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大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汇编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5)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1)

《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9)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9)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35)

《电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49)

《水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56)

《管道工程》教学大纲 (59)

《技术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63)

《水质工程学》(1)课程教学大纲 (69)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74)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82)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87)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90)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96)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0)

《水质工程学》(2)课程教学大纲 (106)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1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114)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0)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8)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1)

《分析化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134)

《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140)

《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45)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54)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62)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173)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77)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84)

《水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9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9)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 (205)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10)

《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215)

《环境工程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21)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24)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234)

《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40)

《分析化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244)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50)

《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258)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3)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67)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71)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277)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28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285)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90)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95)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301)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技能,在城市及工业用水的开采、处理、输送,雨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与回用,以及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控制与治理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化学、力学、工程制图、生物学、流体力学、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CAD绘图、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及其它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具有给排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化学、数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等工科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本专业流体力学、水质分析、水文与水质分析、水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

(3)掌握城镇自来水及工业用水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城镇及工业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及小区给排水等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的能力,并能进行相应技术经济分析。

(4)具备计算机应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水质分析与检测等基本技能。

(5)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读、写和一般会话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学制、学历层次及学习形式

三年、大专起点本科、函授

三、主要课程介绍

1、流体力学(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本课程讲授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有压管流的水力计算,明渠恒定流,孔口、管嘴、闸孔出流和堰流。

2、物理化学(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本课程讲授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

3、电工学(英文名称:Electrician and Electronic Technique)

本课程讲授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控制,半导体二级管与三级管,直流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振荡器,稳压电源,可控硅,数字电路。

4、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名称:Auxiliary design by computor)

本课程讲述AUTO CAD 2000软件包简介,AUTO CAD绘图基本常识,二维图形绘形,二维图形编辑,绘图举例。

5、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主要讲述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溶液、胶体等分散体系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有效碰撞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反省和限度;电解质溶液及电化学,配位化学基本知识等。

6、水质分析(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analysis)

本课程讲授水质分析的作用、分类、水质分析的指标,介绍水质分析的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环境监测(英文名称:Monitoring Environment)

本课程讲授环境检测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监测点的布设原则;环境样品的采集、分离、和富集方法;水质、空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及放射性污染监测分析的原理、特点、分析方法、操作条件;监测数据的统计出处理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

8、管道工程(英文名称:Pipe engneering)

本课程讲授给水系统,设计用水量,给水系统工作情况,管网布置,管段流量,管径和水头损失,管网水力计算和技术经济计算。污水及雨水管道系统设计,合流制管渠系统设计,管材、接口及基础,管道附属构筑物,管道管理与养护。

9、技术经济与概预算(英文名称:Technical economics & dudget)

本课程讲授基本建设的工程费用,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程预算的基础资料,工程量计算和计价程度,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资金时间因素,经济效果计算,财务预测和财务评价,不确定性分析,给排水工程综合评价。

10、水质工程学(1)(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engneering (1))

本课程讲授城市及工业用水处理基本方法,包括水质的预处理,水的混凝,沉淀和澄清,水的软化与除盐,水的冷却,给水厂设计。

11、水微生物学(英文名称:Water microbiology)

本课程讲授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和控制方法,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12、工业废水处理(英文名称: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本课程讲述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优化。

13、高层建筑给排水(英文名称:Mutistory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ege)

本课程讲授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加压和储水设备,给水管网计算,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高层建筑排水系统,排水管道计算,雨水排水系统,室内热水供应。

14、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英文名称: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本课程讲授水资源状况,水量平衡原理,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方法,水质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法,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节水技术与废水的资源化方法。

15、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英文名称:Water process meter and control)

本课程讲授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测量仪表的原理、分类、使用与精度分析方法,给排水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16、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英文名称:New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 engineering)

本课程讲授当前给排水工程最新技术发展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17、水质工程学(2)(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engneering (2))

本课程讲授城市及工业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包括污水物理处理、生物物理、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污泥处理及资源化,污水厂设计。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授予学位:

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符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

六、其它说明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各门课程都要精选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体现新意,讲思想,讲方法,讲进展,体现成人教育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正确方法,科研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3、加强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要教育学生刻苦学习,能阅读本专业书刊。

4、加强实践性教学,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计划进程表

教学计划进程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theory course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300001

课程性质:基础课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时分配:36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2005年,党和国家又专门制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05”方案,决定把本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开设。应该认为,本课程既是一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思想的知识性课程,但更是一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政治理论课程。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大会通过的报告和新党章对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做了新的补充,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伟大理论成果,号召全国人民要在这一伟大旗帜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815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名称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通知》,我们选用新版教材并以此为据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修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战略思想、工作部署。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使用教材。

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武装青年一代,教育青年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意义。

开设本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培养青年一代合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永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

本门课程为所有专业大学生必修考试课。

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教材是经中央政治局领导审定的教材,因此,要求同学们切实端正学习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方法,既认真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自觉地把自身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2.同时,要求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端正,讲授认真新颖,手段多样,多媒体教学和电化教学相结合。

3.各章学时分配如下,任课教师可根据各专业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宜过多。

4.教学要紧紧围绕抓住主线、讲透重点、讲清难点这个思路进行。

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科学发展观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难点: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熟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第一要义。了解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它们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教学内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事求是

