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导学案

高中语文导学案

高中语文导学案
高中语文导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姓名:小组:评

价:使用时间:

【知识链接】

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背景

《水浒》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水浒》以小说艺术的形式,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水浒》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刻画了为数众多的的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社会地位不同,理想志趣不同,生活道路不同。这样,就从多方面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贪官污吏和豪绅恶霸上下勾结的严酷统治下,善良的人们备受折磨,无路可走,只能奋起抗争。“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课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写法,体会人物性格随情节的发展而发展的特点。

2、技能目标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领会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3、情感目标

认识本文所揭露的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的本质、以及小说所反映的“官逼民反”的主旨。

【学习过程】

每课一诗(赏析):

望夫

山刘禹锡(唐)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1、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检查评定成绩。

(1)自由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赍发亲眷玷辱酒

馔央浼

尴尬髭须提防仓

廒剜肉

(2)解释词语

不合赍发

昭然央浼

迤逦浑家

尴尬彤云

2、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题。

(1)词语辨析

消费-----消耗事物------事务逼上梁山------铤而走险

(2)写出古典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

(3)写出小说三要素。

3、自主学习,探究下列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发展

高潮、结局

(2)、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3)、找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句子,说说它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林冲走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4、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小组选派学生代表发言。

(1)、分析归纳林冲的性格特点。

(2)、比较林冲与鲁智深(鲁提辖)性格的异同。

5、拓展训练(自主完成,小组交流评定成绩)。

续写,课文第9段林冲酒店买酒,假如遭遇陆虞侯。

-----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

(完整版)虞美人导学案附答案(原创)

《虞美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字音。 玉砌.()槛.菊()李煜.()暮蔼.() 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狭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此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无非是表现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 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3.李煜诗词知多少 默写学过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你还知道李煜的哪些词? 二、课内探究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古诗词中的回忆,追忆集锦:你见过哪些表现对往事追忆的诗歌?请自行补充)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诗词中表现时序更替的说法有哪些?请结合自己读过的古诗词中的时间变化自行补充)

《书愤》导学案

《书愤》导学案 导读:一、导入 介绍陆游诗作及特点,结合《钗头凤》、《示儿》等诗。 二、【作者介绍】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南下逃难,九岁时才返乡定居。这种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其父陆宰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这种家庭环境,对陆游爱国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8岁时又师从曾几,不仅学诗,更受到言传身教的爱国教育,20岁时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但是,由于君上昏聩,朝廷内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国的抗战形势每况愈下。 观其一生,陆游仕途坎坷,始终没有得到重用。29岁时赴试,明年复试,由于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触怒了秦桧,竟被黜落。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战派人士,赐他进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后张浚北伐,终以失败告终。因陆游曾力说张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山阴故里。后入王炎幕府担任川陕宣抚使司干办公事(主管视察军政事务),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东归,他被调成都,代理地方官,无所作为。范成大镇蜀,他被召为成都府参议官,后虽入朝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但十

余年间,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拨义仓救灾,以“擅权”罪免官还乡;在淮东任上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朝官任上又被诬为“嘲咏风月”而罢黜。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为史官外,一直闲居在山阴家中。他的一生,“恢复”之志贯穿始终。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诗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书愤》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是南宋前期的作品,此时南宋政权建立已有60年的历史。 宋高宗: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了。本来,在与金的对抗中,宋军曾经取得过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岳飞于绍兴四年(1134年)挥师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地。宋高宗、秦桧一心只想和议,像岳飞这样的抗金良将有碍于投降活动,因而宋高宗和秦桧便以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逮捕入狱。岳飞北伐的巨大成果,就这样让宋高宗、秦桧拱手送给了金朝。 南宋文臣武将中的主战派们仍然怀有收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

《声声慢》导学案--优.doc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高中】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9赤壁赋word导学案教师版

【关键字】高中 《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2、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知识链接: 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

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3、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课题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朗读第一自然节解答下列问题: 1、疏通文句落实文言知识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六日),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为:介宾短语后置)

统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虞美人》优秀教研导学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长短句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宋词有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4)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书愤》优质课教学设计

