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

农药

农药
农药

绪论

课程主要内容

1.农药的基本概念:毒力、药效、毒性、药害

2.农药制剂的主要组成:助剂、剂型、药剂性能、科学施用

3.农药的环境毒理及有害生物的抗药性

4.生物农药等新农药的开发与登记管理

5.农药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应用

一.植物化学保护与农药的概念(Plant protection with chemicals )

1.概念与特点:植物化学保护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原菌、杂草、害蟎、线虫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生产的一门科学。

?特点:实用性、发展性、竞争性强、优先性

2.化学防治的利与弊

(1)优越性:见效快应用范围广广谱性经济效益显著

(2)弊端(3R):有害生物的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生物易产生抗药性(Resistance)、农药在作物体内的残留(Residuce)、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害物防治策略及化学防治作用

1.古代“修德减灾”的防治策略

2.近代消灭为主的防治策略

“农药万能论”认为用农药和化肥就可以解决一切农业问题,不容忍有害生物存在,企图彻底消灭有害生物。

3.现代的综合防治策略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专家会议上,综合各种观点形成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概念。

?1972年美国正式提出“害物综合治理” IPM

(1)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态平衡及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提出最合理及有益的治理措施。

(2)不着重害虫消灭,而着重于害虫数量调节,达到不造成经济危害的地步,因此在防治方法中强调自然调节因素的利用,留下一部分害虫有可能对自然平衡反而有利。

(3)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但尽可能采用非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除非达到经济阈值,一般不用。

1975年,中国农业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中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3.农药的概念

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的范围

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蟎)、草、鼠、软体动物等主要生物。

预防、消灭或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

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保鲜

预防、消灭或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

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二.农药的发展历程

1.经验主义发展时期(天然药物应用阶段)

1883以前,人们主要根据经验或自身体验来判断,用石灰、雄黄、百部、除虫菊、苦楝天然杀虫植物的直接利用来防治病虫害。

2.无机农药合成时代(1885-1945)

波尔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是该时期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农药问世

3.现代化学防治技术发展时期

(1)前期阶段(1945--60年代末期)

按照“稳定杀虫剂、发展杀菌剂、强化除草剂、开发生物制剂”的原则,致力于农药及农药中间体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制造销售,发展了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

(2)环境友好阶段(1970S---至今)

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和生物农药

植物源杀虫剂:苦楝素、鱼藤酮

微生物源杀虫剂:Bt、阿维菌素等

动物源杀虫剂沙蚕毒素类

杀菌剂:苯并咪唑三唑类、咪唑类等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

三.农药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1.农药品种的研发

(1)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异丙威、丙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

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糼脲、噻嗪酮、除虫脲

杂环类杀虫剂吡虫啉、吡虫清

天然产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B.T.、茴香碱

(2)杀菌剂

对已经商品化的杀菌剂进行结构改造,引入杂环和含氟基团

甲霜灵、噁霉灵、氟酰胺

无杀菌活性的药剂:抑制病菌附着胞黑色素的形成如三环唑

抑制或病菌产生毒素的药剂:阿魏酸

甾醇合成抑制剂:三唑酮、烯唑醇、咪唑霉、抑霉力

3.除草剂

2.4-D、草甘膦、丁草胺、乙草胺、苯磺隆、绿麦隆、阿特拉津

4.农药加工剂型和施药技术方面

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粒剂、乳油为主向多剂型如悬浮剂、水剂、烟剂、微乳剂、种衣剂、烟剂方向发展

施药技术:静电喷雾和定向喷雾

2.国内外农药进展

(1)国外农药发展趋势

世界化学农药市场缓慢下降,转基因作物迅速上升

除草剂比例占据首位,杀虫剂和杀菌剂其次

世界农药地区分布

北美39.3%,东亚3.6%(日本最多),西欧20%,拉美12%(巴西最多),东欧6.2%(俄罗斯最多)

农药在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谷类为主,其次是玉米、水稻、蔬菜、大豆,以大豆用药的增长速度最快。

世界十大农药公司

先正达(西欧)、孟山都(美国)、安万特(德国)、巴斯夫(西欧)、拜耳(德国)、陶氏农科(美国)、杜邦(美国)、住友化学(日本)、马克希母(以色列)、FMA(美国)

(2)我国农药生产存在差距:产品数量少、品种老化,结构不合理、高效和超高效品种不多、高毒高残留品种多、加工制剂种类单一;甲胺磷、多菌灵100多家生产、施药器械与施药技术落后。

三.农药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1.总目标“绿色”“环保”“与环境相容(友好)”符合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要求。

2. 目标要求靶标新颖;选择性高;有适当持效期;易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简便。

3. 研发方向和途径

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先导化合

开发新型高效安全化合物

开发新靶标化合物

发展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

改造老品种,研制新剂型

基因工程应用

第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的定义概念包含三方面内容:作用;来源;组成

农药的含义及范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油农药微生物农药化学合成农药

无机农药:石灰硫酸铜磷化铝硫磺

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除虫菊烟草苦皮藤黄杜鹃

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

化学合成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及药效

农药的毒力和药效是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毒杀作用大小的两个指标

一、毒力(Toxicity)

(1)定义: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2)毒力的测定

毒力的测定必须在室内相对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温度、湿度、光照等)用精确的仪器及熟练的操作技术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病虫草(在标准化饲养的条件下饲养的)进行试验,最后得到的衡量毒力的数据

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农药对不同生物或不同农药对同一生物的毒杀作用是可以比较的,即毒力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

(3)毒力的表示方法

①致死中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

指在一定条件下杀死供试生物群体中一半数量生物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击倒中时(KT50)

②抑制中量(ED50)抑制中浓度(EC50)

③相对毒力指数

T=B/A×100(B为标准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A为供测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

y=a+bx

b值的含义?

二、农药的药效

(1)定义: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其它因素对有害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是在田间表现的,也称田间药效。

(2)药效表示方法:因防治对象而异,常以调查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或防

治前后为害情况大小或作物产量来表示。

病害严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受害面积占的比率。

严重度用分级法

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

防效的计算

Henderson-Tilton公式:

Ta为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病情指数、株数)

Tb为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病情指数、株数)

Ca为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病情指数、株数)

Cb为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病情指数、株数)

(3)影响药效的因素

负温度系数农药: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1.对作物产生药害

2.刺激作物生长

二、农药的药害

●1、概念:指对因为使用不当或农药理化性质的原因引起施药后作物产生不良反应的

现象。

●2、分类

●按药害产生的快慢可分为

●急性药害:指在喷药后很快(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药害的现象。如表现为药

斑,叶片焦枯、变色,根系发育不良,落叶、落花、落果

●慢性药害:喷药后缓慢出现药害的现象。表现为植株生长受到抵制,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开花结果延迟,落花落果增多。

(3)诱发药害的因素

(3)诱发药害的因素

农药:剂型、质量、理化性质、混用等

植物:种类、品系、形态、发育阶段等

环境:气象(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性质、湿度、pH值、微生物)

施药:药械、方法、间隔、浓度、习惯等

药害产生的原因:

●1、药剂方面:无机农药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农药药害小;同类药剂中,水溶性越

大,发生药害的可能性越大;悬浮性差,易产生药害;含有杂质易产生药害;药剂颗粒大、搅拌不均匀易产生药害。

●2、植物方面: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的反应也有差

异;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药性也有关系。

●3、环境条件:高温、阳光充足易产生药害,雨天和湿度大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药害。

●4、用药方法:药剂品种要正确选择。不随意增大药剂浓度,不随意缩短两次施药间

隔时间,要合理的混用药剂。

农药药害的症状:①斑点②穿孔③褪绿④枯萎⑤生长停滞⑥畸形⑦脱落⑧不孕⑨劣果

第四节农药的毒性

(1)定义: 农药的毒性是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害作用。

(2)农药进入高等动物体内的途径:消化道;皮肤;呼吸道

(3)分类农药的毒性按中毒的性质分为

急性毒性:一次口服、皮肤接触或通过呼吸道吸入一定剂量的农药,在短时间内即出现中毒症状,甚至相继起死亡的毒性。表现有头晕、恶心、呕吐、抽畜、昏迷甚至死亡。

亚急性毒性:即在较长时间内经常接触、吸入或食物中带有某种农药,最后导致人、畜姓与急性中毒类似的症状。一般3-6个月。

慢性毒性:农药被人畜长期少量地摄食,造成体内的积累,就会引起慢性中毒。表现为致畸、致癌、致突变。1~2年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喷雾作业时,易引起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症状: 异常兴奋、痉挛、麻痹、死亡。解毒剂:阿托品、解磷定(2-PAM)、双复磷等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毒:

毒性为低毒或中毒。

误食,是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急性中毒症状:

痉挛、唾液分泌过多等。

痉挛症状:巴比妥、苯妥英、氨甲酰甘油愈创木酚醚等。唾液分泌过多:阿托品。有机磷杀虫剂残留:根据其特点,用碱水反复洗涤蔬菜水果,能有效减少有机磷杀虫剂的残留量。

课后思考题

1、从农药定义的发展过程,试谈人们对现代农药的希望和要求。

2、为什么要对农药进行分类?

3、试谈对杀虫剂的毒力、毒性、毒效、药效、防效的区别和联系。

4、试总结在大田情况下,如何从植物症状的特点和规律来判断是药害。

农药应用技术

药害产生的原因

1、药剂方面:无机农药易产生药害,有机合成农药药害小;同类药剂中,水溶性越

大,发生药害的可能性越大;悬浮性差,易产生药害;含有杂质易产生药害;药剂

颗粒大、搅拌不均匀易产生药害。

2、植物方面: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或不同生育时期对农药的反应也有差

异;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药性也有关系。

3、环境条件:高温、阳光充足易产生药害,雨天和湿度大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药害。

4、用药方法:药剂品种要正确选择。不随意增大药剂浓度,不随意缩短两次施药间

隔时间,要合理的混用药剂。

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

1、合理用药提高药效

(1)根据病虫害及寄主特点选择药剂和剂型(2)根据病虫害特点适时用药

(3)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用药量(4)合理轮换使用农药(5)科学复配和混合用药2、安全用药防止药害和毒害

(1)防止植物产生药害(2)防止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毒害(3)防止对人畜的毒性

三、农药的使用方法

(1)喷雾用喷雾机械将药液喷洒到目标物上的方法。具有药效高、飘移性小和黏着性强等优点。

(2)喷粉法:用喷粉机具将粉剂农药吹到目标物上的施药方法。具有工效高、不需要水等优点。但由于发生飘移、有效利用率低,对空气、土壤和水域等环境造成较高的污染。(3)土壤处理:将药剂施于地表面再耕翻入土,或用土壤注射器将药液注入植物根部土壤或播后苗前土壤表面药剂处理防除杂草等均属于土壤处理。