难点: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互的关系,怎样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熟悉这一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这一思想路线新的要求。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教学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难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和基本经验,熟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纲领,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三大改造的过程及其历史经验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熟悉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改造的历史经验,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教学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熟悉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创新认识,了解党在这一问题的探索历程。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难点: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初级阶段内涵和基本路线,熟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了解初级阶段长期性、主要矛盾、基本纲领。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教学内容】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3)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三个有利于”标准;

难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改革的性质,熟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三个有利于”标准,了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难点: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熟悉现阶段分配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了解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及相关理论和创新类型。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教学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难点: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人权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我国现阶段基本政治制度内容,熟悉依法治国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教学内容】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熟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了解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教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教学内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举措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熟悉构建和谐社会的六条原则和五项举措,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教学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台湾问题的实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难点: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台湾问题实质以及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新主张。熟悉一国两制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台湾问题由来以及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教学内容】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时代主旋律。

难点:当今世界基本格局、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时代主题及时代主旋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熟悉中国为什么走

和平发展道路,了解影响两大主题解决的最大障碍以及当前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教学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熟悉党在新时期对统战工作提出的“三不”政策,以及对待民族宗教的基本政策,了解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了解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教学内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2.【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难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3.【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党的性质和宗旨,熟悉怎样加强党的建设,了解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主要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版) ,主编:田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application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

课程编号:300003

教学时数:总学时54

适用专业:成教各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微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微机的基本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等。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并掌握计算工具、计算机及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2.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

4.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了解常用微机系统的性能指标、基本配置。

6.掌握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基本知识。

7.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分类。

8.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过程及分类。

9. 掌握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概念、功能

10. 了解常用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功能

11. 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2. 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

13.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1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

1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通信的基本概念。

16. 了解并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的组成及其部件

*△计算机的组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系统总线

3.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及其分类;*△指令和程序;*常用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

4.微型系统的配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的配置;微机的主要技术指标5.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

6.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构成;△网络协议

7.计算机信息安全

第二章操作系统 Windows XP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并掌握中文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文件、文件名、文件夹、路径等。

2. 了解 Windows概述、特点和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3. 了解并掌握Windows的“桌面”、“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

4. 掌握Windows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5. 掌握资源管理系统“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与应用。(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移动、复

制、删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属性的设置)

6. 掌握软盘的格式化和整盘复制,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7. 掌握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删除和选用

8. 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9. 掌握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

10. 掌握附件组中其它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画图、写字板、录音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2.Windows XP的启动及桌面

3.窗口的组成及操作

4.菜单与对话框

*菜单的分类;*常用下拉菜单的意义;*△[开始]菜单的使用;*△对话框及其特性;*△对话框与窗口的区别

5.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文件和文件夹;*△文件命名协议;*文件类型与文件属性;*△文件操作

6.资源管理器

*“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窗口;*△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移动文

件或文件夹;*删除文件或文件夹;*发送文件或文件夹;*△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创建或修改文件类型;*△查看或修改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恢复被删除的文件、文件夹;*△查找文件

7.控制面板

*显示器;打印机;△添加新硬件;*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8.附件与多媒体

*画图、记事本、写字板的使用;多媒体管理;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Word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 掌握中文Word文档的创建、打开和基本编辑操作,文本的查找和替换,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3. 掌握中文Word文档的保存、保护、复制、删除、插入和打印

4. 熟练掌握中文Word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文档排版的基本操作,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5. 掌握中文Word的图形功能,图形编辑器及其使用

6. 了解中文Word的数学公式、艺术字体等的基本操作。

7. 掌握中文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创建,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Word 2003简介

Word 2000的功能;Word 2003的运行环境;Word 2003的安装和卸载;Word 2003的窗口组成2.文档的基本操作

*创建新文档;*△文档输入(中文输入法);保存文档;*打开文档;*△选定文档;*编辑文档;显示文档;打印文档

3.文档的排版

*△字符的格式化;*△段落的格式化;△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页眉、页脚和页码;△页面设置;样式;*△使用模板

4.制表

*表格的建立;*表格编辑;*△格式化表格;*△由表生成图

5.图文框与文本框*△

6.编辑公式△

7.其它编辑功能

*文档中使用图片;△编辑图表;△艺术字体的使用;△编辑大纲;△编辑WEB页

第四章电子制表软件Excel 2003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 了解并掌握Excel中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概念,工作表的创建、数据输入、编辑和排版

3. 熟练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更名、保存和保护等基本操作

4. 掌握单元个的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与常用函数的使用

5. 了解数据清单的概念,记录单的使用,掌握记录的排序、筛选、查找和分类汇总

6. 掌握图表的建立和格式的设置

7. 了解工作表和工作簿的控制及管理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Excel 2003简介

Excel 2003的功能;Excel 2003的启动与退出;Excel 2003的界面

2.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

*创建工作表;*△编辑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打印工作表;窗口操作

3.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简单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函数的使用

