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越南饮食文化

浅析越南饮食文化

浅析越南饮食文化
浅析越南饮食文化

浅析越南饮食文化

首位成功将中国饮食文化介绍给美国及加拿大主流社会的电视人甄文达曾经说过:美食即是认识文化的一种途径也是捷径。可见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本学期对越南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越南文化的知识,本文试对越南的饮食文化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中国饮食文化对越南饮食文化的影响。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有着1347公里绵延的边境线,两国关系及传统友谊濠远漉长,越南独立前,其北部为中国封建王朝所管辖,在越南独立之后的1000多年中,中越又有着密切的交往。从秦代以来,就不断有华人迁徙进入越南,从而对越南整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饮食传统,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

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越南语把茶称为“trd 或“che”(酷似广东话),从语言上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文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南,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对越南饮食文化方面的影响(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

筷子在中国古称箸或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在7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日本、朝鲜,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当然也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为“箸”,现代越南语称为“difa”。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用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像水饺、豆豉、酱油、烧麦、馄饨面、油条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油条“相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吃进肚子。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ay”(越语发音为“鬼”)。仅此一例,就足以证明中国饮食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

二、越南民族的饮食。

越南民族的饮食表示越南的文化特征。热带的气候使越南有很多丰富的产物。越南人常吃的主要粮食是:米、糯米、各种青菜,豆、水果与越南各地区的山珍海味特产,越南食品名单从简单点心如:各种米粉、粉丝、面汤、糯米饭、糖水至在家庭饭中有各种:红烧、汤、炒、盘凉之菜等;还有许多野餐与高级饭店的各食品名单。越南饮食是个有文化性之艺术,很相近综合天然,使人觉得很有兴趣。在春节,每个家庭里都有“五果盘”如天地的精华,如:西瓜、柿子、桃子、橙、桔子、莲雾、黎子、芒果、凤梨、葡萄、苹果;夏天有:荔枝、龙眼、香蕉、柚子、草莓等;秋天与冬天有很多水果与糖果。纵有深绿田野、水果园之乡村至北部中游、东南部、宽阔无边水河之下六省等。越南水果于四季里都有开花结果。

越南的口味是酸甜为主,鱼露是越菜的灵魂,城市吃的比较淡,农村吃的很咸(因为以前穷,只有咸才下饭,菜少也能吃)。越南人做菜都有定式的,我们的中餐就拿点东西可以作出千变万化来,只要好吃就行,越南不行,哪些是用来做汤的,哪些是用来炒的;什么鱼只能烧,什么鱼只能煮;红烧肉一定要用胡椒烧的;猪肚只能用胡椒煮汤吃炉再加木耳菜的;鸭子只能煮粥的;烧鸡一定要烧香茅的;牛肉羊肉一般用来吃炉的,如果要烧,就只能放很多咖喱和糖,再带一点汤用来蘸面包吃的;吃羊肉炉就要配芥菜和韭菜,吃鱼炉就要配那三

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吃鱼丸炉就要放苦瓜的;粥只有三种,鸡,鸭,还有就是猪小肠、猪肝加肉片。夹面包一定要放烤乳猪、生黄瓜、和其它一些东西;辣椒一定不能放到菜里,只能放在鱼露或酱油里蘸着吃;还有,在外面吃个饭,每个人面前都放满了蘸料,不同的菜要蘸不同的料。

越南人喜欢吃生的,现在的蔬菜农药这么多,这样吃很可怕的,生菜、黄瓜和西红柿是生吃的,还有各种香菜和豆芽基本就在汤里泡一下吃,越南人喜欢吃各种香菜可能源自法国,这些香菜就是一些香草,比如罗勒,也就是台湾人喜欢用来烧鱼的九层塔,迷迭香,法国餐里用这种香味比较多,紫苏叶,包着烤肉吃,还有薄荷叶、茴香叶、柠檬草,这些香草在国内才刚引种不久,只有在盆栽花卉市场才有卖,而在越南菜市场一块钱两斤。柠檬也是越南餐里必备的,大概2块一公斤。

越南人饭量很小,吃的少,所以在越南极少看到胖子,他们有的一块饼干可以分20几口吃下,有时几个人可以就着一条比巴掌还小的干鱼喝掉半箱啤酒。

融合了中、越、法式的越式餐,以米、面、河粉为主食,并佐以鱼露及虾酱,除了米饭或汤面外,越式春卷、肠粉及蔗虾、越式火锅等亦颇受欢迎。其他还有法式面包、咖啡、生啤酒及米酒,也都有其一定的特色。任何小吃店或餐厅都有提供免费生菜,本地人都习惯生吃。

越南菜酸辣甘甜,不油不腻,青菜水果种类繁多,清新爽口;椰汁退火,随手可得;“鱼露”更是越南餐桌不可或缺的佐料。菜谱很欣赏脆皮炸鸡、软炸虾球、红烧鱼翅、蚝油鲍脯、氽虾丸汤、脆皮乳猪、咕噜肉、开煲狗肉、扬州锅巴、咖喱鸡等风味菜肴。注重讲究菜多肉少,习惯菜肴炒齐后一起上桌。饮食习惯使得越南鲜少胖子,女人个个身材窈窕有致,皮肤白晰。越南美食,你非尝不可。