(4)拌种用一定量的药粉或药液与种子均匀混合的方法称拌种;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种子传播的病虫害。

(5)毒谷、毒饵:用胃毒剂与麦、鲜草、瘪谷等害虫或老鼠喜吃的食物混拌制成毒饵,撒于地面或害鼠通道,防治地面活动的害虫、害鼠。

(6)熏蒸法:将熏蒸剂放置于密闭条件下,得用其挥发性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

7)熏烟法:将烟剂在密闭的条件下(如大棚)暗火点燃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经济、对环境污染小,对作物污染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

一、概念

农药原药:未经加工的农药,固体的原药称为原粉;液体的原药称为原油。

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一过程叫做农药加工。剂型:具有一定的形态、规格的成分的农药加工形态

制剂(pesticide formulations):加工后形成有效成分不同、用途不同的多种产品

制剂名称应由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百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和剂型名称三部分组成。

二、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

(一)赋形能赋予农药原药以特定的稳定的形态,便于流通和使用,以适应各种应用技术对农药分散体系的要求。

1.液体:溶液、悬液、乳液;

2.固体;烟剂、粉剂、粒剂、大粒剂;

3.气体;重蒸剂。

4.此外,还有毒饵、涂膏、粘胶,毒环,毒绳等。

(二)稀释作用能将高浓度的原药稀释至对有害生物有毒,而对农作物、牲畜、鸟、鱼类以及自然环境不造成危害的程度。

(三)优化生物活性能使农药获得特定的物理性能和质量规格。例如粉剂的粒度,可湿性粉剂的悬乳率,液剂的润湿展着性等指标。这样的农药喷撒到作物靶标上,能够均匀分布,牢固地粘着并有较高的沉积率,最终表现为好的防治效果。

(四)使原药达到最高的稳定性,以获得良好的“货架寿命”

如杀虫双,若加工成水溶液剂,贮存期间易分解。若加工成粒剂或者可溶性粉剂,原药化学稳定性则很好。

(五)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通过加工,能使一种原药加工成多种剂型及制剂,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方便用户。例如马拉硫磷,若加工成乳油,可供大田喷雾使用,若加工成超低容量油剂,可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防治暴食性害虫,如蝗虫、草地螟等;若加工或油雾剂,可供油雾施药使用,防治湿室、粮仓及森林害虫等。

(六)高毒农药低毒化

通过加工,能将高毒农药加工成低毒剂型及其制剂,以提高施药者的安全。如克百威是高毒、广谱杀虫杀线虫剂,药效高,持效期长,可达30-40天。但是,克百威对人、畜毒性高,大白鼠急性以口毒性LD50 8-14mg/kg,加工成3%克百威GR,大白鼠急性经口LD50为430 mg/kg,兔急性经皮LD50为10200 mg/kg。

(七)控制原药释放速度加工成缓释剂,可控制有效成分缓慢释放,提高对施药者和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能控制持效期,减少施药次数,节约用药。

(八)混合制剂具有兼治,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将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原药加工成一种混合制剂,能兼治多种有害生物;有的具有增效作用,配合不同农药轮换使用,能够延缓抗药性发展.对于降解慢的农药加工成混合制剂后,降低残留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持效期长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农药可减少施药量,提高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如:绿黄隆与绿麦隆或精恶唑禾草灵混用,不仅可以减少麦田绿黄隆的施用量,减轻其残留毒性,还可扩大杀草谱,提高总体防效。

三、药剂的分散体系与分散度概念

(一)农药的分散体系(Dispersing system)

农药的物态可分为气、液、固,各种农药的物态(即制剂)经过使用与自然界中的空气、水分、土类等分散介质相混合,就可形成各种分散体系。

由分散相(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和分散介质(稀释时所采用的物质)所组成的均匀一致的体系叫分散体系。

分散体系=分散介质(自然界固有)+分散质(药剂)

表2-1 农药使用中常见的分散体系

分散度是指药剂被分散的程度。

两种表示方法: 1.散质的直径:直径越小,分散度越高。

2.比面:颗粒总体积(V)与颗粒总表面积(S)比面=S/V

颗粒越小,个数就越多,比表面积就越大,S/V比值就越大,即分散度就越高。分散度越高,就意味着雾滴越细,粉粒细度就越细。

提高药剂的分散度的两种手段:

1. 加工手段,在农药加工过程中,将固体药剂粉碎,粉碎越细,分散度越大(原粉)

2. 施药手段: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如喷雾器内的气压越大,喷出的雾滴越细,分散度就越大。常用农药剂型中,分散度大小顺序为:

水溶剂(溶质呈分子或离子态,直径< 0.001 um )>胶体剂(胶体颗粒直径为0.001-0.1μm >烟剂(直径0.1-0.2 μm)>乳剂(油珠直径0.1-10μm)>粉剂或可湿性粉剂(直径10-74μm)

四、分散度对药剂应用性能的影响

1、提高药粒或雾滴与生物靶体的撞击机会和撞击频率

2、扩大药剂与生物靶体的覆盖面积和覆盖度

3、影响附着性能

4、影响沉积性能,增加药剂在空气中的漂浮力

5.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

(一)影响撞击频率

喷洒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从农药使用技术角度来说,决定性的因素是增加农药与生物靶体的接触机会,即粉粒或雾滴与靶体的撞击频率。

提高撞击频率有两条途径:

(1)提高药剂用量;(2)提高粉粒或雾滴细度。

1.雾滴大小即雾滴粒径,通常用VMD和NMD表示

体积中值直径(volume median diameter ,VMD)简称体积中径,即在一次喷雾中,将全部雾滴的体积从小到大顺序累加,当累加值等于全部雾滴体积的一半时(50%),所对应的雾滴直径。

数量中值直径(number median diameter,NMD)简称数量中径,即在一次喷雾中,将全部雾滴从小到大顺序累加,当累加的雾滴数目为雾滴总数的一半时,所对应的雾滴直径。

当一个雾滴群中的雾滴直径完全相等时,则NMD/VMD=1,这是最佳雾滴群,实验证明当比值>0.67时认为喷雾的雾化性能是良好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959—86)中,对雾滴粒径的分类规定

表2-2 雾滴粒径体积中径(μm)

C. M. Himel和https://www.doczj.com/doc/cf13871979.html,提出了著名的生物最佳粒径理论:

不同生物靶标捕获的雾滴粒径范围不同,只有在最佳粒径范围内,靶标捕获的雾滴数量最多,防治害虫的效果也最好,对于大多数生物靶标,20—50μm是最佳粒径范围,即生物最佳粒径理论(biological optimum droplet size ,BODS理论)。

表2-3 生物最佳粒径

2.雾滴粒径的测量方法

(1)直接测量法

①用激光雾滴粒径测定仪直接测定在空间运动中的雾滴直径,并可用计算机立即进行雾滴尺寸的计算和打印。

②沉入法(immersion method):使雾滴落入盛有两种不同粘度的油(如机油和煤油,下层为粘度大的机油)的平底玻璃器中,使雾滴在粘度大的油层中保持原形,上层稀粘度油层的作用是防止雾滴蒸发,即可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雾滴直径。

③雾滴全息摄影法:把空中的雾滴群摄入全息底片,能如实记录雾滴群在空中的立体分布状况。

(2)间接测量法

①氧化镁薄膜印迹法:

在距玻璃片下几厘米处,燃烧金属镁带,形成的氧化镁烟粒沉积在玻璃片上,形成氧化镁薄膜,用来捕获雾滴。当雾滴撞击到薄膜层上时即在膜上留下相应的孔洞,再把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测量孔洞的直径,便可算出雾滴的直径。孔洞直径略大于雾滴直径,当雾滴直径在20-200μm范围内,其扩散系数为0.86,当直径为15-20μm和10-15μm时,其系数分别为0.8和0.7。

田间不分雾滴大小,均采用0.86。

不适用于测量直径小于10μm和大于300μm 的雾滴

②在玻璃片上涂瓷土或明胶等材料捕集雾滴的测量方法,因扩散系数随粒径和液体种类而波动,不如氧化镁板法通用。

③用特制的纸卡,如水敏纸、油敏纸、克罗密柯特纸卡(Kvomeket card)等捕集雾滴,再测量纸上雾滴印迹直径的方法。

(二)影响覆盖密度

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所用的喷洒药液浓度很高,而每亩喷洒药液的量很少,施药后药剂在作物表面上不是以液膜的形式覆盖,而是以雾滴覆盖,雾滴与雾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种在单位面积上沉积的雾滴数量,称为雾滴覆盖密度,常以作物表面上每cm2覆盖多少个雾滴来表示。

在单位面积上喷施药液量固定的条件下,雾粒直径大小与雾滴覆盖密度成反比,即分散度越

大,雾滴直径越小,雾滴覆盖密度越大,与防治对象接触的机会越多。这是因为球形雾滴的直径若缩小一半时,1个大雾滴可分割为8个小雾滴,雾滴覆盖密度就增大到8倍(V=4πR3/3)。

在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及用触杀剂防治蚜、螨等活动性差的害虫、触杀型除草剂时,药剂分散度高,覆盖均匀,才有好的防治效果。

(三)影响附着性能,改变颗粒的运动性能

分散度小,粉粒颗粒大或雾滴直径大,重量大,易从虫体上或农作物上滚落,反之则易于附着。

在实际喷雾,特别是在喷粉作业时,由于侧向气流的影响,太细小的粒子或雾滴易被侧向气流(界面层气流)带走,太大的粒子或雾滴易滚落,只有一定大小的颗粒才有足够的动能克服侧向气流的影响。

(四)影响沉积性能,提高药剂在受药表面的吸附性

分散度大小直接影响粒子运动的特性。

分散度小,则雾滴或粉粒直径大,有较大的动能,能很快沉降到靶标正面上,不易发生随风飘移及蒸发散失,有利于控制飘失。但撞击到靶标上后的沉积性能较差,易发生弹跳和滚落流失,造成大量农药损失并污染环境。

分散度大,则雾滴或粉粒颗粒小,对靶标的覆盖密度和均匀度均好,有较好的穿透能力,能随气流深入株冠层,沉积在果树或植株深处靶标正面和大雾滴不易沉积的背面;在靶标上的附着力强,不会产生流失现象,农药利用率高。但过细的雾滴(小于100μm的雾滴)易蒸发和飘移而造成环境污染。

(五)提高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液的稳定性

在农药加工中,粒子分散度大小直接影响到水悬液悬浮率的大小。

Stoke定律:

2 D — d

V= ——×—————— g×r2

9 ρ

V:沉降速度;D、d:分别为颗粒及水的密度;