4.创建图表

*图表的创建;*△图表的修改

5.数据处理

数据列表的建立与编辑;*△数据的排序与分类汇总;*△数据的筛选与透视

6.工作簿管理及数据共享

第五章 Internet的使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接入方式

2. 了解IE6.0的功能,掌握IE6.0的设置

3. 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拨号连接、浏览器的使用

4. 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操作

5. 熟练掌握接收、管理、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6. 掌握通讯簿的管理方法

7. 了解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的使用

8.掌握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的基本操作;

9.了解用HTML语言编写网页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Internet概述

*Internet提供的服务;Internet 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方式;*△IP地址;*域名管理系统DNS;*△Internet 使用的网络设备;*Internet的接入方式;Internet的安全性;Internet用户的自我保护2.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的功能;*△电子邮件的地址;△Outlook Express的使用(接收邮件;书写、发送、回复、转发邮件)

3.WWW浏览器

*WWW的基本概念;*△WWW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6.0;Internet上的漫游技术;Internet 上的信息搜索技术

4.Internet上的文件上载/下载技术

5.网页制作

△网页制作语言HTML;△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2003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一桌面、窗口与开始菜单的操作

课时:1

教学要求:

了解WINXP的一般知识,掌握对桌面及窗口的常用操作,消化桌面、任务栏、窗口的知识,掌握WINXP下鼠标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任务栏操作

2.窗口的操作

3.图标的操作

4.MS-DOS方式的进入

5.开始菜单的使用

6.快捷方式操作

7.帮助系统的使用

实验二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的操作

课时:2

教学要求:

能利用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来熟练地进行磁盘操作、文件定位、一个或一批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改名等操作。

教学内容:

1.软盘格式化和复制

2.文件的建立、删除、复制、移动操作

3.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

4.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实验三附件的操作

课时:1

教学要求:

掌握附件下几个常用程序,如有:记事本、画图、剪贴板查看程序、快速查看程序、CD播放器的使用方法,如有充分时间,可以学习写字板及媒体播放器

教学内容:

1.画图的使用

2.记事本的使用

3.剪贴板查看程序的使用

4.CD播放器的使用

5.媒体播放器的使用

实验四 WORD 2003基本操作

课时:4

教学要求:

掌握WORD2003的启动、建立与保存文件、输入文本、插入和改写文本、移动和拷贝文本、改变字号、字体和字型、基本段落格式编辑、打印文件、退出WORD2003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 WORD2003的打开

2.新建文件、文本的输入

3.简单的文本格式设置

4.打印文件

5.退出WORD2003

实验五模板、表格、页面设置操作

课时:4

教学要求:

为了使学生掌握利用模板快速建立文本、创建和编辑表格、插入页码、页面设置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利用模板建立一个文件

2.建立一个表格并对表格进行编辑

3.给文档插入页码、设置页眉页脚

4.给文档设置页边距

实验六表格工具、文本框、图片操作

课时:4

教学要求:

为了使学生掌握使用自由表格工具、使用文本框、数据表和图表操作、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使用自由表格工具

2.文本框的建立

3.图表的插入操作

4.图片的插入以及图片格式的设置

实验七 Excel的基本操作

课时:2

教学要求:

掌握建立工作簿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输入、修改的操作方法;掌握编辑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工作簿的建立、打开与保存

2.数据的输入与修改

3.工作表的编辑

实验八公式、函数的使用及工作表的格式化

课时:4

教学要求:

掌握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方法;掌握求和、求平均值等公式的使用方法;掌握自动套用格式,数据格式化方法;掌握条件格式及格式的粘贴。

教学内容:

1.公式、函数的使用

2.工作表的格式化

实验九图表的创建及数据处理

课时:4

教学要求:

掌握图表的创建与修改;;掌握数据列表的维护、排序、筛选;掌握数据的汇总统计;掌握数据透视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创建图表

2.图表的修改

3.数据列表的创建及编辑

4.数据列表的处理

5.数据透视表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十 Internet-Explore的使用

课时:3

教学要求:

了解Internet的域名系统和URL地址;熟悉IE的操作界面;掌握Internet漫游技术;掌握信息搜索技术。

教学内容:

1.利用IE访问网站

2.设置IE选项

3.收藏夹的使用

4.保存网页

5.软件下载

实验十一电子邮件的接收与发送

课时:3

教学要求:

掌握电子邮件软件Outlook Express的基本配置。掌握电子邮件的接受和发送;掌握通讯簿的概念

环境科学与工程复习试题库

.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 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 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 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 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 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 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 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 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 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 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 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 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 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 (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 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 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 . .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2016年漳州县花溪白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 施工工作报告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2016年漳州县花溪白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位于漳州县白叶村,起点为坑尾桥以上300m,终点为白叶桥下游500m。具体建设内容为: 1.河道整治3㎞范围内,全线清理河道淤积; 2.桩号0+234-0+264右岸、桩号0+703-0+727右岸滩地淤积严 重 进行清理至河底高程,与岸坡采用1:1顺接; 3.桩号0+703-0+727左岸为拐弯顶冲段,路基受洪水冲刷掏空,采用C20埋石砼挡墙进行加固; 4.全线3㎞范围内,进行岸坡修整; 5.桩号1+592-1+999河段堤防坡脚冲毁严重,采用C20埋石砼进行加固。 工程投资总概算2449729.02元。 1.2 参与本工程的主要相关单位: 项目法人:漳州县 设计单位:福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福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 1.3 工程设计变更情况:无 2 工程投标 2.1标前准备 2016年漳州县花溪白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经漳漳水〔2014〕344号文批准建设,采用邀请招标选择承包单位。受项目法人漳州县国强乡人民政府委托,北京建友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为招标代理单位,于2016年2月5日发出邀请函,我公司与2016年2月6日向招标代理机构报名并购买了招标文件,随即组织有经验的投标班子,对招标文件进行通读并组建投标机构,抽调有标书编制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编标小组,现场踏勘,调查建筑材料的来源及供应价格,广泛收集编标资料。 2.2标书的编制依据 (1) 2014年漳州县花溪白村河段河道清淤整治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 (2)国家部委和地方现阶段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和规定等; (3)本公司现有的技术设备和以往从事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4)福建省水利厅闽水(2005 )计财73号文颁发的《福建省水利水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翻译

第二单元环境工程 这本书主要关于什么? 这本书的目标是使工程和科学的学生了解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被关注,我们怎么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关于环境破坏基础原因的信息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和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目前运用在水,空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状况 ●我们目前在很多关于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自然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很多环境问题能运用目前的技术消除或减少,但因为社会缺少意愿这么做或在很多例子中因为缺乏资源去这样做,这些环境问题没有被处理 一些重要的定义: 在这本书中,它们第一次被使用,定义被以大写或印刷成黑体字的形式展示 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物质生命的栖息地,在这儿我们能看到,听到,触摸,闻到,和品尝到 系统依据韦氏字典,被定义为“一组或一系列能形成一个整体或者有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事物”,例如,太阳系统,灌溉系统,供应系统,世界和宇宙。 污染被定义为“在大气,水或土地中的物质的,化学的或生物的特性的不合意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害地影响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活动”。 当改进环境质量的目标被用来改进人类福利,“环境”一词扩展成包括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一扩展在许多真实情况下是不可行的以及在一本被设计为一学期课程的教科书中也是不实际的。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考察因此限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义。 系统的相互作用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与水,空气或土地系统有关联。许多这些问题都只适用于这些系统中的一个,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分类也更有用于及易于理解一个系统内的相关问题。而且,这样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由于管理上的和行政上的原因,这些有关空气污染,水供应,废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的子域通常由政府机构分别处理。 很遗憾的是,很多重要的环境问题不仅仅限制于空气,水或土地系统,还包括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现在举个例子,酸雨问题起源于从发电站烟囱,冶炼厂和汽车尾气中向大气排放的含硫二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接着这些气体由气流运输到广阔的区域,降雨“将它们洗去”,产生了有害于水生生命,森林和农作物的酸雨。两个有关于系统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增加的全球问题,及通常具有地域性质的酸雨问题。 环境问题 许多对我们生活标准的主要改进能被归因于科学和技术的运用。这里举一些例子,你能想出其它例子吗? ●生产更多及更好质量的食物 ●创造能避免极端环境的保护所和生存空间 ●快速和可靠的运输方法的建立 ●各种交流系统的发明 ●代替人类和动物体力的机器的发明 ●安全水的供应和废物处理 ●对很多传染疾病的消除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一、适用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4) 本方案适用于市政工程二级学科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 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和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市政工程专业 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市政工程学科和相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1、普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4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不少于5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 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1学分,自学课程学分另记),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必须环节5学分。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作好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并报院(系、所)研究生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XXXXXXX XX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XXXX 年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进度管理 三、主要施工方法 四、施工质量管理 五、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六、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XXX建设项目,主要实施范围为XXX。 项目建设内容:综合治理土地面积0.01亩,其中:农业措施:护坎工程229.4m、生产便道(宽:1.5米)0.07km。 本工程项目业主为XXX,监理单位为XXX,施工单位为XXX。 二、施工进度管理 1、施工总布置 根据实施方案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地形、施工场地和条件,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施工临时设施包括临时施工道路、施工辅助、加工、仓储系统及堆料场、油料仓库、拌和场、弃料场等。 2、施工总进度 2017年6月19日开工,2017年8月3日完工。 3、主要项目施工情况 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划分为:1、护坎1段、护坎2段、护坎3段、护坎4段、护坎5段、田间道路,共6个分部工程。 4、完成的工程量 主要完成护坎229.4m米,生产便道0.07km米。 三、主要施工方法

各分部、单元工程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及《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2012)相关要求,各工序施工均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质量符合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护坎1段、2段、3段、4段、5段: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划分为:①护坎土方开挖;②护坎M7.5浆砌石;共10单元工程。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确保土方开挖、浆砌石及混凝土施工质量。 2、田间道路:根据有关标准的要求划分为:①生产道路土方开挖;③生产便道碎石垫层;生产便道C15砼路面共3个单元工程。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确保土方开挖、混凝土施工质量。 四、施工质量管理 我项目部对工程施工质量目标按照工程合格率100%,整个工程质量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2012)的合格标准进行。 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无论业主、设计、监理还是施工单位,均视质量为工程的根本,我司在该工程中配备了专职施工质量检验员,每个作业组由3~5人组成自检组,在施工中形成了施工现场自检,下道工序施工前,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