整体来说,越南菜相当清爽,热炒与油炸的东西不多,比起猪、牛、鸡来说,鱼类仍是他们的主食,因此越南女性才能维持他们纤细的体型,穿起越南旗袍才能婀娜多姿,凹凸有致。

三、越南特色小吃。

越南风味名小吃最丰富,尤以河内的螺狮粉、鸡粉、牛肉粉、虾饼、肉粽最为价廉物美。其它还有:越式灌肠、炸春卷、绿豆糕、酸汤、烤鳅鱼。青菜主要有洗净的空心菜、生菜、绿豆芽,此外还有各种香菜,如芜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

(1)鱼露

鱼露是越南人喜欢的一种佐餐调料。鱼露的加工制作十分繁琐复杂。在产鱼旺季,将鲜鱼装进鱼筐,用脚践踏以去鱼鳞,后除去内脏,洗净,装入专门用来制造鱼露的大木桶内,放人适量的盐巴,在木桶的下部放置一根小管导人另一空桶内,三五天后,将原空桶中的鱼汁倒入鱼桶中,待其流满后再倒回去,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流出的鱼汁便是鱼露原汁。将鱼露原汁运回家,装入大桶或大瓮中,放在炎热的日光之下曝晒20天左右,就成鱼露了。将鱼露分装到玻璃或瓷瓶中,密封,打上商标,留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鱼露的整个制造过程,共需五六个月之久。鱼露置于阴凉干燥处,妥善保存,常年不坏。在越南各民族中,岱人的“田鱼露”颇负盛名,远销越北山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中。鱼露刚吃起来有股异味,随后您会感到别有风味。京族人善于将一种土名为“卡喀姆”的小鱼加工成鱼露,长期保存起来,供淡季食用。鱼露营养丰富,既可供人们日常直接食用,也可当作菜肴的调料。无论什么菜肴,只要放上适量的鱼露,菜的味道就会变得鲜美可口,这是越南的一种独特风味食品,不可不尝。

(2)鸡粉

河内的鸡粉久负盛名,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

香莱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撒在粉上,加上红的、白的鸡丝,吃鸡粉时,桌上还摆有切开的鲜柠檬,轻轻一挤,几滴柠檬汁落人碗中,吃起来更加爽口。一碗鸡粉比螺蛳粉贵一倍多,约5000盾,值得一尝。

(3)螺蛳粉

这种圆粉条比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略细,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螺蛳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蛳汤、辣椒和其他调味品。(4)汤河

这是越南很地道的食品,将河粉放在汤内一烫,上面铺上配料,再加上汤,就成为汤河。配料有鸡丝、猪手、生牛肉等,是最廉价、味好的食品。

(5)牛肉粉

使用的米粉用优质大米制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作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6)虾饼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虾饼的做法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人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

(7)肉粽

肉粽是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这种肉粽是完全用肉做成的,在农村,每当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粽。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人石臼中舂成糊状,然后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裹成粽粑状,放人锅中煮熟。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

(8)春卷

春卷是越南的名点,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将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放人油锅中炸至酥黄。吃时,用玻璃生莱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作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9)绿豆糕

这是越南传统糕点。绿豆糕选用上等绿豆,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再加上精白糖和油脂,吃起来酥软香甜。上等的越南绿豆糕出产于离海防不远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龙牌为最佳,海洋绿豆糕包装精美,旅游归来带上几包,可用以馈赠亲友。

(10)灌肠

越式灌肠也是越南人喜欢的美食。其做法是用猪瘦肉末和各种香莱,灌人猪小肠中,然后煮熟。吃前切成节,蘸上各种调料。

(11)烤鱿鱼

这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鱿鱼干。鱿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压成又长又大的薄片,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作料,卷起来吃。

(12)水果

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腊蕉、苹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边和柚,菠萝中的槟力菠萝,芒果中的高岭芒果,菠萝蜜中的处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莲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三、主要饮品。

(1)酒

从当地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食材和风习看,越南普遍饮用粮食类发酵酒(主要原料是大米),多数普通家庭有调制中草药酒的习惯。越南米酒性温和、度数低、带有悠长的米香。

其次,在酒中浸泡草药、蛇、虎骨、鼠、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类身体性器官是东亚文化的一个典型现象。既非越南独有也非某个概念性国家首创。酒在先民的理念中本身也具有驱寒除湿、增强性欲的作用。酒更是越南大小祭祀、婚丧必须出现的祭品,带有某种神圣性。加入草药和动物的身体器官,人们认为就可以凭借饮用这类中草药酒获得动物,特别是猛兽的某些能力。中国俗语有云:“吃什么,补什么”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典型的一类就是熊掌、虎骨、虎膏、蛇心(常见的也有全蛇)混合酒饮用以获得壮阳功效。

(2)茶

茶是越南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对饮茶的依赖性不仅是因为茶的保健功效,今日东方饮茶行为已经是一种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习惯。习惯一旦建立,特别是社会各阶层大范围接受的食生活习惯很难改变。对于具体的茶叶来说,优质鲜嫩的茶芽也被具有创造力的越南美食家引进到越南菜中,淡淡的茶叶清香,为越南菜增加了更加独具风情的口味。

