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们学校的发展

浅谈我们学校的发展

浅谈我们学校的发展
浅谈我们学校的发展

浅谈我们学校的发展

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思想是行为的基础,我们要有超前的思想才能改变学校滞后的现象。“办怎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一直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明确办学思想与理念才能有办学思路,才会给办学定位,才能使学校健康稳步发展。由此,通过培训学习加上我们学校的自身条件,我浅谈一下我们学校的发展。

首先坚持环境育人的思想,给师生一个集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在一个清新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以此陶冶自己的情操。预计增加绿化面积80平方米,修建5个花坛,投入适量资金,购置花草树木,合理运用每一个空间,切实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和艺术化,创建花园式校园环境。另外打造班级文化,建立班级文化理念,办好班级黑板报,精心创设文化墙,校园内张贴激励标语,布置校园文化墙,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布置方面,我们将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利用楼梯、走廊墙壁,布置“知识墙”,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加强校园绿化的补充与管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和期末,邀请校外绿化专业人士来校管理、指导,安排相关人员对绿化地带专业管理,使整个校园优雅美观,努力为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在学校规划上,我们添置了设备,分步实施,添置计算机,开设了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接触现代化教学,微机操作教学,创办有新意,生动灵活的现代化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益提高自己,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课程开全,开活,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是体、美、劳,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无权去抹杀孩子们的天性,相反我们有义务去发现孩子们的天赋并让其得到很好的发展。加大力度进行作业改革,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按需布置将把闲作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凸显实践探究作业;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作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丰富作业的形式,由扶到放地把作业设计权交给学生,让作业成为学生喜爱的礼物。深入推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将生活教育课程纳入校本课程;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积极开展家教规律研究,定期开展家长课程培训活动,家校配合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质。将儿童的道德成长与其具体可感的丰富生活相融合,在学校生活中、课程中,在一切自然场景中,将儿童天然的美好德性发现并张扬出来。与学生商议确定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取消任何道德灌输,多讲故事,多让儿童亲近自然、亲近艺术、亲近同伴和老师;检点学校和教师的每一个教育手段是否符合道德,是否以牺牲了儿童的自由、尊严和幸福为代价。让教师与儿童的德性共同成长,教师再不扮演圣人,并且不再设定指标考核教师德育工作,只让儿童去表彰教师的美好品格;向全体老师提出向儿童学习,并像儿童那样纯洁而善良。增强体质更是义不容辞,现在全民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金乡是大蒜之乡,每年会在农忙季节放点农忙假,学生应该积极去参与劳动,去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去珍惜劳动成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生的人生视野,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实践生活,从中体察、感

机会出去学习,学习就是给自己加餐,每人都有份,不是哪个人的特权。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紧张而又轻松的教学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教师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校教育工作。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社会自考及本科学历考试,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二是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抓提高。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学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听讲座、听课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落实课改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全年级教学质量,力争教学质量位居全镇第一名。我们将实施同伴互助共成长工程,不求一枝独秀,但求满园芬芳。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优质理想的教育。学校将继续践行“自主的才是幸福的,主动的才是快乐的,全员的才是共赢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共成长”常态课研究、教师基本功培训、班主任特色经验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双线”“双动力”研究,活动中,既倡导级部、教研组针对学校工作重点进行集体探索,又鼓励个人尝试特色研究。人人参加的参与式研究必将点燃草根研究的热情,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团队推波助澜,实现校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把我们将实施同伴互助共成长工程,不求一枝独秀,但求满园芬

芳。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优质理想的教育。学校将继续践行“自主的才是幸福的,主动的才是快乐的,全员的才是共赢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通过开展“同伴互助共成长”常态课研究、教师基本功培训、班主任特色经验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双线”“双动力”研究,活动中,既倡导级部、教研组针对学校工作重点进行集体探索,又鼓励个人尝试特色研究。人人参加的参与式研究必将点燃草根研究的热情,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团队推波助澜,实现校内教育的均衡发展。把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作为研究的目标。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继续打造主题节日文化活动,让每一个都能成为节日的主人。做活做实社团活动,开发学校特色的精品活动课程。继续推行艺术教育改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好,每一个孩子都有舞台。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紧张而又轻松的教学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教师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创办特色学校,一、书香文化校园,开设图书馆,增添专业图书管理员,让图书管理专业化,系统化。全校开展读书周,每人都读几本名著,让学生真正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书中悟出道理,不断提升自己,达到全校读书的高潮。,二、安全责任校园,“安全重于泰山”,定期班级开办“安全手抄报”,安全常挂嘴边,时时不忘安全第一。三、诚实守信校园。生于济宁礼仪之乡,有义务传承孔孟文化,做人诚在先,做诚实守信的人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校形成良好的诚信风气,人人讲诚信,人

