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1.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基本事实

a>b?________;a=b?________;a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如果a>b,那么________;如果________,那么a>b.即a>b?________.

(2)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________.

(3)可加性:如果a>b,那么____________.

(4)可乘性:如果a>b,c>0,那么________;如果a>b,c<0,那么________.

(5)乘方:如果a>b>0,那么a n________b n(n∈N,n>1).

(6)开方:如果a>b>0,那么n

a________

n

b(n∈N,n>1).

3.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1)性质1:|a+b|≤________.

(2)性质2:|a|-|b|≤________.

性质3:________≤|a-b|≤________.

4.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a的解集

(2)|ax+b|≤c (c>0)和|ax+b|

①|ax+b|≤c?______________;

②|ax+b|≥c?______________.

(3)|x-a|+|x-b|≥c和|x-a|+|x-b|≤c型不等式的解法

①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利用“零点分段法”求解,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③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5.基本不等式

(1)定理: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基本不等式):如果a ,b >0,那么a +b

2________ab ,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

立.也可以表述为:两个________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 (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________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________值; ②如果它们的积P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________时,它们的和S 取得最________值. 6.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1)定理 如果a ,b ,c 均为正数,那么a +b +c 3________3

abc ,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

成立.

即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 (2)基本不等式的推广

对于n 个正数a 1,a 2,…,a n ,它们的算术平均__________它们的几何平均,即

a 1+a 2+…+a n

n ________n

a 1a 2…a n ,

当且仅当________________时,等号成立. 7.柯西不等式

(1)设a ,b ,c ,d 均为实数,则(a 2+b 2)(c 2+d 2)≥(ac +bd )2,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

(2)设a 1,a 2,a 3,…,a n ,b 1,b 2,b 3,…,b n 是实数,则(a 21+a 22+…+a 2n )(b 21+b 22+…+b 2

n )≥(a 1b 1

+a 2b 2+…+a n b n )2,当且仅当b i =0(i =1,2,…,n )或存在一个数k ,使得a i =kb i (i =1,2,…,n )时,等号成立.

(3)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设α,β是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 8.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1)比较法 ①求差比较法

知道a >b ?a -b >0,a b ,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种方法称为求差比较法. ②求商比较法

由a >b >0?a

b >1且a >0,b >0,因此当a >0,b >0时要证明a >b ,只要证明________即可,这

种方法称为求商比较法.

(2)分析法

从待证不等式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__________,直到将待证不等式归结为一个已成立的不等式(已知条件、定理等).这种证法称为分析法,即“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3)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或定理,经过推理论证,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即“由因寻果”的方法,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综合法. (4)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第一步:作出与所证不等式________的假设;

第二步:从条件和假设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论,否定假设,从而证明原不等式成立. (5)放缩法

所谓放缩法,即要把所证不等式的一边适当地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化简,并使它与不等式的另一边的不等关系更为明显,从而得到欲证不等式成立. (6)数学归纳法

设{P n }是一个与自然数相关的命题集合,如果:(1)证明起始命题P 1(或P 0)成立;(2)在假设P k 成立的前提下,推出P k +1也成立,那么可以断定{P n }对一切自然数成立.

1.不等式|2x -1|-|x -2|<0的解集为__________. 2.不等式1<|x +1|<3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

3.(2013·福建改编)设不等式|x -2|

2?A .则a 的值为________.

4.已知a 、b 、m 均为正数,且a

b ,N =a +m b +m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5.设a =3-2,b =6-5,c =7-6,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题型一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例1 (2012·课标全国)已知函数f (x )=|x +a |+|x -2|. (1)当a =-3时,求不等式f (x )≥3的解集; (2)若f (x )≤|x -4|的解集包含[1,2],求a 的取值范围.

思维升华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1)利用绝对值的定义,通过分类讨论转化为解不含绝对值符号的普通不等式;

(2)当不等式两端均为正号时,可通过两边平方的方法,转化为解不含绝对值符号的普通不等式;

(3)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求解.

已知函数f(x)=|x-a|.

(1)若不等式f(x)≤3的解集为{x|-1≤x≤5},求实数a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f(x)+f(x+5)≥m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题型二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例2已知3x2+2y2≤6,求证:2x+y≤11.

思维升华使用柯西不等式时,关键是将已知条件通过配凑,转化为符合柯西不等式条件的式子,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a2+b2)(c2+d2)≥(ac+bd)2,当且仅当ad=bc时等号成立.

若3x+4y=2,试求x2+y2的最小值.

题型三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例3 已知a ,b ,c ∈(0,+∞),且a +b +c =1, 求证:(1)(1a -1)·(1b -1)·(1

c -1)≥8;

(2)a +b +c ≤ 3.

思维升华 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是“由因导果”,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执果索因”,它们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综合法往往是分析法的逆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楚,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往往用分析法找思路,用综合法写步骤,由此可见,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转化,互相渗透,互为前提,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可以增加解题思路,开阔视野.

设a ,b ,c >0,且ab +bc +ca =1.

求证:(1)a +b +c ≥3; (2) a bc

+ b ac

+ c

ab

≥3(a +b +c ).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典例:(10分)解不等式|x +1|+|x -1|≥3.