(3)咖啡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在越南人民的餐桌上随处可见。在越南北部和南部各种流动性市场和小摊上,也会出售咖啡。与中国国内目前流行速溶咖啡以便节省时间所不同的是,越南社会更加喜欢研磨后饮用新鲜的咖啡。

四、越南饮食忌讳。

(1)小孩上学忌吃饭锅巴,怕变得愚笨;

(2)小孩上学忌吃鸡爪,怕写字时手抖;

(3)经商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不吉利;

(4)打牌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输;

(5)出门的人忌讳吃烧焦了的饭,怕遇到口舌是非;

(6)学生考试忌讳吃虾,因为虾的形状同“劣”字第一个字母大写“L”很相像;

(7)喝酒忌讳把酒杯扣过来,或把酒瓶倒过来;

(8)打牌忌讳吃鸭头,怕输;

(9)打牌忌讳吃甘蔗,怕早散;

(10)在庙里忌讳吃狗肉。

泰国的饮食文化-精品文案范文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水果: 泰国土地肥沃,不仅栽种出丰富的稻米和蔬菜,更孕育出品种繁多的水果。美味的水果或成为每餐的配料,或经常成为烹调的材料,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成熟季节时,果香扑鼻、娇艳欲滴之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泰国芒果,滋味无穷,在三月到六月间大量上市,它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芒果品种不同。一些种类要趁表皮还绿的时候吃,有些要配着用椰奶调味的糯米饭来吃,奇趣各异。龙眼是泰北之特产,出产的季节是六月至八月,嗜食者此时便可大快朵颐一番了。清莱出产荔枝,于四月至六月期间盛产。毛绒绒的红毛丹,内有多汁甜美的白色果肉。出产季节是五月到九月。一公斤大约30—40铢左右。 而泰国水果种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菠萝蜜,出产季节则是从一月至五月。形似葡萄柚的柚子,由八月至十一月间盛产上市,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泰式美食: 泰式美食受欢迎的程度,可由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泰国餐厅的庞大数量得到见证。于是,许多已尝过泰式饮食辣、酸、及甜味特色的游客,来到这里之后都想亲身体验发源地的佳肴风味。 大部份泰国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哩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随各人的喜好以 任何先后次序吃都可以,餐具则是叉子和大匙。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 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作成的各式甜点。 蔬菜质料新鲜,料理的方式则多是以中国炒锅大火快炒。国内许多地区都是以椰奶作为咖哩酱的基本调味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露、以及十几种本地特产的香料、而辣椒的辣度由温和到极辣的口味都有,任由阁下选择。 泰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菜肴。举例而言,东北方人爱吃的就是糯米饭配烤鸡,以及一种叫做“Som Tam”的辣味木瓜沙律,这种沙律混合了木瓜丝、虾米、柠檬汁、鱼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浅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注重色、香、味、意、形的中国菜特点;在与外域的友好交流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并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在人们对吃的孜孜追求的几千年里,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中国也获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成为世界三大美食国之一。 一、先秦时期四大菜系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两地各自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差异渐显,北方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南方,占有“鱼米之乡”的楚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再与南夷特色相结合,形成了苏菜的雏形。 而在西部,李冰治水后的“天府之国”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古蜀国的饮食习俗相结合,形成了川菜的雏形。相比之下,粤菜的出现相对较晚,汉高祖被册封为越南王时,利用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饮食比较发达,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二、秦汉的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形成时期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整个中华民族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此间我们与外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引进了繁多的食物品种。张骞出使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石榴、葡萄、胡桃、西瓜等水果,黄瓜、菠菜、胡萝卜、芹菜、扁豆、大葱等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豆腐也在此时被端上饭桌,据史料《本草纲目》的记载是刘姓嫡亲淮南王刘安首创。另外,我现在常用的酱油、豉、醋等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东汉的豆豉应经开始大量产生,人工酿造的食醋也是在汉代产生的,当时称为“酢”。酱油则称之为清酱。 餐饮礼仪也随之建立起来了,比如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品尝美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所以很多繁文缛节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讲究了。 三、传统饮食文化的高峰——唐宋 作为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饮食文化在发达繁荣,兼容并包的唐宋自然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麦、稻的地位逐渐上升。唐初期,麦作为一种主粮是比较奢侈的,且被认为是“杂种”。唐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饼食的普及,对麦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麦作为征收的对象,麦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宋代的主粮跟唐代大同小异,只是稻子变得越发重要,最终取得了现代作为中国主要谷物的地位。 过分讲究饮食的现象也尤唐为甚,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最有名的要数烧尾宴了,烧尾宴是指士人刚做官或做官得到升迁,为应付亲朋同僚祝贺,必须请一顿饭。尚书令左仆射韦巨源在家设“烧尾”宴请唐中

