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与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与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与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与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位。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主要内容

1.必然性。(1)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极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2)错误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无条件地必然优越于私有制,把所有制结构当成了可以脱离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制度框架。(3)“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不仅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正常发展,还带来一系列问题。

2.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一是公有制的形式突破了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框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办法

1.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长期性。

2.重点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一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前提:国有资产在企业、行业之间分布过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二是进行国有资产重组和存量的调整。

3.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

1.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的同时并存;二是表明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要借助按要素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

二.我国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一)从市场化程度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得到发育的,表现为计划调节作用的减弱和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渐加强,它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1.所谓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织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持续增长,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市场体制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

2.市场化的表现及标准:(1)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的独立性增强。(2)经济决策分散化。(3)所有制结构多元化。(4)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市场化。(5)经济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对策(市场化进程的对策。)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市场化是持续提高的,但目前的体制状况,距离改革的目标模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其一,就总体市场化而言,加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是制度的改革,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是所有制结构改革;二是提高公有经济的质量。

其二,把生产要素市场(即劳动力、资金、土地)的发育作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内容。

其三,继续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对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将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适当干预。

三.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一)按劳分配原则的特定内涵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

2.这里所说的劳动,仅仅指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

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是社会平均劳动,即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而不论其客观的生产条件如何。

4.按劳分配给劳动者的仅仅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个人必要消费品。(二)*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与市场经济现实的偏离。(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在未来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三是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由全社会统一决定。

2.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期,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当代社会主义并不完全具备:首先,在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现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矛盾的。当代社会主义,现阶段除了公有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次,传统意义上的

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矛盾的;第三,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分配形式的存在也是矛盾的。

(三)分配结构与分配形式的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内容)

1.分配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一是打破了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界限,硬化了企业的预算约束。二是打破原有体制中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结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相适应。

2.*如何看待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差别问题

(1)当前我国收入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是一个客观事实。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A城乡居民收入。B地区之间。C不同行业之间。D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

(2)当前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必然性:一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二是我国目前的收入差别已有扩大,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却是上升的。三是对于现实存在的收入差别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因为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情绪的波动。因此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是目前我国分配体制改革中必须正视并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3.缩小收入差别的对策: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政府调节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一,政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任务是保证和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并维持机会均等。

第二,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运用累进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政策。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人们对不平等的心理承受力。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四.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创新

(一)现代企业中的产权和产权制度

1.产权,即财产权,从法律的观点看,产权是一组由所有者自由行使并且不受他人干涉的关于财产的权能。财产权利规范即产权制度。(二)公有产权的制度安排特点及效率

1.国有国营企业权利安排的特点。(产权制度的缺陷)

(1)产权具有权力性。

(2)产权拥有的平均性。

(3)产权行使的非排他性。

(4)产权权能的高度统一性。

(5)产权占用的无偿性和无限性。

(6)产权的封闭性和非交易性。

2.公有产权的效率。传统国有企业权利安排不合理,造成传统国有企业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企业依赖政府,政府控制企业;权制配置成本高昂),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公有产权的改革和企业制度的创新。

1.公有产权的改革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放权让利”(1978-1984)

(2)第二阶段:“强化经营权试验”(1985-1992)

(3)第三阶段:“引入现代企业制度”(1993-至今)

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

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现代企业的法人制度;现

代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公司制);现代企业的治理机构。2、*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和权能分解。(改革和创新内容)

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必须把握现代产权结构的特征,以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创新。改革的关键是分解产权,重新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产权,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和权能分解包涵两层内容:

(1)在国有产权主体层次上要分解政府职能,实行“政资分离”;同时分解国有产权管理权与国有产权经营权,以构成人格化的国有产权经营主体。

(2)分解终极产权与企业法人产权,真正确立企业产权主体的地位。造就国有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基础,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改造。股份制是国有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同时,实施国有企业财产制度创新:建立国有财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财产经营公司、财产实体三级国有财产运营体系。

五.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一)传统国有企业的效率障碍

1.“内部人控制”是造成国有企业低效率运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有企业由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监督制衡机制缺乏,企业经营者利用手中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追求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由此带来的企业低效率表现在:(1)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持续下降。(2)国有企业亏损不断严重。(3)国有资产流失日益加剧。

2.经营者的激励错位。中国国有企业界经营者的激励错位,或者说报酬偏低及与业绩不符已是公认的事实。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激励力度偏小。二是缺乏制度化的激励保障。三是经理股权激励作用微弱。

(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股份制财产制度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股份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动态开放性质,能够容纳现代社会生产力,能够兼容和涵盖多元产权。

