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语言学小论文

文化语言学小论文

文化语言学小论文
文化语言学小论文

文化语言学小论文

数字七与文化

数字七作为一个受到世界各民族普遍尊崇的神秘数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上的母题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七虽然还不能说是圣数,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人类历史上,数字早于语言文字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初表征,对数字的崇拜也是各民族共通的地方。按照维柯的观点“起源于互不相识的各民族之间的一致的观念必有一个共同的真理基础”。数字七就是这种人类原始思维相似之处的一种体现,是数字神秘学的重要分子,是原始诗性智慧的共通点之一。

(一)基督教世界中的“七”

众所周知,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记》记载着上帝用七天造人。

在那场毁灭性的大洪水到来前,上帝告诉挪亚:“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降雨是二月十七日开始;七月十七日,洪水消散,方舟停亚拉腊山上;过四十天,放乌鸦出去;再等七天,放鸽子,衔回橄榄枝;再过七天,放鸽子,鸽子就不回来了。

象这样以数字七为母题的一些记载,在《圣经》中还有很多。如在《创世记》中,雅各为娶拉班的女儿,在拉班家先后做工七年。在《利未记》中,有七天、七年、禧年(既七七四十九年)的周期轮回说法。受宗教文化影响,西方世界中对“七”的使用频次较高,并延伸到法律领域。如在中世纪欧洲有七种罪行法律不能赦免.即所渭的“七宗罪”、“七恶不赦”等等。

(二)阿拉伯世界中的“七”

在伊斯兰教义中也有很多关于七的规定,如穆斯林于伊历每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七日汇集于麦加天房广场中央,环天房逆时针绕行七圈;此后,在天房以东的赛法山与麦尔卧山之间往返七次;在米那山谷向三根立柱各投掷石子七粒;宰牲献祭后,还须再次环绕天房绕行七圈,称辞朝。伊斯兰教也和犹太教、基督教一样有七层天的说法,其经典《古兰经》就是七层天的“天经原本”。《古兰经》第一章只有七节,《古兰经》原本也只保留七本。

相传,穆罕默德曾在登宵日(伊斯兰历七月二十七日)踩登霄石,一夜之间遨游了“七重天”。

关于“七”的规范不仅存在于伊斯兰教义中,还渗透到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中,“阿拉伯人把七视为‘至尊至高’的极数。”“在阿拉伯人的意识中,‘七全七美’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至于阿拉伯日常风俗和民俗中的“七”崇拜现象就更多了。

(三)佛教世界中的“七”

佛教中也有许多关于七的神秘信息,如如来释迦牟尼就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在如来初成正果的禅定时,也是七日入定。

当时,龙王以其身绕佛七匝来护持如来人定。数字“七”在佛教中还有很多体现,如七如来、七菩提、七觉支、禅七、佛七、七级浮屠等。

此外,除了通行说法佛、法、僧三宝外,佛家还有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七宝(不过七宝具体为哪七件还有不同的说法)。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七”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也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文字产生之前先出现了数字概念。

《易·系辞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来出现了数字。据考古发现,在半坡遗址、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甲骨中都出现了数字,而且都有七,并都写做“+”。

虽然还没有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毕达格拉斯的“数密学”倾向,但对数字“七”也较青睐,如中国文化的原典《易经》中有“七日来复”、“七日得”等爻辞。

在《周易》中,七为天数。关于“七日来复”的含义,历来宿儒就有纷争,南怀瑾曾做了一个总结,认为大体有四种解释:“第一,王弼认为阳气始于剥尽之后,至阳气来复,凡经七日,犹今一星期有七天。第二,象数学家,又以五月量骺,一阴生,至十一月薹复,阳生,凡经七月,历七个变化,故称七日来复。第三,易纬稽觉图,认为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主一气,其余六十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日.而六日七分之理,说明七日来复。第四,一李鼎祚以为十月未,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易·泰·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七日来复正是无往不复、周而复始的一个小循环。

除了《周易》,中国还有很多元典也涉及数字七,最典型的是《尚书·尧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这也是中国古史观象授时、以天道指导人事的最早记录,并将北斗七星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

此外,据列维·布留尔考证,在马来亚人、北美部族、日本人、印度教徒、亚述巴比伦人那里,也都有关于数字七的神秘观念。

为什么“七”成为很多民族共同崇拜的圣数呢?学界认为,七可能与天文历法有关。建立古巴比伦王国的闪米特诸民族把日、月和五大行星都笼统地称为行星。闪米特人相信七曜皆神轮流执政,主宰着人间的沧桑。于是,闪米特先人把对七星神的敬畏演化于他们古老的宗教中,他们造七座坛、献七份祭礼、行七次叩拜之礼。渐渐地,“七”成为一个隆重的符号,并最终融入新的一神宗教之中了。闪米特诸族尊“七”大、多、全。