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适用学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30)(按一级学科培养并授学位) 二、学分要求 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要求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课程不少于17学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18学分(其中必修环节不少于2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本学科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少于12学分)。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60680012) 2学分(考试) 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2) 2学分(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18学分) (1)必修环节(2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6999002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69990031) 1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要求: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采用IC卡记录方式考核。 (2)基础理论课程(≥4学分) ●数值分析A (60420044) 4学分(考试) ●其它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3)本专业课程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12学分) 注意:专业课程的选择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还应满足:A组课程不少于6学分;外系所开课程不少于2学分。 A组 ●运筹学(70250124) 4学分(考试) ●环境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模型(80050092) 2学分(考试) ●环境流体力学(70040123) 3学分(考试) ●气溶胶力学(70050012) 2学分(考试)

●水处理过程化学(70050062) 2学分(考试) ●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70050032) 2学分(考试) ●多孔介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70050082) 2学分(考试) ●现代环境生物学(70050072) 2学分(考试) ●高等水处理工程(70050042) 2学分(考试) ●废水生物处理的数学模型与新 (70050262) 2学分(考试) 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原理(70050022) 2学分(考试) ●固体废物控制工程(70050102) 2学分(考试) ●环境规划(80050082) 2学分(考试) ●地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治理工 (70050172) 2学分(考试) 程 ●环境经济(70050162) 2学分(考试) ●高等环境化学(70050182) 2学分(考试) B组 ●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70050092) 2学分(考试) ●能源与环境(80050012) 2学分(考试) ●环境核辐射及其示踪技术(70050252) 2学分(考试) ●环境风险分析(70050112) 2学分(考试) ●污染控制实验技术(80050022) 2学分(考试) ●环境保护投融资(80050152) 2学分(考试) ●环境系开设的其他研究生课程 ●化学系、生物系等相关专业硕士课程 ●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课程 3、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自学课程的学分不计算在内。 4、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研究生阶段的总学分。 四、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的准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工作计划与选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xxxxxx线一期工程xxxxx经济开发区续建配套工程白浪河调蓄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审查:xxx 校核:xxx 编写: xxx市水利建筑总公司 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xxxxxx线一期工程xxxxx经济开发区续建配套工程白浪河调蓄工程位于xx经济开发区,南起河道中心桩号k2+200,北至河道中心桩号k10+236,白浪河调蓄工程范围为白浪xxx路桥至xxx桥,总长12.236km。本工程包含滩地填筑、堤防填筑、河槽清淤开挖三个单位工程,分为左滩地填筑、右滩地填筑、堤基清理、土料碾压筑堤、左河槽清淤开挖、右河槽清淤开挖6个分部工程,其中河槽清淤开挖方量约为11741169.28 立方、滩地填筑4631810.86 立方、堤防填筑564986.74立方、弃土外运6544371.68 立方、清基515508.28立方、围堰方量51111.55 立方。 (二)水文气象 自然条件 气温: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21℃,平均气温:12℃。 雨雪量:最大降雨量1080.8mm,最小降雨量327mm。 平均降雨量:671.5mm。 最大积雪期限:36天。 年平均湿度:65%。 气压:夏季平均气压10046KP;冬季平均气压102.76KP。 最大冻土深度:43cm。 (三)工程地质 白浪河流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盐碱土,土质松软。 (四)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1、工程设计洪水标准 白浪河调蓄工程50年一遇洪峰流量2513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1229立方米/秒。 2、工程等级 白浪河堤防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2级。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精)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实施细则 按照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要求和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金管理办法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办法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成立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委员会,组成成员为: 主任委员:关秦川黄涛 副主任委员:欧阳峰 委员:刘丹吕有良陈俊敏董海山宋宏艺 秘书:张庆 二、研究生奖(助)学金在全日制非定向(委培)研究生中择优评选。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在两年半的学制内评选两次,入学前评选一次,一学年后再评选一次;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在四年的学制内,入学前评选一次,每一学年结束后再次评选下一学年,博士第四年不评选奖助学金。 三、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原则,在研究生院培养基金管理办公室下达我院奖(助)学金指标的基础上,制定我院评选程序如下: 依照本细则,博士和硕士分开进行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直博生第一名免试获得一等奖(助)学金。其他硕博连读、考博升学的

博士生统一参加奖(助)学金考试。 2010年及以后入学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将分年级、分类别统一参加奖(助)学金考试,评定方法相同。 (一)第一学年评选 (1)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学校统一制定的《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提交学院奖(助)学金评选委员会。(2)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奖(助)学金评选采用入学成绩(40%)+综合笔试(60%)+附加分项综合考评的方式评选;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奖(助)学金评选采用综合笔试+附加分项综合考评的方式评选。 Ⅰ、入学成绩 考研生入学成绩按其升学考试成绩计算。 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入学成绩依据推免排名综合评定。推免成绩分环境大类和消防大类、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分别排序。校内推免排名前50%的学生成绩按当年考研学生入学成绩的前15%最低分计算,校内推免排序后50%的学生成绩按当年考研入学成绩前30%的最低分计算。校外推免生入学成绩按当年考研入学成绩前30%的最低分计