1.控制“内部人控制”。即约束内部人特别是约束企业经理人员的行为。目前,中国国有财产所有权对国有企业内部人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致使政府有理由继续维持对企业的行政控制,要消除内部人控制的根本途径是政府完全放弃对企业的行政控制,而代之以规范的所有权约束。

2.培育以效率为中心的经营者薪酬给付机制。

(1)年薪制。

(2)关于股权激励。一是适当增加企业经理的股比例。二是根据经理业绩奖励股权(即股票赠与)。

(三)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企业发展的集团化、规范化。

六、中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一)企业集团组织管理的特点

1.企业集团主要是指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以资产为主要纽带,以生产经营协作和契约合同等多种形式,与众多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2.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主要特征:(1)企业集团是多法人联合体。(2)企业集团拥有多层次结构。(3)集团核心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在集团中起主导作用。(4)企业集团的外围企业的松散性,可以同时参加两个企业。

3.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在管理上的特殊性:(1)管理原则的民主协商性。(2)管理体制的灵活性。(3)管理内容的复杂性。(4)管理形式的多样性。(5)管理协调的综合性。

(二)企业集团化的主要形式:一是财团形式控股型集团;二是相互持股的环状结构企业集团。

(二)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1.中国发展企业集团的必要性。发展企业集团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同时,它还会产生另外一重效应,即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以达到配置效率最佳。中国企业集团在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市场集中度,扩展海外事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2.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一是消除行政干预,强化政府协调。二是规范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一般特征是事业部制结构。三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四是通过股份制改组推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五是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七、中国的市场化发展与规范

(一)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法制社会。在现代经济制度中,法律是社会有序化的主导模式,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代市场制度中的法律主要是构成性规则,而非调控性规则。

第二,现代市场制度把正义置于法律的最高位置。

第三,现代市场制度中的法律规则是以合理地配置权利、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的效率性制度安排。(二)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

1.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开放(1978-1984)。其主要措施:(1)解放农村生产力与开放农村自由市场。(2)“放权让利”。(3)改革流通体制。

第二阶段:价格改革(1984-1992)。其突出表现是“价格双轨制”的全面实施。

第三阶段: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92-至今)。其突出特点是在发展商品市场的同时,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与信息市场等)及期货市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中国市场发展存在的缺陷

(1)市场体系发育仍不完全。具体表现是:一是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二是市场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封锁仍较严重。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尚不到位。

(2)国有制下的一些交易主体仍在破坏着市场的稳定发展。

(3)价格机制仍不健全。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是“价格双轨制”。

(4)市场秩序仍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发育,制度不到位,市场秩序不规范限制了市场内在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一是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供求关系;二是市场封锁、分割和垄断严重;三是生产要素难以自由、合理地流动;四是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不对称。

3.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对策

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国市场发展的缺陷,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法制规范。因此,下一阶段中国市场体制发展的重点是“加强法治”,使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的市场体系,逐步有序化。具体地说:一是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各种非国有经济;二是利用法制手段,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三是加强市场秩序的改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制,实现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法制监督体制。

八.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核心内容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变量、内涵及侧重点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 DP)。

2.通货膨胀与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的两大基本流派

1.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货币主义:认为长期看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会失败。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答案见书P279页

*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率的变化、特点及成因

(一)失业的内涵及分类

失业是指社会劳动力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就业。常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几种类型。在中国还存在制度变革性失业。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率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失业率经历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两次高峰期,目前正在迎接第三次高峰。1997年底城市登记的失业率已经达到3.2%. 。在我国,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相互替代关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率的特点

在中国除了存在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外,还存在着制度变革性失业。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率的成因

一是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发达,预期对总供给均衡的影响还不够显著。二是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持续的压力、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及体制变革问题在近年来比较集中地释放出来

(五)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整个经济的就业机会。

二是改革劳动制度,增加就业的适应性。

三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全社会对失业的承受能力。

十、中国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与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

(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恒等式

1.国民经济核算

(1)以生产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增加值的方法计算当年的总生产。

(2)以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总需求(总支出)AD=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

(3)以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总收入=总支出

(4)国民经济恒等式

总支出=总收入

消费C +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消费C+储蓄S+政府收入T

国内平衡=国外平衡

(I-S)+(G-T)=—(NX)

政府支出>政府收入=财政赤字

政府支出<政府收入=财政赢余

(政府通过增加和减少债券或货币发行的方式,中国政府还可采用增持或减持国有股份实行国内平衡)

(二)中国的总需求函数

(三)中国的总供给及其决定

(四)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

*十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以发展为主题。

2.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基础。

3.可持续发展以公平为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原因:

一是人口日益膨胀。

二是资源短缺。我国人均资源量极为贫乏,多数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严重。

(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

2.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4.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5.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6.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十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积累问题

(一)资本积累:从再生产角度来看,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储蓄即为资本积累。

(二)我国资本积累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变化

1.传统体制下的资本积累模式:以国家为主导,靠农业的高积累、高增长为特征。

2.体制转型时期的资本积累:一是农民成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二是国民经济的储蓄结构发生变化,最突出的标志是从以政府为主体转变为以居民和企业储蓄为主体,国家作为唯一投资主体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3.新的资本积累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便投资效率提高;积累与消费同步增长,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三)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外资利用形式:一是直接投资;二是间接投资。

2.利用外资的特点:

(1)利用外资的总量结构变化较快,呈现出偏重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倾向。

(2)利用外资、特别是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基本上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一致,呈现相互促进的态势。

(3)利用外资的资本积累效应十分明显,对我国资本积累结构的影响有所加深。

3.利用外资的影响:大量外资涌入一方面对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二元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并促进了资本的使用效率。

复习思考题:

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及结构性调整

1.所有制结构定义。指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调整必要性。3。调整内容。4

二.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内容。

三.如何评价当前收入差距及解决主要措施。

四.国有产权制度改革难点及措施。

五.我国失业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六.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七.中国市场化发展和规范。

1.市场发展现状。2,市场发展缺陷。3。完善对策。

2017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后习题答案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 闯关东的行为主要是经济的驱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的基本经济需求。()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汉代时期中国实行单嗣继承制。()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_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_郦平

【外国伦理思想】 实用主义视野下的功利主义 ———杜威对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批判与重构 郦 平* 〔摘要〕 功利主义道德基础的确立以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道德的评价标准。在实用主义者杜威看来,将快乐视为道德的目的及标准会面临诸种责难,因为它无法证明实际所欲的等于值得可欲的、增进快乐的等于值得欲求的、总体的善等于具体的善。由于快乐既不能统一个人行为,也不能提供一种公共善,所以将快乐视为道德基础很难为其合理性提供证明。进而,杜威从作为人的特定功能的个体善与公共善的实现、自我满足与社会满足的统一等视角指出道德标准得以确立的可能基础。 〔关键词〕 快乐 个体善 公共善 自我满足 社会满足 〔中图分类号〕B82-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2)06-0070-06 由于实用主义的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复兴提供了某种支撑,人们普遍认为,这两种学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特征。而事实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伦理学说在道德基础的确立上有着根本的差异,它们在快乐能否作为道德目的、快乐作为道德标准能否得到合理性证明、个人快乐与普遍幸福如何统一等问题上存在着质的区别。 一 功利主义的两个重要代表边沁与密尔将增进快乐和避免痛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视为能否增进人的快乐。边沁从个人趋乐避苦的本性着手,确立苦乐在人的行为中的支配地位,这种“苦乐原理”被视为其伦理理论的基石,他为此还提出苦乐计算的七个条件,即强度、持久性、确定性与否、感受远近、丰度、纯度、广度。人们依据这些条件会知道每个行为的苦乐价值的大小,如果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成分占优势,它就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则是恶的、不道德的。在边沁那里,快乐只有量的差别,而无质的不同。 到了密尔,他承认快乐既有量的不同,也有质的差别,并强调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密尔强调高级的快乐对于任何一个受过教育、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他强调“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免除痛苦,并且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享有快乐,而其他一切值得欲求的事物……则都与这个终极目的有关,并且是为了这个终极目的的”[1]。显然,密尔虽对边沁的快乐观念予以修正和发展,但是他对幸福的定义最终还是诉诸快乐,在将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方面,二者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边沁与密尔那里,快乐不但是人生的目的,而且是行为的标准。密尔明确地说,快乐“既然是全部人类行为的目的,就必然也是道德的标准”[1](12)。但是,密尔也认识到边沁的快乐主义的 * * 作者简介:郦 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讲师,哲学博士(河南郑州 450046)。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旧的文化已失去价值,美学观念也大大改变了…… 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界各领域的冠以“未来主义”名称的宣言纷纷发表。1914年7月,意大利年青的建筑师圣伊里亚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激烈批判了复古主义,认为:历史上建筑风格的更迭变化只是形式的改变。因为人类生活环境没有发生深刻改变,而现在这种改变却出现了,因此,未来的城市应该有大的旅馆、火车站、巨大的公路、海港和商场、明亮的画廊、笔直的道路以及对我们还有用的古迹和废墟……在混凝土、钢和玻璃组成的建筑物上,没有图画和雕塑,只有它们天生的轮廓和体形给人以美。这样的建筑物将是粗犷的像机器一样简单,需要多高就多高,需要多大就多大……城市的交通用许多交叉枢纽与金属的步行道和快速输送带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筑艺术必须使人类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与他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也就是说,使物质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建筑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片面性和极端性质,但它的确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止,西欧建筑改革思潮中最激进、最坚决的一部份,其观点也最肯定、最鲜明、最少含糊和妥协。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改革者的零散思想的集大成和深化的产物。不仅如此,直到20世纪后期,在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那样的未来主义建筑师的思想火花,如巴黎蓬比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和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等。 未来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涵盖了所有的艺术样式,包括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领域。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最早于1909年发表《未来主义者宣言》一文,宣扬他的艺术观点。宣言最先在米兰发表,之后刊载于法国的《费加罗报》上。马里内蒂总结了未来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马里内蒂和他的追随者们表达了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汽车、飞机、工业化的城镇等等在未来主义者的眼中充满魅力,因为这些象征着人类依靠技术的进步征服了自然。 马里内蒂这种狂热的艺术观点立刻征服了那些米兰的画家们。波丘尼、卡拉和鲁索罗等人在视觉艺术领域发扬了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观念。鲁索罗同时还是一位作曲家,他将未来主义元素引入了音乐领域。画家巴拉和塞韦里尼于1910年结识了马里内蒂。这些人构成了第一批未来主义艺术家。 画家和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1882-1916)于1910年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宣言》。在宣言中,他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 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 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然而,未来主义所倡导的一些元素至今仍然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主义对年轻、速度、力量和技术的偏爱在很多现代电影和其他文化模式中得以体现。马里内蒂至今仍有很多思想上的追随者。比如,他的“人体金属化”的艺术主张在日本电影导演冢本晋也的影片中有所体现。未来主义对网络化的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二)确立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竞争秩序由政府负责规范的市场管理体制。 在经济活动中,德国一直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并实行有序的市场竞争,尽可能地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同时,在需要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这个“尽可能+需要时”,可以说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既反对国家操纵主义,也摒弃自由放任主义,力图走出一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供需状况,通过竞争来自由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地在政府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鼓励和规范竞争秩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商标法》、《专利法》、《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还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及其分支机构专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在规范的游戏规则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既经济又民主的高效率的经济制度。 (三)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负责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在机构方面,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它负责同政府、信贷机构、外汇和公开市场有关的业务。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由政府提名,经过中央银行委员会范围内的听证,最后由政府总统委任,任期八年。中央银行委员会所有成员任期均为八年,大大超过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一届任期,其目的是使中央银行不受政府更迭和党派关系的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市场经济绝非是丛林法则

