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4烃的衍生物醇酚1醇第1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醇酚1醇第1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醇酚1醇第1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醇酚1醇第1课时练习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二单元醇酚1醇第1课时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 .蒸馏水

B .无水酒精C.苯 D ? 75%的酒精

2?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A .硝酸

B .稀盐酸C. Ca(0H)2溶液 D .乙醇

3.在常压和100C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取其混合气体

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A . 2V L

B . 2.5V L C. 3V L D .无法计算

4.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的是(

A . C3H4 和C2H6

B . C3H6 和C3H8O C. C3H6O2和C3H8O D . C3H8O 和C4H8O2

5.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看到铜丝表面生成黑色的 __________ ,

再迅速把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看见铜丝表面 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乙醇被 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

反复多次试管内有特殊气味的____________ 生成。

6.A、B、C、D四种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A为气态,标况下的密度为1.16 g ? L 一1;

B或D跟溴化氢反应都生成C ; D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B 。

(1)A、B、C、D的结构简式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现有一定量的乙醚和乙醇的混合物试样。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

的实验,测定试样中乙醇的含量。(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和试剂:新制的生石灰,浓硫酸,蒸馏水,金属钠,碱石灰,无水硫酸铜)

① ②③④ ⑤ ⑥

请填写下列空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中

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__________

(4)乙醚在医疗上是一种全身麻醉剂。普通乙醚中常含有少量水和乙醇。要检验乙醚中含有少量水。应选用何种试剂?有什么现象?(试剂在题中所给试剂中选择)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苯酚 实验高级中学李艳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酚性质的探究,体会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升对比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机物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使学生体验科学 研究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生活中酚类物质介绍及苯酚的用途展示,感受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3.通过视频引入以及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实验探究式主动体验式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视频引入--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 引出酚 【推进新课】 初识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1.观察苯酚晶体 2.分别在苯酚晶体试管中加入冷水、加热;乙醇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色、态: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 味:具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酚的溶解度 增大。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补充: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再探苯酚 从苯酚俗称石炭酸引入苯酚化学性质的探究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2】苯酚的酸性 分组实验1:与碱(NaOH))反应 分组实验2:指示剂

结论: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探究3】1.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2.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方案一苯酚 +碳酸钠 方案二苯酚钠+二氧化碳+水 结论:酸性 H 2CO 3 >苯酚>HCO 3 -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都有-OH,醇没有酸性而苯酚有酸性? 过渡: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 2【视频展示】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向苯酚溶液滴加浓溴水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对比苯和苯酚与溴发生反应的不同 结论:苯酚比苯__更易__发生取代反应,为什么? 视频回应--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处理结果 学以致用 经过处理过的水是否还含有苯酚?如何检验? 【角色扮演1】如果你是工厂科研人员,你对苯酚废物处理措施有哪些呢? 【角色扮演2】如果你是环保局官员,如何对处理后的废水是否残留酚类物质进行快速检测? 3苯酚的显色反应 【学生实验】苯酚的显色反应 老师补充,酚类物质的排放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不仅对酚类排放进行定性检测,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很灵敏,也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四). 苯酚的用途 (五).我们的收获 【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苯酚 1.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用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学习苯酚相关性质,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课堂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资料】第一节 醇酚(课后习题)学习精品

第一节醇酚(酚课后练习) 1.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 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 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 D.含有—OH(羟基)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 2.由C6H5—、—C6H4—、—CH2—、—OH 4种原子团一起组成的酚类物质的种类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3.异丙酚是一种镇静剂,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异丙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6O B.异丙酚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C.异丙酚易溶于水 D.异丙酚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4.苯酚沾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酒精洗涤B.水洗 C.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溴水处理 5.苯酚与苯甲醇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呈现弱酸性

D.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6.常温下,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 A.CH4B. C.D.浓硫酸 7.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 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 8.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反应 B.1 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 mol Br2发生反应 C.胡椒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 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9. 已知氮氮双键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 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苏丹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苏丹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苏丹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苏丹红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1 mol苏丹红最多可与1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高考化学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的教学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 酚》——苯酚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测化学性质,并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酚 1、酚的定义: 2、酚和醇的结构特点的不同 二、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学生实验1]取少量苯酚观察 少量苯酚加2mL水冷却(待用) 三、苯酚的性质 1.苯酚的物理性质 2、苯酚的化学性质 ①、苯酚

