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大小腿肌群解剖

(完整版)大小腿肌群解剖

(完整版)大小腿肌群解剖
(完整版)大小腿肌群解剖

大小腿肌群局部解剖

大腿肌前群、内侧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股四头肌有4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头合并向下移行为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再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内侧群共有5块肌,浅层自外向内有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有短收肌。深面有宽而厚的大收肌.

大腿肌内侧群(深面)

内侧群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其余各肌均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尚有一腱止于内上髁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有下肢大血管穿过。内侧群肌的作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

臀大肌及大腿肌后群

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后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在臀部外上1/4处为临床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以长腱止于腓骨头。半腱肌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它与股二头肌长头一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以膜状扁腱起自坐骨结节。膜状腱膜几乎占肌全长的1/2,下端止于胫骨内侧髁。

小腿肌前群

位于小腿前面,有三块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趾长伸肌起自腓骨的上端,向下分为4条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止于母指远节趾骨底。小腿前群肌三肌均可伸(背屈)踝关节。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还分别伸第2~5足趾和踇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小腿肌前外侧群

位于小腿外侧,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骨面,其长腱绕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楔骨和第一跖骨骨底。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骨面,肌腱绕过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短二肌可使足外翻,并使踝关节跖屈。

小腿肌后群浅层

浅层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两肌合称为小腿三头肌。腓肠肌以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深面的比目鱼肌起自胫、腓骨上端的后面,二肌约在小腿中部移行为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小腿三头肌可跖屈踝关节,屈小腿和上提足跟。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前倾。

小腿肌后群深层

深层自胫侧向腓侧依次为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踇长屈肌。三肌起自胫、腓骨后面及骨间膜,肌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其中,胫骨后肌止于足舟骨和3块楔骨,可跖屈踝关节和使足内翻;趾长屈肌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踇长屈肌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二肌分别屈相应的足趾,并使足跖屈。

人体肌肉解剖图精编版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 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角肌和冈上肌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前部肌束、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可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和小圆肌可使肩关节旋外。此外,三角肌后部肌束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前部肌束还可使其前屈。 ---臂肌 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示]。 ◆前群:位于肱骨前方,有浅层的肱二头肌,上方的喙突肌和下方深层的肱肌。主要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形态位置:位于臂前部,呈梭形。 起、止点: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经大、小结节之间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的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为肱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说明 出处:汇健身 | 点击数:138965 | 文章录入:爱健 身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 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 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 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 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 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 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 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

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橈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局部解剖练习题-下肢

局部解剖学练习题 下肢: 一、名词解释 l. Nelaton线 2. 颈干角 3. 隐静脉裂孔(隐股点) 4. 筛筋膜 5. 股鞘 6. 股管 7. 股环 8. 收肌管 9. 踝管 10. 足弓 11. 髂胫束 12. 肌腔隙 13. 血管腔隙 14. 股三角 15. 腹股沟 二、填空题 1、下肢全长由至、小腿长由至。 2、坐骨神经体表投影为与连线中、内1/3至的连线。 3、穿行于梨状肌下孔的结构由外侧至内侧大致为、、、 、、、、。 4、坐骨小孔由、、与共同围成,由外侧向内侧依次有、、及。 5、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条属支分别是、、

、、、 6、肌腔隙与血管腔隙位于、与之间,由分隔成外侧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腔与股前区间重要通道。 7、收肌管内通行的结构由前向后有、和以及周围的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8、参与组成月国窝上内侧界的、与上外侧界的肌腱均能触及。 9、月国窝的内容由浅入深为、、、以及窝上外缘的。 10、踝管内容纳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有 、、、。 三、选择题 二、选择题 【A型题】 1.不是大隐静脉行径关键点的是 A.内踝前方一横指左右 B.小腿内侧 C.股骨内侧髁前方 D.大腿内侧 E.耻骨结节下外方约3cm处 2.大隐静脉的属支不包括 A.腹壁浅静脉 B.旋髂浅静脉 C.阴部浅静脉 D.股内侧浅静脉 E.股外侧浅静脉 3.隐静脉裂孔(或卵圆孔) A.位于大腿的前外侧部分

B.有隐神经通过 C.与股动脉紧贴 D.被筛筋膜覆盖 E.有一锐利的内侧缘 4.腹股沟浅淋巴结不收集以下部位 A.脐以上腹壁浅层 B.脐以下腹壁浅层 C.臀部 D.外生殖器 E.会阴 5.股三角由下列结构组成 A.腹股沟韧带、耻骨肌、缝匠肌 B.腹股沟韧带、长收肌、股薄肌 C.腹股沟韧带、股直肌、缝匠肌 D.腹股沟韧带、长收肌、缝匠肌 E.以上都不是 6.由内到外,股三角内的结构安排是 A.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淋巴 B.淋巴、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 C.淋巴、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 D.淋巴、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E.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得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得上端,有稳定与运动肩关节得作用。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得外侧段、肩峰与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得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就是肌肉注射得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就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得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得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得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得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与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与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得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与旋内。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得前方、上方与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得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得作用。 三角肌与冈上肌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前部肌束、大圆肌与肩胛下肌可使肩关节内收与旋内。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与小圆肌可使肩关节旋外。此外,三角肌后部肌束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前部肌束还可使其前屈。 ---臂肌 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示]。 ◆前群:位于肱骨前方,有浅层得肱二头肌,上方得喙突肌与下方深层得肱肌。主要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形态位置:位于臂前部,呈梭形。 起、止点: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得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经大、小结节之间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得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为肱二头肌内侧沟与肱二

