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D )

A.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B )A. 肢体 B.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C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B )

A. 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C)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采用( A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14.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力选择最好的艺术作品,使幼儿尽早开始发展对艺术的(C)

A. 理解

B.表现

C.敏感

D.创造

15.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B )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依据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品格的内化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A. 感知、情感、想象

B.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 感觉、知觉、想象

D. 感知、认知、动作技能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如何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主体性。

答: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表演的机会。 2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受表扬的机会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批评及否定、消极的语言看到幼儿的任何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不要忘记给予及时的表扬。 3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不要强求每一个幼儿都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程度喜欢你教给他们的每一首歌或介绍给他们的每一首乐曲应当允许幼儿有它自己的选择性。

2.用自己的语言和例子来说明什么是音乐的本质?

答:1音乐的本质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主观反应。2音乐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应。3音乐是真,善,美. 每一曲美妙的曲子是由作曲者灵魂构成,是作曲者内心写照. 音乐的美妙影响人类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噪声(频率不规则)会使人焦虑,烦躁,不安.优美的音乐使人心情舒畅,努力奋进.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在革命事业艰苦环境中闪烁光辉.不仅是中国艺术家,外国贝多芬的欢乐颂给人以启迪。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与指挥有关的知识技能有哪些?

答:1知道如何用动作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作出反应。2知道在指挥时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3知道如何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是什么?

答:1培养幼儿参与歌唱、韵律活动、倾听等幼儿园各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兴趣和热情挖掘每一个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力使幼儿在亲身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能力以音乐能力的发展来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与热情。2教给幼儿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使幼儿通过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即通过音乐本身所特有的路径走向对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而不仅仅停留或结束在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上。3使幼儿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并有能力以声音、节奏为手段去表现他所感受到的音乐和情感。4积累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能够富有热情、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 (第1至2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 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 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

儿通过 1 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 2

艺术欣赏试题问题及答案

这里提出的问题是进行艺术欣赏考试时所用的全部问题,口试、笔试都从这里出题。 I、专题名画家类 1、达利 简述画家达利、达利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达利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达利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他在进行创作思考时,运用怎样的理论来进行分析? 2、雷诺阿 简述画家雷诺阿、雷诺阿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雷诺阿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雷诺阿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他在处理光影时有什么特点? 3、莫奈 简述画家莫奈、莫奈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莫奈主要的表现内容(系列)有什么? 莫奈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画面上着重体现什么? 4、梵高 简述画家梵高、梵高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梵高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梵高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创作上他主要借鉴了那种东方艺术绘画? 5、毕加索 简述画家毕加索、毕加索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毕加索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名称是什么? 毕加索在艺术上的表现技法是什么?在画面上着重体现什么? 6、康丁斯基 简述画家康丁斯基、康丁斯基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名作(不少于4幅)? 康丁斯基的一生绘画之路分为那几个阶段?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康丁斯基在画面上表现了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表现? II、历史进程类 中世纪 7、中世纪的欧洲艺术主要出现在哪两个国家地域?表现形式是什么? 什么是镶嵌画?它还有什么名称?它主要反映什么内容?它在哪里最盛行?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很出众,请说出有几种主流建筑式样?(不少于三种)分别叫什么?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8、文艺复兴是存在于哪几个世纪的艺术运动?它主要主要反映什么方面的内容? 文艺复兴的中心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在那里有被人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人是谁?请列举出这三位的三幅(包括雕塑)作品,每人一幅(件)。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码:2506; 课程代码:01740; 适用专业及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一、选择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A)。 A.空间 B.色彩 C.形状 2.1923年幼儿教育家(B)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C)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 B.游戏阶段 C.再现和表现阶段 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B),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6.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B)四种水平。 A.曲折线 B.命名线 C.平行线 7.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 B.表达思想 C.没有表现意图 8.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 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C.天赋 9.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 A.完形性 B.主动性 C.情感性 10.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二、填空题 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____或空间艺术。 视觉艺术 12.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____、“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象征”期 13.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____三大方面。 欣赏 14.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____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音乐)参考答案,请核对,可能某些解答题还要充实。(2011.12.9) 一、填空题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学前教育(音乐)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 B.体积和空间非常敏感。 A.用料和工具 B.体积和空间 C.色彩和线条 D.形象和造型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 D. 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A.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倚赖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 护 C.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 卫 3.“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 A.齐白石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 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齐白石 B.徐悲鸿 C.潘天寿 D.吴昌硕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D.江西景德镇 A.江苏宜兴 B.广东石湾 C.山东淄博 D.江西景德镇 5.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 B.用笔。 A.用墨 B.用笔 C.结构 D.章法 6.《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D.三人舞。 A.独舞 B.双人舞 C.群舞 D.三人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 A.舞与诗、乐的区别。 A.舞与诗、乐 B.乐与舞、画

