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病理学》课程标准

《法医病理学》课程标准

《法医病理学》课程标准
《法医病理学》课程标准

《法医病理学》课程标准

法医病理学(Forensic pathology)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为暴力性案件的侦查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性和非暴力性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损伤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推断和确定的一门学科。根据法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法医病理学的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人身伤亡的基础理论和法医病理学鉴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法医学鉴定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除讲授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损伤时间、以及致伤物推断相关的基础知识外,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现场尸体外表检验的技能、采取尸体血液及其他检材的技能、系统尸体解剖操作技能、特殊尸体检查的方法及检材处理方法、常规组织取材、组织制片的技术,以及正确书写法医病理司法鉴定文书的能力。

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应用法医病理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科学思维逻辑。

法医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部分。教学学时数共144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习课72学时;其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比例为1:1。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掌握法医病理学的概念、研究范围、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掌握法医病理学检验记录,法医病理学鉴定书的格式及内容、书写原则。

熟悉法医病理学检验的对象,与普通病理学的异同以及在法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法医病理学的档案及标本管理。了解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条件和保护。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法医病理学;暴力死;死亡方式;他杀;自杀;意外死亡;死亡时间;

损伤时间;推断和认定致伤物。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范围:①暴力性死亡的尸体(机械性、物理、化学及生物性因素)。

②非暴力性死亡的尸体(猝死)。③涉及医疗纠纷死亡的尸体。④中毒死亡的尸

体。⑤司法机关监护中人员的尸体。⑥危害公众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的尸体。⑦

吸毒死亡的尸体。⑧实施人工流产或非法堕胎死亡的尸体。⑨其他可能涉及法律问

题伤亡的尸体。

2.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确定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方式;推断死亡时间;推断

损伤时间;推断和认定致伤物;损伤和疾病的关系;个人识别;为解决医疗纠纷提

供证据;其他问题。

3.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2、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4.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史:我国古代法医病理学检验的发展及成就;国外古代法医病理

学;近代法医病理学。(自主学习)

5.法医病理学检验、文书档案及标本管理:现场勘验(scene investigation, 现勘),尸

体检验记录,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应注意的问题:1、尸体解剖应全面系统;2、尸

体解剖观察要详尽;3、判断病变要确切;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

客观、详细和准确。6、拍摄照片要清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8、鉴定结论应

有科学性、公平和公正性。

6.法医病理学鉴定书的结构: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检查结

果;分析说明;鉴定意见;落款;附注。

7.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档案管理,包括鉴定书、案情记录、现堪记录、尸体

解剖记录、照片、声像资料。标本管理。(自主学习)

8.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条件和保护。(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

第二章死亡

教学要求:

掌握死亡、整体死亡,分子死亡,自然死亡,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非自然死亡,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死亡机理、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等概念。

熟悉死亡的分类。熟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及医学和社会意义。熟悉的死亡原因与死亡机

理的区别。熟悉植物状态的概念。

了解脑死亡研究的发展。了解损伤与疾病在死亡原因分析中的重要性。了解安乐死的现状。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整体死亡,分子死亡,自然死亡,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非自然死亡,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死亡机制,安乐死

二、主要教学内容:

生命的本质、生命器官与生命体征。

死亡的相关概念:生命与死亡的转化;衰老;死亡;整体死亡;分子死亡。

死亡的分类: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

死亡的传统概念:心性死亡,呼吸性死亡。

脑死亡的定义,诊断脑死亡的意义。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哈佛标准,美国“协作组标准”,英联邦皇家学院标准。脑死亡者的脑形态改变与呼吸机脑。脑死亡与植物状态。

死亡的发生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假死的原因,假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自主学习)

死因分析相关概念:死因,死因分析,根本死因,直接死因,辅助死因,诱因,联合死因。

死亡机制:常见的死亡机制,即时死及其常见机制,急性死亡及其常见死亡机制,亚急性死亡及常见死亡机制,慢性死亡及其常见死亡机制。

死亡方式: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安乐死。

死因分析的注意事项。

死亡及尸体的管理制度,死亡确认,尸体解剖。(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课讲授。

第三章死后变化

教学要求:

掌握死后变化、尸体现象、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腐败、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等概念。

熟悉死后变化的影响因素、分类及死后变化的法医学意义。熟悉各种早期和晚期尸体现象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熟悉自溶与坏死的区别、防止自溶的目的和方法。

了解死后化学变化。了解动物、昆虫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了解死后人为现象。学时安排:理论课:5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死后变化、尸体现象、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腐败、白骨化,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早期死后变化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超生反应、肌肉松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内部器官血液坠积、尸僵、尸体痉挛、自溶、自家消化。

2.晚期后变化的形态学特点、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及其法医学意义:腐败、白骨化。保存型尸体:木乃伊、尸蜡、泥炭鞣尸,古尸,浸软。

3.死后化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法医学意义。(自主学习)

4.动物、昆虫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尸体的毁坏(蝇蛆、蚂蚁、甲虫、鼠类、犬咬伤、鸟类、及其余动物)。(自主学习)

5.死后人为现象。(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四章死亡时间推断

教学要求:

掌握死亡时间推断的概念、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学中的意义。掌握用尸冷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熟悉根据各种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了解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了解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新方法(包括根据离子浓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综合参数法推断死亡时间),新进展及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死亡时间,死亡时间推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死后早期经历时间的推断:根据尸温推断早期死亡时间,从各种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膀胱尿量推断死亡时间。