[学生实验实验、交流2]利用下列药品证明苯酚有… (药品:苯酚、乙醇、紫色石蕊试液、NaOH溶液) ②、苯酚 [学生实验、交流3]学生设计的实验如下: A.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说明。方程式: B.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滴入醋酸,溶液。说明。方程式: C.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说明。方程式: D、向苯酚浑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 【结论】 类别乙醇苯酚 官能团 结构特点 与钠反应 酸性 原因 [学生实验4] 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 ③、苯酚

类别苯苯酚结构简式 溴化反应溴水状态 条件 产物 结论 原因。 [学生实验5]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入一滴FeCl3溶液,溶液变。 ④、苯酚与FeCl3溶液的。可以用来。 四、苯酚的用途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东西? [课后作业] 1.有机物丁香油酚结构简式为 试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最少写三种)?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1《醇酚》第一课时学案1

第一节醇酚 第一课时醇 【学习目标】 1.了解醇和酚的区别方法,能从结构上辨认醇类和酚类。 2.了解醇的分类、通式;掌握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课本48-52页,规范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做好问题标记。【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醇类 1. 定义 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3. 物理性质: (1)醇的沸点远远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原因 。 (2)溶解性 (3)醇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随羟基数目的增多 而,原因。 二.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 结构简式官能团 官能团的电子式 三.乙醇的物理性质 。 四.乙醇的化学性质(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活泼金属钠的反应:

2.消去反应: 3.取代反应 4.氧化反应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一.对比乙醇与钠的反应和水与钠的反应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实验室制备乙烯气体应注意哪些问题?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何种杂质气体,如何除去? 【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级平台 1.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A.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 B.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C.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 D.乙醇是液体,而乙烷是气体 2.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则该醇可能是() A.甲醇B.乙醇C.乙二醇D.丙三醇 3.下列醇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OH B.CH3CH2OH C.D.

第一节 醇 酚

第一节醇酚 教学目标: 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 ①实验:乙醇的酯化。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 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 ①乙醇与钠反应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产物? 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此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 [投影]填表(见下表) [投影] 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板书]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如:─OH 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如:C 2H 5 ─OH(脂肪醇)、─CH 2 ─OH (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

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学案

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苯酚的性质的研究学习苯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对乙醇与苯酚及苯和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苯酚的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学习过程】 酚: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 苯酚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羟基 【实验探究一】

一、苯酚的物理性质 (1)纯净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是43℃,露置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而显粉红色。 (2)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3)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课堂内外】下面是苯酚软膏的部分说明书 (1)注意事项 1、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2、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师咨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用酒精洗净。 (2)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二、苯酚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而呈粉红色 想一想:将苯酚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结论: 苯酚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 【实验探究二】 (2)苯酚的弱酸性:苯酚又名石炭酸,苯酚的弱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苯酚与钠反应: (3)苯酚钠与盐酸反应: 【探究学习】已知常温下 操作 现象 (1)向苯酚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振 荡试管 溶液变澄清 (2)向(1)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出现浑浊 —OH —O -

2020年 3.1醇 酚第1课时教案1

3.1醇酚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 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 一、醇(alcohol) 1、概念: 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 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 2 H 6 O 2 结构简式: 丙三醇:分子式:C 3 H 8 O 3 结构简式: 3、醇的命名 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 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C 2 H 5 OH CH 2 =CH 2 ↑+ H 2 O 分子间脱水:C 2 H 5 OH+HOC 2 H 5 C 2 H 5 OC 2 H 5 +H 2 O(取代反应) 2、取代反应:C 2 H 5 OH +HBr C 2 H 5 Br+ H 2 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 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 作业

