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5: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5: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5: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5: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库充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各项法令的具体成效;青苗法、免役法实行过程中的一些局限;保甲法的作用和表现;军器监的设立、保马法的实施、将兵法的推行、军队精简等方面的具体成效西部边境的巩固开发;

(2)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作用;

(3)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财富,如坚持改革的信念和“三不足”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两节的内容: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范仲淹首先进行了变法,史称庆历新政。但是,范仲淹的变法仅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面对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王安石随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新的变法。

教师提出问题:范仲淹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述内容』

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合作探究』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然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4、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合作探究』2: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背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

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合作探究』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

(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3)关心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四、变法的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合作探究』4: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③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专题:关于中国古代的改革

一、我国古代的改革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改革

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二、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主要有: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

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课小结』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后实行十几年,这是统治者为摆脱社会危机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