越南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越南产香菜饼”。 越南的饮食文化: 越南民族的饮食表示越南的文化特征。热闹的气候使越南有很多丰富的产物。越南人常吃的主要粮食是:米、糯米、各种青菜,豆、水果与越南各地区的山珍海味特产,越南食品名单从简单点心如:各种米粉、粉丝、面汤、糯米饭、糖水至在家庭饭中有各种:红烧、汤、炒、盘凉之菜等;还有许多野餐与高级饭店的各食品名单。越南饮食是个有文化性之艺术,很相近综合天然,使人觉得很有兴趣。 在春节,每个家庭里都有“五果盘”如天地的精华,如:西瓜、柿子、桃子、橙、桔子、莲雾、黎子、芒果、凤梨、葡萄、苹果;夏天有:荔枝、龙眼、香蕉、柚子、草莓等;秋天与冬天有很多水果与糖果。 纵有深绿田野、水果园之乡村至北部中游、东南部、宽阔无边水河之下六省等。越南水果于四季里都有开花结果。 越南风味名小吃最丰富,尤以河内的螺狮粉、鸡粉、牛肉粉、虾饼、肉粽最为价廉物美。其它还有:越式灌肠、炸春卷、绿豆糕、酸汤、烤鳅鱼。在胡志明市的大街小巷,常可看到摊贩推着小车,沿街兜售烤鱿鱼,这也是胡志明市面上小吃的一大特色。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用铁制的压延机拉压成又长又大的薄块,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佐料卷起来吃。青菜生吃也可以称得上越南食文化的一大特色。青菜主要有洗净的空心菜、生菜、绿豆芽,此外还有各种香菜,如芜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佐料,主要是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越南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表菜处吃有处津津有味降火的作用,且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 越南的口味是酸甜为主,鱼露是越菜的灵魂,城市吃的比较淡,农村吃的很咸(因为以前穷,只有咸才下饭,菜少也能吃)。越南人做菜都有定式的,我们的中餐就哪点东西可以作出千变万化来,只要好吃就行,越南不行,哪些是用来做汤的,哪些是用来炒的;什么鱼只能烧,什么鱼只能煮;红烧肉一定要用胡椒烧的;猪肚只能用胡椒煮汤吃炉再加木耳菜的;鸭子只能煮粥的;烧鸡一定要烧香茅的;牛肉羊肉一般用来吃炉的,如果要烧,就只能放很多咖喱和糖,再带一点汤用来蘸面包吃的;吃羊肉炉就要配芥菜和韭菜,吃鱼炉就要配那三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吃鱼丸炉就要放苦瓜的;粥只有三种,鸡,鸭,还有就是猪小肠、猪肝加肉片。夹面包一定要放烤乳猪、生黄瓜、和其它一些东西;辣椒一定不能放到菜里,只能放在鱼露或酱油里蘸着吃;还有,在外面吃个饭,每个人面前都放满了蘸料,不同的菜要蘸不同的料。 越南人喜欢吃生的,现在的蔬菜农药这么多,这样吃很可怕的,生菜、黄瓜和西红柿是生吃的,还有各种香菜和豆芽基本就在汤里泡一下吃,越南人喜欢吃各种香菜可能源自法国,这些香菜就是一些香草,比如罗勒,也就是台湾人喜欢用来烧鱼的九层塔,迷迭香,法国餐里用这种香味比较多,紫苏叶,包着烤肉吃,还有薄荷叶、茴香叶、柠檬草,这些香草在国内才刚引种不久,只有在盆栽花卉市场才有卖,而在越南菜市场一块钱两斤。柠檬也是越南餐里必备的,大概2块一公斤。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 摘要: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饮食文化拥有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本文先从膳食配置、饮食方式、菜肴风格、等方面来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民族传统,再次浅析探讨饮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民族传统 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门类之一,也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文化,孙中山先生说:“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后于人,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以汉族为代表的、经历万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所形成的、进步的饮食文化究竟有哪些民族传统呢? 1“以粮为主,主、副配餐”的膳食配置 西方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他们吃肉喝奶没有主、副之分,中国人的祖先是农耕民族,很早就以粮食及其制品为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要食品,以蔬菜、肉、鱼为辅助食品。“以粮为主”一是指“粮”的地位重要,必不可少;二是指“粮”的食用数量众多。依据原料的不同,中国人的饮食分为米类、麦类和杂粮类,这些主食是中国人体力活动必需热量的主要来源。副食有调剂口味、引发食欲,补充营养成分的作用。没有副食佐餐,主食的食用将受到影响。中国的副食品非常吩咐,除了最常见的鸡鸭鱼肉等荤菜外,形形色色的蔬菜、豆制品、咸菜、泡菜、腌腊制品等也是饭桌上常见的菜肴。搭配方式多种多样,因食、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总的来说有“三多三少”的传