肌肉解剖图

肌肉解剖图 1.胸锁乳突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2.胸大肌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3.胸小肌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4.背阔肌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5.尺侧腕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6.桡侧腕长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7.桡侧腕短伸肌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8.耻骨肌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9.长收肌和短收肌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10.大收肌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解剖下肢总结

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髌骨、足骨的形态结构。股前内区、小腿前外区皮神经的分布。伸肌支持带、腓骨肌支持带的位置、作用。小腿后群肌的起止。 理解:髋骨的构成。大隐静脉静脉回流特点。小腿深筋膜与小腿前、外、后筋膜鞘的形成。臀区肌、股后肌群的作用和神经支配。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大隐静脉的行程要点及伴行神经,五大属支及伴行的浅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程及分布概况。梨状肌上、下孔的形成及孔内出入的血管神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形态结构。大隐静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梨状肌上、下孔。坐骨神经。 难点:跗骨的组成和排列。血管腔隙、肌腔隙、股鞘的形成。小腿筋膜鞘的形成。 下肢系统解剖 一、下肢骨 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髋骨hip bone:不规则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愈合而成,位于盆部参与构成骨盆。(二)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后三部合称足骨。1.股骨femur:上端:有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等结构。体:有臀肌粗隆、粗线等结构。下端:有内侧髁和外侧髁等结构。 2.髌骨patella:人体最大的一块籽骨,包于股四头肌腱内。 3.胫骨tibia: 上端: 有内侧髁和外侧髁、髁间隆起、胫骨粗隆等结构。下端:有内踝等结构。 4.腓骨fibula:上端:有腓骨头、腓骨颈等结构。下端:有外踝等。 5.跗骨tarsal bones:短骨,近侧3块,远侧4块。 近侧:跟下、距上、舟在前。 远侧(内侧向外侧):内、中、外楔、骰在外。 6.跖骨metatarsal:5块,小型长骨,位于足掌。 7.趾骨phalanges of tose:14块,名称和结构均与手指骨相同。 二、下肢骨的连结 (一)下肢带骨的连结 1.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构成: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 2.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构成:两侧耻骨联合面和耻骨间盘连结而成。 3.骶结节韧带sacrotuberoius lig和骶棘韧带sacrospinous lig: 4.骨盆bony pelvis:构成: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 分部:大、小骨盆。借界线(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分隔。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髋关节hip joint:构成:髋臼和股骨头。 特点:股骨头与髋臼大小近似;关节囊厚而坚韧,包裹股骨颈内侧2/3,关节囊上、后及前壁均有韧带加强,下壁较薄弱;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 2.膝关节knee joint:构成: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及髌骨。 特点:关节囊松弛,不完整,前面有髌韧带加强,两侧由胫侧附韧带和腓侧附韧带加强; 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 3.踝关节ankle joint:构成: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 特点:关节面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侧副韧带加强,内侧的三角韧带较强大。

(完整版)大小腿肌群解剖

大小腿肌群局部解剖 大腿肌前群、内侧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缝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股四头肌有4个头,分别称为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4头合并向下移行为肌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再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内侧群共有5块肌,浅层自外向内有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有短收肌。深面有宽而厚的大收肌. 大腿肌内侧群(深面)

内侧群均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骨面。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外,其余各肌均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尚有一腱止于内上髁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有下肢大血管穿过。内侧群肌的作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 臀大肌及大腿肌后群 臀大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后面,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在臀部外上1/4处为临床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以长腱止于腓骨头。半腱肌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它与股二头肌长头一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的深面,以膜状扁腱起自坐骨结节。膜状腱膜几乎占肌全长的1/2,下端止于胫骨内侧髁。 小腿肌前群

位于小腿前面,有三块肌,从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止于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趾长伸肌起自腓骨的上端,向下分为4条肌腱分别止于第2~5趾中节和远节趾骨底。踇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及小腿骨间膜,止于母指远节趾骨底。小腿前群肌三肌均可伸(背屈)踝关节。趾长伸肌和踇长伸肌还分别伸第2~5足趾和踇趾,胫骨前肌还可使足内翻。 小腿肌前外侧群 位于小腿外侧,包括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上2/3骨面,其长腱绕外踝后方入足底,止于楔骨和第一跖骨骨底。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骨面,肌腱绕过外踝后方,止于第5跖骨粗隆。腓骨长、短二肌可使足外翻,并使踝关节跖屈。 小腿肌后群浅层

人体肌肉解剖图

肌肉图,肌肉解剖图,人体肌肉图,(正面背面 彩图)

肌学-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上肢的局部记载) 上肢肌---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 包括

三角肌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

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肌肉解剖图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 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 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 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 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 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 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橈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 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 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

全身肌肉组织解剖图 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cf806463.html,/html/85/n-155985.html \\ 颈肌:颈肌依其所在的位置分为颈浅肌群、舌骨肌群和颈深肌群。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的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的乳突。胸锁乳突肌的作用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肌浅群:斜方肌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并为斜方形。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束向外集中止于锁骨、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提肩胛骨(耸肩),下部肌束收缩降肩胛骨。斜方肌瘫痪可出现“塌肩”。背阔肌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的后部,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

胸大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起自锁骨、胸骨和上6个肋软骨,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当上肢固定时,可上提躯干,并协助吸气。腹外斜肌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前下,近腹直肌的外侧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止于腹前壁正中的白线。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 胸小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胸小肌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前锯肌起于1~8肋,肌束行向后上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腹直肌起自耻骨嵴,向上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腹内斜肌肌束呈扇形展开,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腹横肌起自下位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肌束向前延续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后层,终于白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