市场经济绝非是“丛林法则” 作者:刘植荣 2人参与0评论 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价值无可指责,因为有经济价值的事情才有人去投资、去经营。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绝非是“丛林法则”,它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 一个经济学教授在微博称,社会福利应多给孩子,少给老人,理由是老人不创造价值了,而孩子长大后可以创造价值。我对这则微博评论道:“你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如果你有50万存款,你父亲有病住院需要这笔钱,你孩子出国留学也需要这笔钱,你该如何选择?难道你把这笔钱送孩子留学,而看着身患重病的父亲在家等死?” 功利主义者认为,追求快乐是人行为的唯一动机;让人快乐的事情就是善,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恶;为追求快乐最大化,可牺牲少数人的快乐换取多数人的快乐。康德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认为,功利主义就把人当作工具而不是目的,为获得更大的幸福可以剥夺了他人享有幸福的权利。而人是自由和平等的,任何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受他人剥夺。 市场经济下追求经济价值无可指责,因为有经济价值的事情才有人去投资、去经营。但我们也不要忘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绝非是“丛林法则”,它必须建立在道德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在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上有很多慈善组织,有很多人投身于对自己来说毫无经济价值的慈善事业,政府也大搞社会福利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国民。 一些人总拿斯密的《国富论》论证市场经济就是“自由放任”,为不道德的市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其实,《国富论》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一部分,他写