人做诚实守信之人。

学校有机的结合和适当调整,科学的安排各项工作,以人为本,使学校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真正做到人们满意学校。

金乡县王丕镇中心小学

校长赵英奎

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人因工程学论文

人因工程学论文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要了解一门学科,就必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前导期 1945之前 人因工程的发展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由考古学的研究可知,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开始发展简单的手工具、器皿,以扩展人的能力。为了便利使用,工具与器皿的设计与製造不断地改进,虽然当时所有的改善与设计皆以试误(Trial and Error)方式进行,并非经过严谨的设计与考虑步骤,但是其成效仍然非常惊人,在二、三千年之前,人类已在埃及、印度、中国具有非凡的成就。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寒梅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10407105) 摘要:以人因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范畴为基础,以2001年~2005年人因工程各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关键词和主要相关杂志内容检索统 计为依据,通过对已检索文献的阅读和比较,分析了21实际最初五 年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对象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国内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发展现状,提出了人因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热点 1.引言 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人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人因工程研究领域涉及到几乎所有与“人”有关的系统。国外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科学管理),初始阶段(疲劳研究、人员选拔和培训)、成长阶段(人机界面设计)和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人 因研究比国外晚20年~50年,真正的发展是在1980年以后,主要以学习和引进西方人因工程理论和方法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21实际,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与此

相关的人因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及应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诞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明确研究热点,进而把握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2.1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规模和成果的分析鲜有涉猎,因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咨询、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与人因工程学研究、应用和相关的外文期刊。其次,统计了从2001年1月到2005年6月为止的共1416篇英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统一甄选和聚类。 总体来看,国外涉及人因工程研究的期刊较多,发表的论文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热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领导学术前沿。国外近五年人因工程研究内容包括人体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研究、作业场所改善与作业方法研究、人因工程与行业研究、特殊人群研究、产品设计与评价、人机系统整体研究、组织和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研究,以及人因工程项目成本绩效分析。图1描述了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所占比重。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作为一门工程技术,人因工程学不同于其他一般工程技术学科的一些要点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时期(20世纪初期)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1940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 — 1960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 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 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 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 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 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 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人因工程学课后作业解答

人因工程学课后作业解 答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郭伏、钱省三主编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展史 萌芽时期(20 世纪初期)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年)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年)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1960 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 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 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自 1924 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 8 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论文

我校学生公寓电脑桌的人机评析和改进设计 摘要:针对学校现有的学生公寓电脑桌在设计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应用人因工程学理论,引入人性化设计理念,优化宿舍电脑桌的设计,改进宿舍电脑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文章详细介绍了现有学生公寓电脑桌在设计上的一些不符合人因工程学的地方,并对所存在的设计上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科学的改进措施。 Abstract:Design of computer desk in the students ' dormitory for the school has existed in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Application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theory and introduction of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optimize dormitory design of computer desk, improves the dormitory computer table some deficiencies which exists in the design. The article details the existing student apartments on the computer desk in the design does not meet some of the local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and the existence of design problems made feasible, scientific improvements. 关键字:电脑桌;人机评析;改进;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史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史 起源20世纪初期,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50多年历史。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孕育阶段(20世纪前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成长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1960)、发展阶段(1960——)。 孕育阶段——对劳动工效苛刻追求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选择石块打制成可供敲、砸、刮、割的各种工具,从而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为了扩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便不断地创造发明,研究制造各种工具、用具、机器、设备等。但是,人类却忽略了对自己制造的生产工具与自身关系的研究,于是导致了低效率,甚至对自身的伤害。 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能力与其使用的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的研究人机关系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人与操作方法的研究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首推现代管理学的先驱——泰勒。1898年泰勒进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后,对铲煤和矿石的工具——铁锹进行研究,找到了铁锹的最佳设计以及每次铲煤和矿石的最适合重量。同时,泰勒还进行了操作方法的研究,剔除多余的不合理的动作,制定最省力高高效的操作方法和相应的工时定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911年吉尔布雷斯夫妇通过快速拍摄影片,详细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将工人的砌砖动作进行简化,使砌砖速度由原来的120块/h提高到350块/h。现代心理学家闵斯托博格1912年前后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等书,将当时心理技术学的研究成果与泰勒的科学管理学从理论上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选拔与培训,使工人适应于机器。20世纪20年代,心里技术学传入中国。该阶段人机关系研究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进行设计,通过选拔和训练,使人适应于机器。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为人机工程学学科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人的工作能力与使用的工具及作业方法之间的关系。比较著名的试验是: 铁铲作业试验--- 1898 泰勒 (F.W.Taylor) 砌砖作业试验---1911吉尔伯勒斯夫妇(F.B.Gilreth)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孕育了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 人机关系特点: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成长阶段——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武器装备变得空前的庞大和复杂。此时,完全依靠选拔和训练人员,以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武器的性能要求,事故率大量增加。据统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人因工程学