根据离子浓度推断死亡时间。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综合参数法。(自主学习)

2.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各种晚期死后变化,根据尸体昆虫数据分析死亡时间,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根据现场遗留物推断死亡时间。(自主学习)

3.白骨化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

教学要求:

掌握损伤、机械性损伤的概念。掌握擦伤、挫伤、创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检验方法及鉴定任务。

熟悉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及其分类。熟悉机械性损伤形成的影响因素。

了解机械性损伤在造成人体死亡、伤残及涉及民事纠纷或刑事诉讼案件中的重要地位。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损伤,机械性损伤,擦伤,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挫伤,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因素及其机制:机械力的强度,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特征,致伤物的性质和特征,人体受伤时所处的位置及状态。(自主学习)

2.机械性损伤的分类:按致伤物的种类,按死亡方式,按损伤发生时间。

3.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擦伤(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挫伤(皮内出血,皮下出血),创(钝器创,锐器创,火器创),骨、关节损伤,内脏器官破裂,肢体断离。

4.损伤的检查:①损伤程度;②损伤与死亡的关系;③损伤时间;④致伤物推断。检查损伤的原则:检查尸体损伤的要求,尸体损伤检查的基本步骤。

5.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确定损伤的类型,判断损伤程度、致命伤与非致命伤,推断或认定致伤物,判断生前伤还是死后伤,估计损伤时间,推断死亡方式,判断致命伤后行为能力,如有疾病同时存在,应确定损伤与疾病和/或与死亡原因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六章钝器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棍棒伤、砖石伤、斧锤类伤、徒手伤的基本概念、基本形态及其法医学鉴定。掌握高坠伤的基本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基本概念及法医学鉴定。

熟悉高坠伤的影响因素及现场勘验方法。

了解挤压综合征的显微病理改变。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竹打中空,铁轨样挫伤,抓痕,手指伤,掌击伤,拳击伤,咬痕,挤压综合征。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钝器损伤的特点:包括棍棒伤(圆柱形棍棒伤,方柱形棍棒伤,不规则形棍棒伤)、砖石伤(砖头伤,石头伤)、斧锤类伤(斧背伤,锤击伤)、徒手伤(手所致的损伤,足所致损伤,肘、膝、头所致的损伤,咬伤)等损伤的特点。

2、高坠伤:高坠伤的损伤特点,高坠伤的影响因素,高坠损伤的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

3、挤压伤的特点,挤压综合征,挤压伤的法医学鉴定。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七章锐器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锐器创的共同特点、基本类型及法医学鉴定。掌握钝器伤和钝器伤的鉴别、切创和砍创的鉴别、自杀切颈和他杀切颈的鉴别。

熟悉锐器的基本类型。熟悉刺创、切创、砍创、剪创的形态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锐器伤,切创,砍伤。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锐器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刺器(无刃刺器,有刃刺器),切器,砍器,剪器。

2.锐器创的基本类型、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包括刺创、切创、砍创、剪创。注意鉴别自杀切颈及他杀切颈。

3.钝器伤和钝器伤的区别。

4.切创和砍创的区别。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八章火器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典型枪弹创的形态特征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枪弹创射入口与射出口的鉴别要点。掌握爆炸现场的勘验、爆炸损伤的形态特征及法医学尸体检验要点。

熟悉枪弹及爆炸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损伤类型。

了解枪械的类型、结构,枪弹的种类和结构,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了解枪弹创的非典型形态特征。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一、基本概念:火器,瞬时空腔效应,流体静压作用,爆炸。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枪的一般知识:枪械的类型,枪械的结构,枪弹的结构和种类,枪弹发射的原理和过程。(自主学习)

2.枪弹的损伤机制:弹头直接冲撞作用,瞬时空腔效应,流体静压作用。

3.枪弹创的类型:按枪的种类分,按射击距离分类,按穿透人体的情况分类。

4.典型枪弹创(损伤)的形态特征、非典型枪弹创(损伤)的形态特征。

5.射入口与射出口的鉴别。

6.散弹创的形态特征;散弹枪弹创;颅骨枪弹损伤;非典型枪弹损伤。(自主学习)

7.枪弹创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枪弹创损伤的认定与枪的识别,射击方向的判定,射击命中角度的鉴定,射击距离的鉴定,枪弹损伤致伤方式的鉴定,各种物证的发现、提取和送检。

8.爆炸损伤:爆炸分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爆炸的特征(高温、快速、高压),爆炸损伤的形成机制(冲击波,高温,投射物)。(自主学习)

9.爆炸损伤的形态特征:炸碎伤、炸裂伤、烧伤、冲击波伤、投射物伤、抛坠伤、挤压伤。爆炸损伤的特征:损伤面大,损伤复杂,外轻内重。

10.爆炸现场的勘验及法医学尸体检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九章交通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机动车交通事故所致损伤的基本类型、各类人员的损伤特征。掌握机动车驾、乘人员的鉴别要点。掌握摩托车驾驶员损伤的特征。

熟悉机动车交通事故损伤的发生原因和损伤形成机制。熟悉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的损伤形成机制及法医学鉴定。

了解机动车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的发生状况。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挥鞭样损伤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交通损伤的特点与对策。(自主学习)