《国富论》也是站在道德的高度,试图改革被权贵阶层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广大人民群众从政治专制和经济压迫下解放出来获得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实现共同富裕。《国富论》开篇写道:“社会大多数人境况的改善,对社会只有利,没有弊。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绝不是一个繁荣幸福的社会。”实际上,斯密对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富论》,不读《道德情操论》就看不懂《国富论》。 那么,何为道德?简言之,道德就是由自己的良心发出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道德。在危难时刻,让儿童、妇女、老人优先逃生,这是被人类普遍认知的道德价值;如果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则应该让身强力壮的男人优先逃生,因为青壮年活下来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看过电影《坦泰尼克号》的读者一定会对这个镜头记忆犹新:“坦泰尼克号”撞上冰山决定弃船后,船员们高喊“让妇女和儿童先上救生艇”,而不是“让青壮男人先上救生艇”,更不是“让富人先走”,或“让领导先走”。这就是道德的呼唤。船上425名妇女316名得救,占74.4%;船上109名儿童56名得救,占51.4%;船上1690名男人338名得救,占20%。遇难的妇女大都是在救生艇上冻死或逃生过程中受伤死亡,死在“坦泰尼克号”上的妇女儿童极少。而男人大多死在“坦泰尼克号”上。 不少癌症是不可医治的,但几乎所有家庭有人患癌时,宁可倾家荡产也设法为之治疗,这也体现了道德价值;如果从经济价值来考虑,这完全是一种傻瓜行为,何必要人财两空做这种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呢? 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存在;人人平等首先是人的存在的平等;自由也是在人的存在前提下的自由。连人的生存问题都漠不关心何谈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存权分成三六九等何谈人人平等?人连生存的自由都没有何谈其他自由?而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人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浅谈功利主义对营销伦理的影响 美国哈福大学教授加尔布雷思提出:“按照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我们生活在一个意识形态的约束日益减弱,实用主义的适用性大大增加的时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倾向,即功利主义的盛行。功利主义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理论表现。通过半学期对于营销伦理的学习,笔者对于功利主义在当下营销活动中所起到重要影响产生浓厚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了功利主义在商业活动中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对营销伦理的影响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 关键字:功利主义营销伦理影响 一、功利主义的理论基础 功利,即有用、利益、效益等。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这种目的即追求利益、满足需要。近代进入商品经济时期以后,人类的功利倾向明显地加强了。因为,商品社会首先强调价值、有用性,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围绕着是否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轴心来运转的,这势必培养人用功利眼光、功利态度去观察他人和事物。消费越多,需求越大,生产越繁荣,这也主张了功利主义。所以,功利主义的兴起是与商品经济时代相联系的。 通过学习,了解到功利主义原是西方伦理学中一种以功利原则(即利益、享乐、幸福)为道德标准的学说。它认为,趋利避害、求乐避苦是人类的本性。由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非和道德善恶,只能依据于快乐和痛苦,即能增进快乐的就是善的,能造成痛苦的就是恶的。当然,快了也又高、低之分,肉体的快乐是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高级的快乐。“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傻子好。”然而,快乐和痛苦因人而异,全凭个人主观感受,缺乏客观标准,势必使人类行为由于缺乏约束和调节而陷于混乱。为此,功利主义又提出行为功利主义和准则功利主义两种说法。 行为功利主义主张,应以行为结果判定道德是非。就是说,应善于估量自己行为的后果,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如果一个行为能比其他行为带来最大的好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是善的、道德的。 准则功利主义则主张以行为准则来判定行为是非,因为单凭个人对行为后果的估量为行为依据,仍然是不确定的、随意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对每个人都适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秩序。 二、商业活动中的功利主义 宾克莱说,功力主义给现代人“关心实际行动而不关心崇高理想提供一个哲学根据”,因此在西方也被称为是一种“商业化哲学”。在商业活动的前提下,功利主义似乎更加的具象化。笔者总结其表现为: 第一,讲究实惠。实惠是追求合法的个人利益,是一切工业社会,包括正处在又一次工业化高潮的中国在内,所不能缺少的时代精神。实惠观念是伴随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个人的劳动通过交换得到承认,个人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实现,个人的利益通过交换得到满足。人们与其说注重个人劳动的自身价值,不如说更关心劳动的交换价值,即劳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利益,这就是实惠观念。