C.雕塑与诗、乐 D.舞与诗、画 8.“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 B.程砚秋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A.梅兰芳 B.程砚秋 C.荀慧生 D.尚小 云 9.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 C.曲线结构表现。 A.对称 B.水平线 C.曲线 D.斜线 10.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 D.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A.服装道具艺术 B.舞台的布景艺术 C.音乐伴奏艺术 D.演员的表演艺术 11.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 C.场面。 A.故事 B.人物 C.场面 D.情境 12.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A.全景。 A.全景 B.中景 C.远景 D.近景 13.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 C.顺光。 A.侧光 B.顶光 C.顺光 D.逆光 14.有“活子龙“和“活武松”之称的是演员 A.杨小楼与盖叫天。 A.杨小楼与盖叫天 B.盖叫天与马连良 C.尚和玉与盖叫天 D.盖叫天与周信芳 15.“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 B.动向表现手段。 A.光线表现 B.动向表现 C.光学表现 D.色彩表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散点式构图: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2、透明式表现:把看不到的物体象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展开式: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4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17 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 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集合体。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 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稻草人。 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这一 目标取向属于行为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尚未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 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3、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 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粘贴活动? 引导儿童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引导儿童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一次活动中不宜提供给儿童过多的材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选择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 绘画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简单解释8分) 结合实际来谈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7分) 2、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和演示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演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分) 观察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分) 在实践中的运用(5分)

(完整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D ) A.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B )A. 肢体 B.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C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B ) A. 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时代 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C)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采用( A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 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14.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尽力选择最好的艺术作品,使幼儿尽早开始发展对艺术的(C) A. 理解 B.表现 C.敏感 D.创造 15.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B )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教育目标又依据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品格的内化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A. 感知、情感、想象 B.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 感觉、知觉、想象 D. 感知、认知、动作技能 主观题部分

艺术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I. 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_______ 非常敏感。B.体积和空间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_____________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3. “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 普通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齐白石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________ 。D.江西景德镇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B.用笔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A.独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_____________ 的区别。A.舞与诗、乐 & “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对_____________ 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B.程砚秋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表现。C.曲线 10. _____________下面是曲式的图示。A.奏鸣曲 I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D.演员的表演艺术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C.场面 13. 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_______ 。A.全景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C.顺光 15. 有“活子龙”和“活武松”之称的是演员 __________ 。A.杨小楼与盖叫天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手段。B.动向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艺术门类中属于造型艺术的有。C.建筑D.雕塑E .绘画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具有双重性是指。D .物质性E.精神性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派油画的主要特征是。A.画家主要表现内心世界B .特别注意艺术形式的表现 C .共性的 美的标准被个性的美感取代 D .标新立异、流派此起彼落 4. 祈年殿是祈求丰收的祭殿,它的十二根檐柱和十二根内柱象征_______________ 。B. 12时辰C . 12个月 5. 在戏剧艺术当中,剧本标注的“沉没”、停顿”、“呆呆地楞在那里”等,这是 ______________ 。A .“静止 动作” C .内心翻滚着波澜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摄影艺术中,俯角拍摄比较适合于表现。A.整体气氛B .矛盾双方的地位 C .展示人物的地位和阵势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的艺术语言包括声音和画面,其中画面主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环境造型B .人物形象造型 C.人和空间的关系 D.影片整体造型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 1 .创作者的创作是主动的,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被动的。(X) 2 .罗丹的《思想者》塑造了《地狱之门》这件作品里的核心人物,也概括了作者的主要思想。(V) 3 .整体布局就是指书法语言中的结构。(X) 4 .对实用美术的欣赏首先要看它的使用功能。(V)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试卷 (A卷)

---------------------------------------------------------------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考试试卷(A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 卷)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 1、散点式构图: 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2、透明式表现: 把看不到的物体象 X 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3、蝌蚪人: 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展开式: 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 17 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集合体。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稻草人。 1/ 12

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 这一目标取向属于行为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尚未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 1、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造型上: 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 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 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 构图上: 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3、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

2015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 9.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 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答:1、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3、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三、论述题 1、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 B ) A.平面物象 B.简单立体物象 C.结构复杂物象 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 C ) A.轮廓特征 B.基本形态 C.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D.动态结构 3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三阶段称样式化期,它的年龄段为( D ) 岁~3 岁岁~4 岁 岁~5 岁岁~7 岁 4.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在这一历程 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 (C )A.结合体 B.集合体 C.曼陀罗 D.放射型 5.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 B )A?“垂直性”无区别阶段B?“方向性”无区别阶段 C?“水平性”无区别阶段D?“平面性”无区别阶段 6.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的 观点属于(B )