选修5第三章 第一课时 乙醇 醇类 作业第一课时 1.下列物质中不. 属于醇类的是( ) 2.天文学家在太空发现一个长4 630亿千米的甲醇气团,这一天文发现揭示“原始气体如何形成巨大恒星”提供了有力证据。下列关于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醇能使蛋白质变性 B .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C .都符合通式C n H 2n +1OH D .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剧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4.(2011年十堰高二检测)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正确的是( ) A .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 .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 .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D .在铜催化下和O 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解析:选C 。C 项,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①断裂。 5.分子式为C 4H 10O 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选修5第三章 第一课时 苯酚 酚类 作业第二课时 1.苯酚与乙醇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原因是( ) A .官能团不同 B .常温下状态不同 C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 .官能团所连烃基不同 2.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苯酚晶体放入少量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冷却至50 ℃形成悬浊液 B .苯酚可以和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C .苯酚易溶于NaOH 溶液中 D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比醋酸弱 3.下列物质中,能跟Na 2CO 3溶液反应,但不会放出气体的是( A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卤代烃在NaOH 存在下水解生成的有机物都是醇 B .所有的一元醇都能被氧化为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或酮 D .苯酚与溴的反应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5.可鉴别苯酚、乙醇、NaOH 、AgNO 3、KSCN 五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 A .溴水 B .新制Cu(OH)2 C .FeCl 3溶液 D .Na 6. (漆酚)是我国特产生漆的主要成分。生漆涂在物体表面,在空气中 干燥时会产生黑色漆膜。则漆酚不.具备的化学性质是( ) A .可以与烧碱溶液反应 B .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 .可以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D .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7.各取1 mol 下列物质与溴水充分反应,消耗Br 2的物质的量按①②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H H u u a a X X u u e e X X u u e e a a n n 主编人: 徐德文 审核人: 严志勇 编号:GEHXXA 三—1 作业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H H u u a a X X u u e e X X u u e e a a n n 主编人: 徐德文 审核人: 严志勇 编号:GEHXXA 三—1 作业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018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 第1节 第1课时醇 含解析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1 醇酚 第1课时醇 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 ) 解析: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化合物是醇类,据此可知A是醇类,B是苯乙醇,也是芳香族化合物,C是乙酸乙酯,但不是醇类。D是乙醇。 答案:B 2.(2015·海南卷)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B.4种C.5种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是醇或醚。若物质可以与金属Na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则该物质是醇,C4H10O可以看作是C4H10分子中的一个H被—OH 取代,C4H10有CH3CH2CH2CH3、(CH3)2CHCH3两种不同的结构,前者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后者也有2种不同的氢原子,它们分别被羟基取代,都能得到一种醇,因此符合该性质的醇的种类是4种。 答案:B 3.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答案:C 4.催化氧化产物是的醇是( ) 解析:根据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可判断A符合题意。 答案:A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醇与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丙醇、NaBr、浓H2SO4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乙醇、浓H2SO4在140 ℃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甲基-1-丙醇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CH3CH2OH+2K―→2CH3CH2OK+H2↑ △ (2)(CH3)2CHOH+NaBr+H2SO4――→ (CH3)2CHBr+NaHSO4+H2O 浓H2SO4 CH3OCH3+H2O, (3)CH3OH+CH3OH――→ 140 ℃ 浓H2SO4 CH3CH2OCH3+H2O, CH3OH+CH3CH2OH――→ 140 ℃ 浓H2SO4 CH3CH2OH+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140 ℃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8分,共48分) [A级基础巩固]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起始,在选修五的学习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地位。教材首先介绍醇及酚的定义及种类,引导学生从定义上理解醇和酚的区别。紧接介绍醇的结构及通式,列举不同醇的名称熔沸点,引导学生推导出醇类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化学性质方面分类介绍三类性质,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物。总体来看,教材编写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结构的分析,又延续学生熟悉的实验探究引领下的对性质的认识。并在“学与问”栏目中增加了一些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分情况使用该栏目,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在结构分析时进行性质的预测,体现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而言就可以学完性质之后,在讨论,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对醇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识点本节的重点要放在醇的消去反应上。

