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海顿《D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摘要:本文以海顿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op.37)为音乐技法为线索,通过从音乐技法以及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总结与归纳出海顿鲜明的作曲技法特征,力求管窥出他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结合音乐学、美学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海顿的音乐创作风格,抛砖引玉,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对海顿钢琴音乐创作的研究。

关键词:海顿奏鸣曲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6-0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1809年5月31日猝死于维也纳,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因此常被世人称作“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

海顿生活的年代,一生跨越了从巴洛克时期到几乎整个古典时期的漫长阶段,所以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演变过程。海顿钢琴音乐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作品主要以钢琴奏鸣曲为主。作为一个古典主义者,海顿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他人生整个创作的转折点是18世纪70年代,那是钢琴艺术史上古典时期的开始。在1766年到1770年间,海顿经过了一个“浪漫主义激变”时期,而且受当时德国主义文学界掀起的“狂飙突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及作品资料讲解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及作品

精品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浅谈流行音乐的风格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特点 赵箫笛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风格常用的主要有:R&B风格、摇滚风格、民谣风格、爵士乐风格、嘻哈风格、电子乐风格、乡村乐风格、流行舞曲风格、音乐剧风格。 由于流行音乐追求的风格性,而演唱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却决定音乐风格的走向。 R&B -节奏布鲁斯 Rhythm and blues简称:R&B或RnB,台湾、港澳、马新作节奏蓝调,又称节奏怨曲。是一种首先非裔美国人艺术家所演奏,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的音乐形式。这个音乐术语由是美国告示牌(Billboard)于1940年代末所提出。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见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近年黑人音乐圈大为盛行的Hip Hop和Rap都源於 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R&B成分。 代表人物:中国的rnb歌手:方大同,陶喆,曹格等,外国R&B代表人物黑人歌手Stevie Wonder,美国超级流行天后Beyonce,世界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英国R&B

乐坛最完美、杰出的歌手craig david,美国流行小天后蕾哈娜(Rihanna)等,由于太多不再列举。 Rap舞曲 起源于60年代,BPM约在100-110拍,中文翻译成:“说唱、饶舌”。Rap是流行于当时于黑人青年当中的音乐种类,它是一种很奇怪的音乐类型:它以人声的吟唱来代替音乐中旋律的部分,加上鼓的清晰浓郁节奏;朗朗上口的通俗歌词,Rap一下子成为了年轻人的最爱。 Rap有一段时期只是黑人歌手的专长,但不久一些白人乐团也加入了Rap的行列当中。Rap舞曲从60年代流行至今,令许多舞曲作品均整合进了一些Rap的元素。Rap的出现是非常了不起的。 代表人作品:王力宏《在梅边》,MC Hammer(MC汉默),埃米纳姆(Eminem)等。嘻哈HIP-HOP 嘻哈音乐,起源于80年代,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BPM在90-110拍。Hip-Hop前身是Rap 和一点点的R&B,再加上各种磨片的音效声,属于80年代开始年轻人爱玩的音乐。Hip-Hop 舞从字面上来看Hip是臀部,Hop是单脚跳,Hip-Hop则是轻扭摆臀。Hip-Hop有Rap 的饶舌和较R&B复杂的节奏以及电唱机的音效,另外在墙上涂鸦也是Hip-Hop文化的延伸。 代表人物:2pac,Notorious B.I.G,柯蒂斯·杰克逊(50 Cent),吹牛老爹(P.Diddy),美国HIP-HOP天王J AY-Z等。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 ---- 以(作品号Hob. XVI/20)为例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是古典奏鸣曲中包罗万象的微型世界,是巴洛克与古典风格演变的桥梁。现在从曲式、调式、节奏、装饰音四个方面分析海顿早期奏鸣曲作品号Hob.XVI/20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其钢琴演奏的意义。 从海顿最早的钢琴作品到1766年的作品是海顿早期的钢琴作品。因为1766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海顿供职的艾斯特哈兹家族(Esterhazy)在纽锡德尔湖教区新建了艾斯特哈兹行宫。海顿随同艾斯特哈兹亲王住进了艾斯特哈兹,并在此走过了长达30年的音乐生涯。 海顿已出版的所有奏鸣曲中有18首是完整的早期作品,另外7首仅仅是主题部分。海顿本人对他自己的早期作品并不很欣赏。在给莱比锡出版商的书信中,他写到:“那些我年轻时的作品,不值得保存。”海顿所谓“年轻时的作品”,其实是写给人们的习作,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教学细节内容。海顿没有想到这些早期作品中遗留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当今人们学习古典作品的最佳教材,并成为后人了解当时欧洲音乐风格不可缺少的宝贵钥匙。幸好出版商们仍保留了少量的早期奏鸣曲供后人欣赏和研究。 海顿早期钢琴奏鸣曲正是难度适中,连接于巴洛克与古典风格之间的最佳桥梁性作品。 一、多乐章的奏鸣曲 作品号Hob. XVI/20三个乐章的篇幅较长,内容简洁明了,自然就成为人们学习完整地演奏奏鸣曲,掌握对这一重要古典音乐曲式总体结构的最佳选曲,为今后完整地演奏大型奏鸣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调式的特殊性 作品号Hob. XVI/20是被作曲家本人首次称为“奏鸣曲”的乐曲,也是他全部钢琴奏鸣曲中唯一采用c小调的一首作品。 三、人物化的节奏型 海顿的音乐风格以幽默而著称,他的幽默首先就表现在节奏特点方面,即便是最短小的作品都有着丰富的节奏变化。作品号Hob. XVI/20中出现较多、较难掌握的节奏型有三种: 附点节奏、连音节奏 和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 海顿巧妙地运用这三种节奏型,并赋予它们生动的人物个性化特点,从而展现其幽默风格,