2.机动车交通事故损伤:发生原因,损伤形成机制。

3.交通事故致伤方式:碰撞伤,碾压伤,刮擦与拖擦伤,抛掷或率跌伤,挤压伤,

砸压伤,烧伤,爆炸伤。

4.行人的致伤机制:首次碰撞伤或直撞伤,抛举性碰撞伤,滑动性碰撞伤。

5.车内人员的致伤机制:挥鞭样损伤,撞裂创与肢体离断,分腿式损伤。

6.行人的损伤特征:撞击伤,伸展创,碾压伤,摔跌伤,拖擦伤,砸压伤与挤压伤。

7.车内人员的损伤特征:驾驶员损伤(挡风玻璃或玻璃框撞伤,挥鞭样损伤,方向

盘损伤,四肢反射性损伤,安全带损伤),乘员的损伤。

8.摩托车驾驶员损伤的特征:骑跨伤,皮肤车把印迹或后视镜边缘印痕,挡风罩切

颈伤。

9.道路交通损伤的法医学鉴定:交通方式的认定,驾驶员认定,乘客认定,行人及

其状态的认定,多次碾压与生前碾压的认定,交通事故重建,死亡方式的判断。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

10.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船舶事故损伤。(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十章颅脑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头皮损伤、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及脑损伤的损伤类型、损伤特点和法医学鉴定。掌握病理性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要点。

熟悉头颅的解剖特征及其与损伤形态的联系。熟悉颅骨骨折的成伤机制。熟悉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的发生机制。熟悉脑挫伤的形态,冲击伤和对冲伤的成伤机制。

了解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了解脑振荡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脑振荡、对冲性脑损伤。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头皮损伤:损伤机制,头皮损伤的形态改变(擦伤,挫伤,裂创,头皮血肿)。

2.颅骨骨折:颅骨骨折机制(颅骨局部变形,颅骨整体变形,影响颅骨骨折的因素),

颅骨骨折类型(颅盖骨骨折:颅骨压迹和擦痕、颅骨砍削创、线形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孔状骨折、骨缝的分离、乒乓球样凹陷;颅底骨折:颅底骨折,颅盖骨与颅底骨联合骨折,对冲性骨折,崩裂性骨折)

3.颅骨骨折法医学鉴定要点:推断打击点,推断打击方向,推断打击次数及其顺序。

4.颅内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与自

发性蛛网膜下出血的鉴别。

5.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形成机制(颅骨变形引起脑损伤、脑在颅腔内移动所致脑

损伤),直线运动引起的颅脑损伤(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间接暴力造成的脑损伤。

6.原发性脑损伤类型及病变:脑振荡(brain concussion,BC),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

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外伤性脑疝(海马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

7.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后遗症。(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十一章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的机械性损伤

教学要求:

掌握脊柱、脊髓及胸腹部各主要器官的损伤类型、损伤特点和法医学鉴定。

熟悉各器官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力作用的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3学时。

教学内容:

脊柱与脊髓损伤:脊柱与脊髓损伤的种类(包括届曲性与过伸展性、挥鞭样损伤)及病理变化。(自主学习)

胸部损伤:肋骨骨折、肺损伤、闭合性心脏损伤、外伤性窒息、胸内大血管损伤(动脉破裂、开放性动脉破裂、外伤性主动脉瘤等) (自主学习)

腹部损伤:胃损伤(挫创、裂创)、肠损伤、肝损伤、胰损伤、脾损伤、肾损伤。(自主学习)

胸腹部以外其它部位的损伤:阴茎损伤、阴囊及睾丸损伤、腹膜损伤、子宫损伤、阴道

损伤。上述各种损伤的类型及病理改变、发生原因。(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案例讨论。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掌握致伤物推断原则:熟练掌握通过损伤的基本形态,推断钝器伤、锐器伤、枪弹创的方法;熟练掌握根据创内异物推断至上午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死(伤)者受伤时的衣着痕迹推断致伤物的类型;熟练掌握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的种类;熟练掌握推测致伤物的质地、损伤伤痕的提取的方法。

2.掌握致伤物认定的依据:熟练掌握根据损伤的形态认定致伤物;熟练掌握根据伤口中异物认定致伤物;熟练掌握根据嫌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的检验认定。熟悉衣着上损伤的鉴定。

二、熟悉

熟悉损伤时间推断,熟悉生前伤的诊断,熟悉生前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鉴别,熟悉全身生活反应,熟悉濒死伤的诊断,熟悉伤后存活时间的估计。熟悉机械性损伤的死亡原因。熟悉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分析。

三、了解

了解生前损伤的特殊检测方法;了解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情况;了解损伤时间推断的最新进展。

四、自学

炎性介质生化检测法,酶组织化学检测法。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关键词: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致伤物推断、致伤物认定、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生前白血栓、死后凝血块、生前红血栓、死后鸡脂样凝血块、濒死伤、原发性(继发性)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外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绝对致命伤、条件致命伤、个体致命伤、偶然致命伤、伤病关系分析。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致伤物推断不仅能为侦破提供线索,还有助于判断死亡方式及为审判机关提供罪证:推断致伤物的种类及性状,以及检验的步骤(现场检验、衣着检验、痕迹检验、伤痕检验、比对检验);根据损伤形态推测致伤物(擦伤、挫伤、裂创/骨折、砍创、刺创的特征);根据创内异物推断致伤物;根据衣着损伤的检验痕迹推断致伤物以及衣着检验的方法(衣服损伤的检验根据、衣着损伤类型、织物损伤痕迹的检验步骤和方法及伤痕提取,实验室的检验);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的种类;推测致伤物的质地、损伤伤痕的提取的方法。

