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下优秀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开民族中学:张齐彪

很好,现在大家看到书上的表格,现

大家仔细观察,

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很好,那么你能画出相应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吗?

很好,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定滑

很好。从这个图我们能看到,动滑轮的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

滑轮的半径。

臂是阻力臂的

初中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论文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

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代表着教育变革的方向。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多媒体条件下的物理教学具有广泛性、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在虚幻的空间中寻找自己,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育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当教育和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教育的新模式出现了,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物理课堂传递着物理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专业性的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学最有效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演示引导为辅,课后巩固为补充。相继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性的以演示实验为主题的教学尝试;应用多媒体的开放性的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改革,最后发展成为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物理教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物理教学认知水平的一次提升,都是物理教学认识的升华。物理教学过程中,博学多才的教师与追求真知的学生密切配合,物理的教学不断进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学生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写着。我们通常称为“填鸭式”教学。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将知识塞给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加以强化。学生花费很大的气力来背诵、理解知识,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通过“题海战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是解题的能手,模仿的高手,但是在知识的社会应用中,却成为知识的“傻子”,不能精确有效地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摧残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物理知识只存在于课本中,课本外浑然不知有物理。例如:学生熟练地记住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泥土的比热容大,但是不能有效解释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很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的生活现象。学生把物理的学习完全作为一种学习,忽略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的本质。传统教学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提升学生的定力,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好,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适合新教学发式的转变。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基本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教师用word、PPT 等手段制作了简单的物理知识框架,配备大量的例题、习题。教师省掉了板书知识框架和抄例题、习题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进度加快了,讲述的题目更多了,学生抄的知识点更多了,这是一种“包袱”式的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毫无讨论交流的机会,受到了更加严厉的“迫害”。2、教师的教案、例题、习题直接通过展示台投影在屏幕上,学生面对密密麻麻的整版教师的“真迹”,毫不思索的做笔记,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更是汹涌澎湃,学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1)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 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知识点1: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 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 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 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 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 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 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 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 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 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 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 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 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 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进行知识传输,而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发展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 师要利用学生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产生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利用问题教学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提高 他们的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质疑,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 问题,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负责对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努力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向学生灌 输大量、枯燥的物理知识,并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 在教学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和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不能作为评价 学生学习的依据,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进行物理学习时充满动力,但 是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激励,使学生逐渐对物理学习失 去了兴趣。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还要对 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 他们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促进物理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的智慧,还要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对知识 进行积极探究时,教师要和他们互相交流对知识的看法,激发学生 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优质教案

《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 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营造快乐的物理课堂

营造快乐的物理课堂 许多初中的学生感到物理难学,课堂上不愿听,教师费尽心思,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甚至出现不少学生反感物理老师的不正常的现象,造成师生关系僵化的现象,教学效果差。新课标的出台呼唤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想使学生能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有使学生愉快的因素。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发现快乐 一直以来,师道尊严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创设融洽的氛围。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投其所好,使学生得到快乐?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不够,要学好物理的另一点是教师必须投学生所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以下的课学生都不愿听,因此,使课堂的学习效果很差。1、老调重弹的复习课、试卷分析课。2、是新课,但大部分同学都能看懂的内容。3、实验课,教师课前喋喋不休的交待。鉴于此,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在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的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解,因为我了解到,每考完试学生都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错题。每个同学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因此,在课堂时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留空间,能使他们很好的展示自己,课堂效果也显而易见。至于对新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这样可以将简单的内容学的更透,当然,有学生讲解,也有学生为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教师的辛苦,课下要查资料,写教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节课都要倾注老师的心血,这项任务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寻找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对实验课的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点,所以实验课前老师总不放心孩子,怕弄坏这,碰坏那,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他们不仅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要求,还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探索,看到这种情况,老师高兴,学生不仅玩得高兴有趣,而且还能学到知识。?三、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快乐?物理,即从自然现象中悟出道理。也就是说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自然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对实验特别充满兴趣。因此,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再如,学习摩擦时,我们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1、师生共同探讨。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的,初中学生更难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2、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压强一章内容时,在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