统:主副食配合中,谷食多,菜食少;菜食用料上,蔬菜多,肉品少;肉品选用上,猪肉多,其它少。这种饮食配置与中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中医“得谷者得昌”的理论有关。 2“热、熟为主,兼用生、冷”的饮食方式 中国人早在五十多万年前就会用火烧烤食物了。正如恩格斯所说:火的使用“为口提供了可说是已经半消化了的食物”,它大大减轻了肠胃的负担和损耗,有益于营养的吸收。中国古代先民无疑最先体验到了这一点。《吕氏春秋?本味》篇就将熟食、熟食的意义和作用表述的清清楚楚:“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音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其意思是说,在烹饪中,水和火的作用很大。锅内的多次变化是靠火来控制的。掌握火的规律,通过时而文火时而武火、区别情况调节火候的手段,可以去除水君、食肉、食草三种动物中的腥味,使食物的味道佳美。可见那时人们就已将熟食、热食作为调制食品的指导思想了。虽然中国人很早就习惯饮用熟食、热食,但他们并不排斥生、冷食品。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有些食物原料,本身就具有极其鲜美的味道,如果加以烹饪、放了调料反而会破坏其本身的滋味,于是便有了吃其“本味”的讲究,做本味菜的理论与实践。所以在中国人的饭桌上生、冷食品也并不罕见,如生鱼片、葱、姜、蒜、香菜等等。 3、“菜系繁多,流派纷呈”的菜肴风格 常言道:“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的确,中国菜肴各地不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饮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之后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富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 中国人对付鬼神也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总是通过食物来疏通关系。西洋人悼念亡者一束鲜花就可以了,中国人不成,事死如生,活人吃什么,祭祀死人至少是同待待遇(一般还要高一档)。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据鬼神的贵贱亲疏和他企盼的大小决定祭祀食品的丰俭。这完全与老百姓对付骑在他们头上的官吏一样,因此有人说祭祀不过是人对鬼神的贿赂。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满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说的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

浅谈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 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或许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无非就是各地的特色小吃,或是宴客的满汉全席之类的。然而,孰不知它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亲友要吃红鸡蛋以示喜庆。“蛋”是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殷切厚望。每个人从周岁开始每个生日都要“吃”,结婚时更要“大吃特吃”,到了六十大寿,觥筹交错地庆生宴更是不可避免的喜庆之事。这些“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被人打了嘴巴叫“吃耳光”,被人冷落叫“吃闭门羹”,混的不错叫“吃得开”,一时得志叫“吃香”…… 中国人的吃不只是满足生理需要,它更有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蕴含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亘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乃至一种哲理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中国道家始祖老子云:“治身养性者,节寝处,适饮食。”其体现一种追求雅饮与雅食的意境。又如孔子所说“君子食无求饱,安无求居,敏于事而慎于言”,“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兼者不受嗟来之食”。体现一种以浪漫主义的态度,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虽说中国饮食文化不单单只是在于各地的特色小吃,但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也不可忽视,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地理、气候、产物、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信仰等不同,形成了有着不同风格的地方菜系,他们共同创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每一个菜系都代表了每个地方的风味特色、饮食口味。晋代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会形成了独特的菜系:山东鲁菜系、四川川菜系、江苏苏菜系、广东粤菜系、湖南湘菜系、浙江浙菜系、福建闽菜系、安徽徽菜系。 谈论中国的饮食文化,就要炫耀一下中国菜的雕刻工艺。 中国菜的雕刻工艺源于先秦的“雕卵”,到了汉魏有“调酥油”。进入唐宋,技术就更加精湛了。宋代的杨真人能用西瓜皮雕刻成人物、花卉、虫鱼的摸样,精巧可爱。食雕能在菜肴上写字作画,甚至于雕花。如在煮熟的猪蹄膀或五花肉,修成图形或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在其皮上刻出字样和花边,或是一些菊花、大丽花等花卉。更有在煮熟的乳猪腿的皮上戳出鱼鳞花。同时,中国菜粘砌的工艺多用于果品的造型。唐时已有一种面塑艺术,著名的烧尾宴中就有一组“素蒸音声部”的面食,用面塑成70个蓬莱仙子,载歌载舞,栩栩如生,华丽壮观。当看到这一个个艺术品时,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叹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而让我更觉不可思议的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礼仪。 