2.致伤物认定(致伤物的提取和保存、致伤物的改变和同一认定)。

3.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①肉眼检验(生前出血与死后出血的区别、创口的哆开、肿胀、痂皮形成及脓液);②生前组织学检查(淋巴结边缘窦内红细胞积聚,栓塞、炎症、修复);③生前损伤的特殊检测以及新技术检查(炎症介质的测定、纤维蛋白形成能力和纤维蛋白检测、组织内蛋白质糖类及其他物质代谢的改变);④全身生活反应;⑤濒死伤得诊断。

4.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根据组织学改变推断伤后存活时间(擦伤、挫伤后不同时间的改变,局部组织炎症及再生时间的过程,骨折后时间的改变,硬脑膜下出血后不同时间改变),根据酶组织化学、炎症介质的改变推断伤后存活时间(局部组织中酶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损伤组织中炎症介质随时间的变化,损伤组织中蛋白含量变化,纤维蛋白形成及纤维蛋白的检查)。明确生前出血、死后出血、人为出血;出血时间的推断;出血后的死后变化;外伤后的止血反应;弥漫顶血管内凝血(DIC);栓塞(包括血栓、空气、脂肪、羊水栓塞);炎症(包括充血、渗出、变质、增生);创伤愈合;吸入吸收、咽入;生活反应的生化表现。。

5.机械性损伤的常见死亡原因。

6.损伤与疾病的关系分析:①损伤与疾病无关:生命器官致命性损伤,心、脑、肺等致命性损伤(绝对致命伤、相对致命伤),内脏器官致命性疾病;②损伤与疾病有关:损伤为主因、疾病为辅助或疾病为主因、损伤为辅因;③损伤与疾病有因果关系:损伤为因,疾病为果和疾病为因,损伤为果。

7.致命伤后行为能力的情况。

第十三章机械性窒息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窒息与机械性窒息的概念。

2.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体表和尸体内部征象。

3.缢死、勒死、扼死的概念及其死亡机制。

4.缢死、勒死、扼死的颈项部形态学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5.缢死、勒死、扼死的法医学鉴定。生前缢死和死后缢吊的区别。

6.溺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和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

7.溺死硅藻的检测方法。

二、熟悉:

1.械性窒息的分类。

2.缢、勒绳套与绳结的物证意义。

3.捂死、闷死及哽死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

4.溺死的死亡机制,硅藻检查结果的评价。

5.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概念。

三、了解:

1.机械性窒息的死亡过程。

2.捂死、闷死、哽死、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死亡机制。

3.溺死的死亡过程。

4.溺死的其它实验室检验方法。

学时安排: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6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机械性窒息的概念和分类:机械性窒息的概念和分类,机械性窒息的过程。机械性窒息的死亡尸体体表、尸体内部征象及组织学变化。

缢死:缢死的概念,绳套和绳结缢型,缢死的机制,缢死的病理学改变,缢绳的物证意义,缢死的鉴定。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勒死:勒死得概念,勒死机制,勒死的病理学改变,勒死的鉴定,勒死与缢死的鉴别。自勒与他勒的鉴别。

扼死:扼死的概念,扼颈方式,扼死的病理学改变,扼死的法医学鉴定。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压迫胸腹部所致窒息的概念、压迫胸腹部死亡尸体病理学改变与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

捂死、闷死及哽死:捂死、闷死及哽死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

性窒息、体位性窒息:性窒息、体位性窒息的概念、方式、病理学改变及其法医学鉴定。(自主学习)

溺死:溺死的概念,溺死的经过和症状,溺死的机理,溺死尸体的病理学改变,溺死的实验室检验。溺死硅藻的检测方法。溺死尸体的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的法医学鉴定。水中尸体沉浮及死后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十四章高低温损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高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

2. 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

二、熟悉:

1. 高温对人体损伤的机理,烧死的致死原理。

2.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的概念及形态改变以及生前烧死的形态学特征、烧死和火灾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的要点。

3. 熟练区分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

4. 低温对人体损害及致死机理,冻伤的概念及冻死的形态学改变特点以及现场及尸体特点、鉴别及识别的要点。

三、了解:

1. 烧伤严重程度分级。

2. 蒸汽、热辐射、中暑死的尸体病理形态改变。

3. 冻死的尸体病理形态改变。

学时安排:

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烧死,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鹅爪状”改变,“斗拳姿势”,假裂创,硬脑膜外热血肿,冻死,维基涅夫斯基斑。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高温与低温所致的损伤,烧伤严重程度分级。

2. 烧死:高温对机体的局部作用,高温对全身的作用,烧死的形态学变化,烧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的概念,区分身前烧死和死后焚尸。

3. 烧死现场及尸体形态特点,鉴定及个人识别的要点。

4. 冻(伤)死:发生条件,低温对身体的局部作用,低温对全身的作用,冻伤的严重程度分级,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理,冻死的形态学变化,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十五章电流损伤及其他物理因素损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电击及雷击对人体的损害和致死机理、现场及尸体形态特点和鉴定要点。

2.电流斑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熟悉影响电流致伤的各种因素,皮肤金属化的意义。

3.电流损伤现场勘察的重要意义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二、熟悉

1. 电流损伤的基本知识、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影响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2. 电击死的死亡机制、电流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3. 雷击死的形态学变化及鉴定要点。

4. 气压损伤的原理、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三、了解

1. 电流损伤鉴定的新方法及新技术。

2. 电警棍击伤的形态学特点。

3. 放射性损伤、超声波损伤、激光损伤、微波、高频损伤的原理及损伤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电击死,电流性水肿,核流,电流斑,皮肤金属化,雷击死,雷击综合征,雷电击纹(树枝状纹),气压性损伤,减压病,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电流的基本知识(自学)。