ρ:水的粘着系数;g:重力加速度常数;r:粒子半径

粒子越小,沉降速度越小,悬浮率就越高。同理,乳液中,油滴越小,越不易油水分离。

表2-2粒子大小与在农作物上沉降、附着、穿透的关系

(一)固体颗粒细到2um以下,便成为“烟”,利于防治,但如果再细,便使沉降速度减慢,且易被上升气流带走,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二)水悬液中,分散度越大,粒子越细,越易提高悬浮率和展着度,是有利的。

(三)在喷雾、喷粉时,在有侧向气流的影响下,太细的颗粒易被风带走或蒸发,太大则易滑落,因此具有细度适中的粒子,才有利于沉降、粘附。

五、分散度和药效的关系

(一)分散度和药效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随着分散度提高,药效也随之提高。

(二)分散度对药效的影响是复杂的,要根据防治对象、保护对象、气候因子和农药特性等综合分析,就分散度的规律进行综合考虑,既不能认为越大越好,也不能认为越小越好。

总之,分散度提高,一般说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但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提高分散度,就增加了药剂的漂移性,造成环境污染,增加农药的残留毒性,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浪费。当前农药使用的趋势就是适当控制农药的分散度,减少药剂使用次数和用药量,使药剂的有效成份缓慢从制剂中释放出来,增加农药使用的目标性,避免漂移,减少污染和残留毒性。使用农药的目的不是把害虫全都杀死,而是调节控制害虫,保护天敌,因而要树立环境、生态、经济学的观念

第二节农药辅助剂(adjuvants)

农药助剂(supplementory agent):凡与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制剂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

一般来讲,农药助剂本身没有生物活性,但对助剂选用得当与否,对农药制剂的性能有极大影响。例如:含10%敌稗及30%柴油的混合乳油,与不含柴油的20%敌稗乳油具有相似的杀草效果,而敌稗用量却相差一倍;使用波尔多液时,若在其中加0.2-0.3%骨胶,可抗雨水冲洗,提高防病效果和延长残效期。

农药助剂的合理使用,往往还能提高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及降低对人、畜的毒性。

一、农药助剂种类

(一)填料(Diluent)

作用:用来稀释农药原药改善物理状态,使原药便于机械粉碎,增加原药的分散性。

加工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

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滑石粉等,

(二)湿展剂(Wetting and spreading agent)

作用: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在固体表面湿润与展布

加工可湿性粉剂

茶枯、纸浆废液、洗衣粉、拉开粉等。

(三)乳化剂(Emulsifier)

乳化作用:能使原来不相容的两相液体(如油和水)中的一相以极小的液球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

加工乳油,土耳其红油、双甘油月桂酸钠、蓖麻油聚氧乙基醚、烷基苯基聚乙基醚等。

(四)溶剂(Solvents)

溶解农药原药

加工乳油,苯、甲苯、二甲苯等,

水剂,则溶剂是水、乙醇或甲醇

要求:毒性低;不易燃;成本低;来源广

(五)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

能提高和改善药剂分散性能的农药助剂。

1、农药原药的分散剂,主要是一些具有高粘度(5000-10000厘泊)的物质,如废糖蜜浓缩物、纸浆废液浓缩物等,用于加工浓乳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等剂型。

2、防止粉粒絮结的分散剂(农药粉剂的分散剂),能防止粉粒絮结和结块,维持喷洒药粉很好分散的助剂,如硅藻土、二氧化硅、多种表面活性剂等,主要作为农药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等剂型的助剂。

(六)粘着剂(Adhering agent,stickers)

能增强农药对固体表面粘着性能的助剂,药剂粘着性提高耐雨水冲洗,提高残效期。如在粉剂中加入适量粘度较大的矿物油;在液剂农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糊、明胶等。

(七)稳定剂(Stabiling agent,stabilizers)

能防止农药在贮存过程中有效成份分解或物理性能变坏1、有效成份稳定剂,又称抗分解剂或防解剂,包括抗氧化剂、抗光解剂、减活性剂等。如某些偶氮化合物可作为菊酯类农药的抗光解剂;某些醇类、环氧化合物、酸酐类等可作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农药的抗氧化剂等。

2、制剂性能稳定剂,其功能是防止农药制剂物理性质变劣,主要有防止粉剂絮结和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率降低的抗凝剂,如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醚等。

(八)增效剂(Synergist)本身基本没有杀虫、杀菌作用,但能使原药提高杀虫、杀菌效力的助剂,如增效醚(TTP)、增效磷(SV1)、增效酯、增效胺等。正确使用增效

剂,可以降低农药的用量,缓解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并可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毒性压力。(九)发泡剂(Foaming agent)药液中加入少量发泡剂,如聚烷基醚,通过特殊喷雾装置,药液混以空气呈泡沫状被喷出,较一般喷雾的逸失少,同时在植物上面留有痕迹,便于检查喷药质量。

二、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种类及应用原理

乳化剂和湿展剂在水中均有表面活性作用,所以统称为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种类按其性质来源,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型及天然物表面活性剂。

⑴含有大量皂素的植物;⑵亚硫酸纸浆废液;⑶动物废料的水解物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

1、分子结构的“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分子一端是非极性基,具亲脂性,另一端是极性基,具亲水性,即分子结构上具有“两亲性”,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面上作定向排列。

肥皂分子结构为:R12COONa(K)

R12在空气中,COO-在水中,分子在液面上作单分子层的定向排列。

2、两亲性的适当平衡:

具有两亲性的物质是否都是表面活性剂则不一定,例如:CH3COONa 分子具有两亲性,但CH3-亲脂性(拒水性)太弱,而极性基(COO-)亲水性太强,即头大尾小,整个分子被拉入水中,无法在液面上作定向排列,而(R-COO)2Ca则相反,极性基亲水性很弱,而非极性基的拒水性又太强,整个分子浮在液面上也不能作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不但要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两亲性,而且应有一个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表面活性剂的亲油、亲水性的强弱通常用亲油亲水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HLB值,也称亲水性值),HLB值越大,水溶性越强;HLB值越小,油溶性越强。

表面活性剂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液体表面分子的向心收缩力,表面张力可使液滴的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程度,即表面张力越大,液体形成的液滴就越少,喷雾时形成的雾滴越大,喷雾就越不均匀。

表面张力的来源:处在液体内部分子从各方面受到相邻分子的吸引力而互成平衡,作用某分子的合力为零。所以液体内部均可任意移动。而液体表面的某分子的吸引力是指向液体内部,

并与液面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的即为表面张力。

为什么要降低表面张力?

(1)从流体物理学上分析

农药在喷雾中要提高分散度,分散度的提高就是要把液体内部的分子移到表层以形成新的表面,即把液体农药形成细小的液珠,这就必须克服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而做功,消耗的功则转变成表面分子多余的自由能而贮藏在表面,这种分子表面多余的自由能称表面能(surface energy)

因此,液体形成的表面积越多,表面分子数就越多,消耗的功越多,表面能则越大。

δ表示单位面积所做的功(即表面张力,尔格/cm2);

S表示增加的表面积(cm2);

E表示自由能,E=δ*S 即表面张力与表面积的乘积为自由能。

(2)热力学上的自然变化法则:表面张力越大越不稳定,必须向表面能小的稳定状态而自动转变,这种转变就意味着表面积降低,表面分子数减少,小液珠合并成大液珠。

如何才能降低表面能,使形成小液珠稳定呢?

(1)物理方法:加大喷雾的内空气压对液体做功,可喷出较细的液珠,但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此法形成的液珠不稳定,不可取。

(2)化学方法:从E=δ*S公式上分析可知:要使表面能降低,也必须降低δ和表面积S,即只有δ、S的值小,才能得到较小的E值,但S降低,总表面积降低,就意味着颗粒或雾滴增大,防治效果差,这根本不符合农药的使用原则。因此只有在δ寻找解决途径。如果降低δ,也能达到降低表面能的效果,而又使表面积不改变,岂不两全其美。

而降低表面张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表面活性剂,因为农药的原药是有机物质,当加入水中后,与水不能互溶,而是呈小油珠漂浮在水面上,因表面活性剂是带有两性基团的有机物,进入液体药液中,非极性基与小药珠结合,极性基与水结合,在小油、液珠表面形成厚厚的吸附层,在小液珠与小液珠之间起阻隔作用,抵消表面能,小雾滴再发生碰撞也不会合并,田间可得到均匀而稳定的小雾滴,提高防效。

(三)表面活性种类: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在水中产生阴离子,与水中阳离子结合,

(2)阳离子型:在水中产生阳离子,与水中阴离子结合,因价格贵,使用的较少。

阴离子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1)羧酸盐类(即碱金属皂类):通式:R-COONa(K),

生产方法:动物油+NaOH(KOH)皂化而成,如钠肥皂,在原药制剂中可加入0.1-0.2%。优点:增加药效。

缺点:不抗硬水,分子中的K、Na可与硬水中的Ca、Mg离子发生交换(2)松脂皂:环烃类脂肪酸钠盐。

生产:松香在碱性中熬制而成,碱性较强,不能与原药混用,可在果园中防越冬害虫时使用,如介壳虫。

优点:碱性可溶解介壳虫体壁上的蜡质;在液态农药上作湿展剂使用,用量0.1-0.3%;配制矿物乳油中作乳化剂。

缺点:耗碱量大,不抗硬水。

(3)硫酸化脂肪酸类:通式:R-OSO3Na,如硫酸化蓖麻子油(土耳其红油)。生产:蓖麻油+浓硫酸在20℃下反应,脱水,最后用Na中和PH(PH=4.5-6.0为宜)。

优点:pH可根据需要调节;抗硬水能力强;可作乳化剂使用。

(4)磺酸盐类:通式:R-SO3Na(Ca)主要有两类:①拉开粉

国外常用的乳化剂,国内属于仿造。优点:能溶于水,对酸、碱、硬水均稳定,展着性强,也可作湿展剂使用,用量:0.1-0.2%。

缺点:不抗硬水,分子中的K、Na可与硬水中的Ca、Mg离子发生交换。

②十二烷基苯磺酸钙(钠)

可作乳化剂作用,pH为中性,不仅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且还有杀螨作用;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强,不能单独作乳化剂使用,主要与非离子乳化剂混合使用。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产生离子,极性基为聚氧乙基【RO(CH2CH2O)nH】。

生产方法:环氧乙烷+高级醇(烷基酚,脂肪酸)加成反应而成

环氧乙烷+烷基酚:R-O(CH2CH2O)nH 称聚氧乙基烷基醚

环氧乙烷+脂肪酸:RCOO(CH2CH2O)nH 称聚氧乙基脂肪酸酯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产生离子,那么它进入水中,是如何表现亲水作用的?