《醇酚》第一课时 教案

《醇酚》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醇酚》是新教材选修五第三章的内容,从本节开始研究烃的含氧衍生物。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乙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推出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渗透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的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二、说学生: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及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酒有比较深的印象,其中酒精能燃烧,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除了燃烧还能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并不都了解,而且学生对于烃的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 三、说教法 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与钠的反应 3.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性质的通性. 四、教学手段与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乙醇的结构模型、演示实验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学会学习”。

五、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精讲点拨,巩固练习,小结深化,作业布置。 1、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调动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时我引导学生由优美的诗句进入酒的世界,目的是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成特点“-OH”的存在,引出醇类概念、分类、通式,从而介绍典型代表物——乙醇。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讲点拨 (1)对乙醇的分子结构,通过投影展示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各原子空间排列方式,从而掌握乙醇的结构。 (2)乙醇的化学性质 a.乙醇和Na反应(与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对比):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观察到现象的不同,从而总结出性质的不同,更证明了结构的不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乙醇的性质。 完成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和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目的在于真正掌握,Na与醇类的反应的实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通过与甲烷、乙烯、氢气燃烧现象对比,可以复习旧知识并与新知识结合。) ②归纳总结出消去反应的实质,断C-OH和邻位碳上的一个C-H。 ③乙醇的氧化反应,我增加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边讲边实验,实验方法如下:“在试管中加入2ml乙醇,把光亮的细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烧红,当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时,趁热插到盛有乙醇的试管底部,可以

第一节 《醇 酚》教学设计

第一节 醇 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表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 现在有下面几个原子团,请同学们将它们组合成含有—OH 的有机物CH 3— —CH 2— OH 学生书写 探究醇与 酚结构上的相似和不同点 投影交流 观察、比较 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讨论 运用分类的思想,你能将上述不同结构特点的物质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OH 直接与烃基相连的: 第二类—OH 直接与苯环相连的: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能力。 讲解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把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形 学生听、看 明确概念

成的化合物 叫做酚。 过渡、提问 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 ),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 投影、讲述 一、醇 1、醇的分类 一元醇 CH 3OH 、CH 3CH 2OH 饱和 一元醇通式:C n H 2n+1OH 二元醇 CH 2 OH CH 2OH 乙二醇 多元醇 CH 2 OH CHOH CH 2 OH 丙三醇 学生听、看、思考 使学生了解醇的分 类 思考与交流 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3-2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或作出什解释?分析较多数据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数据变化的曲线图来。同学们不妨试试。 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图:画出沸点——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曲线图;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方法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氢键是醇分子中羟基中的氧原子与另一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力。 为什么相对分子质量相接进的醇与烷烃比较,醇的沸点会高于烷烃呢?这是因为氢键产生的影响。 学生结论:同一类有机物如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 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而在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醇中,所含羟基数起多,沸点越高。 掌握氢键的概念。 投影 2、醇的物理性质 1) 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总结 思考与交教材P49“思考与交流: 运用必修2中所 学以致用,

第一节 醇 酚(第二课时酚)(强化训练)

第一节 醇 酚(第二课时酚)(强化训练) 1、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洗涤的试剂是 ( ) A .酒精 B .NaHCO 3溶液 C .65℃以上的水 D .冷水 2、.下列纯净物不能和金属钠反应的是 ( ) A .苯酚 B .甘油 C .酒精 D .苯 3.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 ( ) A .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 B .液态苯酚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C .室温时苯酚不易溶解于水 D .苯酚具有极弱酸性 4、下列物质在水中最难电离的是 ( ) A .CH 3COOH B .CH 3CH 2OH C .H 2CO 3 D . 5、下列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 B .CH 3CH 2OH 和CH 3OCH 3 C .CH 3一CH=CH 2和CH 3 CH 2 CH 3 D .CH 3CH 2OH 和CH 3OH 6、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 ) A .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 B .液态苯酚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C .室温时苯酚不易溶解于水 D .苯酚具有极弱酸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酚比苯更加容易取代,可以通过苯酚和苯和溴的取代来证明 B 、苯酚容易被氧化,说明苯酚的氧化性强 C 、苯酚钠溶液通入CO 2可以出现混浊,可以通过过滤来分离苯酚和其它成份。 D 、苯酚的密度比水小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 .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B .除去苯中的甲苯可以采用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的方法 OH CH 2OH 和A.