十二位著名音乐家的简单生平代表作集锦

1,贝多芬 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2岁出版了钢琴奏鸣曲,1972年经海顿指引去维也纳深造。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1820年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月光曲》、《第七交响曲》、《骑士芭蕾》《钢琴奏鸣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2.柴可夫 生平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常被世界各国剧院所演奏,在中国一些剧场或公众娱乐场合,用他的乐曲做伴奏编排的现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众喜闻乐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1893年的11月6日逝世。 作品:六部交响曲、四部协奏曲、芭蕾《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3.德彪西 生平: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大奖”.他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3月25日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4,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1907年9月4日),挪威作曲家,出生于卑尔根,祖先是苏格兰人。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

hayden简介

专辑简介: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出生于罗劳的车匠家庭,因嗓音甜美,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1791年海顿去伦敦,一年中写了歌剧1部、交响曲6部和其它作品20部,他的音乐备受欢迎。他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在80年代期间,他的音乐在表现力方面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布局和结构方面也获得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这是古典风格的两大特点。同时,他保留了他的音乐所独有的生气勃勃、热情和幽默。其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以结构紧密(整个乐章往往由一个单一主题发展而成)、色彩丰润以及和声和节奏的活力而著称,是日后所说的古典风格的基础。海顿不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公开独奏家;他的主要手段是乐队,他为乐队写作时,灵感涌注,下笔有神。 海顿的音乐大都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他长于表现人类朴实明朗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但不喜欢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冲突。他的音乐不是以戏剧性而是以美妙和幽默的情趣引人入胜,快乐和充满希望构成了海顿的艺术气质。他的音乐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自如地引入高级的交响曲形式。和声、织体上的明晰,结构上的匀称、讲究,这一切构成了海顿创作的总体风格,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后人将他的许多交响曲、四重奏加上形形色色的标题,如交响曲《熊》、《时钟》、《鼓声》、《告别》,四重奏《云雀》、《梦境》、《涉猎》、《皇帝》等等。这是由于这些作品音乐语言的平易亲切所引起的共鸣与联想,也是人们对海顿乐观精神的一种永久性的纪念。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与海顿同时代的作曲家莫扎特对海顿音乐风格的最后形成所产生的有 力影响。 海顿的主要作品是交响乐,共104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它管弦乐作品有三部键盘协奏曲,3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两部圆号协奏曲、1部小号协奏曲、五部为两架带管轮擦提琴写的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大管与乐队而写的《交响协奏曲》。戏剧作品约18部歌剧和4部木偶歌剧。清唱剧和教堂音乐有8部清唱剧和康塔塔、两部独唱康塔塔、12首弥撒曲、两首感恩赞及3首圣母经、1首圣母悼歌。室内乐: 84首弦乐四重奏,31首钢琴三重奏,105首《嬉游曲》(由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演畜),约56首弦乐三重奏及为各种乐器写的嬉游曲、遣兴曲、夜曲。键盘音乐有52首奏鸣曲,5套变奏曲,1首幻想曲。歌曲:47首歌曲,377首苏格兰与威尔士曲调改编曲。代表作:第四十五、九十四交响曲、F大调弦乐小夜曲、清唱剧《创世纪》。 录制这套海顿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为约翰·麦凯伯(John McCabe)。1939年4月21日出生于英国利物浦,是享有世界性声誉的著名英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英国的“音乐家社团协会”(The Incorporated Society of Musicians)曾将2003年的“著名音乐家奖”颁给了他,以表彰他对英国音乐生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赏析竹笛独奏曲《喜相逢》的音乐风格