在无水状态下,分子呈锯齿型,在水溶液中,分子呈曲折型:曲折型的分子使亲水性较强的醚键朝外,疏水的乙烯基朝内,水分子可通过氢键与聚氧乙基的醚基相联结,因氧的电负性很大,可以吸收水中的氢离子形成氢键,虽然氢键很弱,但许多氢键连成一束,亲水性就增强了。

优点:①pH为中性,可与任何酸碱性农药混用;②水中不产生离子,无离子交换作用,抗硬水能力更强;③有良好的乳化、湿展和分散性能。可用于各种农药乳油的加工。

3、混合性表面活性剂:生产上常用的是阴离子+非离子型混合。阴离子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单一的乳化剂在配制乳油时,对农药的原药和有机溶剂有适应性的选择,即乳化剂的有机性和无机性与农药的有机性和无机性的相称。

生产实际中,有机合成的农药水溶性弱,有机性强,或者是水溶性强有机性弱,但农药使用上要求有机性强,水溶性也要强。但合成的农药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只能用乳化剂进行调整。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有机性弱;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特点是:水溶性弱,有机性强。

4、天然表面活性剂:

(1)含有大量皂素的化合物:皂素化合物经水解可得到糖苷和糖类衍生物,可作为湿展剂使用,用来加工固体农药WP。北方的皂角含皂素10%,南方的茶枯(油茶树果实炸油后的残渣)含皂素13%,无患子果,含皂素24.4%。

(2)纸浆废液:造纸工业的废液,含有大量木质素类的衍生物(木质素磺酸钙,五碳糖和六碳糖),可加工WP作湿展剂使用,加工矿物乳油作分散剂使用。

(3)动物废料的水解物:屠宰厂遗弃的皮、毛、骨、角等动物的废弃物,经加热后的胶状液体,易溶于水,碱性强,硬水中稳定。

天然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外,还有粘着作用,可造成幼小虫体气孔堵塞,窒息死亡。

(二)表面活性剂在农药施用和农药加工中的应用

1、提高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湿展性

当一个滴珠在固体表面静止时其湿展情况:

在液体和固体接触处作一切线,由切线和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角度称为接触角(∠θ),有三种情况:

(1)∠θ> 90°液滴不能在固体表面湿润,如果固体表面稍加倾斜,液滴必滚落。

(2)∠θ= 90 °液体仅能湿润固体表面,但不能展布。

(3)∠θ< 90 °液体不仅能湿润固体表面,并且能展布到较大面积上。

表面活性剂为什么能提高液体对固体的湿展性能呢?

一个液珠在固体表面静止时,如不考虑其本身的重力,则主要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r1:气-液界面张力,即液体的表面张力,它总是力图缩小液体表面,沿切线方向移动,向心收缩,在水平方面上的分力为r1·cosθ,方向向右。

r2:气-固界面张力,也力图缩小自己的界面,但固体难以收缩,于是力图吸附液体来覆盖以达到减少表面的目的,r2使P点向左移动。

r3:固-液界面的张力,已被覆盖的固体吸住液体,不让暴露自身的表面,r3使P点向右移动。当静止时,r2= r3+r1·cosθ。

r2-r3

即,cosθ=----------由于θ要小,cosθ值就要大。

r1

A.在r1、r2、r3中,增大r2不可能,因固体已经确定;

B.降低r1和r3都可使θ值变小,表面活性剂因为降低r1,所以可以减小θ。

C.r3的大小取决于固体和表面活性剂的亲合力,一般说,极性物质和极性物质亲合,非极性物质和非极性物质亲合,二者亲和力大,r3就小,反之就大。

如果液体能溶解一部分固体,则r3理论上为零。

2、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1)W/O:油包水型,水是分散相,油是连续相,如石油、原油。

(2)O/W:即水包油型,油是分散相,水是连续相,农药中的乳状液全是O/W型。

把溶有农药的苯倒入水中,经激烈振荡,则形成乳状液,即“油”(苯)以微小的液球分散在水中,但经过很短的时间,油、水就慢慢分层。

分层的原因是苯以极小的液球分散在水中,其表面积大增,表面自由能也大增(E=δ×S)。根据热力学定律,液球碰撞时必然会合并以减少表面积,降低自由能,使体系稳定,因此,分层是自发现象。

如果在苯中加入一定乳化剂(也是表面活性剂),则苯就可以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长期不会分层,其主要原因是:

(1)溶有乳化剂的苯倒入水中,乳化剂分子就被水分子从苯中拉出来,整齐地排列在油水界面(此为苯-水界面),乳化剂的极性基伸入水中,而非极性基伸入苯中,这样整齐排列的结果,减少了油—水界面张力,从而降低了界面自由能,因而使体系趋于稳定。

(2)乳化剂分子在界面作定向排列,在油-水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膜,将油、水隔开,使之不能直接相碰,避免了分散相液珠的合并。膜的机械强度在乳状液的稳定方面起了主要作用,而膜的机械强度则取决于乳化剂本身的分子结构。

一般来说,乳化剂的非极性基如果是直链(定向排列紧密),则较稳定,如果带有交链,则形成的乳状液就不太稳定(分子间空隙大)。

3.提高农药的分散度

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研究:近期在国外有新进展,通过表面活性剂对除草剂活性作用的探索,证明表面活性剂并非单纯地降低表面张力,而且适当使用表面活性剂,对药剂还有以下影响:(1)促进药剂对植物的渗透作用: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诱发细胞渗透性能改变,促进除草剂渗入植物体内,但增加了药害。

(2)对药剂具有增溶作用: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可使除草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达8-9倍,提高药剂的水溶有性,有助于植物体吸收和输导。

第三节主要农药剂型

现已开发出60多种农药剂型,常用的有20多种,通常以分散体系来命名,每种剂型有通用

代码如EP,EC等。国际农药工业会(GIFAP)1989年出版的农药剂型代码第三版共规定了71种。

一、农药剂型的命名

早期依据加工剂型形态命名,如粉剂、水剂等剂型。

随着剂型种类增加,除依据加工剂型形态和使用形态命名外,还应依据其分散胶体体系命名。

粒剂(GR),加工剂型形态和使用形态均是粒状固体,但由于粒径范围不同,现在又分成细粒剂、微粒剂、颗粒剂、大粒剂。

可湿性粉剂和干悬浮剂,加工剂型形态均为粉状固体,使用形态均匀悬浮液,由于两种悬浮液粒径不同(分别为5-44μm,1-3μm),药效也不同,因此分别称之为可湿性粉剂和干悬浮剂。

二、国外农药剂型加工发展的趋势:

剂型与制剂多样化,以适应化学防治的需要

与使用者和环境相容性的农药剂型受到重视

与使用者和环境相容性的农药剂型就是对使用者毒性低、无潜在毒性,在环境中易降解,残留毒性低的农药剂型。或者概括为高效、安全、低污染农药剂型。

剂型加工精细化

混合制剂与混用迅猛发展

改造老剂型使之成为新剂型

结合使用技术开发新剂型WP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

1992/1993年英国、法国、美国的主要剂型(%)

三、我国农药剂型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剂型与制剂品种还比较少,还不能适应农业化学防治发展的需要。

农药剂型结构不合理

农药助剂种类及品种少

剂型加工工艺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中国的农药制剂的技术标准偏低

可湿性粉剂美国悬浮率≥80% 平均粒径3-5μm

可湿性粉剂日本悬浮率≥75% 平均粒径5-7μm

可湿性粉剂中国悬浮率≥34%(HGZ-72-61)

≥60%(ZBG25007-89)平均粒径3-5μm

包装

四、农药剂型的分类

1.一般采用按农药剂型物态和施用方法两种方法分类

按农药剂型物态分类,可分为固态、半固态、液体。

固态如粉剂、粗粉剂、粒剂、细粒剂、大粒剂、拌种剂、毒饵,大多数物理型缓释剂和化学

缓释剂、可湿性粉剂、干悬乳剂、微囊粉,烟剂等。

半固态:烟剂、药膏、药涂料、悬浮剂、油悬剂等。

液态:乳油、油剂、水溶液(水剂),浓乳剂、超低容量油剂、(压缩气体)、气雾剂等。2.按施用方法分类,可分为直接施用、对水稀释后施用和特殊用法,(或者分为供加水稀释作用的浓缩剂型;供加有机溶剂稀释使用的浓缩剂型;供直接使用的剂型;种子处理剂型;特殊用途的剂型)。

直接施用:粉剂、拌种剂、种衣剂、大粒剂、糊剂、超低容量油剂、油剂、静电喷布剂等。

稀释后施用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干悬乳剂、悬乳剂、油悬剂、乳油、油剂(加油)、水剂等。

特殊施用:烟剂、蚊香、熏蒸性片剂、气雾剂、热雾剂、压缩气体等。

五、主要剂型

(一)粉剂(Dustable Powder , DP,Dusts)

1、组成

粉剂是由农药原药+ 填料(机械粉碎)粉状机械混合物,为自由流动粉状制剂,适用于喷粉。粉剂一般含有0.5%-10%的有效成份。

粉剂不易被水所湿润,不能分散和悬乳在水中,故不加水喷雾使用。低浓度粉剂供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供拌种、制毒饵、毒谷和土壤处理用。

2、粉剂分类及加工方法

粉剂按加工及配料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1)混粉法(直接粉碎法):将固态农药原药和适当的填料按确定的配方,分别进行粗粉碎、细粉碎,再混合均匀后,形成产品。

(2)国外粉剂加工多用母粉法,即先制成高浓度母粉,运到用药地区再分一定细度粉状填料混合,分成低浓度粉剂。

其优点是能保证药粒的细度,减轻粉剂运输,高深度母粉分解,失效慢、耐贮藏。

(3)浸渗粉剂(浸渍粉剂或孕粉):把药物有效成份吸渗在填料表面上的粉剂,即将原药溶于溶剂中,与一定细度填料粉拌匀(喷雾),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及成浸渗粉剂,此法有效成份在粉粒上分布均匀,药效好,但成本高。

3、粉剂细度的表示和测定方法:

粉粒细度通常以能否通过某号筛目来表示。如200号筛目,每英寸有200条筛丝(1英寸=2.54cm),筛孔直径74μm,每平方英寸有40000个筛孔。

目前人工能制造的最细筛网为400号,其筛孔内径为37μm,直径小于37μm的粉粒称为“超筛目细度粉粒”。习惯上,把能通过325号筛目(筛孔内径为44μm)的粉粒,即称为超筛目细度粉粒。

粉剂的最有效部分是超筛目部分,直径大于37μm的粉粒药剂所起的毒力作用是不大的。超筛目细度粉粒的测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是在显微镜下测量,可用其粉粒的长、宽、厚的平均长度来表示。

4、粉剂的质量要求:

我国:粉粒细度95%通过200号筛目(筛孔内径74μm),粉粒平均直径为30μm,水分含量小于1.5%,PH值为5—9。

日本:粉粒细度98%通过300号筛目(筛孔内径46μm),粉粒平均直径为10—15μm,水分含量小于1%;PH值为6—8。

美国:粉粒细度98%通过325号筛目(筛孔内径44μm),粉粒平均直径为5—12μm,水分含量小于2%;PH值为6—8。

主要差距:粉粒细度不够。

原因:我国主要用耗电小的雷蒙机(摆式磨粉机、悬辊式磨粉机),产品细度一般在120—325目,适用于生产低浓度粉剂,产量大。发达国家用耗电量很大的气流粉碎机,利用高速气流的能量加速被粉碎的粒子飞行速度,由于粒子间的高速冲击磨擦以及气流分子的剪切作用而将粒子粉碎至um极,加工高浓度母粉。

粉粒的细度与药效有密切关系。药粒直径在5—10um时,对昆虫的附着力较好;药粒直径若小于2um,由于本身的团聚作用,附着力反而差;药粒直径大于15um,防治效果就比较差了。所以国外把粉剂细度限制在5—15um是有道理的。我国有些粉剂由于细度较粗,在使用中须加大用药量,以至造成很大浪费。

5、影响粉剂药效的因素:

(1)粉剂中药粒的细度和分散度:

A、药粒细度:杀虫剂或杀菌剂的粉剂在使用时无论喷粉或泼浇,粉剂的粒子大小和分布对其效果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在加工时要求粉剂平均粒径小到足以使有效成分均匀分散并易附着在所防治的对象上。

在一定粒径范围之内,原药粉碎得愈细,生物活性愈高。最有效粒度范围是超筛目细度,即小于44um或20um。

因为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积愈大,则触杀效果愈强。如:不同粒径的六六六粉剂对粘虫2—3龄幼虫的毒效差异甚大,药粒直径小于10um的毒力最大,其毒效比直径30—40um的药粒约大一倍。

在胃毒剂中,药粒愈小愈易为害虫所吞食,食后亦较易于被溶解而中毒。果树食心虫及卷叶虫等一龄幼虫的口径仅为20—25um,如果药粒直径大于害虫口径,则不能被吞食。

作为杀菌剂使用的硫磺粉早经证明;粉粒愈细药效愈高,硫磺胶悬剂的杀菌效力远比一般硫磺粉高,这已为人们所熟知

因此,一方面要求药粒尽可能细,但另一方面,由于药粒过细,有效成份挥发加速,使药剂的持效期大为缩短,喷粉时容易飘移和容易从防治的面积上被风吹走而污染环境,反而会降低药效。

所以,在确定粉剂的细度时,要根据原药的特性,权衡各方面的利弊,选择合适的粒径,以便充分发挥药效。此外还必须要考虑到各个国家的加工设备和施药机械的水平。

B、分散度:

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原药在粉剂中的分布状态也不同。

浸渗法加工的粉剂,原药可渗入粉粒内部或包在粉粒上,粉粒皆为药粒,原药在粉剂中的分散度高。

母粉法加工的粉剂系原药药粒与填料粉粒的机械混合物,若原药与填料的比重或粒度差异甚大,往往造成原药在粉剂中的分散度不高和分散不均。

直接粉碎法加工的混粉剂,往往填料易被粉碎,而原药不易被粉碎,也可造成分散度不高。

一般来讲,同样药粒细度时,原药在粉剂中的分散度是:浸渗粉剂>混粉剂>母粉剂。(2)填料的种类和物理化学性质:

在粉剂加工中,常加一些填料帮助药物分散。填料本身不和药剂起作用而只起稀释作用,称“惰性粉”。合理选用填料,将会对改善药剂的物理性状起很大作用。

A、填料的种类及成份:

植物性填料:利用植物体加工粉碎而成,如:木粉、胡桃皮粉、花生壳粉等。

优点:吸收毒剂能动强,惰性强,分散性好。

缺点:比重小,喷布时受气流影响大,沉积性差,因此很少做为粉剂农药的填料。

矿物性填料:

硅酸盐类矿土及氧化物类矿土。国内常用的主要有粘土类、高岭土类、滑石粉类,成份复杂,其主要成份是SiO2(40—60%),其次Al2O3(10—20%),氧化物矿土填料中常用的是硅藻土,由多孔的SiO2微粒组成(SiO2含量80%以上),对原药、原油吸附能力强,毒剂可浸入粉粒内部。

B、填料的理化性质对粉剂性能影响。

(ⅰ)填料硬度和比重:

细微且坚硬的填料粉附着于虫体时,由于昆虫活动擦破体壁或关节蜡质层,蒸发失水,从而提高杀虫效果。

用飞机喷撒粉剂,要求比重大些,以便提高沉积性;地面喷撒,要求填料的比重小些。

本对粉剂容积比重要求:空中使用的为0.45—0.65;地面使用的为0.4—0.6。

(ⅱ)填料的吸附及流动性能:

填料的吸附性能和流动性能依种类而异。多种粘土和硅藻土都富于吸附性,而滑石粉吸附性则极差。

流动性是指喷粉时粉剂是否易被喷出和喷出的粉剂是否易絮结,不同填料其粉剂流动性顺序为:滑石粉> 粘土粉> 消石灰粉> 碳酸钙粉。

(ⅲ)填料的酸碱度和化学成份:

大多数有机农药在碱性填料中易分解失效。填料中的Fe2O3和Al2O3会使多种农药分解。如三价的铁对DDT有催化脱氯化氢作用,可促进分解。

有机磷在贮存期分解最为严重,敌百虫、乐果等低浓度粉剂贮藏一年,分解率一般为30—40%,有的高达70—80%。

据分析,粉剂有效成份分解率与填料的性质有关,填料的吸水率、总碱量、表面酸度、Fe2O3和Al2O3含量等愈高,分解率愈高,填料的结构呈多孔性,吸水率愈大,则分解率愈大。

当前克服有机磷粉剂分解的途径有:

用有机酸中和填料的表面碱性;磷酸、三苯酯、烷基磺酸中和填料表面负电荷而消除活性;醇类可先于原药而被氧化,减少了填料对原药的氧化作用;多元醇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氧,可夺取填料表面H+而降低了表面的酸度等等。

6、粉剂的新进展

(1)DL粉剂(Driftless):

即所谓飘移飞散少的粉剂,细度95%通过320目筛,平均粒径20—25μm,通过加用粘着剂、抗飘移剂、稳定剂,研制成DL粉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飘移损失而已)。

优点:A、克服普通粉剂易飘移而污染环境,细粉附着和吸入而引起施药者中毒之缺点。

B、能穿透密集的枝叶,防治植株下部和水面的害虫。所以,在日本这种粉剂发展很快,1980年的生产量占粉剂总产量的15%左右。

2)FD粉剂(Flo—Dust,微粉剂):

是在吸油率高的矿物微粉和粘土微粉所组成的填料中加入原药(其量约为普通粉剂的10倍),混合后,再经气流粉碎到5μm下的一种粉剂,粉粒细度100%通过320目筛(普通粉剂98%通过320目筛,平均10—12μm),粒径小于5μm。

特点:(1)撒布时粒子不凝集,以单一颗粒在空中浮游、扩散,然后均匀地附着干植株各个部位,防效好;(2)使用时不需加热(熏蒸剂、烟剂等),因此受热易分解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可加工成这种制剂;(3)可用常用的背负式动力喷粉机从大棚窗口或门口向大棚内喷粉,具有施药简单,时间短(10000m2用300—500g药剂,3—5min之内可完成操作),确保使用者安全等优点。

(整理)农药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LD50 即致死中量,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其单位有两种。一种是以供试昆虫个体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μg(药量)/头(昆虫),另一种是以供试昆虫单位体重所接受的药量为单位,如μg(药量)/g(昆虫)。) LC50即致死中浓度,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浓度。单位为μg(有效成分质量数)/ml (药液容积)。 毒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农药对某种供试有害生物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内在的毒杀能力。杀虫剂毒力大小常以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其值越小,毒力越大。 毒性实际上就是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常以大鼠通过经口、经皮、吸入等方法给药测定农药的毒害程度,推测其对人、畜潜在的危险性。常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类 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抗药性是药剂本身作用的结果,应和“自然耐药性”区别开来。 抑菌作用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生物合成,抑制了生命代谢中的某个过程,而表现为病原菌菌丝生长受阻,或抑制其吸器产生、染色体有丝分裂和细胞壁形成等,使病原菌不能正常发育,在受抑制一定时间内失去致病能力,而脱离药剂后即可恢复生长。 杀菌作用是指由于药剂影响了病原物的能量合成,使孢子不能萌发,从而阻止了病原菌侵入植物寄主体内 保护作用指利用杀菌剂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形成或干扰病菌侵入的生物学性质,在植物未罹病之前使用药剂,消灭病菌或在病原与植物体之间建立起一道化学药物的屏障,防治病菌侵入,以使植物得到保护。 内吸性杀菌剂指能够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系统分布的杀菌剂。该类杀菌剂大多随水份蒸腾向顶部输导,并会在叶缘积累。少数药剂具有上下双向输导的能力,如乙磷铝,甲呋酰胺等。时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应用除草剂而导致的选择性。 生化选择是通过除草剂在植物体内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而实现的选择性,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生物化学选择性是除草剂的真正选择性,具有这样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用于作物田的安全幅度最大, 形态选择由于作物与杂草形态差异造成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叶片形态、生长点位置、胚芽鞘、根系特点等 位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的根系、种籽或幼苗在土壤中所处位置的差异而造成的选择性。 石硫合剂石硫合剂的化学名称又叫多硫化钙,它是由石灰和硫磺一起煮沸而成的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各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合适的比例为生石灰︰硫磺︰水=1︰1.4~1.5︰13,化学式为CaS ·Sx,主要成分为五硫化钙并含有多种多硫化物和少量硫酸钙与亚硫酸钙。

肥料农药标准

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编制指南 为了切实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保证肥料产品质量水平、确保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防止因产品标准质量问题,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利益,更好地规范市场和引导企业发展,指导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的制订和审查(复审)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审查(复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2、GB/T1 标准化工作导则。 3、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现有科技成果。 二、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主题能够容易区分,产品标准名称应当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标准名称必须准确、科学、不得引起误解和混淆。 (二)前言 标准前言应至少包括GB/T1.1-2000规定的基本部分,即:a.标准提出单位;b.标准的归口;c.标准的起草单位;d.标准的起