C.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D.除去溴苯中的溴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分液 9、下列有关分离和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B.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C.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10、除去溶解在苯中的少量苯酚,正确的方法是() A.用过滤器过滤 B.用分液漏斗分液 C.通入足量CO2后,过滤 D.加入适量NaOH溶液,反应后再分液 11.对于有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苯酚的同系物 B.1 mol该有机物能与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C.1 mol该有机物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O.5molH2 D.1mol该机物能与2molNaOH反应 12. 漆酚是我国特产生漆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为黄色液体,能溶于 有机溶剂,生漆涂在物体的表面,在空气中干燥后变成黑色的漆膜。漆酚与下列物质:①空气, ②溴水,③小苏打溶液,④氯化铁溶液,⑤过量的二氧化碳,不能发生化学 反应的是( ) A.①②⑤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13、“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 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4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4: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苯酚、乙醇、甲苯、氢氧化钠、硝酸银溶液的一种试剂是()A.溴水 B.新制Cu(OH)2 C.FeCl3溶液 D.Na2CO3溶液

《醇酚第一课时》导学案1.doc

?1^ - ③ ② H —ckH H-U —H 丄 《醇的性质和应用》导学案 第一课时 【目标诠释】一一我来认识 1. 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掌握醇的典型化学性质. 2. 通过对乙醇化学性质分析,理解官能团对乙醇化学性质所起的决定作用 【导学菜单】一一我来预习 1?阅读P66图4 —6屮列出的自然界常见的醇和酚,请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说明醇和 酚 是如何区分的? 2.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写出它可能冇的结构。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它的分子结构吗? 3. 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到水和无水乙醇中产生的现象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 题? 4. 根据P68[观察与思考]乙醇与氢浪酸的反应思考: %1 为什么实验中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 %1 长导管、试管II 和烧杯中的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1 如何证明试管II 中收集到的是漠乙烷? 5. 根据P69探究实验说明:乙醇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脱水的方式有何不同,产物有何 不 同? 【感悟平台】一一我来探究 探究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方案。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1. 试列举乙醇发生的化学反应,指出在反应过程中乙醇分子中的那些化学键发生了断 裂? 2. 总结比较卤代坯和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规律: 【过关窗口】一一我来练习 1. 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右图: 乙醇与钠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______ ;与HX 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________ 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时,断开的键是 ;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醯时,断开的键是 ;在

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_______ ;酯化反应时,断开的键是. 2.在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金属钠,不能产生氢气的是( A.蒸徭水 B.无水酒精 C.苯 D. 75%的酒精 3.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塑增加的是() A.硝酸 B.稀盐酸 C. Ca(OH) 2溶液 D.乙醇 4.在常压和100°C条件下,把乙醇气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取其混合气体V L ,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 A. 2V L B. 2. 5V L C. 3V L D.无法计算 5.A、B、C、D四种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A为气态,标况下的密度为1. 16g?L— 1 : B或D跟澳化氢反应都生成C ;D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 o (1)A、B、C、D的结构简式分别是一、、、。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 D->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一定量的乙醯和乙醇的混合物试样。请从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试样中乙醇的含量。(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和试剂:新制的生石灰,浓硫酸,蒸憾水,金属钠,碱石灰,无水硫酸铜) 请填写下列空白: 水 :酉① (1)写出实验中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所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_______________ - (4)乙讎在陕疗上是一种全身麻醉剂。普通乙讎中常含有少量水和乙醇。要检验乙瞇中含有

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过关检测)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0年朝阳高二期末)相同条件下,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 ...的是A.密度:水>苯B.沸点:乙二醇>乙醇 C.与Br2反应的活性:苯>苯酚D.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醛>溴乙烷 2、下列各组物质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同系物 B .同分异构体 C.C6H5OH 、同分异构体 D .同类物质 答案 B 3(2020年朝阳高二期末)下列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 C D 4 A. B. CH3COOH与C17H33COOH C. D. C4H8与C5H10 5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6、.(2020年北京东城高二期末)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苯酚属于弱酸的是 CH3与CH3 CH3