赏析竹笛独奏曲《喜相逢》的音乐风格 【关键词】竹笛独奏;《喜相逢》;音乐风格 一、《喜相逢》的地方音乐风格 《喜相逢》是冯子存先生根据二人台曲牌《碰梆子》改编而成的。该曲的的音乐素材是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来融入了二人台和山西梆子的戏曲元素。二人台音乐的风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这种风格在《喜相逢》开始的乐段显现出来。第一段以一种二人台音乐常用的下历音起音,用带有浓郁地方音乐风格的戏曲元素来表达亲人之间即将分别的压抑情绪,二人台音乐粗犷豪放的特点为这首乐曲增色不少。曲子中长音的下滑、历音的使用以及垛音花舌的润色,从二人台的方法着手,无论是一开始诉说亲人离愁的压抑还是中间表达相聚的喜悦抑或是最后的情感表达,二人台奔放热情、粗犷豪放的风格无处不在。该曲在地方音乐风格上面还吸收了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的音乐——山西梆子。 二、《喜相逢》的创作性风格 《喜相逢》的乐曲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总共分四段,后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奏。曲子一开始采用散起形式,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运用加上前六小节比较自由的慢板以及长音的下滑表现了主人公对亲人的难舍难分。 该乐曲第一段共三十个小节,分为七个乐句,表达了亲人之间惜别时的场景,充满了无奈、哀怨的表情特征。其中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由do到la的两拍下滑音要用以浑厚的腹震音,而指法上用半孔加上气息的帮助,来表现亲人离别的情绪。其中,第五乐句中运用了扩展小节,扩展小节长度和变宫音si的使用,给此处带来了极不稳定的音乐效果。 第二段表现的是久别重逢的情绪,在音乐长度上与第一乐段相当,也是保持了三十个小节,但是由于速度的加快,乐句上与前段有所不

5.音乐家海顿

四年级上册音乐《音乐家海顿》教案 一、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的宫廷乐长。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体验告别的悲伤情绪。请 3、哼唱主题。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用笔充当指挥棒,让学生体验当指挥家的感觉,播放音乐,随乐指挥。 5、了解力度术语,强音记号像箭头,强劲有力向目标;弱音记号像红旗,温柔飘飘指路标。 6、让学生唱“啊”,并根据老师的手势做强弱的变化。 三、欣赏《小夜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他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贝多芬交响乐简介

贝多芬交响曲简介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C大调,,开始创作于1794年,完成于1796年,当时贝多芬26岁,1800年4月2日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首演。这首作品的风格是轻松和活泼,据说是应斯维顿男爵的建议而作,斯维顿男爵是莫扎特与海顿的保护人。 贝多芬这首交响曲中,明显可以看出海顿、莫扎特的影子,共4个乐章:1.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的引子,但在具古典传统特征的第一主题进入之前,有一些游移的、不明确的和弦。第一主题具舞蹈性,副主题是优美的双簧管与长笛的对答。展开部几乎用第一主题写成,开头的素材在再现部中出现时更为有力和富有变化。2.如歌的行板。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展开和扩张,再现部主部主题有很多装饰。3.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的快板,在这个乐章中已使用谐谑曲的快速度,其节奏重音显示出急剧的力度对比。4.柔板,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开头,一段简单的音阶的重复,引出一个舞蹈性主题,表现出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的笑声。其曲式用的是海顿创造的那种最简单不过的奏鸣曲—回旋曲曲式,但却增加了丰富的想象力。这首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第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吵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其实贝多芬这首作品则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而作的。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D大调,OP36,1801年开始创作,1802年10月完成于维也纳近郊“海利根斯塔特”小村。1802年,贝多芬已预感他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它与“海利根斯塔特遗言”几乎同时完成。这首交响曲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首作品:“一头粗野的怪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末乐章),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这首作品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 这首作品包括4个乐章:1.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包括浪漫与神秘色彩的引子和活泼的第一乐章,主题刚劲、喧闹、活泼,副题是木管奏出的歌唱。2.小广板,宽广而流动的旋律先由弦乐组奏出,后由木管乐器作出反应,整个乐章充满了旋律美。3.谐谑曲,快板。这个乐章充满出人意料的力度与节奏变化,中段有一段精致优雅的18世纪为木管而作的三重奏。 4.极快的快板,柏辽兹称它为第二谐谑曲,充满活泼与快乐。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BEETHOVEN: Symphonie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作于1803—1804年。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本来这首作品取名就叫《波拿巴》),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这首作品1805年4月7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指挥是贝多芬自己。包括4个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充满着