思维启迪 本题不等式为|x -a |+|x -b |≥c 型不等式,解此类不等式有三种方法:几何法、分区间(分类)讨论法和图象法. 规范解答

解 方法一 如图所示,设数轴上与-1,1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那么A ,B 两点的距离和为2,因此区间[-1,1]上的数都不是不等式的解.设在A 点左侧有一点A 1,到A ,B 两点的距离和为3,A 1对应数轴上的x .

[4分]

∴-1-x +1-x =3,得x =-3

2

.

同理设B 点右侧有一点B 1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为3,B 1对应数轴上的x ,∴x -1+x -(-1)=3.∴x =3

2

.

从数轴上可看到,点A 1,B 1之间的点到A ,B 的距离之和都大于3;点A 1的左边或点B 1的右边的任何点到A ,B 的距离之和都大于3.[8分]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32∪????3

2,+∞.[10分] 方法二 当x ≤-1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x +1)-(x -1)≥3,解得:x ≤-3

2.[3分]

当-1

x +1-(x -1)≥3,即2≥3.不成立,无解.[6分] 当x ≥1时,原不等式可以化为 x +1+x -1≥3.所以x ≥3

2

.[9分]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

??x |x ≤-32或x ≥32.[10分]

方法三 将原不等式转化为|x +1|+|x -1|-3≥0. 构造函数y =|x +1|+|x -1|-3, 即y =????

?

-2x -3,x ≤-1;-1,-1

2x -3,x ≥1.

[3分]

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函数的零点是-32,32

.

从图象可知,当x ≤-32或x ≥3

2时,y ≥0,[8分]

即|x +1|+|x -1|-3≥0.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2∪???

?3

2,+∞.[10分]

温馨提醒 这三种方法是解|x +a |+|x +b |≥c 型不等式常用的方法,方法一中关键是找到特殊点,方法二中的分类讨论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方法三则要准确画出函数图象,并准确找出零点.

方法与技巧

1.解绝对值不等式主要是通过同解变形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一般可用零点分段法求解,对于形如|x -a |+|x -b |>m 或|x -a |+|x -b |<m (m 为正常数),利用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较简便.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灵活,要注意体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证明方法.

3.柯西不等式的证明有多种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教材中的参数配方法(或判别式法)等,参数配方法在解决其它问题方面应用比较广泛.柯西不等式的应用比较广泛,常见的有证明不等式,求函数最值,解方程等.应用时,通过拆常数,重新排序、添项,改变结构等手段改变题设条件,以利于应用柯西不等式. 失误与防范

1.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2.掌握分类讨论的标准,做到不重不漏.

3.利用基本不等式必须要找准“对应点”,明确“类比对象”,使其符合几个著名不等式的特征.

4.注意检验等号成立的条件,特别是多次使用不等式时,必须使等号同时成立.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1.已知集合A ={x ∈R ||x +3|+|x -4|≤9},B ={x ∈R |x =4t +1t -6,t ∈(0,+∞)},求集合A ∩B .

2.(2013·江苏)已知a ≥b >0,求证:2a 3-b 3≥2ab 2-a 2b .

3.若a 、b 、c 均为实数,且a =x 2-2y +π2,b =y 2-2z +π3,c =z 2-2x +π

6.求证:a 、b 、c 中

至少有一个大于0.

4.(2013·课标全国Ⅱ)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b +bc +ac ≤13;(2)

a 2

b +b 2

c +c 2

a ≥1.

5.设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M.

(1)求集合M;

(2)若a,b∈M,试比较ab+1与a+b的大小.

6.(2013·辽宁)已知函数f(x)=|x-a|,其中a>1.

(1)当a=2时,求不等式f(x)≥4-|x-4|的解集;

(2)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f(2x+a)-2f(x)|≤2的解集为{x|1≤x≤2},求a的值.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1.若n ∈N *

,S n =1×2+2×3+…+n (n +1),求证:n (n +1)2

2

.

2.(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函数f (x )=|2x -1|+|2x +a |,g (x )=x +3. (1)当a =-2时,求不等式f (x )

(2)设a >-1,且当x ∈????-a 2,1

2时,f (x )≤g (x ),求a 的取值范围.

3.(2012·福建)已知函数f (x )=m -|x -2|,m ∈R ,且f (x +2)≥0的解集为[-1,1]. (1)求m 的值;

(2)若a ,b ,c ∈R +,且1a +12b +1

3c =m ,求证:a +2b +3c ≥9.

4.设a ,b ,c 为正实数,求证:1a 3+1b 3+1

c 3+abc ≥2 3.

答案

要点梳理

1.a -b >0 a -b =0 a -b <0

2.(1)b c (3)a +c >b +c (4)ac >bc ac (6)> 3.(1)|a |+|b | (2)|a +b | |a |-|b | |a |+|b | 4.(1){x |-a a 或x <-a } {x |x ∈R 且x ≠0} R

(2)①-c ≤ax +b ≤c ②ax +b ≥c 或ax +b ≤-c 5.(2)≥ a =b 正数 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 (3)①x =y 大 ②x =y 小 6.(1)≥ a =b =c 不小于 (2)不小于 ≥ a 1=a 2=…=a n 8.(1)①a -b >0 ②a

b >1 (2)充分条件

(4)相反 (5)放大或缩小 夯基释疑

1.{x |-1b >c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例1 解 (1)当a =-3时,f (x )=????