从天文学上可知,北斗七星具有观测便利、实用准确的特点。在古人看来,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于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运动而观阴阳,定方位,明四时,并且衍生了“斗为帝车”的政治星占观念。《史记·天官书》有言:“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不仅古代中国如此,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处于北半球的古老文明也都对北斗七星有着较多的关注和尊崇。“七”崇拜当与北斗七星有关。

有学者总结诸说认为:“‘七’表示生命的周期变化,有物极必反、周而复始的意味。这是因为‘七’代表的是‘极限方位’,即东西南北上下中,在方位上是无以复加的。所以,‘七’蕴含着‘无限大’之意和‘周而循环’之意。”应该

说,这种说法代表了通行的观点。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源于女娲创世时第七天造人的传说,又被称为“人庆”“七元”。民俗专家说,这与中华民族先民对数字“七”的崇拜有关。

“七”在古代先民心目中是一个富于神秘力量的数字,“七”字几乎无处不在:古人将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统称为“七曜”, 现在日本仍用七曜来表示一个星期;天上最重要的星座是“北斗七星”;人死后要每七天烧一次纸,直到满七七四十九天,谓之“烧七”;古代科学家将七用于数学,发明了以“七”为每列珠数的计算工具--算盘,开创了人类计算器的先河。先人将人的生日选在新年的第七天更有力地证明了神秘的“数字七文化”。

据介绍,中国历代“人日”的习俗主要有:将五色的绸缎剪成人形,用于祈求人丁兴旺,这种习俗后来被剪纸所代替;吃“七菜羹”,就是用七种蔬菜做成的菜羹,这七种蔬菜主要是芹菜、菠菜、芥菜、香葱、大蒜、白萝卜、芥兰,民间传说这种菜羹可以祛病辟邪。

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这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也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综观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七”字的含义都是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

与七有关的的名人,古今中外更是不胜枚举!遥想那三国魏末"竹林七贤",放旷不羁,酣歌纵酒。撇开其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不谈,他们留下的士风精神就影响至今。

说到今,就不能不提如火如荼的世界杯,7号也绝对是个招人的数字!贝克汉姆、萨维奥拉、阿德里亚诺、劳尔、菲戈、舍甫琴科,他们中的部份人,可能在本届世界杯上已显现出了老迈,但谁也无可否认他们当年的叱咤绿茵神勇!

就连名牌服饰七匹狼男装也不能离开七啊,数字“七”确实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好好深入研究!

结构动力学 论文

《结构动力学》 课程论文

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的应用 摘要:随着大跨径桥梁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施工控制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结构动力学在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特性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技术状态评估中。结构动力学在道路桥梁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有限元模型、模态挠度法、桥梁结构(强度、稳定性等)、状态评估、结构模态、结构自由衰减响应及其在结构阻尼识别中的应用、结构无阻尼固有频率与有阻尼固有频率的关系及其应用等,尤其是结合桥梁的检测、桥梁荷载试验与状态评价。本文就其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结构动力学道路桥梁应用 如今,科学技术越发先进,结构动力特性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故障诊断和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工程技术领域,由此应用而涉及到的一些动力学基本概念理解的问题应运而生。对于此类知识,我了解的甚少,上课期间,老师虽有讲过这相关内容,但无奈我学到的只是皮毛。我记忆最深的是老师给我们放的相关视频,有汶川地震的,有桥梁施工过程的,还有很多因强度或是稳定性收到破坏而倒塌的桥梁照片。老师还告诉了我们修建建筑物的原则:需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还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结点强锚固。桥梁在静止不受外力扰动时是不会破坏的,大多时候在静止的荷载作用下也不会发生破坏,但当桥梁受到动力荷载时就很容易发生破坏了,所以我们在修建桥梁是必须事先计算好最佳强度等等需要考虑的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和弹性模量动态测试。 1.结构固有频率及其应用 随着对结构动力特性的深入研究,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等研究领域.一般情况下,由于结构阻尼较小,因此在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分析中,往往不计及结构阻尼以得到结构的振型和无阻尼的固有频率fnj(j=1,2,∧∧);而在结构的动态特性的试验中,识别的却是结构有阻尼的固有频率fdj.理论上有[1,2]fdj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汇总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关于运筹学论文范例整理分享(共5篇)