常见流行音乐风格解析

常见流行音乐风格解析 01.trip-hop trip-hop是英伦/欧洲跳舞音乐的一种,它的名字来源是"trip,hip hop", trip-hop",因为它发源自英国的bristol,因此最早时称作"bristol hip-hop".。由于把hip-hop(其实很多音乐都是架构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们多半是用hip-hop音乐来跳的.)节奏变慢(有时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阴沉,肥厚的bass,轻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样,有时可能连唱片的杂音都会被"故意"取样进去.所谓"trip",指迷幻,氤氲的药物’旅程’,所以,trip-hop是种慢板的迷幻的、有jazz感觉的、迷糊的、带点hip hop节奏的break beat音乐。它虽然隶属跳舞音乐类,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与一般跳舞音乐所有的明确节拍特色相去很远。 外国 trip-hop代表人物:trip-hop中公认的铁三角 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mandalay moloko coldcut 02.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後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 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03.new age

《海顿小夜曲》音乐鉴赏

《海顿小夜曲》音乐鉴赏 音乐赏析 ——《海顿小夜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生活需要音乐。 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而独具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 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产生共鸣。 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感受,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提起音乐,人们首先肯定都会想到音乐圣地维也纳.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便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涌现. 在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贝多芬是音乐的巨人,当之无愧的“音乐的普罗米修斯”。莫扎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

音乐天才,西方音乐史上一个耀眼的瞬间。海顿则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由他开创了古典主义音乐时代。 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他的一生中写了十二部交响乐。而其中《小夜曲》可谓是世界经典曲目,耳熟能祥。 《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 《海顿小夜曲》系弦乐四重奏曲,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拔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 《海顿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轻松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表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在展开的旋律进行中,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 。 这就是海顿的风格,倾听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轻易的感受到热情、典雅,其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如同优美的田园诗一样的自然与深厚醇美的浑融意境。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离开人生便无所谓音乐。音乐是情趣的表征,生活就在音乐之中。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音乐可以包容一切,在熟悉的旋律中听到几分感动,在左耳进右耳出的时候品味那种激情与