2.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影响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3. 电击死的死亡机制、电流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电流斑的肉眼和镜下形态特征及其意义,皮肤金属化的意义。

4. 电流损伤现场勘察的重要意义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5. 雷击死:雷电对人体的作用,雷击死(伤)的形态学变化,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6. 气压损伤的原理、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十六章杀婴及虐待儿童致死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掌握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

2、掌握鉴别活产儿与死产儿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判定原则;

2、掌握新生儿的死亡原因;

3、掌握虐待儿童死亡的损害特点和法医学鉴定。

二、熟悉

1、新生儿的体表、体内特征;

2、如何推断新生儿的胎龄或生活月数;

3、杀婴的各种手段、致死机理、损害特点及法医学鉴定。

三、了解

1、新生儿及小儿尸体的法医学检验方法;

2、虐待致死儿童的尸体改变,受虐待致死老人、妇女尸体解剖的常见改变。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杀婴的概念、新生儿生活能力的概念;虐待死、活产与死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活产与死产的鉴别,肺浮沉试验,胃肠浮沉试验,鼓室试验。

2、新生儿的死亡原因:非暴力死亡,暴力死亡。

3、虐待儿童死亡的损害特点和法医学鉴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十七章猝死

教学要求:

掌握猝死的概念。掌握冠心病、冠状动脉开口狭窄、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形态及法医学鉴定。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的鉴定要点。掌握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法医学鉴定。掌握病理性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掌握急性喉阻塞、支气管哮喘、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掌握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死后自溶的鉴别。

熟悉猝死的特点及原因,熟悉猝死的诱因及法医学鉴定步骤。熟悉主动脉窦瘤、克山病、结核性心肌炎、Marfan综合征、高心病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熟悉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出血原因。熟悉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熟悉异位妊娠、羊水栓塞症、糖尿病、过敏性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熟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幼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的概念及法医学鉴定。

了解常见心脏传导系统病变。了解心肌早期缺血的形态及其法医学鉴定研究进展。了解癫痫、颅内肿瘤、肺气肿、急性胃扩张、低血糖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发性慢性肾上腺

功能减退症所致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学时安排:理论课:9学时;实验课:9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猝死、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猝死的特征,猝死的诱发因素,猝死的原因,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意义及法医学鉴

定步骤。

2.心血管疾病猝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窦瘤、

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克山病、结核性心肌炎、

Marfan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心脏传导系统疾病、高血压性等疾病的病理变化、

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自发

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癫痫、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颅内

肿瘤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4.呼吸系统疾病猝死:急性喉阻塞、肺气肿、气胸、支气管哮喘、肺炎的主要病理

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5.消化道疾病猝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急

性胃扩张及胃破裂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

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猝死: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症的。(自主学

习)

7.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糖尿病、低血糖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发性慢性肾上

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

8.过敏性猝死的主要病理变化、猝死机理及法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

9.其他猝死: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抑制死的特点、猝死机制及法

医学鉴定要点。(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

第十八章医疗纠纷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掌握医疗纠纷的主要类型;

2、掌握医疗事故的基本构成要件;

3、掌握医疗事故致死的常见原因;

4、掌握对医疗纠纷死亡尸体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二、熟悉

1、熟悉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

2、熟悉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

3、熟悉各种易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及法医学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4、熟悉医疗纠纷死亡案件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

5、熟悉非法行医死亡案件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

6、熟悉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

三、了解

1、了解国内外医疗争议死亡事件的形势与现状;

2、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

3、了解处理医疗纠纷有关的法令、政策的原则,法医临案处理医疗纠纷的职责;

4、了解医疗纠纷的处理解决途径和医疗事故的责任;

5、死因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0学时;自主学习: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非法行医。

二、主要教学内容:

(一)概述性内容:1. 国内外医疗争议事件的形势和现状概述;2. 医疗纠纷的定义;

3. 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

(二)医疗事故鉴定:1. 医疗事故的定义;2.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3.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4. 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5. 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区别。

(三)医疗纠纷的类型:1. 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2. 非医疗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

(四)常见医疗事故的原因:1.手术性医疗事故;2.非手术性医疗事故;3.医务管理原因所致医疗事故;

(五)医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1.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概念;2.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主要任务。

(六)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法医病理学鉴定:1. 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应解决的问题;2. 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死亡尸体在法医学检验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十九章法医尸体检查

教学要求:

掌握现场尸体衣着检验、尸体外表检验的方法。掌握系统的尸体解剖术式、尸体解剖程序。掌握各器官原位观察及联合脏器取出法。掌握各器官的检验方法及观察要点。

熟悉法医解剖中的选择性检查。熟悉无名尸体、碎尸及尸体发掘等特殊类型尸体的检验鉴定。

了解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及送检。了解法医病理学尸检证据的保存。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12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内容:

法医学尸体检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现场尸体捡验:现场勘验时应注意的事项,现场尸体检验的步骤。

法医学尸体外表检验:尸体衣服检查。尸体的一般检验。尸体外表损伤的检验。体表损伤与衣着破损处的对比。体表各部位的检验。

法医学尸体解剖:胸腹腔解剖术式。检验胸腔时的注意事项。检验腹腔盆腔时的注意事项。颈部及胸腔器官的取出。腹腔及盆腔器官的取出。脑和脊髓的取出。

各器官的检验方法:舌咽及颈部器官的检查。食管、气管、支气管的检查。肺表面及切面的检查。心脏的剖开和检验。胃肠的检验方法。肝、十二指肠的检验。脾的检验。泌尿系统检验。脑和脊髓的检查

