可分为外部损耗和内部损耗。

外部损耗主要有轴向位移、连接间隔、倾斜位移、截面不平整。

内部损耗主要是由于光纤的波导特性和几何特性差异导致的损耗,包括纤芯的直径、纤芯区域的椭圆度、光纤的数值孔径、折射率剖面等。

采用较好的连接方法,改善连接器的性能。

2. 试用2×2耦合器构成一个8×8空分开关阵列,画出连接图和输入输出端口信号间流向,计算所需开

关数。 解:

需开关数12个。

3. 讨论图5.22所示平面阵列波导光栅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解:设计思想:将同一输入信号分成若干路分别经历不同的相移后又将它们合在一起输出;

设计方法:将N 个输入波导和N 个输出波导,二个聚焦平面波导(星型耦合器)和通道阵列波导,集成在单一衬底上。使得输入/输出波导的位置和阵列波导的位置满足罗兰圆规则。

4. 简述光耦合器和WDM 分波器有什么不同。

解:在宽带光纤耦合器中,通常通过改变熔融拉锥工艺,使耦合器输出端口的分光比不受波长的影响。相反,在WDM 器件中则改变熔融拉锥工艺,使分光比随波长急剧变化。

5. 光滤波器有哪些种类,滤波器应用在什么场合?

解:光滤波器主要有F-P 腔滤波器、M-Z 干涉滤波器、阵列波导光栅滤波器、声光可调滤波器,光纤光栅滤波器。

光滤波器用于滤出特定波长的光信号。

6. 光开关有哪些性能参数,在光纤通信中有什么作用?

解:光开关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开关时间、通断消光比、插入损耗、串扰、偏振依赖损耗;

光开关在光纤通信技术中作光路切换之用,如系统的主备切换等。它是光交换的关键器件,在光网络中有许多应用场合。

7. 简述F-P 腔可调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解:F-P 腔型滤波器的主体是F-P 谐振腔,是由一对高度平行的高反射率镜面构成的腔体,当入射光波的波长为腔长的整数倍时光波可形成稳定振荡,输出光波之间会产生多光束干涉,最后输出等间隔的梳状波形。通过改变腔长L 或腔内的折射率n 来改变滤波器的中心波长。

8. 讨论光纤光栅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解:光纤光栅的应用范围有光纤激光器、WDM 合/分波器、超高速系统中的色散补偿器、固定或可调滤波器、光纤放大器、光纤光栅全光分插复用器等。

9. NLOM 是否可作光开关?

解:可以。改变环的长度或光波的波长,使来自传输光纤的光波与绕环后的光波之间产生相移,两者之间产生相长和相消,达到开和关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1 23 45678

1.光放大器包括哪些种类?简述它们的原理和特点。EDFA有哪些优点?

答:光放大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由可分为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掺杂光纤放大器)。

1)半导体光放大器

它是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制成的光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两端的反射腔去除,就成为没有反馈的半导体行波放大器。它能适合不同波长的光放大,缺点是耦合损耗大,增益受偏振影响大,噪声及串扰大。

2)光纤放大器

(1)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与光纤介质作用产生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这些非线性效应制作而成。包括受激拉曼放大器(SRA)和受激布里渊放大器(SBA)两种。

(2)掺杂光纤放大器(常见的有掺铒和掺镨光纤放大器)

在泵浦光作用下,掺杂光纤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

EDFA优点:高增益、宽带宽、低噪声及放大波长正好是在光纤的最低损耗窗口等。

2.EDFA的泵浦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EDFA的三种泵浦形式: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同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光经WDM复用器合在一起同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在掺铒光纤中同向传输;反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在掺铒光纤中反向传输;双向泵浦:在掺铒光纤的两端各有泵浦光相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

同向泵浦增益最低,而反向泵浦比同向泵浦可以提高增益3dB~5dB。

这是因为在输出端的泵浦光比较强可以更多地转化为信号光。而双向泵浦又比反向泵浦输出信号提高约3dB ,这是因为双向泵浦的泵功率也提高了3dB 。其次,从噪声特性来看,由于输出功率加大将导致粒子反转数的下降,因此在未饱和区,同向泵浦式EDFA 的噪声系数最小,但在饱和区,情况将发生变化。不管掺铒光纤的长度如何,同向泵浦的噪声系数均较小。最后,考虑三种泵浦方式的饱和输出特性。同向 EDFA 的饱和输出最小。双向泵浦 EDFA 的输出功率最大,并且放大器性能与输出信号方向无关,但耦合损耗较大,并增加了一个泵浦,使成本上升。

3.一个EDFA 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42nm 的输入信号功率为2dBm ,得到的输出功率为27out

P

dBm ,求放大器的增益。

解:G= 10log 10(P out /P in )= 10log 10P out -10log 10P in =27-2=25dB 4.简述FBA 与FRA 间的区别。为什么在FBA 中信号与泵浦光必须反向传输?

答:FBA 与FRA 间的区别:

1、FRA 是同向泵浦,FBA 是反向泵浦;

2、FRA 产生的是光学声子,FBR 产生的是声学声子,

3、FRA 比FBA 的阈值功率大;

4、FRA 比FBA 的增益带宽大。

在SBA 中,泵浦光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下,产生低频的斯托克斯光,方向与泵浦光传播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斯托克斯光与信号光同频、同相,那么信号光得到加强。故要使信号光得到放大,信号光应与泵浦光方向相反。

5.一个长250μm 的半导体激光器用做F-P 放大器,有源区折射率为4,

则放大器通带带宽是多少?

此题可能有误,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通带带宽目前还没找到公式计算。6.EDF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形式有哪些?