?

-2x +5,x ≤2,1,2

2x -5,x ≥3.

当x ≤2时,由f (x )≥3得-2x +5≥3,解得x ≤1; 当2

当x ≥3时,由f (x )≥3得2x -5≥3,解得x ≥4. 所以f (x )≥3的解集为{x |x ≤1或x ≥4}. (2)f (x )≤|x -4|?|x -4|-|x -2|≥|x +a |. 当x ∈[1,2]时,|x -4|-|x -2|≥|x +a | ?4-x -(2-x )≥|x +a |?-2-a ≤x ≤2-a . 由条件得-2-a ≤1且2-a ≥2,即-3≤a ≤0. 故满足条件的a 的取值范围为[-3,0].

跟踪训练1 解 方法一 (1)由f (x )≤3得|x -a |≤3,解得a -3≤x ≤a +3. 又已知不等式f (x )≤3的解集为{x |-1≤x ≤5},

所以?

????

a -3=-1,a +3=5,解得a =2.

(2)当a =2时,f (x )=|x -2|,设g (x )=f (x )+f (x +5), 于是g (x )=|x -2|+|x +3|=????

?

-2x -1,x <-3,5,-3≤x ≤2,

2x +1,x >2.

所以当x <-3时,g (x )>5; 当-3≤x ≤2时,g (x )=5; 当x >2时,g (x )>5.

综上可得,g (x )的最小值为5.

从而,若f (x )+f (x +5)≥m ,即g (x )≥m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为(-∞,5].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当a =2时,f (x )=|x -2|. 设g (x )=f (x )+f (x +5).

由|x -2|+|x +3|≥|(x -2)-(x +3)|=5(当且仅当-3≤x ≤2时等号成立),得g (x )的最小值为5. 从而,若f (x )+f (x +5)≥m ,即g (x )≥m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为(-∞,5]. 例2 证明 由于2x +y =

23(3x )+1

2

(2y ), 由柯西不等式(a 1b 1+a 2b 2)2≤(a 21+a 22)(b 21+b 2

2)得

(2x +y )2≤[(

23)2+(1

2

)2](3x 2+2y 2) ≤(43+12)×6=11

6×6=11, ∴|2x +y |≤11,∴2x +y ≤11.

跟踪训练2 解 由柯西不等式(32+42)·(x 2+y 2)≥(3x +4y )2,① 得25(x 2+y 2)≥4,所以x 2+y 2≥425

.

不等式①中当且仅当x 3=y

4时等号成立,x 2+y 2取得最小值,

由方程组????

?

3x +4y =2,x 3=y

4,

解得???

x =625

,y =8

25.

因此当x =625,y =825时,x 2+y 2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4

25.

例3 证明 (1)∵a ,b ,c ∈(0,+∞), ∴a +b ≥2ab ,b +c ≥2bc ,c +a ≥2ca ,

(1a -1)·(1b -1)·(1c -1) =(b +c )(a +c )(a +b )

abc

2bc ·2ac ·2ab

abc

=8.

(2)∵a ,b ,c ∈(0,+∞),

∴a +b ≥2ab ,b +c ≥2bc ,c +a ≥2ca , 2(a +b +c )≥2ab +2bc +2ca , 两边同加a +b +c 得

3(a +b +c )≥a +b +c +2ab +2bc +2ca =(a +b +c )2.

又a +b +c =1,∴(a +b +c )2≤3, ∴a +b +c ≤ 3.

跟踪训练3 证明 (1)要证a +b +c ≥3, 由于a ,b ,c >0,因此只需证明(a +b +c )2≥3. 即证:a 2+b 2+c 2+2(ab +bc +ca )≥3, 而ab +bc +ca =1,

故需证明:a 2+b 2+c 2+2(ab +bc +ca )≥3(ab +bc +ca ). 即证:a 2+b 2+c 2≥ab +bc +ca .

而这可以由ab +bc +ca ≤a 2+b 22+b 2+c 22+c 2+a 22=a 2

+b 2+c 2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

证得.

∴原不等式成立. (2)

a

bc

+ b ac

+ c ab =a +b +c abc

. 在(1)中已证a +b +c ≥ 3. 因此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明1

abc

≥a +b +c . 即证a bc +b ac +c ab ≤1, 即证a bc +b ac +c ab ≤ab +bc +ca . 而a bc =ab ·ac ≤ab +ac

2,

b a

c ≤ab +bc 2,c ab ≤bc +ac

2

.

∴a bc +b ac +c ab ≤ab +bc +ca (a =b =c =

3

3

时等号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练出高分 A 组

1.解 |x +3|+|x -4|≤9, 当x <-3时,-x -3-(x -4)≤9, 即-4≤x <-3;

当-3≤x ≤4时,x +3-(x -4)=7≤9恒成立; 当x >4时,x +3+x -4≤9, 即4

综上所述,A ={x |-4≤x ≤5}. 又∵x =4t +1

t -6,t ∈(0,+∞),

∴x ≥2

4t ·1t -6=-2,当t =1

2

时取等号. ∴B ={x |x ≥-2}, ∴A ∩B ={x |-2≤x ≤5}.