法医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自溶 人死亡后,组织细胞因受细胞内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细胞结构的破坏和溶解,因而使各器官软化和液化,这种现象称为自溶(autolysis) 2.皮革样化 人体死亡之后,水分从尸体皮肤较薄的部位和有表皮剥脱处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呈蜡黄色、黄褐色或深褐色,质地变硬,称为皮革样化(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3.尸体腐败 死亡后腐败细菌在尸体内大量生长繁殖,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无机物和腐败气体,使尸体软组织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称为尸体腐败(putrefaction,decomposition) 4.死后分娩 孕妇尸体子宫内的胎儿,因腐败气体而被排出体外,称为死后分娩(postmortem delivery)或棺内分娩。 5.根本死因 是指引起死亡的原发性自然性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6.擦拭轮(abrasion collar) 也称污垢轮(grease ring),是指弹头在旋转进人皮肤组织时,附着在弹头上的金属碎屑、铁渍、油污或尘埃等粘附于创口边缘皮肤所形成的围绕射入口皮肤缺损边缘的一圈污秽黑褐色的轮状带。 7.组织间桥(tissue bridge) 钝器所致创在两创壁之间有时可见未完全断裂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称组织间桥 8.挥鞭样损伤 头部急剧加速或减速运动致颈椎过度伸屈而造成脑干和颈髓交界处的脊椎、脊髓的损伤。9.挫裂创 钝性致伤物撞击、砸压、撕裂组织所造成的破裂损伤。 10.创伤性休克 当机体受到暴力损伤时,体表或内脏的外周传入神经受到强大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反射机能异常,导致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障碍。 11.挤压综合症 是遭受挤压伤的人在挤压解除以后,全身微循环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受阻塞,变性、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侯群。 12.伸展创 皮肤组织受极大的牵拉,当牵拉力超过皮肤的抗拉极限时,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 12.对冲性脑挫伤(contrecoup contusion):头部受外力作用时,着力点的对侧部位的脑组织发生损伤,称为对冲性脑挫伤。 13.生活反应(vital reaction) 暴力作用于生活机体时损伤局部及全身所出现的一定的防卫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基础。14.玫瑰齿:窒息过程中缺氧所致的牙龈粘膜毛细血管出血而浸染牙齿,在牙颈表面可见玫瑰色或淡棕红色,经过酒精浸泡后色泽更加鲜艳。 15.Tardieu’s spots 机械性窒息死者除在眼球睑结膜及颈部受压部位以上的皮肤出现瘀点性出血外,在肺表面,包括肺叶间浆膜下、心膈面及主动脉起始部外膜下、甲状腺、颌下腺等处,口腔、咽喉、气管、胃肠、肾盂、膀胱、子宫外口等处的粘膜均可见出血点,这种现象是由19 世纪法国警察外科医师 A.Tardieu发现的,故称为Tardieuspots。 16.蕈状泡沫 溺液进入呼吸道,由于冷水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大量粘液,粘液、溺液及空气三者经剧烈的呼吸运动而相互混合搅拌,产生了大量细小均匀的白色泡沫,这种泡沫因富含粘液而极为稳定,不易破灭消失,抹去后可再溢出。压迫尸体胸腹部或翻动尸体,泡沫溢出更多。这些泡沫涌出并附着在口、鼻孔部和其周围,故也称蕈样泡沫或蟹样泡沫。 17.溺死手(足)套 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之自溶腐败作用,尸体手足皮肤的表皮与真皮脱离,指(趾)

中高职对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衔接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 6203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药学类全日制高职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药剂专业应届中专毕业生,学制二年。 四、职业面向 各级医院(药学部、药剂科)、医药公司(市场部、销售部、质量部、采购部、储运部、零售门店)、制药公司(生产车间、质量部、检验中心、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等,从事医院处方调剂与静脉输液配制、医药公司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制药厂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等目标岗位群工作。 五、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技能熟练,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药品销售与客户服务、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 以药学行业制药、销售、服务三大职业领域目标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通过二年的学习,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职业态度。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 2、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相关医学基本知识、较系统的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4、具有规范、熟练的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分析检验等基本操作技能;熟悉GMP规范;能够从事制药企业制药设备使用与维护、QA、QC等岗位工作,有分析和解决常见质量问题的能力。

5、熟悉医药市场状况和GSP规范,能够在医药经营企业从事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客户服务、药品销售、用药指导、药品采购、仓库保管和库存维护等岗位工作。 6、熟悉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流程和岗位工作标准,能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从事药品供应保障、药房处方调剂、静脉输液配置、合理用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七、课程设置 1、公共与人文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 2、基础课程:基础医学概要、医用化学、药学导论; 3、专业课程:天然药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 4、专业拓展与职业能力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临床医学概要、医院药学、医药市场营销、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毕业实习。 八、课程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1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17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8学时(理论34学时、社会实践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3、体育 34学时。本课程为公共与人文课程。通过学习了解、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分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学习、工作、生活建立基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

法医学重点(参考)