答:(1)作为光中继器,用EDFA可代替半导体光放大器,对线路中的光信号直接进行放大,使得全光通信技术得以实现。(2)作为前置放大器,由于EDFA具有低噪声特点,因而如将它置于光接收机的前面,放大非常微弱的光信号,则可以大大提高接收机灵敏度。(3)作为后置放大器,将EDFA置于光发射机的输出端,则可用来提高发射光功率,增加入纤功率,延长传输距离。

7.EDFA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说明其含义?

答:(1)增益,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G=P out/P in,如果用分贝作单位定义为G=10log10(P out/P in);

(2)噪声系数,是指输入信号的信噪比与输出信号的信噪比F n=(SNR)

in/(SNR)out 。

8.分别叙述光放大器在四种应用场合时各自的要求是什么?

答:(1)在线放大器:当光纤色散和放大器自发辐射噪声的累积,

尚未使系统性能恶化到不能工作时,用在线放大器代替光电光混合中继器

是完全可以的。特别是对多信道光波系统,节约大量设备投资。(2)后

置放大器:将光放大器接在光发送机后,以提高光发送机的发送功率,增

加通信距离。(3)前置放大器:将光放大器接在光接收机前,以提高接

收机功率和信噪比,增加通信距离。(4)功率补偿放大器:功率补偿放

大器的运用场合:A.用于补偿局域网中的分配损耗,以增大网络节点数;

B.将光放大器用于光子交换系统等多种场合。

9.叙述SOA-XGM 波长变换的原理。

答:探测波s

λ和泵浦波p

λ经耦合注入到SOA 中,SOA 对入射光功率存

在增益饱和特性:当入射光强增加时,增益变小;当入射光强减小时,增益变大。因此,当受过调制的泵浦波注入SOA 时,泵浦波将调制SOA 的增益,这个增益又影响探测波的强度变化,使得探测波的强度按泵浦波的强度变化,用带通滤波器取出变换后的s

λ信号,即可实现从p

λ到s

λ的全光波

长变换。

1.光接收机中有哪些噪声?

答:热噪声、散粒噪声和自发辐射噪声。 2.RZ 码和NRZ 码有什么特点?

答:NRZ (非归零码):编码1对应有光脉冲,且持续时间为整个比特周期,0对应无光脉冲。RZ (归零码):编码1对应有光脉冲,且持续时间为整个比特周期的一半,0对应无光脉冲。NRZ 码的优点是占据频宽窄,只是RZ 码的一半;缺点是当出现长连“1”或“0”时,光脉冲没有交替变换,接收时对比特时钟的提取是不利的。RZ 码解决了长连“1”的问题,但长连“0”的问题没解决。

3.通信中常用的线路码型有哪些?

答:扰码、mBnB 码、插入码和多电平码。

4.光源的外调制都有哪些类型?内调制和外调制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光源的外调制类型有:电折射调制、电吸收MQW 调制、M-Z 型调制。内调制器简单且廉价,这种调制会引起输出光载波的频率啁啾;外调制器可以有更高的速率工作,并且有较小的信号畸变。

5.假定接收机工作于1550nm ,带宽为3GHz ,前置放大器噪声系数为4dB ,接收机负载为100L

R =Ω,温度300T K =,量子效率1η=,

1.55/1.24 1.25/R A W

==,1m

G

=,设计1210BER -=,即7γ≈,试计算接收机的灵敏

度。

解:接收机工作于1550nm ,则电离系数比为0.7A

k =,1m G =,则散粒噪

声系数为

1

()(1)(2)0.87A m A m A m

F G k G k G =+--

≈ 热噪声电流方差为

24B re n e L

k T

F B R σ=

(带数据自己计算) 接收机灵敏度为

()re R e A m m P eB F G R G σγγ?

?

=

+????

(带数据自己计算) 6.在考虑热噪声和散粒噪声的情况下,设APD 的()x

A

m

m

F G

G =,(0,1)x ∈,推导APD 的m

G 的最佳值opt

G ,此时APD 接收机的SNR 最大。

解:光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定义为:

SNR =光电流信号功率/(光检测器噪声功率+放大器噪声功率)

光检测器的噪声功率表示为

22

4()m A m R e eG F G RP B σ=散粒

其中()A

m

F G 是APD 的散粒噪声系数,下标A 表示APD 的意思,m

G 是APD

的倍增因子(系数),R 是相应度,R

P 是灵敏度,e

B 是接收机电带宽。

假设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远大于负载电阻L

R ,所以放大器电路的热噪声

远小于L

R 的热噪声,那么光检测器负载电阻的均方热噪声电流为

24B RE n e L

k T

F B R σ=

其中n

F 是放大器的噪声因子(系数),B

k 是波尔兹曼常数,T 是温度。

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功率为

22p m i G ,其中2p i 是信号功率,p

i 是用PIN 检

测到的信号电流。或把输入放大器的信号功率表示为2()m

R G RP ,其中R P 是输

入到PIN 的功率。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制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得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1)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经济技术进步,必须先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一是腐朽的社会制度,二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根本上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大学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近代史纲主观题复习 第一专题重点 一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发动军事侵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进行文化渗透。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 随着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4 积极影响,经济上,企业制度和现代银行金融体系,向中国传播了现代工业技术,铁路的建设使中国现代化具备了现行的物资条件。制度上,西方传来的政治经济模式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精神上,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忧患意识,刺激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原有城市的现代化,促进了现代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和进步,中国开始西学东渐的进程使得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现代性的观念 第二专题重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这四次运动的阶级局限性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运动。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洋务运动的意义:具有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早期尝试,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近代的第一步,是具有中国化历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同时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运动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同时给中国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会进步、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其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根本。 第三专题的重点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1-5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 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6)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