2.证明 2a 3-b 3-(2ab 2-a 2b )=2a (a 2-b 2)+b (a 2-b 2)=(a 2-b 2)(2a +b )=(a -b )(a +b )(2a +b ).

因为a ≥b >0,所以a -b ≥0,a +b >0,2a +b >0, 从而(a -b )(a +b )(2a +b )≥0,即2a 3-b 3≥2ab 2-a 2b . 3.证明 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 即a ≤0,b ≤0,c ≤0,所以a +b +c ≤0. 而a +b +c =?

???x 2-2y +π2+ ?

???y 2-2z +π3+????z 2-2x +π6 =(x 2-2x )+(y 2-2y )+(z 2-2z )+π =(x -1)2+(y -1)2+(z -1)2+π-3.

所以a +b +c >0,这与a +b +c ≤0矛盾,故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4.证明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ac 得 a 2+b 2+c 2≥ab +bc +ca . 由题设得(a +b +c )2=1, 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 )≤1, 即ab +bc +ca ≤1

3

.

(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

a +a ≥2c ,

故a 2b +b 2c +c 2

a +(a +

b +

c )≥2(a +b +c ), 即a 2b +b 2c +c 2

a ≥a +

b +

c . 所以a 2b +b 2c +c 2

a

≥1.

5.解 (1)由|2x -1|<1得-1<2x -1<1,解得0

(2)由(1)和a ,b ∈M 可知00. 故ab +1>a +b . 6.解 (1)当a =2时, f (x )+|x -4|=????

?

-2x +6,x ≤2,2,2<x <4,

2x -6,x ≥4.

当x ≤2时,由f (x )≥4-|x -4|得-2x +6≥4,解得x ≤1; 当2<x <4时,f (x )≥4-|x -4|无解;

当x ≥4时,由f (x )≥4-|x -4|得2x -6≥4,解得x ≥5; 所以f (x )≥4-|x -4|的解集为{x |x ≤1或x ≥5}. (2)记h (x )=f (2x +a )-2f (x ), 则h (x )=????

?

-2a ,x ≤0,4x -2a ,0<x <a ,

2a ,x ≥a .

由|h (x )|≤2,解得a -12≤x ≤a +1

2.

又已知|h (x )|≤2的解集为{x |1≤x ≤2}, 所以???

a -1

2

=1,a +1

2=2,于是a =3.

B 组

1.证明 ∵n (n +1)>n 2, ∴S n >1+2+…+n =n (n +1)

2

.

又∵n (n +1)

2,

∴S n <(1+12)+(2+12)+…+(n +1

2)

=n (n +1)2+n 2=n 2+2n 2<(n +1)2

2.

∴n (n +1)2

2.

2.解

(1)

当a =-2时,不等式f (x )

则y =????

?

-5x ,x <12

-x -2,12

≤x ≤1,3x -6,x >1,

其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且仅当x ∈(0,2)时,y <0,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0-1,则-a 2<1

2,

∴f (x )=|2x -1|+|2x +a |

=?????

-4x +1-a ?

???x <-a

2a +1 ???

?-a 2≤x <124x +a -1 ???

?x ≥12

当x ∈????-a 2,1

2时,f (x )=a +1, 即a +1≤x +3在x ∈????-a 2,1

2上恒成立. ∴a +1≤-a 2+3,即a ≤4

3,

∴a 的取值范围为????-1,4

3. 3.(1)解 因为f (x +2)=m -|x |,

f (x +2)≥0等价于|x |≤m .

由|x |≤m 有解,得m ≥0,且其解集为 {x |-m ≤x ≤m }.

又f (x +2)≥0的解集为[-1,1],故m =1. (2)证明 由(1)知1a +12b +1

3c

=1,

又a ,b ,c ∈R +,由柯西不等式得a +2b +3c =(a +2b +3c )·????1a +12b +13c ≥(a ·1a +2b ·12b

+3c ·

13c

)2

=9. 4.证明 因为a ,b ,c 是正实数,由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可得1a 3+1b 3+1

c 3≥331a 3·1b 3·1c 3,

即1a 3+1b 3+1c 3≥3

abc

. 所以1a 3+1b 3+1c 3+abc ≥3

abc +abc .

3

abc

+abc ≥2 3abc

·abc =23, 当且仅当a =b =c 且abc =3时,取等号. 所以1a 3+1b 3+1

c

3+abc ≥2 3.

高中数学解不等式方法+练习题

不等式 要求层次 重难点 一元二次不等式 C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 知识容 1.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如下表(以0a >为例): 有关含有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若能把不等式转化成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或数形结合思想,可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其方法大致有:①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②参数大于最大值或小于最小值,③变更主元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解. 判别式 24b ac ?=- 0?> 0?= 0?< 二次函数 2y ax bx c =++ (0)a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2 0ax bx c ++= (0)a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12,x x = 242b b ac a -±- 12()x x < 有两相等实根 122b x x a ==- 没有实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2 0ax bx c ++> (0)a > {1 x x x < 或}2x x > {R x x ∈,且 2b x a ?≠- ?? 实数集R 20ax bx c ++< (0)a > {}1 2x x x x << ? ? 例题精讲 高考要求 板块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