法医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 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尸体 2.(选择)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是: ①确定死亡原因(首要任务) 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⑥医疗 事故鉴定⑦推断损伤时间⑧损伤和疾病关系 3.法医物证学:其研究和检验对象是源于人体的生物性检材,主要是 各种人体成分及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血痕),其次是精液(斑),阴道液(斑),唾液(斑),毛发,牙齿及骨骼等. 第三节法医学的工作内容(选择) 4.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①现场勘验②活体检查③尸体剖验④物证检 验⑤书证检验(一定要有公章) 5.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第五节法医学发展史及展望 6.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为中国古代伟大 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 7.1598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Fortunato Fedele出版了《医师 的报告》,这是欧洲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第一节死亡 8.死亡方式: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原发性,继发性) 9.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并未全部死亡,可

进行器官移植),生物学死亡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 10. ①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②自然死亡(非暴力性: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 生理性死亡:也称衰老死,指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尤其是脑,心或肺的自然衰竭以致不能维持生命而导致死亡. 病理性死亡: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个体死亡. 11.(选择)死亡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促进死亡的损伤或疾病. 根本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自然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直接死因:感染,出血,栓塞,中毒,全身衰竭 辅助死因:根本原因外的自然疾病或损伤 诱因:精神因素 联合死因:两种或两种以上 12.(简答或填空)死亡方式: ①自杀死:蓄意的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终止自己的生命的死亡事件. ②他杀死: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死亡事件 a.非法他杀死:即故意杀人,是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 b.合法他杀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他杀(死刑,正当防卫,合法 堕胎,引产) c.过失伤害死:家庭纠纷,斗殴,虐待老人或儿童,监狱内对犯人 的伤害.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法医病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Electric mark:电流斑电流通过皮肤时产生热能,在皮肤上造成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特殊性损伤称电 流斑。典型电流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8mm;中央凹陷,周围隆起,边缘钝圆,形似火山口,高度1-3mm;病变区呈白色、灰色或褐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质坚硬。中央凹陷部的形状与导体接触面的形状相似,若皮肤与导线纵轴接触,则形成条状或沟状电流斑;与电线末端接触,则形成小圆形电流斑。故有时可根据电流斑的形状,推断导体的形状和接触方式。 2.whiplash injuries:挥鞭样损伤指头部急剧加速或减速运动致颈椎过度伸屈而造成的损伤。驾驶员或乘客在车辆行驶中突然加速或减速时易发生这种损伤。伤者表现为颈椎脱位,椎体前缘及横突骨折,韧带和关节囊撕裂、出血,颈髓震荡和挫伤。颈部的挥鞭样损伤在全部致命性车祸中约占1/3。 3.Poison:毒物是指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即可通过其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毒物与非毒物并无绝对的界线,仅在于用那个气中毒的剂量大小不同。Poisoning:中毒是指人体因毒物作用发生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 4.identification in disputed paternity:亲权鉴定应用医学与生物学的知识与技能判断不同个体间是否有血缘关系称为亲权鉴定。包括鉴定有争议父母与子女、隔代与隔数代个体间的血缘关系等。其中判断有争议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称为亲子鉴定,判断有争议父亲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称为父权鉴定。 5.法医物证:主要指与案件有关的生物学检材。凡是与案件有关并可为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能揭露和证实案件性质的生物物品皆为法庭生物物证。 6.mechanical injury:机械性损伤机械力作用于机体导致的组织结构破坏或生理功能障碍统称为机械性损伤。约占暴力性死亡的70%以上。 7.sudden death syndrome:猝死综合症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性疾病(器质性或非器质性)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青壮年猝死综合症(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rome, SMDS)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的不明原因的猝死,又称睡眠中猝死。 8.abrasion 擦伤为表面粗糙的致伤物与体表摩擦造成的以表皮剥脱为主要改变的损伤。 10.hanging 缢死用条索状物体缠绕颈部,以自身全部或部分体重,使其压迫颈部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缢死。 二、是非题(本题12分,每题2分,在括弧内打“√”表示对,打“×”表示错) 1.引起小儿猝死最常见疾病是肺炎(对)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70741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学分9 总学时148 适用专业药学 制定人殷俊才制定时间2012年7月 审核人朱蓓审核时间2012年8月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3-2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断各科常见病多发病。 (2)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或医生的诊断熟练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专著类: 1、《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王受之著) 2、《建筑:形式空间秩序》天津大学出版社 3、《设计与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 4、《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比例——科学?哲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注:有志于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的同学可以选读。 9、《外国建筑史》(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世界室内设计史》((美)派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拙匠随笔》(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 13、《走向新建筑》((法)勒·柯布西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有助于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由来。 14、《建筑十书》(维特鲁威,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 注:已知最早的建筑设计理论著作,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提出了著名的“坚固、美观、实用”的建筑三原则。 15、《安藤忠雄论建筑》((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日)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7、《建筑师的20岁》(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编,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真实记录日本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历程,是建筑师的成功学。 18、《负建筑》((日)隈研吾,山东人民出版社) 注:很有意思的一本书,空间设计的哲学思辨。 19、《普利茨克建筑大师思想精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法医病理学习题库