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

明确定位“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王天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摘要】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地位,并始终以市场机制指导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然而,就在这令国人欢欣鼓舞的时刻,道德困境在不知不觉中愈发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道德的经济价值被遮蔽,市场之手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乱想时有发生。明确“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的定位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 【关键词】市场经济市场社会道德困境 一、引言 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的概念,其最为本质的含义即是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只能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者,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只能完全由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引导。经过商品经济长时间的充分发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完成了华丽变身与升级,蜕变为它的高级形态,即如今经济舞台上具有无限生产力的“市场经济”。同时,因“市场经济”具有与生俱来的,如:各商品所有者之间在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等价交换;经济主体由股份制企业代替独资或合伙企业,克服企业资本的狭隘性;一切生产要素与产品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形成万千企业与个人对稀缺性社会资源广泛而激烈的竞争等等诸多“优秀品质”,使得它一踏入人类社会,就被穿戴着凤冠霞帔,以示尊崇。市场经济给这个蔚蓝的曾经寂静的美丽星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与人类发展的跃进。 然而,就在我们面对喜人的各种经济指标报告而洋洋得意之时,又是否会发出“这是以能源和环境换来的GDP”的感叹;是否会发现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社会矛盾在不知不觉中潜藏酝酿的危险;是否会感觉自己的心境不再容易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如往日的踏实简单。为什么在解决温饱,有着如此之多物质品类的今天,却时常让我们的选择无所适从、困顿茫然?又为什么商品的质量危机,企业的信用危机以人及与人之间交往的信任危机频频被推向媒体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是时候让我们适当地放慢前行的脚步,回望曾经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同时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叩问尘封多年还未泯灭的良知。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仅要追求资金的快速运转,资本的大规模集聚,物质财富的竭力创造,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具有“道德”支撑的“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市场”在经济领域里的地位在短时间内的确无法撼动,但“市场”不要一时“好奇”而进入了“社会”这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市场”的思维逻辑只适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而对于和谐的社会建设往往不那么有效。它会使人们产生“拜金主义”成为金钱的奴隶,一切仅以金钱的多少来考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忽视了“良心”、“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这维系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因素。正如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的观点: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不能渗透和支配全部的社会生活,否则那将是经济的“灾难”,人类社会的“灾难”。 二、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及价值观的冲击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承认市场经济的地位以来,实践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确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使生产力出现了指数级的快速增长,人们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调动。因此,面对着市场经济诸多的“丰功伟绩”,社会普遍笼罩在崇拜甚至是盲目迷恋“市场”的氛围中。认为“市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伟大的发现,如万能的救世主一般神圣。当前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市场”的调节操纵下得到解决,取得令人满意的和谐与完善。“市场”也就在这备受宠爱与赞扬的环境中“成长”,市场规则与逻辑渐渐突破了经济领域,不断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延伸,就连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也被牵涉其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言:“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生产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所有商业都是罪恶的”。在公元前5世纪,一位希腊哲人曾经用“黄金,蛀虫和铁锈都无法侵蚀,但人类的灵魂,却被这至高无上的财富所侵蚀”来描述供商业文明发展的交换媒介——黄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而商业与商人无疑也被列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不被世人所看好。类似的诸多历史记载不胜枚举。引

批判之批判_功利主义对罗尔斯的反驳_姚大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FU DAN J OURNAL(Socia l Sc i ences)N o.32010 #政治哲学研究# 批判之批判:功利主义对罗尔斯的反驳 姚大志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12) [摘要]20世纪70年代前后,罗尔斯和其他一些人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终结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对于这些批判,功利主义者做出了回应:针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主要部分,即第一个正义 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以及正义原则的证明,里昂斯、高西尔和哈桑依分别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政治哲学功利主义罗尔斯正义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功利主义可以说是一统天下,处于不受挑战的统治地位。罗尔斯(John Ra w ls)于1971年发表5正义论6,对功利主义进行了严厉批判。罗尔斯的功利主义批判/一石二鸟0:从各个角度对功利主义提出批评,颠覆了功利主义的统治地位;不仅要把功利主义扫地出门,而且要把自己的正义观树立为功利主义的替代者。此后,这种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便成为西方的主流。 虽然罗尔斯(以及其他一些人)的批判终结了功利主义一统天下的地位,但是并没有终结功利主义本身。一些功利主义者不仅仍然信守功利主义,而且对这些批判做出了回应:一方面,他们抛弃了古典的/行为功利主义0,提出了更为精致的功利主义理论,如/规则功利主义0和/双层功利主义0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对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展开了反击,特别是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本文讨论功利主义者对罗尔斯的功利主义批判的批判。 一、自由原则 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是/平等的自由原则0;第二个正义原则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0,另外一个部分是/差别原则0。罗尔斯将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进行了对比,以此来论证他的两个正义原则比功利主义更为优越。对于罗尔斯,这种对比既是一种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也是一种对自己正义理论的证明。 在将第一个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进行对比时,罗尔斯指出,由于功利主义追求功利的最大化,所以,为了得到更大的功利总额或者平均功利,在原则上就会允许牺牲某些人的利益,甚至侵犯某些人的权利,剥夺某些人的自由。批评者对功利主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批评,但罗尔斯的这种批评是最有力量的。而且,罗尔斯通过/自由原则0来证明他的正义原则比功利主义更为优越。功利主义者不同意罗尔斯的这种批评,对它提出了反驳。 里昂斯(Dav i d Lyons)认为,在/自由原则0的问题上,罗尔斯对其正义原则优于功利主义提供了两种论证:一种是/一致性论证0,一种是/契约论论证0。里昂斯分别对罗尔斯的两种论证提出了批评。 [收稿日期]2009-11-20