关于运筹学论文范例整理分享(共5篇)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针对运筹学教学的特点和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及方案,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该体系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第1篇:新业态下民航类专业运筹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从网络售票到微信值机,从单一的“售舱位”到运用大数据“提供综合服务”,互联网在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的同时,也在冲击传统的航空运输业,航空公司开始关注乘客的兴趣爱好、企业的运输需求,重新定义飞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消费者对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从关注服务本身,向客户体验和价值链两端不断延伸,服务提供方需要把标准化的服务产品或项目细化拆分,让客户选择自由结合。航空运输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也必须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发展新业态。

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倒逼不断推动新业态产生和发展,也要求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变革。 运筹学是民航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民航运营活动有关数量方面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如何最佳地运营和设计各种系统的一门学科,对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通常以最优、最佳等作为决策目标,避开最劣的方案[1]。 近年来,郑州航院运筹学课程组秉承“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理念,针对民航类专业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旨在介绍《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未来改革发展的思路。

经济学论文

摘要:经济与生活密切相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经济学无疑是每位在校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备课程,对其择业、就业、创业有较深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市场生活就业创业指导关系密切 在机电系,每天与汽车机械生活在一起,浑身沾染着浓厚的理工味,我本是文科生出身,没有才华但渴望文学,酷爱文学,文学可以让我似乎徜徉在一个隐逸的无比平静的世界。但大二开设经济学与生活这门课程后,才感觉到要融于当今的现实社会,真正感触现代生活,不能追求陶渊明一样的隐逸,说这些并不是不在喜欢文学,只是要同时注意投资理财、就业创业、个人发展这些词汇,做一个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是个经济时代,经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无时无处不与经济有关。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小到个人日常消费的计划。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

结构优化设计论文

结构优化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工程力学 班级1001

学号100120118 姓名崔亚超

总结结构优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发展趋势 崔亚超 工程力学1001班学号100120118 摘要:阐述了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从最初的截面优化发展到形状优化、拓扑优化的基本历程及其相关特点,对优化设计选用的各种算法进行归类,并简述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尺寸优化;形状优化;拓扑优化;优化算法 Summ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bstract: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theory from the initial cross-section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shape optimiza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the basic course and its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the optimum design on the range of algorithms are classified, and to outl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 Key words:size optimization; shape optimization; topology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0 引言 结构优化设计的目的在于寻求既安全又经济的结构形式,而结构形式包括了关于尺寸、形状和拓扑等信息I对于试图产生超出设计者经验的有效的新型结构来说,优化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优化的目标通常是求解具有最小重量的结构B同时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以获得最佳的静力或动力等性态特征。 集计算力学、数学规划、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工程学科于一体的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代构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为人们长期所追求最优的工程结构设计尤其是新型结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成为近代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结构优化设计也使得计算力学的任务由被动的分析校核上升为主动的设计与优化,由此结构优化也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它不仅要以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作为分析手段,而且还要进一步计算结构力学性态的导数值。它要面向工程设计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建立优化设计模型,根据结构与力学的特点对数学规划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因此,结构优化设计是一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和技术。 目前,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领域已从航空航天扩展到船舶、桥梁、汽车、机械、水利、建筑等更广泛的工程领域,解决的问题从减轻结构重量扩展到降低应力水平、改进结构性能和提高安全寿命等更多方面。 由于结构优化设计给工程界带来了经济效益及近年来有限元研究和应用的相对成熟,计算机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普及,人们对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的呼声更高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这一现代技术的需求都有增长的趋势。随着设计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竞争的加剧,结构优化设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工程结构动力分析小论文

薄壁管件的屈曲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薄壁件的失稳问题,采用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法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法,借助ANSYS有限元商业软件对薄壁圆管进行模拟计算。特征值分析可以确定临界载荷、屈曲模态,特征值屈曲分析法得到的临界载荷作为非线性屈曲分析分析的初步缺陷载荷,接着进行非线性分析,得到结构完整的稳定性能。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可知非线性分析的结论更切合实际。 关键词:结构屈曲,ANSYS软件,特征值分析,薄壁圆管, 1.引言 薄壁钢材具有高强度、轻质、力学性能优良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结构材料。但是实际工程结构中薄壁钢材的截面轮廓尺寸很小,构件细长,如果其在工艺上处理不当,当受到各种载荷时容易发生局部失稳或整体破坏,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薄壁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成为工程设计人员关心的焦点。所谓失稳,就是当载荷仅有微量增加时,应变增长显著。比如圆筒受到环向载荷,其压缩应力尚未达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就突然失去自身原来的形状被压扁或产生褶皱,这种在外力作用下结构突然失去原有形状的现象叫失稳,也称为屈曲。本文针对工程上常采用的薄壁管件的稳定性问题,借助有限元软件,用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方法计算其屈曲时的临界载荷。圆筒形构件的失稳分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其中整体失稳又分为侧向失稳和轴向失稳。 图1-1侧向失稳图1-2轴向失稳 1