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学 -----浅谈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人因工程学或人的因素学。在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用得最多,常在核电工业、一般生活领域或生活用品设计中使用,我国用这个名称的也比较多。 导言(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工业工程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向:1、生产管理与优化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人因工程学。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只是目前在国内人们对于人权以及这方面的关注不够,目前发展并不算太好,但是还是很有前景的。比如:人因工程学里面研究的人体工作原理,对于工作环境的设计以便减轻工人的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人因工程学在深层次上远比这个要复杂和有用。 目录 一、人因工程的定义 二、人因工程的发展 三、人因工程的目的 四、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人因理论的应用方法 六、案例分析 人因工程也叫人—机器—环境系统工程学 1.人因工程的定义:这门学科是以人为主要因素,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人体科学知识于工程技术设计和作业管理,

特别是安全设计和安全管理。以人为本,着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绩效,防止人的失误,在尽可能使系统中人员安全、舒适的条件下,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而日本日本IE协会(JIIE)对其定义为“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统一考虑人—机器—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优化”意味着,既要使机器的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人“安全、高效、舒适”,即“机宜人”,也要考虑通过培训和管理使人适应机器,即“人适机”。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不符合人因工程学原则。 2.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二战后人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一般的产业中,如汽车业、机床、工业机械、交通安全、劳动保等方面。自60年代至今, 人体工程学开始应用于家庭生活中,其目的在于把对人——机系统的想法扩展到人——物系统上,乃至人——空间的系统上,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便利和舒适。如果说,针对工业产品设计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是人——机、人——物系统的话,那么,侧重室内外设计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人——物系统、人——环境系统。 70年代后期,我国的人体工程学才有起步,人体工程学首先是应用在家具设计上。 80年代,人体工程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

人因工程部分答案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的总趋势还是侧重应用。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特殊工作环境。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等。 3.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有哪几个?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

2020人因工程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谢量 ?B. 安静代谢量 ?C. 能量代谢量 ?D. 代谢量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工作场所处得局部气候条件称为() ?A. 微气候 ?B. 局部气候 ?C. 感官气候 ?D. 小气候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能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称为应激源,下列选项中不是应激源的是()?A. 工作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组织、社会因素 ?D. 人为因素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以下不属于疲劳一般规律的是() ?A. 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 ?B. 疲劳没有累积效应 ?C. 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 ?D. 人体疲劳有一定适应能力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5 .下列不属于冷色的是() ?A. 青 ?B. 绿 ?C. 橙 ?D. 蓝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从功能上说,工作记忆是思维过程中()保持的地方?A. 结果 ?B. 记忆 ?C. 过程 ?D. 感觉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张程度。 ?A. 体力消耗 ?B. 脑力消耗 ?C. 体力活动 ?D. 脑力活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 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 照度 ?B. 光强 ?C. 视度 ?D. 亮度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 硫氧化物 ?B. 氢气 ?C. 氮氧化物 ?D. 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觉醒水平即大脑皮层的()水平

人因工程课程小结

工业工程专题 课程小结报告班级机电学号 姓名成绩 日期

目录 1 人因工程概述 (1) 1.1人因工程的定义 (1) 1.2人因工程的发展史 (1) 2 人的因素 (3) 2.1人的生理因素 (3) 2人的心理因素 (4) 3 人的特征 (5) 3.1人体的测量 (5) 3.2人体测量方式 (5) 3.3CAD技术人体测量的应用 (5) 4 人的作业特征 (6) 4.1体力工作负荷 (6) 4.2能量消耗 (6) 4.3劳动强度 (6) 4.4作业疲劳 (7) 5 作业环境 (8) 5.1温度 (8) 5.2照明 (8) 5.3噪音 (8) 5.4运动 (9) 6 人因工程的应用 (10) 6.1人因工程在学生寝室的应用 (10) 6.2人因工程在银行的应用 (10) 6.3人因工程在火车站的应用 (10) 7 总结 (11)