世界名曲百首简介

1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1840-1893)纪念1812年击败拿破仑入侵 2 E调前奏曲(巴哈):巴赫(德1685-1750),教堂和宫廷管风琴师,据说无师自通 3 F调旋律(鲁宾斯坦):俄1829-1894,钢琴家,作曲家 4 G弦之歌(巴哈):巴赫(德1685-1750),充满诗意的旋律,又名“G弦之歌” 5 三套车:俄,1901年左右,马车夫苦难的生活,白雪,伏尔加河,年轻车夫 6 二泉映月:华彦钧(阿丙,1893-1950),盲艺人的辛酸;无锡惠山脚下“天下第二泉”,夜阑人静,泉清月冷 7 五月花开:俄罗斯 8 兰色多瑙河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奥1825-1899),“圆舞曲之王”,“奥地利第二国歌”,维也纳音乐会保留曲目 9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奥1799-1828),崇拜贝多芬,葬在其墓旁;士兵行进雄姿,人们街头欢迎 10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德1833-1897,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三B";借用了吉普赛音乐旋律。 11 十面埋伏:中国古典十大名曲,202年楚汉垓下决战 12 卡门:歌剧《卡门》前奏曲,乔治.比才(法1838-1875) 13 友谊地久天长:《魂断蓝桥》插曲 14 吉他奏鸣曲(威尔第):意1813-1901 15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德1770-1827,称为“乐圣” 16 啤酒桶波尔卡:杰拉马(捷1902-1988),波尔卡舞曲,管弦乐作品,1939年在纽约演出,后成为“世纪名曲” 17 四季(威尔第):维瓦尔第(意1678-1741),18世纪小提琴协奏曲 18 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奥1756-1791,22岁做,东方风格 19 圣母颂:古诺(法1818-1893),高雅圣洁,中世纪教堂中一般 20 夏夜午后之梦序曲(门德尔松):德1809-1847,钢琴神童,17岁完成,诗人,画家 21 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德《英俊少年》插曲,原本爱尔兰歌谣,演唱者荷兰歌手海因切 22 天鹅(圣桑):法1835-1921,李斯特好友 23 天鹅湖:柴科夫斯基(俄1840-1893),舞剧第一幕结束时,庆祝王子成年礼,华丽明朗,热情奔放,夜空出现一群天鹅。 24 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意(1792-1868),作曲家,歌剧《威尔.退尔》,反映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 25 威风堂堂进行曲:埃尔加(英1857-1934),作曲家,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主题 26 寒鸦戏水: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表现寒鸦(欧鸟)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古筝 27 小夜曲(舒伯特):奥1797-1828,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作曲家,逝世前数月完成,优美动听 28 小夜曲(萧邦):波1810-1849,作曲家,钢琴家,“钢琴诗人” 29 小步舞曲(比才):法1838-1875,作曲家,歌剧《卡门》作者,长笛独奏 30 少女的祈祷:巴达捷芙斯卡,波1838-1873,女钢琴家,表现了一个纯洁少女的美好心愿 31 布蓝登堡舞曲:巴赫(德1685-1750)

大学音乐鉴赏——欣赏海顿

欣赏海顿 摘要:介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生平,对其著名代表音乐作品《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进行简单赏析,由此分析出作曲家海顿作品的特点和风格,以及总结出他的一生在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海顿、《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赏析 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了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派。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也是古典音乐风格的创始人,在创作上最有成就的领域是交响乐、四重奏和清唱剧。他在音乐史上突出的贡献是确立了古典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和奏鸣曲式原则。 他生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卒于维也纳。海顿出生于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海顿父亲虽然是

个工匠,但爱好音乐,能弹竖琴,也喜欢唱歌。那时在奥地利民间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消遣。海顿自幼受到这种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他有漂亮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自制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活。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从1761年起直至1790年乐队解散,海顿在埃斯泰尔哈济宫廷度过了一生中最可贵的30年。作为一个贵族宫廷的乐长,首先是附属于主人的奴仆,要按照亲王的意旨办事:他创作管理和指挥乐队,对歌唱者进行训练,以至保管乐器,抄写分谱。宫

音乐家约瑟夫.海顿的毕生成就

约瑟夫 约瑟夫海顿
海顿
原文名 国别 出生日 期 出生地 逝世日 期 逝世地 所属时 期 所属乐 派 擅长类 擅长类 型 代表作
Franz Joseph Haydn 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 1732 年 3 月 31 日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公国罗劳 1809 年 5 月 31 日
奥地利帝国维也纳 古典主义
维也纳古典乐派
交响曲,弦乐四重奏,清唱剧
104 部交响曲,大量弦乐四重奏,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大量 钢琴奏鸣曲,清唱剧《创世纪》

学生
贝多芬, 胡梅尔, 普莱耶尔, 帕维尔 弗拉尼茨基, 安东宁 弗 拉尼茨基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Haydn,1732 年 3 月 31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德语:Franz Joseph Haydn Franz 日-1809 年 5 月 31 日),又译海登 海典 偕丁 海登,海典 偕丁,德意志/奥地利作曲 海登 海典,偕丁 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 杰出代表.被誉称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小村庄罗劳, 出身于一个贫 穷的车匠家庭, 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艾斯台尔哈奇亲王的乐长, 27 任职 达 30 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 104 首交响曲,两部清唱剧 《创世纪》和 《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 剧,轻歌剧,12 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 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 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 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 律优美的抒情色彩, 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 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 "海顿老爹". 海顿出生在当时奥匈边境的一个叫做罗劳的村子,父亲是车匠.尽 管父母亲不识谱, 但在海顿的记忆里, 一家人还有邻居们经常一起唱歌. 在海顿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他五,六岁时,也就 是 1737 或 1738 年,被送到海茵堡附近的亲戚家,以接受那里教堂唱诗 班的训练.1740 年,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乔治罗伊 特尔下乡选苗子的时候被相中.罗伊特尔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 的九年里海顿一直在儿童合唱团唱歌. 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迈克 尔在一起.其间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罗伊特尔修改了海顿的 第一首作曲,但并未给他正规教授作曲课.尽管如此,海顿还是学到了