(二)主要方法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常先将不等式化为20ax bx c ++>或20 (0)ax bx c a ++<>的形式,然后求出对应方程的根(若有根的话),再写出不等式的解:大于0时两根之外,小于0时两根之间; 2.分式不等式主要是转化为等价的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或者高次不等式来处理; 3.高次不等式主要利用“序轴标根法”解. (三)典例分析: 1.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求解 【例1】 不等式 1 12 x x ->+的解集是 . 【变式】 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为( ) A .{|31}x x x -或≥≤ B .{|13}x x -≤≤ C .{|31}x x -≤≤ D .{|31}x x x -或≤≥ 【变式】 不等式 25 2(1)x x +-≥的解集是( ) A .132? ?-??? ? , B .132??-????, C .(]11132??????U ,, D .(]11132?? -???? U ,, 2.含绝对值的不等式问题 【例2】 已知n *∈N ,则不等式 220.011 n n -<+的解集为( ) A .{}|199n n n *∈N ≥, B .{}|200n n n *∈N ≥, C .{}|201n n n *∈N ≥, D .{}|202n n n *∈N ≥, 【例3】 不等式 1 11 x x +<-的解集为( ) A .{}{}|01|1x x x x <<>U B .{}|01x x << C .{}|10x x -<< D .{}|0x x < 【变式】 关于x 的不等式2121x x a a -+-++≤的解集为空集,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_. 【例4】 若不等式1 21x a x + -+≥对一切非零实数x 均成立,则实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例5】 若不等式34x b -<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围为 . 3.含参数不等式问题 【例6】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2840x x a --->在14x <<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 A .4a <- B .4a >- C .12a >- D .12a <- 【变式】 ⑴已知0a <,则不等式22230x ax a -->的解集为 . ⑵若不等式897x +<和不等式220ax bx +->的解集相同,则a b -=______.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2.9 函数的应用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2.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段函数及基本初等函数的建模问题;3.考查函数的最值.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讨论函数的性质一定要先考虑定义域;2.充分搜集、应用题目信息,正确建立函数模型;3.注重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等知识的综合. 1. 几类函数模型及其增长差异 (1)几类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 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模型 f (x )=ax +b (a 、b 为常数,a ≠0) 反比例函数模型 f (x )=k x +b (k ,b 为常数且k ≠0) 二次函数模型 f (x )=ax 2+bx +c (a ,b ,c 为常数,a ≠0) 指数函数模型 f (x )=ba x +c (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 对数函数模型 f (x )=b log a x +c (a ,b ,c 为常数,b ≠0,a >0且a ≠1) 幂函数模型 f (x )=ax n +b (a ,b 为常数,a ≠0) 函数 性质 y =a x (a >1) y =log a x (a >1) y =x n (n >0) 在(0,+∞)上的 增减性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增长速度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相对平稳 图像的变化 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 与y 轴平行 随x 的增大逐渐表现为 与x 轴平行 随n 值变化而各有不同 值的比较 存在一个x 0,当x >x 0时,有log a x

(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数学模型; (2)建模: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 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解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 (4)还原:将数学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以上过程用框图表示如下: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要注意实际问题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合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解决函数应用问题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理解、整理数据: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归类等方法,快速弄清数据之间的关 系,数据的单位等等; (2)建立函数模型:关键是正确选择自变量将问题的目标表示为这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 数的模型的过程主要是抓住某些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式,注意不要忘记考察函数的定义域; (3)求解函数模型: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小)值,计算函数的 特殊值等,注意发挥函数图像的作用; (4)回答实际问题结果:将函数问题的结论还原成实际问题,结果明确表述出来. 1.某物体一天中的温度T(单位:℃)是时间t(单位:h)的函数:T(t)=t3-3t+60,t=0表示中午12∶00,其后t取正值,则下午3时的温度为________. 答案78℃ 解析T(3)=33-3×3+60=78(℃). 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 000万元,并且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万元.又 知总收入K是单位产品数Q的函数,K(Q)=40Q-1 20 Q2,则总利润L(Q)的最大值是________万元. 答案 2 500 解析L(Q)=40Q-1 20 Q2-10Q-2 000

(完整版)高考数学-基本不等式(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巧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4.若R b a ∈,,则2 )2( 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2x 2 (2)y =x +1x 解:(1)y =3x 2 +12x 2 ≥2 3x 2 ·1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g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Q ,11425434554y x x x x ??∴=-+=--++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高中数学不等式讲义

6.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考纲要求〗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能正确使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建议〗不等式的性质是解、证不等式的基础,对于这些性质,关键是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 要弄清每一个条件和结论,学会对不等式进行条件的放宽和加强。 〖双基回顾〗常见的性质有8条: 1、反身性(也叫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a >b ,b >c ?a >c 3、平移性:a >b ?a +c >b +c 4、伸缩性:???>>0c b a ?ac >bc ;???<>0 c b a ?ac <bc 5、乘方性:a >b ≥0?a n >b n (n ∈N ,n ≥2)6、开方性:a >b ≥0?n a >n b (n ∈N ,n ≥2) 7、叠加性:a >b ,c >d ?a +c >b +d 8、叠乘性:a >b ≥0,c >d ≥0?a ·c >b ·d 一、知识点训练: 1、b a b a 11???成立的充要条件为 2、用“>”“<”“=”填空: (1)a