1 人因工程概述 1.1人因工程的定义 在学习工业工程专题和自主查阅资料之后,我懂得了人因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多种学科,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本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学科、各领域、各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该学科下定义、定名称,反映不同的研究重点和应用范围,至今仍未统一,在不同的国家通常都有着不同的名称,常见的名称有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工程学等。 虽然学科的名称没有统一,定义也没有统一,但是得到各国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是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的定义: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闲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本课程人因工程学定义为: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1.2人因工程的发展史 本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提倡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是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8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特别在1960年到1980年间的二十年,是人因工程学迅速发展和壮大的时期。到六十年代,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基本上集中在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二) 心理学的应用 人在空间环境中工作、生活,无时无刻不与自身当时的心理状况发生关系,同样的空间状况,不同的人候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其中尤其是私密性和年龄差异可供探讨。 1.私密性 首先我们看个例子,人们在餐厅对座位进行选择时,首选目标总是位于角座处的座位,特别是靠窗的边座,一般不愿坐中央(图1)。从私密性的观点来看,这样的选择顺序是为了控制交流程度。处于角落位方位少,使用者可按其意愿观察别人,同时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自己交流给他人的信息。但如果在视分割,使得在中央的座位也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则可大大提高中央座位的使用率(图2)。 私密性(privacy)的定义就是每个人对关于他的那种信息可以以哪种方式与他人交流的权利。它在解释上就是某种程度的控制交流。人们出于私密性的要求,会人为地控制一个十分接近的区域来保证某人与外界的隔绝。 那么是不是获取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呢?回答是否定的。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往往会靠近柱子或墙候车,这样就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私密性水平相对较高的场所,而不愿卷入人流的活可以主动地减少获取外部空间的信息量。这种人的行为模式在进行车站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进去,这也是无柱的候车大厅内人流分布不均匀、秩序较乱的主要原因。这种行为方式的产生,是由于高密度的空间理负荷及信息数量和质量对人产生心理影响的结果。 人的空间行为是一种社会过程。使用空间时人与人之间不会机械地按尺寸排列,而会有一定的空间距距离以及视觉接触、联系和身体导向等控制着个人信息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呈现出使用空间时的一系列像气泡状的个人空间模式,它是空间中个人的自我边界,且边界亦会随两人关系亲近而互相融合。此模式空间的确定,远不是按人体尺寸来排列的。只有当设计的空间形态与尺寸符合人的行为模式时,才能保证效地利用。如公共场所座椅的设计,往往四人座椅在实际使用中只坐两人甚至一人,呈现出明确的个人空果将座椅进行划分,甚至仅用线条划分出四个位置,就往往可以提高它的使用效率,因为此时的划分在视个人空间的边界,从而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再如在非正式的交流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面对面的方式,而不方式。但在住宅、旅馆等设计中,却往往出现边靠边的座位布置,这同样使空间和家具不能有效地为人服用空间时总是以某种积极的或消极的社会接触 方式来维持与他人的交流,在空间设计中应充分满足这种行为需求。 近年来,“玄关”的设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体现了一种私密性的观点。“玄关”这个空间除了具有更出门前整理容貌等功能外,还可以创造一个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同时起到分隔共、私领域的作用,也为室内的私密性。 在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时要重视一种在不同程度上复杂的个人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应着重考虑的是人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日期:

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寒梅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0110407105) 摘要:以人因工程学科研究方向和对象范畴为基础,以2001年~2005年人因工程各研究领域发表文章关键词和主要相关杂志内容检索统计为依据,通过对已检索文献的阅读和比较,分析了21实际最初五年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对象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国内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环境发展现状,提出了人因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研究热点 1.引言 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从人的心理、生理等特征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优化,以达到提高系统效率,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人因工程研究领域涉及到几乎所有与“人”有关的系统。国外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科学管理),初始阶段(疲劳研究、人员选拔和培训)、成长阶段(人机界面设计)和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的人因研究比国外晚20年~50年,真正的发展是在1980年以后,主要以学习和引进西方人因工程理论和方法为主。 人类社会进入21实际,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的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与此

相关的人因工程学科在理论研究及应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诞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因工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异同,明确研究热点,进而把握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2.国内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2.1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国外人因工程学研究规模和成果的分析鲜有涉猎,因此本文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的准备工作,并通过专家咨询、因子分析,最终确定与人因工程学研究、应用和相关的外文期刊。其次,统计了从2001年1月到2005年6月为止的共1416篇英文文献,对其内容进行了逐一分析、统一甄选和聚类。 总体来看,国外涉及人因工程研究的期刊较多,发表的论文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热点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领导学术前沿。国外近五年人因工程研究内容包括人体研究、工作负荷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研究、作业场所改善与作业方法研究、人因工程与行业研究、特殊人群研究、产品设计与评价、人机系统整体研究、组织和管理中的人因工程研究,以及人因工程项目成本绩效分析。图1描述了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所占比重。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doc 13页)

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及应用(doc 13页)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概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综上所述,人因工程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