22. 力学建模 预测结构发生屈曲时的临界载荷和屈曲后的形状通常的方法有两种,即特征值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但是特征值分析是基于材料完全线性无缺陷的,所以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差距,因此工程直接运用很少,但是它也是有意义的,一般取其第一阶模态作为非线性分析的初始扰动载荷的依据。用特征值分析得到的是屈曲上限,而用非线性分析得到的是屈曲下限,如图所示。 图2-1 特征值屈曲分析示意图 下面简单介绍特征值分析的理论知识。 设在单位外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应力刚度矩阵为[]K σ,那么[]K σλ(λ为载荷乘子)就代表另一强度下的应力刚度矩阵,在线性条件下,它们均与位移函数无关。如果基准状态下的位移矩阵[]D 加上虚位移矩阵[]D — ,而作用的载荷[]R 保持 不变,那么,为了使状态[]D 和_D D ??+????保持平衡状态,必须满足: [][][][]()K K D R σλ+=和[][][]_)K K D D R σλ??++=???? ( 将两个方程相减得到:[][]_)0K K D σλ??+=???? (,此即为经典的特征值问题,由[][]det()0K K σλ+=可得到特征值,其中最小的特征值就是临界载荷。 式中的λ是特征值, D ?????? —是位移特征向量,用λ乘以施加的载荷即得到临界载荷cr P ,D ?????? —是屈曲形状。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西方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互动媒体教学设计西方经济学论文 一、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学科的教学交互活动的安排,以达到充分利用数字互动媒体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化设备与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在互动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包含的步骤有:教学活动整体设计、师生交互设计、学习者交互设计、交互内容设计以及交互媒介工具设计。 (一)教学活动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是在互动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通过教学活动整体设计来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而结合目标和客体去设计必需的、合理的活动情景主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流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在后续环节中便于操作和执行。教学活动所具备的情景主题,为师生之间、学习者及其群体之间的共同理解与经验分享创造了宝贵的交互机会。教学情景的设计旨在促使学习者通过原有经验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为学习目标提供共同经验,同时有助于为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基础。 (二)师生交互设计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人际交互的主导核心仍然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等,都有赖于教学活动中交互操作的结果。在互动媒体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尽管处于同一个时空维度中,但互动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却可以使双方有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向的面对面、言语书面信息传播方式,还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通过多媒体的人———机———人的交互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交互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强。这种师生间的交互形式以互动媒体为依托呈现出言语书面交互、实验操作交互、教师主导交互、学生主导交互的形式。 (三)学习者交互设计 学习者交互的设计是对学习者及学习者团体之间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基于教学活动整体设计的安排可供学习者交互选择的方式有合作式交互、竞争式交互以及角色式交互。合作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在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小组讨论、沟通、展示、汇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习目标的建构。竞争式交互能够使学习者间形成进取的氛围,强化学习者自觉学习的动力。角色式交互可以使学习者端正认知态度,明确学习动机。 (四)交互内容设计 交互内容是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参考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涉及目标内容设计、支撑内容设计、交互规则设计。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交互内容首先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目

结构力学结课论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在建筑结构 抗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抗震功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要求日益提高。通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的研究应用,抗震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将运用单自由度无阻尼和有阻尼受迫振动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动力学中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功能的分析,简要介绍装有粘弹性阻尼器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结构动力学振动理论单自由度体系简谐荷载 一、综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建筑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门学科的交叉发展使得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运用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不仅仅使得结构的造价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运用动力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隔震减震装置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可以发现,自振振动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经常占有主导地位,不能够忽略。那么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找到结构反应的最大控制量,通过改进材料的性能参数,就能够使用最合适的材料来制造隔震减震装置,提高装置的使用效能,这样就有希望把被动控制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度。

二、单自由度无阻尼受迫振动 当体系上作用的外荷载为简谐荷载,同时忽略体系的阻尼,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为: 式中:p0为简谐荷载的幅值;为简谐荷载的圆频率。 体系的初始条件为: 该方程的解为: 解的第一部分为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伴生自由频率的振幅,记为: 其中,为自振频率的振幅: 解的第二部分为激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稳态动部分,记为: 其中,为自振频率的振幅:

解的第二部分为激振频率振动的部分,即稳态动部分,记为: 其中:为激振频率振幅: 比较两部分振动的振幅得到: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结构自振的振幅与稳态振动部分的振幅的比值是成反比例的。当1 θ≥时,按自振频率部分的振幅大于按荷载频率的部分的振幅,尤其是当1 θ>时,自振部分在结构反应中将占相当重要的部分。 三、单自由度有阻尼受迫振动 在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和初始条件为: 该方程解为:

结构力学专题论文

结构力学专题论文 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分析与计算 一、 概述 弹性设计方法及其许用应力设计法的最大缺陷是以某一截面上的max σ达到[σ]作为衡量整个结构破坏的标准。事实上,由塑性材料组成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某一局部的max σ达到了屈服应力时,结构还没有破坏,还能承受更大的荷载。因此弹性设计法不能充分的利用结构的承载能力,是 不够经济的。 塑性分析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其强度要求以结构破坏时的荷载作为标准: max []Pu P p u F F F k ≤= 其中,Pu F 是结构破坏时荷载的极限值,即极限荷载。u k 是相应的安全系数。 对结构进行塑性分析时仍然要用到平衡条件、几何条件、平截面假定,这与弹性分析时相同。另外还要采用以下假设: (1)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其应力与应变关系如图所示。(图1.1) 图1.1 (2) 比例加载:全部荷载可以用一个荷载参数P 表示,不会出现卸载 现象。 (3) 结构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都很小。 从应力与应变图中看出,一旦进入塑性阶段(AB 段),应力与应变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了解全部受力变形过程才能得到结构的弹塑性解答。但塑性分析法只考虑结构破坏状态时对应的极限荷载,所以比弹塑性分析法要简单的多。 值得注意的是,塑性分析只适用于延性比较好的弹塑性材料组成的结 D s σσ

构,而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组成的结构,也不适用于对变形条件要求较严的结构。 二、 相关概念 1、极限弯矩 (1)屈服弯矩 随着M 的增大,截面最外层纤维处的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 σ时,截面承受的弯矩称作弹性极限弯矩或者屈服弯矩。 e s M W σ= 式中,W 是弹性弯曲截面系数。 (2)极限弯矩 M 不断增大,整个截面的应力达到屈服应力s σ时,截面承受的弯矩称作极限弯矩。 u s s M W σ= s W 是塑性截面系数,其值为等截面轴上、下部分面积对该轴的静矩。 可见,纯弯曲时,M 只与材料的屈服应力s σ和截面的几何尺寸、形状 有关。剪力和轴力对M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塑性铰 2.1 概念 当整个截面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保持极限弯矩不变,两个无限靠近的截面可以发生有限的相对转动,这样的截面称为塑性铰。 2.2 塑性较的特点 (1)塑性铰可以承受极限弯矩。 (2)塑性铰是单向铰。 (3)卸载时塑性铰消失。 (4)随着荷载分布的不同,塑性铰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位置。 3、破坏机构 结构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由于出现足够多的塑性铰而形成的机构叫做破坏机构。 破坏机构可以在整体结构中形成,比如简支梁;也可以在结构上的某一局部形成,比如多跨连续梁。同一结构荷载不同时,破坏机构一般也不同。 静定结构在弯矩峰值截面形成一个塑性铰后,就形成破坏机构而丧失承载能力。对于超静定结构,因为有多余约束,要形成足够多的塑性铰才能丧失承载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做结构时,要设计成超静定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判定极限荷载时的一般定理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0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及实践 02、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研究 03、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研究 04、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报道方式研究 05、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06、港台电影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7、欧美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8、社交媒体研究:可以QQ、微信等为例 09、安徽省红色传播研究:可以皖西、皖南和皖北为例 10、中外新闻摄影研究 11、中国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2、西方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3、广告品牌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广告品牌为中心来分析 14、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观念研究 15、网络热词研究:可以年度热词为中心来分析 16、网络媒体研究:可以具体的网络媒体为中心 17、徽文化研究:可以徽派建筑、徽雕、饮食等为例 18、广告标语研究:可以热门广告的广告标语为中心 19、中外公益广告研究分析 20、电视节目(访谈类、调查类等)研究分析 21、反转新闻研究 22、网络自拍现象研究 23、微信朋友圈现象研究 24、中外著名报刊、杂志等研究:可以(申报)等为例 25、广告营销策略研究:可以一则广告的营销策略为中心 26、互联网+阅读调查研究 27、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及传播特色研究——以**为例 28、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转型之路:以**为例 29、弹幕视频研究 30、腾讯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1、B站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2、微信自媒体(公众号)传播特征研究:以**为个案 33、电视台视频网站发展现状研究——以芒果TV为例 34、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分析 35、粉丝电影现象研究 36、朗读类电视综艺节目特色研究——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 37、日本动漫(电影)传播学解读

