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师:韩玉侠一、确认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解释、翻译、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练习法

二、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加线字。

( 1) 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3)尝趋百里外趋:快步走。(4)执经叩

问叩:请教。

(5)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6)俯身倾耳以请请:请教。

(7)俟其欣悦俟:等待。(8)腰白玉之

环腰:腰佩,用作动词。

(9)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旧絮。 (10)盖余之勤且艰若

此盖:句首发语词。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3、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

4、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三、复习思考,独立自学

1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

3、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6、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

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7、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

即可)

8、、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10、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 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

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四、问题探究,互学互教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5、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

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6、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7、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18、.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

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五、总结训练,拓展提升

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