A.苯酚溶液的pH<7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C.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7、苯酚与乙醇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 A.官能团不同B.常温下状态不同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D.官能团所连的烃基不同 8、下列反应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影响苯环使苯酚分子中苯环比苯活泼的是() A.①③B.只有②C.②和③D.全部 9.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酚是一种弱酸,滴加指示剂变色 B.苯酚在水溶液中能按下式电离: C.苯酚钠在水溶液中几乎不能存在,会水解生成苯酚,所以苯酚钠显碱性 D.苯酚有腐蚀性,溅在皮肤上可用酒精冲洗 10、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 A.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 B.液态苯酚能和钠反应放出H2 C.室温时苯酚不易溶于水 D.苯酚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11.醇催化氧化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可表示为→,下列物质能被氧化成醛类物质的是() A.2-甲基-1-丁醇 B.2-丁醇 C.环己醇() D.2-甲基-2-丙醇 12(2020年朝阳高二期末)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高二化学第一节 醇 酚第二课时教学案人教版选修

《第3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从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上看,“更多的是从如何研究一类化合物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更多地需要从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上的区别去认识其性质和应用的区别,更多地需要关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提出了“通过对典型代表物——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上升到对酚类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认识”课标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四、学情分析 上节课刚学习了醇的相关性质,学生对醇羟基官能团的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通过酚羟基的预习,学生会更好的掌握酚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探究合作交流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完成学案内容填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实验仪器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由虎门销烟学生观看视频引入课题。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合作探究实验一]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 1看、闻 2适量苯酚+水振荡,再加热 3适量苯酚+乙醇 [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 (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学生讨论:推测 1可能具有酸性 2可能和Na反应 3可以取代 4可被氧化 [思考并讨论]苯酚有酸性吗?如何证明?

北京 第一节 醇酚 (第一课时、乙醇和醇的化学性质)

2019年北京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乙醇和 醇的化学性质) 基础知识梳理 一、乙醇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二、乙醇的物理性质 怎样从工业乙醇96%得到无水乙醇: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一:取一小烧杯||,取少量的乙醇||,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钠||,观察现象||,再滴入酚酞||,观察现象? 写出方程式: (1)钠和乙醇的反应: (2)乙二醇和钠的反应 2、乙醇和溴化氢加热 3、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二:探究乙醇消去反应(阅读教材51页实验3——1) 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装置:(分析课本上装置||,指出每个装置的作用) (1)实验室制备乙烯用到的药品是:体积比是多少?怎样配制混合液体: (2)为什么要迅速加热到170摄氏度||,且稳定在170摄氏度左右? (3)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使乙醇脱水||,实验室制备乙烯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往往会混合液会变黑且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分析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4)实验室怎样收集乙烯? (5)反应原理是:断键分析 讨论1:学生活动 1、根据乙醇消去反应的断键分析||,所有的醇都能消去反应吗?如不是||,举例写出3种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的结构简式. 2、醇发生消去反应一定只能生成一种烯烃吗?如果不是||,请你写出一种醇||,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两种烯烃||。

4、乙醇氧化反应: (1)乙醇哦催化氧化:实验三:乙醇的催化氧化: 将一螺旋状的铜丝||,再酒精灯上加热||,现象是:趁热插入无水乙醇中||,现象是:反复几次||,闻到一股: 反应的过程为:第一步: 第二步: 总反应为: 讨论2:学生活动: 根据乙醇催化氧化断键的规律分析||,是否所有的醇都能催化氧化?举例写出2种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醇的 结构简式: 完成方程式: (1)1—丙醇的催化氧化: (2)2—丙醇的催化氧化 (3)乙二醇的催化氧化 归纳:从醇分子结构分析||,醇催化氧化的规律: (2)将乙醇滴加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原因是: 将乙醇滴加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现象:原因是: 这一个过程又可以分步表示为: (3)乙醇的燃烧反应: 总结归纳: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或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或的反应||。 5、酯化反应:写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方程式 四:醇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写出符合分子式C5H12O属于醇且满足以下条件的醇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