管理运筹学结业论文11

运筹学论文 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缩写O.R.)的“运筹”就是运算、筹划的意思。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几乎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自然地存在着一种朴素的“选优”和“求好”的思想。例如,当准备去完成一项任务或去做一件事情时,人们脑子里自然地会产生一个想法,就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找出一个“最好”的办法,去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实际上这就是运筹学的基本思想。 运筹学作为一门科学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面临如何抵御德国飞机轰炸的问题。当时英国的鲍德西雷达站负责人A.P.罗威建议马上展开对雷达系统运用方面的研究。为区分于技术方面的研究,他提出了“operational research”这个术语,原意为“作战研究”。当时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都是短期和战术性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英美两国的军队中相继成立了正式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并以RAND公司为首的一些部门开始着重研究战略性问题。例如,未来的武器系统的设计和其合理运用的方法,各种轰炸机系统的评价,未来的武器系统和未来战争的战略部署,以及苏联的军事能力和未来的发展预测等问题。进入了20世纪60年代,运筹学的研究转入了战略力量的构成和数量问题的研究,同时除了军事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外,相继在工业、农业、经济和社会问题等各领域都有了应用。与此同时,运筹学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了运筹学的许多新的应用分支。 O.R.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被译为“作业研究”或“运用研究”。1956年,中国学术界通过钱学森、许国志等科学家的介绍,在了解了这门学科后,有关专家就译名问题达成共识,即译为“运筹学”。其译意恰当的反映了运

力学小论文

题目:自行车力学探究 摘要: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骑车时它的具体受力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却不太清楚,本实验目的主要是探究自行车轮胎的摩擦力系数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它在转弯的时候的受力情况。 关键词:摩擦力系数、力偶、杠杆、自行车 引言: 自行车上的力学、结构方面应用了很多科学知识,简单举例:1、杠杆原理:车闸,你在车闸处轻轻一握,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拉动刹车装置的力量。 2、滑动磨擦(两种情况的利用):刹车、车轮,刹车是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停下来,而车轮则正好相反,他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向前行进,车轮上的花纹就是为了增大他的磨擦系数的。 3、滚动磨擦:他的目的是为了省力。自行车用滚动磨擦的地方

很多,比如在转向装置、车轮轴里安装的轴承,就是利用了滚动磨擦。 4、力偶的原理:手在车把上产生的力正在是以前车叉为原点的一对力偶,力偶比一个单向力更容易控制,也更省力。 5、弹性碰撞的原理:说白了主要就是减震,充气轮胎、车子上的弹簧,都是把钢性碰撞改变成弹性碰撞,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冲击力,使人骑起来更舒适。 对于本实验,考虑到自行车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于是用自行车轮胎制成滑块测出橡胶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我们采用在不同场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测橡胶轮胎与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拉力保持水平;二是尽量使滑块保持匀速运动。 器材:5个弹簧秤、2个滑轮、自行车(说明:多个弹簧秤和滑轮是打算在单个弹簧秤不足时用的) 数据: 表一水磨地 表二水泥地

结果:摩擦力系数:水磨地取平均值:0.38 水泥地取平均值:0.72 讨论:当过弯半径R分别为50m、20m、10m时,在水泥地上骑车最大速度Vm分别为多少。受力图如下: 自行车M:10 Kg 人m:60 Kg (M+m)Vm^2/R=μG Vm=(μGR/(m+M))^1/2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18.2m/s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11.9m/s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8.4m/s 结论: 1、橡胶轮与水磨地的摩擦力系数为0.38 橡胶轮与水 泥地摩擦力系数为0.72;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广西工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科目金融计量经济学 课题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任课教师杨毅 班级国贸091班 姓名 二○一二年元月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研究范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 【摘要】:运用1990-2009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的数据,建立了ARLM、古典线性回归模型,通过OLS回归、怀特异方差检验、BG自相关检验、非正态检验、多重共线性分析、RESET检验、邹至庄检验等实证分析了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对我国GDP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统计分析和检验方法,拟合出比较优良的GDP模型,得出1990-200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由此来分析所选取的这四个变量对GDP的贡献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找出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GDP 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持续2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好的。由此可见,GDP作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的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结构可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宏观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研究、经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从1985年我国开始正式统计GDP后,它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DP的核算中有许多因素在起着作用,为此,本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因素作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结构力学论文

结构力学论文

————————————————————————————————作者: ————————————————————————————————日期:

成绩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结构力学论文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结构力学 论文题目: 浅谈位移法 任课教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谈位移法 摘要位移法是超静定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变位法或刚度法,通常以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数。位移法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应用基本结构列出典型方程进行计算,另一种是直接应用转角位移方程建立原结构上某结点或截面的静力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关键词基本原理典型方程超静定结构 一、简介 位移法以广义位移(线位移和角位移)为未知量,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一种方法。位移法的思想是法国的C.-L.-M.-H.纳维于1826年提出的。 位移法是解决超静定结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计算时与结构超静定次数关系不大,相较于力法及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过程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应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可以应用于有侧移刚架结构的计算。此外,对于结构较为特殊的体系,应用位移法可以很方便地得出弯矩图的形状,位移法不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也适用于静定结构内力计算,所以学习和掌握位移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计算种类 1.典型方程法 位移法可按两种思路求解结点位移和杆端弯矩:典型方程法和平衡方程法。下面给出典型方程法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1.1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 欲用位移法求解图a所示结构,先选图b为基本体系。然后,使基本体系发生与原结构相同的结点位移,受相同的荷载,又因原结构中无附加约束,故基本体系的附加约束中的约束反力(矩)必须为零,即:R1=0,R2=0。 而Ri是基本体系在结点位移Z1,Z2和荷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按叠加原理Ri也等于各个因素分别作用时(如图c,d,e所示)产生的第i个附加约束中的反力(矩)之和。于是得到位移法典型方程:

新闻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新闻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一、新闻理论方向 1.新闻党性原则方面 2.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方面 3.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方面 4.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理论的发展研究 5.新闻真实性方面 6.新闻舆论监督方面 7.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方面 二、新闻史方向 8.报人研究(梁启超、范长江、邹韬奋等) 9.各报研究(凡办报时间较长或影响较大的报刊均可) 10.新闻事业发展走势研究 三、新闻业务方向 11.记者的职业素质研究 12.新闻采访方法研究 13.新闻写作研究 四、广播影视方向 14.广播影视事业研究 15.广播影视业务研究 16.广播影视管理体制研究

电子政务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1.网络时代办公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 2.现代办公手段与办公模式的发展趋势 3.电子政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选定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研究) 4.城市数字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选定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研究) 5.政府网站的功能和建设 6.现代办公活动的通信手段与通信设施研究 7.办公信息化过程中的潜在威胁 8.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研究 9.办公活动中数字化音频、视频信息的处理 10.办公活动效率的因素研究 11.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的经济效用研究 12.对称性市场与市场专家制度研究 13.市场不对称性对消费者影响及其对称研究 14.机关管理与信息不对称性关系研究 15.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16.中国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剖析研究(激励) 17.“货比三家”本质研究 18.用搜寻感理论剖析中国各地的“民工潮”和“盲流”现象 19.讨价还价与价格信息传递功能研究 20.信息商品风险价格理论及其交易模式研究 21.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非技术因素 22.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3.政治文明建设与政务信息公开 24.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与策略 25.管理者信息需求特点研究 26.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27.信息素养研究 28.论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 29.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档案管理 30.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31.信息产业的内涵、发展与对策研究 32.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职能与对策研究 3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 34.论公民信息素养与信息伦理教育 35.信息环境的问题及其治理 36.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37.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比较和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研究 38.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39.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研究 40.信息咨询与政府或企业的鼓管理决策研究 41.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开发关系研究

运筹学论文及案例

运筹学课程论文与案例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运筹学课程论文与案例分析 摘要: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运筹学思想贯穿了企业管理的始终,它在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运输问题、库存管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运筹学的分析,结合企业管理,浅谈了运筹学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及求解模型。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线性规划 正文: 现在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解决。运筹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和军事活动中能用数量来表达的有关策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从最直观、明了的角度将运筹学定义为:“通过构建、求解数学模型规划、优化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一句的系统知识体系。” 运筹学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库存论、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可靠性理论等。而《应用运筹学》作为运筹学的一部分,则重点介绍了管理运筹的思想与建模方法。具体包括了线性规划及扩展问题模型、图与网络分析模型、项目管理技术、决策分析技术、库存模型和排队模型等运筹学的重要分支。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运筹学原理及方法在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时应用,突出了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运筹模型的构建过程,淡化了模型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计算。借助于十分普及的Excel软件来求解模型,使得运筹学模型的应用更加简明直观。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线性规划解决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达到预期目标最优,而寻找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其数学模型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成。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并将它们转化为标准形式。简单的设计2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直接运用图解法得到。但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线性规划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很多,很难用作图法实现,但是运用单纯形法记比较方便。单纯形法的发展很成熟应用也很广泛,