高中数学不等式训练习题

不等式训练1 A 一、选择题(六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若02522 >-+-x x ,则221442-++-x x x 等于( ) A .54-x B .3- C .3 D .x 45- 2.函数y =log 2 1(x +11+x +1) (x > 1)的最大值是 ( ) A .-2 B .2 C .-3 D .3 3.不等式x x --213≥1的解集是 ( ) A .{x| 43≤x ≤2} B .{x|4 3≤x <2} C .{x|x >2或x ≤43} D .{x|x <2} 4.设a >1>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b a 11< B . b a 11> C .a >b 2 D .a 2>2b 5.如果实数x,y 满足x 2+y 2=1,则(1-xy) (1+xy)有 ( ) A .最小值 21和最大值1 B .最大值1和最小值4 3 C .最小值43而无最大值 D .最大值1而无最小值 6.二次方程x 2+(a 2+1)x +a -2=0,有一个根比1大,另一个根比-1小,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1 B .-2<a <0 C .-1<a <0 D .0<a <2 二、填空题(五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不等式组? ??->-≥32x x 的负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2,若这个两位数小于30, 则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等式0212<-+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x ___________时,函数)2(22x x y -=有最_______值,其值是_________。 5.若f(n)=)(21)(,1)(,122N n n n n n n g n n ∈= --=-+?,用不等号 连结起来为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不等式

1 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b ?a-b>0; (2)a>b, b>c ?a>c ; (3)a>b ?a+c>b+c ; (4)a>b, c>0?ac>bc ; (5)a>b, c<0?acb>0, c>d>0?ac>bd; (7)a>b>0, n ∈N +?a n >b n ; (8)a>b>0, n ∈N +? n n b a >; (9)a>0, |x|a ?x>a 或x<-a; (10)a, b ∈R ,则|a|-|b|≤|a+b|≤|a|+|b|; (11)a, b ∈R ,则(a-b)2≥0?a 2+b 2≥2ab; (12)x, y, z ∈R +,则x+y ≥2xy , x+y+z .33xyz ≥ 前五条是显然的,以下从第六条开始给出证明。 (6)因为a>b>0, c>d>0,所以ac>bc, bc>bd ,所以ac>bd ;重复利用性质(6),可得性质(7);再证性质(8),用反证法,若 n n b a ≤,由性质(7)得n n n n b a )()(≤,即a ≤b ,与a>b 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n n b a >;由绝对值的意义知(9)成立;-|a|≤a ≤|a|, -|b|≤b ≤|b|,所以-(|a|+|b|)≤a+b ≤|a|+|b|, 所以|a+b|≤|a|+|b|;下面再证(10)的左边,因为|a|=|a+b-b|≤|a+b|+|b|,所以|a|-|b|≤|a+b|,所以(10)成立;(11)显然成立;下证(12),因为x+y-2 2)(y x xy -=≥0,所以x+y ≥xy 2,当且仅当x=y 时,等号成立,再证另一不等式,令c z b y a x ===333,,,因为 x 3+b 3+c 3-3abc =(a+b)3+c 3-3a 2b-3ab 2-3abc =(a+b)3+c 3-3ab(a+b+c)=(a+b+c)[(a+b)2-(a+b)c+c 2]-3ab(a+b+c)=(a+b+c)(a 2+b 2+c 2-ab-bc-ca)= 21 (a+b+c)[(a-b)2+(b-c)2+(c-a)2] ≥0,所以a 3+b 3+c 3≥3abc ,即x+y+z ≥3 3xyz ,等号当且仅当x=y=z 时成立。 二、方法与例题 1.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在证明A>B 或A0)与1比较大小,最后得出结论。 例 1 设a, b, c ∈R +,试证:对任意实数x, y, z, 有x 2+y 2+z 2.))()((2??? ? ??++++++++≥xz b a c yz a c b xy c b a a c c b b a abc 【证明】 左边-右边= x 2+y 2+z 2yz a c b a bc xy a c c b ab ) )((2))((2++-++- -++++++-+=++-222))((2))((2 y a c c y a c a xy a c c b ab x c b b xz c b b a ca =++++-++++++222))((2))((2x c b c xz c b b a ca z b a a z b a b yz a c b a bc .0222≥???? ??+-++???? ??+-++???? ? ?+++x c b c z b a a z b a b y a c c y a c a x c b b 所以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 例2 若alog (1-x)(1-x)=1(因为0<1-x 2<1,所以x +11>1-x>0, 0<1-x<1). 所以|log a (1+x)|>|log a (1-x)|.

第五单元 第15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 (2)结果及结论 结果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和两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3)问题提出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演绎推理图解 (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2)细胞学基础 (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 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 自交 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材拾遗 (1)F 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 8 。(P 9) (2)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P 10)

高中数学不等式练习题

1、设恒成立的c的取值范围是 A.B.C.D. 2、设,且(其中),则M的取值范围是A.B.C.D. 3、若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4、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A)(B)4(C)(D) 5、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的值是 (A)(B)(C)(D) 6、已知,若在上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7、已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8、如图,目标函数可行域为四边形(含边界),若是该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 9、函数,当时,恒成立,则 D. 10、已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A.3B.C.4D. 11、二次函数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证明:;(2)证明:; (3)若满足不等式的取值范围。 12、设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10,则的最小值为.

