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情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远距离通讯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制订以下教学常规,是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种规范和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一、讲授课

信息技术讲授课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讲授课一般包括:导入、正课、练习(活动)、小结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

引入新课方法很多,如复习相关旧知识引入、创设信息技术发展情景引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入等。无论采用那一种方法,都应注意,充分利用新课的引入过程,提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的支撑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迅速进入状态。

2.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历知识与技术的形成过程,“亲历”过程是技术类课程的特色,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实施的过程要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统一。

对于知识体系,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一节课内容根据层次特点分成若干个小块进行教学,讲完一个小块后,及时安排讲解例题、练习、分组实践、独立思考等,如此反复直到本节课新知讲授完成。

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恰当组织分组学习,关注分组学习的实效性,使其真正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对学生耐心倾听,鼓励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课堂小结:

一节课讲完时根据教材内容可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提高。对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继续拓展,留给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

二、活动课

活动课也是技术类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活动课应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讲练评结合作为基本环节。

在活动课中注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活动还应有利于使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这就要求“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且还要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出若干个难度不同的“任务”,或者任务本身有一定的弹性。

讲,就是布置“任务”活动内容、规则、方法,还可以

讲授有关背景材料以及知识基础;练,就是学生或单独或分组进行实践,练的过程应关注同学之间的协作与竞争,避免单纯“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而是关注“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形成;评,就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给学生以激励以及方向的引导,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

信息技术课中的活动课是形成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达到教学的三元目标的重要途径,活动课一定把握好技能训练的度,避免学生训练“生厌”、“生惰”,活动设计应灵活多样,注意技术思想与方法的挖掘、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技术与生活的统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1.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板书逐渐为大屏幕投影所替代,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通常是黑板空空如也,请你谈一谈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确实具有某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①声画并茂、形象直观、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用语言、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重难点内容用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解决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③能节约教学时间 ④事先备课,便于修改 2)多媒体教学不可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即时的活动过程,随时都有新情况、新问题、新的闪光点 出现,这就需要教师即时、准确地在课堂活动中反映出来。而板书正是最好的 手段。 ②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个环节,无论教师多么精心地准备, 它也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预判,无法完全准确地把握整堂的全部,因此,板 书是必要的补充。 ③板书也具有多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如,停留时间长,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做 笔记;更简要、更概括,能突出重点;能根据教学需要即时、合理地改变等等。2.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哪几种教学评价策略?谈谈其实施过程及其注意问题。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评价策略: (1)课前的诊断性的评价 (2)教学过程中采取表现性的评价,开展学生间的自评、互评,提倡参与性的评价。 (3)课后的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如作品展示、研究性课题成果的评价) (4)长期性的评价(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长期开展电子档案袋的方式)。 实施过程: 1)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制订评价方案。 2)科学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控制在10-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被评价者能根据自己的体会能作出判断。 3)细化、精化评价指标,其产生尽可能校本化,要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4)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确定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 6)提前告知评价方案 6)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排名、分等级等。 注意问题: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绘图(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思茅三小刀荣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练习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操作,例如玩游戏。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足以吸引他们。当然这个教师不应提倡,但是否应该严厉批评或采取惩罚性措施,我觉得也没必要,事实上,他们能把游戏从Windows的备份文件中安装出来,已经经过了一番探索而且具备了添加Windows组件的能力。为了避开教师的眼睛,学生经常在教师不注意时玩游戏,当教师靠近时,他们会最小化或关掉程序,切换到其他界面,而在许多时候,手忙脚乱,不是鼠标点不中按钮就是窗口标题栏缩进屏幕顶部无法关闭被发现。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还可以将计就计,教会他们用“Alt+F4”组合键或在任务栏上右击窗口按钮关闭,还可以介绍用“Alt+Tab”键进行界面切换。我想这几项操作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

学生偷着打游戏,不必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只须在学生练习时增加巡视频率,就可大大减少其概率。只是通过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书本知识,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效果。在宽容中的情境中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指法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四川省南部县第一小学南部 637300)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说明信息技术十分重要。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小学信息技术课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的课题。可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总是很难控制,造成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却缺乏有效地组织教学,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组织好教学,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呢?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在新课开始时,老师要用精彩的导入语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四年级第一课《电子邮箱网上寻》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的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专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游戏教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科学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我就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指法这一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打字教程》,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记得给高年级的学生上“如何申请电子邮件”的时候,由于步骤较繁,我先讲解演示了一遍,说明了其中的关键操作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申请自己的邮箱。这个内容本来比较难学的,可是孩子们一听说可以上网申请自己的邮箱,可积极了,一个个在那儿盯着电脑屏幕再看,有的讨论,有的在自己摸索着,遇到实在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仔细、耐心地向我询问。这不,现在我还经常收到学生的问候邮件 三、让学生熟练操作实践,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本知识点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我们老师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校的信息课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是课本知识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小学生心理特点谈谈在优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素材,适度估计学生情况。 精心备课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教师要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其次,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