中国的饮食礼仪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根据文献我们可知道,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同时,这种饮食礼仪也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对于饮食礼仪的分化,我们一般分为宴饮礼仪、待客礼仪与进食礼仪。这些饮食礼仪的形成不单单一种形式、规范,更重要的是在其中的人与人的一种交流、联系,人的地位身份的表现。 在此所说的中国饮食文化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其博大精深,涵盖了方方面面,它不仅只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品味、享受。 参考文献:《中国文化全知道》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水果泰国土地肥沃,不仅栽种出丰富的稻米和蔬菜,更孕育出品种繁多的水果。美味的水果或成为每餐的配料,或经常成为烹调的材料,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成熟季节时,果香扑鼻、娇艳欲滴之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泰国芒果,滋味无穷,在三月到六月间大量上市,它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芒果品种不同。一些种类要趁表皮还绿的时候吃,有些要配着用椰奶调味的糯米饭来吃,奇趣各异。龙眼是泰北之特产,出产的季节是六月至八月,嗜食者此时便可大快朵颐一番了。清莱出产荔枝,于四月至六月期间盛产。毛绒绒的红毛丹,内有多汁甜美的白色果肉。出产季节是五月到九月。一公斤大约30—40铢左右。而泰国水果种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菠萝蜜,出产季节则是从一月至五月。形似葡萄柚的柚子,由八月至十一月间盛产上市,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泰式美食泰式美食受欢迎的程度,可由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泰国餐厅的庞大数量得到见证。于是,许多已尝过泰式饮食辣、酸、及甜味特色的游客,来到这里之后都想亲身体验发源地的佳肴风味。大部份泰国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哩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随各人的喜好以任何先后次序吃都可以,餐具则是叉子和大匙。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作成的各式甜点。蔬菜质料新鲜,料理的方式则多是以中国炒锅大火快炒。国内许多地区都是以椰奶作为咖哩酱的基本调味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露、以及十几种本地特产的香料、而辣椒的辣度由温和到极辣的口味都有,任由阁下选择。泰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菜肴。举例而言,东北方人爱吃的就是糯米饭配烤鸡,以及一种叫做“Som Tam”的辣味木瓜沙律,这种沙律混合了木瓜丝、虾米、柠檬汁、鱼露、大蒜和随意掺杂的碎辣椒。北方人偏爱一种当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随各人品味而变化。南方的食物则是深受马来西亚的回教式风味影响,且有各种生猛海鲜供配搭。而国内普受欢迎的有:柠檬虾汤或冬阴公(Tom Yam Kung)、脆米粉(mikrop)一种用虾、猪肉、蛋及甜酸酱合炒的米粉、泰式咖喱鸡(Chicken Curry)、椰汁鸡(Tom Kha Kai -鸡汤加柠檬与椰奶)与辣牛肉沙律(Yam Nua)。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形成与特点 (一)饮食文化的历史大致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初始阶段。当时人们已学会种植谷子、水稻等农作物与饲养猪、犬、羊等家畜,这时便已奠定中国饮食的以农产品为主,肉类为辅的杂食胜饮食结构的基础。随后燧人氏教“砖木取火”,人类进入了石烹熟食的时代,把植物的种子放在石片上炒,把动物放在火上烧。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类稼穑。皇帝是最早的灶神,发明了蒸锅,使食物速熟。 2、夏商西周 先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进入真正形成时期。经过夏商周的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已基本形成。在商周时期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提出五昧,五味调和之说”成为后世烹调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经久不衰的原动力之 一。"主副食搭配平衡膳食的理论的确立及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的“五谷为养”之学说的确立,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千古不变的理论。以“色、香、味、形”为核心的美食标准初步建立。中国品食的首要标准为“至味”,同时兼及“色、香、形”在饮食礼仪方面也开始走向完善,周代在饮食内容、使用餐具、座次、入席、上菜、待客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台礼法,当事人可以拒绝用餐。同时夏商西周时期谷物已备,粮食作物已作为日常的食源。夏朝非常重视帝王的饮食保健,在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了食医结合的第一步。 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畜牧业相当发达,不仅家畜野味共登盘餐,而且蔬果五谷俱列食谱。汉武帝之后,独尊儒术,儒家的饮食思想也备受推崇儒家的讲究营养.注重卫生,以饮食涵养人性.完善人性等饮食观开始对中国饮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饮食简朴而平凡,认为茶淡饭一样美味。 4、秦汉