最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重点翻译

第二单元 What is this book about?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The objective of this book is to introduce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tudents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environment problems;their cause,why they are of concern,and how we can control them. The book includes: 这本书的目的是使理工科的学生了解跨学科间的研究环境问题;它们的起因,为什么它们受到关注,以及我们怎样控制它们。这本书包括: Description of what is meant by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描述环境和环境系统意味着什么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关于引起环境干扰基础原因的基本信息 Basic scientific knowledg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o be able to quantify them 理解环境问题本质,并能够定量计算它们所必要的基本科学知识 Current state of the technology of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its application to water,air and pollution problems 目前适用于水,空气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控制技术的现状 Considerable gaps in our current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many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e 我们目前的科学知识在理解和控制人类活动和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知识上存在 相当大的缺陷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technology,but which are not dealt with because of society’s lack of will to do so,or in many instance because of a lack of resources to do so. 许多环境问题可以应用现有技术消除或减少,但没有得到处理是因为社会缺乏这样做的意愿,或者像许多例子那样因为缺乏资源。 Interaction of Systems互动系统 A number of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associated with water, air, or land systems. 许多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涉及到水,空气,或土壤。 Many of these problems will apply only within one of these systems, justifying the breakdown into these categories.许多这些问题只适用于在其中一个系统,这为这些种类中的细目分类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Such a classification is also useful for easier comprehension of related problems within one system.这种分类也有助于更容易理解一个系统里的相关问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代码: 0830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生: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具有扎实的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掌握外语、现代环境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学术规范,具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与实际工作的学科基础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2.博士生: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的最新技术与方法,熟悉学术规范,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有一定的国际交流经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实际工作的能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深入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生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申请提前毕业,申请答辩前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2)须在英文SCI类期刊或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所在培养单位为第一单位,论文内容要与毕业论文内容紧密相关;(3)通过系所层面组织的提前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7人,其中外单位成员至少3人。 2.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7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2.博士生(最低学分:23学分)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36857

如皋市司马港闸拆除工程 竣工验收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施工单位:如皋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 2 月 23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2、立项文件批复 3、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 4、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5、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6、参建单位 7、施工条件 二、工程投标 1、投标准备工作 2、投标书的编制依据 3、开标、中标与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4、投标书、合同主要标的及承诺 三、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1、施工总体布置 2、施工总进度 3、工程完成情况 四、主要施工方法 1、现场施工测量放线 2、施工便桥的施工 3、老闸、老桥的拆除 4、围堰工程 5、土方工程 6、桥梁基础灌注桩的施工 7、桥梁的施工

8、桥面及附属工程的施工 9、模板 10、钢筋 11、混凝土 12、砌石工程 五、施工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组织余制度 2、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3、施工质量情况 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七、工程体会 八、附件 1、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 2、建筑材料检测复试统计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司马港闸拆除工程地处如皋市磨头镇星港村,闸址位于如海运河与东司马港连接处往东约200米处。主要交通是一条3.5米宽的乡村公路,距离如港公路约2公里。 2、立项文件批复: 如皋市水务局文件皋水发【2010】41号文件,由如皋市水务局立项,申请拆除司马港闸。根据如皋市政府办公室【2010】267批办文件审批,同意司马港闸拆除工程实施。 3、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 司马港闸建于1966年,随着如皋市内河水系逐步调整、勾通、完善到位,司马港闸功能早已丧失,加之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安全,制约经济发展;闸室护坡倒塌,严重阻水,导致引排不畅;交通桥损坏,属危险桥梁,严重影响一河两岸的交通安全。为确保东司马港引排水和通航安全,充分发挥东司马港河道工程效益,彻底消除司马港闸存在的安全隐患,现将司港闸拆除,新建1座交通桥,并将该段河道恢复至七级航道标准。 4、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1)新建交通桥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1.桥面宽度:净宽4.50m,总宽5.50m; 2.设计荷载:公路II级; 3.地震按7度设防; 4.桥总长:56.95m(计算至桥台盖梁),跨径为16+25+16m; 5.桥面横坡:1.5%; 6.桥面纵坡:3%; 7.桥面铺装层结构:11~13cm C40防水混凝土;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华中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环境工程系和原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拥有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本科专业;具有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土木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卫生与机械研究所、环境治理与评价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给排水实验室为原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学院教学科研用房面积近6000平方米,设备总资产1300余万元。目前学院共有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讲师13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在读硕士生、博士生400余人。 学院专业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学科涉及生态、生命、化学、材料、机械、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在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环境生物/生态技术、水质工程技术与装备、固废资源化和绿色能源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15项、国家支撑计划子项目5项、国家“863”、“973”等项目8项;年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十余项;获批专利三十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13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本。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各院系有关规定实行。2012年硕士招生有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五个专业。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在招生简章中标出,其中拟接收的推免生人数比例为15%左右,此比例仅供参考,具体人数比例由政策而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年,学费自筹,不能申请三助岗位但可以申请一定比例的助学金。 1.生态学 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有:生态毒理、生态治理与修复、生态环境评价、分子生态学、生态能源技术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本学科涉及化学、生物、材料、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工程等众多领域,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管理、评价、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的法律、经济、政策和技术等,培养了大批高层次、适应性强、就业面广的管理、规划人才。