前言的特定部分也可给出关于标准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标准本身的结构、标准与所采用的标准的差异,标准附录的性质以及与前一版本变化的说明等。 (三)范围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明标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说明不适用界线。 (四)规范性引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在标准正文中被规范性的引用,一般不得引用已作废的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只有术语含义会引起误解或对技术内容理解产生困惑、歧义时才进行定义。 对于新肥料必须明确产品中所有组分的具体名称和主要工艺过程等。 (六)技术要求 1、必须明确主要养分的名称和含量。 2、单一肥料应明确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若加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可分别明确单一养分的名称和含量,但不得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与总养分混和计算在一起。 3、复混(合)肥料应明确N、P2O5、K2O总养分含量及各养分的百分含量。若加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可明确其名称和含量,但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 4、中量元素肥料应明确各中量元素的名称和含量及中量元素养分含量之和。若加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

生物农药重点

绪论 1.什么是生物农药 答:指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防治农林作物病虫草鼠害,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制剂 2.生物农药特点(环境相容性;不易产生抗性;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 3.什么是环境相容性 答:指农药对非靶性生物的毒性低,影响小,在大气、土壤、水体、作物中易于分解,无残留影响 4.生物农药分类(三种分类依据各分哪些类) 答:(1)按生物农药的用途来分类,分为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螨剂、生物杀病毒剂、生物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杀草剂等 (2)按生物农药的来源分类,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 (3)按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来分类,分为活体生物农药、生物代谢产物类生物农药、生物体内提取农药 5.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植物保护、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6.病毒杀虫剂病原体的条件 答:有很强而又稳定的活性,便于生产和运输,对环境安全无害 病毒农药 7.昆虫的病原病毒并不都能研制成为杀虫剂;真正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哪 四个科 答: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细小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 8.NPV病毒粒子具有的两种表现型 答:出芽型病毒粒子、包涵体来源型病毒粒子 9.NPV杀虫剂的致病机理 答:将Bt(抗虫)基因克隆到构建的家蚕NPV载体,然后用野生NPV病毒与基因工程重组NPV进行同源重组综合改造后获得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第二代生物杀虫剂 10.主要的DNA病毒杀虫剂有哪几种 答:NPV、GV、EPV、DNV 11.主要的RNA病毒杀虫剂有哪几种 答:CPV、双RMA病毒科、野田村病毒科、四对称病毒科 12.病毒杀虫剂遗传改造的方法 答:(1)插入外源基因(2)应用RNA干扰技术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效率(3)修饰或缺失病毒基因(4)异源病毒重组 细菌农药 1.细菌农药按用途或防治对象分为哪几类 答:细菌杀虫剂、细菌杀菌剂、细菌杀线虫剂、细菌杀鼠剂、微生态制剂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杀虫晶体蛋白(Cry蛋白)、溶细胞蛋白 (Cyt蛋白)、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苏云金素 3.Cry蛋白的作用机制 答:昆虫肠道溶解、酶解活化、与受体结合、膜孔形成、细胞裂解 4.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制剂生产工艺(液体发酵、固体发酵),两种发酵过程的主要阶段及 关键注意事项 答:(1)液体发酵:主要阶段:菌种的制备、培养基的选择及灭菌、发酵、后处理;注意事项: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剖析

农药理化性质资料相关问题探讨 第1部分理化性质的意义 外观、气味可以帮助简单靠感官辨别产品是什么或纯度如何 熔点、沸点、溶解度可以帮助选择加工剂型、可以间接判断原药的纯度。 分配系数、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可以帮助推断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在体内的累积能力,数据用于产品安全性评价。 爆炸性、闪点、可燃性等数据可以引导在生产、运输和使用中建立适当的的安全措施、选择安全的储运条件。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产品物理危害级别分类,满足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要求,或者联合国有关安全运输方面的规定。 第2部分理化性质项目和标准 1.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理化性质的要求 表1 理化性质对照表

2. 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准则 表2 试验准则适用范围 3

4

5

这些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需要实验数据,不需要结论或判定分类;另一类则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对其做出分类如:极易燃、高度易燃、易燃、可燃、不易燃。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广泛的调研,发现上述标准是不够用的。下面主要汇总与危险性分类相关的项目指标和测定方法。 (1)液体农药 液体农药包括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又包括单相液体(如乳油)、乳液(如微乳剂)和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剂。其可燃性主要用闪点来判断。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1-2006),易燃液体是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易燃液体根据易燃程度细分为4个类别。 极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高度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易燃: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可燃: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补充说明:闪点高于35℃的液体如果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的L.2持续燃烧性试验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时,对于运输可看作为非易燃液体。 闪点的定测方法,可采用《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GB/T 21615-2008)或《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1部分:闪点》(NY/T1860.11)。测定过程中,若温度升至93℃还未见闪点,则可终止试验,判定样品为非易燃液体。 (2)固体农药 对于粉末状、颗粒状或膏状样品,可按照《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NY/T1860.15)的规定,先进行预试验,如果预试验的结果显示为非易燃物,则终止试验。否则,应测定样品的燃烧时间,当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

农药学资料(全)

绪论 1、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得主要方法? 农业技术防治:预防害虫、控制病源、防除杂草、改变病虫害易发环境; 物理防治:灯光、辐射、高压电、激光、高频等; 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制菌、以菌灭草、线虫制剂; 化学防治:农药防治。 2、农药得发展历史? 第一代:使用天然产品阶段; 第二代:人工合成高效化合物应用阶段; 第三代:人工合成超高效与作用特异化合物应用阶段。 3、3R 指什么? 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性;农药残留。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得基本概念 1、农药得定义?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得病、虫草与其她有害生物以及有 目得得调节、控制、影响植物与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得化学合 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她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得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 得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按用途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杀鼠剂、除草剂、植 物生长调节剂。 3、农药按作用方式分类,有哪些类? 杀虫剂(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拒食剂、驱避剂、引诱剂、不育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 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 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 4、表示农药对有害生物毒害作用得程度得评价指标通常就是? 毒力与药效 5、LD 50、LC 50、ED 50、EC 50得定义及意义。 LD 50、LC 50 指化学物质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得剂量(浓度)。LD50 就是评价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得参数,也就是对不同化学物质进行急性 毒性分级得基础标准。 ED 50、EC 50 抑制50%病菌菌丝生长或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得剂量(浓度), 药物得ED50越小, LD50越大说明药物越安全。 6、毒力与药效得区别与联系?

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

美国的农药管理情况 李光英姜辉顾宝根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100026)为帮助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国外农药管理情况,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农药管理制度,促进农药产品出口,作者根据美国环保局(EPA)的有关材料和实地考察情况,将美国农药管理情况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美国农药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机构 1.1法规涉及农药管理的法规主要有2个,即 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 (FIFRA)和 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FFDCA)。FIFRA 法要求在美国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必须登记,而FFDCA 法规定在粮食和饲料植物使用的农药都必须制定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 1.2机构1970年以前,农药登记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现在由联邦环保局(EPA)负责,具体工作由下设的农药项目办公室(OFFI CE OF PESTICIDE PROGRAMS,简称OPP)负责。EPA 与其它部门如食品和药品局、农业部以及各州就农药登记及管理工作进行合作。EPA 管理农药的工作宗旨是防止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确保农药不对人的食品特别是儿童食品的危害。OPP 有11个处室和3个实验室,11个处室分别是后勤处、资源管理处、登记处、特殊评价和再登记处、抗微生物药剂处、生物农药和污染防治处、毒理评价室、环境评价室、生物和经济评价室、使用和推广室、信息处;3个实验室分别为微生物实验室(Microbiolo gy Lab)、分析化学实验室(Anal y tical Chemistr y Lab)和环境化学试验室(Environm ental Chemistry Lab)。OPP 共有900名工作人员,由于登记管理技术性强,因此,绝大部分为专业性行政人员。 2农药管理的范围、对象及分工 2.1管理范围根据美国 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 ,农药(p esticide)是指(1)预防、消灭、驱避和麻醉任何有害生物(p est)的杀虫剂(包括卫生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 pesticide)等;(2)调节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脱叶剂、(使植物干燥的)干燥剂和固氮剂;(3)以及起上述作用的有关设备。抗微生物剂主要是指用于非生命体、工业生产、物体表面、水体、以及其它化学物质防治由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和粘液(质)等引起的污染和腐败的消毒剂和卫生清洁剂。属于上述的药剂,除有特殊规定外,不论其用于什么对象和目的,都作为农药(pesticide)管理。农药的使用范围,不仅仅是农业和林业,还包括人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工业、仪器和设备等。农药登记现由环保局负责。一般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抗微生物剂(消毒剂)以及转基因作物等,根据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登记资料要求。 2.2管理对象美国农药有约30家大型和100家小型生产企业,2500家加工企业(FORMULATOR),29000个销售点,40000个有害生物防治服务公司,100万个农场,350万个农场使用人员,几百万个工业和政府等部分使用人员,9000万个家庭。管理内容包括农药试验、登记、再登记、标签、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废弃物处理和进出口等。 2.3管理的分工美国联邦政府EPA 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注册和管理,各州主要负责产品在州里的销售和使用。各州可以登记新的使用范围,以满足当地的特殊需要,但必须是在联邦登记没有禁止或取消过的范围,同时,不能批准没有残留限量的粮食作物。州登记的产品或使用范围,如联邦EPA 国外农药 管理情况

农药剂型大全..

中国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原母药 原药TC 母药TK 液体剂型 水剂AS 微囊悬浮剂CS 可分散液剂DC 乳油EC 水乳剂EW 微乳剂ME 油剂OL 悬浮剂SC 可溶液剂SL 超低容量剂UVL 滴加液MA 固体剂型 干悬浮剂DF 粉剂DP 细粒剂FG 颗粒剂GR 大粒剂GG 微粒剂MG 可溶性粒剂SG 可溶性粉剂SP 水分散粒剂WG 笔剂CA 可湿性粉剂WP 可溶性片剂WT 用于种子处理的剂型干拌种剂DS 悬浮种衣剂FS 种衣剂SD 湿拌种剂WS 其他剂型 气雾剂AE 块剂BF 缓释剂BR 电热蚊香液EL 电热蚊香片EM 电热蚊香浆ET 烟剂FU 乳膏GS 压缩气体制剂GA 丸剂PT 毒饵RB 喷射剂SF 片剂TA 追踪粉TP 熏蒸剂VP