海顿英文简介

海顿英文简介 海顿,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海顿英文简介,供大家参阅! 海顿简介Franz Joseph Haydn (March 31, 1732 - May 31, 1909), also translated Hayden, the sea code, ga ding, the founder of the Vienna classical music, the father of the symphony, was born in Austria South of the beautiful border of the village of Luoluo near the Hungarian border. Haydn is an important composer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music. He is the fir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enna classical music school, a rather creative composer. Haydn's music is humorous, crisp, and contains a religious detachment. He plays the sonata from the piano to the string rehearsal. He is the founder of the instrumental rhetoric and completely assimilates the independe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law. Development to start on its own. Later he visited the United Kingdom, accep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awarded the title of music doctor, by the influence of Handel, but also by the impact of Mozart, resulting in melodic beautiful lyrical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 谭盾的生平简介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

海顿的生平事迹

海顿的生平事迹 海顿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在交响曲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改换传统的演奏方法,改进乐器声调等,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海顿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顿的生平对他自己来说是如意的。虽然有过一段不自由的时光,但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对音乐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在音乐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海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小时候虽然没有经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但是父母和周围的邻居经常喜欢聚在一起唱歌,海顿在此时受到熏陶。八岁时海顿被选到教会的儿童合唱团,在维也纳,海顿受到了音乐环境的渲染,这对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经历。但是但海顿长到17岁时,处于变声时期的他已经无法在在儿童合唱团中找到自己位置,最终被赶了出来。最后通过教学生音乐才得以生存。25岁时开始担任乐长,但是没有几年公爵的财政出现危机,解散了乐队,这几年中海顿写了第一篇交响乐。 海顿生平中最为长久的一段音乐奴役生涯长达三十年之久,那就是他在埃特斯公爵的府中担任乐长的时期。这三十年中海顿虽然受到拘束,但是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随着埃特斯公爵的去世,海顿再次失业。此时的海顿已经步入晚年,但在伦敦的两次演出依旧

非常成功。直到海顿重病难以继续创作,七年之后病逝于维也纳。这就是海顿平凡但伟大的生平。 海顿的故事有一次,海顿指挥乐队演出,但是来听音乐的一些贵族只是跟风过来,并不懂得音乐,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那些贵族夫人昏昏欲睡,这引起了海顿以及一些乐师的不满,于是声调忽然加高,鼓点加快,猛烈而急促的敲击着。猛然的变化将贵族们一个个吓得惊醒过来,就在清醒的贵族们想要继续欣赏乐队演出时,演奏结束了,从此这首交响曲被命名为《惊愕交响曲》。 那时海顿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歌剧风暴写出一篇优美的前奏,但是到了高潮部分始终没有灵感,而当时著名丑角柯茨就坐在他的旁边听他弹奏,到高潮部分海顿始终难以继续写下,越来越没有灵感。海顿一怒之下,对着钢琴一砸,瞬间钢琴的声音中充满暴怒,柯茨惊喜认可这一声调,从此著名的奏曲风暴问世,海顿也从此被人熟知。海顿是一个作曲家,他的音乐总是充满乐观的味道,给人以轻快幽默的感觉。海顿的故事并没太多的惊天动地,只是平平淡淡,而就是在那样的平淡中海顿完成了对音乐的探索。 海顿的音乐风格海顿通过对传统演奏方式的改革,奠定了交响乐的成形基础,并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海顿一生仅在交响乐上就有一百余部名篇传世,深受当时及后世人们的喜爱。海顿的音乐风格是轻快简明、幽默诙谐的,让人听了身心放松,精神舒适。 海顿的音乐风格与他的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海顿大多时间是在伯爵的宫廷里担任乐长,所以大部分乐曲是符合上层社会的欢乐

贝多芬生平简介

贝多芬生平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

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