2014扬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1004)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以建筑物为对象,以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为特色;侧重加强电气学科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建筑设备知识培养;注重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能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安装公司、智能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璜公司等从事电气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环境设备、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建筑设备和智能化技术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又具有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技术等。 3. 具有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工程与设备的主要规范与标准和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以与建筑弱电工程、智能建筑技术研究、建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2009真题

同济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419 试卷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命题单位:050 A组:普通化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298K时,纯物质的Sm°=0 B.一切单质的Sm°=0 C.在一个反应过程中,随着生产物的增加,熵变增大。 D.对孤立体系而言,DrSm°>0的反应总是自发进行的。 2.有两个平行的反应A®B和A®C如果要提高B的产率,降低C的产率,最好的办法是() A.增加A的浓度 B.增加C的浓度 C.控制反应温度 D.选择某种催化剂 3.下列哪些效应是由于溶液的渗透压而引起的() ①用食盐腌制蔬菜,用于储藏蔬菜;②用淡水饲养海鱼,易使海鱼死亡; ③施肥时,兑水过少,会烧死农作物; ④用和人类血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对人体输液,可补充病人的血容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②③④ 4.EDTA(乙二胺四乙酸)同金属阳离子结合生成() A.螯合物 B.笼形(包合)物 C.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 D.聚合物 E.超分子化合物 5.水分子的键角最接近于() A.90º B.105º C.109º D.120º E.180º 6.下列元素中,其化合物经常呈现颜色的是() A.碱金属 B.过渡元素 C.卤素 D.碱土金属 E.惰性气体 7.常用氧化仲醇(通式R2CHOH)方法来制备() A.醛 B.酮 C.烃 D.酯 E.酰胺 8.下列溶剂中,最能溶解离子性溶质的是() A.四氯化碳 B.甲醇 C.戊烷 D.丁基醚 E.苯 9.已知Eº(I2/I-)=+0.535V;Eº(H2O2/H2O)=+1.776V;Eº(Cl2/Cl-)=+1.358V;Eº(Na+/Na)=-2.76V。则以下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Na+ B.H2O2 C.Cl2 D.I2 E.H20 10.下列哪一组混合物可用作冰盐浴() A.CaSO4和冰 B.Ca3(P04)2和冰 C.CaCl2·6H2O和冰 D.CaF2和冰 11.从化学动力学看,一个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应该() A.与反应物浓度成呈比 B.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根呈正比 C.随反应物浓度的平方呈正比 D.与反应物浓度呈正比 E.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12.在298K,反应H2(g)+½O2(g)=H20(l)的Qp与Qv之差是() A.-3.7KJ·mol-1 B.3.7 KJ·mol-1 C.1.2 KJ·mol-1 D.-1.2 KJ·mol-1 13.往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摩尔量的下列哪一种溶液,As2S3胶体凝结的最快() A.NaCl B.CaCl2 C.Na3PO4 D.Al2(SO4)3 E.MgCl2 14.100g水溶解20g非电解质的溶液,在-5.58ºC时凝固,该溶质的分子量为() A.33 B.50 C.67 D.200 E.20 15.如果NH3·H2O的电离常数为1.8×10-5,0.1mol·L-1NH3·H2O溶液中的OH-浓度是多少()

857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7 科目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满分:150 分 一、考试性质 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学术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培养目标 (一) 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沿,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二) 具备较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 (一) 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 考试内容 1.《环境综合》 《环境综合》涉及环境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环境化学及环境生物学基础,能源与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利用及保护,典型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对策。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当代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等内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且对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同济大学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_同济大学考研大纲

同济大学201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硕士考试大纲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 考试要求: 环境科学专业考生须完成A组考题和B组考题。 环境工程专业考生须完成A组考题和C组考题。 A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大学普通化学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大学普通化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有关计算和分析,掌握有关技巧与方法。 B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环境科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环境科学的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有关计算和分析,掌握有关技巧与方法。 C组考题的考试要求: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工艺过程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 考试大纲(范围):A组考题(50%) 1.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2.水基分散系分散体系、稀溶液依数性、胶体分散体系 3.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位化合物及水溶液中的配位平衡、溶液中的电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4.结构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5.单质及无机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分布及其单质的制备、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及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普通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性及典型反应、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方法 7.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几种重要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8.生命与化学生命的演化及其物质组成、基本的生命物质、生物工程与技术 9.环境与化学人类、环境与化学、当代重大环境问题、现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 10.能源与化学能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化石能源深度利用的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B组考题(50%) 1.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环境科学及其发展概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及其特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全球环境变化 2.环境科学的理论基础环境伦理、环境地学、环境物理、环境化学、 环境经济学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 3.环境科学技术与方法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及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等 4.环境管理与实践环境政策与法规、流域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与实践、工业环境管理与生态工业、农业环境管理与实践等。 C组考题(50%) C1污水处理部分(30%) 1.污水处理的水质指标 2.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格栅、沉砂、沉淀、气浮等 3.污水处理的基本数学模型与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级数,曝气池的常用型式,米门公式,Monod 公式,生物处理基本数学模型 4.污水生物膜法处理的基本概念生物膜法基本概念,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5.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有机物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介绍 我校于2000年和2001年相继获得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并于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 (一)研究生专业招生方向 理学(077500) 1、环境科学专业方向 ●环境生态学 ●环境化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2、环境工程专业方向 ●清洁生产、能源管理与循环经济 ●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工学(083000) 1、环境科学专业方向 ●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影响评价 ●矿山环境污染研究 2、环境工程专业方向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资源化 ●环境治理与修复技术 (二)师资队伍及其研究方向 本学科点的现有教师(包括外聘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6人,本科6人。 目前本学科点已形成五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岩溶地下水防治工程,矿山环境整治,清洁生产、环境规划与能源管理,环境毒理检测、环境评价与污染治理工程。近年来开展了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污染敏感性及污染防治工程,矿区氟、砷和重金属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矿区水土质量演变与生物修复工