经济学基础论文

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垄断现象浅谈日常生活 学院:文新学院班级:汉语言文学1401 姓名:柳自全学号:201430401081 一、摘要 市场垄断指的是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多家垄断,企业通过这种“寡头式”的垄断对某个区域内的某种市场进行价格操控,从而造成消费的被垄断和被抬价,给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市场垄断的含义及其表现 (一)市场垄断的含义 市场垄断指的是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在竞争性行业形成的独家垄断或者多家垄断。市场垄断这种这种垄断行为是在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中会产生,在这样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垄断行为才得以生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中一些行业的壮大和行业中某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的发展,多家企业联合起来对市场进行垄断甚至是独家企业对市场中的某个领域进行垄断,这已经开始成为一个趋势。(二)市场垄断的表现 从较大的范围内讲,在某一个区域内,可以是一个地区,比如珠三角、华北地区、华南地区等等,也可以是一个省份内,都有一些地区性的企业会对该地市场进行一些垄断,以攫取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市场中,消费者往往是处于被动地位,任由独家或多家垄断企业

对该地的某个市场领域进行独家蚕食或瓜分,例如,在现实生活中,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并不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而更多的是卖家处于比较优势地位,而消费者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特别是在这样的市场垄断行为下,消费者挣扎更显得苍白无力。有些消费者是无法选择自己家里

面使用的燃气供应公司的,有的人从一开始,自己选择权就被房地产开发商“垄断了”,因此燃气供应这块自然也“被选择”和“被垄断”。就算消费者不满意现行的燃气供应公司,想选择其他的燃气供应公司也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一来是本身所处的小区已被燃气公司捆绑;二来,当某个区域内所有燃气供应公司都选择联合起来定价,不同的燃气公司价格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只能付出同样的价格来购买同样的服务。所以在这块领域不存在竞争,损害的自然是消费者,得益的是燃气供应公司,因为所谓的“定价权”被秘密的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燃气供应公司是企业,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润。 三、市场垄断有利有弊 当然,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市场垄断。也就是说,市场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无法否认市场垄断有利的一面,而相对于市场垄断的本身来说,统一定价是这种垄断行为的表现,因为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资金实力,运作模式不尽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定价方式,势必会造成不同的企业之间所获得的利润是不同的。

新闻系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系毕业论文选题 1. 试论体验式报道 2.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3. 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4. 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5. 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6. 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 7. 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8. 解释性报道初深 9. 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10. 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11. 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12. 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13. 郑州报业市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14. 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15. 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16. 新闻娱乐化成因刍议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17. 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18.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19. 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20. 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21. 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22. 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23. 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1. 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2. 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3. “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4. 《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5. 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6. “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7.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 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9. 党报引导舆论现状及方法 10. 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 11. 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12. 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13.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14. 论社会新闻的“软”与“硬” 15. 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6. 穆青新闻主张研究 17. 穆青新闻实践 18. 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19. 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20.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21. 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22. 探究现代政治广告 23. 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1. 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2. 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管理运筹学论文

管理运筹学 期末论文 光明市是一个人口不到15万人的小城市,根据该市的蔬菜种植情况,分别在花市(A)、城乡路口(B)和下塘街设三个集散点,清晨5点以前菜农将蔬菜送至各集散点,再由各集散点分送到全市的8个菜市场。该市道路情况、各路段距离(单位:公里)及各集散点、菜市场的具体位置见图8.1所示。按统计资料,A、B、C三个集散点每天收购量分别为200、170和160(单位:100公斤),各菜市场的每天需求量及发生供应短缺时带来的损失(元/100公斤)如表1所示。设从集散点至各菜市场蔬菜调运费用为1元/(100公斤.公里) 学号:1111111111 姓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计算机---班 2010-11-24

光明市的菜蓝子工程问题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信息工程学院临班0053 一、分析报告 问题的提出:光明市是一个人口不到15万人的小城市,根据该市的蔬菜种植情况,分别在花市(A)、城乡路口(B)和下塘街设三个集散点,清晨5点以前菜农将蔬菜送至各集散点,再由各集散点分送到全市的8个菜市场。该市道路情况、各路段距离(单位:公里)及各集散点、菜市场的具体位置见图8.1所示。按统计资料,A、B、C三个集散点每天收购量分别为200、170和160(单位:100公斤),各菜市场的每天需求量及发生供应短缺时带来的损失(元/100公斤)如表1所示。设从集散点至各菜市场蔬菜调运费用为1元/(100公斤.公里)。 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为该市设计一个从各集散点至各菜市场的定点供应方案,使用于蔬菜调运及预期的短缺损失为最小; 2)若规定各菜市场短缺量一律不得超过需求量的20%,重新设计定点供应方案; 3)为满足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光明市的领导规划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试问增产的蔬菜每天应分别向A、B、C三个集散点各供应多少最经济合理。 1.问题的提出: ④ ⑧ 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