立体主义的特点

P9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那么说到立体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塞尚,他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P10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P11 无 P12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

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正义理论异同分析

罗尔斯与诺齐克正义理论的异同分析 ——探索一种更具普适性的正义理论【摘要】:约翰·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打破了政治哲学领域一个多世纪的沉寂,引发了一场关于正义问题的持续讨论,从而为政治哲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讨论中,罗尔斯与诺齐克两位哈佛同僚之间的论战无疑吸引了最广泛的关注。诺齐克被认为是罗尔斯的最著名的批评者。他于《正义论》出版三年后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矛头直指罗尔斯所构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本文立足于罗尔斯与诺齐克二者的基本正义理论,就其中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理论的若干方面提出疑问,旨在探索一种更具普适性的,或者说对中国更加有借鉴意义的整合性正义理论。 A Study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John Rawls and Robert Nozick’ s Theory of Justice ----- Probing for A Better Explanation of Justice Abstract: John Rawls’ masterpiece --- “a theory of justice” --- was a great shock in 1970s, which not only caused a continuing discussion on justice, but also injected new blood into the stud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Rawls and Nozick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Nozick had his works --- “Anarchy,State and Utopia”---- published in 1974, which was directed against Rawls’“Justice as Fairness”.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Rawls and Nozick’s theory of justice, has some discussion on them and on the purpose of probing for a better way ---- or more properly way to China ---- of explanation of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justice. Key words:Rawls, Nozick, Justice, Difference, Similarity

经济学基础第7章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效率 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 一、资源的稀缺性和需要的无限性 (一)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1)定义:讨论一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时,假定其他市场的供求为给定不变的,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这种把单个市场孤立起来 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2)优点:可以使我们很容易明白供求力量怎样相互作用,以决定单一商品的价格和产量。 (3)局限性:忽略了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 2、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把所有市场放在一起,同时研究所有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这一分析方法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3、一般均衡状态是指,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4、一般均衡状态满足以下条件: (1)每个消费者依据其偏好和预算线来选择最大化其效用的商品组合,预算线由投入品价格和产品价格决定。 (2)每个消费者依据现行投入品价格和产品价格,选择他所提供的投入品数量。 (3)厂商在给定的现有技术、产品需求、投入品供给约束条件下,选择最大化其利润的决策,而且从长期来看,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 (4)所有市场(包括投入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在要素及产品的现行价格下,所有商品的供求都相等。 (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1、在一组相当宽泛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市场均衡。这些条件包括: (1)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所有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单个家庭或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交易费用为零;信息是完全的。 (2)每个家庭即是产品需求者,又是投入品的供给者,收入来自他们供给的要素,而且收入全部用于消费,他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每个家庭的效用函数都是连 续的,且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3)每一个企业都是要素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它们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且等产量线凸向原点,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4)只考虑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没有中间产品。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

姓名邵振录成绩 学号10191198077 评卷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课程名称劳动法 完成时间2012-4-20 专业年级2010级法律硕士(非法学)

边沁功利主义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把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称为哈佛公开课第一人恐怕并不为过,他的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每周都吸引超过1000位学生的参与。《公正》不但成为哈佛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一门课程,更在全世界卷起学习热潮,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千人讲座,都是一票难求。他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引起强烈共鸣,无数的观众通过网络收看他的课程,通过各种思想实验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 该讲座以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是对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系列入门介绍。这套讲座共有12集,邀请观众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正义,公平,民主和公民权等基础问题。在哈佛大学,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去听教授兼作家的迈克尔?桑德尔开设的这门课程,渴望藉此扩充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理解,并从中检验长期秉持的信仰。学生们学到了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们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在讲座中,迈克尔?桑德尔多次提及边沁(1748—1832是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分析法学的先驱)及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企图就此入手,对边沁及其哲学思想对法律思想的影响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边沁先后攻读于牛津皇家学院和林肯学院,毕业后一度从事律师职业,但当时他的兴趣却在法理学的研究和在英国法律制度的改革。其主要的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理》和《法律概要》等。 边沁认为,就像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一样,人类也有自己的规律,他认为,人类受制于苦和乐的统治,只有这两个主宰才能该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这两个主宰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类的基本规律主要是“避苦求乐”即功利主义原则。正是“避苦求乐”的人的本能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他认为应该根据行为本身引起的苦与乐的大小程度来衡量该行为的善与恶。从人性出发,凡是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在道德上就是善良,在政治上就是优越,在法律上就是权利。功利就是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如果该当事人是个人,那么功利原理就是用来增进他的幸福的,如果该当事人是个社会,那么功利原理就是关注社会的幸福度的。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其地位又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利益挑战和建设需求呢?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各种社会资源配臵的优化,激发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竞争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最终为社会经济提供动力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从信用经济的角度看,现代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信用。因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软环境,信用制度从多方面影响并决定着硬环境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市场、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信用是财富,它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市场参与者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信用是财源,它可以通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打通企业和个人的聚财、用财、生财的通道;信用是财力,它可以通过社会的信用网络来实现“用小钱支配大钱”“用明天的钱来支配今天的钱”的双重放大过程。一旦信用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而诚信,是信用体系的重要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一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所以,市场经济是立足于诚信的法制经济,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有人形象地说,商海无涯“信”作舟。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没有诚信,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市场诚信缺失从表象上讲造成经济运行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加大,从深层次说,诚信缺失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市场配臵资源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成熟。因此,要使