《书愤》教学设计 宿州三中裴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游的生平,掌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诗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怀; (3)学习白描艺术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了解陆游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朗读诗歌,体会诗情; (3)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书愤》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 2、同时代其他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陆游《示儿》《诉衷肠》朗读导入。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位立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爱国志士形象。文如其人,陆游的精神可歌可泣,人格可敬可仰,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书愤》。 二、新课 1、释题:书写愤慨之情 2、写作背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三、读一读,明确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3、齐读课文 4、结合注释,明确诗意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圈点勾画难点;交流讨论,明确诗句内容。 板书: 早年岁月 书愤盛年鏖战过去 晚年现状现在对比 追慕先贤 过渡语:同学们,学习诗歌只会读,明确了诗句的内容还不够,我们还需走进诗境,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情感。

四、想一想,品一品(小组合作探究) 1、结合诗人生平说说“世事艰”指什么?包含诗人什么情感? 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诗人报国无门,悲怆至极。 2、“气如山”该如何理解? 诗人北望中原(倒装),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 3、“气如山”的依据是什么?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给了诗人信心,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 4、“塞上长城”指什么?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5、“空”字和“已”字饱含诗人什么情感?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年青时以捍卫祖国、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敌人的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壮志难酬,沉痛愤懑之极。 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6“出师一表”指什么? 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7“谁堪伯仲间”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由此可见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悲凉万分。 板书: 报国无门悲怆 壮志难酬愤懑 愤年华空老无奈 无人领军悲凉 五、读一读,品一品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展示,(背景音乐) 六、难点突破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言形式有何特点? 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白描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 这种表现手法叫白描,是描写的一种。 展示:“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不加烘托,不加渲染。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制作:郭仁玲 2009-3-3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 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 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主旨句,点明词眼“愁”。)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文言句式。 2、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感悟。 3、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案 二、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自己总结一生为“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澹州”(《自题金山画像》)。但是他也铸炼了自己宏大旷达的胸怀,追求艺术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2、文体“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3)、分类: 大赋:以铺叙事物为主;小赋:以抒情为主;文赋:近于散文; 骈赋、律赋:接近于骈文;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 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品味鉴赏: 1 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二、联想比较: 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四、迁移运用: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附页: 一、关于李煜: 1 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 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陆游《书愤》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品味诗歌情感 2学习知人论世、抓关键词的诗歌鉴赏方法 3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 1知人论世、抓关键词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2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一位老人临死前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遗言,即今天我们看到的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 (请同学们背诵)这位形容枯槁,行将去逝的老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不是钱财,而是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和收复失地。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早已步入人生暮年的陆游,品读其血和泪凝聚的一段文字(《书愤》)。 二板书课题:书愤陆游 三明要求: (一)交代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要求具体到此诗,本诗歌的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先贤对国家的挚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交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品情感

《书愤》导学案

《书愤》 陆游 公众舆论的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公众不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由理性分析进行推敲,而是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直觉、感情和习俗之上。——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就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2、背景知识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书愤》中慨叹自己年不懂世事,一心欲复故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虞美人》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虞美人》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当堂背诵本词。 【重难点】 1、把握诗人的感情。 2、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 阅读诗歌常用方法: (1)诵读涵咏; (2)知人论世; (3)入情入境。 【自主模块】 1、词的基本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2、作者简介李煜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3、字音 虞()美人雕()栏玉砌() 合作模块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条件可以欣赏歌曲《虞美人》,课本第48页。品读诗歌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 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 3、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 6、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 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同学们赏析这一名句 明确: 探究模块 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练习 浪淘沙①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书愤》导学案

《书愤》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但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他也多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2.相关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赵眘)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 “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3.解题 ①书:书写 ②愤:愤慨,愤懑 ③标题的含义是:书写愤慨的意思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塞.上()衰鬓 ..()千载.() 2.解释词语 ①早岁: ②那: ③衰鬓: ④堪: ⑤伯仲: 3.明晰典故①“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②“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③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二)诵读感悟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文本研究 【思考1】分析首联的主要内容 【思考2】鉴赏颔联 1.分析颔联的主要内容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请赏析它在写景上的特点。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四 《声声慢》 编写人:任小燕时间:2011年5月17日 【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最新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案精编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一期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2 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幸、引、负)虚词(乃、以) 2.强化文言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3.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作文素材 复习安排:1.早自习30分钟,完成“课前自学案”部分 2.课上答疑、迁移并辅导 3.课后学生 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案 (请用10分钟复习课文与相关笔记,然后用15分钟完成下面的题目)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课堂提升案 (请用30分钟完成下面三段文言中划线部分以及课内重点语句的翻译) (一)(2009江西卷)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答: (2分) 课内知识勾连: 1.廉颇……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二)(2009年辽宁卷)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以治干.称。……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答: (4分) 课内知识勾连: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三)(2009年全国卷Ⅱ)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