错误,因生成而精彩-《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教学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生: 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情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情分析 本学期,按学校安排,继续担任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至六年级各一个教学班,每班人数不等。上课按照每班人数具体安排,如四年级学生较多,可将学生分组上课,确保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已达到较好的实际操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继续使用冀教版课本,本套教材是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和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由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和河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新的信息技术教材。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至八年级使用。 这套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借鉴了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一套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实践活动教材。它注重对学生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这套教材在板式设计和图文编排上,突出板块化、栏目化的特点,尽量减少软件界面插图,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插图;教材力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使图、文、版有机集合,恰当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有美的感受。 三、典型学情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与建设 1、教学设备有待添置。学校仅有一个24座的机房,而且设备老旧,很难适应新的教育课程和应用软件,加之有些班需要分开上课,多少会影响教学秩序和质量。 2、教学组织还需加强。由于人多机子少,有时需两个同学挤在一起,一进机房,学生便象脱缰的野马,常常一节课下来声嘶力竭。因此,要进一步整顿纪律,做到象语数课一样组织教学。 3、学生习惯养成亟待提高。学生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出机房虽强调了排队,但仍有插队与争抢的现象;二是学生上课时吃零食且将食品袋、食品杯等随手乱扔或放在桌子里面;三是部分学生不爱惜设备,按键、按鼠标故意用力锤、敲;四是部分学生下课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没有将键盘、凳子放回原位。在以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一个个检查,落实到位。 界城小学 刘巨亮

卓顶精文2019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 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 件/工具的应用 技能 体验信息活 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 问题意识敢于尝 试的创新精神 ↓↓↓↓↓ 初中巩固兴趣发 现特长 拓展+提升 初步具备一技之 长 自主选择综 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 养,改进方案, 动手创新 ↓↓↓↓↓ 高中专业学习和 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 业发展 信息→知识 →智慧 某一技术门 类的设计、制作、 创造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内涵 1、对信息技术的两种不同认识对信息技术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概述起来主要有两种。 2 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三种不同水平计算机是一种最主要的信息机器。从发展的观点看,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与课程整合,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水平:(1)计算机是一种信息的提示设备 (2)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学习的认知工具;例1 记录和整理 (3)计算机是一种媒体机器信息是通过媒体进行传递的。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个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成面: (1)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是: 1、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求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为培养相关学科的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内容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我国建设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学校教学环境的信息化,这主要是学校的信息化的设施。 • 教师、学生的信息化,主要通过教师、学生的信息教育实现。 • 教学的信息化,这主要通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完善予以实现。 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学生的信息化是最重要的一项要素。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可通过在学校设置信息技术课来实现。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使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录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 第4课修饰多媒体报告 学习目标: 1、修饰多媒体报告中的文字 2、在多媒体报告中插入艺术字 3、在多媒体报告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4、在多媒体报告中插入剪贴画 5、在多媒体报告中插入自选图形 6、学习套用模板 7、学习改变多媒体报告的背景 重点、难点: 1、格式工具栏、艺术字工具栏、图片工具栏的使用 2、改变幻灯片的背景 3、编辑自选图形 教学方法:操作实践 教学地点:微机室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准备: 1、第四课素材复制到每一台学生机 2、从学生机中复制已完成文字的修饰A组3号同学的幻灯片 到教师机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多个同学在自己的幻灯片中使用了设计模板,文字的修饰、艺术字、自选图形也有个别同学完成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的幻灯片里面的文字部分已经基本完成,我看到有同学的幻灯片很漂亮,我们来一起看一下A组3号同学的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A3】 师:他的作品比我们的多了什么? 生:节日是红色的,报告人是蓝色的 生:字是彩色的 师:他的幻灯片多了修饰,下面我们就来修饰幻灯片。 二、操作学习 1、修饰文字 师:我们请A组3号同学来演示一下怎样修饰文字,同学们一起跟着做。 【学生A3演示文字的修饰】提示演示的同学稍慢一点,其他同学跟着做,教师说明。 师:单击“节日”显示文字框 按下鼠标拖动选中“节日”,这一步很重要 点击格式菜单,选择字体 这就是字体对话窗 选择中文字体——黑体;字形——加粗;字号——88; 效果——阴影;颜色——其他颜色——选大红色; 确定;确定;回车 师:你做得非常棒!请回到座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与策略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与策略 问题(一):在同一个班级里,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上机课的难于管理。 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分组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陈至立部长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们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接下来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日常教学实践,提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涉及内容的综合性。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涉及知识与领域广。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2.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 4.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注重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为了达到各种目的,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不难看出,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决不只是会操作计算机那么简单。 我这里提到的分组强调的是“异质组合”,所谓异质组合是指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较容易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接触社会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用好教材,让学生主动利用教材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更主动、课堂趣味性更高、学会合作、利用任务驱动,优化学习效率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效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既寓教于乐,又保证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这些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学有效性的视角来看,一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接触社会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笔者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几点尝试: 一、用好教材,让学生主动利用教材自主学习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现信息技术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围线一个主题来设计的,那么我们应该切实利用好课本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学懂知识同时受到主题教育。书本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好的将当课要学的内容很清?地呈现出来了,笔者认为,上课时应大胆地回归教材,教师主要作引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就可以了。例如书中的贝贝和玲玲两个人物的对话是非常吸收学生的,因他们的对话是把发生在同学的身边的事例编写成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又如“做一做”、“说一说”、“显身手”、“小妙招”等栏目的设置,我们教学时应大胆配合教材,让学生主动去探讨课本的本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些内容。 二、转变角色,让学生更主动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 【摘要】:正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作出科学判定,或对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为教师和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提供教学状况的信息,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或水平有序地到达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课堂教学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本人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课堂导入,体现信息生活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正确处理课堂导入,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沟通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教师在设计导入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启发性,直观性,还应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强调信息技术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信息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是学生自己的信息技术.例如我在上《一份邀请书》一课时,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的一学年一次得野炊问题,让学生写一份通告,写好通告后就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从而实现学生现实中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就激发了.他们根据以前所学电脑知识,说出了用Word,画图软件等来设计通告,教师在学生极强的学习欲望中提出了新的软件来制作通告,并展示用此软件制作通告的优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纯技术教育"为"信息化教育",使信息技术课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技术而学,而是为了生活中的使用而学. 二、研究学生,做好课前预设 信息技术课不像其它学科课程,特别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它有着多变性、灵活性,所以在上课之间一定要做好恰当的准备和预设,这比较关键。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这种了解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年龄段、一个年级所具有的共性上,而要深入到所教班级里每个学生差异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唯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确立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其次研究学习内容,明确目标,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更不能把教材当做唯一的依据。我们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程标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深入研究学习内容,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补充的,补充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需要先放一放;哪些内容需要提前讲。最终,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内容。 三、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练、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游戏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例如:计算游戏、拼图、