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水土保持、环境生态与毒理、固体废物处理的生物控制技术、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与能源审计、区域环境规划、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治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当前,本学科点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尤其在在矿山环境整治及岩溶地下水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部分成果 2006-2007年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的老师经过努力,获得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贵州省科技厅自然基金6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此外,丁坚平教授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文章、权威期刊不低于10篇。此外,目前《固体废物资源化丛书之一——磷石膏和脱硫石膏资源化》这本书正在筹备出版中。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美国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了美国国家环保署的Dr.James Wang、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贵州农业工程学会顾问丁庆生、贵州省节能监测中心夏银寿主任和赵勇高工、贵阳市循环经济办公室黄亚平主任、贵阳市经贸委资源处陆琴处长、小河污水处理厂厂长朱清利、我院毛健全教授、刘方教授等为我院师生作精彩报告。(四)研究生管理 凡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环节(研究生复试、导师与研究生互选、开题、中期考核、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答辩等)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学术委员会统一部署下完成。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委员会 成员:吴攀刘方安艳玲刘鸿雁吴永贵杨爱江李金娟 秘书:胥思勤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施工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水利工程,作用尤为明显。因为水利工程覆盖面的广泛,拉的战线较长使得安全的施工对于其建设更是举足轻重。因此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面对土源,水源稀缺与不畅的问题,引进水利建设,推进企业自水中取出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只有措施的到位,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瓶颈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关于安全隐患的分析 1.水利工程拉的战线相对来说比较长,规模比较浩大,现场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联系的不方便,联系成本的提高,管理的难度大大加强。 2.水利工程涉足的面比较广泛,法律法规比较广泛,相应的学科知识比较多,掌握的难度比较大,这对安全的施工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隐患。 3.施工过程会出现许许多多不确定的因素,主要分为人为的因素以及自然的因素。不管是哪种,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开展。 4.由于水利工程各方面的技术比较复杂,因此造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5.水利工程因为不是封闭式施工,因此不仅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还体现在施工的对象上。 6.水利施工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复杂化,配置的机器设备越来越多,但是现场场地的有限对于施工安全的控制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 1.根本解决方法就是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施工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 在水利工程的实行中,安全问题对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施工的思想认识,把施工安全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上日常的议程。首先要保证安全经费,其次本企业的项目在施行过程中也要有这种安全意识,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各个方面。再次,要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可能提高施工的自觉性。最后,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职责,提高管理水平。 2.制定安全施工的一系列方案,把安全施工落到实处 一方面在施工准备阶段,不能盲目的进行,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要制定预案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相应的施工组织要适应上级对安全管理的规定。对于一些需要相关专业知识的环节,明确相关人员的义务与权力,使水利施工能够安全完整的进行下去。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项目工程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得每个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底,能够更好地完成施工工作。 3.分清每个人员的责任,贯彻责任制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及时的补充与修改为工程的施行创造一个良好的风气,并且在一些特殊岗位上,可以要求持证上岗来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落实安全管理的作业。也就是说安全是首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刻不容缓。 4.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奖惩制度能够使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这项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完善企业自身的考核制度,企业要把安全问题作为考核相关责任人员的考核标准,尽力落实制度的开展。如发现安全反面出现某些问题,到年底时考核将不合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年度奖金以及刑事责任。与此同时,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就变得非常的重要。突击检查能够客观完整的反映一个企业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安全问题得到安全有效的解决,这样有利于约束相关人员的自觉性。其次,为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提高,需要进行相应的奖惩,有奖有惩才能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其奖金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当情况特别不乐观的时候,可以选择解聘相关人员,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员,将会得到其应有的惩罚。施工单位不仅是工程的发起者更是工程的监督人,所以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制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5.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监控 安全施工的管理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所以,要想不断完善对安全的保障,就要尽可能的做到遵循章程,对于违反章程的行为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对水利安全监督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全局,更要对某些重点进行重视,对于出现高峰期的情况,要对工作进行高度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就得忽略其他环节,对于其中的重要工序也要高度重视。坚决杜绝盲目施工的情况。从大局而言,管理要遵循一定得标准,这对于整个生产过程都及其的重要。同时对违规行为的奖惩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良好发展。 归根结底,安全是生产过程的首要问题,安全实施水利工程能否顺利实现主要取决于监管措施是否进行的到位与彻底,直接决定了此项水利工程是否可靠与合理。所以,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对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后,对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各个角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