浅析大学生日益“功利主义”的心态

浅析大学生日益“功利主义”的心态 [摘要]:“功利主义”由来已久,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由于教育和社会等等客观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现在“功利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向了身在“象牙塔”里的我们。于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功利主义”分子。他们的一些行为表面上看起来令人费解,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理性思考的时候,我们却愕然发现,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它就是“功利主义”的毒瘤。然而遗憾的是,无知的我们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功利主义”的存在以及它的危害性。本文通过一些真实的社会现象,再现了当代大学生在“功利主义”心态的驱使下做出的一系列“好笑的行为”,继而理性的分析了这些表象产生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关键词]:功利主义、价值观变迁、深层原因。 一、一些社会现象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时至大学,这种传统教育我们已经“沐浴”了十几载。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虽然体现崇高理念的集体主义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从小受到的主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正在世俗的功利主义的围攻。以至于如今出现了一些表面上让人费解,但冷静的分析后却让人痛心疾首的“怪现象”。 譬如,在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寻找精神寄托”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抱着功利化动机入党的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他们考虑的往往是如何利己,而不是如何更好的服务他人。他们入党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名、利、权等方面的资本和实惠,可以在以后寻找工作时增加一个及其重要的筹码。 当今的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工作,意愿多样。例如,在农村工作有利于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为将来再择业打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有较大发展潜力与上升空间;大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长大,期望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等。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存在功利化目的,如为了报考公务员时获得优先录取条件。有的学生认为,农村工作比较轻松,报酬尚可,即使工作不努力,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部分学生把到农村锻炼作为选择更好岗位的“跳板”,缺少扎根农村、长期奉献的打算。假如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多了这些所谓的功利的“聪明人”,那他们势必会像蛀虫一样慢慢的吞噬掉整个民族的明天。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暑假中积极地投身到各种社会实践中,在四川地震灾区,国内各地

罗尔斯与功利主义

罗尔斯与功利主义 浅析罗尔斯与功利主义20世纪的许多事件都可以在人类历史上占据显著的位置,毫无疑问,1971年罗尔斯发表《正义论》则可被誉为“二战以来西方政治哲学和伦理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直到今天仍不曾散去,成为研究当代政治学与伦理学不可回避的议题。在《正义论》序言中,罗尔斯明确的表达了本书的目标:那就是继承发扬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的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他从义务论的立场出发,对功利主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一点也引发了很多争议,着眼于探讨罗尔斯对功利主义原则的分析,并回应此方面引来的对罗尔斯理论的批评。一,罗尔斯对功利主义原则的分析。在《正义论》序言中,罗尔斯认为,自19世纪后期以来英语圈的伦理学史上,

功利主义始终居于统治地位。这一思想体系得以持续存在的理之一就是因为休谟、亚当斯密、边沁、密尔等一流的社会理论家与经济学家,有力地支持了功利主义伦理学。当然,它也受到过攻击,但是批判也只是对部分的批判,没有能提出与功利主义全面较量的伦理学体系,充其量只是用直观主义倡导的一些道德原理补充修正功利主义。因此,罗尔斯在对洛克、卢梭、康德所倡导的传统的社会契约论理论进行一般化和抽象化的基础上,试图克服这一理论所存在的致命缺点,指出要提出取代功利主义系统的正义论。罗尔斯在本书第一编中对功利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意识到,功利主义的形式繁多,而且一直在发展。为了不引起混淆,他“在此描述的功利主义就将是一种严格的、古典的理论,这种理论也许在西季维克那里得到了最清楚最容易理解的概说。其主旨是说,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总计所有属于它的个人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