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8-09-27T18:34:24.8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作者:庞舒 [导读] 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下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希望对未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康居西城小学校,重庆市沙坪坝区 401332)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下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希望对未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也贯彻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理念,全面实施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工具性基础课程,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也是教师一起讨论的主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深刻理解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以下提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几项策略,希望能为各位学者和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2.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2.1精心备课,处理教材促使其趣味化 对于任何学科,精心准备课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但不同的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制度和模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师应综合考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人格差异以及从教学内容中汲取到的教训,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教授相关内容。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并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感兴趣。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经常思考如何以动画,游戏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根据生活现实扩大教科书的内容,帮助学生体验周围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和便捷之处。对于信息教学课堂来说,课前准备越充分,学生实际情况了解的越多,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越大。学生课堂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教师合作准备课程也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使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更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彼此的教学经验,确保信心技术课堂的有效发展。 2.2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应有效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以适应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是一组4-6人。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法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使所有学生在合作中取得进步。教师还可以为基础学习不良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在教学中找到具有信息技术专长的学生也是必要的,可以以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不良学生的学习。由于不同学生认知存在差异,学生对于任何类型的感知或学习活动,结果必须是不同的。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这种差异,避免将其作为课堂的障碍,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效果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化教学中实施合作小组学习策略对促进学生的合作思维和协作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授和使用信息技术绘制内容时,笔者直接使用计算机系统附带的绘图软件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主动观察,思考和尝试,并对所有按钮的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笔者进行适当的内容补充,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事实也证明了学生可以牢记并在生活中有效使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所学到的一些技巧,这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成果。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指导性比较强,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协调学生的认知差异之间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探索的体验。 2.3高效的课堂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构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例如,在学生的键盘指法训练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正确的键盘指法训练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正确快速地输入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键盘指法训练中应经常使用一些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使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培训,组织学生大型的打字比赛,以便学生在比赛中继续提高。还可以使用Word软件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指法训练,这使得原始无聊的键盘指法训练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4适度使用一些益智性教学软件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学生往往更活跃,他们对一些新奇的东西容易感兴趣。比如简单的指法或操作训练,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到无聊和乏味,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除了让学生做一些基本操作外,还需要尝试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适度地让学生使用一些有益的教学软件。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2.5加强实践,结合理论培训和操作技能 教师的教学不只是对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突出实践的意义,这意味着理论的学习都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理论内容通过实践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是一个高度可操作的课程,它要求学校的相关信息硬件设备要完善,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以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体验,更大程度的确保信息教学的顺利进行。实践过程不仅是对理论内容的验证和应用,也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学生使用绘图软件帮助学生制作贺卡,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制作贺卡的要求,并且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图标,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发挥其想象力。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差异,学生每次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需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实践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发挥他们的认知潜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2.6优化评估,促进个体思维的和谐发展 评估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化教学课堂中,针对小学生希望获得肯定和信息技术教学效果需要的标准两个特点,来优化评价体系,用它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教师不断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或赞美,而不只是批评和指责,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小学阶段信息化教学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