13、已知对任意实数x,二次函数f(x)=ax2+bx+c恒非负,且a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题型总结

专题 基本不等式 【一】基础知识 基本不等式:)0,0a b a b +≥>>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24a b ab +≤(),a b R ∈;(2))+0,0a b a b ≥>>; 【二】例题分析 【模块1】“1”的巧妙替换 【例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1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1】已知0,0x y >>,且34x y +=,则4x x y +的最小值为 . 【变式2】(2013年天津)设2,0a b b +=>, 则 1||2||a a b +的最小值为 . 【例2】(2012河西)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为 . 【变式】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 211a b +=,则2a b ab ++的最小值为 .

【例3】已知0,0x y >>,且280x y xy +-=,则x y +的最小值为 . 【例4】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8x y xy +的最小值为 . 【例5】已知0,0a b >>,若不等式 212m a b a b +≥+总能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 【例6】(2013年天津市第二次六校联考)()1,0by a b +=≠与圆221x y +=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AOB 为直角三角形,则 2212a b +的最小值为 .

【例7】(2012年南开二模)若直线()2200,0ax by a b -+=>>始终平分圆222410x y x y ++-+=的周长,则 11a b +的最小值为 . 【例8】设12,e e 分别为具有公共焦点12,F F 的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P 为两曲线的一个公共点,且满足 120PF PF ?=,则2 2214e e +的最小值为 【例9】已知0,0,lg 2lg 4lg 2x y x y >>+=,则11x y +的最小值是( ) A .6 B .5 C .3+ D . 【例10】已知函数()4141 x x f x -=+,若120,0x x >>,且()()121f x f x +=,则()12f x x +的最小值为 .

高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弹性学制数学讲义 不等式(4课时) ★知识梳理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a b b a >?> ②(传递性),a b b c a c >>?> ③(可加性)a b a c b c >?+>+ (同向可加性)d b c a d c b a +>+?>>, (异向可减性)d b c a d c b a ->-?<>, ④(可积性)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0,0a b c d ac bd >>>>?> (异向正数可除性)0,0a b a b c d c d >>< ⑥(平方法则) 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⑦(开方法则)0(,1)n n a b a b n N n >>?>∈>且 ⑧(倒数法则) b a b a b a b a 110;110>?<<>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222a b ab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变形公式:22 .2a b ab +≤ ②(基本不等式) 2a b ab +≥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2a b a b +≥ 2 .2a b ab +??≤ ???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

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33a b c abc ++≥()a b c R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④()222a b c ab bc ca a b R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⑤ 3333(0,0,0)a b c abc a b c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到等号). ⑥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0,2b a ab a b <+≤-若则(当仅当a=b 时取等号) ⑦b a n b n a m a m b a b <++<<++<1,(其中000)a b m n >>>>,,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220;a x a x a x a x a >>?>?<->当时,或 22. x a x a a x a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 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图1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图2 二、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

图3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刻度格数(分度)刻度总长度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精确度(可精确到) 109 mm0.1 mm0.1 mm 2019 mm0.05 mm0.05 mm 5049 mm0.02 mm0.02 mm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专题复习

第11课:基本不等式与双√函数 一、双√函数 形如.0,0,>>+=q p x q px y 图像如右图所示: (1)0>x 时,当p q x =时取到pq y 2min =; (2)值域: (3)当0,0<-+=x x x y 正确解法: 两者联系: (1)基本不等式去等号时的值即为双勾函数的拐点,

(2)凡是利用“积定和最小”求最值的函数均可换元为双勾函数! 三、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类型一:形如()()0,1≠++ +=c a d cx b ax y 采取配积为定! 1、求??? ??>-+ =455434x x x y 的最小值 2、求??? ??<-+=455433x x x y 的最大值 3、求()π,0,sin 2sin ∈+ =x x x y 的最小值的值域 4、求()的最小值01 1>-+=x e e y x x 的最小值 类型二:形如()0,2≠+++=c a d cx c bx ax y 采取配凑——分离术! 1、求0,92>++=x x x x y 的最小值 2、求0,192>+++=x x x x y 的最小值 3、求?? ????-∈+++=1,31,12122x x x x y 的值域 4、求4,1822-<+++=x x x x y 的最值

高中数学复习不等式知识点及主要题型_讲义含解答

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一、解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 2 ≠<++>++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 -=?,则 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 2 >=++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2 1 x x x x x ><或 ???? ??-≠a b x x 2 R 的解集 )0(02><++a c bx ax {}21 x x x x << ? ? 2、标根法:其步骤是: 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 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 3)根据曲线显现()f x 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如:x x x +--<11202 3