泰国旅游与文化的论文

泰国饮食文化 【摘要】中国和泰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饮食文化是双方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有关泰国的特有配料、泰国人的口味以及泰国菜、汤的独特方面,来了解泰国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泰国配料泰国人口味泰国菜 一、泰国特有的配料 泰国饮食方面都有哪些习俗及特点呢?泰国是临海的热带国家,盛产稻米、绿色蔬菜、甘蔗、椰子,海产也很丰富。因此,泰国菜用料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泰国菜的特点是酸辣,开胃,让人一吃就上瘾。那是因为泰国菜的调料很独特,许多调料是东南亚甚至是泰国特有的。最常用的几种调料有: (1)泰国柠檬泰国柠檬个小、味酸、香味浓郁,闻过它往往使人终身难忘。它可以用来做柠檬汁饮品、啤酒香剂,最主要是用来做泰国菜的调料。泰国人几乎在每一道菜里都会挤上柠檬汁,使其散发出浓郁的水果清香,带有典型的东南亚味道。 (2)鱼露鱼露是一种典型的泰国南部调料,是像酱油一样的调味品,用一些小鱼、小虾发酵而成。 (3)泰国朝天椒它是一种虽小但极辣的辣椒。据说,泰国朝天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 (4)咖喱酱咖喱酱以椰乳为基本作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酱以及十几种本地种植的香料、辣椒等,由温和到极辣都有,任人挑选。另外,柠檬叶和香茅也是泰国菜常用的配料。 二、泰国人口味 泰国人的口味是:爱辛辣,喜欢在菜肴里放鱼露和味精,但不喜欢酱油,不爱吃红烧食物,也不在菜肴里放糖。泰国民族风味“咖喱饭”,是用大米,肉片(或鱼片)和青菜调以辣酱油做成的。泰国人爱吃鱼、虾、鸡、鸡蛋等,一般不爱吃牛肉,不喝酒。用餐顺序没有讲究,随个人喜好。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做成的各式甜点。泰国菜色彩鲜艳,红绿相间,视觉极佳,可让人们大饱眼福。 鱼、虾、蟹是泰国各餐馆的主打,堪称泰国烹饪技术代表的是烧烤食品,有烤肉、烧鸡腿、烤鱼、烤龙虾、烤海蟹,还有烤香蕉、烤山芋、烤鸡蛋等等。在泰国北部的清迈,还有令人难忘的“康笃”晚餐。晚会上的主人和客人都必须穿靛青色的无领上衣,男的腰间还要系一条布料围巾。进入餐厅时,每人还必须脱去鞋子。餐厅里没有凳子,只有一张小圆桌,称之为“康笃”。主人进入餐厅后,每五六人围成一圈,席地盘膝而坐,餐具摆在地面上。宴会开始时先喝清凉饮料,然后上饭菜,菜肴都属名菜,饭是糯米饭,放在竹篓中,用手抓捏成团吃。一边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浅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浅谈中国各地饮食差异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对餐饮的独特爱好与讲究,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这种饮食差异的形成,受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影响。同时,各地饮食还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差异;文化;习惯; 中国地大物搏,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饮食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1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它是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的,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一、中国各地饮食习惯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对餐饮的独特爱好与讲究,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乐于质高量小;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肴,一般食用量大,通常习惯吃饱吃好。 东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多吃杂粮,除大米、白面、小米、玉米、高粱外,还喜食杂有豆类的二米饭,喜食鱼虾、野味,嗜好肥、腥、膻,重油偏咸,并喜用拌、蘸食法。大酱和酱制品、酸菜、腌菜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佐餐食品。 河北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农闲季节一日两餐,主食以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猪、牛、羊肉,以及蛋、禽、菜、鱼为佳品菜肴。口味偏咸,重油重色,与京津无大差异。“杂”是河北饮食习俗的显著特点,具有五花八门的饮食习惯。 山西人的主要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早饭稠,午饭好,晚饭稀。重主食,轻副食。主食以面和小米为主,素有“一面百样吃”的美誉。不搞一餐数菜。一般口味喜咸中带酸,醋是山西人惯用的调料。 苏南人饮食的主要特点是:口味上喜清淡、甜咸、爽口,讲究营养,普遍喜食新鲜、细嫩食物,忌食辛辣之物;少用调料、辅料,特别讲究保持食物菜肴的原味,且质高量少。 浙江人的主要饮食习惯大致是:口味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清淡纯鲜为主,酸辣次之。主食以米为主,辅以玉米、番薯等杂粮,部分地区且有一日四餐的习惯。

《浅谈中国的饮食》

浅谈中国的饮食摘要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天无论是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还是进一步的生活需求吃喝玩乐都离不开食与吃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

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是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而成的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 二食物制作 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常见的方法有煮蒸烧炖烤烹煎炒炸烩爆溜卤扒酥焖拌等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饮食文化 泰国的水果:泰国土地肥沃,不仅栽种出丰富的稻米和蔬菜,更孕育出品种繁多的水果。美味的水果或成为每餐的配料,或经常成为烹调的材料,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成熟季节时,果香扑鼻、娇艳欲滴之令人目不暇接的景象。泰国芒果,滋味无穷,在三月到六月间大量上市,它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芒果品种不同。一些种类要趁表皮还绿的时候吃,有些要配着用椰奶调味的糯米饭来吃,奇趣各异。龙眼是泰北之特产,出产的季节是六月至八月,嗜食者此时便可大快朵颐一番了。清莱出产荔枝,于四月至六月期间盛产。毛绒绒的红毛丹,内有多汁甜美的白色果肉。出产季节是五月到九月。一公斤大约30—40铢左右。而泰国水果种类中体型最大的是菠萝蜜,出产季节则是从一月至五月。形似葡萄柚的柚子,由八月至十一月间盛产上市,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泰式美食:泰式美食受欢迎的程度,可由分布在全世界各大都市泰国餐厅的庞大数量得到见证。于是,许多已尝过泰式饮食辣、酸、及甜味特色的游客,来到这里之后都想亲身体验发源地的佳肴风味。大部份泰国人正餐中都是以一大碗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哩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随各人的喜好以任何先后次序吃都可以,餐具则是叉子和大匙。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作成的各式甜点。蔬菜质料新鲜,料理的方式则多是以中国炒锅大火快炒。国内许多地区都是以椰奶作为咖哩酱的基本调味料,还有许多调味料,包括柠檬草、虾酱、鱼露、以及十几种本地特产的香料、而辣椒的辣度由温和