7.大正时期,领导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 A ) A.山本鼎 B.福禄培尔 C.乌索娃 D.西泽克 8.根据比纳(A Bi net)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短 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 C ) A.罗列对象时期 B.解释时期 C.描述对象阶段 D.涂鸦阶段 9.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 B.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D.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 10.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最近发展区 B.成熟 C.同化和顺应 D.模仿 11.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 ) A. 绘画 B.雕塑 C.工艺美术 D.建筑艺术 12.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 )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欧文 C.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和罗伯特?欧文 13.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 A ) A.审美型人格 B.冲突型人格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定价 中国绘画史经典图录何延喆河北美术出版社第一版58.00元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解答题(80%): 1、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奇葩,它们有哪些独特之处?其中有一画像砖表达的是民间人民田间劳动生活场景,请说出其名称和收藏博物馆的名称? 知识点:秦汉画像砖 教材页码:P27 2、魏晋画家对绘画自觉意识的追求很自然地体现在形式的表象上,绘画的形式技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举例说明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人物,及他们绘画技法上的特征?并指出其中二位画家确定的中国绘画理论最早、最基本系统原则的理论名称?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教材页码:P33 3、隋代展子虔唯一传世山水作品是哪一幅?由哪个博物馆收藏?后人如何评价展氏为中国绘画史从六朝过渡到隋唐重要的一环。 知识点:隋代的绘画 教材页码:P43 4、隋唐之际的山水画,在面貌和技法上开启了青绿和水墨两个系统。在此,明代董其昌论及“南北宗”流派代表人物指的是谁?他们各自的技法表现为哪些特点? 知识点:隋唐的绘画 教材页码:P43 5、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与儿童线描绘画样式的变化有没有相同之处? 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

6、《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的出土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战国时期的绘画 教材页码:P18 7、秦汉时期四川地区画像砖的特点是什么?举一个例子说明。 知识点:秦汉画像砖 参考答案:题材触及面广,形式简朴概括(但有些呆板、拘谨),技法丰富活泼(如刻画人物形象准确、活泼、动作姿态多变、自然等)。举例自己选择。< 教材页码:P27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具有什么含义?举例说明。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绘画 教材页码:P33 二、思考题(20%): 古老的原始绘画,如岩画、彩陶等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与儿童线描绘画样式的变化有没有相同之处?请简单勾勒图形举例说明(可以参照书3—5页中岩画与彩陶纹样图,与儿童画进行比较)。 教材页码:P3-5 考核知识点:彩陶装饰纹样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解答题(80%): 1、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点:元代绘画 教材页码:P139 2、论述顾恺之的成就和贡献。 知识点:顾恺之 教材页码:P45 3.请评价顾凯之的《洛神赋图》 知识点:顾恺之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基础在线作业答案

华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基础》在线作业(100分) 单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40 道试题,共80 分。) 1.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涂鸦期开始于儿童( D )。 A. 4岁左右 B. 3岁左右 C. 2岁左右 D. 1岁半左右 满分:2 分 2. 皮亚杰发现,7岁以下的儿童(B)的观点相当严重,因此,受主观情绪支配的绘画方式是7岁以下儿童的主要特征。A. 主观印象 B. 自我中心 C. 写实主义 D. 客观印象 满分:2 分 3. 轮船看不见了。”这个事例说明(D) A. 孩子不会爱惜艺术作品 B.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C. 艺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D. 艺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价值在于作画过程,而非完美的作品本身 满分:2 分 4. 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写实期,大约发生在儿童(D)。A. 3岁—4岁左右 B. 4岁—5岁左右 C. 5岁—7岁左右 D. 8岁—14岁左右 满分:2 分 5. 7岁以下儿童所画的桌子,往往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总是加上四条腿;所画物体不论远近,都保持同样大小,甚至大小颠倒,说明:(C)。A. 儿童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B. 儿童画中表象符号的形成 C. 儿童画他所知,而非画他所见 D. 是涂鸦期的典型特征 满分:2 分 6. 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A. 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到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 B. 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 C. 只是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不能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和材料 D. 会借助辅助工具表现所制作物体的细节、特征 满分:2 分 7.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划分,美术主要是一种(B)。 A. 时间艺术 B. 空间艺术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小班儿童在泥工中塑造( A. 平面物象 B.简单立体物象 C. 结构复杂物象 D.物象主要特征和细节 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引导中班儿童在绘画中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 A. 轮廓特征 B.基本形态 C.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D.动态结构 3. 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第三阶段称样式化期,它的年龄段为( A.2 岁~3岁 B.2 岁~4岁 C.4 岁~5岁 D.5 岁~7岁 4. 罗达?凯洛格列举了大量世界儿童画资料,说明了儿童绘画发展的详细历程。在这一历程 中由抽象到绘画途径的重要一环,标志着幼儿已能画出具有构造意义的图画的是 A.结合体 B.集合体 C.曼陀罗 D.放射型 5. 初入园的儿童用四条边线组成方形物时非常困难,因为此时他们尚处于( A. “垂直性”无区别阶段 B. “方向性”无区别阶段 C. “水平性”无区别阶段 D. “平面性”无区别阶段 6. 在美术起源学说中,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的 观点属于( B ) A.游戏说 B.表现说 C.模仿说 D.巫术说 7. 大正时期,领导日本自由画教育运动的画家是( A ) A.山本鼎 B.福禄培尔 C.乌索娃 D.西泽克 8. 根据比纳(A ? Binet )关于儿童对图画感知阶段的划分,能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的简 短语句的儿童处在对图画感知的( A. 罗列对象时期 C.描述对象阶段 9.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 10. 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最近发展区 B.成熟 C.同化和顺应 D.模仿 11. 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绘画 B.雕塑 C.工艺美术 D.建筑艺术 12. 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和罗伯特?欧文 B ) D ) C ) B ) C ) B.解释时期 D .涂鸦阶段 错 误 ..的是( D ) A. 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 C.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B. 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 力 B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Y)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___F___。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D_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