法医病理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一)中文部分: 1.假死 2.皮革样化 3.生活反应 4.挥鞭样损伤 5.挫伤轮 6.电流斑 7.热呼吸道综合征 8.暴力死 9.尸体痉挛 10.擦拭轮 11.对冲伤 12.硬脑膜外热血肿 13.杀婴 14.抑制死 15.医疗事故 16.挤压综合征 17.骨质挤压缘 18.皮革样化 19.对冲伤 20.水性肺气肿 21.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22.医疗纠纷 23.电流斑 24.肺沉浮试验 25.尸体化学 (二)英文部分: 1. Brain death 2. Contusion collar 3. Sex-associated asphyxia 4. Hydrostatic test of lung 5. 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6. 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7. Trauma asphyxia 8. Dry drowing 9. Dissceting aneurysm 10. Medical tangle 二、选择题: 1. 尸斑与皮下出血的鉴别要点中,下述哪一项最重要: A. 发生的部位 B. 出血的范围 C. 伴有表皮剥脱 D. 切开组织时其内有凝血 2. 能用于判断案件性质的是: A. 尸斑 B. 尸僵 C. 尸绿 D. 尸蜡 E. 尸体痉挛 3. 枪击死亡者检查射创管时可见其内容物有: A. 坏死组织 B. 凝血块 C. 异物 D. 以上都可有 4. 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中,最常见的损伤是: A. 撞击伤或/和摔跌伤 B. 拖擦伤 C. 辗压伤 D. 摔跌伤+辗压伤 5. 颅骨套环状骨折最常见于: A. 锤面打击 B. 砖石打击 C. 棍棒打击 D. 高坠 E. 斧背打击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尸检见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重要的是判断它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B. 判断是否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要根据其病史、头部损伤程度及其特点、出血的部住和分布情况。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

一、法医病理学的检验对象:主要是尸体,有时亦可预见离体器官组织的检验及与尸体有 关的鉴定书及其声像资料, 二、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a确定死亡原因。b判断死亡方式。C推断死亡时间。D 推断损伤时间e推断和认定致伤物f损伤与疾病的关系f个人识别h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i其他各类诉讼活动。 三、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应注意的问题:1尸体剖验应全面系统2尸体检查观察要详尽判 断病变要准确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详细6拍摄照片要清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9鉴定结论科学、客观、正确。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法医病理学档案包括鉴定意见书、委托合同、案情记 录、现场勘验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等。必要时应附上预审笔录及其他有关材料。按上述规定进行顺序排列最好做到一案一册装订同时并另做备份进行电子计算机分别管理保管,如可将案例输入数据库,可用计算机扫描成照片图像保存,标本管理:解剖时提取的血液、尿液胃内容物、毛发、精斑等,应分别妥善保管,一般应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保留的内脏器官标本一般保存半年,对于一些有明确要求的重大疑难案件内脏器官和生物检材需长期保存,直到案件终结;对于内脏器官的组织蜡块、组织切片需长久保存。作为证据的标本必须妥善保管,不能毁坏或丢失。多余的标本解剖后放回尸体体腔内,与尸体一起处理,解剖时不得将一尸体的内脏器官放入另一尸体内。 五、超生反应: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 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 六、射入口与射出口鉴别: 8 烧伤尸表改变:1 衣物残片,火势不太严重的火场中,死者身上往往留有衣着残片2 尸斑鲜红,尸表油腻烧死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尸斑常呈鲜红色,油腻则是因为脂肪在高温下渗出到皮肤表面。3 眼部改变,因反射性紧闭双目,死后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碳末熏黑的鹅爪样改变,角膜表面和睑结膜也无烟灰碳末沉积,睫毛尖被烧焦。5 拳斗姿势6 假裂创7 尸体体重减轻,身长缩短8 骨破裂9 其他改变如:当胸腹部受热时胸腹腔内产生的气体可使胸、腹壁破裂,内脏器官脱出。 九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介绍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机构与机能》,后续课程是《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的掌握。 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过程中涉及到的临床疾病知识;(3)执业药师、医院药师考证涉及到的内容;(4)学生在医院、药店工作中应掌握的常见疾病拓展知识。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后续课程《临床药物治疗学》、《实用药学服务》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临床疾病知识基础以及为学生在医院、医药销售企业工作中提供必要临床知识拓展,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疾病的病因、病理,才能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转归有清楚的认识;只有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才能对疾病情况有准确的判断;只有掌握疾病的治疗原则,结合所学药学专业其他知识才能正确的进行药物咨询和用药指导。 3-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2)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原则。 (3)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了解发病机制、预防及预后。 (4)了解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

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4.能熟练捉拿,保定动物;能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会不同途径的给药(注射、口服等)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代码:010501506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8 独立实践学时8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二、病理学的内容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章疾病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和原因 二、疾病发生和条件

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药学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 二0一0年六月

目录 《物理》课程标准 (1)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4)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11)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18)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26) 《人际沟通》课程标准 (34) 《天然药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38) 《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46)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60)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标准 (70) 《药理学》课程标准 (82)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94) 《药剂学》课程标准 (114)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121)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128)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标准 (134) 《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140) 《药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标准 (150) 《常见病及用药指导》课程标准 (156)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 (161) 《医院与药店药品管理技能》课程标准 (166) 《临床药理学》课程标准 (171)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标准 (178)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标准 (183) 《医药物流》课程标准 (189) 《药品营销综合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195)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202) 《医院药剂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213)

《物理》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理》是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获取职业资格以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并能胜任实际技术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以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本门课程面向药学专业全体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总学时54,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10学时,一学期开设。在执行本课程标准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物理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一、课程单元、章节: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 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 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 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 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 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 五、课时数: 3课时 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 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 七、思考、练习题、作业: 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 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 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 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

九、教学小结、后记: 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 (一)、讲授新课 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学科的形成以及与 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 (1)建筑及其范围 (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 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 (1)掌握设计的意义 (2)明确设计的程序 (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 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 (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 (二)、学时小结 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