到极辣的口味都有,任由阁下选择。泰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菜肴。举例而言,东北方人爱吃的就是糯米饭配烤鸡,以及一种叫做“SomTam”的辣味木瓜沙律,这种沙律混合了木瓜丝、虾米、柠檬汁、鱼露、大蒜和随意掺杂的碎辣椒。北方人偏爱一种当地特有的酸肉,叫做“Naem”,随各人品味而变化。南方的食物则是深受马来西亚的回教式风味影响,且有各种生猛海鲜供配搭。而国内普受欢迎的有:柠檬虾汤或冬阴公(TomYamKung)、脆米粉(mikrop)一种用虾、猪肉、蛋及甜酸酱合炒的米粉、泰式咖喱鸡(ChickenCurry)、椰汁鸡(TomKhaKai-鸡汤加柠檬与椰奶)与辣牛肉沙律(YamNua)。 内容仅供参考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正式版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也已传承了上千年,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中饮食文化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特点、艺术倾向、主要菜系等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做一个大概的论述,并以此为延伸,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国要继续大力传承、弘扬、发展饮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早在先秦时期便已产生,先秦时期的发展主要分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几个时期。有巢氏时期的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暂不属于饮食文化。燧人氏开始懂得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饮食文化有了萌芽。周秦时期是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的作物主要是稷(小米,又称谷子。最重要)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黄米,又称粟,仅次于稷)麦(大麦、小麦)菽(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籽,又叫苴)。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于细粮,较珍贵。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西瓜、茴香、苜蓿(主要用于马粮),大葱、大蒜等作物,唐宋是饮食文化的高峰,特点为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明清是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而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文化特点主要有五个。第一点“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第二点“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多炖焖煨,夏天清淡凉爽,多凉拌冷冻。第三点“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力求做到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点“注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第五点“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由于特定的经济结构,思维方式与文化环境,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即艺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湘、徽。其中八大菜系中又

越南菜的特点

越南菜 以鱼露为本,添加其他调味品而成的菜肴。原料上除广用热带蔬果外,在做法上倾向 天然清爽,口味较重酸、甜。特点为清淡不油腻,添加蔬菜的比例高,以保存菜料的原味 为原则,颇受健康饮食派的推崇。生牛肉河粉、越式春卷、鸭仔蛋、酸皮肉丝等均为名菜。此外,饮品亦富特色,如冰冻润喉的椰青,色泽艳丽的三色冰和珍多冰等。 越南人承自中国饮食阴阳调和的饮食文化,烹调最重清爽、原味,只放少许香料,鱼露、香花菜和青柠檬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佐料,以蒸煮、烧烤、熬焖、凉拌为主,热油锅 炒者较少。即使是一些被认为较“上火”的油炸或烧烤菜肴,也多会配上新鲜生菜、薄荷脑、九层塔、小黄瓜等可生吃的菜一同食用,以达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越南菜偏酸辣,吃起来特别令人开胃。越南特色檬、蔗虾、越南春卷是特色菜,越南 檬配上薄荷叶和酸辣酱别有一番风味。蔗虾就是用果蔗把虾肉串起来烤,上碟后连同配菜 用烘干的米汤皮蘸水包起,再包上生菜蘸着酸辣酱吃,即香口又不腻,再加上自己动手包,别有一番风味。春卷外脆内香,包上生菜更觉得清香可口。饭后不妨试试越南咖啡,等待 着它慢慢地滴入杯中,再配上炼奶,细细品尝它的香滑。 越南菜比不上湘菜辣得那么狠,似乎是刚刚才品出点辣意来,那感觉又匆匆过去了, 如若有若无的微风似的。酸辣汤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并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种当地 出产的酸子,酸子是一种当地出厂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带有酸味。酸汤中除酸子外,还放入斑鱼、豆芽、番茄和香菜等,煮出来的汤味道辣中有酸,酸中有鲜。 越南菜最重要的秘诀是桌上那一碟鱼露配料,鱼露用纯天然的方式用长时间来腌制, 集中鱼的精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鱼露虽然是其貌不扬,不过在蘸上食物后送入口时, 却有种说不出的鲜美,所有浓、腻、化不开的菜,若放少许鱼露便有清新的风味。据说还 是越南妇女身材窈窕的秘方,鱼露相当滋阴,妇女长期服用可永葆青春体态。 越南咖喱粉口味比较适中,不会有特别刺激的感觉,和越南椰奶、青柠檬、椰丝一起 调成咖喱汁,口感清淡,椰香味浓;印度咖喱所用咖喱粉有很重的香料味,而泰国的咖喱 膏口感辣味很重。 与印度香料最大的区别在于,越南的香料都是用新鲜的植物来做的,香茅,是越南菜里最常用到的一种调味的佐料,会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柠檬草、罗勒、薄荷、芹菜给越 南菜增色不少;洋葱、青葱、欧芹又为越南菜带来异国情调。在做法上通常把肉类用香料 腌制后再烹调,这样使到金不换的香味“逼“入肉质里,咀嚼之间口舌生香。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而要谈中国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到中国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作一阐述。 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了解一下早期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环境的制约越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主要温床黄河流域的土地十分虽然较肥沃,但是其它环境较恶劣,多风少雨,生存的条件亲不好。文明产生以后,当时的文化就以比较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思潮表现出来,伦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浓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谦让需要少欲,而一个社会需要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她缺少什么的时候。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早熟的特征。马克思就曾经认为,中国文明是一个早熟的婴儿,她的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反观西方文明,则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的希腊文明,以其独有的浪温气息写入文明史,马克思曾经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儿。中国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得于农业的生产,由于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实的苦难产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国文明以其强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贯穿始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但这只是理想而已。战国之际,列国纷争,以实力相较,最终秦国因鼓励军功,奖励耕战而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向。天下纷争,百姓如何生活,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统,才不至于“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语)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楚国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现实主义的思潮所笼罩和淹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以后的历史就是天子一统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这一统的局面,允许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