7月全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画发展阶段中的写实期,大约发生在儿童()。 A.3岁—4岁左右 C.5岁—7岁左右B.4岁—5岁左右 D.8岁—14岁左右 2.某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时,尽量引导儿童多感官参与活动,避免纯技巧和纯抽象的说教,该教师主要运用了()。 A.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C.实践性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 D.正面教育原则 3.一个儿童欣赏完齐白石画的虾后,对老师说:“看到这幅画,我好象看见了真的虾,会动会跳。”这主要是幼儿的()在起作用。 A.美的感受力 C.美的创造力B.美的表现力 D.审美兴趣 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本能直觉期,儿童()。 A.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知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 B.有了真正独立的美感反应

C.美术欣赏不仅与生理机能有关,更多地受社会认识的制约 D.不仅能感知作品内容,还能感知作品的形式 5.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某教师用情景、气氛暗示、感染,使儿童接受信息,产生心理体 验,该教师主要运用了()。 A.高度的艺术性与儿童的可接受性原则 B.潜移默化原则 C.渐进性原则 D.程序性原则 B.科技性手工活动 D.立体手工活动 6.粘贴、剪贴、撕贴、剪纸等形式属于()。 A.实用性手工活动 C.平面手工活动 ()。 A.无目的的活动期 C.样式化期B.基本形状期 D.定型期 7.剪纸活动中,儿童开始剪得较为顺手,但只限于剪直线,这个特征出现在手工发展的 8.关于学前儿童手工发展阶段的基本形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儿童由无目的的动作到呈现出有意图的尝试 B.手工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音乐教材必须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D ) A. 艺术性、节奏性 B. 感知性、随意性 C. 活动性、艺术性 D. 活动性、实践性 2.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 音乐感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全面发展? D. 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3.《梦幻曲》的曲作者是(A ) A. 舒曼 B.圣桑 C. 丁善德 D.汤普森 4.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 B ) A. 肢体 B. 动作 C. 情景 D.音域 5.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B ) A.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6.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是( A ) A.目标和谐? B.过程和谐 C.方法和谐? D.评价和谐

7.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式表现,带有强烈的()的特点 ( C ) A.动作性 B.思维性 C.表现性 D.抽象性 8.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 B ) A.确定性 B. 不确定性 C.时代性 D.不可塑性 9.在欣赏河北儿歌《小白菜》时,所提供的视觉材料应是(C ) A. 色彩辉煌,构图具有动感 B. 色彩淡雅,构图呈静态 C. 色彩冷峻,构图凝重凄凉 D. 色彩鲜艳,构图简洁 10.为了引导幼儿感知音乐的细节,体验音乐的暗示性,表达音乐速度的适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 A ) A.现场哼唱或演奏的方法 B.示范和讲解的方法 C.分句欣赏的方法 D.反复练习法 11.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C.铃木 D.奥尔 12.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13.教师在韵律活动中为发展幼儿个性所使用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让每位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提高 B.对不同的儿童提不同的要求 C.给每位儿童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D.让儿童相互竞争,相互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