主要剂型 一、乳油EC 二、微乳剂ME 三、水乳剂EW 四、可湿性粉剂WP 五、可溶性粉剂SP 六、水分散粒剂WG 一、乳油 (一)、乳油的概念 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它是由农药原药按规定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农药专用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优点:加工过程简单、设备成本低、配制技术容易掌握,有效成分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药效高。 缺点:使用大量的易燃、有毒有机溶剂,加工储运安全性差,使用时气味大,对环境相容性差。因此乳油的发展方向是高浓度乳油,部分代替有机溶剂的水基型制剂。 (二)、乳油的加工工艺 1、组分及要求:凡是液态或在常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的农药原药一般均可加工成乳油;对水溶性较强的原药,加工成乳油较为困难,需使用助溶剂。原则上,乳油含量越高越经济。 溶剂对原药起稀释和溶解作用,要求对原药溶解度大,与原药相容性好,来源丰富成本低,闪点高,常用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化合物。 乳化剂是乳油配方筛选的关键,常用复配乳化剂,多为非离子型与阴离子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混合乳化剂。 助剂能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能力,常用的如醇类、酮类、乙酸乙酯。 2、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具较好的内吸性。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用300-500倍液,在花期至膨果期前连喷2次;防治斑点落叶病,在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春梢期喷施2次,秋梢期喷1次,若能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4%农抗120水剂:属广谱抗菌素,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0倍液涂抹刮除病斑后的病疤,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药液进行喷雾,过15-20天再喷1次,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喷药时间的间隔期。 B.T杀虫剂:常用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0%-90%。防治桃小食心虫于卵果率达1%时,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刺蛾、尺蠖、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倍液。 1.8%齐螨素乳油:属抗生素类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不能杀卵。防治红蜘蛛于落花后7-10天两种害螨集中发生期喷洒5000倍液,持效期30天左右。对二斑叶螨、黄蚜、金纹细蛾也有较好的防效。

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成虫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20%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与25%灭幼脲相比,杀卵、虫效果更好,持效期长。防治金纹细蛾使用浓度为8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初期、幼虫蛀果前喷6000-8000倍液。 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卵、幼虫防治效果明显。防治金纹细蛾在其幼虫发生期使用2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幼虫蛀果前喷洒1000-1500倍液。 鱼藤酮:属植物源杀虫剂,具触杀、胃毒、生长发育抑制和拒食作用。在蚜虫发生盛期初始,用2.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喷雾。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25%杀虫双水剂:属于神经毒剂,具有较强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防治叶螨,在若螨和成螨盛发期喷洒800倍液,可兼治苹果全爪螨、梨星毛虫、卷叶蛾等。用杀虫双水剂喷雾时,可加入0.1%的洗衣粉,能增加药液的展着性。

常见的农药助剂有哪几类

常见的农药助剂有哪几类凡与农药原药混合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制剂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为农药辅助剂,简称为农药助剂。 一般来讲,农药助剂本身是没有生物活性的,但助剂选用得当与否,对农药制剂的药效性能有极大影响。例如,含10%敌稗及30%柴油的混合乳油,与不含柴油的20%敌稗乳油具有相似的杀草效果,而敌稗用量却相差1倍;使用波尔多液时,若在其中加入0.2%~0.3%骨胶,可抗雨水冲刷,且能提高防病效果。农药助剂的合理使用,往往还能提高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及降低对人畜的毒性。 填料:填料可用来稀释农药原药,减少原药用量,使原药便于机械粉碎,增加原药的分散性,是制造粉剂或可湿性粉剂的填充物质,如粘土、陶土、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滑石粉等。 湿展剂:湿展剂是指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易于湿润固体表面的助剂。此药液喷到受药表面时,易于在受药表面湿润展布,提高防治效果。如茶枯、纸浆废液、洗衣粉、拉开粉等。 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油与水)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油液的助剂,称为乳化剂。如土耳其红油、双甘油月桂酸钠、蓖麻油聚氧乙基醚、烷基苯基聚乙基醚等。 分散剂:分为两种。一种为农药原液分散剂,是一种具有高粘度特性的物质,通过机械作用,可将熔融的农药分散成胶体颗粒剂,如

废粘蜜浓缩物,纸浆废液浓缩物;另一种为农药制剂的分散剂,能防止粉剂絮结,使粉状农药在喷布时能很好地进行分散。 粘着剂:粘着剂是指能增加农药对固体表面粘着性能的助剂。药剂粘着性提高之后,可耐雨水的冲刷,提高农药的残效性。常在粉剂中加入适量粘度较大的矿物油,在液剂农药中加入适量的淀粉糊、明胶等。 稳定剂:稳定剂又称抗凝剂,能防止农药制剂(可湿性粉剂)的物理性能在贮藏过程中变坏(悬浮率降低)。 防解剂:指能防止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分解的助剂。有的将防解剂列入稳定剂一类,例如有的乳剂中加入防解剂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增效剂:本身没有杀虫、杀菌作用,但能提高原药杀虫、杀菌效果的助剂。 溶剂:溶剂是指能溶解农药原药的助剂,多用于加工乳油类农药。如苯、二甲苯等。 本文来自:重庆山丹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整理)先正达农药详细介绍.

先正达世高讲论 产品名称:10%世高水分散粒剂 产品规格:50克×100袋,10克×50袋×8盒 主要成分:10%苯醚甲环唑 农药登记证号:LS99008 分装登记证号:LS99008-F01-142 分装批准证书号:HNP32057-D3301 执行标准号:Q/320583GQB08-2003 产品特点:内吸广谱杀菌剂,可防治各类黑斑病、黑星病、炭疽病、早疫病、斑点落叶病等大多数高等真菌性病害,具有强治疗效果和长持效期的特点。使用方法: 作物防治 对象 用药量使用方法 安全 间隔期 梨树黑星病稀释6000-7000倍保护性防治:从嫩梢至10毫米幼果期,每隔7-10天喷一次药。随后视病情,每隔7-10天喷一次药。 或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 30天 精品文档

治疗性防治:发病4天内喷一次药;每隔7-10天再喷一次,或与其它药剂交替使用。 西瓜炭疽病50-75克/亩发病前或初期,叶面喷雾。3天大白菜黑斑病35-50克/亩用足量的清水稀释药剂,发病时开始叶面喷施,每隔14天左右再喷一次。21天番茄早疫病67-100克/亩用足量的清水稀释药剂,在发病前进行第一次叶面喷雾,每隔10天左右再喷一次。7天苹果树斑点落叶病稀释1500-200倍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每隔7-10天再喷一次。30天 注意事项: 1、勿让儿童接触本品,加锁保存。不能与食品、饲料存放在一起。 2、施药时,应穿长袖衣、长裤、靴子,带面罩和手套。请勿在施药现场吸烟和饮食。 3、施药后,彻底清洗防护用具,洗澡,并更换和清洗工作服。 4、本产品对鱼及水生生物有毒,勿将药液或空瓶子弃于水中,避免影响鱼类和污染水源。 5、使用过的空包装,用清水冲洗三次,压烂后土埋,切勿重复使用或改作其他用途。 6、未用完的制剂应保存在原包装内,切勿将本品置于饮料容器内。 7、本品应贮藏在避光、干燥、通风处。贮藏温度应避免低于-10℃或高于35℃。 精品文档

美国农药相关法规

美国农药相关法规 信息来源:发布人:tangchao 发布时间:2012-08-02 1.介绍 为保护公众健康与环境,在美国销售与使用农药均受到联邦与所在州相关法规的严格管控。任何人在使用农药时均会直接或者间接地要受这些法规的约束,尤其是所有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该对这些法规相当熟悉。本文将介绍美国现存主要的农药法规条款。美国现有三部最重要的联邦农药法规,规定农药分别受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以及美国农业部(USDA)共同管理。美国第一部农药法是1906年制定的《纯净食品法》(Pure Food Law),经过数次修订后现已经成为《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1938)。该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是维护食品的纯净度。这是第一部基于保护消费者免受农药残留或受农药污染食品危害的法规,规定了食品中允许的最大农药残留量标准。《联邦杀虫剂法》(Federal Insecticide Law)则于1910年生效。该法案于1947年被另一部更有效的法案:《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所取代。迄今为止,FIFRA法案也经过了多次修订。这部法规主要是处理州际间的农药贸易相关问题,尤其强调农药标签信息的准确性。美国的第三部农药法是1996年制定生效的《食品质量保护法》(Food Quality Protection Act)。该法案对《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以及《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进行了修订补充,提供了对农药更为全面的保护性监管方案。此外农药管理还受到《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以及《农药登记改进法案》(Pesticide Registration Improvement Act)的约束。 2.《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FIFRA) 该法案是美国最重要的联邦农药管理法,其生效于1947年,在1972年经过修订后成为《联邦环境农药监管法》(Federal Environmental Pesticide Control Act, FEPCA),经常也称为《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修正法案》(FIFRA Amended)。此后这一修正案已经过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1996年。《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由美国环保署负责实施执行。FIFRA提供了在美国进行农药调控的法规基础,包括对农药的销售、分发与使用的管理。FIFRA还授权美国环保署对用于特殊用途的农药进行审查与登记。此外,环保署还授权可以暂停或取消某种农药的登记,如果在持续的使用中发现会带来不良风险。FIFRA 具有一些关键的要素,包括:是一种产品许可法规,要求农药产品必须要在环保署取得登记后才能进行生产、运输与销售;而农药的登记是基于风险与收益的标准评估结果;具有数据管理及授权方面的权限;具有通过农药产品的标注、包装、组分及处置来调控农药使用的能力;具有在一定时限内批准对已经登记农药产品用于非登记用途的紧急豁免权;有权对某种产品的登记进行暂停或取消的权力,包括上诉程序、审判职能等。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 1.微生物农药品种

3.植物源农药品种

4.抗生素类农药品种

5.天敌生物类农药品种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产品在我国已登记并商品化,登记产品4种,主要是杀虫卵卡、杀虫卵袋。主要天敌产品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 二、生物农药如何使用? 1.微生物农药 掌握温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把握湿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 避免雨水冲刷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杀虫效果。 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2.植物源农药 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3.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农药理化性质

1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与农药的性质、施用方法及施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如下: 1.1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影响的预测农药理化性质的指标很多,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指标: 1.1.1 蒸气压农药进入环境后在气、水、土各介质间迁移、扩散与再分配特性受农药蒸气压影响很大,蒸气压愈大,农药就愈容易从土壤或水域环境转向大气空间,这样就容易进一步引起农药的光降解作用;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受农药蒸气压影响也很大。 1.1.2 水溶性水溶性的大小对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吸附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农药的毒性都有很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农药容易从农田流向水体,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之中,也容易被生物吸收,导致对生物的急性危害;水溶性弱脂溶性强的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对生物的慢性危害。 1.1.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指农药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的分配能力,分配系数大的农药容易在非生物物质与生物体内富集,分配系数小的农药,容易在环境中扩散,从而也扩大了农药的污染范围。 1.1.4 化学稳定性农药的稳定性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遭受物理、化学因子影响时分解难易程度的指标,这是评价农药在环境中稳定性基础资料。 1.1.5 杂质一般优质农药其杂质成份对农药影响不大,但有些农药的杂质成份则成了影响环境安全的主要对象,如666中的几点种异构体,氟乐灵中的亚硝烟弥漫胺,甲胺磷中的不纯物等,因此农药的纯度和不纯物的成份必须在基础资料中提供。 1.2 农药环境行为特征对环境安全性影响预测农药环境行为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中的表现,其中包括物理行为、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等三个方面,它比农药理化特性指标更直观地反映了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状态。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指标有: 1.2.1 挥发作用农药挥发作用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农药从植物表面、水面与土壤表面通过挥发逸入大气中的现象。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除与农药蒸气压有关外,还与施药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残留在高温、湿润、沙质的土壤中比残留在寒冷、干燥、粘质的土壤中容易发挥。农药挥发性的大小,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及其在环境中在分配的情况。挥发性大的农药一般持留较短,而在环境中的影响范围较大。 1.2.2 土壤吸附作用农药吸附作用是指农药被吸持在土壤中的能力。农药吸附能力的强弱决定与农药的水容性,分配系数与离解特性等。水溶性小,分配系数大,离解作用强的农药,容易被土壤吸附;土壤性质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影响也很大。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质地粘重的土壤,就容易吸附农药。农药吸附性能的强弱对农药的生物活性、残留性与移动性都有很大影响。农药被土壤强烈吸附后其生物活性与微生物对它的降解性能都会减弱。吸附性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doc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农业部公告第2569号附件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