3、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 ()()0() () 0()()0;0()0() ()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4、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若不等式()A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in f x A > 若不等式()B x f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max f x B < 二、线性规划 1、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 +By +C =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由于对在直线Ax +By +C =0同一侧的所有点(y x ,),把它的坐标(y x ,)代入Ax +By +C ,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 0,y 0),从Ax 0+By 0+C 的正负即可判断Ax +By +C >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 ≠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 3、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①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②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 、y 的一次式z =a x +b 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③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④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可行解.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4、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的步骤: 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列出线性目标函数; 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 3)依据线性目标函数作参照直线a x +b y =0,在可行域内平移参照直线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最新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3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015年高中数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文科)第3讲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第3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一、选择题 1.设x∈R,向量a=(x,1),b=(1,-2),且a⊥b,则|a+b|=() A.5 B.10 C.2 5 D.10 解析∵a⊥b,∴x-2=0,∴x=2.∴|a+b|=a2+b2+2a·b=a2+b2=4+1+1+4=10.故选B. 答案 B 2.设向量a=(1,cos θ)与b=(-1,2cos θ)垂直,则cos 2θ等于() A. 2 2 B. 1 2 C.0 D.-1 解析∵a⊥b,∴1×(-1)+cos θ·2cos θ=0,即2cos2θ-1=0.又cos 2θ=2cos2θ-1. 答案 C 3.若向量a,b,c满足a∥b,且a⊥c,则c·(a+2b)= ().A.4 B.3 C.2 D.0 解析由a∥b及a⊥c,得b⊥c,则c·(a+2b)=c·a+2c·b=0. 答案 D 4.已知非零向量a,b,c满足a+b+c=0.向量a,b的夹角为60°,且|b|=|a|,则向量a与c的夹角为() A.60°B.30° C.120°D.150°解析由a+b+c=0得c=-a-b, ∴|c|2=|a+b|2=|a|2+|b|2+2|a||b|cos 60°=3|a|2, ∴|c|=3|a|,

又a ·c =a ·(-a -b )=-|a |2-a ·b =-|a |2-|a ||b |cos 60°=-32|a |2. 设a 与c 的夹角为θ, 则cos θ=a ·c |a ||c |= -32|a |2 |a |·3|a |=-32, ∵0°≤θ≤180°,∴θ=150°. 答案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向量OA →=(2,2),OB →=(4,1),在x 轴上取一点P ,使AP →·BP →有最小值,则P 点的坐标是 ( ). A .(-3,0) B .(2,0) C .(3,0) D .(4,0) 解析 设P 点坐标为(x,0), 则AP →=(x -2,-2),BP →=(x -4,-1). AP →·BP →=(x -2)(x -4)+(-2)×(-1) =x 2-6x +10=(x -3)2+1. 当x =3时,AP →·BP →有最小值1. ∴此时点P 坐标为(3,0),故选C. 答案 C 6.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α和β,定义αβ=α·ββ· β.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 |a |≥|b |>0,a 与b 的夹角θ∈? ????0,π4,且a b 和b a 都在集合???? ??n 2| n ∈Z 中,则a b = ( ). A.12 B .1 C.3 2 D.52 解析 由定义αβ=α·ββ2可得b a =a ·b a 2=|a |·|b |cos θ|a |2=|b |cos θ |a |,由|a |≥|b |>0,及

最新版2017教师用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习题详细答案第一章第一讲

1 第1章第1讲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题组一 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 1.答案 ①>⑥>⑤>③>②>④ 2.(1)答案 1.2 < 解析 n (SO 2 - 4)=3n [Al 2(SO 4)3]=3×0.4 mol =1.2 mol ,0.4 mol Al 2(SO 4)3中含有0.8 mol Al 3+ ,由于在 溶液中Al 3+ 水解,故Al 3+的物质的量小于0.8 mol 。 (2答案 小于 小于 题组二 通过n =m M =N N A ,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 间的换算 3.答案 C 解析 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故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④错。 4.答案 0.33N A 0.26 解析 晶体的摩尔质量约为122 g·mol - 1,n = 12.2 g 122 g·mol -1=0.1 mol ,故氧原子数目=0.1×(2+ 1.3)N A =0.33N A ,n (H)=0.1 mol ×1.3×2=0.26 mol 。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深度思考 2.答案 ③ 解析 ①、②中,1摩尔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 水 N A ;③中,水蒸气分子间间距比分子直径大的多, 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题组一 有关“n =V V m =m M =N N A ”的应用 1.答案 D 解析 解法一 公式法: a g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p N A mol , 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 a g p N A mol = aN A p g·mol - 1, 所以b g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 g aN A p g·mol - 1×22.4 L·mol - 1= 22.4pb aN A L 。 解法二 比例法: 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 g 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g ~ p b g ~ N 则:N = bp a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pb aN A ,所以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 aN A L 。 2.答案 B 解析 X 除以N 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1 L 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3.答案 C 解析 等质量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反比,若M (甲)乙,A 错误;若M (甲)>M (乙),则物质的量:甲<乙,又气体体积相等,故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 错误;同温同体积同质量的气体或混合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C 正确;由质量和密度相等可知气体体积相等,D 错误。 4.答案 B 解析 A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等温等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三者体积之比为1∶1∶1,故A 错误;B 项,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 1、 28 g·mol - 1、26 g·mol - 1,等温等压下,气体摩尔体 积相同,根据ρ=nM nV m =M V m 知,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密度之比为28∶28∶26=14∶14∶13,故B 正确;C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CO 、N 2、C 2H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 g·mol - 1、28 g·mol - 1、26 g·mol - 1,根据m =nM 知: 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32=14∶14∶13,故C 错误;D 项,三种气体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C 2H 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等,1分子CO 、N 2、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