初二物理下册期中知识点问答及知识点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 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kg/dm3) 单位换算关系是:1 g/cm3=103 kg/m3 1 g/cm3=1 kg/dm3 10、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水的密度为:ρ水=103 kg/m3 其物理意义:1米3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11、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答:密度是物质物理属性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12、ρ=m/V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1)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是定值(但温度、物态、压强等条件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同种物质的密度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变化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比。 13、密度有哪些应用?答:(1)ρ=m/V测量和计算密度鉴别物质的种类;(2)m=ρV计算质量(3)V= m/ρ计算体积。 14、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读数? 答:量筒(量杯)用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和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测量前应观察(1)分度值(2)最大测量值。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俯视时读数值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15、量筒(量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是什么? 答:(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1、能使固体全部浸没,2、放入固体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的水V1;(2)用细线系住固体沿量筒壁轻轻下落到量筒底部,读数为V2,则固体的体积为V固= V2- V1。上述方法为排水法。若固体溶于水则需要用薄膜包上或用排沙法;若固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用针压法或捆绑法。 16、体积、面积、长度的物理量符号及单位有哪些? 答:体积物理量符号:V,国际单位:米3(m3)。体积其它单位及换算关系为:1 m3=103 dm3,1 dm3=103 cm3,1 m3=106 cm3 1 dm3=1升(L),1 L=103毫升(mL), 1 cm3=1 mL 面积的物理量符号:S,国际单位:米2(m2)。其它单位及换算:1 m2=102 dm2, 1 m2=106mm2,1 m2=104 cm2 17、密度表上的信息有哪些? 答:(1)水的密度ρ水=103千克/米3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可能相同。ρ冰=ρ蜡=ρ植物油=0.9×103 kg/m3ρ酒精=ρ煤油=0.8×103 kg/m3 (3)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改变时也发生改变 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优秀教案《弹力》教学 设计优秀教案 《弹力》教学设计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的能力。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教学策略通

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

在学习初二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多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初二下物理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7-8章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完整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44分) 1.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N的是:() A、两个鸡蛋B、一只公鸡C、一支铅笔D、一张课桌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所施的力 B、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1)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2)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3)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4)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5)待指 针稳定后读数。上述操作正确的是顺序是:( ) A、(1)(2)(3)(4)(5) B、(2)(3)(4)(1)(5) C、(4)(1)(2)(3)(5) D、(3)(4)(1)(2)(5) 4.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缝衣针表面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有时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无关 C、鞋底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D、摩擦力总是阻力,它一定要阻碍物体的运动 6.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7.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 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一、电压ppt课件.rar 一、电压ppt课件3.rar 一、电压ppt课件2.rar 一、电能ppt课件.rar 一、电能ppt课件3.rar 一、电能ppt课件2.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rar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3.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2.rar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3.rar 四、电与热ppt课件2.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3.rar 四、变阻器ppt课件2.rar 三、电阻ppt课件.rar 三、电阻ppt课件3.rar 三、电阻ppt课件2.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3.rar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ppt课件2.rar 六、生活用电常识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3.rar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ppt课件2.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3.rar 二、电功率ppt课件2.rar 二,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ppt.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3.rar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2.rar 10.4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PPT课件1.rar 10.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PPT课件2.rar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举例 课堂举例是一种艺术。在物理教学中恰到好个的举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加深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课堂举例的五个共同特色,就是:“新、近、趣、妙、变。” 新即能弥补课本的时滞性,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例如有一次讲《质量》这节课,恰好遇到该班学生刚上完体育课,1500米长跑使学生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我见到这种情况,一上讲台就先出了这样了个谜语“一千零十个兄弟(打二个字)”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困意顿消。随后我又引导:“要想猜出这一谜语,请大家认真学习本节课,谜底就在这节课当中。”到了课堂中间,一些学生又有倦意,恰好又讲到质量单位,我就不失时机地抖出谜底----质量的单位“千克”。学生情绪再一次高涨起来。正是这个生动、新颖、有针对性的谜语,激活了这堂课。 近举例应多举学生平时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事例。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增强亲近感、现实感。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许多同学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因果关系总弄不清,认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也不错。为此,课堂上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同学的相貌很像他的父亲,但如果讲成**同学父亲的相貌很像**同学行不行?”结果全班同学都笑了。我就因势利导说明了“先有老子、后有儿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的道理。以后在讲热平衡方程Q吸=Q放时,就再也没有学生马马虎虎写成Q放=Q吸了。 趣趣味是吸引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动力。列举有趣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讲解《蒸发》内容前,我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了一只烈日下的黄狗,张大嘴伸出鲜红的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放出这一彩色图像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思考着同一问题:在炎热的夏日里,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我立即指出,要想知道为什么,请认真学习有关“蒸发”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可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地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 妙就是学生在思维发展的关键处,疑难、转折或朦胧处,起架桥铺路,有效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2.密度公式: 3称量法:F 浮 阿基米德法: F 浮=ρ水 gV 排 F 浮= G 排=m 排g V m =ρ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 F 浮=G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 5.液体压强公式: p =ρ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

6 7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 2 1F F = 1 2L L 8 滑轮组: F =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2 1 n 1

9 机械效率: ×100% 公式总结: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 浮=G -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 =Fs =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 =W/t =FV 10、机械效率:η=W 有/W 总 ?W 总=W 有+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总 有用W W = η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渗入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存在物理学家同学们身边科学意识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