附件12 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 为科学合理指导农药产品开发和农药登记,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做如下规定: 1.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已对有效成分含量做出具体规定的,有效成分含量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 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有效成分含量未做出具体规定的,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相同配比的混配制剂总有效成分含量)的设定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2.1有效成分和剂型相同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产品,其含量变化间隔值不小于5%(或50克/升);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产品,其含量变化间隔不小于有效成分含量的50%。 2.2 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含量有效数字不多于3位;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含量有效数字不多于2位。 3. 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已批准登记产品(包括相同配比的混配制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 4. 液体制剂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可以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克/升)表示;以质量浓度表示时,产品质量标准应同时规定质量分数。

5. 含有渗透剂或增效剂的农药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应当与不含渗透剂或增效剂的同类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设定要求相同。 6. 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可按照相近原则变更有效成分含量,并提交以下资料: 6.1 变更有效成分含量的说明; 6.2 含量变更后的产品化学资料,其中常温储存稳定性试验或微生物农药制剂的储存稳定性试验可使用含量变更前的试验资料; 6.3 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的,应提交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7. 特殊情形,申请人应当提交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说明和相关证明材料,由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定。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得定义 1982 年 9 月 1 日发布得《农药登记规定实施细则》称生物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或调节植物生长得微生物及植物来源得农药。《农药管理条例》与《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尚未给对于通常意义上得生物农药,我们从产品来源、利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瞧出各类生物农药之间得相互关系。 2、生物农药得分类 2、1按产品来源分类 2、1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用来开发生物农药得微生物类群很多,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大类群。 2、12植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即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得农药,例如印楝素、苦参碱。 2、13动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动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斑蝥素与低聚糖素等。 2、2按利用形式分类、 2、21活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制成得生物农药,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类活体型生物农药。 2、22抗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对生物内含物或生物代谢产物制成得生物农药 2、23载体型生物农药 即转基因生物

3.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1微生物农药得类型与品种 3、11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 农药——杀菌剂 目前用来开发成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得微生物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等三大类群。已经获准登记得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逾 18 种,其中真菌杀菌剂逾 6种、细菌杀菌剂逾 12 种。 3、111真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已经获准登记得逾 6 种,它们就是寡雄腐霉菌、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噬菌核霉、盾壳霉 ZS-1SB、小盾壳霉 GMCC8325。 3、112放线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放线菌在农药领域中应用最多得就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但主要就是利用其代谢产物(多种农用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而不就是其活体。也可利用放线菌对病原微生物得颉颃作用制成活体抗生菌制剂应用,例如我国开发得“5406”抗生菌为

常见生物农药

常见生物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 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 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 败血症死亡。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20℃为适宜 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青虫菌和杀螟杆菌菜青虫吃了粘有青虫菌的菜叶 虫等害虫。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农药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15-20天 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这两类农药是真菌生物农药。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 的防治效果。 鱼藤酮又名施绿宝。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 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果 2.5% 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喷施。 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爱福丁、害极灭、农家乐、除虫菌素、齐墩菌素、阿巴丁、隆维康等。 1.84500 5000倍液喷施。 饥饿而死亡。用以防治梨小食心虫、苹果卷叶蛾、葡萄小卷叶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 武大绿洲1 速复制导致幼虫染病死亡。可用于防治果树鳞翅目害虫、梨食心虫等。如防治梨食心虫等钻 般用1.1100071023次。 300倍液喷施72次。 2—施壮600 800 侵入、并使糖度提高作用。一般用1.5糖果乐水剂6007天一次

421 树黑星病等。一般用221水剂600倍液喷施。 阿米西达杀菌机理为用于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桃褐腐病、核桃黑星病、葡萄霜 25500800倍液喷雾。多氧清又名宝丽安、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兴农606等。是一种广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可用以防治梨黑斑病、轮纹病、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白粉 用3600900712次。 克菌康又名中生霉素。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葡 在发病初期用31000-120034次。 根复特又名根腐110 栽期用2.5800600300毫升灌根。抑制病菌细胞

苗木常见农药种类

苗木常见农药种类 1、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有杀螨作用,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酯等农药。它们主要通过胃毒、触杀、熏蒸和内吸4种方式起到杀死害虫作用。 2、杀螨剂是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的药剂,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农药。杀螨剂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螨防治效果不一样,有的对卵和幼虫或幼螨的触杀作用较好,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 3、杀菌剂是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农药。主要起抑制病菌生长,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和渗进作物体内消灭入侵病菌的作用。大多数杀菌剂主要是起保护作用,预防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除草剂是专门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药剂,如除草醚、杀草丹、氟东灵、绿麦隆等农药。根据它们杀草作用可分为触杀性除草剂和内吸性除草剂,前者只能用于防治由种子发芽的一年生杂草,后者可以杀死多年生杂草。有些除草剂在使用浓度过量时,草、苗都能杀死或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专门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如赤霉素(九二O)、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农药。这类农药具有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效应,可以促进或抵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6、杀线虫剂适用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4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和有机磷类。 7、杀鼠剂杀鼠剂按作用方式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按来源分为无机杀鼠剂、有机杀鼠剂和天然植物杀鼠剂。按作用特别分为急性杀鼠剂(单剂量杀鼠剂)及慢性抗凝血剂(多剂量抗凝血剂)。

中国出口美国主要农药品种

药出口2010-04-01 09:23:03 阅读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中国出口美国主要农药品种 唑草酮原药,仲丁威原药,右旋烯丙菊酯原药,莠去津原药,莠灭净原药,异菌脲原药,异噁草松原药,异丙甲草胺原药,乙氧氟草醚原药,乙酰甲胺磷原药,乙烯利原药,野麦畏原药,亚胺硫磷原药,溴氰菊酯原药,辛酰溴苯腈原药,硝磺草酮原药,烯唑醇原药,烯酰吗啉原药,烯草酮原药,烯草酮 37%母液,西玛津原药,戊唑醇原药,特丁净原药,霜脲氰原药,霜霉威盐酸盐原药,双甲脒原药,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杀虫畏原药,三唑酮原药,三乙膦酸铝原药,三氯吡氧乙酸原药,三苯基氢氧化锡原药,噻吩磺隆原药,噻苯隆原药,嗪草酮原药,嗪草酸甲酯原药,灭蝇胺原药,灭多威原药,醚苯磺隆原药,咪唑乙烟酸原药,麦草畏原药,氯氰菊酯原药,氯嘧磺隆原药,氯菊酯原药,氯磺隆原药,氯化苦液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原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氯吡脲原药,硫酰氟原药,硫酰氟熏蒸剂,硫双威原药,磷化锌原药,联苯菊酯原药,利谷隆原药,克菌丹原药,克百威原药,抗蚜威原药,抗倒酯原药,精喹禾灵原药,腈菌唑原药,精噁唑禾草灵原药,甲霜灵原药,甲霜灵原药,甲哌鎓原药,甲萘威原药,甲基嘧啶磷原药,甲基硫菌灵原药,甲磺隆原药,甲磺草胺原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福美双原药,氟节胺原药,氟磺胺草醚原药,氟虫腈原药,二嗪磷原药,二氯吡啶酸原药,二甲戊灵原药,多效唑原药,多菌灵原药,对二氯苯原药,毒死蜱原药,啶虫脒原药,丁酰肼可溶粉剂,敌草隆原药,除草啶原药,赤霉酸原药,赤霉酸结晶粉,赤霉酸A4+A7原药,草甘膦原药,草甘膦异丙胺盐 62%母药,草铵膦原药,丙环唑原药,苄嘧磺隆原药,苄氨基嘌呤原药,避蚊胺原药,吡蚜酮原药,吡虫啉原药,苯磺隆原药,百治磷原药,百菌清原药,百草枯 42%母药,胺鲜酯原药,胺菊酯原药,氨氯吡啶酸原药,氨磺乐灵原药,氨氟乐灵原药,阿维菌素原药,zeta-氯氰菊酯原药,S-诱抗素原药,Es-生物烯丙菊酯原药,82.5%百菌清水分散粒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75.7%草甘膦可溶性粒剂,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75%甲嘧磺隆水分散粒剂,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72%异丙甲草胺乳油,70%乙烯利原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5%春雷霉素原药,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62%草甘膦异丙胺盐母药,62%草甘膦水剂,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甲磺隆水分散粒剂,60%甲磺隆可湿性粉剂,60%甲磺隆可分散粒剂,60%苄嘧磺隆水分散粒剂,56%磷化铝丸剂,56%磷化铝片剂,55%春雷霉素原药,53.1%咪唑烟酸异丙胺盐,50%莠去津悬浮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48%异噁草松乳油,48%氟磺胺草醚水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42%杀线威水溶性液剂,42%百草枯母液,42%百草枯母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41%草甘膦水剂,40%乙烯利水剂,40%灭多威可溶粉剂,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0%敌草快母药,40%百菌清悬浮剂,375克/升硫双威悬浮剂,37%烯草酮母液,36.2%磺草灵钠盐水剂,350克/升硫双威悬浮剂,35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35%克百威悬浮剂,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2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9.5%氯嘧苯可分散粒剂,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25%氯嘧磺隆可分散粒剂,25%砜嘧磺隆可分散粒剂,25%多效唑悬浮剂,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40克/升吡虫啉悬浮剂,24%杀线威水溶性液剂,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克/升吡虫啉可溶液剂,20%氰戊菊酯乳油,20%啶虫脒可溶粉剂,20%吡虫啉可溶液剂,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15%吡虫啉胶饵,2,4-滴原药,2%阿维菌素乳油,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25克/升氟节胺乳油,1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